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语文
>
广东省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广东省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文言文阅读专题2022年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九年级下学期最后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9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百里奚举于市()(2)人恒过()(3)征于色()(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乙】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①魏徵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徵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②,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③,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注释】①侍中:官名。自秦时开始设置,隋代改称纳言,唐代复称侍中,并一度改称左相,成为门下省正式长官。因侍中官位特高,故只加赐于身居要职的大臣。②宽怠(dài):松懈,怠惰。③日陵月替:一天天地衰颓下去。(选自《贞观政要》)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及至安乐/徐公何能及君也B.太宗谓侍臣曰/予谓菊C.圣人所以居安思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安而能惧/安求其能千里也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1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n(1)乙文魏征的话印证了甲文的什么观点?(2分)(2魏征和唐太宗对于“守天下难易”的看法有什么不同?(3分)7、(1)集市(2)犯错误(3)征验、表现(4)指在国外8、(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9、C10、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1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唐太宗觉得守天下不难,只要帝王能任用贤能,接受谏言诤言就可以。魏征觉得很难,因为帝王于忧患危难的时候,就会任贤受谏。到安乐的时候,就会放松懈怠,让谏言的人惶恐畏惧,时间久了,国家就会危亡。环境安逸而能够做到心怀恐惧,居安思危,这是非常难的。乙译文: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身边的侍臣:“守江山是难还是易?”魏徵回答:“很难。”唐太宗说:“我选拔任用贤才,接受建议就行了,有什么难的?”魏徵说:“据我观察,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的时候能够选举贤才,接受忠告;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反而懈怠政务,疏远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使之战战兢兢,不敢进言。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会使国家灭亡。正因为如此,古代圣人才要居安思危。你想想,国家太平无事,却要使国君心怀忧惧,这难道不难吗?”2022年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9分)【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n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朝服衣冠()(2)孰视之()(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时时而间进()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乙】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在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复事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选自《晏子春秋》)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比其返也/比至陈B.岁寒不已/今南方已定C.公就止之曰/止有剩骨D.殆为大台之役夫/思而不学则殆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晏子至已复事公延坐饮酒乐10.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1)分析邹忌和晏子两人劝谏方式的高妙之处。(2分)(2)请结合两文分析齐威王和景公的共同点。(3分)6.(4分)(1)穿戴(2)同“熟”,仔细(3)确实(4)间或、偶然7.(4分)(1)再照镜子看看自己,(1分)更觉得远远不如。(1分)(2)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0.5分)能当面指责(0.5分)我的过错(0.5分)的,得上等奖赏。(0.5)8.A(A:及,等到;B:完成/停止;C:阻止,禁止/仅,只;D:大概/疑惑。)9.晏子至/已复事/公延坐/饮酒\n乐(3分)(解析:“晏子至”为一个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国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故在“已”前断开,“已复事”的主语是晏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短语,故在“公”前断开;“延”在此句的意思是“邀请”,“公延坐”主谓宾结构完整,故在“饮”前断开。)10.(1)(2分)邹忌以自身比美的经历与齐威王受蒙蔽进行类比,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让齐威王欣然领悟、接受谏言;(1分)晏子以歌劝谏,旋律悲伤,言辞恳切,含蓄委婉,使君王感同身受。(1分)(2)(3分)齐威王和景公都是善于接纳别人正确意见并迅速展开行动的君王。(1分)齐威王听罢邹忌的谏言,“善”“乃下令”等体现其当机立断,雷厉风行;(2分)景公听到晏子的歌声,“将速罢之”体现其知错就改、果断迅速。【参考译文】晏子出使到鲁国,等到他往回走的时候,景公命令齐国的百姓服劳役修筑大台,季节已到寒冬修筑还未完成,而挨冻受饿的人每个乡都有,(因此)齐国的百姓都盼望着晏子(能早点回来)。晏子回到国都,说完出使的事宜,景公邀请(他)坐下来,饮酒取乐,晏子说:“君王如果赏赐与我,我请求为君王唱一支歌。”(他)歌唱到:“平民百姓说:‘寒冷的雨水浇洗我,有什么办法呢!上天凋敝离散我,有什么办法呢!’”歌唱完毕,感慨叹息而且留下了泪水。景公挨近晏子阻止他说:“先生为什么伤心到这种地步?大概为了修筑大台这个劳役吧!我将要很快停止它。”晏子叩拜了两次。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9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7.解释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至于负者歌于途(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而不知人之乐(4)醒能述以文者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分)\n(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2分)【乙】陆中丞①字朗夫,乾隆壬申举京兆②。甲午,寿张王伦作乱距运河甚近人情汹汹。有欲闭城者,公不可,曰:“寇未至,先闭城门,是示之怯也。且乡民争入城,何忍弃之?”乃募乡兵拒守,而身坐城,弹压稽查。贼知济南有备,乃不敢南向。已而官兵奏捷,一城鸡犬不惊焉。后屡迁至湖南巡抚。临终前一月,犹奏湖南社仓谷业已敷③用,其息谷④请免征收,奉旨允行。(节选自《啸亭杂录》,有删改)【注释】①中丞:官职名。②京兆:京都所在区域的行政长官。③敷:够,足。④息谷:秋收时加利息偿还的谷物。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乾隆壬申举京兆(推举)B.有欲闭城者(想要)C.何忍弃之(抛弃)D.奉旨允行(施行)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寿张王伦作乱距运河甚近人情汹汹1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1)试简要分析【甲】【乙】两文主人公的“爱民”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2)欧阳修和陆朗夫都是一心为民的好官,试分析二人形象的不同点。(2分)(一)7.(4分)(1)背着(2)离开(3)快乐(4)记述(每空1分)8.(4分)(1)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1分)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1分)(2)(2分)树林里枝叶茂密成荫,(1分)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1分)(关键点翻译错漏,该处即不给分)9.(3分)A【解析】A项“举”的意思应为“任用”。10.(3分)寿张王伦作乱/距运河甚近/人情汹汹(断对1处得1分,2处得3分,断错1处扣1分)【解析】本题可结合句子结构断句。“寿张王伦作乱”和“人情汹汹”是两个完整的主谓短语,所以应该在“距”前“近”后断开。\n11.(1)(3分)①【甲】文中欧阳修与当地百姓一同游山宴饮,与民同乐。(1分)②【乙】文中陆朗夫在敌寇来袭时拒绝闭城,招募民兵据城坚守;临终前请求免除征收的谷物,关心百姓。(2分)【解析】【甲】文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当地居民知道跟着太守一同尽兴游玩的乐趣,而“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也以当地居民的快乐为快乐,这种和谐的关系表现了欧阳修的“爱民”。【乙】文中陆朗夫为人廉直。抗贼守城时,他拒绝关闭城门,让进城避乱的乡民能够进入,并且招募民兵据城坚守。他临终前仍为百姓着想,因为当地粮食储备充足,因此请求免征利息谷物惠及人民,体现了他的“爱民”。(2)(2分)①欧阳修是一个豁达乐观、随遇而安的人。②陆朗夫是一个临危不乱、治军严明的人。(每点1分)【解析】【甲】文中的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仍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表现了他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乙】文由“寇未至,先闭城门,是示之怯也”“而身坐城,弹压稽查”可以看出陆朗夫临危不乱的性格特点,由“已而官兵奏捷,一城鸡犬不惊焉”可以看出陆朗夫治军严明。【参考译文】【乙】陆中丞字朗夫,乾隆壬申年间任命为京兆尹。甲午年间,寿张的王伦发动叛乱,距离运河很近,人心动荡不安。有人想关闭城门,陆朗夫认为不可以,说:“敌寇没有来就先关闭城门,是向敌寇显露胆怯(的行为)。况且乡里的人民争着入城,怎么忍心抛弃他们?”就招募民兵据城坚守,亲自驻守城池,镇压、盘查敌寇。叛贼知道济南有防备,就不敢向南前进。不久官兵取得胜利,(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全城的鸡和狗都没有被惊吓到。后来多次迁任湖南巡抚。(他)临终前一个月,仍然上奏湖南粮仓的谷物已经够用,请求免除征收他们秋收时加利息偿还的谷物,遵从旨意准予施行。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9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史疾为韩使楚,楚王问曰:“客何方所循?”曰:“治列子圉寇①\n之言。”曰:“何贵?”曰:“贵正。”王曰:“楚国多盗,正可以圉盗乎?”曰:“可。”曰:“以正圉盗,奈何?”顷间有鹊止于屋上者,曰:“请问楚人谓此鸟何?”王曰:“谓之鹊。”曰:“谓之乌,可乎?”曰:“不可。”曰:“今王之国有柱国、令尹、司马,其任官置吏,必曰廉洁胜任。今盗贼公行而弗能禁也此乌不为乌鹊不为鹊也。”(选自《战国策·史疾为韩使楚》,有删改)【注释】①列子圉(yǔ)寇:即列御寇,相传为先秦早期道家。7.请根据提示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文言词句方法意思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参考成语法:诚惶诚恐(1)皆朝于齐查阅字典法:①朝代。②朝见;朝拜。③对着,向。(2)史疾为韩使楚课内迁移法:唐雎不辱使命(3)顷间有鹊止于屋上者语境推断法:联系“于屋上者”推断(4)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分)(2)请问楚人谓此鸟何?(2分)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今盗贼公行而弗能禁也此乌不为乌鹊不为鹊也10.【甲】【乙】两文都是劝谏国君,请说说其分别采用了什么方式进行劝谏?(4分)11.阅读【甲】【乙】两文,谈谈你所获得的启示。(4分)(一)7.(4分)(1)确实(2)朝见;朝拜/②(3)出使(4)停留8.(4分)(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1分)是偏爱我。(1分)(2)请问你们楚国人把这种鸟叫什么?(2分)(关键点翻译错漏,该处即不给分)9.(3分)今盗贼公行/而弗能禁也/此乌不为乌/鹊不为鹊也(断对1处给1分,每断错1处扣1分,扣至本题得分0分为止)【解析】“今盗贼公行”句意完整,断为一句;“也”为句末标志词,故在“此”前断开;“乌不为乌”“鹊不为鹊”结构相同,互为对偶句,故在“为乌”后断开。10.(4分)①【甲】文邹忌以身设喻,推己及人,由小及大,以家事类比国事进行劝谏;②【乙】文史疾借物喻人,把官吏比作乌鹊,指出问题的本质去劝谏君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n【解析】阅读【甲】文可知,邹忌从小事入手,用自己比美的故事类比国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易于君主接受;阅读【乙】文,由“今王之国有柱国……鹊不为鹊也”可知,史疾借物喻人。将官吏比作乌鹊,劝诫楚王应让各个官员都能胜任其职。11.(4分)示例:①在与人的交往中,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让对方心悦诚服;②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题干要求谈谈所获得的启示,我们应从臣子劝谏和君主纳谏两方面来谈。邹忌和史疾在劝谏时,都没有采取直谏,而是委婉劝谏,这启示我们在平常的交往中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语言要得体;齐威王听取了邹忌的建议,并立马付诸行动,楚王虚心请教史疾,听取他的看法,这启示我们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参考译文】【乙】史疾为韩国出使楚国,楚王问他:“您在研究什么学问?”(史疾)说:“我在研究列御寇的学问。”(楚王)问:“列御寇主张什么?”(史疾)说:“主张正名。”楚王问:“楚国盗贼很多,用它可以防范盗贼吗?”(史疾)回答说:“当然可以。”(楚王)接着问:“怎么用正名来防盗?”这时,有只喜鹊(飞来)停留在屋顶上,(史疾)问(楚王):“请问你们楚国人把这种鸟叫什么?”楚王说:“叫喜鹊。”(史疾)又问:“叫它乌鸦行吗?”(楚王)回答说:“不行。”(史疾)就说:“现在大王的国家设有柱国、令尹、司马等官职,任命官吏时,一定要求他们廉洁奉公,能胜任其职。现在盗贼公然横行,却不能加以禁止,(就因为各个官员不能胜任其职,)这就叫做:‘乌鸦不成其为乌鸦,喜鹊不成其为喜鹊啊!’”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6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n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①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往应之曰:‘紾③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节选自《孟子·告子章句下》,有删改)【注释】①揣:比较,后面的“齐”也是同义。②舆:车。③紾(zhěn):扭;扭。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无冻馁之患矣B.是亦不可以已乎/骨已尽矣C.岂谓一钩金/是可谓善学者矣D.则不得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分)(2)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2分)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9.【甲】【乙】两文在论述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举例分析。(3分)10.两文都认为“礼”比“食”重要,但也有人认为“在生存面前,一切都要让步”,你觉得这两个观点是否矛盾呢?请说说理由。(3分)(一)6.(3分)C【解析】A项中“患”的意思分别为“祸患,灾难”“忧虑,担忧”;B项中“已”的意思分别为“停止”“已经”;C项中“谓”的意思都为“说”;D项中“得”的意思分别为“得到”“领会”。7.(4分)(1)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1分)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1分)(2)屋庐子不能回答,(1分)第二天就到邹国,把这话告诉了孟子。(1分)(关键点翻译错漏,该处即不给分)8.(3分)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n断对1处得1分,2处得3分,断错1处扣1分)【解析】“取食之重者”动宾结构完整,断为一句;结合前句句意,“与”为连词,“比”为谓语动词,“之”位于句尾,无实义。故将“与礼之轻者而比之”断为一句。9.(3分)都运用了比喻论证。(1分)甲文将鱼和熊掌分别比喻生命和道义,引出全文中心论点——舍生取义;(1分)乙文将金属和羽毛分别比喻食物和礼节,说明“礼重”的观点。(1分)【解析】阅读【甲】文,由“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运用比喻论证,将鱼比作生命,熊掌比作道义,引出了“舍生取义”的论点;【乙】文由“金重于羽者……奚翅食重”可知,运用比喻论证,将金属比作食物,羽毛比作礼节,说明了“礼重”的观点。10.(3分)示例:不矛盾。生存固然非常重要,“食”的本质就是代表生存,如果没有生存,那再多的东西也失去了它的意义。然而,如果生存需要靠舍弃道德才能实现,这样的生存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不违背道义、保持本心的生存,才是真正的生存。(表明观点1分,理由2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生存”“道义”的理解,其实二者同等重要。没人否定过生存的重要性,只是要明确什么样的生存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生存。因此,作答时考生需总结出生存和道义之间的关系,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乙】有个任国人问屋庐子说:“礼和食物哪样重要?”(屋庐子)说:“礼重要。”那人又问:“如果非要按照礼节才吃,就只有饿死;不按照礼节而吃,就可以得到食物,那还是一定要按照礼节吗?”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到邹国,把这话告诉了孟子。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比较基础的高低(是否一致),只比较顶端,(那么,)一块一寸方的木头可以使它高过尖顶高楼。(我们说)金属比羽毛重,难道是说一个衣带钩的金属比一车羽毛还重吗?拿食物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你去这样答复他:‘扭折哥哥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就可以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吃的,那会去扭吗?’”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A(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3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n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列子·汤问》)【乙】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①,加涂其上②,必将挠③。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④。”高阳应曰:“缘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选自《吕氏春秋·别类》)【注释】①生:湿。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③挠:弯曲。④败:坍塌。⑤缘:根据。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杂然相许许:赞同B.子孙荷担者三夫荷:肩负、扛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D.室之始成也善善:好的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外户而不闭(《礼记》二则)C.甚矣,汝之不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9.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7.(3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C.“箕畚”原意是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整句翻译为“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故选C。8.(3分)\n【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虚词的含义及用法。A.介词,凭借/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D.连词,都可译为“即使”;故选D。9.(3分)【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主旨的判断。乙文主要讲解了高阳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用湿木建造房屋的故事。他只关注到了湿木变干会坚固,泥土逐渐变干会变轻,觉得坚固的木头承载分量轻的泥土,那么房屋一定会非常结实,但是最终失败了。因为他没有关注到用潮的木头涂抹泥土会让木头变弯,从而不会支撑住房屋的事实。这个故事也就告诉我们考虑问题应该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应该全面考虑,否则就会出现差错,就会事与愿违。D选项理解错误,故选D。10.(2分)【答案】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翻译。注意重点词:易:交换;节:季节;反:通假字,通“返”,返回。11.(2分)【答案】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意为:用没有干的木料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也一定会毁坏的。句中“今”“后”在这里表示时间的词语,表明是两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所以应在“今”前与“后”前断开。故断句为: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译文】[甲]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n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乙]高阳应将要建造房屋,木匠对他说:“不可以,(现在)木料还没有干,把湿泥抹在木料上,那么木材必将弯曲。用没有干的木料来建造房屋,今天即使是好的,以后也一定会坍塌的。”高阳应回答说:“依据您的说法,那么房子就不会坏——木料越干就越坚固有力,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坚固有力的木料去承受越轻的湿泥,这个房子就不会毁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接受他的命令来造屋子。房子刚造好时是很好,(但)后来房屋果然坍塌了。高阳应是喜欢在小处明察,却不懂得大道理。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B(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3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陋室铭》)[乙]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陌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①中,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②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③,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④以自给者,良心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节选自苏辙《东轩记》)注释:①抱关击柝:守门打更的小官吏。②窭:贫寒。③羁絷(zhí):束缚。④斗升之禄:小官的徽薄俸禄。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可以调素琴调:(2)无案牍之劳形劳: (3)窃尝怪颜子 尝:(4)人不堪其忧 堪:8.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9.[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被贬时期所作,[甲]文主要运用了①(表现手法);[乙]文主要运用了②(表现手法)。虽然表现手法不同,但作者在文中都传递出了③的精神品质。(3分)10.[甲]文直接引用孔子“何陋之有?[乙]文间接引用颜回的“箪食瓢饮”,请结合原文谈谈两处引用分别有何作用?(4分)7.(2分)\n【答案】(1)调弄 (2)使……劳累 (3)曾经 (4)能承受【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2)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3)句意:曾经暗地里对颜回(的行为)感到奇怪。尝:曾经。(4)句意:旁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堪:能承受。8.(4分)【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从政做官,那么至少也应该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可以养活自己【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斯,这;惟,只;德馨,品德高尚。(2)私,私下;以为,认为;虽,即使;仕,做官;尚,还。9.(3分)【答案】①类比②对比③安贫乐道【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有仙的山与有龙的水与有吾德馨的陋室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了仙、有了龙,有了德馨,山就有名,水就有灵气,陋室就不陋;拥有美好的事物(品质)会让不高不深简陋的地方变得不一样,有名气。这是运用类比的手法,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出名,声名远播。同时,由“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可知,也采用类比手法,引古贤之名以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洁情操。由乙文“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陌巷”和“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心其害于学故也”可知,将自己对颜回做法的前后态度进行对比,表达作者仰慕圣贤颜回,从而表明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由此可知,甲文运用类比手法,乙文运用对比手法,都表达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10.(4分)【答案】甲文引用孔子的话论证“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同时也照应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乙文从东轩的简陋日子联想到颜回苦学生活,借颜回“箪食瓢饮”之乐,追求一种“安贫乐道”精神。抒发其政治失意而又急于排遣的旷达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引用作用分析。甲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一面暗含以“君子”自居,更有力证明了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观点,从而表明自己安贫乐道和高洁的情操;另一方面巧妙回\n应开头“惟吾德馨”,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由乙文“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陌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可知,间接引用颜回“箪食壶浆”的例子,即“一箪食物,一瓢饮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从而悟出“安贫乐道”对于治学人的重要性,表达仕途失意而有意排遣的豁达之情。【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从前,我年少读书时,曾经暗地里对颜回(的行为)感到奇怪,颜回用一个竹器盛饭,一个瓢盛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连旁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从政做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官吏,也可以养活自己,并且对学习没有不利,何至于困窘受辱、贫穷困苦到如此地步呢!可是等到我来到筠州,在管理盐米事务之间操劳,没有一天休息的时间,虽然想抛弃世俗,解脱束缚,回到能修身养性、培养道德的场所去,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缠绕住而身不由己。从这以后才知道颜回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一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确实是因为他害怕对治学有所妨碍啊。唉!读书人当他没听到深刻的道理,沉迷于权势利益之中,就会把财帛子女看得很重,并以此为乐趣。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专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专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2年广东省各地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题
广东省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专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14 12:32:44
页数:15
价格:¥5
大小:73.3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