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广东省各地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4

2/134

剩余13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广东省各地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分项选编——文言文阅读题一、课内阅读(2022·广东广雅中学模拟预测)文言文阅读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1)亦不能有所中伤()     (2)若躇步跐蹈()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1)身亡所寄()(2)奈何忧崩坠乎()   (3)天果积汽()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4.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2022·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好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负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光先帝遗德                           以中有足乐者B.愿陛下亲之信之                       必以信C.可计日而待也                           三老、豪杰皆来会计事D.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即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至忠至爱之情统领全文。B.诸葛亮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劝谏刘禅严明赏罚是主要用意。C.第⑥段叙述自己生平,历数先帝之殊遇,既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也利于打动后主。D.选文以议论为主,熔议论、叙事、抒情于炉,充分体现了“表”这种文体陈情言事的特点。(2022·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B.色愈恭,礼愈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寓逆旅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D.以中有足乐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请将“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少年时期非常仰慕圣贤的学说,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先达请教学问。B.作者用自己的缊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作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C.作者位列公卿、皇帝恩宠,却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谦虚、低调的品格。D.作者动情讲述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珍惜良好的求学环境,勤勉读书。(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B.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C.上下一白             一碧万顷D.及下船       及鲁肃过浔阳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3.下列对选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张岱旅居杭州,正值此地三日大雪,在万籁俱寂的夜色中乘船至湖心亭观赏雪景。B.《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D.《湖心亭看雪》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瘦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B.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C.上下一白   一碧万顷D.及下船   及鲁肃过浔阳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6.下列对选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张岱旅居杭州,正值此地三日大雪,在万籁俱寂的夜色中乘船至湖心亭观赏雪景B.《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D.《湖心亭看雪》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瘦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17.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①,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②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予信宿③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垮蹇④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节选自《檀园集》卷八)[注释]①匌匒(gédá):重叠的样子。②菰(gū)蒲:水生植物。③信宿:连宿两夜。④跨蹇(jiǎn):骑着蹇驴或驽马。(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折而北②顾而乐之(2)上面文段与《湖心亭看雪》都记叙了作者观赏风景的过程,试分析文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至舍                                色愈恭,礼愈至B.媵人持汤沃灌        浩浩汤汤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敝帚自珍D.以衾拥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0.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2022·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收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三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老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级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表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历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选自《送东阳马生序》)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或遇其叱咄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B.色愈恭,礼愈至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C.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前行,欲穷其林D.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2)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3.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既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又说明了“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B.作者以自己过去求学之艰与“今诸生”求学之便对比,意在勉励马生勤奋学习,表达对马生的期望。C.作者“家贫”却“嗜学”,丝不慕同学的华美衣着,因为精神生活的富足弥补了物质生活的匮乏。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对太学生拥有优越学习条件却学业无成有斥责之意。(2022·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乎,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B.一鼓作气/而或长烟一空C.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公将鼓之/以我酌油知之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写出乡人对战争漠不关心,也表现了当时平民与权贵之间的隔阂与矛盾。B.鲁庄公作战时的急躁冒进和胜利后的提问,呼应了曹别“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说法。C.交战之时曹刿用语短促,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突出了曹刿对“肉食者”的嘲讽鄙视。D.本文借曹刿论战揭示只有取信于民,运用正确战术并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2022·广东·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醉翁亭记欧阳修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杂然而前陈者             潭西南而望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往来而不绝者             绝巘多生怪柏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佳木秀而繁阴。(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山间万物细腻、真切观察,写出了灵动多姿的滁州山色意境之美,令人陶醉。B.“滁人游”有歌声与呼应声,老人与小孩高兴出游,说明百姓安居乐业,政治清明。C.太守的“颓然”与众人的喧哗互相映衬,暗含众人不知太守隐藏着被贬的悲哀愤忍。D.本文的语言骈散相结合,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有一唱三叹的韵味之美。(2022·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选自《史记》)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B.扶苏以数谏故/以塞忠谏之路也C.上使外将兵/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D.乃丹书帛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3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描述了起义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这场运动的本质是广大人民反抗暴力统治。B.陈胜不甘心受人奴役,从“怅恨久之”看出,他痛恨众佣者不思改变受压迫的现状。C.“天下苦秦久矣”是陈胜对当前形势的分析,说明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D.结尾处陈胜被拥立为王,呼应了开篇陈胜的“鸿鹄之志”,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二、课外阅读(2022·广东广雅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汉方事①匈奴式上书愿输②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③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④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节选自班固《汉书》,有删改)【注释】①事:此指交战。②输:送出,③见:被。④死:为……而死。33.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35.卜式一介平民,却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的见识与胸怀,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36.(2022·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①,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②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③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④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节选自《韩非子用人》)[注]①天:天道。②盗跖(zhí):春秋末鲁国人,民间传说中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③轻:轻松。④马服:此处指赵括纸上谈兵而遭致全军覆没。(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则用力寡而功立②外无马服之患(2)选文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在“用人”思想上有哪些相似之处?37.(2022·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选自《百喻经》)(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①咸在盐中()          ②愚人食盐不已()(2)愚人“愚”在哪里?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2022·广东揭阳·一模)晏子治东阿①晏子治东阿①,三年,景公召而数(shǔ)②之曰:“普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③于子。”②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bēi)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nà)④,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宗。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⑤。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节选自刘向:说苑《理政》[注]①东阿:齐国的阿邑,地名。②数:责备。③诛:责罚。④内(nà):纳。⑤便僻:恭敬得很。3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改道易行/寒暑易节B.景公许/杂然相许C.下席而谢之曰/长跪而谢之曰D.再拜/一鼓作气,再而衰3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40.简要说说晏子前后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示。(至少从两个角度谈启示。)41.(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宋潜溪①临财廉,尝大书于门曰:“宁可忍饿而死,不可苟利而生。”君子以为名言。权要非其人,虽置金满橐②,一字不肯,纵与之,亦不受馈。日本使奉敕请文,以百金为献,先生不受。宋景廉③尝曰:“君犹父也,天也,其可欺耶?”上尝曰:“昨日饮酒否?座客为谁?馔为何物?”悉以其人及膳馐品对。上笑曰:“卿饮时,朕令人视之,果如卿言,卿信不欺我。”故上久而益信其诚。(选自《玉堂丛语·卷五》,有删改)【注】①潜溪:宋濂的号。②橐:tuó口袋。③景廉:宋濂的字。(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①虽置金满橐()        ②悉以其人及膳馐品对()(2)上面课外文段可以看出宋濂具有什么优秀品质?42.(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①,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②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予信宿③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垮蹇④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节选自《檀园集》卷八[注释]①匌匒(ɡédá):重叠的样子。②菰(ɡū)蒲:水生植物。③信宿:连宿两夜。④跨蹇(jiǎn):骑着蹇驴或驽马。(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折而北()          ②顾而乐之()(2)上面文段与《湖心亭看雪》都记叙了作者观赏风景的过程,试分析文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43.(2022·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问答问题。优旃者,秦倡①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②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③。始皇尝议欲大苑囿④,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释】①倡:表演歌舞的人。②陛楯者:在殿前阶下持武器警卫的武士。陛,台阶。楯,通“盾”。③半相代:指一半人值勤,一半人休息,轮番接替。④苑囿:种植林木、豢养食兽的地方。(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始皇尝议欲大苑囿()②始皇以故辍止()(2)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优旃是一个怎样的人?44.(2022·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张文节为相,自奉养①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知清俭,外人颇有公孙布被②之讥。公宜少③从众。”公叹曰:“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矣!”(节选自《训俭示康》,有删改)[注]①自奉养:享用的生活待遇。②公孙布被:公孙弘勤俭,位居三公穿布衣。③少:略微。(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所亲或规之       ②何患不能(2)张文节为何身为宰相还坚持节俭?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5.(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曹武惠王彬①为世宗②亲吏,掌茶酒,太祖尝从求酒,彬曰:“此官酒,不敢相与。”自沽③酒以饮太祖。及即位,语群臣曰:“世宗旧吏,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由是委以心腹。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④,不可伤其生。”(节选自张光祖《言行龟鉴》有删改)【注释】①曹武惠王彬:曹彬,北宋初年大将,谥“武惠”。②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③沽:买。④蛰:蛰伏。(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独曹彬耳②其所居堂屋敝(2)选文表现了曹彬怎样的品质?46.(2022·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①诗。住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②睡,辄令儿曹③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今年自唐安别驾来摄键为④,既画公像斋壁,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馀篇刻之,以传知诗律者。不独备此邦故事,亦平生素意也。(选自陆游《渭南文集》)[注]①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②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③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④唐安:地名,今四川崇庆县。别驾:官名,通判的别称。摄:摄官,临时代理某官。犍为:今四川乐山。(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②亦平生素意也(2)陆游“绝好岑嘉州诗”,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47.(2022·广东·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周公践①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②,出举③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④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⑤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以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注]①践:登上。②十二牧,方三人: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③出举:外出考察。④狱讼:诉讼,讼案。⑤失职:流离失所。⑧君:诸侯国君。⑦摄:威严。(1)请用“/”为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2)请从文中概括四条治国之道。三、对比阅读48.(2022·广东·九江初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③”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④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⑤以时发者也。(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语出《周易》,意思是君子避世,乐在其中,故无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亦无烦闷。不见是,不被赞同。④萧艾:艾蒿,味臭,喻指小人。⑤含章:包含美质。(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①亭亭净植②濯清涟而不妖③陶后鲜有闻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④士之才德盖一国⑤自古人知贵兰(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兰甚似乎君子/王之弊甚矣B.生于深山薄丛之中/太守与客来饮于此C.不为无人而不芳/野芳发而幽香D.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是亦不可以已乎(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不蔓不枝,香远益清。②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4)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5)【甲】文和【乙】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2022·广东惠州·一模)【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世长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①”,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尝侍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场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节选自《唐语林》)【注释】①畋:打猎。②倾官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4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鲁肃过寻阳B.私我也/私心杂念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非所宜D.而陛下得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B.高祖顾谓群臣日(看)C.为臣私计则狂(计算)D.卿好谏似直(喜好)51.请用三处“/”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5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53.下列对于两则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的劝谏都有的放矢,如甲文邹忌针对齐威王受蒙蔽很严重的情况讽谏;乙文世长针对唐高祖李渊荒废朝政、奢侈享乐的现象进行讽谏。B.两文的写法不尽相同,如甲文以时间为序,完整地记述了邹忌劝谏的完整过程,人物形象鲜明;乙文通过截取了两个片段中世长进谏时君臣的对话刻画人物。C.甲文中齐威王听了邹忌的劝谏之后,以一个“善”字高度肯定;乙文中李渊对于世长的讽谏则以“狂”与“诈”评价,可见唐高祖并不认同世长的意见。D.甲文按照“为什么劝谏”“如何劝谏”和“劝谏效果”的思路来写,条理清晰;乙文测选取了世长的两次讽谏,在对话中交代了劝谏的起因,言简意赅。54.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有同学发现甲乙两文中讽谏都成功了,请简析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2022·广东清远·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出师表》)5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性行淑均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后值倾覆     (4)以告先帝之灵5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乙】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享,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节选自《史记》)5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下视其辙B.陛下慢而侮人/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此所以失天下也/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愚以为营中之事5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59.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甲文中诸葛亮多次提到先帝的目的是什么?乙文中高起提到项羽的目的是什么?(2022·广东肇庆·一模)(A)鱼我所欲也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B)吕氏春秋(节选)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③。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注】①诚:同“成”,实行。②廪丘:齐国地名。③养:供养。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6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同舍生皆被绮绣B.故不为苟得也/苟全性命于乱世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D.入谓弟子曰/太守自谓也6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B.孔子辞不受(告辞)C.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听说)D.其不知丘亦甚矣(了解)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6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63.请用“/”给选文B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64.下列对选文A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B.“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C.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D.《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65.结合选文B,简要分析孔子是个怎样的人。(2022·广东·深圳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北冥有鱼》【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鲲鹏与斥鴳》66.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鹏之徙于南冥也                    此小大之辩也B.而彼且奚适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其视下也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去以六月息者也                    乃记之而去67.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此小大之辩也。6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69.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甲】文中“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句可以看出的鹏的特点_____________,“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可以看出的鹏的特点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与“鹏”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乙】文中斥鴳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广东茂名·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70.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2)亭亭净植()(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宜乎众矣()7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乙】嗟夫草木无情有时①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②然丹者为槁木,黟然③黑者为星星④。奈何⑤以非金石之质⑥,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⑦,亦何恨乎秋声!(选自欧阳修《秋声赋》,有删改)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注释】①有时:有固定时限。②渥(wò):红润的脸色。③黟(yī)然:形容黑的样子。④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⑤奈何:为何。⑥非金石之质:指人体不能像金石那样长久。⑦戕(qiāng)贼:残害。7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万物劳其形/劳其筋骨B.欲与草木而争荣/夕日欲颓C.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念谁为之戕贼/念无与为乐者7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74.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甲】文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2)【甲】文和【乙】文都借“草木”言志,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个文段所言之“志”有何不同。(2022·广东深圳·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节选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75.下列选项中前后两句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尝趋百里外/尝主编《资治通鉴》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C.既加冠/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D.走送之/为一时之名臣76.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7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甲文提到两次“不敢”,分别写出了作者诚实守信、尊师重道的优秀品质。C.“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中的“而”表示顺承关系。D.“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这样断句是正确的。78.2022年新春伊始,深圳疫情再次出现反复。已经居家线上学习一个多月,正全力以赴备战中考的初三学子们心中一定五味杂陈。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谈谈,宋濂和司马光的学习经历分别给你的网课学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2022·广东惠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7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贤者能勿丧耳(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8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而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节选自《史林测义》)8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朝服衣冠B.见恶于元载/货恶其弃于地也C.李希烈反/始一反焉D.卒缢杀之于蔡州/爱士卒8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83.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颜真卿有哪些让人敬畏而仰慕的行为?请结合乙文简要回答。(2)请结合两篇选文,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超曰:“年老失智,任①君数当大位,岂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②,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③政不得下和。宜荡佚④简易⑤,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留数年,而西域反叛,如超所戒。(选自《后汉书》)【注释】①任:指任尚(当时任戊已校尉)。②鸟兽之心:禽兽一样的性情。③察:苛求,苛察。④荡佚:放纵,不受约束。⑤简易:简单易行,不烦难。8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任君数当大位/扶苏以数谏故B.我以班君当有奇策/策之不以其道C.时时而间进/乃记之而去D.门庭若市/若为佣耕8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8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87.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1)【甲】文中齐王的改革措施在别国取得成效的句子是“A”:【乙】文中班超认为治理西域的策略是“B”(均用原文语句回)。(2)面对他人的劝谏,齐威王和任尚的态度有何不同?(2022·广东·珠海市九洲中学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申屠丞相嘉者,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撇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选自《史记》,有删改)8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B.徒跣/徒以有先生也C.虽欲言/进尽忠言D.门不受私谒/吾私之8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文帝度丞相己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90.下列对【甲】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劝谏齐威王要慎防身边小人的蒙蔽,才能治理好国家。B.一个“善”字,表明了齐王重贤明理、能察纳雅言,也衬托邹忌讽谏的成效。C.威王下令,根据进谏内容对治国帮助程度的大小,对进谏者进行三类奖赏。D.邹忌讽劝,威王纳谏,百姓踊跃进言,君、臣、民都在朝廷上共商治国的良策。91.用“/”给【乙】文中画        的句子断句。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92.结合文段,分析邹忌和申屠嘉的劝谏各有什么特点?(2022·广东肇庆·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日:“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①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②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③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④,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释:①系:拘囚。②奔:意为逃往。③折节:屈已下人。④填抚:镇定安抚。93.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94.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文言词句理解词义的方法解释由是观之参考成语法:察言观色(1)______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课内迁移法: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2)______振贫吊死查阅词典法:①挥动,抖动:②奋起,振作;③整顿:④救济;⑤通“震”,振动;⑥自古。(《古代汉语词典》)(3)______(填序号)9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卒王霸/卒获有所闻B.人恒过/以其境过清C.曾益其所不能/有所广益D.劳其筋骨/与百姓同其劳96.请用“/”给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乃   苦   身   焦   思   置   胆   于   坐   坐   卧   即   仰   胆   饮   食   亦   尝   胆   也97.下列对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以排比句列举六位历史名贤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增强了文章气势,有力地证明了磨难造就人才的观点。B.乙文中文种引用历史上四位明君的故事,意在劝说越王勾践正视眼前的困境,相信好运气终将降临,终能摆脱吴军的围困。C.乙文中范蠡在勾践拟安排他担当治国重任时,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自己和文种各自的长处,足见其理智、无私、爱国。D.甲乙两文的主题都是“生于忧患”,甲文从人才成长和国家治理两方面进行了正反论述,乙文则以人物的言行来表达。98.简要分析越王勾践最终能反败为胜的原因。(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太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②!”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文德后贺太宗》【注释】①罢朝:下朝。②田舍汉:意为乡巴佬。99.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B.时时而间进        其间千二百里C.帝惊曰               波澜不惊D.妾闻主圣臣忠     村中闻有此人100.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达到了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纳谏的效果。B.文德后先用“主圣臣忠”的道理迎合太宗心理,再点出“今陛下圣明”,使得劝谏合理巧妙,打消了太宗的怒气。C.从邹忌“窥镜而自视”发现自己不如徐公美这个情节,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善听人言,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人。D.从文德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这一动作以及与太宗的对话,可以看出文德后聪明机智,见识非凡,善于讽谏。101.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102.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103.邹忌和文德后都能进谏成功,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022·广东佛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0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蹴尔而与之(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万钟于我何加也10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乙】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②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观天祥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潮阳:地名,与后文的“厓山”都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10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与俱入厓山/四时俱备B.使为书招张世杰/乃丹书帛曰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天祥泫然出涕/临表涕零D.国亡不能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107.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108.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文天祥的哪些表现,能够阐明【甲】文“舍生取义”的观点。(2)【甲】文中的“义”与【乙】文中的“仁”有何相同之处。109.(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古文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田单①将攻狄②,往见鲁仲子③。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⑤上之虞⑥,黄金横带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⑧之所及,乃援桴⑨鼓之,狄人乃下。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③鲁仲子:齐国高士。④夜邑:在今山东掖县。⑤淄:水名。⑥虞:通“娱”,娱乐。⑦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钓。⑧矢石:箭和垒石,是守城的武器。⑨援桴(fú):拿鼓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曾益其所不能______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2)【甲】【乙】两文都表明一个共同的道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两文中体现这一道理的句子分别是:【甲】______;【乙】______。(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2022·广东揭阳·一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文段1: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文段2: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①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②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③,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④仲永环谒⑤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选自王安石《伤仲永》)【注】①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②文理;文采和道理。③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④扳(pān):同“攀”,牵,引。⑤环谒:四处拜访。1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达到B.非学无以广才        广:广阔C.将复何及     复:又D.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渐渐1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112.文段1: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文段2:证明了语段(一)中的哪一观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022·广东东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矣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③《龙井题名记》)[注释]①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天竺寺讲经,元丰二年(1079)住寿圣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篮舆:竹轿。③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自幼敏悟,少豪俊慷慨,好学兵法。他以文学受知于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1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比出郭()             (4)以不时至,去矣()11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解衣欲睡/鱼我所欲也B.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C.以书邀余入山/以其境过清D.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战则请从1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11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行二鼓矣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117.两文都写到了月夜美景,但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请你结合文章简要分析。(2022·广东惠州·二模)【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18.下列句子的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自以为不如B.吾孰与徐公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服衣冠119.用现代汉语翻释下列句子。(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乙】谏院题名记①司马光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②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③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④八年,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注】①选自《温国文公司马公文集》卷六十六,是司马光于宋仁宗末年知谏院时所写。②天禧,宋真宗的第四个年号。③庆历,宋仁宗的第六个年号。④嘉,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120.根据相应的方法,解释加点词。加点词方法解释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联系成语:明哲保身(1)钱君始书其名于版查找字典法:①<名>筑墙用的夹板。②<名>古时写字用的木片。③<名>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2)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古者谏无官课内迁移法:上书谏寡人者(3)121.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122.你认为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123.按照【乙】文的介绍,【甲】文中的邹忌是专门的谏官不?邹忌具备谏官的哪种优良品质?联系【甲】【乙】两文进行回答。(2022·广东深圳·二模)选择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谢玄①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②。太傅_______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注释】①谢玄,谢安侄子。②覆手:手巾之类的物件124.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加点字适合放在乙文横线处(     )A.策之不以其道B.讲论文义C.安陵君其许寡人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2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B.甲文“公大笑乐”一句,没有直接言明对两个比喻的评价,表达含蓄,意蕴丰富。C.“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个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是正确的。D.乙文连用“赌”“得”“烧”等动词刻画谢太傅欺骗孩子的虚伪狡诈形象。126.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未若柳絮因风起(2)乃谲与赌,得即烧之。127.谢安的夫人曾问谢安:“怎么从来没有见您教导过儿侄们?”,对于谢夫人的质疑,请结合甲乙文具体谈谈你的看法。(2022·广东·深圳市海湾中学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臣光①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②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④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资治通鉴》卷192)注:①光:司马光②裴矩,人名。历经隋唐两朝的大臣。③表:计时的标杆④景,同“影”,影子。128.下列加点字解释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B.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C.遂许先帝以驱驰/杂然相许D.君恶闻其过/死亦我所恶1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13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贤远佞”是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建议;“君明臣直”则是乙文司马光的观点。B.甲文中的“贤臣”与“小人”,即是乙文中的“忠”与“佞”。C.乙文中“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是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观点的。D.“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这句话的断句正确。131.甲乙两文都强调:领导者要有虚心纳谏的“明智”。请从下列提供的国君中选择一位,回顾课文相关事件,为这个观点补充事实论据。A.《出师表》的先帝       B.《曹刿论战》的鲁庄公       C.《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齐威王(2022·广东东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13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水尤清冽        (2)影布石上     (3)斗折蛇行     (4)不可久居13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下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陶弘景《观第五泄①记》)【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斜靠。13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闻疾雷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度石下罅/度已失期C.而犹不忍去/乃记之而去D.暮归/男有分,女有归13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136.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______,【乙】文突出了水的______(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____。(2)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_________(2022·广东揭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充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①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②贬夷陵令。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司谏:官名,掌议喻规谏。②坐:坐罪,定罪。13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峰回路转(2)醉翁之意不在酒(3)野芳发而幽香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4)佳木秀而繁阴13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3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时仁宗更用大臣/即更刮目相待B.数为帝分别言之/珠可历历数也C.帝独奖其敢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今越职而言/越明年140.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同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爽陵令14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请说说两篇文章发生的时间有何关联?(2)欧阳修为人处世在【甲】【乙】两文中有何不同?(2022·广东汕头·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行拂乱其所为       (3)衡于虑        (4)而后喻14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节选自《留侯论》,有删改)【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③轻:轻易。④弊:疲敝。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士。14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卒然临之而不惊/士卒多为用者C.无故加之而不怒/一怒而诸侯惧D.而其志甚远也/亲贤臣,远小人145.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146.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两篇文章都用到了哪些论证方法?(2)结合两篇选文,谈谈成就大业者应具备哪些因素?(2022·广东阳江·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14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          (2)晋陶渊明独爱菊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14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乙】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日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①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②不能冬生一穗;后③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注释】①动:萌发。②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③后:指武则天。14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予初不服是论/是亦不可以已乎B.谓其色其香/香远益清C.遂贬洛阳/遂成枯落D.苟非其时/故不为苟得也15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15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请根据【甲】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2)【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牡丹,请结合内容说说作者分别借牡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2022·广东·深圳市高级中学二模)【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①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②,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③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④,辞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节选自《荀子·法行篇》,有删改)注:①栗而理:坚实而有纹理。②刿:割伤,刺伤;③真诚。④辍然:突然停下来的样子。15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   青树翠蔓B.香远益清   曾益其所不能C.瑕适并见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D.言念君子   念无与为乐者。15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5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对“菊花”和“牡丹”的批判,突出“莲”的高洁品格。B.乙文运用排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对“玉”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C.甲乙两文托物言志,借“莲”和“玉”,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155.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点?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叙述。(2022·广东汕头·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15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余拏一小舟        (2)拥毳衣炉火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客此15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15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欲出不得/从民欲也B.若脱笼之鹄/何陋之有C.娟然如拭/其人舍然大喜D.夫不能以游堕事/策之不以其道15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160.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两文所写之景特点不同: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则写出了满井早春之景______________的特点。(2)你从【乙】文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2022·广东揭阳·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16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故不为苟得也     (2)死亦我所恶     (3)蹴尔而与之     (4)乡为身死而不受162.翻译句子。(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乙】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小人也者,疾①为诞而欲人之信已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成则必不得其所好。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已也;忠矣,而亦欲人之亲己也;修正治辩②矣,而亦欲人善已也。成则必得其所好。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日:“知虑材性③,固④有以贤人矣。”夫不知其⑤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与已无以异也,则君子注错⑥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注:①疾:极力。②治辩:处理事务合宜。③知虑材性:智慧、思虑、资质、本性;④固:肯定;⑤其:指贤人;⑥注错:措置,安排处置。(选自《荀子·荣辱篇》有删改)16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B.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C.行道之人弗受/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成则必不得其所好164.用“/”为文中划线句断句。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16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请概括【甲】【乙】文段相同的荣辱观。(2)为什么孟子和荀子都认为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贤人”?(2022·广东汕头·一模)[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①,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②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注]①有间:一会儿,不久。②婴:晏子,名婴。16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朝服衣冠()               (2)徐公何能及君也()(3)王之蔽甚矣()            (4)时时而间进()16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68.下列各项中,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雪三日而不霁”的“霁”与“光风霁月”中的“霁”意思相同,都是“风雪停止,云雾消散”的意思。B.“公被狐白之裘”的“被”是通假字,同“披”,意思是“穿着”。C.“婴闻古之贤君”的“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的“闻”意思相同,都是“听到、听见”的意思。D.“乃出裘发粟,与饥寒”的“与”是动词,“给”的意思。169.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170.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齐威王与景公性格上有什么共同点?(2)晏子劝谏君王的方式与邹忌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022·广东·揭阳市实验中学一模)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罢:疲惫不堪。171.参考表格内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词句方法解释齐欲伐魏课内勾连记忆法:齐师伐我(《曹刿论战》)(1)天下之疾犬也课文勾连记忆法: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而擅其功查找词典法:①擅自;②独自拥有,据有;③同“禅”,禅让;④长于;⑤独特出群。(《古代汉语词典》)(3)以顿其兵成语记忆法:舟车劳顿          (4)17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帝感其诚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尽善尽美C.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D.以顿其兵/以塞忠谏之路也17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7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175.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的劝谏效果有何差异?(2022·广东茂名·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17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不以千里称也()(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执策而临之()17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选自韩愈《龙说》)17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云固弗灵于龙也/有龙则灵B.薄日月/薄暮冥冥C.信不可欤/弗敢加也,必以信D.然龙乘是气/是焉得为大丈夫乎17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80.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事物间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各有什么不同?(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龙说》阐述的寓意。(2022·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②书,陈箧数十,得太公③《阴符》④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⑤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⑥当世之君矣!”(选自《战国策·楚策》有删改)①【纴】(rèn):纺织机。②【发】:打开。③【太公】:姜太公吕尚。④【阴符】:兵书。⑤【简练】:选择熟习。⑥【说】(shuì):游说,劝说。181.下列加点字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去国怀乡B.征于色/秦王色挠C.期年/与人期行D.人恒过/过犹不及18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18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苏秦的经历,证明了只有经过磨难后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道理。B.“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这句话的断句正确。C.孟子,名轲,字子舆。他被尊奉为“亚圣”,是儒家学派创始人。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甲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表明一个国君要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考验。184.小王同学因一模考试失利而一蹶不振,请结合甲文或乙文的相关内容,写几句劝慰他的话。185.(2022·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乙】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②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③闻而大笑,曰:“使安期④有此性,犹当无一豪⑤可论,况蓝田耶?”(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鸡子:鸡蛋。②屐:古人穿的一种木制鞋,鞋底由木齿支撑。③王右军:即王羲之。④安期:即王承,王蓝田的父亲。⑤豪:同“毫”。(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②啮破即吐之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齿碾之。(3)结合乙文的细节描写,说说王蓝田是个什么样的人?(4)如果你是王蓝田的朋友,请从甲文中选一句话从学习方面对他进行劝说,并说说理由。4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参考答案:1.    (1)zhòng    (2)cǐ2.    (1)通“无”,没有    (2)倒塌,坠落    (3)果真3.(1)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2)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4.怕天会塌下来。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中”在文中读zhòng,意思是打中,“中伤”就是打中击伤。“跐”读cǐ,意思是踩。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亡”,通假字,通“无”,没有;“崩坠”,崩塌,坠落。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本题关键词有:(1)句:“若”你;“躇(chú)步跐(c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行;“跐”,踩;“蹈”,跳;“奈何”,为什么;(2)句:“舍”同“释”,解除、消除;“晓”,开导;“之”,代词,他,代杞人。4.本题考查学生对故事内容及寓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自己的理解。第一问:从“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可知,杞人是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第二问:文章重点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才放下心,高兴极了。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参考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134\n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5.D6.(1)不应当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2)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启发和帮助。7.B【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A.表目的,来/表原因,因为;B.信任/实情;C.计算/计议,商量;D.相同,见识(目光)短浅;故选D。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重点字词有:(1)宜:应该;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2)必:一定;裨补:弥补;阙漏:缺失疏漏;广益:启发和帮助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诸葛亮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劝谏刘禅“亲贤远佞”是主要用意,不是“严明赏罚”。故选B。参考译文: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134\n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8.D9.我站着陪侍在他的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10.A【解析】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含义,并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结合自己对词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A.担心/祸患,灾难;B.周到/到;C.寄居/寄托;D.因为/因为;故选D。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余:我。侍:陪侍。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34\nA.“作者少年时期非常仰慕圣贤的学说,曾经跑到百里之外”错误。原文“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为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故A错误;故选A。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134\n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际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的人吗?11.D12.①(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啊!13.A【解析】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A.消失/断绝;B.指示代词,这,这样/动词,是;C.副词,全/量词,一片;D.都译为“等到”;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①余:我;焉得:哪能;②痴:痴迷;更:还。1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B.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并非“元末明初的文学家”;C.“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啊)”,是借舟子之口,体现作者对西湖之景的痴迷,体现了作者的特立独行,属于侧面描写;并非正面描写;D.根据第一段“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可知,本文写的是杭州西湖的雪后之景;并非是瘦西湖(今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故选A。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134\n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啊!”14.D15.①(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16.A17.(1)①向北   ②环视(2)文段主要表达出作者沉醉于西山景色之中的潇洒自如、怡然自得的情感。【解析】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A.绝:消失/断绝;B.是:指示代词,这,这样/动词,是;C.一:副词,全/数量词,一片;D.及:意思都是“等到”;故选D。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逐字对译,直译、意译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补充省略成分,关键词语的翻译等。重点词语:①余:我;焉得:哪能;②莫:不要;痴:痴迷。1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B.有误,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C.有误,应是侧面烘托而不是正面描写;D.有误,是“西湖”而不是“瘦西湖”;故选A。17.(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34\n①句意:转而向北走。北: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北。②句意:我四处看看瞧瞧,心里感到快乐。顾:环视。(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西山的建筑、湖泊、树木、山峰等美景,“顾而乐之,殆不能去”,表达了作者对西山美景的赞美,陶醉于美景之中,怡然自得,以及依依不舍之情。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第4题文段       从西直门出去,经过高粱桥,大约十里路,就到了元君祠。转而向北走,有大约十里河堤,路旁是很多老柳树,参差不齐交相呼应;清澈的湖水大约有数百顷,清澈见底。西山重重叠叠,与湖中的波光水影一上一下。远处可以看见功德古刹和玉泉亭榭,有朱红色的门和碧绿的琉璃瓦,绿色的树林和山峰互相呼应。湖中有点点水草,水鸟一上一下地飞翔,如同在江南的绘画之中。我连着在金山及碧云寺、香山寺待了两天,第二日就骑驴回去。由青龙桥纵行湖堤上,晚风习习,湖中波光乍起,山间雾气湿润得像要滴水,柳条疯了似地摇摆,我四处看看瞧瞧,心里感到快乐,几乎不想离去。18.C19.①寄居在旅店里,旅店主人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②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20.B【解析】1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至:到/周到;134\nB.汤:热水/水流盛大的样子;C.敝:破旧;D.以:用,拿,把,将/因为;故选C。1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逐字对译,直译、意译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补充省略成分,关键词语的翻译等。重点词语:①逆旅:旅店;再:两次;食:供养,给……吃。②以:因为。口体之奉:吃穿的供给。2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文中作者“毕恭毕敬,不敢出言”是对老师的尊重、敬仰和畏惧,而不是害羞。故选B。参考译文: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主人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21.D22.(1)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放(变)温和些。(2)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23.D【解析】21.本题考查加点词的意义。A.有时/或者;B.周到/极致;C.回复、辩解/又;D.两个都是“同‘披’,穿着”的意思;故选D。22.134\n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重点词:填:挤满;室:屋子;辞色:言辞和脸色。(2)句重点词:缊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敝衣:破衣;略无:完全没有;23.本文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并通过对比,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学习,刻苦自励。“对太学生拥有优越学习条件却学业无成有斥责之意”说法错误;故选D。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馆,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134\n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24.A25.(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26.C【解析】24.A.都译为“鄙陋,目光短浅”;B.第一次/全;C.参与/暗中;D.音节助词,无实意/代指道理;故选A。2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以:凭借;(2)靡:倒下。26.C.根据第二段曹刿回答鲁庄公的话“未可”“可矣”可知,曹刿在战场上准确判断作战时机,追击的时机,没有多余的话,侧面体现战事紧张容不得说多余的话,另一反面展现曹刿的有军事才能;“曹刿对‘肉食者’的嘲讽鄙视”通过交战之时曹刿短促的回答无法体现;故选C。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134\n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决定追击他们。”27.B28.(1)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2)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29.C【解析】2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高踞/动词,临近;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C.动词,领会/动词,感激;D.动词,断绝/形容词,极高的;故选B。2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佳木,好的树木;秀,繁茂。(2)而,却;第一个“乐”,以……为乐,意动用法;第二个“乐”,乐趣,名词。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众人不知太守隐藏着被贬的悲哀愤忍”错误,应为怡情于山水之间,寄托着与民同乐的自得。故选C。参考译文:       134\n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30.C31.(1)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2)向天下百姓发出反秦号召,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32.B【解析】30.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A.亡:通“无”/逃跑;B.以:因为/用来;C.将:率领,带领/率领,带领;D.书:写/书籍;故选C。31.134\n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会(恰逢,正赶上)、度(估计)、失期(误了期限)”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为(向)、唱(同‘倡’,倡导、发起)、宜(应该)”几个词是重点词语。32.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B.有误,“怅恨久之”表现的是陈胜如何改变这受奴役受压迫的地位及不安于现状的反抗精神。并不是“痛恨众佣者不思改变受压迫的现状”。故选B。参考译文: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惆怅了很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天下百姓发出反秦号召,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134\n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巡行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胜,被人杀死了,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重建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33.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34.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35.    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    忠君爱国【解析】33.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的意思是:(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卜式上书,愿意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34.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臣(指卜式)、亡(同‘无’,没有)、邑人(乡邻,同乡)、贷(借钱,指资助)、善(好)、教(教导、劝导)”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5.134\n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从文章内容看,卜式本是一介平民,却在“征伐匈奴的战争”中,将自己的一半家产捐出资助边防,且是无所求,并说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的话,足见其有不同一般人的远见和胸襟。之所以卜式能这样做并说出这样的话,是源于他以国事为重、忠君爱国的思想。据此理解填写作答。参考译文: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田畜牧为业。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卜式上书,愿意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皇上派使者问卜式:“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羊,不熟习做官的事,不想做官。”使者问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诉冤情?”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人们都依从我,我怎么会被人冤屈!”使者说:“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36.(1)①少   ②祸患(2)①赏罚分明   ②使臣子各得其所,人尽其用【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那么使用的力气就少而建立起功业。寡:少;(2)句意为:在朝廷外没有赵括纸上谈兵而遭致全军覆没的忧患。患:忧患,祸患;(2)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能力。诸葛亮在《出师表》,提到了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使贤臣各得其所,人尽其用等三条建议。结合文本“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的意思“听说古代善于任用官吏的君主,一定是遵循自然规律、顺应人情而赏罚分明的”可得出:赏罚分明;结合文本“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的意思是“做臣子的都能适合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职务,轻松地完成他们的任务,而没有人在心里想保留一点余力,无人对君主负有兼任其他职务的责任”得出:使臣子各得其所,人尽其用据此综述即可。134\n参考译文:听说古代善于任用官吏的君主,一定是遵循自然规律、顺应人情而赏罚分明的。遵循自然规律,那么使用的力气就少而建立起功业;顺应人情,那么就使用的刑罚少而法令却得以推行;赏罚分明,那么伯夷、盗跖就不会发生混淆。像这样,社会上的是非就会黑白分明。在一个治理得很好的社会的臣子,都是用为国建功立业来履行职守,用在自己的官位上表现出才能来接受职务,用尽力依法办事来担任职事。做臣子的都能适合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职务,轻松地完成他们的任务,而没有人在心里想保留一点余力,无人对君主负有兼任其他职务的责任。所以在朝堂内没有心怀怨恨的祸乱,在朝廷外没有赵括纸上谈兵而遭致全军覆没的忧患。英明的君主使官吏的职事不互相侵犯,所以没有争辩发生;使官吏不兼任其他职务,所以各人的本领就有专长;使人不在同一事上立功,所以就没有人争功。37.(1)    咸:全、都    已:停止(2)愚人不动脑子,不吃别的只是吃盐,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故事说明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适而可止、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含义。①句意:都在盐中。咸:都。②句意:愚人一直不停地吃盐。已:停止。(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愚人因为在朋友家吃饭加了盐后味道更好就固执地认为“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最后“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不吃别的只吃盐,最终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参考译文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朋友家里去,主人和这位客人一起吃饭。这位客人嫌弃(这些菜都)淡了一点,都没有味道。主人已经听到了(他的话),于是加入了盐。愚笨的人尝了之后,特别好吃,就自言自语道:“菜这么好吃,是因为放了盐。”黄昏时回到家,母亲已备好了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取出盐,对此感到有点奇怪,只看到自己儿子唯独吃盐不吃饭菜。母亲问:“怎么可以这样呢?”他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一直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38.D39.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40.(1)评价人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2)官员治理一个地方,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为政清廉。【解析】3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134\nA.改变/改变;B.赞同/赞同;C.道歉/道歉;D.两次/第二次;故选D。3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当此之时”的意思是“在这时候”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在这里做状语,后面应该停顿;“饥者过半矣”的意思是“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君乃反迎而贺”的意思是“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写的是国君面对这种状况的态度,二者之间应该停顿;所以,正确的停顿应为: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4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文中写了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经历,从从政者的角度来谈,结合第②段中“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宗。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可知,对一个人进行评价之前要进行调查研究,态度要客观;从地方官的角度来看,结合“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分析,作为官员必须清廉,要关心国计民生。参考译文: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己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134\n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益。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近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晏子说罢,拜了两拜就退下。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41.(1)    即使    回答(2)上面课外文段可以看出宋濂具有为官清廉、为人诚实的优秀品质。【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①句意:即使拿满袋子黄金。虽:即使。②句意:详细地把请的客人,吃的菜如实地做了回答。对:回答。(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中,第一段“宁可忍饿而死,不可苟利而生”,写宋濂不为了金钱给权要之人和日本使臣写文章,表现宋濂为官清廉的特点;第二段,“悉以其人及膳馐品对”写宋濂对皇帝如实回答与客人饮酒之事,表现了为人诚实可靠的特点。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参考译文:宋濂面对财物非常廉洁,曾经在门上写了大字:“宁可忍饿而死,不可苟利而生。”有修养的人把这句话当成名言。掌权的官吏,如果宋濂不喜欢那个人,即使拿满袋子黄金,宋濂也不给他写一个字,就算给他写字,也不接受馈赠。日本的使臣奉旨向宋濂求文章,把一百两黄金送给他,宋濂推辞而不接受。宋濂曾经说:“君王犹如父亲一样,如天一般,怎么能够欺骗!”皇帝曾经问他:“昨天喝酒了吗?都请了哪些人?吃了什么东西?”(宋濂)详细地把请的客人,吃的菜如实地做了回答。皇帝笑着说:“你喝酒时,我命人去观察,和你说的一样,你确实没有欺骗我。”因此皇帝越来越相信宋濂的忠诚。42.(1)    向北    环视(2)文段主要表达出作者沉醉于西山景色之中的潇洒自如、怡然自得的情感。【解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①“折而北”的意思是:转而向北走。北: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北。②“顾而乐之”的意思是:我四处看看瞧瞧,心里感到快乐。顾:环视。(2)134\n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西山的建筑、湖泊、树木、山峰等美景,“顾而乐之,殆不能去”,表达了作者对西山美景的赞美,陶醉于美景之中,怡然自得,以及依依不舍之情。参考译文:从西直门出去,经过高粱桥,大约十里路,就到了元君祠。转而向北走,有大约十里河堤,路旁是很多老柳树,参差不齐交相呼应;清澈的湖水大约有数百顷,清澈见底。西山重重叠叠,与湖中的波光水影一上一下。远处可以看见功德古刹和玉泉亭榭,有朱红色的门和碧绿的琉璃瓦,绿色的树林和山峰互相呼应。湖中有点点水草,水鸟一上一下地飞翔,如同在江南的绘画之中。我连着在金山及碧云寺、香山寺待了两天;第二日就骑驴回去,由青龙桥纵行湖堤上。晚风习习,湖中波光乍起,山间雾气湿润得像要滴水,柳条疯了似地摇摆,我四处看看瞧瞧,心里感到快乐,几乎不想离去。43.(1)    曾经    停止(2)选文中优旃体恤卫土,表明他有同情心;巧妙阻止扩大苑囿,表明他善于进谏(能言善辩)、诙谐幽默【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始皇曾经与群臣商议,打算扩大狩猎场。尝:曾经;(2)句意为:始皇因为这个缘故,便停止了这项工程。辍:停止。(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根据“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擅长说笑话,并且很有道理(合乎正道),可见其幽默诙谐;根据“陛楯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看到宫殿台阶下、栏杆边露天值班的警卫们站立雨中,很同情他们,并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提醒了皇上,最后他们可以减半值班,轮流接替,可见其有同情心;根据“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他没有直接劝谏皇上停止扩大狩猎场,而是下赞同,进而巧妙地劝谏,结果始皇“辍止”,可见其善于劝谏(或能言善辩)。参考译文134\n优旃是秦朝时一个身材短小的乐伎。他善于说笑话,然而,他的笑话是合乎正道的。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天,刚摆好酒宴,天就降下大雨,站在宫殿台阶下、栏杆边露天值班的警卫们都因雨淋而受凉。优旃见此情形,很怜悯那些人,对他们说:“你们想休息吗?”宫殿台阶下的人都说:“很想呀!”优旃说:“我一呼喊你们,你们急忙回答说‘有’!”过了一会儿,宫殿上,群臣给始皇敬酒,高呼‘万岁’。优旃走近栏杆大声呼喊道:“台阶下的男儿们!”男儿们回答道:“有!”优旃吼道:“你们虽然高大,有什么好处!只宜站立在大雨中。我虽长得矮小,倒宜在此休息。”于是,始皇允许他们可以减半值班,轮流接替。  始皇曾经与群臣商议,打算扩大狩猎场,东面从函谷关起,一直到西面的雍地、陈仓一带。优旃说:“很好呀!多多的放些禽兽在猎场中。若是贼寇从东方打来,可以命令麋鹿用角去抵触他们就足够了。”始皇因为这个缘故,便停止了这项工程。44.(1)①有人     ②害怕(2)示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希望自己和家人养成奢侈的习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所亲或规之”的句意是: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或:有人。(2)“何患不能”的句意是:还怕不能做到吗?患:担心,害怕。(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概括作答。本题可结合“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矣!”一句可知,张文节坚持节俭是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希望自己和家人养成奢侈的习惯,最终导致无存身之地。意对即可。参考译文:张文节担任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从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像这样俭省,您虽然自己知道确实是清廉节俭,外人有很多对您有张文节像公孙弘盖布被搞欺诈的讥评。您应该稍微随从一般人的习惯做法才是。”张文节叹息说:“我现在的俸禄,即使全家穿绸挂缎、膏梁鱼肉,怕什么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难道能够一直拥有?如果有一天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45.(1)①只有,唯独   ②破,破旧,破败(2)①正直清廉,公私分明:宋太祖派人向曹彬索取美酒,彬以这是官酒为由拒绝②慈悲仁爱:家人要修理破损的堂屋,曹彬提醒要爱护堂屋中的虫子。(或:曹彬提醒家人修葺堂屋时不要伤喜墙壁与瓦石之间的虫子。)【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正确理解。134\n(1)句意为:只有曹彬。独:只有,唯独(2)句意为:他住的堂屋坏了。敝:破,破旧,破败。(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根据“太祖尝从求酒,彬曰:‘此官酒,不敢相与。’自沽酒以饮太祖”的内容可知,曹彬作为掌管茶酒的官员,面对宋太祖派人索要美酒,并未徇私擅自拿给他,反而自掏腰包,请宋太祖喝酒,可见他为人不徇私,光明磊落。根据“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内容可知,曹彬“不伤冬虫”的事,表明曹彬的仁爱之心。参考译文:武惠王曹彬,过去是后周世宗的心腹之臣,掌管茶酒。宋太祖派人曾经向他索求美酒,曹彬说:“这是官酒,(我)不能私自拿给你。”于是自己掏钱买了酒,来招待太祖。等到宋太祖即位,(他)对群臣说:“后周世宗的旧臣,不欺骗他们主上的,只有曹彬。”从此,宋太祖将曹彬视作自己的心腹。曹彬作为国家的名将,创下了鼎盛的战绩,没人比得过他。他曾经说过:“我当将领以来,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喜怒而轻易杀一人。”他住的堂屋坏了,家人请求修理,曹彬说:“这个时节正好是冬天,墙壁与瓦石之间,有许多虫子居住,不可以伤害它们的性命。”46.(1)①曾经;②向来,一向(2)①醉后要孩子们诵读岑嘉州诗。②认为岑嘉州是李白、杜甫之后,唯一一个才华出众的诗人。③在书斋壁上画岑嘉州像。④选取当世流传的岑嘉州遗作80多篇刻印流传。【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的句意是:曾认为在李白、杜甫之后。尝:曾经。(2)“亦平生素意也”的句意是:也是我的平生夙愿。素:向来,一向。(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意筛选相关的内容概括作答。“住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陆游醉后要孩子们诵读岑嘉州诗;“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陆游认为岑嘉州是李白、杜甫之后的才华出众诗人;对“既画公像斋壁,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馀篇刻之,以传知诗律者”——在书斋壁上画岑嘉州像并选取岑嘉州遗作80多篇刻印。据此概括作答。参考译文:134\n我自年少时就非常喜欢岑参的诗,过去在山中,每次喝醉了回来,就斜躺在胡床上休息,让孩子们吟诵岑参的诗作,直到酒醒,有时到睡熟了才停止。我曾认为在李白、杜甫之后,唯一一个才华出众的诗人了。自今年从唐安别驾任上临时代理犍为,既绘岑参画像在斋壁之上,又选取了世上留下的岑诗八十余首刻写在斋壁上,用来传给后世喜好诗词者。不单单是成为这里的典故(文坛佳话),也是我的平生夙愿。47.(1)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愈明。(2)结合文本,关于治国之通道可从实施德政、考查民情、关心民生、秉公处事、选拔人才等方面来概括(不能直接用原文)答案:①推行德政,广施恩惠。②注重考察民情、体恤直姓。③使百姓能够衣食所安。④官员公平公正地审理案件,不让人因此蒙冤。⑤有才能的人能够被选拔任用。【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题是常考题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意思是:周公登上天子的位置后,向天下百姓遍布德化,广施恩惠,时间久了名声更加显著。其中,“周公践天子之位”为第一层意思,“布德施惠”紧承“周公践天子之位”,交代周公登上天子后所作所为,并且“布”作动词,是“推行”的意思,前面省略了主语“周公”,故“周公践天子之位”与“布德施惠”需要断开;其次,“布德施惠”与“远而逾明”为因果关系,因为“布德施惠”,所以“远而逾明”,所以“布德施惠”与“远而逾明”之间需要断开。故断句为: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原文“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可知,周天子因为向百姓遍布德化,广施恩惠,所以他能让天下百姓都信服。这里体现的治国之道是:推行德政,广施恩惠;根据原文“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④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可知,周天子在治理国家时能够做到细致认真地考察民情,深入了解老百姓的生活。因此这里体现的治国之道是:注重考察民情、体恤直姓;134\n根据原文“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以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可知,这里写出了周天子考察民情之后,付诸行动确保百姓的吃穿,并且确保他们没有冤屈,让有才能的人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因此这里体现的治国之道是:让百姓衣食无忧,为官之人公正清廉,老百姓不被蒙冤,人尽其才。【参考译文】周公登上天子的位置后,向天下百姓遍布德化,广施恩惠,时间久了名声更加显著,当时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周天子)派人外出考察边远地方的民情。有饥寒交迫却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的,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回来后禀告周天子,周天子在诸侯朝见时,威严地对他们说:“我的政治教化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为什么你们所管辖的百姓,有饥寒交迫却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的,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呢?”各诸侯回去后,就召见国内的大夫把周天子的话告诉他们,百姓听闻了这件事,都高兴地说:“这是真正的天子啊!为何他住得那么远,却能够这么清楚地了解我们?怎么敢欺瞒他呢!”因此身边的人更亲近他,边远的人得到安抚。48.(1)①立;②;洗;③少;④压倒,胜过;⑤以……为贵。(2)D(3)①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飘得越远就越觉得清香。②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艾蒿没有什么两样。(4)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5)甲文侧重表现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质,乙文侧重表现了君子在无人赏识时能耐得住寂寞,在屡遭打击仍时不改操守的美好品质。【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植:立。②句意: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濯:洗。③句意: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鲜:少。④句意: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盖:压倒,胜过。⑤句意: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贵:以……为贵。(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A.很、非常/厉害、严重;B.在/到;C.发出芳香/花;D.两个都是代词,“这”的意思。故选D。134\n(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重点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远,远播;益,更。②重点词:虽,虽然;殊:不同。(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本句的意思是“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放在内室内满室都香,放在厅堂满堂都香”可知,“清风过之”与“其香蔼然”构成承接关系,故中间要停顿;而“在室满室”与“在堂满堂”又构成并列关系,是两种不同的情况,故中间要停顿。可据此断句为: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的能力。结合本文内容可知,“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说君子就像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两句话的意蕴和《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是相同的。“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香远益清”都表现了君子美名远播的特点。“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写出了君子立身处世的两个特点:一是含蓄,不张扬,不刻意追求,就像兰花,平时与其他花草混处,香味不明显;二是把握时机,君子一旦有机会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就会尽心尽力地报效国家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如兰花,一阵清风吹过,香气芬芳,远近皆知。据此分析概括即可。参考译文:【甲】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令人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多喜欢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出自淤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飘得越远就越觉得清香,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只可远远的观看却不能靠近玩弄它。134\n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避世的人;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吧。【乙】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成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放在室内满室都香,放在厅堂满堂都香。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49.C50.C51.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52.(1)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2)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讥讽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53.C54.(1)二人讽谏的出发点都是替国家着想,希望君主警醒并奋发有为,毫无私心;(2)齐威王和唐高祖都是开明的君主,能从善如流。【解析】49.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A.比得上/到,等到;B.偏爱/与“公”相对,指个人的,自己的;C.都是“确实,的确”的意思;D.得到/能够;故选C。5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C.错误,句意: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计:考虑;故选C。5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134\n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句子的主语是“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为陛下做的事,是并列关系,之间应断开;“不满十旬”中的“十旬”是从时间上加以限制,之后应断开。可推断出正确答案: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5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甚:厉害,严重。②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53.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分析。C.错误,从唐高祖“色变,既而笑”的神情及“卿”的称谓可见,他认同世长的意见;故选C。5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结合【甲】文的第②段,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第③段“王曰:‘善。’乃下令”写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能够纳谏,立即发布政令。【乙】文,第一件事中,写苏世长劝谏高祖不应畋猎,以免践扰百姓。在李渊猎得百多猎物时,问群臣:“今日畋,乐乎?”只有苏世长敢于直说:“未为大乐”。直接说出反对意见。在第二件事中,他看到李渊的宫殿如此豪华,颇含讽刺的问道:“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明知宫殿乃李渊所建,却说隋炀帝所作,其讽刺之口吻显而易见,劝告高祖必须节俭,不要奢侈淫逸,以免步隋的后尘,招来灭国之祸。这件事,充分体现了苏世长的胆气和为国忧民的忠心。由唐高祖“色变,既而笑”的神情及“卿”的称谓可见,他认同世长的意见。苏世长直言进谏,即使触及禁忌,却没有触怒皇帝。可看出李渊也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君主。由此可知他们二人讽谏成功,一是二人讽谏都是为国家利益着想,希望君主以此为戒,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二是齐威王和唐高祖李渊都是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参考译文:134\n【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讥讽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苏世长跟随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看着对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狂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为您为国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装饰这么华丽!”高祖回答说:“你喜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场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曾在武功(武功为岐州治下,李渊曾任岐州刺史),有幸陪侍着您。曾看见您的房屋仅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纷纷投靠仁德的君王,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您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又在他的宫殿内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55.(1)善良(2)奔走效劳(3)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4)祭告134\n56.(1)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2)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57.C58.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59.(1)相同之处:他们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不同之处: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2)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希望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来激励刘禅,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解析】5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心性品德善良平和。淑:善良。(2)句意为: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驱驰:奔走效劳。(3)句意为:后来遭遇失败。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4)句意为:以告慰先帝的英灵。告:祭告。5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愿,希望;隆,兴盛;计日而待,时间不远。(2)苟,苟且;闻达,闻名显达。57.A.攻下/向下;B.傲慢/怠慢;C.……的原因;D.被/认为;故选C。58.134\n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各位诸侯、将领不要对我有所隐瞒,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皆”指全部诸侯、将领,其前断开。“吾所以有天下者何”与“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两句,将自己与项羽对比,因此断句为: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59.(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相同之处。结合甲文可知,诸葛亮给刘禅分别推荐了政治、军事上的人才,并且建议刘禅要重用他们,看出诸葛亮在用人方面不仅重视人才,而且能够指出他们所擅长的。结合乙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知,刘邦知道每个人才的长处在哪里,而且能够信任他们、任用他们,故可知,诸葛亮和刘邦在用人上相同之处是: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不同之处。结合甲文“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性行淑均”等句子可知,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而乙文中刘邦并没有提到这一点,这是他们用人的不同之处。(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甲文,结合“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知,诸葛亮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结合“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可知,是希望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来激励刘禅,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乙文,结合“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知,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参考译文:【甲】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失,集思广益。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奸佞的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一次不叹息并且感觉到痛心和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134\n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把讨伐曹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于先帝的英灵。如果不能进献增进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以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现在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乙】高祖在洛阳南宫设置酒席。高祖说:“各位诸侯、将领不要对我有所隐瞒,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害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60.B61.B6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2)(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63.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64.C65.孔子是一个崇尚道义、恪守节操的君子:从他拒绝景公赠送廪丘可见,因为他认为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解析】60.134\n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舍:放弃/学舍;B.苟:同为“苟且”;C.乡:同“向”,从前/同乡;D.谓:对……说/称呼;故选B。6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注意根据语境进行词义的判断。B.句意:孔子推辞不接受(赠地)。辞:推辞。选项有误,故选B。6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注意每个重点字词的含义,特别是出现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同时需要注意特殊句式。本题注意:(1)非独:不仅。是:这种。丧:丢失。“贤者能勿丧耳”是省略句,意思是“贤能之人能够不丢失这种本心”。(2)万钟:丰厚的俸禄。加:好处。于:对。加: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是反问句,意思是“丰厚的俸禄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63.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这句话的大意: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来是一介布衣,官职是鲁国司寇。“令弟子趣驾”“辞而行”是孔子的两个动作行为;“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是对孔子的身份及官职的介绍。故停顿应该是: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6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C.由原文第一段可知,“舍生取义”者的表现应该是“不为苟得”和“患有所不辟”,并非“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故选C。65.134\n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选文B的“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分析,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功劳。由此可知孔子认为君子无功不受禄,他做到了“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是一个崇尚道义、恪守节操的君子。参考译文:(A)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B)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遏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后)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66.D67.(1)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2)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134\n68.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69.    硕大无比    志存高远    鹏程万里(鹏抟九天、万里鹏翼等)    目光短浅【解析】6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B.且:副词,将要/连词,况且;C.其:代词,指大鹏/副词,表示选择,还是;D.去:动词,离开/动词,离开;故选D。67.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而,表修饰;垂,悬挂;(2)此,这;之,助词,的;辩,同“辨”,分辨,分别。6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故停顿节奏为: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69.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意思是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从“几千里”一词可以看出它体积硕大无比;“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意思是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从“九万里”一词可以看出鹏志存高远;与鹏有关的成语:鲲鹏之志,鲲鹏展翅等;乙文中,斥鴳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由此可见斥鴳没有远大理想,目光短浅。参考译文:134\n甲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乙文: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70.    多    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应当71.(1)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72.B73.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74.(1)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四个方面来描写莲花。(2)【甲】文借写对莲的喜爱,表达了对君子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借写牡丹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乙】文通过对无情的草木与万物中最有感情、最有灵性的人的对比,阐述了百般的忧虑和万事的操劳必然损伤着人的身心和精力的道理,表达了对国家和自己处境的忧思。【解析】7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可以喜爱的有很多。蕃:多;(2)句意为: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3)句意为: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亵:亲近而不庄重;(4)句意为:人该是很多了。宜:应该。7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1)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妖艳。134\n(2)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鲜:少。闻:听说。72.本题考查加点词语意思。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A.动词,使动用法,使……劳动词/动词,使动用法,使……劳;B.动词,想,想要/副词,将要;C.动词,应该/动词,应该;D.动词,考虑,想到/动词,考虑,想到;故选B。7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为“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嗟夫”发语词,应在“夫”后停顿;“草木无情”主谓结构,应在“情”后停顿;“有时飘零”状中型偏正结构,应在“零”后停顿。7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根据“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写莲的出生于污泥,可知,是从生长环境角度描写;根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从里到外的样子,可知,是从身体形态角度描写;根据“香远益清”是写它的香气,可知,是从气味角度描写;根据“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写对莲只能恭敬不能不庄重,可知,是从莲的气度角度描写。(2)【甲】根据“予独爱莲……”可知,直接说出来对莲的态度,是直抒胸臆;结合“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表达了作者对君子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赞美与追求;根据“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通过和莲的对比,表达了对追逐牡丹的世俗的鄙弃和厌恶。【乙】根据“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把人和草木进行了对比,说明人最具灵性;根据“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写出了人忧虑操劳的形态,可知,阐述了对忧愁幽思易使人衰老憔悴的道理;根据“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发出疑问,表示人不该和万物争荣;根据“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写了应该从自身找衰老的原因,而不该怨恨秋声,蕴含着对自身和国家前途命运担忧。参考译文【甲】134\n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乙】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75.D76.(1)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所学到的知识)就能终身不忘了。77.A78.示例:①甲文宋濂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的学习经历,给我的网课学习启示是:虽然网课学习受一定的条件限制,但是我们可以像宋濂一样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如:多通过线上、电话等形式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②乙文司马光“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的学习经历,给我的网课学习启示是:网课学习期间虽然没有老师当面督促,但是自己更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自觉学习。【解析】75.A.曾经\曾经;B.担心\担心;C.已经\已经;D.代词,指借的书\助词,的;故选D。7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以是,因此;以,把;假,借;(2)收功远,收获多;乃,就。134\n77.A.“生”是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序”是一种文体,本文是篇赠序。故选A。78.考查阅读启示。甲文:根据“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可知,宋濂用借书克服了无书之难。根据“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知,宋濂用百里外求师克服了无师之难。由此给我们启示:网课期间,虽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能亲身接受老师的教导,但我们应像宋濂一样,想尽一切办法来克服困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学习,这样就一定能达到停课不停学的目的。乙文:根据“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可知,司马光抓紧一切时间来读书学习,最终有所收获。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网课期间虽然没有老师的监督,但我们也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学习,不让一刻虚度。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乙: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别的兄弟已经背诵完了而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闭门苦读,等到能够熟练背诵才停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这样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等到长大后,读遍古籍,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背上,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79.(1)祸患,灾难(2)丧失(3)同“辨”,辨别(4)停止80.(1)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2)(食物)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会轻视而不肯接受。134\n81.B82.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83.(1)①颜真卿晚年爱国之心一点也没减弱;②颜真卿为了正义说真话,不顾惜自己的生命;③颜真卿面对威逼利诱,怒后朱滔,责骂李元平,不惧胁迫最终被绞杀。(2)【甲】文告诉我们:生命是珍贵的,当面对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要坚守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如果只是为了”活而丢弃人格和尊严,这是苟且偷生,这样的生命有辱“义”;如果是为了功名利禄而背离正义,这是不择手段,这生命有辱“义”。【乙】文中的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自己的生命;面对威逼利诱,不惧胁迫。这正是对“舍生取义”佳诠释。【解析】7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患:祸患,灾难;(2)句意: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丧:丧失。(3)句意: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辩:同“辩”,辨别。(4)句意: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已:停止。8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独:只,仅仅;贤者:贤能的人;是心:这种心;勿丧:不丧失;耳:罢了;(2)蹴:踩踏;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8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朝代/早晨;B.都译为“讨厌,憎恶”;C.谋反/同“返”,返回;D.最终/士兵;故选B。8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134\n“李希烈反”是“诏遗宜慰”的原因;“公卿失色”是其他官员听到“诏遗宜慰”的表现;“拜命即行”,写颜真卿听从诏令;故断为: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8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1)根据【乙】文“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可知,颜真卿晚年时爱国之心一点也没减弱;根据【乙】文“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可知,颜真卿为了正义说真话,不顾惜自己的生命;根据【乙】文“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可知,颜真卿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责骂李元平,不惧胁迫最终被绞杀;据此概括颜真卿令人敬畏、仰慕的行为即可。(2)根据【甲】文“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可知,生命可贵,但是在“生”与“义”相冲突时,我们应该坚守正义,不能失去尊严的的活着,苟且存活;联系“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可知,我们不能被功名利禄蒙蔽双眼,不择手段获取的功名利禄,即便是活着也不符合“义”了。根据【乙】文“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可知,颜真卿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责骂李元平,不惧胁迫最终被绞杀;颜真卿不避灾祸,不屈服于逼迫,不向利益低头,只为坚守心中的“义”,最终迫害致死,颜真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舍生取义”的内涵。【甲】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134\n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食物)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会轻视而不肯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乙】参考译文:颜真卿仕历经元、肃、代、德四朝,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保有爱国之心。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些公道话,而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弹劾,或是被贬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哎,自从平原太守(颜真卿)首倡大义,到现在才有能够完成颜公您的遗愿的啊……但是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啊!84.A85.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86.(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如今您性情严厉急躁,但水太清澈则没有大鱼,政治过于苛刻则难以使民众和睦。87.(1)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B: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2)齐威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任尚: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心高气傲,执迷不悟)【解析】84.本题考查加点词意思或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A.副词,表示经常或多次,屡次/副词,表示经常或多次,屡次;B.动词,认为/介词,按照;C.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D.动词,如,像/代词,你;故选A。85.134\n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为“塞外的将士,本来就不是恭敬孝顺的子孙,都是因为犯了罪而被发配到边疆的”,“塞外吏士”偏正结构,做主语,应在“士”后停顿;“本非孝子顺孙”动宾结构,应在“孙”后停顿;“皆以罪过”介宾结构,作状语,应在“过”后停顿。8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受:授予。(2)重点词语:今:现在。性:性情。严:严厉。急:急躁。下:下属,卑辈。和:和睦。8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A:甲文中涉及别国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一句正是齐王的改革措施在别国取得成效的表现,故填“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B:乙文中班超认为治理西域的策略“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故填“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2)甲文中面对他人建议,齐威王“‘善。’乃下令”,可见齐威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乙文中任尚“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可见他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心高气傲、拒绝纳谏。参考译文:[甲]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乙]134\n班超说:“我年老糊涂,而您一直身处高位,我班超哪里比得上您呢!一定要说的话,我就提一些愚笨的建议。塞外的将士,本来就不是恭敬孝顺的子孙,都是因为犯了罪而被发配到边疆的。而蛮夷民族性情接近禽兽,难以驯养,容易出事。如今您性情严厉急躁,但水太清澈则没有大鱼,政治过于苛刻则难以使民众和睦。应该减少约束简单从事,对小的过失要宽容,只要把握大的方向就可以了。”班超离开后,任尚曾私下对自己亲近的人说:“我以为班超肯定会有一些出奇的策略,谁知说的都是些极其平常的话。”任尚到西域几年后,西域就开始谋反叛乱,果然出现了班超所劝诫的那些情况。88.A89.(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文帝估计丞相已经使邓通困窘(或“已经困住邓通”),派使者拿着符节召见邓通。90.B91.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92.甲文中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推己及人,起到启发的作用却又没有直接批评,令君王容易接受。乙文中申屠嘉清廉正直,谨守礼节,敢于直谏,当面批评文帝纵容邓通。【解析】88.考查一词多义。A.都意为“早晨”;B.裸露/只,仅仅;C.进谏/话语;D.私事/偏爱;故选A。89.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面,当面;刺,指责,议论;过,过错;受,给予,付予;上赏,上等奖赏。(2)度,估计;第一个“使”,派;持节,拿着符节,召,召见。90.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A.“要慎防身边小人的蒙蔽”,理解有误,根据“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分析,在齐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齐威王要慎防身边各类人的蒙蔽,并非只是小人。134\nC.“根据进谏内容对治国帮助程度的大小”,理解有误,根据“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分析,应为根据进谏者勇气的大小,对进谏者进行三类奖赏。D.“都在朝廷上共商治国的良策”,理解有误,根据由“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分析,齐威王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开张圣听,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分析,是说大臣、百姓踊跃进言,并未提及“君、臣、民都在朝廷上共商治国的良策”,无中生有。故选B。91.本题考查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句意:丞相申屠嘉入朝拜见文帝时,邓通站在文帝的身边,礼数上有些怠慢。“丞相入朝”做状语,应与后面断开,“而通居上傍”陈述邓通当时的状态,“有怠慢之礼”是对邓通在皇帝面前状态的看法,“而通居上傍”与“有怠慢之礼”应断开,故断句为: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92.考查对比阅读。甲文中,由“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分析,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邹忌采用委婉劝谏的方式,使君王容易接受。乙文,由“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分析,申屠嘉性格耿直,谨守礼节,采用直言劝谏,当面指出文帝对邓通的宠爱无度。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134\n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申屠嘉为官清廉正直,家门不接待私人拜访。这时太中大夫邓通特别受文帝的宠幸,前后赏给他的钱财,累计万万。申屠嘉上朝时,邓通常在文帝身旁。他看到邓通在朝廷上怠慢放肆,不遵守君臣间的礼节。有一次,丞相申屠嘉奏事完毕,乘机进言:“陛下的爱幸臣子,您可以让他富贵,至于在朝廷上的君臣礼节,则不可以不严肃!”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宠爱他。”申屠嘉下朝以后,端坐在丞相府,写了一道文书,命令邓通到丞相府来,若不来,就要杀头。邓通非常恐惧,便进宫告诉文帝。文帝对他说:“你姑且前去,我即刻派人去把你召回来。”邓通来到丞相府,摘掉帽子,打着赤脚,叩头向丞相谢罪。申屠嘉稳坐在上座,故意不还礼,并斥责邓通说:“汉家的朝廷,是高祖皇帝建立的,邓通你这个微不足道的小臣,竟敢在殿上戏闹,犯了大不敬之罪,应当杀头。吏士们,推出去斩首!”邓通被吓得像捣蒜那样在地上叩头求饶,直碰得满头出血,仍得不到宽恕。文帝估计此时丞相已将邓通置于困境,便派使者带着符节去召邓通,并告诉丞相说:“他是供我狎玩的臣子,你把他放了。”(选自《史记》,有删改)93.(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2)(一个国家)如果内部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94.    观察    通“嘱”,托付,委托    ④134\n95.A96.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97.B98.①国内有文种、范蠡这样善于辅佐的治国贤臣(重用人才);②国外有吴国这样时时存在的敌对国家和可能带来的灾祸;③身为君主的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④关心百姓,与民劳作,以民为本,取得民心。⑤善于听取臣子意见,从谏如流。【解析】9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故:因此,所以;将:将要;任:责任,使命;是:此,这,这样的。(2)入,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出: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9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1)成语“察言观色”意为: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观,看。根据“参考成语法”解释“由是观之”中的“观”同样为“观察、看”之意。句意:由此看来;(2)“属予作文以记之”意为: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属:嘱托。根据“课内迁移法”推知“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中的“属”同样意为“嘱托、嘱咐”。句意:勾践于是把国家政事嘱托给大夫文种。(3)“振贫吊死”意为:救济堂穷的人家,吊愁死者。结合“查阅词典法”,根据词典解释可推知加点字“振”意为:救济;故选④9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意为“最终”;B.不同,犯错/过于;C.不同,增加/好处;D.不同,使……劳累/劳作。故选A。96.134\n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句意为: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悬挂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答胆,吃饭也卖苦胆。“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为三个并列短语,分条记述勾践日常行为,中间停顿;故断为: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9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B.有误,结合“何遽不为福乎”,意思是“(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勾践能知耻而后勇,忍辱负重,最终摆脱了吴军突围。题干的“意在劝说勾践正视眼前的困境,相信好运气将会降临”表述不准确。故选B。9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根据【乙】文“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可知,勾践关心百姓,与民劳作,以民为本,取得民心;根据【乙】文“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可知,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根据【乙】文“欲使蠡治国政”“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等内容可知,勾践善于重用人才,且从谏如流;根据【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和【乙】文“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等内容可知,有吴国这样的敌对国家时刻威胁安全;据此可概括越王勾践反败为胜的原因即可。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内心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134\n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这样以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这样以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オ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乙】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感叹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文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于是勾践回国后,就自苦其身,苦心思虑,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仰头都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颜色的衣服,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下面,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勾践想让范蠢来主持国家的政务,范蠢说:“打仗之类的事情,文种比不上我,至于镇安国家、使百姓亲附,我也比不上文种。”勾践于是把国家政事嘱托给大夫文种,而派范蠢和大夫拓稽,去吴国议和,留在吴国作人质。二年以后,吴国放回了范蠡。99.D100.C101.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102.(1)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2)太宗惊奇地问:“皇后为什么这样子?”103.提意见要注意对象、场合,讲究方式方法,采用委婉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其愉快地接受劝说。【解析】9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受蒙蔽/遮蔽;B.间或、偶然/中间;C.震惊/起;D.都是“听说”;故选D。100.C.从邹忌“窥镜而自视”发现自己不如徐公美这个情节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善于自省、有自知之明的人,并非“善听人言,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故选C。134\n10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句意: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进谏,弄得我经常不自在。“岂过魏征”是反问单句,应当与后句断开,“每廷争辱我”是原因,“使我常不自得”是结果,中间应当断开。所以停顿应该是: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10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1)期年:满一年;虽:即使;欲言:想进谏;无:没有。(2)帝:指太宗;惊:震惊;何为:为什么;是:这。103.本题考查启示感悟能力。分析甲文,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和“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善于自省,有胆有识,能够以自身的事情,现身说法,巧妙以“比美”设喻暗示威王、委婉讽谏,使齐王猛醒,从而纳谏除弊,兴国安邦;再分析乙文,由“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和“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可知,文德皇后对太宗的错误言行没有正面批评,而且从另一个方面盛赞太宗,使皇帝明白自己的过错,这种向皇上委婉劝谏的方式比正面批评,更容易让人接受(忠言顺耳)。通过两人的进谏,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劝谏他人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运用委婉含蓄的方式方法,忠言有时也可以顺耳。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134\n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进谏,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向太宗祝贺)。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要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104.(1)祸患、灾难       (2)踩踏       (3)同“辨”辨别       (4)益处105.(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关键词:非独、是心、尔、)。(2)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关键词:向、穷乏者、得)106.C107.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108.(1)①文天祥被俘后,坚决不向张弘范行跪拜礼;②写诗明志,拒绝招降要求;③国家灭亡后,不受利诱,不事二主;④向着南方拜别从容就义,(2)都可以理解为仁义、仁爱、正义,是指不违背本心(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的修养),;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大义。(意思对即可)【解析】10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难。(2)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踩踏。(3)句意: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辩:同“辨”辨别   。(4)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益处。134\n10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是:这种;勿:不;丧:丢掉、丧失;耳:罢了。(2)乡:通“向”,从前;受:接受。10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俱:一起/全,都;B.书:信/写;C.涕:都意为“眼泪”;D.灭亡/逃跑;故选C。107.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南乡拜而死句意: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主语“天祥”“殊从容”修饰“临刑”的状态,此为第一处停顿;“谓吏卒曰”为动宾短语,此为第二处停顿;“吾事毕矣”为“曰”的补充说明,停顿;“南乡拜而死”中心词“死”,“南乡拜”为状语修饰“死”,停顿;综上,该句断句为: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108.(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阅读乙文,从“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诗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国亡不能球,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中可知,文天祥被俘后,不受威胁,坚决不向弘范行跪拜礼;写诗明志(拒绝弘范让其招降张世杰的要求);国家灭亡后,不受利诱,坚决不为偷生而事二主;这些事情能够阐明甲文“舍生取义”的观点。(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134\n甲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为: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乙文“观天祥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意为:纵观文天祥被俘后的志气,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他内心坚守的理想要远超越生与死,这当然可以称之为“仁”了。综上可知,【甲】文中的“义”与【乙】文中的“仁”都可理解为仁爱、仁义,或者与生俱来的良知素养;也指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乙】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34\n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如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评论说:自古以来,想以天地正义取信于天下的有志气的人,不会因为成败和事情的难易而使自己的心志改变,君子管这个叫“仁”,因为仁不仅可以顺应天地自然之理,更可以使人心安定。纵观文天祥被俘后的志气,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他内心坚守的理想要远超越生与死,这当然可以称之为“仁”了。109.(1)    同“增”,增加    同“横”,梗塞、不顺(2)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曾:同“增”,增加。②句意: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衡:同“横”,梗塞、不顺。(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甲文首先列举从忧患中奋起的例子,接着论述忧患可以使人生存,享乐会导致灭亡的道理,结尾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强调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忧虑祸患可以求得生存,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乙文中“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写出田单有贪生的欢乐,而没有战死的决心,这也就是他攻不下狄城的原因,强调了享乐会导致战争的失败。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虑祸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134\n【乙】田单将要进攻狄城,去拜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进攻狄城,是会攻不下的。”田单听了有些害怕,便去问鲁仲连说:“先生说我攻不下狄城,请听听您讲的道理吧。”鲁仲连说:“现在将军您东可收纳夜邑封地的租税,西可在淄水之上尽情地欢乐,金光闪闪的宝剑横挎在腰间,驰骋在淄水,渑水之间,现在您有贪生的欢乐,而没有战死的决心。这就是您攻不下狄城的原因。”田单说:“我有决死之心,先生您就看着吧!”第二天,他就激励士气,巡视城防,选择敌人的石头箭弩攻击范围之内的地方擂鼓助威,狄城终于被攻下了。110.B111.(1)以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112.立志,学习,惜时。(安静、勤奋);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解析】1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注意在语境中明确词义。A.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B.句意: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C.句意: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复:又;D.句意: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故选B。1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驰(疾行,指迅速逝去),(去)消失”的正确翻译。1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段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据此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立志,内心恬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意思是“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据此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学习勤奋。“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意思是“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据此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惜时。文段2仲永能“指物作诗立就”,可知他是一个天资很高的人,但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不让他继续学习,最后“泯然众人”,成为普通人。可知文段1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天资再好,后天不学习也会沦为普通人。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文段1的“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观点一致。文段1参考译文:134\n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文段2参考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113.    考虑,想到    只是    等到    离开114.C115.(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2)这天晚上,天空雨后格外晴朗,树林间月光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116.行二鼓矣/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117.(1)《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被贬之时,作者用“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等句描写了月光空明澄、竹柏疏影、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达了微妙而复杂的感情,既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失意情怀自我排遣的旷达心境。(2)《龙井题名记》记述了作者出郭、渡湖、穿林、登山访友的行踪,“天宇开霁,林间月明”“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等句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优美、幽寂的美景,表达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和内心欢愉的心情。【解析】11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1)念134\n无与为乐者。句意是: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同乐的人。念,古今异义,考虑,想到。(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句意是: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古今异义,只是。(3)比出郭。句意是:等到出了城。比,等到。          (4)以不时至,去矣。句意是:(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去,离开。1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想”的意思;       B.都是“门”的意思;C.介词,用/介词,因为;D.都是“跟从”的意思;故选C。1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1)庭,院子;如,像;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交错;横,纵横;盖,大概是。(2)是,这;夕,晚上;天宇,天空;开霁,雨后放晴;毫发,毫毛和头发。116.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行二鼓矣”后断句,因为“矣”是语气词,表示停顿;“始至寿圣院”后断句,这是一个动宾结构,不能分开;“谒辨才于朝音堂”后断句,“谒辨才”是动宾结构,“于朝音堂”作为地点的补充和“谒辨才”可作为一个整体。本题再根据句意来辅助句读。句意是:(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谒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行二鼓矣/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117.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134\n《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者在“解衣欲睡”“月色入户”的时候,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的苏轼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作者用“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等句描写了月光空明澄、竹柏疏影、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旷达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既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又有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同时又有失意情怀自我排遣的旷达心境。《龙井题名记》以入山访友为线索,具体地记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踪,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显然浓一些。“天宇开霁,林间月明”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优美;“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这一句是作者“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可想象出,深木树林中,隐隐闪着火光,两三户人家坐落在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境界。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之情,又透漏出内心的欢愉。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同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这天晚上,天空雨后格外晴朗,树林间月光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洗脚,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谒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118.B119.(1)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2)所有的大臣、官吏以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得上等的奖赏。134\n120.(1)自己(2)<名>古时写字用的木片(3)劝谏、劝勉121.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122.本文体现了作者敢于直谏,不阿谀奉承,举忠斥奸,不为身谋的精神。123.邹忌不是专门的谏官。因为战国时期没有设谏官,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邹忌面对受蒙蔽的齐威王,敢于进谏,有正直的品质。【解析】1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孰:谁/同“熟”,仔细。B.美:美丽/美丽。C.蔽:被蒙蔽/遮蔽。D.朝:朝廷/早晨。故选B。1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私:偏爱;以:认为;美于:比……美;(2)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的人;上:上等的。1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根据题干中列出的相应方法进行解释。(1)“明哲保身”的意思是: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身”是“自己”的意思。“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的“身”与此意义相同,也是“自己”的意思。。(2)“钱君始书其名于版”的“版”,根据句意推测应为名词。结合下文中“光恐久而漫灭。嘉八年,刻著于石”,可知“版”是书写的材料,因此应用字典中的第②种释义“古时写字用的木片”。(3)“上书谏寡人者”的“谏”是“劝谏、劝勉”之意,因此“古者谏无官”的“谏”也是“劝谏、劝勉”的意思。12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134\n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舍弃细微的地方,要先进谏那些急迫的问题,而后谏那些不很急迫的问题;要专为国家谋利,而不为自己打算。“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是三个进谏要注意的地方,是并列关系,中间要断开;“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是从进谏的目的来说的。故停顿应为: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12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精神的分析。根据文中“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分析,反映出司马光忧国忧民,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不为名利,不在意个人荣辱得失;结合“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可知作者有直言进谏、不曲意逢迎的精神。1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一问。根据乙文中“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可知在汉朝以前是没有谏官的。邹忌是战国时期人,当时没有谏官这一职位,因此他不是专门的谏官。第二问。邹忌以自己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思考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由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而想到国家治理的大事,并运用类比的手法对威王进行劝谏,可见邹忌善于冷静思考问题,不盲目轻信他人;把自己的思考结论直接进谏给威王,可见他关心国家政事,品行正直,且敢于并善于进谏。参考译文:甲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134\n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乙       古时候没有专门设置谏诤的官,从公卿大夫到一般工商之民,没有不能进谏的。汉朝建立以来,开始设置谏官。将天下的政事,四海五湖的民众,治理国家的得失利弊,都集中于一个谏官身上,让他一一提出意见,那么他的责任也可以算够重的了。任此官者,应当牢牢记住那些大事情,舍弃那些小事;要先进谏那些急迫的问题,而后谏那些不很急迫的问题;要专为国家谋利,而不为自己打算。那些热衷于追求声名的人其实与热衷于追求私利之徒一样,这两种人与谏官的职责相距多远啊!       天禧初年,真宗下诏设置谏官六员,并明确谏官的职责。庆历年间,钱君开始将谏官们的名字写在木板上。我怕因时间长了要磨灭,在嘉佑八年,将谏官名字刻在石上。后代人会逐个指着他们的名字而议论他们说:“某某人忠诚,某某人诈,某某人正直,某某人邪恶。”啊,这能不叫人惧怕吗?124.D125.D126.(1)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2)(谢太傅)于是假装和他打赌,赢得(或得到)后就烧掉它们。127.示例:①我不认同谢公夫人的质疑。②甲文谢太傅和儿侄们一起“讲论文义”,在看似不经意的一问中激发小辈即景赋诗的雅兴,并以“大笑乐”的方式委婉肯定小辈们的表现,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③乙文谢太傅看到谢玄沉迷紫罗香囊、覆手等装扮,巧妙地以打赌的方式引导他舍弃这些器物而不伤害他的情绪。④从甲乙两文中可见,谢太傅非常有教育智慧,他将自己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平常的点滴小事中教育孩子,以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解析】124.从“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可知,谢安对儿子“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这件事感到忧虑,又不想伤他的心。所以就假装跟他对赌,一旦赢了他就马上拿来烧掉。这里应该填写“担心、忧虑”等词语。134\nA.策:动词,鞭打;B.讲论:讲解讨论;C.许:答应;D.患:担心;故选D。125.D.“刻画谢太傅欺骗孩子的虚伪狡诈形象”理解错误。面对着儿子的不良习惯,谢安担心直接指出会伤的孩子的心,就假装跟他对赌,一旦赢了他就马上拿来烧掉,这样巧妙地解决难题,可见其教子有术,用心良苦。而不是虚伪狡诈。故选D。126.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未若:不如。因:趁、乘。(2)谲:假装;得:得到,这里指赢了(赌);之,它,指“紫罗香囊”。127.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可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谢公夫人的质疑。从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知,谢太傅还是注意对孩子们的知识教育的,在传授儒家文化知识的同时自然免不了有思想道德教育;从“公大笑”即面对孩子们的回答其大笑的表现可知,他的赞美、褒扬之情尽在其中,有对回答好的兄女的表扬,也暗含着对回答不好的兄子胡儿的鼓励,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既给孩子们保留面子,又直到引领和教育作用。从乙文“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可知,面对着儿子的不良习惯,谢安担心直接指出会伤的孩子的心,就假装跟他对赌,一旦赢了他就马上拿来烧掉,这样巧妙地以打赌的方式引导他舍弃这些器物而不伤害他的感情,可见其教子有术,用心良苦。综上所述,谢太傅有教育智慧,注意从平常小事中去引导教育孩子。参考例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134\n谢玄年轻时喜欢佩戴紫罗香囊,挂着手巾。谢安对这件事感到忧虑,又不想伤他的心,就假装跟他对赌,一旦赢了他就马上拿来烧掉。128.C129.(1)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2)裴矩在隋朝时谄媚(君主),在唐朝时忠诚,不是他性格有变化。130.C131.示例:甲文中的“先帝”刘备,三顾茅庐,虚心地聆听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之后又常与诸葛亮讨论汉朝的兴衰,从中汲取教训,获得治国之道。可见,蜀得以鼎立天下,与“先帝”的“明智”纳谏分不开。【解析】12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论:谈论/谈论;B.鄙:见识短浅/见识短浅;C.许:答应/赞同;D.恶:厌恶/厌恶;故选C。12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亲:亲近;远:远离;所以:……的原因;(2)佞:巧言谄媚;非:不是;之: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13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C.乙文中“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把君主比作圭表,把大臣比作圭表的影子,是比喻论证的方法。本项中“对比论证的方法”理解错误;故选C。131.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题目中列出的三位君主,在相应的课文中都有虚心纳谏的“明智”之举。可选择其中任何一位,结合课文内容,整理为事实论据。134\n示例一:《曹刿论战》的鲁庄公,诚恳接受曹刿的建议,可谓从谏如流;坦然向曹刿请教,可谓虚怀若谷。正是由于他的诚恳与虚心接受别人建议,才以弱胜强,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可见,齐国的强大,是与鲁庄公的“明智”分不开的。示例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齐威王,果断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由此可见,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是与齐威王虚心纳谏的明智之举分不开的。参考译文【甲】       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奸佞的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一次不叹息并且感觉到痛心和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乙】臣子司马光说:“古人有言: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巧言谄媚之臣而在唐朝则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了变化;君主讨厌听到他自己的过错,那么大臣的忠诚便转化为巧言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那么巧言谄谀便又会转化为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如同圭表,大臣便似影子,圭表一动则影子随之而动。”132.(1)格外(2)分布,这里是“映照”的意思(3)像北斗星那样(4)停留133.(1)(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2)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134.C135.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136.    清    伟(或“奇”)    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解析】132.134\n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水格外清凉。尤:副词,尤其、格外。②句意:影子映在石上。布:分布,这里是“映照”的意思。③句意: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④句意:不可长久停留。居:停留。13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相乐:相互逗乐。(2)其岸势:两岸的地;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134.A.急剧而猛烈/快速;B.迈过、越过/思考、考虑;C.两项都是“离开”的意思;D.回家/指的是女子的归宿。故选C。13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的意思是: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可知,这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故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原则,可断句为: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13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情感。134\n(1)从【甲】文“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可知,小石潭的水清澈可见,阳光直照水底,游鱼可见,足见其:清。【乙】文中,从“数步,闻疾雷声”、“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可知,水发出迅雷般的轰鸣声,且“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可见水之“伟”、“奇”。【甲】文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近岸”等可知,作者按照一定的行走路线展开写作的。【乙】文从“从山门右折,得石径”“疾趋,度石下罅”等可知,也是随着作者的脚步的移动来行文,故两文皆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另外从【甲】文“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再结合作者的经历可知,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表达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而【乙】文从“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可知,作者觉得“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表达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故两文也都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2)从【甲】文“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再联系作者被贬永州的这段经历可知,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从【乙】文“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可知,作者觉得“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可知,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参考译文:甲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乙文:134\n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如刀削,没有一丝泥土,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137.(1)回环(2)情趣(3)花(4)茂盛138.(1)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139.C140.修贻书贵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141.(1)【甲】文欧阳修是被贬去滁州后,【乙】文欧阳修是被贬滁州前。(2)【甲】文他乐观豁达,政事宽简,与民同乐。【乙】文他在朝廷中支持正义,敢于说话,深得皇上信任。【解析】13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回,回环。(2)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情趣。(3)句意: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4)句意: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13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面对;于,在。者也句式表判断;(2)得,领会;寓,寄托。139.A.更换,变更\另,另外;B.多次\计数;C.唯独\唯独;134\nD.越过\到,及;故选C。140.考查断句。句意为:为此欧阳修写信给高若讷,对他进行谴责,说他不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上交皇帝,因为这事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可根据句意断句为:修贻书贵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141.(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乙文中的“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可知,乙文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前。甲文写的是欧阳修被贬滁州之后,因为他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所以百姓才会和太守一起去游玩,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2)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甲:欧阳修被贬滁洲,却毫无颓唐之意,他勤于政事,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太守出游,众人跟随,尽享山水之乐。由此可见他的乐观豁达,政事宽简。根据末段中的“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他有着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乙:根据乙文中的“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可知,他在朝廷中支持正义。根据“既多所张弛,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可知,他敢于向皇帝进言。根据“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他深受皇帝信任。参考译文: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像那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134\n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奏章解救他,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为此欧阳修写信给高若讷,对他进行谴责,说他不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上交皇帝,因为这事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当宋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朝廷增加了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第一个在入选的行列。他每次进见,宋仁宗都拿治国理政的事向他请教询问,咨询他哪些措施应该施行。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欧阳修议论政事恳切率直,别人把他看作仇敌。唯独皇帝奖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服。正赶上保州士兵叛乱,朝廷任命欧阳修担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别号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142.(1)选拔、任用;(2)扰乱(3)通“横”,梗塞、不顺   (4)了解、明白143.(1)(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增加他所没   有的才干。(2)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144.C145.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146.(1)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2)①要成就一番大业就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②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解析】142.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1)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举:选拔,任用;(2)句意:扰乱他所做的事情,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乱:扰乱;(3)句意:思虑阻塞。衡:通“横”,梗塞、不顺;134\n(4)句意:然后明白。喻:了解、明白。14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注意重点字词“动(使……受到震撼)、忍(使……坚忍)、曾(增加)”要正确理解;(2)句注意重点字词“知(明白,知晓)于(在)”要正确理解。14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与用法。A.超过,副词/经过,动词;B.最后,副词/士兵,名词;C.都是“愤怒,生气”的意思,动词;D差距大,形容词/远离,动词;故选C。14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要注意结构原则,还要注意语序,还可结合句意来断句。结合“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分析:“匹夫见辱”中“见”是被动词,这是一个被字句,不能断开,故断一处;“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中的“而”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中间不能断开,故在“起”后断一处,“斗”后断一处;“此不足为勇也”中“也”是标志性词语,表示这是一个判断句,中间不能断开。结合句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故断句为: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14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1)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结合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这里列举了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结合“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这里运用了对比认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结合乙文“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可知,这里列举了高祖能忍而胜,项籍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所以败的事例,将高祖与项籍进行对比,分析了他们胜败的原因,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134\n(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由此可知,成大业者必要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炼;结合乙文“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可知,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所以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乙】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147.(1)多       (2)只     (3)少     (4)应当148.(1)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149.D150.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134\n151.(1)①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②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③正直不苟,豁达大度。(2)【甲】文中的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作者通过写牡丹表达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弃。【乙】文中讲了牡丹没有屈从于武后而被贬的故事,作者借牡丹表达的是对刚正不屈品格的赞许。【解析】14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2)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独:只;(3)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4)句意:人数当然就很多了。宜:应当。14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清水。妖:艳丽。(2)重点字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玩:靠近赏玩。14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A.这个/这个;B.香味/香味;C.于是/于是;D.如果/苟且,不正当的;故选D。15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本句句意为:牡丹像这样刚强不屈,被贬谪本来就是应当的,如果不给它以花王的荣耀,又怎么能洗清被贬到八千里外的耻辱呢。“强项若此”主谓结构,应在“此”后停顿,“得贬固宜”主谓结构,应在“宜”后停顿;“然不加九五之尊”动宾结构,应在“尊”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151.134\n(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答题思路:从描写莲的句子中发现、挖掘出莲的品格,莲是君子的化身,莲的品格就是君子的品格、形象。根据【甲】文第一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可知,莲虽出身淤泥之中,却能保证自身的洁净,不因为环境脏而也让自己脏。所以品质一: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根据【甲】文第一段“濯清涟而不妖”的翻译“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可知,莲不妖媚,那就是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的洁净和美丽。所以品质二: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根据【甲】文第一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翻译“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可知,莲不横生枝节,不攀附别的强大的事物,身体笔直,看出莲的正直不苟;莲中间贯通,看出莲的豁达大度。所以品质三:正直不苟,豁达大度。(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结合主旨和关键句子分析。甲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是通过写牡丹的富贵媚人,表达对追求富贵的世态的厌弃。牡丹在这里是作为反衬,从而突出莲花的美好形象。乙文,“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强项若此”,写武则天冬日游后花园,看到所有的花都竞相开放,只有牡丹迟迟未开,因此被贬到洛阳,但牡丹没有屈从于武后,表现牡丹刚直不阿,威武不能屈的高洁品质,而“九五之尊”“花王之封”表达作者对牡丹这种高洁品质的由衷称赞。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乙】134\n牡丹能够在群花中称王,我开始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要说牡丹的颜色和香味,比芍药能强多少?选择最好的牡丹和最好的芍药来决一雌雄,还不知鹿死谁手呢。直到我看了《事物纪原》一书,说武则天冬日游后花园,看到所有的花都竞相开放,只有牡丹迟迟未开,于是将牡丹贬到洛阳。我才恍然大悟说:“牡丹像这样刚强不屈,被贬谪本来就是应当的,如果不给它以花王的荣耀,又怎么能洗清被贬到八千里外的耻辱呢?”(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时令季节,如果违反时令季节,那么就算有十个像尧那样的圣贤,也不能让庄稼在冬天长出穗来;武则天虽为人主,但是她能强令公鸡白天打鸣吗?如果她有见识,就应当贬损其他花而只推崇牡丹。152.D153.(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2)敲击它,它的声音清越(或“清亮、清脆”)悠扬,远远就能听到。154.A155.(1)都有正直的品性。甲文提到“外直”“亭亭净植”,乙文提到“坚刚”“廉”。(2)都有美好的声名。甲文“香远益清”,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解析】152.A.名词作动词,长枝蔓\名词,枝蔓;B.副词,更加\动词,增加;C.副词,一起、同时\副词,全、都;D.两项都是“思考、考虑”之意。故选D。15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中通外直:内部贯通,外部笔直;蔓:名词作动词,长藤蔓;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2)扣之:敲打它;清扬:清越;远闻:远远能听到。154.A.“对‘菊花’和‘牡丹’的批判”表述错误。文章以爱菊为正面映衬,爱牡丹为反面衬托来烘托莲的形象,批判的是“牡丹”没有批判“菊花”。故选A。15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甲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知,莲“出淤泥而不染”“外直”“亭亭净植”,也即君子有着正直的品性;从乙文“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中的“坚刚”“廉”可知,君子有着如玉般的品行和节操正直、清廉。故两者都有正直的品性。从甲文“香远益清”莲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如君子声名美好远播;从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可知,玉的声音清越远扬,如君子美名远传。故两者又都有美好的声名。参考译文:134\n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乙:孔子说:“宝玉,君子用来比拟人的德操。玉温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它坚硬而有条纹,好比君子的智慧;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它即使被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君子的勇;它的美丽与瑕疵表露在外面,好比君子的诚实;敲击它,声音清越远扬,戛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辞。《诗经》上说:‘我真想念君子,性情温和得就像宝玉。’说的就是这道理。”156.(1)撑(船)(2)裹、围(3)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4)客居157.(1)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158.C159.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160.    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    ①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②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③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④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之心。【解析】15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2)句意为: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拥:裹、围;(3)句意为: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4)句意为:在此地客居。客:名词作动词,客居。157.134\n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大雪:名词动用,下大雪。俱:都。绝:消失。(2)重点词语:莫:不要。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更:还。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158.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A.想,想要/愿望;B.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意义;C.都是“……的样子”之意;D.因为/按照;故选C。15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为“(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在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曝沙之鸟”偏正结构,应在“鸟”后停顿;“呷浪之鳞”偏正结构,应在“鳞”后停顿;“悠然自得”偏正结构,作谓语,应在“得”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160.(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①根据【甲】“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可知景物特点是:清新淡雅(或纯洁静谧、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等;②根据【乙】“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冰层融化、水波粼粼,清澈明亮,柳条抽穗,麦苗初长,可知景物特点是春意盎然(或万物复苏、乍暖还寒、生机勃勃)等。(2)本题考查感情理解。根据【乙】“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天气稍微暖和一些,作者就迫不及待去满井欣赏早春美景,可知他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怀;134\n根据【乙】“高柳夹堤,土膏微润,……麦田浅鬣寸许”,作者细致了描写了自己所见满井春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亲近自然的愉悦心情,这种心情背后是作者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根据【乙】“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作者远离都市,与数友同游满井,感受自然界的美好景物与勃勃生机,暗含了他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根据【乙】“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作者认为只有自己这样的官职才能既不耽误公事,又可悠游山水,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北京一带气候寒冷,每年二月花朝节过后,残存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人)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但行不通。每次冒风快速行走,却走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在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这儿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上的薄冰刚刚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波光光亮的样子,水面亮晶晶好像刚刚打开的镜匣,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被擦过一样;鲜艳美好而又明亮妩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开来,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像兽颈上的长毛,高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多,但汲泉水煮茶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空着手走路也会汗流浃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在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134\n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只有我这种清闲的官了吧。而且满井这地方正好接近我的住处,我的郊游打算从这里开始,怎能没有记述?这是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161.(1)苟且(2)讨厌,厌恶(3)踩踏(4)同“向”,从前162.(1)如果人们所喜欢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可用呢?(2)(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了它,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163.A164.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165.(1)都强调了“取义”是荣,“贪利”为辱。(2)贤人的智慧、思虑、资质、本性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人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荣辱之心),所以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贤人。不丧失本心的就是贤人。【解析】16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苟:苟且;(2)句意为: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恶:讨厌,厌恶;(3)句意为:用脚踢给别人吃。蹴:踩踏;(4)句意为: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乡:同“向”,从前。16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如使:假如,假使。之:结构助词,的。莫:没有。则:那么。凡:凡是,一切。得生:保全生命。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2)重点词语: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辩:同“辨”意为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16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A.想,想要/想,想要;B.为了/说,说出;C.行走/行为;D.同“德”,感激/得到;故选A。164.134\n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为“爱好荣誉,厌恶耻辱,爱好利益,厌恶灾害,是君子小人相同的。但他们追求的途径就不同了”,“好荣恶辱”并列结构,应在“辱”后停顿;“好利恶害”并列结构,应在“害”后停顿;“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主谓结构,应在“也”后停顿。16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根据【甲】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作者以舍生取义为荣;根据“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知,作者以“万众不辩礼义而受之”为辱。根据【乙】文认为“先义后利为荣,先利后义为辱”可知,作者认为崇尚“义”是光荣的,崇尚“利”是可耻的。据此可知,两文都强调了“取义”是荣,“贪利”为辱。(2)根据【甲】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知,作者认为人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只是贤者能保持罢了;根据【乙】文“‘知虑材性,固有以贤人矣。’夫不知其与已无以异也”可知,人的智慧、思虑、资质、本性,君子与小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君子注错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因此,只要人人保持这种本心,并处置得当,人人皆可成为贤人。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134\n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乙】先考虑道义而后考虑利益的就会得到光荣,先考虑利益而后考虑道义的就会受到耻辱。爱好荣誉,厌恶耻辱,爱好利益,厌恶灾害,是君子小人相同的。但他们追求的途径就不同了。小人,快速说出荒诞的话,而想别人相信自己;快速做出欺诈行为,而想别人亲近自己;自己做出禽兽的行为,而想别人善待自己。完成行为后也不一定得到他所爱好的。所以君子实践诚信,也是想别人相信自己;君子实践忠诚,也是想别人亲近自己;君子修养正直和治理办事,也是想人善待自己。完成实践后就一定得到他所爱好的。小人没有不伸颈踮脚而祝愿:“我的智慧、思虑、材质、本性,一定比别人贤能。”小人不知道君子和自己没有不同,只是君子措置恰当,而小人措置错误。166.    穿戴    比得上    严重    间或、偶然167.(1)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比不上他美丽。(2)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政治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168.C169.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170.(1)他们都能接受谋臣的正确建议(或他们都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2)邹忌通过类比,婉言进谏,从而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晏子直言进谏,以古代贤君的做法为标准,直接指出景公的不当之处。【解析】16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2)句意为: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及,比得上;(3)句意为: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很深了!甚,严重;(4)句意为: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间或、偶然。167.134\n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明日,第二天;孰,同“熟”,仔细;以为,认为;(2)闻,听说;皆,都;朝,朝见;第一个“于”,介词,向;第二个“于”,介词,在。16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C.“婴闻古之贤君”句意为: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闻,听说;“鸡犬相闻”句意为:村落之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闻,听到;两个“闻”意思不同;故选C。169.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自己吃饱且知道别人还饿着,自己穿暖且知道别人还冷着,自己安逸且知道别人很劳苦。再根据句式,“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句式相同,是并列关系,故停顿节奏为: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170.(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甲文“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以看出,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进谏,是个善于纳谏的贤明君主;从乙文“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可知,景公接受了晏子的正确建议,是个善于纳谏的贤明君主。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中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例,冷静的分折,从中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邹忌在讽谏齐王时,先以身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畏”“求”,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似。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化,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委婉劝说最终使齐王接受了意见,广开言路,修明政治,齐国从而国富民强。乙文中从“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寡人闻命矣”等语句中可知,面对景公拥狐白之裘却以“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为怪,晏子以古代贤君的做法为标准,对照是非立断,正误鲜明,直接指出景公的不当之处,使景公顿悟。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134\n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侍妾和君主左右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很深了!”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以得到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庭院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政治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乙】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别人还饿着,自己穿暖且知道别人还冷着,自己安逸且知道别人很劳苦。现在您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171.(1)攻打   (2)快   (3)独自拥有,据有   (4)疲倦172.D173.(1)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的。(2)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174.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175.相同之处:都采用了以事喻理(或: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①邹忌以生活小事说理,真实可信;淳于髡以故事喻理,生动形象。②齐威王意识到自身问题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齐王因惧怕后果而被动放弃原有打算。【解析】171.134\n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解答时,结合题干的方法进行分析。1、“齐师伐我”意思是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其中“伐”与“齐欲伐魏”的“伐”意义相同,均为攻打;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意思是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其中“疾”与“天下之疾犬也”的“疾”意义相同,均为快;3、“而擅其功”意思是就独自获得了利益,擅,独自拥有,据有;4、成语“舟车劳顿”,形容旅途疲劳困顿。其中“顿”与“以顿其兵”的“顿”意思相同,均为疲倦。172.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A.诚:确实/诚心;B.美:漂亮,好看;这里的意思是俊美/美好,完美;C.间:间或,偶尔,有时候/参与;D.以:均为“导致”;故选D。17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朝廷之臣,朝中的大臣;莫不,没有谁不;畏,畏惧;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2)句重点词语:面刺,当面指责;受,给予,付予;上赏,上等赏赐;174.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句意为:韩子卢追逐东郭逡,接连环山追了三圈,翻山跑了五趟,前面的兔子筋疲力尽,后面的狗也筋疲力尽。“韩子卢逐东郭逡”点出中心事件,因此第一处应划在“逡”后,接着“环山者三”描写的是追逐的距离,故第二处应划在“三”后,“腾山者五”写翻山的趟数,故第三处划在“五”后,“兔极于前犬废于后”分别用“兔”和“犬”来说明追逐时间长,故第四处划在“前”后,由此可划分为: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17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比较二者的相同点即可。134\n相同之处,由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由乙文“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可知,淳于髡之能够说服齐王,关键是他善于用寓言故事来把这层道理生动、直接的讲明白。据此可知,邹忌和淳于髡的劝谏都采用了以事喻理的方法。不同之处,通过甲文中“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以生活中的小事来阐述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乙文中“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可知,淳于髡则是以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更加生动形象;通过甲文中“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齐威王在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通过乙文中“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的内容可知,齐王因惧怕“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而被动改变原有计划;据此总结作答即可。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134\n乙齐王想发兵攻打魏国。淳于髡对他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则是世上数得着的狡兔。韩子卢追逐东郭逡,接连环山追了三圈,翻山跑了五趟,前面的兔子筋疲力尽,后面的狗也筋疲力尽,大家都跑不动了,各自倒在地上活活累死。有个老农夫看到了,不费吹灰之力捡走了它们,就独自获得了利益。与此相同,要是齐、魏两国相持不下,双方士兵百姓都疲惫不堪,臣担忧秦、楚两个强敌会抄我们后路,以博取农夫之利。”齐王听后很是害怕,就下令休养将士,不再出兵。176.    同“衹”    著称    同“饲”,喂    面对177.(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178.C179.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180.(1)【甲】文体现的是马对伯乐的依赖;【乙】文体现的是云与龙相互依存。(2)《龙说》中作者以龙比喻明君,以云比喻贤臣。指出明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就是:明君是要依靠贤臣建功立业,贤臣又要仰仗明君的识拔才能荷重行远;要使国家长治久安,明君和贤臣缺一不可。【解析】17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祗,同“衹”。(2)句意:不能以千里马著称。称,著称。(3)句意: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食,同“饲”,喂。(4)句意:拿着鞭子面对着他。临,面对。17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不可得,做不到;安,怎么;(2)第一个“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178.A.均是“灵异”的意思;B.均是“迫近”的意思;C.实在\实情;D.均是“这”的意思;故选C。134\n179.考查断句。句意为: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云”是“龙之所能使为灵也”的主语,“若龙之灵”是“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的主语,故断句为: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180.(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知,甲文强调的是马对伯乐的依赖。根据乙文中的“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可知,乙文强调了云与龙相互依存。(2)考查文章主旨。全文托物寓意,借物抒情,寓意深远。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说明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圣君与贤臣缺一不可。参考译文:【甲】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乙】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181.B182.①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②拿起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183.C134\n184.可结合【甲】文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意思,也可结合【乙】文中苏秦发愤读书最终成功的事例,表达出劝慰的意思。【解析】18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A.国:国家/国都;B.色:脸色/脸色;C.期:满/给定;D.过:犯过失/过度,过分;故选B。18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知(知道,懂得)、于(在)、安乐(安逸享乐)”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引(拿,举)、股(大腿)、至(到)”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83.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文学常识的理解与识记。C.“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不是“孟子”。故选C。18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本题设置的情境是:小王同学因一模考试失利而一蹶不振。作答时可结合甲文中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劝说小王同学认识到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往往造就人才的角度进行劝说;再辅以苏秦先经历失败,承受住失败所带来的考验并最终成功的事例进行劝说。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甲】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134\n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乙】(苏秦)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185.(1)    散漫    咬(2)①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②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3)作者用准确有表现力的动词“刺、掷、蹍、啮、吐”,来写王蓝田的典型动作;用“怒”“嗔”来写王蓝田的神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王蓝田性格急躁的特点。(4)示例:古人告诫我们“险躁则不能治性”,在生活中,我们要培养自己遇事不急躁,不慌张,能沉着应对的能力,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急中生乱,忙中出错,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而无益的。【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慢:散漫。②句意为:咬破了就吐掉。啮:咬。(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①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②鸡子,鸡蛋;于,在;圆转,旋转;乃,就。(3)本题考查人物评价。结合人物描写的句子来评价人物。乙文“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中,作者妙用动词“刺、掷、蹍、啮、吐”,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描写他吃鸡蛋的一系列动作。用“怒”“嗔”作神态刻画,表现了王蓝田吃不到鸡蛋“性急”,愤怒至极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134\n(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梳理材料内容,根据题干的要求,围绕甲文“险躁则不能治性”,从遇事不能急躁,要沉着应对的角度来谈即可。示例:古人云:险躁则不能治性。人太过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在生活中,我们遇事不能操之过急,切忌暴躁慌张,要冷静沉着,耐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事情才能迎刃而解,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参考译文:       【甲】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乙】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王右军听说之后笑着说:“即使安期(王蓝田父亲王承)有这个脾气,也没什么值得可取的,何况是王蓝田呢!”13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0:47:10 页数:134
价格:¥5 大小:218.23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