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11讲救亡图存的斗争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2

2/42

3/42

4/42

剩余3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1讲 救亡图存的斗争\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n课程标准1.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认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n知识点一 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一书,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n知识点二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1.概况(1)兴起:洪秀全等在广西组织农民,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发展: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北伐、西征,达到军事鼎盛。(3)失败:1856年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n2.革命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但未能实施。(2)《资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3.影响(1)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2)引起了清政府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中央权力下移。\n知识点三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1.“洋务派”提出洋务新政(1)目的:自强、求富,挽救封建统治。(2)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2.活动: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建成了新式海军,开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3.评价(1)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尝试。(2)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失败是必然的。\n知识点四 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1.公车上书(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2)经过: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3)意义: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2.百日维新(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3)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戊戌六君子”被杀。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n3.历史意义: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4.失败原因(1)客观:守旧势力仍很强大。(2)主观: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n知识点五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1.原因: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3.失败: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运动失败。4.评价(1)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2)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n1.易错提醒——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民族危机之下,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但是林则徐、魏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因此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n2.史学新论——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太平天国运动对腐朽势力进行了一次空前大扫荡,这在客观上为洋务运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而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近代先进事物和进步的思想观念,促进了中外联系,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从这些历史联系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罗雄飞《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n3.学术情境——“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中体西用”是在充斥着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时代中提出来的,它在僵化的封建文化上打开了缺口,使中国人接触到了资本主义新文化。但是,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在实施中,旧学和新学、“中体”和“西用”势必会产生冲突,西学、“西用”会逐渐冲击中学、“中体”的防线,从而促进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思考: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对此观点谈谈你的认识。提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虽然洋务派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但因为没有改变清王朝腐朽的政治制度,从而未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所以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n4.构图解史——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n关键能力•素养提升\n探究点一 自下而上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学术前沿]《天朝田亩制度》并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纲领将《天朝田亩制度》说成太平天国革命的纲领,是现代历史学家们的论断,并不是洪秀全规定的。洪秀全实施的则是承认封建地主所有制的“照旧交粮纳税”政策,太平天国的革命实践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中最革命的内容——按人口均田,太平天国的主要革命目标之一推翻清朝,《天朝田亩制度》也只字不提。——崔之清《太平天国革命纲领试析》[思维激活]作者从太平天国的实践上认定《天朝田亩制度》并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纲领。\n[史料实证]义和团运动史料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兵法易,劝学拳,要灭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拔线杆,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路遥主编《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解读]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只因鬼子闹中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拔线杆”及“大清一统庆升平”描述了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特点。\n[探究]根据史料,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特点。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提示:特点: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反帝具有坚决性;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具有盲目排外色彩;对清政府缺乏认识(扶清与爱国没有明确区分,界限模糊)。失败原因:主观上,义和团运动具有落后性,缺乏先进力量的领导和先进思想的指导;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n[历史解释]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n[家国情怀]义和团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1)在中外矛盾加剧的19世纪末,终于引爆了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他们打击的对象是外国势力,到1900年发展到顶点,成千上万的义和团团众以血肉之躯和八国联军进行了英勇搏斗。(2)尽管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下失败了,但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战胜性。\n探究点二 自上而下的救亡——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学术前沿]康有为思想的局限性他(康有为)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最终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思维激活]材料从康有为认识的局限性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n[史料实证]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史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认为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报》史料二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史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而在于当时没有一个使变法成功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成功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n[解读](1)史料一说明了维新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反映了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2)史料二说明了变法具有急于求成的缺点。(3)史料三说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表明变革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支持。\n[探究](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所持的看法并做出评价。提示:看法:节奏过快。评价:一方面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是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维新派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隐患。\n(2)史料三中对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提示:正确。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n[历史解释]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2)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实现。\n[唯物史观]辩证看待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兴办的民用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使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外交上总理衙门的设立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新式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教育上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了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思想上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等思想观念,推动了晚清思想的近代化\n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1·新高考山东卷,5]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答案:B\n[剖析领悟]\n[演练1][2021·八省联考广东卷,9]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时谈到,如果仅从当前需要来看,自造轮船还不如雇买,但要“求其精、求其备,而尽其所长归之中土,相衍于无穷,非许以重资不可”。左宗棠意在()A.重资购买外国轮船以归中国B.兴办民用企业弥补资金不足C.提高本土技术谋求长远发展D.发展远洋运输打破外国垄断答案:C解析:左宗棠认为仅从当前需要来看,自造轮船不如雇买。但要真正获取技术必须采用重金,由此可知从长远来看左宗棠还是认为要提高本土技术以谋求长远发展,故选C项;左宗棠认为从长远来看购买外国轮船并不划算,排除A项;左宗棠主张发展军事技术,并不是发展民用企业和发展远洋运输,排除B、D两项。\n[演练2][2021·全国乙卷,28]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答案:C解析:1898年是戊戌变法之时,此时维新派宣扬维新思想,主张废除传统的科举考试,所以书商慨叹废除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但戊戌变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败,维新思想受到打击,所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又面临亏损。因此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当时政局的迅速变化,故选C项;清末儒学的地位尚未被颠覆,排除A项;根据该书商的经历并不足以说明列强的侵略加剧,排除B项;清末西学尚未深入人心,D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n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2·山东潍坊一模]太平天国运动后,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向存鱼鳞册、黄册荡然无存”。江浙皖诸省往往“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田为人有,屋为人居,力不能夺,讼不能胜”。材料主要说明()A.清朝政府统治瓦解B.农耕经济衰退C.土地关系受到冲击D.阶级矛盾尖锐答案:C\n解析:材料信息所述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江浙皖诸省“客民”占据了流亡“土著”的土地、房屋,导致流亡者“无所归宿”,这说明原有的土地关系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促使清朝政府统治瓦解,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农耕经济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客户和土著的矛盾,不能体现阶级矛盾尖锐,故D项错误。\n2.[2022·山东滨州一模]甲午战后,江南制造总局分设了江南船坞等十多所企业,天津机器局也设立了诸多分厂,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则合并为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这反映了洋务企业()A.并未受到战争的影响B.坚持以重工业为主导C.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D.优化了中国工业布局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甲午战后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等洋务企业的探索,通过开设分厂、创办联合公司等形式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故C项正确;由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破产,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到冲击,故A项错误;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仅从材料中几个事例,无法得出中国工业布局是否优化的结论,排除D项。\n3.[2022·山东潍坊期末]维新运动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传统功名不高的读书人发动的,阻力重重。但在短短一两年内,维新运动便能达高潮,甚至一时出现“咸与维新”,一些高官也屡屡“赞助”以显自己的“开明”的局面。这表明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B.君主立宪成为社会共识C.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D.广大社会民众充分觉醒答案:A解析:材料“但在短短一两年内,维新运动便能达高潮,甚至一时出现‘咸与维新’……的局面”体现的是在民族危机的冲击下,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A项正确;B项说法与当时史实不符,排除;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C项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n4.[2022·山东泰安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京剧改良”的主张,时事新戏成为京剧改良的主要部分。所谓“时事新戏”,即采用时事题材,反映较近时间内重大的富有政治性、社会性事件的戏曲传播形态。由此可知,当时这些知识分子()A.努力探索改造国民思想新途径B.具有否定传统文化的不良倾向C.开始把思想启蒙与救亡相结合D.让京剧重新焕发出独特的魅力答案:A\n解析:“京剧改良”的主要部分是时事新戏,即采用时事题材,反映较近时间内重大的富有政治性、社会性事件的戏曲传播形态,京剧的受众为普通大众,由此可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希望通过京剧改良启发民智,即努力探索改造国民思想的新途径,A项正确;京剧改良具有明显的思想改造意图,其本身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也不属于“不良倾向”。排除B项;C项错在“开始”,排除;D项并未凸显知识分子进行京剧改良的政治思想内涵,排除。\n5.[2022·山东潍坊期末]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中的文章有这样一段叙述:“牛耕于田,不勤,牧童鞭之。牛曰:吾苦甚。牧童曰:智不若人,即为人役。岂徒牛然,人亦如是。”这类文章大量出现于当时的小学教材,其目的是()A.号召民众推翻清政府B.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主自由C.呼吁西方列强保护弱国D.宣传优胜劣汰,进行思想启蒙答案:D\n解析:从材料中的“智不若人,即为人役。岂徒牛然,人亦如是”等信息可以看出,这类文章出现在小学教材中的目的是宣传优胜劣汰,进行思想启蒙,故答案为D项;从材料信息看不出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反抗外来侵略,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呼吁西方列强保护弱国,排除C项。\n6.[2022·山东济南德润中学期末]1900年,天津义和团运动进入了高潮。当时“(天津)官勿论大小,民勿论男妇,大概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人们便此“喜相告曰: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今而后,海内肃清,升平有日”。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具有反帝爱国主义性质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D.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今而后,海内肃清,升平有日”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这并未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义和团对国内反动势力的态度,故C项错误;D项中“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有所夸大,故错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8 18:28:02 页数:42
价格:¥3 大小:550.4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