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小说阅读第2节鉴赏环境课件(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3
2/43
3/43
4/43
剩余3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四小说阅读第二节 鉴赏环境语文2023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GAOZHONGZONGFUXIYOUHUASHEJI\n内容索引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n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高考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有三个角度:分析概括自然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分析概括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鉴赏环境描写的手法。\n突破点一\n概括环境特点小说中的环境特点概括(分析)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分析)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分析)两类。\n梳理•必备知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n强化•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一、两步概括自然环境的特点第一步,找出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不像社会环境描写的文字那样分散,而是相当集中,多集中在开头与结尾,偶尔中间也有。要全面找出有关写时令、天气、地点、景物等的文字。第二步,分析概括自然环境的特点(寓意)。分析概括自然环境的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其次要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概括。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它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n二、两步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第一步,找出社会环境的具体内容。文本中描写社会环境的文字有两种:一是集中描写;二是分散描写。尤其是后者,往往散布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如果不留心,根本看不出来。这样的文字很重要,绝不能忽视。第二步,分析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社会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往往是诸多因素的交织。分析概括时要抓住不同的因素展开。(1)“时”因素。“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也指自然环境中的时令节气。(2)“地”因素。“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n(3)“物”因素。主要指建筑物的特点,还有一些独具时代或地域色彩的器物等。(4)“人”因素。“人”指人物,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善)等。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又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可以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5)社会风气、风情及意识观念等“软”因素。家庭环境作为人们生活的小环境,分析概括其特点时要注意:①家庭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等。②家庭的人际关系。③家风及历史传承等。\n典题例析典题:(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小哥儿俩凌叔华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趴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n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n“给野猫吃了!”妈妈的声音非常沉重迟缓。“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妈低声吩咐厨子。\n大乖听见了妈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也想照哥哥的话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n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溜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n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有删改)\n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n解析:第一步:审题干,分类型。从题干中的“家庭环境”看,题目要求概括分析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从家庭经济状况、文化氛围、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概括分析。第二步:依类型,找角度。答题角度对应答案要点从家庭经济状况角度家里有前后院,有花园,有厨子,可以概括出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从文化氛围角度家中有书房,父亲带孩子看戏,可见家庭环境的文化氛围浓厚。从家庭人际关系角度从父母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之间关系融洽,可以概括出家庭人际关系和谐。\n突破点二\n分析环境描写作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为了影射或暗示主旨等。并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不同。\n梳理•必备知识一、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三个位置在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出现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相同。(1)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的开头,往往具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季节特征,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的作用。(2)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的中间,其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性格,侧面塑造人物形象。(3)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的结尾,往往具有深化主旨、照应开头的作用。\n二、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四角度只有明白了社会环境的特点,才能把它的作用答得准确、全面。因此,分析社会环境的作用必须建立在对环境特点的把握的基础之上。然后,从下面四个角度思考其作用:1.环境方面:①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具体场所)和生活环境;②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2.人物方面:①交代人物身份;②表现人物性格;③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3.情节方面:制造悬念,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使故事产生波澜。4.主题方面:①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②揭示主题。\n强化•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一、规范审题1.审清所给文段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或者兼而有之,它决定了答题的基本走向。2.注意所给文字及其所在位置,尤其要把散见于文中的有关文字找全。3.社会环境包括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要注意全面理解。\n二、规范答题1.回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采用如下模式: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营造/渲染了某种气氛)→②情节(推动了某个情节的发展)→③人物(烘托/映衬某个人物的心理/形象)→④主题(表达/暗示/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模式二:某处具体描写了……的景色,营造/渲染了……的气氛,奠定了……的感情基调(烘托了……的情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n2.做分析概括社会环境描写作用题需要“三步走”:第一步,找语句。找出具体描写社会环境的语句。第二步,析作用。具体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三个方面。第三步,组答案。组织语言,规范答题。模式一: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模式二: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n典题例析典题:(2019·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苞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n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老赵谨慎地回答:“是。”“去包队吗?”“是。胜利大队。”“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n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哪!”“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我……”“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力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n“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哪一篇?”“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n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老人家把缰收住了。“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看不见那条沟。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n“唵?”老人家听不清。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嗯,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嗯,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n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1979年5月(有删改)\n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解析:第一步,审题干,分类型。从题干中的“景物描写”“功能”看,题目要求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二步,读文章,找环境。速读文章,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第三步,循角度,找对应。循着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几个角度,结合文本组织答案。\n思考角度对应答案要点环境方面①本文有多处环境描写,它们本身就是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也是故事展开的自然背景。②小说多处以初夏的山野风光作为背景,苞谷、布谷、白鹤、流水、水田、泥土……这些景物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醉人的诗情画意,同时也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人物方面“三只白鹤高高飞过……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等,烘托出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情节方面无主题方面小说多处以初夏的山野风光作为背景,让读者从中能感受到农村的发展;流露出作者对农村及农村建设者的赞美,揭示小说的主题。\n突破点三\n鉴赏环境描写手法环境描写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技巧,包括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和描写的角度(描写顺序、观察角度、动静角度等)。\n梳理•必备知识1.环境描写常用手法描写方法修辞手法1.比喻;2.夸张;3.拟人;4.对偶;5.排比;6.反复;7.借代;8.设问;9.反问;10.引用;11.双关;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n描写方法表达技巧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2.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3.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4.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5.白描: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6.细节描写: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便于表达感情。7.抑扬:分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等。\n描写角度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n2.鉴赏环境描写手法要注意三个角度(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从修辞角度看,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从写景角度看,运用了怎样的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和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等),是否从形、声、色多角度描写。\n强化•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三步解答环境描写手法题第一步,指明手法。要注意描写的角度、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景物描写的手法一般不是单一的,要注意全面、准确。第二步,分析特点。要注意将描写的手法和描写的景物特点结合起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第三步,答出作用。要注意区分描写手法的作用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的不同,描写手法的作用是使环境更典型,更真实,更富有立体感;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考虑。\n典题例析典题:(原文《溜索》略)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以壁顶为观察点,运用白描和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n解析:本题题干比较隐晦,但“峡谷险峻气势”已经把环境的特点表述出来,前面有“描写”,后面有“表现特色”,可见是关于描写特色方面的题型,可以把题干变换一下问法: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这样就更能明确是考查描写手法的,可从以下角度回答:\n答题角度对应答案要点描写技巧“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既有粗笔勾勒整体气势,又有“亮亮”“隐隐”等细处着墨,突出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这是白描与细描相结合的手法。写景(1)观察角度:“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可见是以壁顶为观察点的定点观察。(2)感觉角度:“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是视觉;“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是听觉;“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是感觉,为内心感受。(3)写景顺序:“万丈绝壁垂直而下”是仰视,“俯望那江……再不敢向下看”是俯视,可见,写景顺序是由高到低;从“怒江自西北天际……一派森气”可以看出写景顺序是由远及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