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七审题立意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0
2/50
3/50
4/50
剩余4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十七 审题立意\n类型1 材料作文类型2 漫画作文类型3 命题作文\n返回目录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主脑既得,则制动以静,治烦以简,一线到底,百变而不离其宗,如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也。——刘熙载审题侧重对作文试题的审读、分析,包括对试题的立意倾向、选材范围、文体选择等方面的认知与把握;而立意则是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在写作中所持的观点、看法等。优秀作文几乎都是因在立意方面赢得了阅读者的青睐而得高分甚至满分的。因此,考生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象,而且要洞悉隐藏于表象下的事物的本质,明确作文的立意方向。\n类型1 材料作文\n返回目录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因此考生不能脱离材料所反映的中心来写作。高考材料作文主要关注两点:一是材料的类型,二是材料创设的情境。技法1分析材料类型常见的作文材料主要有事实类材料、思辨类材料、名言类材料等,类型多样,思考角度也不唯一。这也是针对同一材料,考生写出观点不一、各具特色的文章的原因。考生在写作时应分析材料内涵,全面认识问题,挖掘\n返回目录材料中的观点态度,这样才能做到审题清楚、立意准确。材料1 事实类材料这类作文材料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引导考生以思辨的眼光审视自然和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典例1[2020新高考Ⅰ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n返回目录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n返回目录审题材料分析:材料第一段强调的是国家层面采取的防疫措施;材料第二段说明的是社会层面采取的防疫措施,点出由此而带来的距离;材料第三段交代各行各业具体人物的防疫行动,点出“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主题分析:作文主题为“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疫情”点明时代背景,“距离”点明空间关系,“联系”点明心理关系,比如党和人民,社会和个人。考生在写作时可结合疫情这一特定背景,既可从国家、民族、英雄人物等大处着手,也可从家人、朋友、师生等身边人物着手。时事分析:在防疫抗疫中虽然人们的物理空间加大,但大家依然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疫情虽然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但同时又缩短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距离。\n返回目录立意①隔离病毒,不隔离爱;②身被隔离,心向一处;③心存大爱,风月同天;④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等。\n返回目录材料2 思辨类材料这类作文材料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引导考生以思辨的眼光审视自然和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典例2[2021全国乙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n返回目录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材料分析: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说的是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并指出“对理想的追求”涉及的内容;第二句用扬雄“弓矢的”的比喻来具体说明“对理想的追求”;第三句是对扬雄的话的解释,指出“实现理想”的方法或途径,强调应“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n返回目录确定的目标”。整个材料谈的是理想的实现与修养、思想、目标等的关系。立意分析:“修养”“思想”“目标”等属于比较宽泛的概念,考生在立意时可以将其具体化,化大为小。写作时可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修养?如自强不息、乐观进取、与时俱进、崇德向善等。(2)哪些是端正的思想?如通过坚定的信念、过硬的本领、实干的精神、艰苦的奋斗和创新求变,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3)什么样的目标才能称为“义”(包括正义、道义、国家大义等)?如把个人使命与国家大义结合起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又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4)实现理想与修养、思想、目标有什么关系?如修养是基础,要稳,如弓;目标是方向,要正,如靶子。\n返回目录立意①筑牢修养的航船,奋勇驶向真善美的彼岸;②修身为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③崇德向善,立身为民,勇创精彩人生;④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无愧于天地;等等。\n返回目录材料3 名言类材料这类作文材料往往选取若干条与道德修养、学习生活等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所给的内容的深刻含意。典例3[2017全国卷Ⅱ,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 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 源)\n返回目录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 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材料分析:这道作文题的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名句组成,这些名句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考生要充分理解六个名句的含意:①强调的是人要靠自己,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②表现的是深切的思乡之情;③写的\n返回目录是桂花,即使没有鲜艳的颜色(外在),桂花也是花中第一流,因为桂花色淡香浓,以内在美取胜,所以可理解为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也可以解读为从容和自信;④说的是接受的光照越微小,视野就会越狭隘,接受的光照越高远,视野就会越开阔,由此可以理解为越能广泛接受教诲或听取意见,眼界就越开阔,也可以理解为“开眼看世界”,要有开放意识;⑤强调人要敢于正视现状(不足);⑥强调个人的自信和担当意识。立意分析:考生要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关键词:①自强进取;②思乡;③内在美,从容,自信;④听取意见,开放意识;⑤正视自我;⑥自信,担当。考生可从中选取两到三句,依据其中的共性或联系来行\n返回目录文即可。比如,选③⑥,可写自信;选①③⑥,可写人生当自信自强;选①②,可写心系故乡,志在远方;选③④,可写既要有超凡的自信,又需广泛听取他人意见;选⑤⑥,可写青年人既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豪情,也要有正视自我的勇气;选①④,可写奋发图强,开放进取。立意①自信与担当;②人生当自信自强;③心系故乡,志在远方;④既要有超凡的自信,又需广泛听取他人意见;⑤青年人既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豪情,也要有正视自我的勇气;⑥自强奋发,开放进取。\n返回目录方法点拨理解材料内涵,精准立意1.整体分析材料。材料作文题选用的材料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包括历史典故、名人名言、时政热点、社会百态等;材料呈现形式有单则材料式、多则材料式等。面对材料作文题,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材料的含意,分析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2.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材料中的一些高频词句,如关涉影响、原因、对策等内容的提示词或限制词,关联词前后的句子,以及议论性的语句等,通\n返回目录常指向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词句,并将其作为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往往能事半功倍。3.运用思维分析法。思维分析法包括联想分析法、因果分析法、辩证分析法、求同或求异分析法、层层深入分析法等,采用这些方法,能快速从材料中分析出事物的本质,进而快速立意。4.立意要有“我”,不能脱离特定的实际。作文题目中一般都明确要求写出“你”的感受(或认识、想法、建议、评判),易引起考生的共鸣。因此考生写作时要联系自己的实际,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n返回目录典例4[2021全国甲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n返回目录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整体分析材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都有“可为”的机遇、条件和环境,都应该“有为”,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抓住材料关键语句材料最后两句为关键句,指出青年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n返回目录运用思维分析法思考“可为”和“有为”这两个概念的关系,结合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大有可为”的,而青年自当“有为”,由此,可以将话题延伸到“个人”与“大我”之间的关联,还可以思考“历史”与“现在”的关系。材料前三句讲的百年历程是开创今日“可为”时局的原因,也是当今青年“有为”的底气,由此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表明“我”在场材料中的“我们”提示考生要思考自己作为时代青年,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做些什么,怎样做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响应时代号召,承担起历史使命。立意①理想融入时代,青年当有可为;②时代有可为,青年当有为;③担时代使命,做有为青年;等等。\n返回目录技法2把握任务指令高考还经常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类作文不仅要求考生读懂材料,还要求考生明确具体的指向性写作任务,选择最恰当的角度写作。指令1 “权衡选择”任务命题人给出有争议、有分歧、多角度的材料,让考生通过权衡、比较做出选择。典例5[2020全国卷Ⅰ,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n返回目录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n返回目录审题材料提到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历史人物,考生只需要围绕其中一个人进行分析即可。题目要求考生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个人物进行写作,也就是让考生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角度来写“发言稿”。齐桓公听取鲍叔的建议,重用曾与他为敌的管仲,这表明齐桓公知人善任、善于纳谏,且宽容大度,因此,选择齐桓公的话可从这些角度立意;管仲原是齐桓公敌对方的辅臣,因才能被鲍叔举荐,在成为齐桓公的辅臣后助其成就一代霸业,因此,选择管仲的话可以写他在其位谋其政,富有政治才能;鲍叔辅佐齐桓公即位,却举荐管仲,认为成就霸业“非管仲不可”,并甘居其下,因此,选择鲍叔的话可以写\n返回目录他慧眼识才,不计较个人得失,还可以写他为国举贤,在成全别人威名的同时,也让自己在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此外,考生需要结合具体任务,在行文中展现出写作情境,体现发言稿这一文体形式。立意①知人善任,霸业可期;②君子当不计前嫌;③善纳谏者胜;④在其位当谋其政;⑤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n返回目录指令2 “看法评价”任务作文题目直接要求考生阐述看法或就材料中的事情进行评价。典例6[2019全国卷Ⅰ,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n返回目录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材料部分先引用名言,阐释前人对劳动的理解,交代劳动在传统文化中的传承;然后联系现实,指出问题,揭示有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和有些人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前后对比,引起考生思考:劳动是财富和幸福\n返回目录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什么现在有些同学竟然不愿意劳动呢?这种不良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该怎么改善这种情况呢?作文的任务是“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题目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立场,考生要站在这一立场上进行写作。同时注意,对于不尊重、不理解劳动的现象,不能一味责备、讽刺、嫌弃或抱怨,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这才是引领时代前行的新青年该做的事情。\n返回目录立意①热爱劳动,拥抱幸福;②科技取代不了劳动;③劳动与学习并行不悖;④个体劳动让生活更充实;⑤劳动也是一门功课;⑥人生在勤,不“劳”何“逸”;⑦劳动体现的是责任意识、实干精神。\n返回目录方法点拨深入挖掘材料,明确写作任务1.分析作文材料时,思考命题人选取这则材料的用意,从多个角度深入挖掘材料内涵。2.材料后的提示语,可能提示写作范围;材料后的要求,可能涉及写作内容、形式;材料后的任务指令,可能对写作角度、文体等作出限制,这些都是审题时必须注意的。考生在审视任务指令时,要注意内容指令和形式指令两方面的内容,内容指令包括情境角色指令、思维指令;形式指令主要指文体要求及写作对象。考生要将任务指令与材料提示相结合,从而确定文章应该写作的主要内容。\n返回目录典例7[2020全国卷Ⅲ,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n返回目录深入挖掘材料内涵理解材料需要关注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本则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有两个。一是“眼睛”。“眼睛”除了作为视觉器官去观察社会、人生外,还可以延伸到对自己的观照、对自己的审视、对自己的反思,审视、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人生道路、人生追求等。二是“镜子”。“镜子”除了作为观人像、照人貌的实体外,还可以被理解为标杆、榜样,我们可以从榜样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并审视自己。明确要求及任务指令具体任务以毕业生的身份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要求其一是“如何”,即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其二是“为自己画好像”,即具体内容。立意①生活莫用昏镜,人生岂能自欺;②以榜样为镜,书写美丽人生;③以己为镜,展开自我批评;④发挥内省作用,客观看待自己;等等。\n类型2 漫画作文\n返回目录漫画作文就是根据漫画内容和命题要求进行作文。漫画作文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材料作文,只不过是用漫画材料代替文字材料而已。关键技法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技法1.弄清画面构图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画面内容。写作时,先仔细分析漫画,着重分析人物及其神态、动作、语言,漫画背景,漫画标题,以及漫画表达的情感和价值导向等,抓住漫画的主要元素。漫画的主要元素往往隐含着创作者的态度倾向,考生通过解读漫画的主要元素进而确定人物之间、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以便准确地把握漫画所传达的信息,\n返回目录把握创作者的意图,从而准确立意。另外,漫画的构图要素不是孤立无依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支撑的,若是多幅漫画,则要注意各幅漫画之间的互相联系。2.仔细揣摩漫画文字信息及人物身份。漫画的题目,是创作者创作意图最明确的外露,而画面中的文字,有交代背景、揭示漫画主旨的作用,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漫画的内容。同时,漫画中人物的身份也隐含着创作者的观点态度,审题时不可忽视。3.立足画面,充分展开联想、想象和引申。漫画大多以夸张、变形为主要创作手段,委婉含蓄地把创作意图表达出来。因此,考生在分析漫画时,\n返回目录不能只停留在漫画的表面,而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思考能力,借助联想、想象,仔细推敲,挖掘出漫画的深层含义。典例[2021新高考Ⅱ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n返回目录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分析画面内容和文字本题由四格漫画和文字组成,漫画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写“人”字,文字是对“人”字笔画描红的解说。联想类比,对接现实四格漫画表面上展示“人”字的描红方法,实则蕴含着为人之道,寓意着做人的原则、经验等。考生要由如何写“人”字联想到如何做人,要把“人”字的描红方法转变为做人的原则、经验等。如漫画中的“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对应做人要“坚守原则”。立意①写好“人”字,走好人生;②“人”,成才之道也;③书写有道新青年;等等。\n类型3 命题作文\n返回目录角度1全命题作文关键技法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技法1.关注试题的材料。全命题作文往往在给出作文标题前先给出作文材料,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提取材料里的信息,以便准确立意。2.抓标题关键词和修饰语。标题往往由短语、短句充当,而考生在审题时要先抓关键词,再抓修饰或补充成分,两者结合,方能做到精准立意。另外,考生要深入挖掘标题意蕴,对标题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其内涵,挖掘标题背后的隐含信息。\n返回目录3.添加词语,构成语境。有些标题,如词语或短语式标题,考生在审题时,可在所给定的词语或短语前或后添加词语,丰富所给标题,最终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考生应尽可能多角度地在标题中添加词语,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如“一条信息”,可以在“信息”前添加一定的内容,改成“一条鼓励的信息”“一条疫情期间暖心的信息”等。4.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有些全命题作文的标题比较宽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考生在审题时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n返回目录典例1[2021北京,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关注材料材料先指出草木鸟兽外在形式上成熟的模样,再由物及人,转向对人成熟模样的探讨。“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是明显的提示,引导考生思考人“真正的成熟”更重要的是认知上的成熟。\n返回目录抓标题中的关键词标题中的关键词是“成熟”,再结合材料,可知要写认知上的成熟。认知上的成熟可以从对自我认知的成熟、对人与社会关系认知的成熟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成熟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对自我认知的成熟,包括自信、诚信、坚毅、勤奋、谦逊、担当等诸多品质;对人与社会关系认知的成熟,包括为他人考虑、集体主义精神、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内容;对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成熟,则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关爱家园等方面的内容。化大为小本题要求写记叙文,在写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考生可选择某一具体事件来凸显某一方面认知上的成熟,强化细节描写。立意①自信才是成熟的模样;②成熟意味着心怀家国;③成熟的模样是心怀自然、关注环境;等等。\n返回目录角度2半命题作文关键技法半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要点1.认真审题,科学补题。考生需认真研究题目中的提示语,弄懂已经给出的半命题中的词语的含义,明确半命题已有内容和自己待填内容的关系,从而补出合乎语法的词语或短语,与已有半命题构成完整题目。2.扬长避短,创新求异。确定题目时,本着以下两个原则:①熟悉性。选自己能感受到的、熟悉的东西,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写作。②个性化。当你看到题目后想到的第一个构思,往往是大多数人也可能会想到的构思,这\n返回目录时考生就应回避这个构思。考生可运用发散思维,将想到的新视角、新构思罗列出来,再进行选择。最终确定构思之后,运用纵向思维,挖掘深层含义。类别1 “提示语+词语”半命题作文典例2[2020新高考Ⅱ卷,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为\n返回目录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材料的关键词是“地名”,且材料中提及与地名相关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以供考生写作时参考。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先确定一个地名,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写作。考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或自认为最有意义的地名,然后从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方面落笔。在行文中应突出“我”的存在、“我”的感受。这其实是一个化具体为抽象的过程,从具体的地名到抽象的情感,从客观介绍\n返回目录到主观感受,如果能够在抽象的诠释中体现出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就能够让文章从小我转向大我,从而更具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要明确具体的情境要求,本题要求以《中华地名》主持人的身份写一篇主持词,因此考生在行文中要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等的使用,行文要有交流意识,语言要富有感染力。立意①一地之历史,育一方人杰;②地名背后的故事;③扎根某地,勿忘历史;④我为某地而骄傲;等等。\n返回目录类别2 限定“副题”半命题作文典例3[2017全国卷Ⅲ,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n返回目录审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本题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实写,也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n返回目录立意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立意:①高考让寒门子弟跨越龙门;②选拔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等等。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立意:①让青春在拼搏中增彩;②为你欢喜为你忧;等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