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A卷(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载,环钱(方孔网钱)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春秋时期渗入刀布钱区。战国后期,除楚国外,其余诸国大都铸行环钱。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商业货币的属性发生了变化B.环钱最能迎合商业发展需要C.环钱利于加强各地经济联系D.货币出现了统一的发展趋向2.宋代民事立法较之唐代有大规模发展,内容广泛,条文细密,涉及所有权、债、财产继承、契约关系等十几个方面。宋代民事立法发展表明A.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法制化B.经济发展强化私有权观念C.政府对经济活动控制加强D.私有财产权得到法律保护3.《大明律》载:“凡将马、牛铁器、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货物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这反映出明朝A.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注重维护公正贸易环境C.长途贩运贸易受到限制D.重视用法治来管理民众4.1880年英国人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今在十八省中所有新法新事已见流通,且显沛然莫御之势。要之,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同时,他又指出: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材料所述现象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A.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促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C.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D.促使中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5.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同文馆肄业生、副教习贵荣曾记述:“同人潘(翻)译西书十余年来,如《星轺指掌》《公法便览》《公法会通)等”,“始知邦国往来之道,战和交涉之例,以及世代盛衰之由。上下四千年之久,东西七万里之遇,犹全豹之见一斑也”。这从侧\n面反映出A.清朝士人的守旧与愚昧无知B.新式教育有利于中国近代化C.洋务派引入了西方政治体制D.晚清外交活动遍及世界各国6.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5年设立振新纱厂,1910年创建申新纺织厂,1917年3月起荣氏兄弟又先后在上海、无锡、汉口创设申新二至九厂,从中可看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不包括A.“一战”期间发展迅速B.官僚资本控制民族工业C.行业多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领域D.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7.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8.1984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文件中规定:凡是属于企业自销的工业生产资料和完成计划数之后的“超产部分”(所谓“计划外”),一般在不高于或低于国家定价20%的范围内可以由企业自行定价,或者由供需双方在规定的幅度内协议定价。这反映了A.经济体倒改革正式启动B.企业自主权得到了扩大C.市场经济模式开始确立D.市场价格体系日益完善9.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厦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A.设立经济特区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nD.实施863计划10.下表信息反映出(  )举办时间政府态度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6日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2017年12月3日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A.中国互联网技术发展已领先世界B.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牵引力C.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互联网的发展D.习近平通过互联网提升中国国力11.1898年,广州的官员们举办了一场交际舞会,中国官员按照西方礼仪带来了女眷,有的女眷用西语“与西人侃侃而谈”,还请来外国乐队伴奏。对此,有报纸解释说:西人“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这说明A.男女平等观念普遍深入人心B.“中体西用”思想盛行C.开明人士已能认同西方社交方式D.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12.创刊于1884年上海的《点石斋画报》是我国近代第一份时事画报,记录了晚清时期的各种社会实况。在《乾纲不振》这幅画中生动描述了“女佣离夫案”,画面上作者借洋人之手替常遭欺辱的晚清女性狠狠地出了一口气。这反映出A.婚姻自由已成社会主流B.男女平等思想得到普及C.西学东渐冲击传统教化D.女性清醒认识自身权益13.16世纪中叶开始,荷兰相继出现一批全国性商业公司,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出现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B.欧洲区域性市场的发展\nC.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需要D.海外贸易的催化剂作用14.1850年,英国便停止建造以帆为动力的军舰,蒸汽动力开始发展起来。十年后,以蒸汽为辅助动力的民用帆船开始露面,接着又为以风帆为辅助动力的汽船所取代。上述材料说明A.水上交通面临新的转折B.英国成为海上霸王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完成D.汽船开始航行于海上15.“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7,000台,几乎有14,000人要靠慈善机关救济,而当地人口总共才21,000人。……全城景况凄惨万分。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于时运不济。”(《泰晤士报》1826年4月4日)材料描述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B.早期三大工人运动带来的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暴露D.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条件16.18世纪末,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提出批评: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则赞扬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有“科学真理成分”二人对重商主义态度不同的原因是A.工业资本主义发展B.经济危机破坏作用增强C.科学理性精神传播D.资本主义政府职能扩展17.“技术统治”是指在一种政治制度中,决定性的影响属于行政部门和经济部门中的技术人员、科学家或相关领域内的技术从业者,政治最终从属于技术。“二战”后,西方政府的“技术统治”现象越来越普遍。以下关于“技术统治”的认识,正确的是()A.它推动了新经济的诞生B.它造就了一系列国家福利出现C.它适应了国家经济调控的需要D.它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经济危机的出现\n18.下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并配有标题“美国人领取救济——在‘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广告牌下,美国人民排着长队领取救济。”该照片最早出自1937年2月美国《生活》杂志的新闻报道,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B.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C.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巨大冲击D.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19.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使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片面发展重工业B.区域分工,经济模式单一C.高度集权,侵犯人权D.片面强调国家利益20.斯大林说:“五年计划的任务就是要在国内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从而能够彻底打退一切外来的军事干涉的企图,彻底打退所有一切外来的武装侵犯的企图。”这表明A.工业化建设确保了苏联的国家安全B.国际环境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更利于应对外部威胁D.苏联主要依靠发展军事工业来积累资本21.赫鲁晓夫在生前曾经多次说过:“我死后人们会把我干的事情放在天平上称,一头是好事,一头是坏事,但愿好事比坏事重些。”以赫鲁晓夫改革为例,“好事”是指\nA.打开苏联改革的闸门B.实行政治民主化和公开化C.全面提高了粮食产量D.促进工业的迅速发展22.20世纪70年代欧洲流行一幅漫画:某乞丐向一妇女行乞,口里喊着“不要美元”,这表明:A.连乞丐都不要美元,表明美元不再是世界货币B.受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元大幅贬值,退出欧洲市场C.美元的中心地位和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D.当时西欧的乞丐有强烈的爱国心23.有学者认为:“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A.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态度B.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C.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D.强调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24.世界各国大多数经济专家认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使民族国家推行本国政策的能力受到削弱,过去国家间的经济谈判涉及一些国家行为,而今涉及国家内部制度。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B.缓和各国之间的矛盾C.损害部分国家的经济主权D.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侧面,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n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二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他使用从英国进口的万能蒸汽机,驱动客轮在哈得孙河航行,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年,英国人利用这项发明也很快造出了自己的汽船。……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每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交通运输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绝的状态。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材料三    1870——1900年的铁路网   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年210105938221880年37216917516581890年617224331349191900年760284402602024——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四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对加快“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及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沟通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京沪高铁是高铁技术的集大成者,科技创新造就多个世界纪录。对沿线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带动作用,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摘编自新华网等(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世界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3)阅读材料三,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n材料一17世纪初,由于经济生活趋于建立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因而,中央政府接替了以前交给乡镇和自治市当局的责任。伊利莎白时代是重建时代,这里产生了大量的和有效的立法。法律要做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简要回答是,它试图使就业、制造方式、价格水平和海外贸易秩序化。……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废除了学徒条例、居住所法、最高工资法令等,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又进一步废除了妨碍贸易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了妨碍公司发展的泡沫条例等。——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一一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政府经济政策指导思想的不同。材料二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约增加了1.6倍。——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3)材料三中的“关税大战”是由哪一重大事件所引起的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社会在二战后初期开展“协调与合作”的主要表现。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纵向发展横向发展\n----据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注:“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进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最终发展成为一部整体的世界历史。)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载,环钱(方孔网钱)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春秋时期渗入刀布钱区。战国后期,除楚国外,其余诸国大都铸行环钱。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商业货币的属性发生了变化B.环钱最能迎合商业发展需要C.环钱利于加强各地经济联系D.货币出现了统一的发展趋向【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渗入刀布钱区”“其余诸国大都铸行环钱”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环钱的广泛流通,有取代其他货币的发展趋向,故D项符合题意;商业货币的属性仍是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并未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其他货币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具有可比性,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环钱与各地经济联系之间相关联的信息,C项不符合题意。2.宋代民事立法较之唐代有大规模发展,内容广泛,条文细密,涉及所有权、债、财产继承、契约关系等十几个方面。宋代民事立法发展表明A.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法制化B.经济发展强化私有权观念C.政府对经济活动控制加强D.私有财产权得到法律保护【答案】B\n【解析】宋代民事立法涉及所有权、债、财产继承、契约关系,这说明宋代的私有权观念比唐代有所加强,即经济发展强化私有权观念,故B正确;此时的社会治理体系远未实现法制化,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故C错误;古代社会不是法治社会,故D说法错误。3.《大明律》载:“凡将马、牛铁器、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货物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这反映出明朝A.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注重维护公正贸易环境C.长途贩运贸易受到限制D.重视用法治来管理民众【答案】A【解析】通过“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货物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可以看出,《大明律》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反映了明朝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故A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维护公正贸易内容,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禁绝海外贸易,而不是限制长途贸易,排除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1880年英国人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今在十八省中所有新法新事已见流通,且显沛然莫御之势。要之,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同时,他又指出: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材料所述现象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A.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促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C.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D.促使中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傅兰雅所述的现象符合洋务运动。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而洋务派使用机器生产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答案为C。其他三项均与洋务运动不符。\n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的作用【名师点睛】洋务运动的作用: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②其思想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性质:是封建性改革,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5.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同文馆肄业生、副教习贵荣曾记述:“同人潘(翻)译西书十余年来,如《星轺指掌》《公法便览》《公法会通)等”,“始知邦国往来之道,战和交涉之例,以及世代盛衰之由。上下四千年之久,东西七万里之遇,犹全豹之见一斑也”。这从侧面反映出A.清朝士人的守旧与愚昧无知B.新式教育有利于中国近代化C.洋务派引入了西方政治体制D.晚清外交活动遍及世界各国【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同文馆的教育和译书活动对中国人了解近代国际社会外交制度、礼仪等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对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有着重要意义。B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和学习,A项与题意相反,A排除;洋务派作为封建地主阶级,不主张学习西方制度,C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通过翻译西书才了解到的世界状况,而不是晚清真正的外交活动,D排除。故选B。6.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5年设立振新纱厂,1910年创建申新纺织厂,1917年3月起荣氏兄弟又先后在上海、无锡、汉口创设申新二至九厂,从中可看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不包括A.“一战”期间发展迅速B.官僚资本控制民族工业C.行业多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领域D.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信息来看,可见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行业多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n工业和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所以ACD是对的。材料并没有反映官僚资本。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7.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指示认为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和技术,并不排斥可以吸收资本主义国家中技术上某些好的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在技术上并不存在不是倒向这边就一定倒向那边的问题。这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此时期“一边倒”外交政策并未调整,我国在国际斗争中,仍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B选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这一目标针对的是“技术一边倒”的口号,与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8.1984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文件中规定:凡是属于企业自销的工业生产资料和完成计划数之后的“超产部分”(所谓“计划外”),一般在不高于或低于国家定价20%的范围内可以由企业自行定价,或者由供需双方在规定的幅度内协议定价。这反映了A.经济体倒改革正式启动B.企业自主权得到了扩大C.市场经济模式开始确立D.市场价格体系日益完善【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显示企业的自销产品的权力扩大,因而体现企业自主权的扩大,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A项错误;市场经济模式开始确立于1992年,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市场价格体系,D项错误。\n9.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厦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A.设立经济特区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实施863计划【答案】A【解析】题目的表述就是经济特区设立的原因和作用。故选A项。B是经济体制改革;C是民族区域自治;D是教育和科技计划。10.下表信息反映出(  )举办时间政府态度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6日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2017年12月3日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A.中国互联网技术发展已领先世界B.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牵引力C.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互联网的发展D.习近平通过互联网提升中国国力【答案】C【解析】习近平在互联网大会上的致词体现出中国政府对待互联网的态度是积极的,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说明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好坏,排除A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改革的重大成果,但是互联网在这一阶段不能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牵引力,故B项错误;中国国力是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D项表述过于片面。综上所述本题选C。11.1898年,广州的官员们举办了一场交际舞会,中国官员按照西方礼仪带来了女眷,有的女眷用西语“与西人侃侃而谈”,还请来外国乐队伴奏。对此,有报纸解释说:西人“虽男\n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这说明A.男女平等观念普遍深入人心B.“中体西用”思想盛行C.开明人士已能认同西方社交方式D.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答案】C【解析】根据“广州的官员们举办了一场交际舞会,中国官员按照西方礼仪带来了女眷,有的女眷用西语‘与西人侃侃而谈’,还请来外国乐队伴奏”可知,材料反映近代中国开明人士对西方舞会的认同态度,故选C;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完全欧化”不符合史实,排除。12.创刊于1884年上海的《点石斋画报》是我国近代第一份时事画报,记录了晚清时期的各种社会实况。在《乾纲不振》这幅画中生动描述了“女佣离夫案”,画面上作者借洋人之手替常遭欺辱的晚清女性狠狠地出了一口气。这反映出A.婚姻自由已成社会主流B.男女平等思想得到普及C.西学东渐冲击传统教化D.女性清醒认识自身权益【答案】C【解析】19世纪晚期,刊登时事的《点石斋画报》在《乾纲不振》中,“借洋人之手替常遭欺辱的晚清女性”出气,反映出“西学东渐”冲击传统教化,C项正确;19世纪晚期“婚姻自由”并不是社会主流,A项错误;“男女平等思想得到普及”与“借洋人之手”替广大女性出气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女性清醒认识自身权益”,D项错误。13.16世纪中叶开始,荷兰相继出现一批全国性商业公司,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出现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B.欧洲区域性市场的发展C.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需要D.海外贸易的催化剂作用【答案】D【解析】材料现象直接是因为海外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并非争夺殖民霸权的需要,与近代民族国家\n意识的形成无关,A、C两项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荷兰主要发展海外贸易,并非与欧洲国家间的贸易,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出现以进行海外贸易为目的的商业公司和为海外贸易活动服务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海外贸易的开展而出现的,D项正确。14.1850年,英国便停止建造以帆为动力的军舰,蒸汽动力开始发展起来。十年后,以蒸汽为辅助动力的民用帆船开始露面,接着又为以风帆为辅助动力的汽船所取代。上述材料说明A.水上交通面临新的转折B.英国成为海上霸王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完成D.汽船开始航行于海上【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可以看出,蒸汽动力由应用于军舰到应用于普通帆船,又由辅助动力演变为主要动力,这推动了交通领域内的转折,据此可得出答案为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了海上霸权,1652-1674年的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打败荷兰,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正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地位,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国交通领域的转折问题,只依靠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完成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英国便停止建造以帆为动力的军舰,蒸汽动力开始发展起来”“以蒸汽为辅助动力的民用帆船开始露面,接着又为以风帆为辅助动力的汽船所取代”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国交通领域内的转折,“汽船开始航行于海上”不是材料中的主旨,故D选项错误。15.“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7,000台,几乎有14,000人要靠慈善机关救济,而当地人口总共才21,000人。……全城景况凄惨万分。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于时运不济。”(《泰晤士报》1826年4月4日)材料描述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B.早期三大工人运动带来的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暴露D.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条件【答案】A\n【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26年布拉克本大量织机停止运转和三分之二人口需要救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是英国1825年第一次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故答案为A项;早期三大工人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时间不符,排除B项;C项说法是其原因之一,但不符合根源要求,排除;D项说法是其影响,而非原因,排除。16.18世纪末,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提出批评: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则赞扬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有“科学真理成分”二人对重商主义态度不同的原因是A.工业资本主义发展B.经济危机破坏作用增强C.科学理性精神传播D.资本主义政府职能扩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倡导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经济大萧条,凯恩斯批判自由主义,赞扬重商主义,故二人对重商主义态度不同的原因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A项正确。B项是凯恩斯则赞扬重商主义的原因,是对题干的片面反映,排除。题干无法体现科学理性精神传播,排除C。资本主义政府职能扩展符合凯恩斯主张,是对题干的片面反映,排除D。所以选A17.“技术统治”是指在一种政治制度中,决定性的影响属于行政部门和经济部门中的技术人员、科学家或相关领域内的技术从业者,政治最终从属于技术。“二战”后,西方政府的“技术统治”现象越来越普遍。以下关于“技术统治”的认识,正确的是()A.它推动了新经济的诞生B.它造就了一系列国家福利出现C.它适应了国家经济调控的需要D.它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经济危机的出现【答案】C【解析】\n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方政府的“技术统治”出现,源于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使西方政府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出现许多新的官僚机构,这些政府官员接受过专门的工程或者经济管理训练,从而适应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故C项正确。新经济的诞生源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技术统治”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出现,故D项错误;B项从属于C项,排除。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技术统治)18.下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并配有标题“美国人领取救济——在‘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广告牌下,美国人民排着长队领取救济。”该照片最早出自1937年2月美国《生活》杂志的新闻报道,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B.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C.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巨大冲击D.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答案】D【解析】美国难民领取救济并没有体现胡佛应对危机的措施,因此无法说明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故排除A项;根据“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可知图中难民领取救济是由于遭受了洪灾,并不能说明是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故排除B项;经济危机确实给美国人民带来巨大冲击,但图片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即难民领取救济是由于遭受洪灾,而不是由于经济危机,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将“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的图片放在讲述经济危机的内容中说明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故选D\n项。19.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使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片面发展重工业B.区域分工,经济模式单一C.高度集权,侵犯人权D.片面强调国家利益【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苏联对国家利益的片面重视,所以D项正确;A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排除;材料没有对比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无关项,故排除B;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特点,故排除。点睛:“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0.斯大林说:“五年计划的任务就是要在国内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从而能够彻底打退一切外来的军事干涉的企图,彻底打退所有一切外来的武装侵犯的企图。”这表明A.工业化建设确保了苏联的国家安全B.国际环境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更利于应对外部威胁D.苏联主要依靠发展军事工业来积累资本【答案】B【解析】斯大林的言论“提高国防力量”“彻底打退一切外来的军事干涉的企图,彻底打退所有一切外来的武装侵犯的企图”说明五年计划的目的在于维护政权安全,防范外来势力侵略,由此证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受到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B正确;通过题干可以判断出五年计划尚未完成,因此无法判断出工业化建设是否确保了苏联的国家安全,而且“确保”表述绝对,排除A;斯大林执政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早已结束,排除B;苏联主要是依靠剥削农业和轻工业来实现资本积累,排除D。21.赫鲁晓夫在生前曾经多次说过:“我死后人们会把我干的事情放在天平上称,一头是好\n事,一头是坏事,但愿好事比坏事重些。”以赫鲁晓夫改革为例,“好事”是指A.打开苏联改革的闸门B.实行政治民主化和公开化C.全面提高了粮食产量D.促进工业的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苏联改革的闸门,故选A;戈尔巴乔夫在政治改革中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排除B;C项中“全面提高”表述错误,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2.20世纪70年代欧洲流行一幅漫画:某乞丐向一妇女行乞,口里喊着“不要美元”,这表明:A.连乞丐都不要美元,表明美元不再是世界货币B.受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元大幅贬值,退出欧洲市场C.美元的中心地位和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D.当时西欧的乞丐有强烈的爱国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以看出,漫画中的“不要美元”是由于美元的中心地位和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故答案为C项。美元仍然是世界货币,排除A项;美元没有退出欧洲市场,排除B项;为了生活,乞丐收美元并不影响爱国热情,排除D项。23.有学者认为:“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A.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态度B.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C.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nD.强调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答案】C【解析】一些民族国家为了保持本国的竞争力,要面临失业率持续上涨和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这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故选C;作者是反思而非反对经济全球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矛盾的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阻碍民族国家发展的信息,排除D。24.世界各国大多数经济专家认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使民族国家推行本国政策的能力受到削弱,过去国家间的经济谈判涉及一些国家行为,而今涉及国家内部制度。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B.缓和各国之间的矛盾C.损害部分国家的经济主权D.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使民族国家推行本国政策的能力受到削弱,说明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损害部分国家的经济主权,故C正确;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排除A;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影响国家经济主权,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缓和或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排除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使民族国家推行本国政策的能力受到削弱”,联系所学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解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侧面,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n“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二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他使用从英国进口的万能蒸汽机,驱动客轮在哈得孙河航行,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年,英国人利用这项发明也很快造出了自己的汽船。……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每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交通运输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绝的状态。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材料三    1870——1900年的铁路网   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年210105938221880年37216917516581890年617224331349191900年760284402602024——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四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对加快“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及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沟通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京沪高铁是高铁技术的集大成者,科技创新造就多个世界纪录。对沿线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带动作用,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摘编自新华网等(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世界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3)阅读材料三,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答案】(1)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路权。(2)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扩大;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n件。(3)特点: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世界各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4)影响:加速我国铁路现代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沿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解析】(1)根据材料一“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等信息可知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一“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路权等方面思考作答。(2)关于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世界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每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交通运输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绝的状态。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等信息概括即可。(3)根据材料三“1870——1900年的铁路网”中的信息可知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世界各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等方面思考作答。(4)根据材料四“将对加快‘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及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沟通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对沿线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带动作用,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等信息概括影响即可。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初,由于经济生活趋于建立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因而,中央政府接替了以前交给乡镇和自治市当局的责任。伊利莎白时代是重建时代,这里产生了大量的和有效的立法。法律要做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简要回答是,它试图使就业、制造方式、价格水平和海外贸易秩序化。……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废除了学徒条例、居住所法、最高工资法令等,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又进一步废除了妨碍贸易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了妨碍公司发展的泡沫条例等。——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一一论近代英国\n的经济革命》(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政府经济政策指导思想的不同。材料二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约增加了1.6倍。——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3)材料三中的“关税大战”是由哪一重大事件所引起的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社会在二战后初期开展“协调与合作”的主要表现。【答案】(1)工业革命前,国家干预(重商主义)。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2)贸易格局由英国主导(世界工厂)到欧美多中心;世界贸易迅速发展。(3)事件: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关贸总协定。【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17世纪初、伊利莎白时代”可知是工场手工业时期,根据“产生了大量的立法”可知当时的经济政策是重商主义或国家干预;根据材料信息“工业革命完成后,又进一步废除了妨碍贸易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了妨碍公司发展的泡沫条例等”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国家不应干预,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第(2)问,本小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l9%,美国12%,德国l3%,法国9%”得出贸易格局由英国垄断(世界工厂)到欧美多中心;“从1870年至l900年,世界贸易总额约增加了l.6倍”得出世界贸易迅速发展。\n(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各国为了避免经济危机的破坏,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战后,为解决复杂的国际经济问题,特别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成为战后各国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于是各国二战后初期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关贸总协定。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政府经济政策指导思想•比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9—33年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纵向发展横向发展----据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注:“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进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最终发展成为一部整体的世界历史。)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见解:横向发展体现人类由孤立封闭向全球化发展的过程说明:农耕文明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欧亚大陆实现了局部联系;1500年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地理大发现第一次打破了世界的孤立,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西欧殖民扩张,1763年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1840年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00年列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二战后由关贸总协定到WTO组建,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n系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总之,横向发展打破了世界的孤立封闭,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示例二:观点:在横向发展过程中增补“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说明:当今世界面临诸多问题,如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南北经济差距拉大,天下不太平,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更加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解析】见解:根据材料对横向发展的解释“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最终发展成为一部整体的世界历史”并结合题干中所列史实可以得出观点:横向发展体现人类由孤立封闭向全球化发展的过程说明:根据材料中公元前世纪、丝绸之路可以得出农耕文明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欧亚大陆实现了局部联系;根据材料中地理大发现、日不落帝国、世界工厂等史实可知,1500年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地理大发现第一次打破了世界的孤立,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西欧殖民扩张,1763年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1840年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00年列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起来;根据1947年关贸总协定、WTO等信息可以得出二战后由关贸总协定到WTO组建,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横向发展打破了世界的孤立封闭,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26 18:55:11 页数:25
价格:¥3 大小:256.8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