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三思想史模块B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三思想史模块B卷(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3
2
/23
剩余2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模块检测卷三思想史模块B卷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文化经夏商周不断的“损巫益礼”,最终由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孔子则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奠定了儒学之本。这说明A.儒家学派创始于周公B.先秦文化具有人文色彩C.儒学与周礼完全对立D.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2.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但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中废为中大夫”,后又因推算阴阳灾变,“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最后“去位归居……以修学著书为事”。他的命运说明在汉武帝时期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十分突出B.皇权与儒学之间存在隔阂C.儒学的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崇高D.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空前加强3.“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以下对王阳明“良知说”的理解,正确的是A.否定了传统伦理观念B.具有个性解放色彩C.继承了格物致知思想D.具有唯物主义倾向4.李贽死后,被骂为“无忌惮”之“小人”,说他“导天下于邪淫,以酿中夏衣冠之祸,岂非愈于洪水、烈于猛兽者乎!”这主要表明A.宋明理学对当时思想界毒害较深B.李贽的学说触及正统思想的底线\nC.李贽离经叛道的个性不受人欢迎D.抨击专制不能顺应明末时代要求5.智者学派认为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既非自然有之,也非神意所造,是人类在长期共同生活中为避免纠纷而约定俗成的产物。法律是人为的,那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平、正义。这一观点意在揭示A.社会契约思想B.没有永恒的法律C.法律的客观性D.人是万物的尺度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导向的,其代表人物对美学和哲学精神的重视更甚于客观主义和怀疑主义。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中世纪某些思想方式,仍然相信占星术,并与天文学相混淆。据此可知A.文艺复兴难以推动科学发展B.人们仍深陷宗教蒙昧之中C.当时自然科学发展举步维艰D.思想解放过程具有渐进性7.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B.践行“因信称义”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D.主张政教分离8.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上,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孟德斯鸠旨在A.号召革命推翻君主统治B.维护资产阶级民主自由C.倡导权力的平衡和制约D.强调人民主权反对专制9.下图是中国古代“教”、“学”两字字形的变化,变化的字形却有不变的含义。在此,不变的含义指\nA.字体的笔画顺序B.字体的结构部件C.重视文化价值的历史传承D.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10.《梦溪笔谈》对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评论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材料认为活字印刷A.节省了雕版的费用B.提高了印制效率C.推进了文化的传播D.取代了雕版印刷11.在海湾战争过去6年之后的1997年,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还记忆犹新地写道:“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迅能力而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材料反映的信息最能说明的是A.科技水平决定战争的胜负B.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战争时代C.巡航导弹的熟练操作决定战争的胜负D.知识经济决定战争的胜负12.《西方文化史》认为“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他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据此判断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意义在于A.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综合B.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C.推动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D.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13.魏源在《海国图志》对英国有如下描述:“大事则三年一会议,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会)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这表明魏源\nA.在其著作中大力推介西方制度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尝试借以表达反君主专制思想D.推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14.康有为曾说:“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白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逊)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他这样说的目的是A.认为《诗经》赞成变法B.托古喻今宣传改革C.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D.宣称孔子主张变革15.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中指出:与其说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使国人知道了社会主义,毋宁说是接受社会主义才使国人听进去了俄国的这“一声炮响”。其意在说明A.国内的新思想影响了世界形势B.十月革命加深了国人向往社会主义C.新中国建立是暴力革命的成果D.俄国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6.新文化运动开始时,陈独秀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在于它只是“一党一派之所主张”,“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故今后的革命,要由“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陈独秀强调A.革命成功后要注重开发民智B.政治斗争无益于解决社会诉求C.民众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D.唤起民众的政治觉悟意义重大17.五四运动之前,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进行观察,极少表态。五四运动之后,他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新文化运动持怀疑的态度。这表明孙中山A.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B.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C.深刻反省辛亥革命的不足D.反对单纯的思想革命18.“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坚持群众路线B.重视经济建设\nC.强调实事求是D.开展武装斗争19.1956年底,毛泽东在与民建、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提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认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该谈话A.指出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不彻底B.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C.认识到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D.否定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发展模式20.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熟并最终形成体系的标志性内容是A.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B.规定中国共产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C.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1.为提高全民素质,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A.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2.据统计,1865—1905年,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来自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地区。这一变化A.受益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B.是近代教育体制变革的结果C.表明政治形势左右教育格局D.折射出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23.1890年,日本森鸥外发表了《舞姬》,作品最后部分,主人公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抛弃德国情人叶丽丝从柏林回国,与反动势力妥协。作品以清新的情调表现了个性自由追求者失败的悲哀。这部作品属于\nA.浪漫主义文学B.现实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民族主义文学24.好莱坞有类似很多《机械公敌》的电影,“2035年,机器人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转化成整个人类的‘机械公敌’,人类与机器人的战争开始”。这反映出A.好莱坞弘扬人文主义精神B.科技发展已威胁人类生存C.人类对科技发展产生忧虑D.美国反科学主义泛滥成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滚动考查近代中国救亡图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摘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述评》材料三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摘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材料一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你认为“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3)根据材料三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观点形成的原因。\n(4)材料四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根据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莎士比亚(1564~1616)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材料二“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人文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摘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材料四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请回答:(1)材料一欧洲出现了什么社会思潮?推动这一社会思潮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哪三大事件?(2)材料二中梁启超所归纳的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分别有哪些重大史实。(3)欧洲的人文主义起源于什么时期?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这句话?\n(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和“近代社会”分别指什么社会,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证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东西方再造文明,方法都是积极汲取古今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继承了旧文明中的有益成分,形成一种崭新的文明。——徐坚《文明的再造与复兴》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围绕“文明的再造与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相关中外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模块检测卷三思想史模块B卷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文化经夏商周不断的“损巫益礼”,最终由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孔子则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奠定了儒学之本。这说明A.儒家学派创始于周公B.先秦文化具有人文色彩C.儒学与周礼完全对立D.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孔子则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充分显示出先秦文化“重人轻神”的特点,因此,材料说明先秦文化具有人文色彩,故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不是周公,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十分推崇和维护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因此,儒学与周礼不是完全对立,故C\n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关系的相对信息,故排除D。2.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但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中废为中大夫”,后又因推算阴阳灾变,“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最后“去位归居……以修学著书为事”。他的命运说明在汉武帝时期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十分突出B.皇权与儒学之间存在隔阂C.儒学的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崇高D.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空前加强【答案】C【解析】汉代虽然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但是董仲舒的命运并不和儒学独尊地位相符,说明汉代儒学的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崇高,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十分突出,A错误;儒学是为皇权服务,B错误;D是军机处设置影响。3.“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以下对王阳明“良知说”的理解,正确的是A.否定了传统伦理观念B.具有个性解放色彩C.继承了格物致知思想D.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反映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说明圣贤不是天生造就,每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这种观点具有个性解放色彩。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伦理的看法,排除A项;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4.李贽死后,被骂为“无忌惮”之“小人”,说他“导天下于邪淫,以酿中夏衣冠之祸,岂非愈于洪水、烈于猛兽者乎!”这主要表明A.宋明理学对当时思想界毒害较深B.李贽的学说触及正统思想的底线\nC.李贽离经叛道的个性不受人欢迎D.抨击专制不能顺应明末时代要求【答案】B【解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认为孔子也不是圣人,批判理学灭人欲的思想,违背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受到时人的批判,故B正确;A不是材料体现主旨;C属于个性,不是材料思想批判内涵;李贽没有批判专制制度,故D错误。【点睛】正确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仍然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因此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5.智者学派认为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既非自然有之,也非神意所造,是人类在长期共同生活中为避免纠纷而约定俗成的产物。法律是人为的,那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平、正义。这一观点意在揭示A.社会契约思想B.没有永恒的法律C.法律的客观性D.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D【解析】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是人为的,那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平、正义”说明不是依靠法律进行裁决,体现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D正确;A是卢梭思想;B中永恒法律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显然反对法律客观性,C错误。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导向的,其代表人物对美学和哲学精神的重视更甚于客观主义和怀疑主义。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中世纪某些思想方式,仍然相信占星术,并与天文学相混淆。据此可知A.文艺复兴难以推动科学发展B.人们仍深陷宗教蒙昧之中C.当时自然科学发展举步维艰D.思想解放过程具有渐进性【答案】D【解析】【详解】\n文艺复兴中不是以科学为导向,重视哲学和美学的精神,保留了中世纪某些思想方式,体现了文艺复兴作为一种思想解放运动具有渐进性,D正确;A不符合史实,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排除;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排除B;题干主旨是文艺复兴思想中的局限性,而非自然科学的发展情况,C脱离主旨,排除。7.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B.践行“因信称义”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D.主张政教分离【答案】B【解析】马丁·路德的这一举措是符合他的新教的观念的,他主张“因信称义”,不在乎形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不是这要目的;C选项说法错误,马丁·路德并没有抛弃自己的信仰;D选项与此无关。8.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上,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孟德斯鸠旨在A.号召革命推翻君主统治B.维护资产阶级民主自由C.倡导权力的平衡和制约D.强调人民主权反对专制【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上,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体现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其旨在倡导权力的平衡和制约,故C项正确;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但不反对君主制,他主张君主立宪,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在强调三权分立、制约平衡,故BD项不符合材料中心意思。9.下图是中国古代“教”、“学”两字字形的变化,变化的字形却有不变的含义。在此,不变的含义指\nA.字体的笔画顺序B.字体的结构部件C.重视文化价值的历史传承D.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答案】C【解析】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学”两字有变化的字形,却有不变的含义,即重视文化价值的历史传承,故C正确;从图中明显看出“教”、“学”两字笔画不一样,A错误;B反映的是表面现象,不是“不变”的实质含义,排除;变化的字形无法体现出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排除D。10.《梦溪笔谈》对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评论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材料认为活字印刷A.节省了雕版的费用B.提高了印制效率C.推进了文化的传播D.取代了雕版印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则极为神速”、“瞬息可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制效率,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费用问题,所以A项错误;推动了文化传播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C项不符合题意;取代了雕版印刷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11.在海湾战争过去6年之后的1997年,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还记忆犹新地写道:“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迅能力而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材料反映的信息最能说明的是A.科技水平决定战争的胜负B.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战争时代\nC.巡航导弹的熟练操作决定战争的胜负D.知识经济决定战争的胜负【答案】B【解析】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可以得出答案,选B。题干阐述了美国通过电脑技术击溃伊拉克武装力量的史实,排除A;材料与知识经济无关,排除D。12.《西方文化史》认为“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他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据此判断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意义在于A.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综合B.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C.推动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D.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答案】D【解析】“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这说明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启发了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故D正确;材料信息不是强调牛顿力学完成了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综合,故A错误;启蒙思想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故B错误;材料信息不是说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故C错误。13.魏源在《海国图志》对英国有如下描述:“大事则三年一会议,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会)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这表明魏源A.在其著作中大力推介西方制度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尝试借以表达反君主专制思想D.推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答案】B【解析】材料“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说明魏源对君主制的反思,故B符合题意;魏源的《海国图志》主要介绍西方历史和地理著作,并非大力推介西方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反君主专制思想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不符合题意;魏源思想\n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不是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康有为曾说:“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白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逊)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他这样说的目的是A.认为《诗经》赞成变法B.托古喻今宣传改革C.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D.宣称孔子主张变革【答案】B【解析】根据“春秋,诗皆言君主”“辟四门以开议院”,结合所学,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托古改制,把孔子说成改革的先师,说明改革的合理性,实际宣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故B正确;A材料没有涉及,排除;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排除C;D不是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根本目的,排除D。15.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中指出:与其说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使国人知道了社会主义,毋宁说是接受社会主义才使国人听进去了俄国的这“一声炮响”。其意在说明A.国内的新思想影响了世界形势B.十月革命加深了国人向往社会主义C.新中国建立是暴力革命的成果D.俄国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金观涛、刘青峰认为十月革命使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说明十月革命加深了国人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故选B;A项明显颠倒因果,说法错误,排除;C项说法无从体现,与题意无关,排除;俄国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已经开始传播,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16.新文化运动开始时,陈独秀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在于它只是“一党一派之所主张”,“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故今后的革命,要由“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陈独秀强调A.革命成功后要注重开发民智B.政治斗争无益于解决社会诉求C.民众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D.唤起民众的政治觉悟意义重大【答案】D【解析】\n材料体现的是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低,因此强调的是对民众思想启蒙的重要性,D选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A选项排除;B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民众革命领导权的问题,C选项排除。17.五四运动之前,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进行观察,极少表态。五四运动之后,他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新文化运动持怀疑的态度。这表明孙中山A.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B.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C.深刻反省辛亥革命的不足D.反对单纯的思想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对待中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而材料中“五四运动之后,他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新文化运动持怀疑的态度”表明孙中山是比较理性的。故答案为B项。A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不可能接受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不足主要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方文化的看法无关,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反对单纯的思想革命,排除。18.“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坚持群众路线B.重视经济建设C.强调实事求是D.开展武装斗争【答案】A【解析】根据“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体现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故A正确;B、D与材料无关;“强调实事求是”不能从材料直接体现出来,排除C。【名师点睛】群众路线的含义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n材料体现出坚持群众路线。19.1956年底,毛泽东在与民建、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提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认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该谈话A.指出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不彻底B.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C.认识到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D.否定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发展模式【答案】C【解析】材料“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体现的是毛主席认识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C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变革,排除;B是八大的内容,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0.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熟并最终形成体系的标志性内容是A.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B.规定中国共产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C.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召开,邓小平第一次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故C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与设问不符,排除A;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nB;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D。21.为提高全民素质,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A.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1985年5月”可知,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依据“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可以看出此次教育改革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对人才的要求,故B项正确;“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在1997年提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是在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985年5月”和对关键信息“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进行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22.据统计,1865—1905年,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来自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地区。这一变化A.受益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B.是近代教育体制变革的结果C.表明政治形势左右教育格局D.折射出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答案】D【解析】1905年之前,我国封建经济在各种经济成分中占据优势,官员和地方士绅掌握大量财富,有条件对子弟进行系统的教育。1905年后,自然经济解体逐渐解体,商品经济和民族工业得到发展,专业人士和商业精英倍加重视子弟的教育问题。1949年到1952年,我国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确立,工农和工农子女受到了比较正规的教育,故D符合题意;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故A\n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教育现象与近代教育体制变革相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政治形势与教育格局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3.1890年,日本森鸥外发表了《舞姬》,作品最后部分,主人公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抛弃德国情人叶丽丝从柏林回国,与反动势力妥协。作品以清新的情调表现了个性自由追求者失败的悲哀。这部作品属于A.浪漫主义文学B.现实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民族主义文学【答案】A【解析】浪漫主义文学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符合材料“作品以清新的情调表现了个性自由追求者失败的悲哀”,故A正确;现代主义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不符合材料中“以清新的情调表现”,故B错误;现实主义文学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符合材料中“以清新的情调表现了个性自由追求者失败的悲哀”,故C错误;民族主义文学是中国的一个文学流派,不是出现在日本,故D错误。24.好莱坞有类似很多《机械公敌》的电影,“2035年,机器人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转化成整个人类的‘机械公敌’,人类与机器人的战争开始”。这反映出A.好莱坞弘扬人文主义精神B.科技发展已威胁人类生存C.人类对科技发展产生忧虑D.美国反科学主义泛滥成灾【答案】C【解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材料信息“机器人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转化成整个人类的‘机械公敌’”反映出人类对科技发展产生的忧虑,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人文主义精神,故A错误;这是科幻片,不能说明科技发展已威胁人类生存,故B错误;这不是反科学主义,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滚动考查近代中国救亡图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说:“\n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摘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述评》材料三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摘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材料一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你认为“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3)根据材料三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观点形成的原因。(4)材料四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根据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答案】(1)历史观:历史进化论;因素:西方列强侵华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2)主要观点:用革命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举完成。(3)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原因:中国社会性质决定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中国落后。等等。(4)批判地吸收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解析】\n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中可以得出梁启超的历史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根本因素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2)根据材料信息“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分别归纳出用革命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举完成。(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可知胡适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4)本题主要考察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可以看出,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他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特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对儒学的批判;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莎士比亚(1564~1616)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材料二“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人文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n——摘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材料四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请回答:(1)材料一欧洲出现了什么社会思潮?推动这一社会思潮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哪三大事件?(2)材料二中梁启超所归纳的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分别有哪些重大史实。(3)欧洲的人文主义起源于什么时期?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这句话?(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和“近代社会”分别指什么社会,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思潮:人文主义。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欧洲启蒙运动。(5分)(2)史实: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6分)(3)时期:人文主义起源于古希腊;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为启蒙运动所继承与发展,人文主义发展到启蒙运动时成为理性主义,并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4分)(4)“中世纪”指封建社会,“近代社会”指资本主义社会。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未能形成引起社会变革的阶级力量;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5分)【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潮,再联系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两大事件。(2)注意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三个阶段:学造器物----仿行制度----\n提倡思想解放,具体是指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3)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联系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再注意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时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并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4)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指封建社会,“近代社会”指资本主义社会。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点评: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考试范围并没有做调整,只是在考试说明中替换了几道例题。从更换的例题来看,2012年高考将继续加强对考生整理材料,完整、准确、合理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略读材料主要是粗略地阅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特别是试题如有导语应给予关注。分析题干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提问项、限制项等要求。细读材料就是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细读材料过程中还应注意材料与教科书所学知识的联系(既可以是时代背景,也可以是相似事件的联系),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教科书所学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角度分析材料、组织答案。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证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东西方再造文明,方法都是积极汲取古今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继承了旧文明中的有益成分,形成一种崭新的文明。——徐坚《文明的再造与复兴》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围绕“文明的再造与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相关中外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论题:文明的再造推动文明的复兴。(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阐述: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n师夷长技以制夷”,冲击了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潮流。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新文化运动宣扬西方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大大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文明,近代中国逐渐由传统向近代转型。14、15世纪,欧洲出现文艺复兴,知识分子借助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批判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宣扬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近代科学的发展。宗教改革宣扬“因信称义”和先定论,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权威。启蒙运动直接批判君主专制,倡导自由、民主、平等和法治,描绘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蓝图。此外,欧洲还吸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所有这些推动欧洲逐渐走出中世纪,建立起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评分标准:建议采用分层评分,按照一等二等三等记分。评分角度主要看:所提论题是否符合要求、指向明确;所举史实能否与论题构成逻关系、史实分析是否准确;逻辑是否清晰、严谨,文字是否通顺。【解析】首先,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阅读材料,根据“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可得出论题:文明的再造推动文明的复兴。最后,根据“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结合所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知识,或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知识分析论证。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A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B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三思想史模块A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一政治史模块A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一政治史模块B卷(Word版带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7-26 18:55:11
页数:23
价格:¥3
大小:58.5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