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5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3

2/33

3/33

4/33

剩余2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5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n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n知识点一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儒学(1)魏晋南北朝,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3)唐朝中期,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韩愈提出儒学复兴运动,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2.道教(1)兴起于东汉末。魏晋南北朝时,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n3.佛教(1)西汉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2)武则天时,佛教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4.反佛教斗争(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劳动力不事生产,影响政府财政收入。(2)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n知识点二 文学艺术1.文学(1)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2)唐朝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2.书法、绘画、石窟艺术:东晋王羲之世称“书圣”,唐代颜真卿的颜体和柳公权的柳体最为有名;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n知识点三 科技1.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发展(1)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3)地理学: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n2.隋唐时期——科技成熟(1)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2)雕版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3)火药的发明与应用: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4)天文学: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5)医学: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n知识点四 中外文化交流1.东汉到北朝: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东晋的法显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2.唐朝: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例如空海来长安求法;鉴真曾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n1.史学新论——魏晋时期的理性精神魏晋时期不再完全以儒家传统的所谓德行节操去品评人物,而是以符合理性精神的概念作为评论的标准,如“颗悟”“远识”“器量”“宏放”等,已把两汉时期品藻人物所推崇的“明经笃行”“孝悌力田”等伦理道德标准置之而不顾。这说明魏晋时代的理性精神已经渗透和贯彻到各个方面。——田文棠《论魏晋思想的文化意义》\n2.学术情境——唐代“三教并行”唐代实行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儒、道、佛三教得以各自独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和发展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明显地感受到来自佛、道两家的压力。思考:唐代儒学面临来自佛家、道教的挑战,儒家士大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提示:韩愈发起儒学复兴运动,用儒家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观点。\n3.构图解史——书法艺术\n4.学术情境——唐朝“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中华文化圈是以中国为主体,范围包括越南、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它是一个多样统一、有机组合的文化世界。汉字、儒学、中国化佛教和中国式典章制度,是中华文化圈的基本特征。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一方面促进了唐代经济的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唐代文明的对外传播泽被东西,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思考: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提示: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n关键能力•素养提升\n探究点 多元开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术前沿]唐代文化的兼容气度唐代文化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古印度一再遣使唐朝;波斯、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不少人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尊重。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大量运往波斯销售。唐太宗派人到印度学习甘蔗制糖。——摘编自冯天瑜等主编《中华文化史》[思维激活]唐朝的对外交往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通过政府的推动、商业的交流、宗教的往来,中外文化才得以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兼容,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壮大。\n[史料实证]玄奘西行史料贞观初年,玄奘在苦心钻研佛学中,发现当时国内佛教经论的体系杂乱,有些问题各家说法颇多分歧。玄奘听说天竺(古印度)地方有很多佛经,于是决心西游,“以问所惑,以释众疑”。他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归国后,玄奘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除了将梵文译成汉文外,玄奘还将汉文译成梵文。《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n[解读]玄奘一人西行印度学习佛经,历时17年,归国后著成《大唐西域记》,主要在佛教文化传播、中印文化交流、中西交通及文学创作等方面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n[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玄奘西行取经的意义。提示:意义: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留下了研究唐朝与西域、中亚、南亚地区交往的重要史料;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素材。\n[历史解释]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1)魏晋时期①当时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人们纷纷寻求精神上的寄托。②统治者的提倡支持。他们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维护统治。(2)隋唐时期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交流频繁。②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宗教政策,儒、释、道均得到大发展。③佛教的世俗化进程加快。④印刷术、造纸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佛、道的传播。\n[家国情怀]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及启示(1)特点①交流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②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③交往渠道众多,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④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⑤中国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启示:隋唐时期统治者对待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n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1·新高考湖南卷,4]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答案:A\n[剖析领悟]\n[演练1][2021·新高考天津卷,2]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A.书法实用性加强B.书法流派的统一C.竹简木牍的应用D.纸张使用的推广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所依托的条件主要是纸的改进,命名其有了更好传播的载体,D项正确;自发到自觉,其实用性减弱,排除A项;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竹简木牍的应用不利于书法的发展,排除C项。\n[演练2][2021·新高考湖北卷,3]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A.道家的无为而治B.史学的通古贯今C.儒家的伦理纲常D.理学的格物致知答案:C解析:据材料“在乎行教化”“‘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可知,杜佑认为治理国家的核心在于教化民众,尤其注重“礼”,即用儒家的伦理纲常治理社会,故选C项;无为而治与“在乎行教化”不符,排除A项;史学的贯通古今与“‘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不符,排除B项;理学出现在宋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n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佛教的影响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石窟属于佛教建筑,魏晋至隋唐时期众多石窟的修造反映出佛教的影响扩大,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佛教对雕塑艺术的影响,没有体现出对儒学地位的影响,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n2.[2022·江苏如皋测试]如图为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手持烤肉串的宾客”,这类壁画在今山东、江苏、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均有出土。这反映出魏晋时期()A.畜牧业在江南推广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C.人民生活普遍富足D.各民族文化的交融答案:D\n解析:概括“手持烤肉串的宾客”“这类壁画在今山东……均有出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壁画中的饮食习惯多出现在北方游牧民族中,材料中这种壁画出现在广大中原地区反映出当时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江南地区畜牧业及经济的相关情况,A、B两项材料依据不足,均排除;“人民生活普遍富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n3.[2022·山东滨州博兴质检]匣钵技术的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者劳法盛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A.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B.中国古代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匣钵技术是制瓷技术的一项重大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瓷器的质量,表明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广泛的信息,排除A项;中国古代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于唐朝,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无关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地位问题,排除C项。\n4.[2022·山东日照一模]唐传奇多辞藻华丽、文风浮夸充满想象,多描写社会上层士大夫及文人群体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而宋话本更强调向“俗”,题材更丰富多彩,主要篇幅是对社会背景及底层市民生活的描写。这一变化反映了()A.文学风格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B.下层知识分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体C.社会主流价值观嬗变影响文学形式D.文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特征答案:D\n解析:材料反映了唐传奇与宋话本在创作风格和描写内容上的不同,这说明文学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特征,故D项符合题意;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作出准确的描绘和体现,唐传奇和宋话本的不同风格不能表述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排除A项;宋话本主要描写对象是底层市民生活,未涉及其创作者的身份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宋话本与唐传奇相比发生的变化,不能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变化,排除C项。\n5.[2022·山东济宁月考]据载,唐代的佛寺中,有的信徒在念诵《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有的僧侣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行方式。这些现象反映出()A.唐朝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B.佛教开始出现中国化的趋势C.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D.中华文化在融合中逐步发展答案:D解析:“父母恩重难报”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孝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体现了中国古代辛勤劳动的观念,这说明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吸收融合了中国文化因素,说明中国文化在融合中逐步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现象与政府政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了佛教的中国化,但“开始”说法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儒学的地位,而且根据所学可知,唐代儒学地位受到佛道冲击,排除C项。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8 14:50:08 页数:33
价格:¥3 大小:729.8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