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31讲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6

2/46

3/46

4/46

剩余4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31讲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n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2.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n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秦汉至魏晋官员的选拔①秦朝:官吏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②汉代:汉武帝推行察举制。察举制有常科和特科两种形式。③魏晋:推行九品中正制,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2)秦汉至魏晋的官员考核①秦汉:上计制,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②魏晋:门阀士族势力强大,考核法规大都流于形式。(3)秦汉的监察制度①中央: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②地方:每州设刺史一人,代表皇帝巡行郡国。\n2.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选官:科举制度①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积极要求参政。②内容: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③发展: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2)考核: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3)监察①中央: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宋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②地方: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宋朝划分路为监察区。\n3.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选官①元朝: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后来恢复了科举制,但科举出身的官员比例不高。②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考中者分别称为举人、贡士和进士。(2)考核①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考满是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②清朝: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3)监察①元朝:中央设有御史台,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②明清:主要机构有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n知识点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1)中古时期:国王往往挑选自己的亲信处理国家事务,官员只是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仆从。(2)“政党分肥制”: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3)国家职能扩大: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4)民众素养提高: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n2.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①官员与议员的脱离: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②官员与政党的脱离:19世纪初,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文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③考试选拔的制度:1870年,英国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2)美国的文官制度: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n3.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公开考试、政治中立、职务常任。(2)评价①积极: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②局限: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n知识点三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科举制的废除:1905年,清政府下诏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至此,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2)晚清的选官制度①学堂选官: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②留学生选官:清政府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n2.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2)北洋政府①考试选官: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②甄别选官: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甄别决定其能否留任。(3)南京国民政府①措施: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②评价: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但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n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干部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2)公务员制度: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也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n1.构图解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n2.学术情境——征辟制与察举制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在汉代的选官制度中,征辟作为一种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地位仅次于察举。思考:征辟制和察举制在选拔官吏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提示:征辟制是自上而下选任,察举制是自下而上地方推举。\n3.史学新论——科举制的廉政效应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制度的实行有力地维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使得中国古代贪污腐败现象延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较为彻底地消除了选官任官方面的世袭特权,对古代社会的廉政建设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屈超立在《科举制的廉政效应》\n4.构图解史——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n5.学术情境——政党分肥制政党分肥制亦称政党分赃制,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是西方国家政党发展史上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执政党一般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一旦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换,就要更换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政党分肥制在刚出现时曾起到过否定以门第和私亲任官的贵族制、恩赐制和徇私制的进步作用,但发展到后来,也成了一种任人唯派、任人唯亲的制度。思考:政党分肥制的弊端有哪些?提示:造成政府政策执行不连贯,效率低下,任人唯亲。\n6.易错提醒——西方文官制度与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有一定的渊源,二者具有相似性,比如它们都是选拔官员的制度,也逐渐建立了一整套的程序;它们都是工具性制度,具备考试的形式。但二者又大相径庭,如科举制度从属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从属于皇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从属性;而文官制度从属于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政治中立性。此外,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在管理方面也有不同的倾向,二者最终的结局也大不相同。\n7.构图解史——晚清选官制度的评价\n8.易错提醒——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现代西方国家强调公务员严守“政治中立”,不参与政治活动;我国则强调国家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执行公务中要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具有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同西方文官制度的本质区别。\n关键能力•素养提升\n探究点一 从士族到寒门——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术前沿]科举制的演变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方人,就包庇南方人压抑北方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这一事件史称“南北榜之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林白、朱梅苏《中国科举史话》[思维激活]材料从经济重心南移的视角认识科举制在明朝时期变化的原因。\n[史料实证]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料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对行政监察人员的任用作了严格的规定。在监察官的使用方面,明确了监察官的任职期限与升迁。“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法玩”“二周年一替”都是古人对监察官使用期限的认识和规定。历代还制定了《监察六事》《巡按察六》《设立宪台格例》《互察法》等来规定监察官的职责……西汉时御史大夫虽然是“三公”之一,但其秩仅为二千石,而另“二公”为秩万石。唐代,监察御史是正八品。宋元明监察御史为七品,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小知县……当然,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摘编自曹凯旋《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之借鉴》[解读]史料反映监察官有明确的任职期限,以法律规定监察官的职责,监察官员的品秩较低。\n[探究]根据史料,概括中国古代对监察人员任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监察制度。提示:特点:监察官有明确的任职期限;以法律规定监察官的职责;监察官员的品秩较低。评价:对于监督官员规范行政,防止官员贪腐等起到一定作用;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制度的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并不代表民众履行职责而只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n[历史解释]汉代察举制的影响(1)进步性①察举制采用选拔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为被举荐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使真正的人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②察举科目多,选拔的范围较广,为有才干的士人提供了较多跻身仕途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③察举制度创立初期,对举荐者和被举荐者均有赏罚,减少了滥竽充数的情况。\n(2)局限性①察举制广泛推行,地方乡闾因此有了评议之风,“清议”名士好品评人物,不重实际,空发议论。此风气遗留给了后世,在魏晋时尤为明显。②察举制在其后期,弊端日益显现。到东汉中后期,地方选举权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依据门第而不是学问、品行选官,任人唯亲、徇私舞弊行为屡有发生。\n[唯物史观]辩证看待科举制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社会整合功能:否定特权制度,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内核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转化。②推动文化发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促进了传统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带动了民间崇尚人文、教育的社会风气。③巩固国家统一: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适应了“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影响世界文明的发展:科举选才方式在唐朝时就被一些东亚国家采用并成为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科举制被西方国家吸收并改造成为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n(2)消极影响①重才轻品:选拔人才有时过于重视才学,忽视品德,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②官本位思想:直接促进了中国古代官本位文化,即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等文化的兴起,科举文化孕育而成的官场文化,至今仍有消极影响。③禁锢思想:强化了儒家的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进步和新知识、新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探究点二 公平公正——近现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学术前沿]美国的文官制度1883年,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首次确立了美国联邦政府官吏管理的竞争考试和功绩制、职务常任以及政治中立三项原则,成为美国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美国在选拔和任用文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专业才能和解决某些专业问题的本领,因为在美国人心目中,政府官员最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权威者。1978年,卡特政府通过的《文官制度改革法》在联邦政府文官录用中对妇女、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予以适当照顾。——摘编自郑易平、牛霞飞《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改革对其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思维激活]材料反映了美国文官制度立法规范,注重专业能力,录用群体广泛。\n[史料实证]英美文官制度改革史料随着社会化大工业及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国家事务千头万绪,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摘编自程西筠《由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士——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n[解读]史料重点阐述了英美国家的文官制度改革。注意史料中的关键语句“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n[探究]根据史料,概括文官制度改革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提示:合理性: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文官素质和工作效率,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文官超然于党派斗争之外,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了文官的知识化、专业化和政府管理的科学化。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国家民主政治日益完善;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传播自由民主意识。\n[历史解释]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的特征(1)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拥有考试权和铨叙权,负责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和管理。(2)制定和颁布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为了健全公务员考试和管理机构,有效地实现对公务员的考试和管理,使之成为制度,国民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上百个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律和法规。(3)对公务员的资格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对公务员的概念及其范围的规定则比较模糊。(4)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的任用资格、考试、管理上,具有显著的党派性和政治性,所有公务员均要忠诚国民党,公务员成了国民党把持政权的工具。\n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0·全国卷Ⅱ,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答案:C\n[剖析领悟]\n[演练1][2019·新高考海南卷,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促成了国家统一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时,无论是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选拔的标准是一样的,都有统一的要求。这说明科举考试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故选C项;在古代中国,王公子弟和百姓不可能平等,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科举考试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科举考试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排除D项。\n[演练2][2021·八省联考湖南卷]1898年,湖南率先建立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其课程分学校、农工、工程、刑名、缉捕、交涉六类,戊戌政变后被废止。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下令各省设立课吏馆。据此可知()A.课吏馆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湖南确立C.课吏馆是地方官制改革的标志D.湖南率先引入了近代官僚制度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对于课吏馆的设立经历了曲折,但最终还是设立了,说明课吏馆中对于培养新式官僚的内容,符合当时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需要,故A项正确;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区别于学校教育,B项排除;课吏馆服务于新式官僚的人才储备,为将来可能会到来官制变革做好准备,不代表当时地方官制已有所改变,排除CD两项。\n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2·山东德州4月一模]据统计,唐高祖时,宰相中有科举功名者占7%,唐太宗时为23%,至高宗、武后时上升至35%,武周时则达到40%。这说明()A.庶族地主地位显著上升B.科举制推动了文化发展C.科举成为晋升高官重要途径D.选官制度日益完善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比不断上升,这说明科举成为晋升高官的重要途径。因此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庶族地主地位的变化和文化发展的内容,A、B两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科举出身的宰相的比重变化,并未体现选官制度的变化,D项错误。\n2.[2022·山东淄博一模]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设立了三史科,即以考试《史记》《汉书》《后汉书》取士的贡举科目。三史科及第者待遇较高,能通一史即“同五经、三传例处分”,三史皆通则“特加奖擢”。这一做法意在()A.提升社会的文化水平B.发挥以史资政的功能C.促进史学的良性发展D.简化科举取士的程序答案:B解析:唐穆宗时期,科举制设立了三史科,通过高待遇鼓励应试者学史。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意在发挥以史资政的功能,故B项正确;材料中这一做法针对史科,其目的并非提升社会的文化水平,故A项错误;这一措施未必会促进史学的良性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科举取士的程序,故D项错误。\n3.[2022·山东枣庄期末]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其中一条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管长官,督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的实质是()A.剥夺了共产党参政议政之权B.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C.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D.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答案:D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可以由国民党长官随时介绍入党使之成为国民党员,这明显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共产党的信息,排除A项;介绍政府公务员加入国民党不一定就能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且这也并非为了选拔人才参与政治,因为政府公务员本身就是在参与政治活动,排除B、C两项。\n4.[2022·山东枣庄八中月考]1938年,中共中央决定在敌后方的各中央分局、区、地、县、市、分区的党委设立组织部,集中管理干部的考察、征调和分配等工作,并且开始出现了地方干部与军队干部在管理上的分工。这些做法()A.标志着我党干部制度的成熟B.秉承“三三制”政权建设原则C.适应了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D.配合了解放区行政区划的调整答案:C\n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并且开始出现了地方干部与军队干部在管理上的分工。这种干部管理方式的调整适应了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C项正确;1938年我党干部制度尚未成熟,排除A项;三三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1938年正值抗战时期,“解放区”说法不符合当时情况,排除D项。\n5.[2022·山东聊城期末]英国曾于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营利性经济活动。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答案:A\n解析:“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营利性经济活动”“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改革并不是在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故B项错误;“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8 18:28:03 页数:46
价格:¥3 大小:502.7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