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解析版)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一、【2021-2022学年高三5月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模拟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晏殊的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8分)清平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踏莎行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注】①蕙:香草。②炷:燃烧。1.两首词都属于(题材)。《清平乐》首句“金风细细”中的“金风”是指。(2分)2.两首词均运用了衬托手法,试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6分)【答案】1.闺怨;秋风2.①运用了正衬手法。《清》词中,运用“秋风、梧桐、残花、斜阳”等意象,以景衬情,衬托出主人公酒醉浓睡后的冷清寂寞之情;《踏》词中,“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将“细草”的浓重愁绪以及“幽花怯露”的敏感情绪表现出来,衬托出主人公更深重的哀怨。②运用了反衬手法。《清》词中“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踏》词中“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都以“燕子双双”的团聚幸福反衬主人公此时的孤单和凄凉。【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题材的能力。由词中所选意象分析。《清平乐·金风细细》里“金风”“梧桐”“紫薇”“朱槿花”“双燕”“银屏”等意象,取自闺中之景物。寄托了作者酒醉浓睡之后的孤单寂寞之愁,是典型的闺怨题材。《踏莎行·细草愁烟》里“细草”“海燕”“罗衣”“垂杨”“春风”等意象也是闺中常见景物,寄托了作者敏感、失落、孤单之情。综上所述,两首词从题材上看都是闺怨词。李善注:“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所以,金风指秋风。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衬托手法是指用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种特质,分正衬和反衬。正衬指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反衬指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两首词都有表现。关于正衬手法。《清平乐·金风细细》中,选用“秋风、梧桐、残花、斜阳”等意象,色彩暗淡,给人以冷清萧索之感,以景衬情,衬托出主人公酒醉浓睡后的冷清寂寞之情;《踏莎行·细草愁烟》中,选用“细草愁烟,幽花怯露”“香残蕙炷”“垂杨”“春风”等意象,景物带上了词人的感情色彩,“细草”是“愁”的,写出浓重愁绪;“幽花怯露”,写出花的敏感情绪,衬托出主人公深重的哀怨,这是正衬。关于反衬手法。《清平乐·金风细细》里“双燕欲归时节”中,“归”“寒”皆为情语,天寒双燕欲南归,而作为来自江西滞留河南开封的南人却不能归,加重愁思。欲归双燕的双和斜阳一人的一形成对比,用双燕反衬形单影只的自己,是反衬。《踏莎行·细草愁烟》里“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是环境描写,目的是用以衬托人。“静无人”是唯有一个凭栏消魂的词人。“日高深院”的静衬托词人的寂寥。“海燕双飞”反衬词人的孤独。解释“时时海燕双飞去”,其意是“海燕是双双飞去了,却给孤独的人留下了一缕绵绵无尽的情思”。二、【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8分)念奴娇·登多景楼[南宋]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①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②!【注】①河洛:黄河、洛河,泛指中原。腥膻:外敌入侵,这里代指金人。②强对:强敌。1.本词中的“危楼”意思是_______,“寻取中流誓”一句借东晋_______“中流击楫”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中原的豪迈气概。(2分)2.赏析词中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6分)【答案】1.高楼 祖逖2.①“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斥责与质问六朝统治者,揭露统治者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借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苟安政策。②“王谢诸人”指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以“笑”字嘲讽他们装模作样,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③“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管不到”三字揭露了东晋世家大族自私无耻至极的嘴脸,借以讽刺南宋统治者不顾中原地区广大人民受异族统治的现实,偏安一隅。④以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讽喻劝勉当今统治者应有北伐之志。(写出3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本词中的“危楼还望”,是说“登上高楼极目四望”,“危楼”意思是“高楼”。“寻取中流誓”,借用了东晋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典故。在词人看来,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充分显示出词人豪迈的胸襟气度。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这是一首借古讽今之作。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下片抨击空论清谈。词人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像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上片中,“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借古讽今,六朝凭险而偏安,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伐。而今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词人对统治者划江自守的苟安政策的揭露批判,词锋犀利,入木三分。下片中,“因笑”,承上片结尾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顺势而下,使上、下片浑然一体。“王谢诸人”概括了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也学英雄涕”,讽刺尖刻辛辣,鞭辟入里。“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意谓今之宋廷据此天险,却不管中原被占已久。这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管不到”三字,揭露了东晋世家大族自私无耻至极的嘴脸,可谓诛心之笔。到这里,由江山形势引出的对当权者的揭露批判已达极致。而“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运用了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典故。词人借此祖逖北伐的典故,表达了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的愿望,讽喻劝勉当今统治者应有北伐之志,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三、【2021-2022学年高三5月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衢州市十二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8分)沁园春·除夕元好问再见新正,去岁逐贫,今年逐穷。算公田二顷,谁如元亮①;吴牛十角②,未比龟蒙。面目堪憎,语言无味,五鬼③行来此病同。齑盐里,似扬雄寂寞,韩愈龙钟。何人炮凤烹龙,且莫笑先生饭甑空。便看来朝镜,都无勋业;拈将诗笔,犹有神通。花柳横陈,江山呈露,尽入经营惨淡中。闲身在,看薄批明月,细切清风。[注]④元亮:指陶渊明。②吴牛十角: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甫里先生传》中,自谓“有牛不减四十蹄”,可知“吴牛十角”为助耕种的水牛。③五鬼:韩愈曾写《送穷文》,称志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为“五鬼”。1.本词上片与题目相呼应的词语是_________,其中“齑盐”一词体现词人______的生活。(2分)2.本词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结合词句赏析。(6分)【答案】1.新正 清苦(贫寒、贫穷)2.①纵比:贫如元亮、龟蒙尚有田牛以自给,“谁如”“未比”衬出“我”更窘困,(略带自嘲的口吻见其安贫之坦然)。②横比:权贵“炮凤烹龙”,极尽奢华,“我”则“饭甑空”,饥不果腹,但“莫笑”一词直陈乐贫之志,亦含对权贵轻视意。③自比:虽然生活贫寒,人生不得志,但在吟咏和寄兴自然中,获得内心的充盈、闲适,两相比衬,彰显不为世俗所累的高情雅趣。(若答以除夕佳节的喜庆来反衬“我”之冷清,或年华老去而功业无成这类意思的也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题目为“沁园春·除夕”,说明本词作于除夕之夜。词中上片有“新正”一词,意为“农历新年正月”,此词与题目相呼应。“齑盐”三句写出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扬雄抱守寂寞,埋头写《太玄经》而被人嘲笑;韩愈于贞元末年贬窜南荒,五六年间投闲置散,头单齿豁,一副龙钟失意之态。“齑盐里”表明生活之清苦。词人正是过着这样的生活。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算公田二顷,谁如元亮;吴牛十角,未比龟蒙”几句是词人与古人比,具体写已之贫,已之穷。词人用“谁如”、“未比”表明自己五“贫”有甚于元亮、龟蒙。元亮,即署名诗人陶渊明,虽贫但尚有公田二顷。龟蒙,即晚唐著名等诗人陆龟蒙,也是位贫士,但有牛自给。与元亮、龟蒙比,可见词人捉襟见肘的贫寒。这是纵向比较。其次,“何人炮凤烹龙,且莫笑先生饭甑空”两句写道:新春佳节里富贵人家炮凤烹龙,堆盘满案,自己却是无饭可食。词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富贵⼈家堆盘满案反衬⾃已“饭甑空”的凄苦,贫富差距如此之大令词人悲凉绝望。但“莫笑”二字表明词⼈志向,亦含对权贵轻视意,这是横向比较。最后,“花柳”两句暗用杜甫《后游》诗“江山如有诗,花柳更无私”,其极言诗中尽多美景:“尽入”句用杜甫《丹青引》“意匠惨淡经营中”,说他的创作态度的良苦用心。最后“闲身在”三句,则写尽风流,把批风抹月之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比起“炮凤烹龙”之娱,不更胜一筹吗?词人虽然生活贫寒,政治上不得志,但在吟咏和寄兴自然中,获得精神上的充实和愉悦,两相比衬,彰显了词人不为世俗所累的高雅情趣,这是词人的自比。四、【2022届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元代张可久的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8分)双调·水仙子 怀古秋风远塞皂雕旗①,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越调·寨儿令 题昭君出塞图辞凤阁,盼滦河,别离此情将何在!羽盖峨峨,虎皮明驮,雁远暮云阔。建旌旗五百沙陀②,送琵琶三两宫娥。翠车前白橐驼,雕笼内锦鹦哥。他,强似马嵬坡③。【注解】①皂雕旗:画有黑雕的大旗。②沙陀: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③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县内,唐安史之乱时,杨贵妃于此处被缢死。1.这两首元曲都用到了昭君出塞的典故,但情感有所不同,前者主要表达了对王昭君的______之情,后者则流露了对王昭君的_____之情。(2分)2.两首曲词均用到了对比的手法,请加以赏析。(6分)【答案】1.赞颂 同情2.①前者将昭君、西施的历史功绩与“战马空肥”构成对比,赞美了两女子心系苍生、挺身而出,讽刺了男子与朝廷的无能。②后者将迎送昭君的“五百”人与“三两”人构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汉朝宫廷的冷漠,也流露出昭君内心的幽怨。③后者曲末将王昭君与杨贵妃的命运作对比,表达了对昭君选择的肯定,对包括杨贵妃在内的所有宫廷女子的同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先看前者。“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是说“一个女子能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这样的美女古往今来能有几人?两个美女的事迹千百年来都闪耀着光辉:汉元帝与匈奴和亲时昭君出塞”,这是赞美王昭君能为了天下苍生而出塞和亲,是赞美。再看后者。“辞凤阁,盼滦河,别离此情将何在”“建旌旗五百沙陀,送琵琶三两宫娥”是说王昭君辞别汉宫前往他乡,仅有三两宫娥相送,可见汉朝统治者的冷漠无情,这是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对比的双方,然后分析对比的效果。先看第一首。作者先点出肯为苍生着想,以救天下为己任的“红妆”、“妖娆”能有几人,之后引出昭君和番、西施入吴的故事,点出昭君和西子的名字和她们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壮举,并冠以“千古光辉”二字;最后一句“战马空肥”,是对饱食终日,只会“山呼万岁,舞蹈扬尘,道那声诚惶诚恐”,而一旦国难当头却夭夭逃之的文臣武将们的尖刻嘲讽,“战马空肥”,封建帝王和那文臣武将,国祸临门,都是不仅不思报国,反而“央及煞娘娘”,求助于裙钗,实在是昏庸已极,无能已极。由此可知,这是将昭君西施的功绩和“战马空肥”进行对比,既是对两位女子心系苍生的赞美和肯定,也是对怯懦无能的封建统治者的猛烈抨击,再看第二首。“建旌旗五百沙陀,送琵琶三两宫娥”,前一句是写迎昭君的队伍,是树起旌旗,有五百沙陀,后一句是写送昭君的队伍,是送琵琶,有三两宫娥,对比鲜明,凸显汉朝的冷漠,同时也流露出昭君内心的幽怨。“他,强似马嵬坡”是说昭君比死在马嵬坡的杨贵妃要强得多,“他”是指昭君,这是将昭君和杨贵妃进行对比,昭君为天下苍生,为边关安宁选择出塞,作者对此表示肯定,而杨贵妃身为皇帝宠妃,却在马嵬坡被缢身亡,而杨贵妃的命运也是大多宫廷女子的命运,作者对比表示同情。五、【2022届浙江省高考模拟金标卷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8分)渔家傲[宋]圆禅师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只把孤舟为屋宅,无宽窄,幕天席地人难测。顷闻四海停戈革,金门懒去投书册。时向滩头歌月白,真高格,浮名浮利谁拘得!1.从字数上看,本词属于__________。词中的钓客是一个__________形象。(2分)2.结合全词分析“自”“懒”字的表达效果。(6分)【答案】1.中调 隐士(隐者)2.①东西南北,任我自由往来,无拘无束,三个“自”字的反复使用,突出了钓客生活的自由自在,塑造飘逸不羁的隐士形象,与“孤舟”相呼应。②战争已止,天下太平,我却无心谋取官爵。“懒”字突出了他不屑仕途的心态,照应结尾所传达出的不拘于“浮名浮利”、超然物外的隐者心声。【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理解词的体式)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词以字数大致可分小令、中调、长调。五十八字以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此词六十二字,故应为中调。由“钓客”“把孤舟为屋宅”“浮名浮利谁拘得”可看出高僧四海为家,一年到头都是羁旅生涯,以打鱼谋生,和渔樵为伍,不屑于功名利禄。故词中钓客是一个隐者形象。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自东自西自南北”,虽然一句里有三个“自”,但读起来并不拗口,反而强烈地表达出词人的随性,东西南北,任我自由往来,无拘无束,自在逍遥。使用间隔反复法塑造了一位自在洒脱豪放不羁怡然自得的隐士形象,“孤舟”这个意象具有象征比喻义,孤舟的形象与人物相呼应。“顷闻四海停戈革,金门懒去投书册”,忽然听说干戈停止,天下太平安宁,他也懒得再去投书朝廷,谋取官爵。一个“懒”字,突出了禅师厌弃世俗名利,不想在官场仕途中汲汲追求,心灰意冷百无聊赖的心态,他此时已经觉悟人生是无常、无我,于是便将身心和外面的世界都一起放下。传达出的不拘于“浮名浮利”、超然物外的隐者心声。六、【2022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二模二模(4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8分)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唐)李白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1.这首诗是写给________的,蕴含浓浓的思念之情;尾句“缄”字是________的意思。(2分)2.结合诗句,赏析本诗的抒情艺术。(6分)【答案】1.妻子 密封(封闭)2.①前四句融情于景,借秋日萧条之景,营造凄苦、伤感的怀人之境;②中间六句借物抒情,极力描摹胡燕离别不舍而终于飞走,进一步渲染相思之情;③后四句运用比较手法和神态、动作描写,写出自己虽思念不尽但归无时日的哀伤。【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的标题为《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内”指内人,古人对妻子的称呼,“寄内”就是寄给妻子。所以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妻子的。末句“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的意思是:在途中寄出这封书信,因为想念家人泪水打湿了信封,致使信封都无法密封。从中可知“缄”的意思是“密封”“封闭”的意思。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于本诗的表达技巧,从诗的前四句“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可知,此四句描写了秋日萧条肃杀的景色:金风萧瑟,楚木凋零,寒气凛冽。秋天寥廓,红谢绿潜,万物蛰藏。作者首先为全诗营造了一个苦、伤感的氛围,蕴含了作者怀念亲人的感情,此处是融情于景,将自己对妻子的怀念融入了眼前的秋景当中。接着,在中间的六句中,作者写到“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胡燕也要回到南方去了,双双在屋檐下呢喃,与主人告别。他们与主人恋恋不舍,三飞四回头,眼光里充满留恋。难道他们不喜欢华美的屋子和精巧的珠帘?但是,终归要飞上回南方的路。作者在这六句中详细描写了胡燕告别主人时的恋恋不舍的情态,此处是借胡燕来自比,所以是借物抒情,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最后四句则是直接抒情,将自己与燕子相比较,“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意即我很惭愧,我连胡燕都不如,远离妻子来秋浦已经一年多了。接着写了自己的神态、动作,“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一边写下书信,一边感叹,同时,思念的泪水打湿了信封,从而让信封无法封缄。作者通过比较手法和神态、动作描写,写出自己虽思念不尽但归无时日的哀伤。形象生动,感人至深。七、【2022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8分)代东门行(南北朝)鲍照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1.诗歌首句隐含了“________”这一成语,“丝竹徒满坐”中的“丝竹”指代________。(2分)2.赏析本诗的抒情艺术。(6分)【答案】1.惊弓之鸟;音乐2.诗歌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手法,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离情别恨。(1)直接抒情,诗中“倦客恶离声”“弥起长恨端”“皆涕零”“心断绝”等直接抒发诗入离愁长恨。(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诗中“遥遥征驾远,查杳白日晚”“野风吹草木”等诗句,通过对日渐昏暗、游子车渐远和野风吹林景色的描写,抒发游子肝肠寸断的痛苦之情。②用典抒情,诗歌开头运用惊弓之鸟的典故,勾画出倦客恶离别的心理状态,抒发久倦羁旅的游子对离歌的害怕之情。③对比中抒情,诗中“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句,在对比中写出游子漂泊天涯的羁旅之苦。④融情于理,诗中“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句,写即使片刻分离也是难受的,更何况是远游异乡的长别,融抒情于议论中,指出伤感的原因。【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首句“伤禽恶弦惊”的意思是“受伤禽鸟畏惧惊弦”,这里用的是更赢射雁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大雁一听到弓弦声就惊慌高飞,所以隐含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丝竹徒满坐”中的“丝竹”是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代指音乐。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诗歌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如“倦客恶离声”“弥起长恨端”“皆涕零”“心断绝”中的“恶”“恨”“涕零”“断绝”直接抒发诗入离愁长恨。其次,诗歌中还采用了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化用了“惊弓之鸟”的典故,用以比喻“倦客恶离声”——久倦羁旅的游子最厌恶、最害怕的便是离歌之声,勾勒出倦客恶离别的心理状态,抒发久倦羁旅的游子对离歌的害怕之情。采用的是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写出了漫漫长路征驾渐远,天色昏暗白日已晚。“野风吹草木”写出了野外的寒风吹动草木,发出萧萧的声响。写出了漂泊天涯,流浪江湖游子的真实感受,抒发游子肝肠寸断的痛苦之情。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描写了日落黄昏,夜幕笼罩了静寂的大地,眼看周围的人家都掩门入睡了,可是远行的游子直到半夜才盼得一顿晚餐的图景,“居人”与“行子形成巨大的反差,写出了游子征途中苦难生活,表达了羁旅之苦。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一句,意思是“片刻不能相聚一起,何况他乡长久别离?”指出伤感的原因。采用了融情于理的表现手法。八、【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8分)齐天乐·蝉【南宋】王沂孙①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剪冰笺谁寄。凄凉倦耳。漫重拂琴丝②,怕寻冠珥③。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残虹收尽过雨,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窗明月碎。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④。【注】①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南宋会稽人,宋亡后,任元庆元路学正。其词以咏物见长,多故国之思,辞情哀苦。②漫:不要。拂琴丝:《后汉书·蔡邕传》有“弹琴者见螳螂捕蝉,而形诸琴”的典故,琴声中透着杀机。③冠珥:古代官帽上的饰物。④《古今注》:“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1.“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中“__________”字是全词的词眼。总览全词,让词人从昼眠中起身的______________成为贯穿始终的线索。(2分)2.陈廷焯说:“咏物词至碧山,可谓空绝千古,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后人不能强求也。”简析这首词是怎样借蝉写人的。(6分)【答案】1.惊;蝉鸣(蝉声)2.①用蝉的特点喻人的特点,表达了甘于淡泊和固守高洁的节操。②借蝉的典故抒发人的情感,表达词人不愿再蹈危机、再履官场之意。③借蝉鸣(拟人)自诉心声,抒发自己人生如梦、凄苦无人说的惶恐和悲凉。④以蝉所处的环境喻人的处境经历,蝉的末日已临,暗指自己凄凉的身世。⑤以蝉之死引发联想与想象。树枯蝉死,枯蜕尚遗,表达自己的节操无人理解、魂断遗恨无尽之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首咏蝉词,“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描写了词人从昼眠中起身的动作和心境,下句“饮露身轻,吟风翅薄”描写蝉的形象和习性,“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借蝉鸣自诉心声。让词人从昼眠中起身的是蝉鸣(蝉声),正是这蝉鸣(蝉声)使词人心“惊”而起身,从而借蝉抒情。可见,“惊”字是全词的词眼。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用蝉的特点喻人的特点。“饮露身轻,吟风翅薄”描写蝉的形象和习性,蝉“饮露”“吟风”的习性喻指人的高洁品质,表达了甘于淡泊和固守高洁的节操。②借蝉的典故抒发人的情感。由蝉引发联想,“漫重拂琴”“怕寻冠珥”两句用典,“漫”“怕”二字表达词人不愿再蹈危机、再履官场之意。③借蝉鸣(拟人)自诉心声。“短梦”形容蝉生命短暂,“诉憔悴”以蝉拟人,形容蝉鸣声凄切,以蝉生命的短暂与叫声的凄切,抒发自己人生如梦、凄苦无人说的惶恐和悲凉。④以蝉所处的环境喻人的处境经历。“病叶”“纤柯”“斜阳身世”写出蝉的环境凄清,蝉的末日已临,暗指自己凄凉的身世。⑤以蝉之死引发联想与想象。“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树枯蝉死,枯蜕尚遗,词人因此联想到满怀怨苦化为蝉的女子,“鬓影参差”,独对青镜,表达自己的节操无人理解、魂断遗恨无尽之意。九、【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三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8分)水龙吟[清]文廷式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游丝②窗隙,惊飙树底,暗移人世。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③生矣!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注]①文廷式,曾任翰林综修、传读学士。因支持光绪亲政,甲午战争时力主抗战,触犯慈禧,故被革职驱逐出京。此词作于此时。②游丝:飘动着的蛛丝。③二毛:鬓发黑白相间。1.上阕中,“茫茫”“古来”“多少”三个词语,分别从空间、时间、数量上,形容‘____’(原文中的一个字)之广、之久、之多;“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示词人曾经的荣耀、征战疆场的豪情。(2分)2.下阕如何通过“虚实”转换,逐层推进情感表达?请结合词句简析。(6分)【答案】1.愁 有葡萄美酒 芙蓉宝剑2.①下阕起笔为虚,“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回忆往事,表达了对凶险仕途的厌倦。②“无言独对,青灯一点”实写眼前之景,寄寓壮志难酬的失意、报国无门的孤寂。③“海水浮空”三句又为虚写,想象高远阔大、雄奇壮丽的幻境,寄托美好的政治理想(或通达超脱的“出世”情怀)。④末三句再以虚笔渲染,表达词人对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朝廷的深切忧虑。[或答:末三句以“回首”表明由虚转实,从云霄直坠人间,见眼前“西风起”,表达词人对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朝廷的深切忧虑。]【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落花飞絮飘扬茫茫无归处,古往今来的人们又有多少数不清的愁绪。此句以景写情,多角度体现“愁”,故第一空填“愁”。“葡萄美酒”表庆贺,可暗示诗人曾经有过的荣耀;“芙蓉宝剑”表明曾征战疆场。故后两空填“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下阕起笔“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我是那长安城中倦客,红尘辗转二十年仍碌碌无为。这是作者回忆往事,表达了对凶险仕途的厌倦。回顾过去,为虚写。“无言独对,青灯一点”,万千愁绪在心头却无言,只独对青灯。这是写眼前之景,寄寓壮志难酬的失意、报国无门的孤寂。写眼前实景,为实写。“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营造的景象高远阔大、雄奇壮丽,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政治理想,也可理解为表达通达超脱的“出世”情怀。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又为虚写。“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仙人驾驭鸾鸟云游而去;西风又起,现实满目疮痍。这三句再以虚笔渲染,表达词人对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朝廷的深切忧虑。十、【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一模(返校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8分)闲居寄端及重阳①【唐】韦应物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闲居怀旧【唐】顾况日长鼓腹②爱吾庐,洗竹浇花兴有余。骚客空传成相赋③,晋人已负绝交书。贫居谪所谁推毂④,仕向侯门耻曳裾。今日思来总皆罔,汗青功业又何如?【注】①此诗为诗人辞官闲居长安西郊时寄赠在朝做官的亲人而作。②鼓腹:袒腹,谓饱食无所事事。③成相赋:《荀子》篇名,唐人杨倞注为“成功在相,故作《成相》三章”。④推毂:提携推荐。1.《闲居寄端及重阳》一、二句借助系列意象,描绘了__________的山居图景;《闲居怀旧》首联叙写庐中雅事,展现了__________的家居生活。(2分)2.比较两首诗在“闲居”上寄寓的情感及抒情方式的异同。(6分)【答案】1.幽静(清幽/恬淡/恬静) 悠闲2.同:都运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闲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功名仕途的厌倦之情。异:①韦应物诗借景抒情,借助雪满幽林、远离世俗的幽静之景表达诗人的闲情逸致。(或由景入情,由情入理,“风尘不归”既是诗人的价值取向,也是在向亲人表露自己的隐逸情怀)②顾况诗用典抒情,借用“成相赋”“绝交书”的典故表达空有凌云之志却无人举荐的悲哀与无奈。(或运用反问句式,在今昔对照中表达失意与愤激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闲居寄端及重阳》中的一二句“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其中运用典型意象“野寺”“曙钟”“雪”“幽林”等意象,描绘出了山居生活的幽静。《闲居怀旧》首联“日长鼓腹爱吾庐,洗竹浇花兴有余”中,作者通过对饭后坦腹,“洗竹浇花”的闲情写出了自己悠闲的家居生活。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比较阅读的鉴赏能力。《闲居寄端及重阳》与《闲居怀旧》两首诗都是写作者的日常生活,二者在情感及抒情方式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首先在相同点上,二诗都是表达对闲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功名仕途的厌倦之情,《闲居寄端及重阳》中“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写出了诗人对闲居的清幽深深地喜爱,“风尘不归”则是表明作者无意仕途的情怀。在《闲居怀旧》中,“日长鼓腹爱吾庐,洗竹浇花兴有余”则写出了饭后洗竹浇花的悠闲,“今日思来总皆罔,汗青功业又何如”则是表明自己放弃建功立业的想法,暗示对对功名仕途的厌倦之情。两诗都是运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这一情绪的。不同点上,虽然两诗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但两人的表达方式却不同,在《闲居寄端及重阳》中,作者通过一二句“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中“野寺”“曙钟”“雪”“幽林”的典型意象,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闲情逸致。而《闲居怀旧》的颔联“骚客空传成相赋,晋人已负绝交书”中,则是借用“成相赋”“绝交书”两则典故,自比荀子与嵇康,表达自己空有凌云之志却无人举荐的悲哀与无奈。十一、【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浙江省五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8分)淡黄柳[南宋]姜夔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②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在合肥。其时南宋已经偏安江南一隅,合肥在当时已经是离金兵很近的临战之区了。②小桥:后汉乔玄次女小乔,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所恋歌女。1.在词的下片中,词人含蓄地隐藏了两个时间跨越,从______到______,从______到______,表达了词人复杂的情感。(2分)2.结合词句简析本词蕴含的复杂“客怀”。(6分)【答案】1.今朝 明朝 春 秋2.①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如“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怕”秋色,既是因为暮春时节、春色难长,也暗含家事国事皆凄然。②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如“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垂柳勾起对熟悉的江南的回忆,而现实是客居异乡又逢节日,身世飘零,孤寂凄凉。③感时伤世的家国之痛。如“巷陌凄凉”“空城晓角”等句,冷清的城中响起战争时用来预警的号角之声,感伤南宋王朝风雨飘摇,表达深沉的“黍离之悲”。【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正岑寂”是诗人当下之情感,写其此时心情寂寞,属于“今朝”;“明朝又寒食”写明天是寒食节,属于“明朝”;“怕梨花落尽成秋色”意思是: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暗含着“春”“秋”两季。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意思是: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诗人用一个“怕”字描写自己的心理,他担心转眼之间,梨花落尽,春天逝去,秋天到来,怕燕子问春归何处,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上片下二句写所见,即夹道新绿的杨柳。“鹅黄嫩绿”四字形象地再现出柳色之可爱。“看尽”二字既表明除柳色外更无悦目之景,又是从神情上表现游子内心活动——“都是江南旧相识”。诗歌用“旧相识”抒发自己客居异乡,看到垂柳想起江南,表达客居之愁苦。“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写诗人因为思乡而倍感惆怅,想到明朝又是寒食节,而自己漂泊江湖,不由更加孤独凄凉。结合注释“姜夔寄居在合肥。其时南宋已经偏安江南一隅,合肥在当时已经是离金兵很近的临战之区了”,再分析上片首二句写所闻,“空城”先给人荒凉寂静之感,于是,“晓角”的声音便异常突出,如空谷猿鸣,哀转不绝,象在诉说此地的悲凉。战争的号角声凄凉冷清,响在这空荡荡的城池,更加让诗人感到南宋王朝风雨飘摇,表达深沉的“黍离之悲”。十二、【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教学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8分)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宋]葛长庚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①前路,烟树正苍苍。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注释】①回雁峰:在湖南衡阳市南,衡山七十二峰之首。传雁飞至此不再南飞,遇春而回。1.词的上阕“______”直接点明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______”表现了别后独处的痛楚。(2分)2.赏析下阕的抒情艺术。(6分)【答案】1.相留相送 把酒沃愁肠2.①借景抒情。“漏声残”“灯焰短”暗示词人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春将暮”“斜阳”描写晚春日暮之景,表现词人漂泊之久、跋涉之远及对故人的思念。②比喻。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孤身一人,形单影只赶赴潇湘,表现旅人的孤寂、愁苦无依。③对比。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团聚与此时的“海角天涯”“魂梦凄凉”形成对比,写尽离别之愁与思念之情。④直抒胸臆。“凄凉”“无语”等直接表明离别的伤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相留相送”写即将离别的两个人谁也不愿先离开的难舍难分之情;“把酒沃愁肠”,孤零零的我只能整日里借酒来浇灌我的愁肠。用一“沃”字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极有分量。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1)词中大量攫取景物如“漏声”“灯焰”“马蹄”“斜阳”等景物,可判断为借景抒情,表现词人漂泊之久、跋涉之远及对故人的思念。再看修饰“漏声”是残,“灯焰”是短,表达了离别的凄凉哀婉之情。(2)“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恍若那漂浮的云朵,飞舞的柳絮,又将拖着孤独疲惫的身子向潇湘而去。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孤身一人,形单影只赶赴潇湘,表现旅人的孤寂、愁苦无依。(3)“多少风前月下”,这一生不知有多少风前月下的日子。“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漂泊流离、羁旅天涯,连梦境都是那样的凄凉。前后形成对比,写尽离别之愁与思念之情。(4)依“凄凉”“无语”等词语判断为直抒胸臆,再从“相送”可知惆怅的原因是离别,直抒离别之情。十三、【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8分)玉楼春·戏呈林节推乡兄[南宋]刘克庄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1.词的上阕写人,开篇即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友人形象,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原文)两个细节,使这一形象更加鲜明。(2分)2.清代文学家刘熙载的《艺概》中评价本词“旨正而语有致”,即辞谐而意甚庄。请对此加以分析。(6分)【答案】1.耽于玩乐 换酒、呼卢2.①“年年跃马”二句,调侃林节推将“客舍”当作“家”,实际深寓作者对他寻欢作乐、不务正事的不满。②“青钱”“红烛”二句,将林节推纸醉金迷的生活写得力透纸背,貌似戏谑,实则对他放纵行为的鄙薄与叹惋。③“易挑”“难得”二句,将妻子的真情易得与歌妓的心事难猜进行对比,寓庄于谐,含蓄讽刺他疏远家室、不念国忧的行为。④全词紧扣“戏”字,于篇末一扬一抑中,力劝林节推之流莫忘国难,应以收复中原为己任,表达了诗人深沉、执着的爱国情怀。【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中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的能力。“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言其久客轻家。年年驰马于繁华的都市街头,视客舍(借指酒楼妓馆)如家门而家门反像寄居之所,可见其性情之落拓,耽于玩乐,以致久客轻家。“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换酒”“呼卢”上两个动作描写,写诗人的友人,日夜不休地纵酒浪博。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特点的能力。“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言其久客轻家,客居的日子多于家居的日子。年年驰马于繁华的都市街头,视客舍如家门而家门反像寄居之所,可见其性情之落拓。“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则具言其纵情游乐。如此描写,表面上是对林的豪迈性格的赞赏,实际上则是对林的放荡行为的惋惜。这几句诗貌似调侃、戏谑,其实诗诗人认为友人寻欢作乐、不务正事,纸醉金迷、纵酒赌博,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不满、鄙薄与叹惋之情。“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二句对举成文,含蓄地批评他迷恋青楼、疏远家室的错误。妻子的情义真实可靠,妓女的心意则虚假难凭。今乃舍妻子易知之真情而取妓女难凭之假意,可见是何等的荒唐了。这两句含着诗人对友人的规劝之意,寓庄于谐,含蓄讽刺他疏远家室、不念国忧的行为。本诗标题是“戏呈”,其实是在调侃戏谑中寄托深沉的情感,“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更是热情而严肃地呼唤林姓友人从偎红倚翠中解脱出来,立志为收复中原建立一番功业,不要同那些妓女们混在一起,洒抛那种无聊的伤离恨别之泪。十四、【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浙江省金华十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白居易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8分)放言五首①(其一)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④,可怜光彩亦何殊。放言五首(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注]①《放言五首》是白居易被贬江州的途中所作。②臧生:春秋时期的救武仲,奸诈之徒。③子:宁武子,孔子称其大智若愚。④照乘:明珠。1.这两首诗都富有理趣,《其一》中,诗人提出________是辨别真伪的重要方法;《其三》中,诗人指出若要辨得真伪,需经过________的考验。(各填一个词语)(2分)2.简析两首诗在说理方法上的相同之处。(6分)【答案】1.比较 时间2.(1)用典说理。第一首用“藏生”“宁子”为论据,说明人往往会被表面所遮蔽,难辨真伪;第二首用“周公”“王莽”为论据,论述时间可以检验事物真伪。(2)借用形象说理。把抽象的议论,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如“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试玉”“辨材”。(3)假设说理。如“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可见《其一》中,诗人提出辨别真伪的重要方法是“比较”;“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检验玉的真假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需要等待七年。可见《其三》中,诗人指出若要辨得真伪,需经过“时间”的考验。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1)用典说理。第一首“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世人只是上了假圣人的当,去爱臧武仲那样的人,哪知道世间还有甯武子那样装呆作傻的人呢?用“藏生”“宁子”为论据,说明人往往会被表面所遮蔽,难辨真伪;第二首“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也会感到害怕,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毕恭毕敬。用“周公”“王莽”为论据,论述时间可以检验事物真伪。(2)借用形象说理。“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是真珠?暗示能以外观炫人的人,而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这就把抽象的议论,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一如以“试玉”“辩材”表明时间的重要。(3)假设说理。“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分别以假设来表明比较和时间是检验真伪的途径。十五、【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浙江省宁波“十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8分)芭蕉 新竹(宋)张载 (清)郑燮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①暗已随。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②。【注】①新心:新长出的芭蕉心。②凤池: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中国古代常见的______;“龙孙”的意思是______。(2分)2.两首诗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哲理诗“无意明理而暗与理合”的艺术特征。请比较它们在哲理表达上的异同之处。(6分)【答案】1.咏物诗 竹笋(新竹)2.同:两诗都抓住景物各自特点,突出一个“新”字,揭示各自包含的哲理;异:张诗抓住芭蕉心生长新旧相随的特点,用六个““新”字,揭示了在培养品德、学习知识上温故知新的道理;郑诗抓住“新竹高于旧竹枝”的特点,揭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或写“新竹需老干扶持,体现新旧相依、新陈代谢的普遍规律”亦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题材,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第一个空要求填写诗歌的题材。题材与诗歌内容有关,一般包括怀古诗、送别诗、闺怨诗、边塞诗、田园诗、咏物诗。这两首诗歌都以物为题,一为“芭蕉”,一为“新竹”,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所以属于咏物诗。第二空,这首诗歌吟咏“新竹”,“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意思是“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这里的“龙孙”比喻新生的竹子。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根据诗歌所写内容把握诗中的哲理,然后分析两首诗歌哲理表达上的不同。先看张诗。这首诗歌吟咏的对象是“芭蕉”,前两句“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是讲述芭蕉成长的过程,“心尽展新枝”“暗已随”是说新的芭蕉心随着旧的芭蕉心的老去枯萎而生长;后两句“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引出“德”“知”,四句诗连用六个“新”字,由芭蕉的成长引出人的成长,劝导世人要像芭蕉那样“学新心、养新德、起新知”。再看郑诗。这首诗吟咏的对象是“新竹”。前两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是说“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这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意思是“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这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这首诗歌用新竹高于老竹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以新竹是在老竹的基础上成长来比喻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由此可知,两首诗歌所针对的对象都呈现一个“新”的特点;不同点是二者在吟咏对象时侧重的点以及所揭示的道理。十六、【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浙江省七彩阳光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8分)答何中丞伯寿(宋)庞谦孺【注】三载皇舆驻武林,宫前新柳渐成阴。西湖风月愁难度,艮岳峰峦梦枉寻。老马惊思归汴路,寒江吼激破胡心。白蘋洲上怀乡久,夜夜啼鹃卧未深。【注】庞谦孺(1117~1167),字祐甫,晚号白蘋老人,单州(今山东单县)人,寓居吴兴。1.联系整首诗,诗人“卧未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赏析本诗借景抒情的艺术。(6分)【答案】1.思乡之久、失地未能收复2.①以“新柳渐成阴”表明南宋统治者苟安一方,委婉地抒发诗人对统治者安于现状的不满。②“西湖风月”“艮岳峰峦”诗人借乐景抒痛失山河的悲情。③借“老马”“寒江”表明对故国山河的眷恋以及破金杀敌的决心。④诗人借“啼鹃”抒发自己故国难忘故土难归的绝望与悲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尾联写“夜夜啼鹃卧未深”,“卧未深”指难以入眠,表面看“卧未深”是因为“夜夜啼鹃”,夜晚常听到杜鹃鸟的啼叫,但是实际上是因为思乡,因为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好像“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加上前句有“怀乡久”,可见“卧未深”的原因之一是“思乡之久”;其次,诗歌颈联有“寒江吼激破胡心”,寒江的怒吼激发了诗人的“破胡心”,作者是南宋诗人,由此可见诗人也是一位爱国志士,渴望收复失地,但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因此“卧未深”的原因之二是“失地未能收复”。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景手法的能力。首联写“三载皇舆驻武林,宫前新柳渐成阴”,“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皇舆”代表朝廷,“三载”为虚指,此句写南宋南迁杭州之事;“宫前新柳渐成阴”,借宫前新柳成荫,写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此句借景抒情,表明南宋统治者苟安一方,委婉地抒发诗人对统治者安于现状的不满。颔联写“西湖风月愁难度,艮岳峰峦梦枉寻”,“西湖风月”指西湖美景,“艮岳峰峦”,指宋徽宗的古典园林建筑。在一个想要收复失地的志士眼中,再美的景色也心欣赏,也无法消除他心中的愁绪;北宋时期的园林风光在梦里也难以寻觅得到。诗人借乐景抒痛失山河的悲情。颈联写“老马惊思归汴路,寒江吼激破胡心”,都是老马识途,老马惊是因为思念回到卞州的路途;寒江发出怒吼,好似代替诗人吼除了破胡的决心。诗人借老马表达对故国山河的留恋,借寒江表达了破金杀敌的决心。尾联写“白蘋洲上怀乡久,夜夜啼鹃卧未深”,古人传说杜鹃啼血,而诗人就似那夜夜哀啼的杜鹃,诗人借“啼鹃”表达对故土的眷恋和无法回归故土的绝望和悲痛。十七、【2021-2022学年高三5月浙江省山水联盟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8分)登楼①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②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朝廷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西方吐蕃虎视眈眈。②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③梁甫吟:古乐府中的一首,《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1.本诗首句以乐景写哀情,与杜甫《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2.清沈德潜评价此诗“气象雄伟,笼盖宇宙”。试简析本诗在构思上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答案】1.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2.①时空结合,构思雄浑。从空间着眼,诗人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锦江、玉垒”之远景和“花近高楼”之近景互相配合,诗境阔大;从时间着眼,“日暮”点明徜徉时间之久,这样兼顾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②前后对比,浩气凛然。首联“万方多难”,然“朝廷终不改”,而诗人寄语“寇盗莫相侵”,警告吐蕃莫前来侵扰,词严义正,诗意悠远,突出表现作者江山不改的坚定信念和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③即景抒怀,语壮境阔。综合运用叙事、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将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怀融为一体,山川人事互相渗透,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强烈的忧思之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意思是: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气象雄伟”就是景色雄浑、壮丽;“笼盖宇宙”指的是诗歌的意境阔大。首先,时空结合,构思雄浑。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日暮”点明徜徉时间之久,这样兼顾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其次,前后对比,浩气凛然。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诗人登楼远眺,由浮云想到了国家现时情况,虽然大唐朝廷风雨动荡,但代宗又回到了长安,可见“终不改”;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最后,即景抒怀,语壮境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诗中综合运用叙事、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诗人将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怀融为一体,山川人事互相渗透,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强烈的忧思之感。十八、【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浙江省台州市调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8分)减字木兰花 〔宋〕苏轼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时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1.词中“白甲苍髯”指_______________(物),“幽人”指_______________(人)。(2分)2.赏析本词下片的艺术手法。(6分)【答案】1.古松(答“松”也可) 僧(答“诗僧”“清顺”“和尚”皆可)2.①“翠”“红”借代绿叶红花,色彩鲜明;②“飞”“噪”“飐”“下”,以动写静,反衬环境幽静;③以生活环境的清幽烘托出人物的恬淡心境。【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白甲苍髯”是将松树比作朦胧烟雨中白甲苍髯的巨龙,挺拔腾跃,突出了古松的虬龙刚健之势,所以“白甲苍髯”指古松。“幽人”指幽栖之人,幽隐之人。根据小序中“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可知,此处指清顺。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下阕中“双鹊飞来争噪晚”写一对喜鹊飞来树上,叽叽喳喳,写出喜鹊争相鸣叫、分外热闹的场景,鸟儿的鸣叫更能显示境界的幽静。“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写在微风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摇动,金红色的凌霄花儿微微颤动。在浓绿的枝叶之中,忽然一点金红,轻飘飘、慢悠悠地离开枝蔓,缓缓而下,渐落渐近,安然无声。过了好一会儿,又是一点金红,缓缓而下。“翠”指青翠的松枝,“红”指金红色的凌霄花儿,为借代手法。下阕以动衬静,词人创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虚静清空的艺术境界,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风景画。而在这天然的图画中,没有任何人力的作用,没有人的丝毫活动,树风花鸟自由自在,了无交涉,昼梦的幽人似乎也融化为自然之中了。以生活环境的清幽烘托出人物的恬淡心境。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名著阅读(解析版)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解析版)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解析版)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2022年全国甲卷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解析版)
2022年北京市语文模拟卷汇编——古诗歌阅读(解析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2-07-26 09:00:05
页数:22
价格:¥4
大小:67.5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