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4散文阅读精练提分2把握结构思路课件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4散文阅读精练提分2把握结构思路课件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94
2
/94
3
/94
4
/94
剩余9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一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一 现代文阅读\n专题四 散文阅读精练提分2把握结构思路\n1高效突破·强技法2易错清零·免失误\n高效突破·强技法\n把握结构思路题型特点命题特点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是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试题涉及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命题角度较多,有时直接发问,有时间接设置问题。题型一般有3种:行文结构思路分析题、线索作用分析题、句段作用分析题。\n把握结构思路题型特点设问方式①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行文的?请依据线索梳理文章思路。②本文是如何展开写作思路的?请加以分析。③××段写了××,具有怎样的作用?思维导词线索及其作用、结构思路与结构方式、句段作用。\n题型一 结构思路分析题结构思路是作者按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结构体现,具体命题形式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n一、散文常见的结构方法名称解读艺术效果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接显示中心,“一开始就走向目的地”。①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文;③总起下文;④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n名称解读艺术效果卒章显志文章结尾时显示中心。①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②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③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过渡衔接层次段落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语或句子。①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畅通;②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n名称解读艺术效果题文照应文章题目与正文的照应。①紧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凑集中;②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首尾呼应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照应。①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②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伏笔铺垫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的埋伏。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味;③结构圆合严密。\n二、散文结构思路分析4环节圈圈点勾画抓关键语善于捕捉文本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句子,以及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抓抓住线索理清脉络散文的线索类型主要有具体事物线、人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感情变化线、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线、作者的所见所闻线等。合合并段落概括要点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联联系主旨分析效果任何结构形式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文章的构思要有利于突出事物、凸显主题、抓住读者。\n三、结构思路分析题解题3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n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n(2020·课标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记忆里的光蒋子龙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n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n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n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n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n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n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n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有删减)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题干问的是“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由此看出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的行文思路。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题区间,再依据叙述顺序、方式和内容,分别从事件、情感等角度来分析层次。\n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文章第一段先写看火车的缘起,“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听到同学的炫耀,激起了看火车的期待之情;第二段写去看火车的途中,夜晚的阴森树林带给“我”们恐惧害怕之情,“我”们为了看火车而穿过林子,克服了恐惧;第三段是终于到达铁道旁,感到“兴奋和好奇”,并贴在道轨上听火车运行的声音,可谓未见火车,先闻其声,通过声音的越来越大,“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把“看火车”的期待情绪提到了最高;\n第四段是看到火车,首先看到的是“一股强大的光束”,以光束与声音渲染火车到来时的震撼与激动心情,同时又通过“我”“捂紧耳朵睁大眼睛”看到的“镰刀”“锤头”,呼应标题“记忆里的光”,勾连起下文对镰刀锤头的情感体验与相关事件的叙述;第六段写了看过火车之后的内心情感,因火车上的“镰刀”而感到自己与火车有了“亲近”“关联”的特别感觉,引起后文。\n事件层次:按时间顺序,以期待看火车、夜行看火车途中、贴近铁轨听火车声、看到火车强烈的光束与火车头上的图标的顺序,层层递进地写了看火车的经过。情感层次:向往——惧怕——兴奋好奇——激动震撼——感到亲近与特别;通过情绪的起伏波澜,层层渲染加深,描绘出孩子第一次看火车的真实心理感受,同时在结构上也为后文的情感体验与相关事件叙述作铺垫。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n【答案】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n题型二 线索作用分析题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事件、事物、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某种情感等都可以作为散文的线索。线索的考查,有的直接明确某事物是文章的线索,有的说某事物是文章的文眼,有的说文章是围绕某个内容展开的,其实质都是考查文章的线索。\n一、弄清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而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n二、掌握结构线索\n三、线索作用分析2步走第一步:找出线索——“4看”定线索看标题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如《白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树的赞美就是文章的情感线索。看时空词语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如《荷塘月色》就有空间线索。\n看“物”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如《小狗包弟》就是以“小狗包弟”这一常出现的“物”为线索的。看议论抒情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中蕴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作者悲愤情感的议论抒情句,表明了文章的线索是悲愤之情。\n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使行文富于变化。内容方面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特别提示: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等。\n(2015·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比邻而居王安忆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n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n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n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n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n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n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n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有删改)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第一步:找出线索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为本文的线索。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结构方面的作用:文章紧紧围绕“气味”,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内容方面的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n【答案】(示例)(1)线索:气味。(2)作用:①结构方面,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②内容方面,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n题型三 句段作用分析题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作用是散文考查的重点和热点。\n一、散文句段常见的作用句段所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相同,具体如下:\n句段位置作用首句或首段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4.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5.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一般是铺垫;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n句段位置作用中间句段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前后呼应3.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4.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5.起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的某些特征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6.渲染烘托某种氛围1.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2.中间句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或论述的是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n句段位置作用结尾句段1.升华感情2.点明中心,深化主题3.总结上文4.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地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5.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6.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1.首尾呼应(照应)使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如《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内容方面:结尾再现父亲的背影,直抒思念之情。结构方面:呼应开头,首尾圆合。2.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如《故都的秋》结尾段。\n句段位置作用句段位置反复出现的句子1.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2.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3.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反复出现的句子\n句段位置作用句段位置文中引述性、插入性材料(语句、故事等)1.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2.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3.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4.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5.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文中引述性、插入性材料(语句、故事等)\n二、解答句段作用题2大步骤第一步:明确句段位置,读懂句段内容因为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所以明确句段位置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读懂句段内容又是分析句段作用的前提。第二步:确定分析角度,结合文本分析依据句段位置,确定对句段作用分析的角度,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作答。\n内容主题(常规角度)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结构思路(常规角度)要考虑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作铺垫、照应过渡、总结上文等,还要考虑与标题的关系(如点题)。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n表达效果(特殊角度)①句段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使用了反问、对比等手法,则要答出表达效果,视具体句段而定。②读者情感(心理)。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发人深思、催人想象等作用。\n(2020·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三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①2015年冬天,初雪。第二次到乌镇,木心美术馆已经落成。②人来人往的乌镇,地道的江南水乡味道。一如木心《从前慢》的诗: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n③行者以为千年往事都这般活在寻常巷陌里头,走着走着,不免发现整个镇却似一个怀旧的情绪博物馆。那些缠绵的温情,忐忑的相思,在水中,在摇橹声里,在拐角的小桥上,在长街夜色拥挤的人群中,盈盈绕绕,都陈列在眼皮底下,久了让人无味。④西栅的美术馆却安静。一方宁静的水上,横竖几抹白色的墙,极简约的外观,像是一顶桥。听说临终的木心看着美术馆设计图,喃喃自语。今天的美术馆,进门就见到这句话:“风啊,水啊,一顶桥。”\n⑤想到桥这个意象,就想到读木心作品的感觉。木心的作品,很有一段时间不为人所知。2007年春天,我初读《哥伦比亚的倒影》,一片错愕,随手在页眉上涂写:“看木心的散文有点颠覆传统的感觉,不是习见的散文,在形而上的思索中,隐约见到一些作者经历的影子,暗暗让人揣摩其家当是大户,生当盛世自然顾盼生姿,乱世也见许多讲究。”我揣测木心也许是那种在欧美成熟的作家吧,眼界和视野都远较土生土长者开阔,也怪异。\n⑥那时候不知道木心其人,不知道文字里头那些氤氲的味道,是做作还是自然流露?揣测的心境很像梁文道说的:“刚刚在大陆出版作品的时候,大家以为他(指木心)是台湾作家,或是不知从哪儿来的海外作家;更早在台湾发表作品的时候,那边的圈子也在探听是不是一个民国老作家重新出土。”⑦这么多年下来,木心也终于只是在读者圈中知晓。仅此而已。\n⑧乌镇东栅有木心故居,西栅有木心美术馆,都不引游人注目。我们在故居门口排队,蜂拥而过的游客会偶尔驻足问,这里边有什么好玩的?得到一个回答后,“哦”的一声,继续跟着导游的旗帜和小喇叭中的解说词远去了。⑨“大家看门前的大狮子,传说王母娘娘……”总是如此。劣质的导游词不知道谁写就,所有的景点都充斥着虚假的传说。游人们心底没有神话,对传说也“哦”的一声,和导游彼此心照不宣,又继续赶点去了。\n⑩木心美术馆里并没有传说。庶几近之的,或者也有。陈列在展柜中细如蚊蚋的狱中书简,让狱中岁月一如传说。美术馆兴建背后的师生情谊,见古礼古风一如传说。传说有时候就是这不能言说的历史吧,有时候就是遗失不再有的情怀吧。⑪我们在美术馆前面拍照,雪在栏杆上积得有些厚。朔风射眼,冻得南来的人瑟瑟地抖。步行的游客经过,也取个背景拍几张照,听说要再购票进入,追问一句:“木心是谁?”转身走了。\n⑫木心是谁?馆内还是有零星的介绍的,旧物如新,旧语如新,在展厅的光色声影中。其实,我是在想,把木心美术馆建在乌镇好么?乌镇古镇其表繁华,再好的人,再好的东西,会不会被如织的游人的目光洗去特质,最终如不远处的茅盾故居一般,成了导游嘴里一处乏善可陈的老房子?\n⑬木心的特质是什么?我曾经想,他的文字是荒原、雪域,越读越在阔大的平淡中觉出滋味。有时候,读到“花叶茜明、萧闲、葛蕊”这样的词语,会突然怔住,觉得自己落到一个阳光明媚的花园,推门出去,却突然是古长安的街巷。推门进去,却是一个现代感十足的建筑。木心美术馆融合着现代建筑的干练和明快。走进去,沉浸,逐渐沉浸,彻底地沉浸。⑭灰白的展厅墙上,一行行镌刻着木心的诗。那韵味,像一颗琥珀,闪烁着时光流逝的光芒。\n⑮“你这样吹过/清凉,柔和/再吹过来的/我知道不是你了”⑯“每夜,梦中的你/梦中是你/与枕俱醒/觉得不是你/另一些人/扮演你入我梦中/哪有你,你这样好/哪有你这样你”⑰这些诗,是韦庄?晏殊?还是木心?思念的唯一,时空里头的荒凉,亘古以来的诗人各有意境,却有共同的悲凉。⑱2015年冬天,初雪。第二次到乌镇,只看一个木心美术馆。(取材于吴合众的同名散文)文章开头引用木心的诗,体现了怎样的匠心?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第一步:明确句段位置,读懂句段内容这是一道句段作用分析题,所指段落在文章开头部分,属于“开头句段作用”分析题。认真阅读文段,进一步理解把握。第二步:确定分析角度,结合文本分析本题要求回答开头引用木心的诗所体现的“匠心”,其实就是要求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思考。\n内容主题首先要理解木心此诗的内涵是表现乌镇“从前慢”,引用之前有这样的话:“人来人往的乌镇,地道的江南水乡味道。”所引木心的诗歌正是对这种地道的江南水乡味道的诠释。结构思路题目是“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主要内容是写游览美术馆时的所见所感,从而表达对木心其人其文的理解,这是铺垫写法。而作者的见闻却是游人的浮躁、喧嚣,以及乌镇的繁华、美术馆内的声色光影,这就与“从前慢”构成强烈反差。文章结尾两段又一次引用木心的诗,这就形成了一种照应。\n【答案】①开头引用木心的诗,是对乌镇地道的江南水乡味道进行诗意诠释。②为下文转向描写木心美术馆作铺垫,与后文中参观者的浮躁、喧嚣形成对比,并与结尾引用木心诗作,形成照应。③增添了文章的诗意美(艺术美)。表达效果作为一篇表现木心先生的游记散文,通过引用木心的诗句,把人带入以前古朴的江南,形成一种诗意之美。\n易错清零·免失误\n考生做句段作用分析题最常犯的失误就是套用术语,笼统作答,与文本内容的结合不充分、不具体,即“分析”不到位。比如:(1)在内容上,只概括字面意思,没有联系情感或主旨作答;(2)在结构上,作答不结合具体内容阐释,如只笼统地答“引起下文”则容易失分,应说明怎么引起的,引出了什么。易错盘点套用术语,笼统作答\n【增分有术】掌握规范答题模式答题方向常见表述方式内容写了(强调了)……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n结构开头引起下文点题,照应标题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中间过渡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由……过渡到……(物到人,景到情,事到理,实到虚)由……转而写到……照应与标题相照应与上文……相照应,与下文……相照应\n结构结尾总结上文呼应(照应)标题、开头、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升华(深化)……卒章显志,表达了……线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在文中……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思路点明(交代)了……写作思路(时间、空间、景到情、事到理、实到虚)表达注意句段表达上的特点(如设问、比喻、反衬等),形象地(突出了、强调了)……,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人入胜\n【对症演练】(2020·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一轮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挖光阴过日子荆爱民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主客之间话稠得很,说的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常常是老家人走半天了,而心里总还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n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黑黑魆魆的,就缺面无光。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房子本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暖气稍微跟不上,背阴的房间就冷得坐不住。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n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在同一个季度,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形成的啊。④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变化,那些叶儿大一些个子稍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同一片树林子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无美草。当大树参天而立时,谁还想得到那大树底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娘所生的呢。\n⑥曾经看过一篇短文,题目记得很清楚:《一米阳光》,大意是说一个青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生活在两个高楼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阳光,他把最美好的一米阳光让与奶奶享受,整篇文章是积极向上的。但在我看来,一米阳光总是有限的,是万不得已,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那样,老奶奶的床就放在那狭窄的小房子中间,如果那老奶奶不用去撵那一米阳光,而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那多好啊。⑦老家在陇东农村,童年的生活曾经在地坑庄子里度过,在漫长的冬天里,地坑庄子里的阳光总是来得迟走得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蹲在阳光里晒暖,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时光啊。\n⑧长大了东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尽磨难也就是寻找阳光寻找冬天里晒暖的地方啊。⑨寻找阳光的过程就是过日子,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这好好过日子就是寻找阳光寻找温暖的过程,过日子要积极行动,要善于奔走。在我们家乡,把会过日子的人家称之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之为能挖光阴。原来这光阴也能挖来啊。农民辛苦,经历春风秋雨夏暑,就是一种挖光阴的行为,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农村人常有的一句话就是人有懒筋,把懒筋拉开了人就勤劳了。\n⑩街面上多的是美容美甲店,电视上多的是养生养颜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是相当遥远的事,美容与养生离我们还很远,我们要做的事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光阴;人类生活了几千上万年,还在祖祖辈辈地挖光阴,看电影电视上传播的一些大片,也是强调挖光阴,无论是哪个国度哪个朝代的艺术品都演绎的是同样一个主题,即挖光阴。⑪汉字的妙处还在于:光阴,不但有光还有阴,也即热了往凉处挪,冷了往热处走。光阴一词充满了哲学意味,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于是盛夏就创造了空调,冬天就有了暖气。\n⑫小时候读过一篇童话《火龙衣》,说是一个长工因为顶撞了地主,被地主关在磨房中,长工冷得受不了,推上空磨转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对地主说他穿了件火龙衣,简直热得受不了。故事的后半段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长工靠智慧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故事的本身也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挖光阴。⑬如果住在地坑庄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种好庄稼,多收一些玉米秆、麦草,或者扫些树叶,把土炕烧得热腾腾的,把日子过富足。或者勤劳致富挣下钱买来大块大块的炭,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火炉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才叫过得有滋有味呢。\n⑭如果生在北极,就能依靠祖上的遗传基因,刚出生后就可以在冷水中受得洗礼,更要在后天的生活中把身体历练得棒棒的,卧得冷雪,受得寒冻,并且在这样的地方生存繁衍,只有这样去做,光阴也就挖下了。⑮思绪万千地正在往下写,几年不见的一个熟人来看我,张嘴就问,老荆,日子过得怎么样?⑯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有删改)\n文章以“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样卷抽检】考场样卷①以“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结尾,巧妙点题,收束自然,戛然而止;②首尾相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名师评卷存在问题:(1)只顾结构安排,不顾内容表达。案例中的两点答案只是从结构安排上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忽略了在内容主旨的表达上的作用。(2)结构上的作用分析只说套话,而没有联系文本。赋分:2分\n【满分攻略】精准审题由题干可以看出考查分析句段的作用,考查的是结尾的作用。规范答题散文结尾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合,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回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挖光阴”的含义,根据上文“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n规范答题好好过日子就是寻找阳光寻找温暖的过程,过日子要积极行动,要善于奔走。在我们家乡,把会过日子的人家称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为能挖光阴”“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可知“挖光阴”就是要行动,要努力奋斗。当熟人问:“老荆,日子过得怎么样?”“我”回答“正在挖光阴呢”。这个回答既水到渠成,又点明了题意,照应了题目,升华了主旨:要积极行动,不断奋斗。这个结尾的巧妙之处还在于,作者不但是“说”而且在“做”,增强了文章的感召力。同时,从文章结构上看,文章开头写“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主客之间话稠得很,说的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而结尾写“我”与熟人的对话,结尾与文章开头的闲话家常相呼应,结构完整。\n【答案】①水到渠成,点明题意,升华了“积极行动、不断奋斗”的主题。②首尾相应,文章以拉家常写起,又以人物对话结束,结构完整。③作者不但是“说”而且在“做”,增强了文章的感召力。\n(2021·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双基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我们时代的塑胶跑道迟子建①哈尔滨对于我来说,是一座埋藏着父辈眼泪的城,在后辈的写作者眼里,它可以是一只血脚印,也可以是一颗露珠。\n②我十七岁前的行迹,在连绵的大兴安岭山脉。山脉像长长的线,日月之光是闪亮的针,把我结结实实缝在它的怀抱中。初春的风认识我,夏日的溪流认得我,秋天时的薄冰认得我,冬天生产队的牛马认得我,我是大自然围场里的一个小小生物。③我对哈尔滨最早的认知,是从父亲的回忆中来的。父亲童年不幸,我奶奶去世早,爷爷便把父亲从帽儿山,送到哈尔滨的四弟家,而他四弟是在兆麟公园看门的,多子多女,生活拮据。父亲读中学时寄宿,他常在酒醉时讲他去食堂买饭,不止一次遭遇因没有续上伙食费而被停伙的情景。\n贫穷和饥饿的滋味,被父亲过早地尝到了。父亲功课不错,小提琴拉得也好,但家里没钱供他继续求学,中学毕业后,他没跟任何人商量,独自报名来参加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父亲这一去,直到1986年因病辞世,近三十年没回过哈尔滨。而他留给我的哈尔滨故事,多半浸透着眼泪。\n④1990年,我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调转到哈尔滨工作。每次去兆麟公园,我都会忧伤满怀,想着这曾是父亲留下足迹的地方啊。初来哈尔滨,我的写作与这座城市少有关联,虽是它的居民,但更像个过客。直到上世纪末我打造《伪满洲国》,哈尔滨作为历史主场景,我无法回避,所以开始读城史,在作品中尝试建构它。但它始终没有以强悍的主体风貌在我作品中独立呈现过。二十年过去了,我在哈尔滨生活日久,了解愈深,很想对它进行一次酣畅淋漓的文学表达。2019年,我开始了《烟火漫卷》的写作。\n⑤写完第二章,我随作协代表团访欧,虽然旅途中没有续写,但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一路跟着我漂洋过海,始终在脑海沉浮升腾。⑥首站去的是曾到访过的挪威的卑尔根,令我吃惊的是,这座城市少有变化,几乎每个标志性建筑物,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而在中国,如果你相隔近二十年再去一座城市,熟悉感会荡然无存,这既说明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也说明我们缺乏城市灵魂。而有老灵魂的城市,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是有情的,在遗留的建筑上,能看到它固守传统,又不甘于落伍的痕迹。\n⑦到了塞尔维亚,我仿佛相遇了《烟火漫卷》中那些伤痛的人——伤痛又何时分过语言和肤色呢!几位前南老作家,令我肃然起敬,他们朴素得像农夫,脸上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哀伤。他们对文学的虔敬,对民族命运的忧虑,使得他们说出的每句话,都带着可贵的文学温度。他们脑海中抹不去对战争废墟的记忆,而我们也抹不掉对这片土地一堆废墟的记忆。尽管穿城而过的多瑙河在雾雨中,不言不语地向前,但伤痛的记忆依然回流,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n⑧归国后,我一边写长篇,一边忙公务。因为筹建黑龙江文学馆,馆陈内容由我牵头负责,所以几乎每周都要主持一次会议,半年时间,召开了近二十场会,展陈大纲数易其稿。但无论多累,回到家里,我不忘垦殖这块长篇园地,它带给我创作的愉悦和心灵的安宁。⑨长篇写到三分之二处,我遭遇一个网上恶帖的攻击,选择报案后,虽然心情受到影响,但并未因此停笔。文学确实是晦暗时刻的闪电,有一股穿透阴霾的力量。\n⑩2019年岁末,长篇初稿终于完成。写完最后一行字,我穿上羽绒服,去了小说中写到的群力外滩公园,我沿着狸红的塑胶跑道,朝阳明滩大桥方向走去。这条公益跑道,全长近四公里,铺设完工后两三年,多处破损,前年不得不铲掉重铺。为了防止人们踏入未干透的跑道,施工方将跑道拦起来。可是六月的一个傍晚,我去散步时,在塑胶跑道发现一只死去的燕子。燕子的嗅觉难道与人类不一样,把刺鼻的气味当成了芳香剂?它落入塑胶泥潭,翅膀摊开,还是飞翔的姿态,好像要在大地给自己做个美丽标本。我们在保护人不踏入跑道时,没有想到保护大自然中与我们同生共息的生灵,这一直是人类的悲哀。如今的塑胶跑道早已修复,它以全新的面貌,更韧性的肌理,承载着人们的脚步。\n⑪我在哈尔滨生活了三十年,关于这座城市的文学书写,我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参与者。任何一块地理概念的区域,都是所有文学写作者的共同资源。作家不能像某些低等动物那样,以野蛮的撒尿方式圈占领地。无论是黑龙江还是哈尔滨,它的文学与它的经济一样,是所有乐于来此书写和开拓的人们的共同财富。⑫在埋藏着父辈眼泪的城市,我发现的是一颗露珠。(有删改)\n第⑥⑦段写作者访欧的经历,在文中有何作用?答:①增强内容纪实性:全文以时间为序展开,⑥⑦段是作者因外出访问而暂停创作的真实记录。②结构上照应前文:作者感慨伤痛不分语言肤色,形成中、西文学母题的照应。③启迪读者思考:作者在挪威、塞尔维亚的见闻,引发读者对城市灵魂、文学温度等问题的思考。\n【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本语段作用的能力。结合“写完第二章,我随作协代表团访欧,虽然旅途中没有续写,但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一路跟着我漂洋过海,始终在脑海沉浮升腾”“归国后,我一边写长篇,一边忙公务……召开了近二十场会,展陈大纲数易其稿”等分析,第⑥⑦段写作者访欧,因外出访问而暂停创作的真实记录,增强内容纪实性。结合“2019年,我开始了《烟火漫卷》的写作”“我仿佛相遇了《烟火漫卷》中那些伤痛的人——伤痛又何时分过语言和肤色呢”“他们脑海中抹不去对战争废墟的记忆,而我们也抹不掉对这片土地一堆废墟的记忆”“伤痛的记忆依然回流,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等分析,第⑥⑦段写作者访欧的经历,照应前文。\n结合“在中国,如果你相隔近二十年再去一座城市,熟悉感会荡然无存,这既说明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也说明我们缺乏城市灵魂。而有老灵魂的城市,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是有情的”“他们对文学的虔敬,对民族命运的忧虑,使得他们说出的每句话,都带着可贵的文学温度。他们脑海中抹不去对战争废墟的记忆,而我们也抹不掉对这片土地一堆废墟的记忆”等分析,分别写了“城市灵魂”“文学温度”等内容,引发读者思考。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4散文阅读课件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4散文阅读精练提分4把握结构思路课件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4散文阅读精练提分3把握结构思路课件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4散文阅读精练提分1探究标题主旨课件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3小说阅读精练提分5探究标题主旨课件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3小说阅读精练提分2鉴赏小说形象课件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精练提分3观点推断题课件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精练提分2论证分析题课件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精练提分1信息筛选题课件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3小说阅读精练提分4赏析环境描写课件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6-20 08:08:47
页数:94
价格:¥3
大小:1.3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