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高考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考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高考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高考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高考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如男耕女织);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2.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的形成)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一)、高超的冶金技术1.冶铜技术2.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3、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在春秋晚期4、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在汉代5、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二)、享誉世界的制瓷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3.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4.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5.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三)、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2.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三、古代商业的发展(一)、秦汉商业初步发展表现:长安、洛阳、邯郸等,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二)、隋唐商业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表现:金融方面:柜坊(银行雏形)和飞钱出现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市场发展:城市中“市”“坊”分开,农村集市发展,出现夜市。(三)、宋元商业繁荣1、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2.元代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②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③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四)、明清商业缓慢发展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叫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四、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及影响1、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3、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3.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B、一战期间(1914—1918)1、发展的特征:短暂春天 2、原因:(1).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2.)“实业救国”的影响(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4).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主要原因)3、萧条的原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C、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特征:较快发展  原因: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 措施D、抗日战争(1937-1945):特征:沉重打击E、解放战争(1946-1949):特征:民族工业陷入绝境,三、认识: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1956年三大改造(哪三大改造)的完成的意义是: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二、 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有:1978年,(1)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决定实施改革开放。2、意义:建设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三、 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先进行的两个省是安徽和四川。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改革主要内容(措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改革管理体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分改革产权制度——1992年十四大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四、 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1、1980年中国创办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最大)2、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深圳。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的是浦东。3、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目的在于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其中位于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秦皇岛和湛江。属于江苏的有连云港、南通。4、1985年,国务院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5、从20世纪末起,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我国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 战略。鼓励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的出口。6、 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7、浦东新区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影响;2、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3、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一、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3、女子的旗袍和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列宁装。4、民国成立后,剪辫易服,迫令放足,废止缠足、婚丧嫁娶、社交礼仪二、中国电信事业的发展: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三、代表性的报刊:1.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发展:3.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四、影视事业的发展: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3.《渔光曲》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五、互联网1.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海外掠夺。一、开辟新航路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2)2、经过:A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B、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洋-----印度C、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西欧-----大西洋------美洲,D、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到达南美洲,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3、影响:打破了世界互相隔绝孤立的状态,加强了世界联系,世界市场出现了雏形。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日不落帝国”是指:英国。2、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荷兰;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荣的商业中心是:阿姆斯特丹。3、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4、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的经过(1)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2)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3)英法战争: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签订巴黎和约。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5、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6、导致英荷三次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三、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2、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3、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4、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主要的发明创造:(1)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3)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4)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5)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建立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强。3、胡佛的反危机措施: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二、罗斯福新政1、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调整农业工业——核心内容(3)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4)保护劳工权利(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作用:(1)经济:减轻了对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经济的恢复。(2)政治上:巩固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缓和了阶级矛盾。(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1)二战后20年(50-70年代初)——黄金时期特征:快速增长(2)70年代——特征:经济滞胀石油危机——直接原因(3)80年代里根——特征:复苏,低速持续增长原因: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4)90年代克林顿——特征:空前持续增长(即繁荣)3、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实行1.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2.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3、弊端和效果: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没有找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政治和经济危机2.标志:1921年《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3.内容: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4.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5、效果:找到了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三、“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1、主要表现: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干部职务终身制;对领袖的个人崇拜。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布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四、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赫鲁晓夫改革(1)内容政治改革: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2)结果及原因收效甚微,因为: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2.戈尔巴乔夫改革 (1)内容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2)影响:直接导致苏联解体3、苏联解体1)标志: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体。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历史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布雷顿森林协定》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和国际复兴发展银行(世界银行)WB成立,2、《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形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字,1948年1月1日实施。于1995年发展成为世贸组织。2、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二、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一)、欧洲联盟1.欧盟建立的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马条约》);1965年,三各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生效,盟欧正式建立。2、欧盟建立的意义: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3、欧盟扩大:1995年曾至15个成员国;2004年25个。4、欧元形成:1999年1月1日,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2、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成立:1989,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2、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3、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1.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2.世贸形成的意义: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3.(宗旨)目的: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4.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是采取“完全协商一致”方式作出的。5、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影响):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7、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3.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8、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在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高考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高考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11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十家:儒道法墨名杂家,阴阳纵横农小说百家争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学派代表人物思想观点儒家孔子①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思想核心是“仁”②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③哲学:对鬼神“敬而远之”。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复温习、当仁不让于师、坚持正确意见。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孟子①发展仁,提出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实行仁政来扩充和回复善性荀子①仁政,王道,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强调人民群众力量③性恶论,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世界的根本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法家韩非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中国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3、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三)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时期儒学的发展。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4、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异端”李贽: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鞭挞程朱理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万物皆生于两”“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思想主张: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君主批判意识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3、影响:这些就是中国早期的民主思想,早期的民主思想的出现本身就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落。他们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对封建制度以强有力的冲击,而且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明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①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①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②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印刷术①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②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火药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丹经》;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指南针①战国——司南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其它成就:数学:①春秋: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筹算计算法。②圆周率: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求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年。③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天文:①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书中的《石氏星表》记载了已测定的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②东汉张衡 发明了水运浑象仪,他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西欧早1000多年;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www.txt8.net仪。③唐朝僧一行创制了黄道游仪,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实测子午线的长度。④元代郭守敬制成浑仪,编成《授时历》。农业:①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②元代王祯《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③明代徐光启编写《农政全书》,吸收当代最新实践成果,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医学:①《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被后世尊称为“医圣”③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醉药剂“麻沸散”,发明五禽戏。④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政治: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制度最先进的国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发展,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稳定,为科技发展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经济: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进步提供物质基础。教育:统治者重视教育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外交: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外交政策。民族关系: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二)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1)汉字: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逐渐演变成汉字。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金文”。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字”,统一全国文字主要为小篆,后来隶书得到推广。2)魏晋南北时期,汉字发展为书法的原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子,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材料;知识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世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3)书法家:东晋的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隋唐出现了张旭、怀素等狂放不羁的草书,还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的楷书。宋代书法有苏黄米蔡四大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 4)篆刻: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秦汉时代是标志性时期,汉印以小篆为基础,融和隶书的风格。明中叶以后,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5)绘画:战国: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两汉:彩绘帛画。魏晋:顾恺之“以形写神”,作品有《女史箴图》。唐:画家们创制法度,体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例吴道子,“吴带当风”,如《送子天王图》。宋: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更加注重意境,同时出现了许多民间风情画,例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书法,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三)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句式自由灵活;(代表:屈原——《离骚》)3、汉赋:特点是气势恢弘、词藻华美,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4、唐诗:(诗歌的繁盛时期)①“诗仙”李白:浪漫主义。其诗风狂放炽烈,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早发白帝城》《蜀道难》)②“诗圣”杜甫:现实主义。其诗风凝重沉郁,忧国忧民,语言深沉。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三吏”“三别”)5、唐传奇:虚构、言情,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莺莺传》6、宋词: 又称“长短句”,能灵活自如的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有为娱乐而作,也有表达救亡图存的词句。代表人物有“苏辛”。①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柳永,李清照。②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苏东坡,辛弃疾。7、宋话本: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内容有佛经、历史、爱情,如《碾玉观音》表达了对社会底层劳动女性的称颂,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8、元曲: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内容多抒发汉族文人的愁闷情怀。9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达和市民阶层兴起,使章回体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在三言二拍中,诗人第一次被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批判现实的作品有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四)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1、萌芽:傩戏。古人用“傩”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用于驱逐恶魔。先秦时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傩仪时载歌载舞,成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2、成长:宋代的南戏,流行于浙江的温州和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愿望,主要在民间流行。3、成熟:元代杂剧,它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流行,除了得益于城市经济繁荣发达与市民阶层壮大外,还与知识分子的地位低下有关,底层的知识分子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成元杂剧昌盛。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窦娥冤)、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作王实甫的《西厢记》。4、京剧形成标志:乾隆五十五年,即八十寿辰,徽班进京,三庆班有高朗亭带领。进京后博采众长,融进北京词汇,赢得观众欢迎。徽汉合流(徽调,汉调)5、繁盛: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京剧经几代艺术家不懈努力,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终于迎来了第一个繁盛期。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鸦片战争后各阶层的反应:a.农民: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资政新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地主阶级抵抗派(开明地主):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c.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实质是地主阶级内部用什么方式维护清朝统治之争。实践: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评价:大体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进作用。2、早期维新派:背景:中法战争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种种弊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深刻反思。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作用:使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3、维新思想:a.背景:19C90S,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西学知识增长。b.与顽固派论战:要不要变法、兴民权、倡西学。c.代表人物: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宣传维新思想,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典相结合,借用经学外衣和孔子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性,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在思想界产生“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梁启超:宣传民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主张“变法之本,在渔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谭嗣同: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著《仁学》,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严复:编译《天演论》,严厉批判君权论,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人民应享有的自由权利包括言论自由、人人平等、人身不受侵犯、保护私有财产等内容。他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要求在中国变法维新,才能由弱变强,否则将亡国灭种或被淘汰。 d.实践:1898年戊戌变法。e.意义: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觉醒。(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造舆论,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主阵地:《新青年》 4、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5、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④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4、思想影响: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它促使人们更加迫切的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三)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a.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国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b.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c.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d.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e.问题与主义之争:李大钊与胡适的歧义在于用什么方法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胡适坚持实验主义的局部改良,李大钊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2、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a.马克思主义队伍: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1、三民主义(1905年《民报》发刊词中提出)1)内容:a.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b.民权:“恢复中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c.民生:“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2)评价: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局限性: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b、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1)内容:a.民族: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各民族一律平等。b.民权: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c.民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2)评价: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其核心,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但它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三)总体评价:孙中山熔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积极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二)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1、形成过程:a.发端:国民革命运动中(1924-1927)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思考。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问题的重要问题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b.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标志。他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在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c.成熟:遵义会议到抗战时期(1936-1945)。成熟的标志是1940、1《新民主主义论》:它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d.建国后(1949后)的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用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提出主要矛盾、主要任务。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2、特点: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影响:a.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b.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共的指导思想c.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对中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三)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1、形成与发展:①形成: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也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②成熟: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③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国十五大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核心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历史意义a.性质: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列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b.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作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当代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柱;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2-25 20:01:07 页数:22
价格:¥8 大小:126.04 KB
文章作者:追求真实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