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自然地理A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模块检测卷自然地理A卷新题基础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一为不同气候(湿润、半干旱、干旱)作用下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二为不同植被(森林、草原、荒漠)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一中土壤剖面与气候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湿润,乙—干旱,丙—半干旱B.甲—半干旱,乙—湿润,丙—干旱C.甲—半干旱,乙—干旱,丙—湿润D.甲—湿润,乙—半干旱,丙—干旱2.图二中土壤剖面与植被的组合,正确的是()A.①—森林,②—荒漠,③—草原B.①—草原,②—森林,③—荒漠C.①—荒漠,②—草原,③—森林D.①—森林,②—草原,③—荒漠断层是指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张力使岩体发生破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n位移。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是某地地层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在()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丙、乙、丁、甲D.乙、丙、丁、甲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甲线路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水汽输送D.下渗6.关于乙工程对水循环和河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水量增加B.上游含沙量变小C.地下径流增加D.蒸发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读我国某城市热岛强度日平均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n7.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出现在()A.夏季的白昼B.夏季的夜晚C.冬季的白昼D.冬季的夜晚8.影响城区与郊区温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面状况B.气压分布C.降水量D.地下径流9.下列措施有利于减轻该市热岛效应的是()①建筑物淡色化②实行机动车限行③增加楼房高度④适当增加水体面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h和未来48h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的是否适宜洗车的建议。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11.假设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辆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A.气温:高→低→高B.气压:低→高→低C.天气状况:晴→雨→晴D.风: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n嘉黎县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处秘境,藏在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交会之处。几乎所有“最西藏”的景观都在此悉数登场:极高山、雪峰、悬谷冰川、高山湖群、湿地、深切峡谷和花开各色的密林……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下图为嘉黎的地理位置。麦地卡湿地位于嘉黎县北部,属于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201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影响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因素有()A.大气环流和地形B.海陆位置和地形C.海陆位置和纬度D.大气环流和洋流13.造就嘉黎“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的原因是()A.海拔高,气温低,冰雪覆盖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C.地形起伏大,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D.印度洋暖湿气流带来丰富的降水14.与三江平原相比,麦地卡湿地的突出作用是()A.物种基因库B.保持水土C.调节气候D.候鸟越冬地下面下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5.图1中⑤地与①地相比,不正确的是()A.⑤地的年降水量比①地小B.①⑤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北风C.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①地长D.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①地小\n16.在图1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A.③地受低压槽控制B.②地风速比①地小C.③地有暖锋移来,云层较厚D.④地吹偏南风,正值降水天气河流主航道一般为水流最深处的航线,下图中左图为某大河—河段流向示意图,右图为该河段弯道处主航道中心线上甲点的多年移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河段流向为()A.先向东北再向东南B.先向东南再向西南C.先向西南再向西北D.先向西北再向东北18.关于该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A.凹岸流速慢,沉积作用强,适宜仓储用地B.凸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利于聚落布局C.凸岸流速慢,沉积作用强,适合港口建设D.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需要加固河堤北京时间2020年6月21日(夏至日),我国境内出现了罕见“日环食”现象。厦门市日环食开始于北京时间21日14时43分,结束于7时24分,当厦门日环食开始时,G国的区时为21日7时43分。G国北部地区此次日环食开始于北京时间6月21日12时47分,当地观测者可以看到“环食日出”的奇景。下图为该期间某时刻我国天气状况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n19.据图判断,当日我国各地天气的判断正确的是()A.贵州北部地区酷热难耐B.山西南部地区降水概率较大C.内蒙古中部风力较西藏南部大D.四川东部地区盛行偏南风20.G国北部的植被类型为()A.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热喀斯特是指由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和滑塌。在平坦地区,热喀斯特湖是其常见的地貌特征。北极地区冻土层中储存着大量有机碳。近年来,随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碳转化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材料二研究发现,热喀斯特湖的形成会对周围多年冻土产生影响。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热喀斯特湖对周围多年冻土的影响。\n(1)说明热喀斯特湖的形成过程。(2)简述热喀斯特湖对多年冻土的影响并分析原因。(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热喀斯特作用可能使北极地区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山体效应对山体的雪线和林线有显著影响,山体内外温差越大,山体效应越强。青藏高原作为亚欧大陆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5000m,其山体效应显著,甚至比西欧的阿尔卑斯山脉(平均海拔3000m左右)更强。下图为山体效应模型图。(1)从山体效应原理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边缘与内部山地的整体林线高低。(2)根据“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原理,分析山体效应的形成机制。(3)推测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比阿尔卑斯山脉更强的原因。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研究表明,中生代末期我国南部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古长江各段尚未连接在一起,古川江与古金沙江在甲地汇合后往南流。至新生代,我国东部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西部青藏高原隆起,逐渐形成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形,随后夏季风加强,古川江流向改变并经\n乙地向东流,长江各段最终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大江东去。下图示意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城周边地理事物分布。(1)中生代末期江汉盆地沉积地层盐度高,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其含盐量高的原因。(2)推测新生代古川江流向发生变化并经乙地向东流的地理过程。(3)甲地分布着长江流域唯一一处中生代前形成的钛磁铁矿,科研人员在江汉盆地中发现了钛磁铁矿沉积物,试分析其原因。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额尔齐斯河是我们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3)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说说额尔齐斯河对当地环境的影响\n模块检测卷自然地理A卷新题基础练12345678910ACCDBCDACA11121314151617181920DADBACDDDC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一为不同气候(湿润、半干旱、干旱)作用下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二为不同植被(森林、草原、荒漠)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一中土壤剖面与气候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湿润,乙—干旱,丙—半干旱B.甲—半干旱,乙—湿润,丙—干旱C.甲—半干旱,乙—干旱,丙—湿润D.甲—湿润,乙—半干旱,丙—干旱2.图二中土壤剖面与植被的组合,正确的是()A.①—森林,②—荒漠,③—草原B.①—草原,②—森林,③—荒漠C.①—荒漠,②—草原,③—森林D.①—森林,②—草原,③—荒漠【答案】1.A2.C\n【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据材料可知,降水越多,淋溶作用越强,淋溶层越厚。读图可知,甲淋溶层最厚,说明甲的环境条件为湿润,BC错误;乙没有淋溶层,故乙的环境条件为干旱,丙的淋溶层居中,故丙的环境条件为半干旱,A正确,D错误。故选A项。2.荒漠作用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低,故①为荒漠;草原作用下,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多,但从总体上看,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于森林较低,故②为草原;森林作用下,土壤淋溶作用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但从总体上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故③为森林;ABD错误,C项正确。故选C。断层是指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张力使岩体发生破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是某地地层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在()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丙、乙、丁、甲D.乙、丙、丁、甲【答案】3.C4.D【解析】3.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地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地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C正确,ABD错。故选C。4.丙处地层侵入乙沉积地层中,形成时间晚于乙。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所以丁地层形成时间晚于丙。甲地层下面的乙、丙、丁岩层表面有侵蚀的痕迹,说明在甲地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侵蚀过程,说明甲地层形成时间晚于丙、丁。所以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乙、丙、丁、甲,D正确,ABC错误。故选D。\n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甲线路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水汽输送D.下渗6.关于乙工程对水循环和河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水量增加B.上游含沙量变小C.地下径流增加D.蒸发减弱【答案】5.B6.C【解析】5.读图可知,甲线路为水渠。水渠是当地居民为了满足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而开挖的水利设施。该线路从水库调水,消耗河流中淡水资源,使得径流量减少,因此主要影响地表径流,B符合题意;甲线路引水灌溉过程中,也会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但影响程度不大,引水对水汽输送影响极小,因此排除ACD。故选B。6.读图可知,乙工程为水库。水库建设使河流枯水期水量增加,洪水期水量减少,河流水量整体变化不大,A错误;泥沙在水库沉积,下游含沙量变小,但对上游含沙量没有影响,B错误;水库蓄水,库区水位上升,下渗加强,地下径流增多,C正确;水域面积扩大,蒸发增强,D错误。故选C。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读我国某城市热岛强度日平均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n7.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出现在()A.夏季的白昼B.夏季的夜晚C.冬季的白昼D.冬季的夜晚8.影响城区与郊区温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面状况B.气压分布C.降水量D.地下径流9.下列措施有利于减轻该市热岛效应的是()①建筑物淡色化②实行机动车限行③增加楼房高度④适当增加水体面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7.D8.A9.C【解析】7.热岛效应最强应该是城市和郊区两地的温差最大时。读图可知,温差最大时出现在冬季21时至次日6时之间,因此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出现在冬季的夜晚,D正确,ABC错误。故选D。8.城区地表建筑物密集,人为排放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导致城区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因此,影响城区与郊区温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面状况,A项正确。降水量、气压分布、地下径流对温差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9.建筑外墙淡色化,反射率变大,会减弱热岛效应,①正确;实行机动车限行,车辆排放废热减少,城市和郊区的温差减小,②正确;增加楼房高度,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③错误;增加市区水体面积,有利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④正确。故选C。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h和未来48h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的是否适宜洗车的建议。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下面小题。\n1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11.假设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辆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A.气温:高→低→高B.气压:低→高→低C.天气状况:晴→雨→晴D.风: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答案】10.A11.D【解析】10.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判断,图中①地是高压中心,天气晴朗,因此,①地洗车指数低,A正确。②地位于冷锋锋后,可能有降雨天气,洗车指数高。③地位于冷锋锋前,即将迎来降雨,不宜洗车,洗车指数高。④地位于暖锋锋前,多连续性降水,洗车指数高,BCD错误。故选A。11.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④两地都在冷气团一侧,气温低;③地在暖气团一侧,气温较高。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温:低→高→低,A错。天气状况:雨(②位于冷锋后,多降水)→晴(③受暖气团控制,晴天)→雨(④位于暖锋前,多降水),C错。根据等压线分布可判断,②地气压较③地气压高,B错;风的变化为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右偏转,风与等压线斜交),D正确,故选D。嘉黎县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处秘境,藏在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交会之处。几乎所有“最西藏”的景观都在此悉数登场:极高山、雪峰、悬谷冰川、高山湖群、湿地、深切峡谷和花开各色的密林……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下图为嘉黎的地理位置。麦地卡湿地位于嘉黎县北部,属于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201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n12.影响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因素有()A.大气环流和地形B.海陆位置和地形C.海陆位置和纬度D.大气环流和洋流13.造就嘉黎“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的原因是()A.海拔高,气温低,冰雪覆盖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C.地形起伏大,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D.印度洋暖湿气流带来丰富的降水14.与三江平原相比,麦地卡湿地的突出作用是()A.物种基因库B.保持水土C.调节气候D.候鸟越冬地【答案】12.A13.D14.B【解析】12.据图可知,该处等降水量线沿河谷向上游递减,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随着水汽的深入,降水减少,因此主要是大气环流和地形因素影响,A正确。区域海陆位置差异不大,与洋流无关,BCD错。故选A。1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嘉黎,带来丰富的降水,因此形成“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的特征(山体中高海拔地区降雪多,积雪量大;山体中低海拔地区降水丰富,森林广布。冰雪下部直接接壤森林带),D正确。“海拔高,气温低”有利于积雪,但不能解释冰雪带为何直接接壤林带,A错。这种现象与板块挤压关系不大,B错。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不能解释为何冰雪带接壤林带,而在森林带与冰雪带之间无其他过渡自然带,C错。故选D。14.据材料可知,麦地卡湿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而三江平原属于平原沼泽湿地。麦地卡湿地对于当地水土保持、防止季节性泛滥的洪水、阻截上游沉积物并形成生产力较高的草甸、沼泽类型湿地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当地牧民和牲畜的\n重要生活水源,B正确。该地气候高寒,物种丰富度有限,物种基因库不是其突出作用。同理,高寒的气候下,该湿地调节气候能力有限,调节气候不是其突出作用,AC错。该地气候高寒,冬季气候寒冷,候鸟难以在此越冬,D错。故选B。下面下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5.图1中⑤地与①地相比,不正确的是()A.⑤地的年降水量比①地小B.①⑤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北风C.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①地长D.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①地小16.在图1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A.③地受低压槽控制B.②地风速比①地小C.③地有暖锋移来,云层较厚D.④地吹偏南风,正值降水天气【答案】15.A16.C【解析】15.要做出此题,首先得先判读该半球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根据材料中的“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及河流剖面图可知,图中河流西岸陡峻,东岸坡度缓,说明西岸以侵蚀作用为主,东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假设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剖面图中的河流向北流,左为西岸右为东岸,北半球应是右岸侵蚀严重,而图中是左岸侵蚀,说明不是北半球;假设图是南半球,剖面图中的小河向北流,左为西,右为东,左岸侵蚀,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所以,该地区为南半球。⑤地位于40°S—60°S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①地为30°S—40°S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⑤地的年降水量比①地大,A错误,符合题目要求;①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7月为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吹西北风,⑤地为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控制,7月也吹西北风,B正确,不合题意;⑤地为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①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少雨,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①地长,C正确,不合题意;①地与⑤地海拔相差不大,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⑤地的纬度比①地更高,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①地小,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n16.图1所示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旋转辐合,可知该地形成冷锋,①②位于暖气团一侧,④位于冷气团一侧,③地等压线向高值凸,说明弯曲处气压低,受低压槽控制,A正确,不合题意;②地等压线比①地稀疏,风力比①地小,B正确,不合题意;③地形成冷锋,而不是暖锋,C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风向的判断方向,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南半球再考虑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可知④地吹偏南风,且此时④地正值冷锋过境,形成降水天气,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河流主航道一般为水流最深处的航线,下图中左图为某大河—河段流向示意图,右图为该河段弯道处主航道中心线上甲点的多年移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河段流向为()A.先向东北再向东南B.先向东南再向西南C.先向西南再向西北D.先向西北再向东北18.关于该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A.凹岸流速慢,沉积作用强,适宜仓储用地B.凸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利于聚落布局C.凸岸流速慢,沉积作用强,适合港口建设D.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需要加固河堤【答案】17.D18.D【解析】17.由左图可知,甲地位于河流的曲流处,受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影响,甲地会逐渐向凹岸一侧偏移,再结合右图中甲点的移动轨迹和指向标可知,1975年和1985年的那个方向为西方,也就是甲地凹岸的方向,对比左图可知,左图中下侧为正西方向,上侧为正东方向,左侧为正北,右侧为正南,据此可判断出河流流向为先向西北,再向东北,D正确,ABC错误。故选D。18.河流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AB错误;港口需要建设在水深的地方,凸岸沉积作用强,水浅,不适合建港口,C错误;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需要加固河堤,D正确。故选D。\n北京时间2020年6月21日(夏至日),我国境内出现了罕见“日环食”现象。厦门市日环食开始于北京时间21日14时43分,结束于7时24分,当厦门日环食开始时,G国的区时为21日7时43分。G国北部地区此次日环食开始于北京时间6月21日12时47分,当地观测者可以看到“环食日出”的奇景。下图为该期间某时刻我国天气状况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据图判断,当日我国各地天气的判断正确的是()A.贵州北部地区酷热难耐B.山西南部地区降水概率较大C.内蒙古中部风力较西藏南部大D.四川东部地区盛行偏南风20.G国北部的植被类型为()A.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19.D20.C【解析】19.读当日全国天气形势示意图可知,此日贵州北部处于“烟雨蒙蒙难观赏”区,加上贵州北部海拔较高,不会是酷热难耐的天气,A错误;图中显示,山西南部地区处于“晴空日明赏奇观”区,因此降水概率小,B错误;图中显示,内蒙古中部的等压线比西藏南部稀疏,因此内蒙古中部风力较西藏南部小,C错误;图中显示,四川东部地区等压线大致呈南北走向,且东边气压高于西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指向西,水平气流向右偏形成东南风,因此四川东部地区盛行偏南风,D正确。故选D。20.材料信息表明,当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为21日14时43分时,G国的区时为21\n日7时43分,则G国比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晚7个小时,因此G国所在时区应为东1区。材料信息表明,G国北部地区此次日环食开始于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6月21日12时47分,当地观测者可以看到“环食日出”的奇景。则当地时间5时47分日出,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昼长出现极值的夏至日时,当地日出接近6时,表明当地接近赤道地区,根据时区和纬度位置可以推知,G国应位于刚果盆地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植被,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热喀斯特是指由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和滑塌。在平坦地区,热喀斯特湖是其常见的地貌特征。北极地区冻土层中储存着大量有机碳。近年来,随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碳转化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材料二研究发现,热喀斯特湖的形成会对周围多年冻土产生影响。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热喀斯特湖对周围多年冻土的影响。(1)说明热喀斯特湖的形成过程。(2)简述热喀斯特湖对多年冻土的影响并分析原因。(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热喀斯特作用可能使北极地区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1)(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冻土层融化,导致地面下陷,地面出现漏斗、浅洼地,地表雨水、冰融水汇集与低洼地,形成湖泊。(2)影响:热喀斯特湖使多年冻土上限下移,下限上抬,多年冻土层变薄,甚至融穿。原因:水体比热容大,蓄热能力强,热喀斯特湖形成后,随着湖水储存热量增加,周围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冻土融化速度加快。(3)变化:冻土融化导致地表沉陷或滑塌,破坏地表形态;地表凹陷,积水形成湖泊,湖\n泊数量增多;湖泊加速冻土融化,释放温室气体;促进气候进一步变暖;封冻于冻土层中的古老微生物、病毒等释放,影响生态环境。【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热喀斯特是指由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和滑塌。近年来,随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碳转化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可知,热喀斯特形成的过程先是融化,然后地面下沉和滑塌,在平坦地区,热喀斯特湖是其常见的地貌特征。在平坦地区形成,说明地势低洼,积水成湖。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冻土层融化,导致地面下陷,地面出现漏斗、浅洼地,地表雨水、冰融水汇集与低洼地,形成湖泊。(2)影响主要根据材料中的图可看出,热喀斯特湖使多年冻土上限下移,多年冻土下限上移,从而使多年冻土层变薄,甚至融穿。原因主要从受到热融湖的影响,温度上升导致冻土受融化方面考虑,水体比热容大,蓄热能力强,热喀斯特湖形成后,随着湖水储存热量增加,周围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冻土融化速度加快,所以使冻土层变薄。(3)根据材料信息,热喀斯特是指由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和滑塌。热喀斯特作用冻土融化导致地表沉陷或滑塌,破坏地表形态;地表凹陷,积水形成湖泊,使得湖泊数量增多;根据材料,近年来,随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碳转化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可知湖泊加速冻土融化,释放温室气体;会促进气候进一步变暖;从而使封冻于冻土层中的古老微生物、病毒等释放,影响生态环境。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山体效应对山体的雪线和林线有显著影响,山体内外温差越大,山体效应越强。青藏高原作为亚欧大陆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5000m,其山体效应显著,甚至比西欧的阿尔卑斯山脉(平均海拔3000m左右)更强。下图为山体效应模型图。\n(1)从山体效应原理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边缘与内部山地的整体林线高低。(2)根据“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原理,分析山体效应的形成机制。(3)推测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比阿尔卑斯山脉更强的原因。【答案】(1)青藏高原山体效应使得相同海拔青藏高原内部山地比边缘气温高;林线的高低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林线越高;因此,边缘山地林线低,内部山地林线高。(2)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仅有一小部分为大气所吸收,大部分为地面所吸收;地面增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反馈给大气。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经大为减弱。进而形成了山体效应。(3)青藏高原的海拔(基面高度)更高,空气更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多;青藏高原的体积和面积更大,山体的增温现象更显著;青藏高原整体纬度较低,全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多;阿尔卑斯山脉位于西欧沿海地区,受西风带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增温幅度较小。【解析】(1)林线的高低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林线越高。根据材料信息“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可知青藏高原边缘气温低于内部山地,所以青藏高原边缘林线低于内部山地。(2)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太阳辐射由于温度高,波长短,只有一小部分会被大气直接吸收,绝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后会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给大气,所以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由于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大气的热量也较多;而山体外部的地面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经大为减弱。进而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山体效应现象,山体内外温差越大,山体效应越强。(3)由于两个山地的规模明显不同,青藏高原无论是在高度、面积还是体积上都远大于阿尔卑斯山的。高度越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山体效应越明显;体积和面积越大,山地内部和边缘差异越大,山体效应越明显。二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纬度位置对山地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有较大的影响,青藏高原纬度位置低,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从而导致山体效应大;海陆位置,阿尔卑斯山位于沿海地区,空气湿度更大,山体效应增温效果较小。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研究表明,中生代末期我国南部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古长江各段尚未连接在一起,古\n川江与古金沙江在甲地汇合后往南流。至新生代,我国东部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西部青藏高原隆起,逐渐形成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形,随后夏季风加强,古川江流向改变并经乙地向东流,长江各段最终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大江东去。下图示意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城周边地理事物分布。(1)中生代末期江汉盆地沉积地层盐度高,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其含盐量高的原因。(2)推测新生代古川江流向发生变化并经乙地向东流的地理过程。(3)甲地分布着长江流域唯一一处中生代前形成的钛磁铁矿,科研人员在江汉盆地中发现了钛磁铁矿沉积物,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中生代末期江汉盆地距海较远,四周被高山环绕,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地处中、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蒸发强烈,该流域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江汉盆地是内流盆地,径流不断从四周带来盐分进入湖盆;内流盆地形成时间长,盐分积累多。(2)(受板块挤压影响)甲地地壳持续隆起抬升,阻挡了古川江向南流;在地形影响下,古川江流向最终由向西南流改为向东北流;青藏高原的隆起使东部季风环流加强,降水增多,乙地东、西两侧河流整体侵蚀作用加强;乙地以东地区地壳陷落,(巫山与江汉盆地)高差增大,河流溯源侵蚀、下蚀作用加强,切穿巫山,使得古川江向东流。(3)甲地有古长江流域中唯一一处钛磁铁矿,因此江汉盆地中的钛磁铁矿沉积物只能来自甲地;甲地钛磁铁矿经风化剥蚀作用,矿石破碎;当古长江东西贯通后,钛磁铁矿碎屑被古长江流水搬运至江汉盆地沉积。【解析】(1)注意题目的限制性条件“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读图可知,江汉盆地,中间地势低,四周地势高,为内流盆地,径流从四周带入大量盐分到盆地中;根据材料可知,该时期地势东高西低,所以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江汉盆地内,降水稀少;该地地处北纬30度附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所以盐分不断积累,且盆地形成时间久远,盐分积累\n较多,形成较厚的盐层。(2)读图可知,古川江的流向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流向由西南转向东北,二是向东切穿巫山,进而向东流;根据题干知识,西南地区受板块挤压作用,地壳抬升,所以古川江流向由西南转向东北,根据材料新生代时期季风增强,所以降水量加大,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同时东部地区地壳陷落,使巫山与江汉盆地落差加大,河水的下切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最终将巫山切断,袭夺了古川江,使古川江向东流。(3)如果甲地有古长江流域中唯一的钛磁铁矿,那么江汉盆地中的钛磁矿物沉积物只能从甲地来,其形成的过程应该是甲地钛磁铁矿经风化剥蚀作用,矿石破碎;矿物经流水侵蚀以后,沿着川江向东北,后向东流入江汉平原,流速减慢沉积形成,所以应该是发生在古长江贯通以后。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额尔齐斯河是我们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3)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说说额尔齐斯河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答案】(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n(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地气候干旱,额尔齐斯河调节了当地气候;为生物提供水源和栖息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河水下渗,增加土壤湿度。【解析】(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推测降水的分布特点和成因,需辨识出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支流均从干流右岸大致平行地汇入额尔齐斯河,由此可得该区域降水北多南少;干流右岸为山地且山体高大,根据纬度信息可以判断这里属于西风带的范围,西风从北疆西部若干山口进入,受此地形抬升,形成降水。(2)生物的习性是分析该地区生物繁殖条件的重要因素,自然条件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部分,从白斑狗鱼的习性可知,适宜在低温的水域产卵,对水质要求高,水草丛生的地区等,而额尔齐斯河地区水质好,人类活动污染少,发源于阿尔泰山,冰川融水补给,水温较低,同时地势平缓,水流平缓,水草丛生,加上此鱼发源于下游鄂毕河流域,逆流而上来到额尔齐斯河产卵,种群统一,有利于白斑狗鱼的繁殖(因为如果种群被河流割裂,则不利于种群的繁衍)。(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和影响。额尔齐斯河的水分蒸发能够调节当地干旱的气候,同时水生环境也为各类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河水调节了气候,同时通过下渗也有利于增加土壤的湿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25 17:29:08 页数:23
价格:¥3 大小:823.9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