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模拟考试
>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文言文阅读专题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中考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8-11题。(13分)材料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材料二:上蔡先生①初造程子,程子②以客肃之,辞曰:‘为求师而来,愿执弟子礼。’程子受之,馆于门侧。上漏旁穿,天大风雪,宵无烛,昼无炭,市饭不得温。程子弗问,谢处安焉。如是逾月,豁然有省,然后程子与之语。(选自《困学纪闻》卷十五)材料三:游、杨来见伊川③。一日,先生坐而瞑目④,二子立侍,不敢去。久之,先生乃顾曰:‘二子犹在此乎?日暮矣,姑就舍。’二子者退,则门外雪深尺余矣。(选自《宋名臣言行録》外集卷三)①指谢良佐(1050年—1103年),字显道,北宋学者。②程朱理学的创始人。③程颐的别号。④闭目养神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初造程子(拜访)B.以客肃之(严肃地对待)C.市饭不得温(买)D.姑就舍(暂且)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程子受之,馆于门侧。▲.(2)如是逾月,豁然有省。▲.8.B(肃:迎客进入的意思)9.(1)程颐接受(1分)了他的礼物,(谢良佐)住(1分)在门旁边的旅馆里。(2)(他)像这样过了(1分)好几个月,思路开阔有了自己的省悟。(说明:突然也可给分)10.阅读三则材料,我们发现古代学子求学之艰难。请你说说三则材料是如何表现这种艰难的。(4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1.结合三则材料,说说看先达和程颐对待学生的态度如何?你是否认可这些老师们的态度,请说明理由。(3分)▲.10.材料一:烘托渲染(1分):用“德隆望尊”概括性评价,再以学生挤满书屋的场景具体化。反衬法(1分):即使其门如市,老师亦未“稍降辞色”。写老师严厉又是为着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此处也可以写对比,从对比中突出作者求师态度。直接描写,比如“尝趋百里外”通过路途遥远来写求师的艰难。(说明:仅写求学道路的遥远。而没有通过…来写的意识也可酌情给分)动作和神态描写(1分):“立侍左右”、“俯身倾耳”均是虔诚恭敬之态的生动写照。“色愈恭,礼愈至”,表连锁关系的“愈”字两次出现,把作者的谦恭之态描述得至为传神。材料二、材料三:环境描写(写侧面烘托也可)“上漏旁穿,天大风雪,宵无烛,昼无炭,市饭不得温。”“二子者退,则门外雪深尺余矣。”(1分)(说明:只要学生能够有引用,即能够结合材料有具体阐述分析,意思到,有理就可得分)11.答案:先达和程颐对待学生非常严厉甚至有些冷漠。第一则材料中,“未尝稍降辞色”“叱咄”可以看出老师神色严肃,常常批评学生;第二则材料的谢良佐饱受饥寒,“程子弗问”可以看出老师非常“狠心”;第三则材料“二子立侍,不敢去”可以侧面看出老师平日里的严厉。(说明:须结合材料分析)方向1:我觉得这样的老师我不喜欢。因为他们的严厉和冷漠会疏远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在民主和充满爱的氛围中学习方向2:我喜欢这样的老师。严师出高徒,对学生要求严格是有利于学生发展,只有学生尊重老师,才能认真对待学习。老师就是“道”的代表。(说明:脱离材料进行议论,仅可得1分。)2022年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8.下列哪一项加点字的意思相同?()A.轼庐于其上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B.而下有钱荒之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C.盖略等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D.轼昔闻公道其详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9.下面关于词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徙知徐州”的“知”是“做知州”,而“知免役之害”的“知”是“知道,了解”。B.文言文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根据语境添加原句省略的成分。例如:“驱使复入”一句,“驱使”的对象是“富民”,翻译时要将其补充出来。C.名词活用作状语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例如:“率其徒持畚锸以出”中“畚锸”,本义是“挖运泥土的用具”,在句中要解释为“用畚锸”。D.名词活用作动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之一。例如:“王安石相神宗”中的“相”,本义是“宰相、丞相”,在文中解释为“做宰相”。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2)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11.选文记叙了苏轼为官期间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条不超过15字)1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苏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一心境的理解。【答案】8.C9.C10.(1)(苏轼)派官吏在各处城墙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2)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生气。11.指挥抗击水患,保全徐州;力陈差役、免役各有利害。12.从选文看,苏轼担任地方官时尽心尽责,治理有方;任职中央时又考虑全面,收于据理力争。可见苏轼兼具气节与才能,有着宏伟的政治抱负。谪居黄州使他理想受阻,倍感凄凉落寞。但也正因为有着宏大的抱负,苏轼在这种凄凉处境中仍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A.庐:搭起茅屋/茅庐;B.患:灾难/担心、担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等:等同,一样/等同,一样;D.道:说/义;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分析。C.“在句中要解释为‘用畚锸’”错误,句意为“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畚锸”在此处是原意,指挖运泥土的用具。无其他意义;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中重点词语:堵:古墙体单位,长于高各一丈为一堵。卒:终于。全:保全。(2)中重点词语:陈:陈述。于:在。忿然:愤怒的样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根据文章第①段“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可知,苏轼指挥抗击水患,保全徐州;根据文章第②段“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可知,苏轼力陈差役、免役各有利害。【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主旨。结合选文第①段“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可知,苏轼担任地方官时尽心尽责,治理有方;结合选文第②段“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可知,任职中央时又考虑全面,收于据理力争。诗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思是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可见苏轼兼具气节与才能,有着宏伟的政治抱负。谪居黄州使他理想受阻,倍感凄凉落寞。但也正因为有着宏大的抱负,苏轼在这种凄凉处境中仍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点睛】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人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城墙六尺高度(三版高度)的地方才没有被水没过。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卫了徐州城。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2022年江苏省张家港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周公践①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③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让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⑥之朝也,摄而进之,曰:“联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论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以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注释]①践:登上。②十二牧,方三人: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③出举:外出考察。④失职流离失所。⑤君:诸侯国君。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B.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C.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D.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天子于其君之朝也能说说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B.其君归也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C.何居之深远何陋之有(《陋室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是以近者亲之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10.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乃召其国大夫告以天子之言。(2分)(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2分)1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写了周公的哪三条治国之道?其中与《曹划论战》所评价的“忠之属也”相一致的是哪一条?(4分)8.D9.A A于:都是介词,在。B.其:代词,那些/副词,用在句首加强语气;C.之:代词,这样,如此/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以:连词,因为/连词,表示结果,以致。10.(1)(各诸侯国君)就召见国内的大夫把周天子的话告诉他们。(乃,状语后置,各1分)(2)适逢(正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畅,估计已经误期了。(会天大雨,1分;度已失期,1分)11.①使百姓能够衣食无忧;②官员公平公正地审理案件,不让人因此蒙冤;③有才能的人能够被选拔任用。第②条(1点1分)参考译文: 周公登上天子的位置后,向天下百姓遍布德化,广施恩惠,时间久了名声更加显著,当时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周天子)派人外出考察边远地方的民情。 有饥寒交迫却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的,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回来后禀告周天子,周天子在诸侯朝见时,威严地对他们说:“我的政治教化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为什么你们所管辖的百姓,有饥寒交迫却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的,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呢?”各诸侯回去后,就召见国内的大夫把周天子的话告诉他们。百姓听闻了这件事,都高兴地说:“这是真正的天子啊!为何他住得那么远,却能够这么清楚地了解我们?怎么敢欺瞒他呢!”因此身边的人更亲近他,边远的人得到安抚。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甲】五人墓①桑调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吴下无斯墓,要离②冢亦孤。义声嘘侠烈,悲吊有屠沽。阘冗③朝廷党,峥嵘里巷夫。田横④岛中士,足敌五人无?[注]①五人墓:指明朝天启年间,为保护忠臣周顺昌,参与反抗阉党暴动而被杀害的颜佩韦等五位苏州普通市民的墓,在山塘街。②要离:春秋时刺杀吴王僚的刺客。③阘(tà)冗:形容品格卑鄙。④田横:齐国贵族,齐亡,率部逃至海岛,后耻于事汉,率部自杀。【乙】周忠介公①遗事汪琬①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万历中进士,历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告归,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②而会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与故应天巡抚周公起元及公有隙,追劾起元,窜公姓名其中,遂遗官旗②逮公。公知之,怡然不为动。③比宣旨公廨,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及道府以下皆在列。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诸生王节等直前诘责一鹭,谓:“众怒不可犯也。明公何不缓宣诏书,据实以闻于朝。”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好语谢之。官旗见议久不决,又讶抚按官不以法绳诸生也,辄手锒铛擿②地有声,大呼:“囚安在?”且曰:“此魏公命,可缓邪!”众遂怒曰:“然则伪旨也。”争折阑楯④,奋击官旗,官旗抱头东西窜,或升木登屋,或匿厕中,皆战栗乞命,曰:“魏公误我!”有死者。④一鹭惧,召骑卒介而自卫。夜要御史上疏告变,檄有司捕民颜佩韦等十余人系之。越八日,公竟就逮。既至京师,下诏狱,坐赃拷掠,瘐死狱中,而忠贤复矫旨杀佩韦等五人。(选自《尧峰文钞》,有删改)[注]①周忠介公:周顺昌(1584年—1626年),字景文,谥号忠介,南直隶吴县(今江苏州)人。②官旗:明代锦衣卫。③擿:同“掷”。④阑楯(shǔn):栏杆的横木。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足敌五人无盖以诱敌(《狼》)B.比宣旨公廨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C.又讶抚按官不以法绳诸生也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D.既至京师既克,公问其故(《曹判论战》)7.下列对[甲]诗和[乙]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中的“屠沽”指屠夫和卖酒的人,泛指普通百姓。诗的第二联是说为五人之死悲恸哀悼的只有普通百姓。B.【甲】诗中要离和田横岛上的壮士都是人们熟知的忠臣义士的代表人物,诗人把他们和五人相比,强调了五人之死意义重大。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乙】文把诸生王节等置身于“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的环境中,突出他们行为的正义性和代表性。D.【乙】文中官旗先是“手锒铛擿之地有声”,后“抱头东西窜”“皆战栗乞命”,反差巨大,讽刺了官旗的色厉内荏、外强中干。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②明公何不缓宣诏书,据实以闻于朝。9.你对【甲】诗中的“阘冗朝廷党,峥嵘里巷夫”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分析。10.网络上热传“江苏十三市彪悍民风排行榜”,其中苏州民风彪悍值排名全省垫底,网民给予苏州人以下评价,小苏和小城对此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语境,结合【甲】诗和【乙】文,补写小城的话。NO.13苏州现实中,苏州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惹事,自个过自个的生活。小苏:苏州人性格温和,说话都吴侬软语,这个排名也算恰当吧。小城:我以前对这个排名就有点怀疑,今天读了【甲】诗和【乙】文,我更不相信这个排名了。因为________。【答案】6.D7.A8.①围观的百姓有好儿千人,争着为周顺昌鸣冤。(2)大人为什么不暂缓宣读圣旨,依据实情把(这里的情况)奏告给朝廷。9.①这两句诗把卑劣的朝廷阉党与高尚的里巷百姓做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为正义而牺牲的五位百姓的敬仰,也嘲讽了朝廷阉党。②【乙】文里太监李实诬陷周公,巡抚都御史毛一鹭等是非不分,镇压百姓:官旗狐假虎威,色厉内荏,都是朝廷党“阘冗”的表现,小民围观为公呼冤,诸生王节直前诘责一鹭,百姓争折阑楯,奋击官旗,都表现了里巷夫的“峥嵘”。10.苏州人性格温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大与人争强斗狠,这是事实。但是,明朝年间,为了保护忠臣周顺昌,苏州的百姓们聚集官府,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打死了阉党派来抓人的官差、为了维护正义,苏州人的血性不输要离、田横,所以苏州人也有彪悍的一面。【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用法与意义。A.动词,匹敌/名词,敌人;B.介词,等到/动词,挨着;C.介词,用/介词,因为;D.都是副词,“不久”的意思。故选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赏析内容。A.“诗的第二联是说为五人之死悲恸哀悼的只有普通百姓”理解赏析不正确。以“屠沽”来代指普通百姓。诗的第二联是说连那些“不问政治”,有点“惟利是图”的屠夫和卖酒人一类普通市民都为之悲悼不已,并不是说为五人之死悲恸哀悼只有普通百姓。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翻译时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1)句注意重点字词“小民(百姓)、数(几)”要正确理解;(2)句注意重点字词“明公(大人)、何(为什么)、以(把)、闻(奏告)、于(给)”要正确理解。【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结合【甲】诗中的“阘冗朝廷党,峥嵘里巷夫”可知,诗中“阘冗”与“峥嵘”是两个内涵完全相反的形容词,用以形容两类人:身居高爵显位的朝廷阉党竟是那样的卑劣,助纣为虐;而出身低贱的里巷夫却反而品格高尚得到了人们的崇敬,运用对比的手法,嘲讽了朝廷的阉党,来歌颂五人的崇高品质,表达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结合【乙】文第①段“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可知,阉党乱政,指使御史倪文焕弹劾周公;结合第②段“而会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与故应天巡抚周公起元及公有隙,追劾起元,窜公姓名其中,遂遗官旗逮公”可知,太监李实陷害周公;结合第③段“比宣旨公廨,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及道府以下皆在列”“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好语谢之”“夜要御史上疏告变,檄有司捕民颜佩韦等十余人系之”可知,巡抚都御史毛一鹭等官员是非不分,镇压百姓;结合第③段“官旗见议久不决,又讶抚按官不以法绳诸生也,辄手锒铛擿地有声,大呼:‘囚安在?’且曰:‘此魏公命,可缓邪!’”“官旗抱头东西窜,或升木登屋,或匿厕中,皆战栗乞命”可知,官旗(差役)打着魏忠贤的旗号,狐假虎威,色厉内荏;由此可看出,魏忠贤、倪文焕、太监李实、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官旗(差役)都是【甲】诗中的“阘冗朝廷党”之流,身居高爵显位却品格卑鄙;结合【乙】文“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诸生王节等直前诘责一鹭”可知,因为太监李实的弹劾陷害,官差要逮捕周顺昌,百姓们争相为周顺昌鸣冤,秀才王节等人走上前去,责问毛一鹭;结合“争折阑楯,奋击官旗”可知,当官旗(差役)放狠话威胁这是魏忠贤的命令时,百姓们抢着翻上栏杆,用力打那些差役;由此可看出,百姓、秀才们都表现出了正直与正义,与【甲】诗中“峥嵘里巷夫”相照应,都是出身低贱却品格高尚。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文本就“现实中,苏州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惹事,自个过自个的生活”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理由充分,语句通顺即可。结合【甲】诗“吴下无斯墓,要离冢亦孤”“田横岛中士,足敌五人无?”可知,作者认为为保护忠臣周顺昌,参与反抗阉党暴动而被杀害的颜佩韦等五位苏州普通市民足以匹敌人们熟知的忠臣义士的代表人物要离和田横岛上的壮士,为了正义能够挺身而出;结合【乙】文“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诸生王节等直前诘责一鹭”“争折阑楯,奋击官旗”“有死者”可知,为了保护忠臣周顺昌,数千名苏州百姓为之鸣冤;秀才王节等人挺身而出诘问巡抚,并与差役发生了激烈的斗争,甚至打死了前来抓捕周顺昌的差役,由此可见苏州的百姓有正义感,正直有血性,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还能挺身而出,维护正义,可见其民风彪悍的一面。据此作答。【点睛】参考译文:【乙】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求回乡居住。当时,太监魏忠贤扰乱国政,御史倪文焕逢迎魏忠贤的意旨,弹劾先生,先生就此被削除官籍。恰好苏杭织造太监李实和曾任应天巡抚的周起元及先生有怨仇,追查周起元罪状弹劾他,把先生的名字也加进去一起弹劾,(魏忠贤)就派官差去逮捕先生。先生知道这件事,却不放在心上,一点也不为其所动。等到在府衙门宣读圣旨的那一天,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以及道、府以下各级官员全部到场。围观的百姓有好几千人,争相为周顺昌鸣冤,声音大得如雷震一般。秀才王节等人走上前去,责问毛一鹭,并说:“众怒不可犯。大人何不慢点宣读圣旨,把这里的实情奏告朝廷。”毛一鹭实际上无心答应这要求,假意说好话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差役看到商议了好久没有结果,又惊奇于巡抚、巡按等官吏不按法度治秀才们的罪,就“当啷”一声把镣铐往地上一丢,大喊:“犯人在什么地方?”又说:“这是魏大人的命令,可以缓办吗!”许多人被他们激怒了,说:“那么这圣旨原来是假的!”大家抢着翻上栏杆,用力打那些差役。差役个个抱住头,东逃西躲,有的爬上大树,有的跑进公堂,有的躲进茅厕,个个吓得哆哆嗦嗦叫饶命,说:“魏公害了我!”有死了的人。毛一鹭很害怕,召来骑兵穿上铠甲来保护自己,夜里要换御史徐吉上奏章报告苏州民变,命令主管官员逮捕颜佩韦等十几个百姓并关起来。八天以后,先生最终被逮捕。不久到了京城,被关进牢狱,(阁党)诬指(周顺昌)犯了贪污罪,受严刑拷打,伤重病死在狱中,而且魏忠贤再次枉下旨意杀害了颜佩韦等五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谈,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②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③性至孝,遭母忧,哀毁过礼。年五十七卒。其文笔数十篇行于世。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1)祸难未已()(2)荣执其手()9.第①段画线句未做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4分)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10.细节描写可以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研读本文各处细节,完成下列表格。(4分)细节人物形象其文笔数十篇行于世有清才,善属文①纵任不拘遭母忧,哀毁过礼②③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吴地鲈鱼享有盛名,很多作者都把鲈鱼写进文学作品中。阅读下面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回答问题。江上渔者【宋】范仲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阅读以上文章和古诗,判断下列哪一项表述是错误( )(2分)A.“怆然曰”与“然府以其辄去”中的“然”意义和用法都不同。B.“子善以明防前”中的“子”是“你”的意思,是对对方的尊称。C.“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这句话道出了张翰辞官的理由。D.《江上渔者》中的“渔者”就是诗中的“往来人”,他们划着一叶小舟,出没风波里。12.诗句“但爱鲈鱼美”中的“但”,是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请解释“但”字的含义,并写出一句包含同样意思的“但”字的句子(教材中学过的诗句、词句、文言文句子都可以)。(4分)13.张翰与范仲淹都提到鲈鱼,结合文本探究两位古人所怀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答案】8.停止 握、牵9.会稽人贺循受命到洛阳任职,经过吴地阊门,在船中弹琴。10.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 性至孝 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旷达11.D12.“但”是“只”的意思。句子: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13.文中“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见秋风,就想起家乡的鲈鱼佳肴,以此流露作者的思乡之情;诗中“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诗人描写了渔人家一叶小舟在风浪里出没打鱼,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切和同情。【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常用词语的积累和翻译能力。“已”和“执”都是常用词语,解答时一方面靠平时的积累,另一方面也要参考上下文语境。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和翻译能力。这个句子中包含了三个短句,学生应该抓住“经”“于”等词,进行断句。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梳理,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表格中第一条已经给学生做出示范,提醒学生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所以把握住这个大方向,就不难找出“①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②性至孝③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④旷达”这几个答案。11.本题考查学生学生对文言文和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力。“江上往来人”的后一句是“但爱鲈鱼美”,可见“往来人”指的是那些享用鲈鱼美的享乐之人,而不是辛苦的打渔人,所以选D。12.本题考查文言知识的课内外迁移能力。“但”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语,现在出现在课外古诗中,如果平时掌握得扎实的话,这道题并不难答。含有“但”字诗句有很多,如《木兰诗》“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河中石兽》“但知其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这道题,除了要把握作者情感,还要注意“结合文本”这个要求。“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中的“思”,直接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描写的是一种在江上辛苦捕鱼的场景,而且“君看”一词写出作者一直在关注着这些渔人捕鱼,可见其对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之情。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考前最后一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2分)新城游北山记晁补之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①介然②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③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④,如蜗鼠缭绕⑤,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⑥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⑦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⑧,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①蹊(xī):小路。②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③蹑:穿(鞋袜)④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⑤缭绕:迂回,回环。⑥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的意思是年轻人。⑦适:恰好。⑧摩戛:摩擦。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1)稍西__________(2)既坐__________(3)且暮,皆宿__________(4)迟明,皆去__________1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与之语,愕而顾/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C.山风飒然而至/潭西南而望(《愚公移山》)D.曲折依崖壁为栏楯/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14.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10.【答案】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11.【答案】向西 已经,……之后 黄昏,日落时 离开12.【答案】C13.【答案】(1)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迎接(2)同来的两三个年青人都吃惊地互相看着,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14.【答案】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练习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选自《管子•牧民》)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民恶忧劳 ②能佚乐之③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 ④故从其四欲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我生育之 如则其善者而从之B.则民为之忧劳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C.则民为之贫贱 乡为身死而不受D.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其一犬坐于前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②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12.选文和《曹刿论战》相同的人文思想核心是什么?9.①讨厌,憎恨 ②使……安乐 ③使……惧怕 ④愿望,想法10.C11.①政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事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②因此,懂得“给予人民就是从人民那里拿来(这个道理),就是治国的法宝”。12.取信于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专题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专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专题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广东省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2-07-14 16:10:04
页数:15
价格:¥5
大小:62.66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