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年湖北省各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9

2/49

剩余4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年湖北省各地区语文中考题分类选编——古诗文阅读一、单选题1.(2021·湖北省鄂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D.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2.(2021·湖北省武汉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别酒宴场面的隆重。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二、文言文阅读49 1.(2021·湖北省黄冈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译注》)【乙】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②,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①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②馈饷:粮饷。(1)解释下列加点字。①委而去之______②亲戚畔之______③镇国家______④连百万之军______(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______A.三里之城B.夫环而攻之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连百万之军(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多助之至,天下顺之。4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根据【乙】文我们可以概括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和①______;我们也可以用【甲】文原句②“______”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1.(2021·湖北省鄂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乙】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逐为通儒。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49 A.录毕,走送之行走B.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持,拿着D.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诧异,对……感到惊讶(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冕因去,依僧寺以居B.门人弟子填其室暮归,忘其牛C.足肤皲裂而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父怒,挞之(3)下面对以上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甲文第①段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B.甲文第②段中,“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充实与强大。C.乙文中,王冕因为“听书忘牛”遭到了他父亲的鞭打,后来变得有些痴呆。D.乙文中,王冕“僧寺夜读”,表现了他专心致志、好学不倦的可贵品质。(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荆门市·历年真题)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49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令唯留万人守城。晋宣帝①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②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③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门,扫地欲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④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⑤山。(节选自《三国志》)【注释】①晋宣帝:指司马懿。②垂:将。③敕:下令。④猥:突然⑤趣:急走。(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B.由是感激(感谢)C.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距离)D.回迹反追,势不相及(赶得上)(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例句:亮屯于阳平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尝射于家圃(《卖油翁》)D.休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甲文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意在促使后主亲贤远佞。B.乙文写“将士失色,莫知其计”,反衬了诸葛亮的镇定自若。C.乙文诸葛亮能“意气自若”,是因为他认为可以和巍延前后夹击司马懿。D.甲文在议论、记叙中融入抒情,表现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乙文以记叙为主,表现了诸葛亮的大智大勇。(4)翻译下列句子。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黄石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贫,少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①欲奔行在为贼所得。49 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左拾遗。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②,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③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④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大历中,出翟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与李白齐名,时号“李社”。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节选自《唐才子传选译•卷二•杜甫》)【注释】:①羸服:贫贱人的衣着。②窭:贫寒。③关辅:关内畿辅地区,即现在的关中地区。④橡栗:橡树的果实。(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B.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C.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D.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杜甫年轻时未振作自己,他去拜访李邕,李邕认为他才华非同一般。B.杜甫回到京城之后,遇到饥荒,于是他背柴、采摘橡树果实来过活。C.杜甫游览岳祠时被洪水困住,县令救了他,还请他吃牛骨头、喝白酒。D.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杜甫多次经历叛乱,保持气节不被玷污。(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关辅饥,辄弃官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襄阳市·历年真题)谏院①题名②记司马光    ①古者谏③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④,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②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⑤,萃⑥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⑦。彼汲汲⑧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49     ③天禧⑨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吾恐久而漫灭⑩。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选自《古文观止•卷九•唐宋文》【注释】①谏院:掌管向皇帝进谏的机构。②题名:谏官把自己的名字题写在木板上,立于谏院中,以警戒后人。③谏无官: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④工商:从事于工业和从商的人,代指市井百姓。⑤利病:优势和弊病。⑥萃:聚集。⑦谋:图谋,谋求。⑧汲汲:形容心情急切。⑨天禧:宋真宗赵恒的年号。嘉祐:宋仁宗赵祯的最后一个年号。⑩漫灭:污漫消除。(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①钱君始书其名於版______②四海之众______(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B.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C.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D.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3)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汉兴以来,始置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细读选文第③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第二年范仲淹应约写下《岳阳楼记》,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怀;庆历年间,司马光为警示谏官而写下此文,间接表达了自己与范仲淹相同的政治情怀。请说说这种情怀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年真题)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49 【乙】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善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转转不已:______②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③而言之不详:______④夜泊绝壁之下:______(2)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求之下流,固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以为得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的相同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十堰市·历年真题)阅读文言文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9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右备容臭臭:香气B.缀公卿之后缀:跟随C.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遗留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着(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选文通过作者与“同舍生”“太学生”学习条件的对比,阐述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B.选文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和物质条件的匮乏,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勤且艰”。C.选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写出了富家子弟金玉其外的形象。D.作者功成名就却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4)针对部分同学在物质生活上攀比这种现象,请你结合文中观点加以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宜昌市·历年真题)    医者仁心   【步惊①】性□。以嫩叶和米数粒微炒,煎汤饮之,可愈呕泻寒疾。花有幽香,步行遇之,往往惊为蕙兰,故曰步惊。永安人每以嫩叶干之,持入京师作人事。   【瑞香】性温。冬月盛开如雪,名雪花。刈②以为薪,杂山兰、川芎之属烧之,比③屋皆香。杂众花中,众花往往无香,皆为所夺,一名夺香花。干者可以稀痘。    【葳蕤】性□。一名玉竹。阴柔而质滋润,如女之委顺相随也,有娇柔之意。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主中风暴热。    【蒲黄】性平。香蒲花中之蕊屑也,细若金粉。春生嫩叶,出水红白色,茸茸然。至夏抽梗于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棒杵,故俚俗谓之蒲桃。能止血,消瘀青。【注释】①步惊、蕙兰、瑞香、山兰、川芎、葳蕤、蒲黄,均中药名。②刈,割。③比,挨着,邻近。(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惊______49 质______至______谓______(2)请选出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______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A.煎汤饮之B.如女之委顺相随也C.有娇柔之意D.故俚俗谓之蒲槌(3)请用标点符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4)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子:刈以为薪,杂山兰、川芎之属烧之,比屋皆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有同学不慎跌伤,破皮出血,你认为文中哪味中药适合对他进行现场医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中药有温、热、寒、凉、平五种药性。中医治病依中药之性味,以凉祛热,以温祛寒。请联系上下文,推测“步惊”和“葳蕤”两味中药的药性,并填写到文中的方框内。(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随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①羲之①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②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②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③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④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⑤,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⑥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⑦视听之娱,信⑧可乐也。(选自《晋书•王盖之传》)49 【注释】①羲之: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②冠:超越。③修楔:古人游春活动。④映带:景物相互映衬。⑤流觞曲水:觞,酒杯。在弯曲的水道中取酒为乐。⑥品类;这里指天地万物。⑦极:尽情,⑧信:实在、确实。(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B.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淅江/便有终焉之志。C.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D.扳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B.茂林修竹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C.名士多居之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D.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处处志之(《桃花源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选文,概括出引发作者“信可乐也”感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荆州市·历年真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邹忌讽齐王纳谏    49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论宝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①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②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③,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④。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注释:①【会田】会,相约;田,打猎。②【檀子】人名。后文盼子、黔夫、种首皆为人名。③【为寇】做贼,这里指入侵。④【河】指黄河。(1)下列关键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松柏冢累累【累累】众多的样子B.王之蔽甚矣【蔽】所受的蒙蔽C.时时而间进【间】指较短的时间D.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2)下列各项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吾妻之美我者B.问之客曰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D.由此观之(3)下面对《十五从军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主人公“从军征”时间之久,经历战事之残酷。B.心中“家”与眼前“冢”相对照,突出主人公心理落差之巨大,内心情感之悲苦。49 C.“兔、雉、旅谷、旅葵”都是野生,“狗窦、梁上、中庭、井上”皆为家景,两相对照,突显人去屋空、家园荒芜的景象。D.“家中有阿谁”与“不知饴阿谁”前后照应,写出主人公因“从军征”而幸运独存的复杂心态。(4)下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一个主题: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邹忌劝说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B.两个人物:邹忌是形貌风流、怡然自得、善于辩论、勤于政务的贤士;齐威王是知错能改、从谏如流、革弊鼎新的明君。C.三层结构:写家事——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写王之蔽——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海之内;写赏赐——上赏、中赏、下赏;写事态发展——家事、国事、天下事。D.四个特点:全文类比设喻,以小悟大;叙事有虚有实,虚实相生;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语言亦庄亦谐,有重有变。(5)下面对《齐威王论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魏惠王的珠宝的确是世所罕见,发出的光芒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车的距离。B.齐威王与魏惠王对财宝的理解不同,魏惠王以珠宝为宝,齐威王则以人才为宝。C.齐威王心中的人才有檀子、盼子、黔夫等武将,还有种首这样道不拾遗的文臣。D.齐威王的人才观,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非常正确的,值得我们借鉴。(6)请用三个“/”给《齐威王论宝》一文画线处断句。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徒而从者七千馀家。(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武汉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雍氏①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②。”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③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国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与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节选白《战国策》)49 【注】①雍氏:韩国邑城。②高都:韩国邑城。③昭应:楚将。(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韩征甲与粟于周征:索取B.寡人请以国听听:听从C.此告楚病也病:患病D.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益:增加(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A.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B.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C.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D.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楚韩雍氏之战期间,韩国向周君提出无理要求,周君为此深感担忧。B.苏代为解除周君的忧虑,亲自前往韩国会见其相国公中,晓以利害。C.苏代告公中,楚王开始怀疑昭应的计划,这将会导致雍氏被攻克。D.苏代认为,韩国若采用他的策略,会引起秦周关系的变化,对韩有利。(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鉴赏1.(2021·湖北省黄冈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49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以上两首古诗词分别用①“______”②“______”三个字表达自己虽年老却不以为意仍愿为国效力的心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是表达爱国之志但运用的表现手法不一样前者③______,后者④______。(2)《江城子•密州出猎》以“狂”字贯穿纵情放笔气势豪迈。请说说该词上片是如何体现“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秋词(其一)刘禹锡①自古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③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注释】①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屡遭贬谪。②寂寥:冷清萧条。③排:推开。(1)请你概括诗中“鹤”这一形象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全诗,请你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1·湖北省荆门市·历年真题)古诗阅读。感旧陆游   当年书剑①揖三公②,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③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49 【注释】①书剑:指能文能式,智勇双全。②三公:此处泛指贵族和大臣。③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黄石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各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B.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C.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D.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2)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1·湖北省襄阳市·历年真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联是______A.本诗既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又是一首七言律诗。B.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C.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D.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49 (2)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图。一位朋友点赞并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佳——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网友点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十堰市·历年真题)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C.尾联写诗人清晨凭栏远望,故乡却被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D.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1·湖北省随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各小题。【甲】题大洪山①(唐)杨逴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众山迤逦渐行尽,始见独尊惟大洪。【乙】题大洪山①(宋)黄载    地当平旷易为山,故得崔嵬②汉沔③间。云雾涌来无下界,楼台浮起在中天。开窗时见雷霆出,隐几闲看日月还。 更有钟声最堪恨,南风时到八陵④边。49 【注释】①大洪山:湖北随州境内。②崔嵬:高大。③汉沔:汉水,④八陵:河南巩义境内。北宋九帝中,除徽、钦二帝外,均葬于此,统称“七帝八陵”。(1)想象【甲】【乙】二诗描绘的画面,你认为哪首诗意境更美?请将这首诗的意境描述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的理解。ABD正确;B有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故选:C。《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ABD正确。C有误,“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中的“隐”和“没”暗示诗人与友人彻夜未眠,更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令人伤感的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故选:C。这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参考译文】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49     要广泛阅读积累,多阅读,要将诗句放在诗中,结合语境准确辨析。3.【答案】【小题1】①放弃②同“叛”,背叛③治理④率领【小题2】B【小题3】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小题4】①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②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千里之外的军队获得胜利。【小题5】任用贤能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委:放弃。②句意为: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③句意为:治理国家。镇:治理。④句意为:统率百万大军。连:率领。2.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ACD助词,的;B代词,小城;故选:B。3.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各位诸侯将领,请你们不要隐瞒我,都坦率地说一说,我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下?据此断句为: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49 4.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之至,到达极点;顺,归顺,服从;句意为: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②中重点词语有:运,运转,变动;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句意为: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千里之外的军队获得胜利。5.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知,①应该填“任用贤能”。根据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知,刘邦战胜项羽,是刘邦善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上下同心,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参考译文:【甲】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乙】        49 高祖说:“各位诸侯将领,请你们不要隐瞒我,都坦率地说一说,我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下?项氏为什么会失去天下?”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好侮辱人,项羽仁慈而爱护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了城邑就封给他,和大家利益相共;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人遭陷害,贤良的人被怀疑,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攻占了土地不给人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讲到运筹策划于帷帐之中,取得胜利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调运军粮,使运输线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人才,而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手下就有一个范增,还不能任用,这就是他为什么失败的原因。”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4.【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C【小题4】(我)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录毕,走送之”的意思是: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走”是“跑”,不是“行走”。BCD正确。故选:A。2.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以:连词,因为/连词,于是;B.其:都是代词,他,他的;C.而:表转折,却/表顺承,并且;D.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故选:B。“之”的用法: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9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BD正确;C有误,“儿痴如此,易不听其所为”的意思是:这孩子想读书这样痴迷,为何不由着他呢。这里的“痴”是“痴迷”,并不是“痴呆”。故选项C中“王冕因为‘听书忘牛’遭到了他父亲的鞭打,后来变得有些痴呆”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C。4.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句中重点词:假,借。于,从。以,来。句意为:(我)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参考译文】【甲】       ①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49 ②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      王冤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使他成了精通儒学的人。5.【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C【小题4】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②晋宣帝经常说诸葛亮谨慎稳重,不会轻易弄险,突然看到形势软弱,怀疑其中有埋伏的士兵,于是带领士兵急走上山。【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ACD正确;B错误,由是感激,感激,感奋激发。故选:B。2.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首先看例句:亮屯于阳平,于,在。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于,对于;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C.尝射于家圃,于,在;D.休䘲降于天,于,从。故选:C。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49 C错误,诸葛亮能“意气自若”,是因为已经想到了对付司马懿的计谋,那就是摆下空城计。故选:C。4.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亲:亲近;远,疏远;所以:……的原因;倾颓:衰败。整句的意思是: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②谓,说;持重:持重,谨慎稳重;猥,突然;势弱,形势软弱;有伏兵,有埋伏的士兵;引,带领;趣,急走。整句的意思是:晋宣帝经常说诸葛亮谨慎稳重,不会轻易弄险,突然看到形势软弱,怀疑其中有埋伏的士兵,于是带领士兵急走上山。【甲】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乙】    诸葛亮驻扎在阳平,派魏延各将军的士兵向东进军,诸葛亮唯独留了一万人守着都邑。晋宣帝率领二十万军队抵抗诸葛亮,和延军交错行军,到小径的前头,在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侦察人员对晋宣帝说在都邑中士兵少力量弱小。诸葛亮也了解宣帝将到,已经迫近有了威胁,想要前往到延军,相隔的太远,如果反过头来追赶魏延的军队,势必赶不上。将士们都失了神色,都不知道有什么计谋。诸葛亮则意气自信。敕军中都旗子倒在地上,鼓声停止,不得随意离开营帐,又命令打开四城门,扫地洒水。晋宣帝经常说诸葛亮谨慎稳重,不会轻易弄险,突然看到形势软弱,怀疑其中有埋伏的士兵,于是带领士兵急走上山。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49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 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6.【答案】【小题1】A【小题2】D【小题3】①当时关中地区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开。②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适逢安禄山叛乱,皇帝进入四川避祸。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据此断句为: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故选:A。2.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有误,“少不自振”意思是:不能够养活自己。“未振作自己”说法错误。B.有误,根据“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可知,杜甫在客居秦州时,生活困窘,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勉强度日。“杜甫回到京城之后”说法错误。C.有误,“牛炙”意思是“牛肉”,“牛骨头”理解错误。D.正确。故选:D。3. 49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饥,饥荒;辄,就;句意为:当时关中地区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开。②中重点词语有:以,因为;甚,很;句意为: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是京兆人。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适逢安禄山叛乱,皇帝进入四川避祸。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至德二年,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左拾遗的官职。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杜甫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当时关中地区闹饥荒,杜甫弃官离开。寄住在秦州,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勉强度日。不久后,杜甫流落剑南,在成都城西的浣花溪边盖了几间草屋。恰好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杜甫就去投奔严武。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大历年间,杜甫从瞿塘峡出发,沿着沅水、湘水翻过衡山,来到耒阳。于是客居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县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为他准备了牛肉白酒,杜甫喝得大醉,当晚就在耒阳去世,享年五十九。杜甫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写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7.【答案】【小题1】①书写。②(结构助词)的。【小题2】A49 【小题3】汉朝兴盛以来,才(开始)设置了谏官(的职位)。【小题4】①担心时间长了刻在木版上的谏官的名字会磨灭掉;②认为谏官责任重大,为官必须忠于职守,名字刻在石头上便于后人监督。【小题5】不论是被贬谪还是在位,二人都忧国忧民(心忧百姓),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他们不为名利,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专利国家”,而不在意个人荣辱得失。【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书:书写。②句意为:四海之内的百姓。之:(结构助词)的。2.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据此断句为: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故选:A。3.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始,开始;置,设置;句意为:汉朝兴盛以来,才(开始)设置了谏官(的职位)。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吾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可知,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有两点原因:一是担心时间长了刻在木版上的谏官的名字会磨灭掉;二是谏官责任重大,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石头上便于后人监督。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5.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本文中的“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都表现了两位作者以家国社稷、天下苍生为念,不计个人得失的博大情怀。这种情怀就是不图名利,不计荣辱,忧国忧民,“专利国家”的高尚品格。【参考译文】      49 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  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聚集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  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8.【答案】【小题1】①停止;②逆流而上;③详细;④停泊。【小题2】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小题3】①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②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对比【小题4】事情没有亲眼所见亲耳,就主观臆断,这怎么可以呢?【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像这样不停地转动。已:停止。②句意: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溯:逆流而上。③句意:但是描述它不详细。详:详细。④句意: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泊:停泊。2.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故断为: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49 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固,本来。颠,荒唐。句意: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②重点词:自,自己。得,得到,发现。句意: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甲】文中画线句的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根据句意可知,该句将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和能结合表面现象分析根本原因的情况进行比较,这是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是: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根据句意可知,“我”将郦道元的简略与李渤的浅陋进行对比。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能力。【甲】文中“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与【乙】文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说明了共同的道理:事情没有亲眼所见亲耳,就主观臆断,这怎么可以呢?【参考译文】    【甲】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而”的用法:①学而不思则罔(而:表示转折关系)49 ②温故而知新(而:表示承接关系)③杂然而前陈者(而:表示修饰关系)④博学而笃志(而:表示并列关系)9.【答案】【小题1】C【小题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小题3】A【小题4】劝说理由围绕“不要羡慕物质享受”“学习自有乐趣”“专注于学习(或:勤奋学习)自然没有心思关注其他”等要点作答即可。【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C有误,句意: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赠送。故选:C。2.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以,因为。不若,不如。句意: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以”的用法: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介词,把)②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因为)③以光先帝遗德。(以:连词,来)④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以致于)⑤咨臣以当世之事(以:用)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有误,“阐述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错误,阐述了“学习需要专心和勤奋”的道理。故选:A。4. 49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拓展能力。针对现象是部分同学在物质生活上攀比,可以从选文中找到作者对待物质享受的态度,作为劝说的理由。比如由“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得出“不要羡慕物质享受”的观点;由“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得出“学习自有乐趣”的观点;由“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得出“专注于学习”或“勤奋学习”等观点。【参考译文】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10.【答案】【小题1】惊叹,惊异;质地;到;称,称为。【小题2】C【小题3】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小题4】割下它作为柴,掺杂山兰和川芎之类的草药一起烧,邻近的屋子都馨香四溢。【小题5】蒲黄【小题6】温(或热);凉(或寒)。【小题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9 【解析】1.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句意:常常惊异地把它认作蕙兰。惊:惊叹,惊异;句意:形态柔美而质地滋润。质:质地;句意:到夏天从众多叶子中抽出梗。至:到;句意:所以乡间俚俗之语称它叫蒲槌。谓:称,称为。2.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助词,可译为“的”。A.代词,代指步惊嫩叶和几粒米放在一起炒的药;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助词,可译为“的”;D.代词,指香蒲的梗;故选:C。3.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把握能力。句意:春天长出小苗,它的茎很直,有节,它的叶子像竹叶,叶片两两相对,它的根是横着生长的。这句话介绍葳蕤的外形和生长情况,分别介绍生长的季节、茎、叶、根。“春生苗”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茎直有节”是介绍“茎”,前后断开;“其叶如竹”“两两相对”都是介绍“叶”,各自断开;“其根横生”是介绍“根”,前后断开。故断为: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4.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句中重点词:刈,割。以为,省略句,以(之)为,把它作为。属,类。比,并排、临近。句意为:割下它作为柴,掺杂山兰和川芎之类的草药一起烧,邻近的屋子都馨香四溢。5. 本题考查运用文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中有“不慎跌伤,破皮出血”,那么需要一味能够止血消肿的药物。根据蒲黄“能止血,消瘀青”可知,应用“蒲黄“进行现场治疗。6.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探究问题的能力。题干中有“以凉祛热,以温祛寒”,而步惊“以凉祛热,以温祛寒”,可见应当属于“温”或“热”的脾性;葳蕤“主中风暴热”,可见属于“凉”或“寒”的脾性。7.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要求默写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注意“颈联“就是第三联。易错字有“舟”“畔”等。译文:   “步惊”:脾性温和。将它的嫩叶加几粒米稍微炒一下,煎汤喝了,可以治疗受寒呕泻。它的花香味很优雅,人们在山野间行走偶然遇到它,常常惊异地把它认作蕙兰,所以把这种树木叫做“步惊“。广东永安人常常把它的嫩叶晒干,拿着它进京城作为礼物送人。    49 瑞香:脾性温和。冬天盛开时远看像下了雪,人们便叫它“雪花”。割下它作为柴,掺杂山兰和川芎之类的草药一起烧,邻近的屋子都馨香四溢。和别的香花放在一起,别的花香都闻不到了,香气都被它夺去,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夺香花”。晒干入药,可以治痘症。    葳蕤:脾性寒凉。又名玉竹。形态柔美而质地滋润,如同女子柔顺相随,有娇柔的意味。春天长出小苗,它的茎很直,有节,它的叶子像竹叶,叶片两两相对,它的根是横着生长的。主治中风暴热。    蒲黄:脾性平和。是香蒲花中花蕊的屑,细得像金粉。春天长出嫩叶,长出水面的部分呈红白色,毛茸茸的样子。到夏天从众多叶子中抽出梗,花就抱在梗的顶端,如同武士的棒杵,所以乡间俚俗之语称它叫蒲槌。能止血,消除瘀青。    本题考查诗歌综合阅读能力,内容涉及比较全面,有词语的解释,词语的运用,断句问题,翻译句子,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以及课外链接知识。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综合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对课内的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认真的学习、积累、理解和掌握。夯实基础,才能对课外的文章做到得心应手。11.【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①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②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小题4】①美丽的山水;②游春活动;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宴饮;④畅叙内心的情怀;⑤欣赏天地万物。【解析】1.     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为: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故断句为: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2.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会:会集。后句句意:遇到天下大雨大雨,道路不通;会:恰逢,遇到不通。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49 B.前句句意: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修:修长。后句句意: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修:修长。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C.前句句意:名士荟萃;之:代词。后句句意: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之: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前句句意: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志:志向。后句句意:到处做标记;志:做标记。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B。3.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虽,虽然。盛,盛况。足以,足够。句意为: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②句中重点词:之,的。察,观察。句意为: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4.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会稽有佳山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等语句中可知,这里有美丽的山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宴饮;从“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中可知,可以畅叙内心的情怀,欣赏天地万物。【参考译文 】    ①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写道:    ②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③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12.【答案】【小题1】C【小题2】A【小题3】D49 【小题4】D【小题5】C【小题6】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小题7】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句意: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故选:C。2.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判断。例句中的“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B.代词,代指徐公和自己谁美这件事;C.助词,可译为“的”;D.代词,指受蒙蔽这件事。故选:A。“之”的解释: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b.问之(代词,代这件事)c.吾妻之美我者(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e.孰视之(代词,指徐公)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h.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i.臣之妻私臣(的)j.王之蔽甚矣(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49 l.数月之后(连词,无意义)m.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3.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此句写出老兵由盼望家中还有亲人幸存到亲眼目睹家破人亡的痛苦心情,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故选:D。4.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手法等的综合鉴赏能力。ABC正确;D有误,“语言亦庄亦谐”错。本文虽属于“讽谏”,但语言比较庄重,句式灵活,没有“谐”这个特点。故选:D。5.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ABD正确;C有误,“还有种首这样道不拾遗的文臣”错。结合原文“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可知,在种首的治理下,盗贼绝迹,齐国能够“道不拾遗“,并非说种首“道不拾遗”。故选:C。6. 本题考查文言节奏的把握和断句能力。句意:派他守卫徐州,燕国人对着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对着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而请求从属齐国的有七千多家。“则”一般用于句首,前面断开;“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句子结构一致,主谓宾都全,各自断开。故停顿为: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7.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句子重点词语:之,代词,这件事。朝于齐,状语后置句,到齐国来朝拜。此所谓……,判断句,这就是所说的……句意: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参考译文】十五从军征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49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齐威王论宝     威王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魏王问道:“大王也有宝物吗?”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寡人的国家这样小,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威王说:“寡人当作的宝物与大王的夜明珠不同。我有个叫檀子的大臣,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我有个叫朌子的大臣,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我有个叫黔夫的官吏,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黔夫的人有七千多家。我有个叫种首的大臣,派他戒备盗贼,路上就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用他们能光照千里,难道只是十二辆车吗!”魏惠王心中惭愧,不高兴地(败兴)离开了。13.【答案】【小题1】C49 【小题2】D【小题3】C【小题4】这样,您用破败的高都换到了完整的西周国,为什么不给呢?【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词义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实词,还要注意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ABD正确;C有误,这句话意思是:这明明是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病:疲敝。故选:C。2. 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韩国常年疲于兵祸,因而粮库空虚,毫无力量守住城池。我要乘韩国饥荒率兵夺取韩国的雍氏,不到一个月就可以攻下城池。因此可断句为: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故选:D。3.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意思是“楚王已经开始准备放弃昭应的计策和进攻了”,而不是“怀疑昭应的计划”;“征甲与粟于周”会导致雍氏被攻克。故选:C。4.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重点词有:是,这样;以,用。句意:这样,您用破败的高都换到了完整的西周国,为什么不给呢?【参考译文】    49 楚国攻打韩国雍氏,韩国向西周求兵求粮,周王为此忧虑,就与大臣苏代共商对策。苏代说:“君王何必为这件事烦恼呢?臣不但可以使韩国不向西周求粮,而且可以为君王得到韩国的高都。”周王听后大为高兴,说:“您如果能做到,那么以后寡人的国家都将听从贤卿你的调遣和管理。”苏代于是前往韩国拜见相国公中,对他说道:“难道您不了解楚国的计策吗?楚将昭应当初曾对楚王说:‘韩国常年疲于兵祸,因而粮库空虚,毫无力量守住城池。我要乘韩国饥荒率兵夺取韩国的雍氏,不到一个月就可以攻下城池。’如今楚国包围雍氏已经5个月了,还不能攻克,这暴露了楚军的处境困窘,楚王已经开始准备放弃昭应的计策和进攻了。现在您竟然向西周征兵征粮,这明明是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如果昭应知道以后,一定劝说楚王增兵包围雍氏,到时候雍氏必然被攻陷。”公中说:“好!然而我的使者已经出发了。”苏代接着说:“您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西周呢?”公中听后颇为愤怒,很生气地说:“我停止向西周征兵征粮,这已经很对得起西周了,为什么还要送给西周高都呢?”苏代说:“假如您能把高都送给西周,那么西周会再次跟韩国修好,秦国知道以后,必然大为震怒,不仅会焚毁西周的符节,而且还会断绝使臣的来往。西周断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盟,而单单和好韩国,这样一来,阁下就是在用一个破烂的高都,换取一个完整的西周,阁下为什么不愿意呢?”公中说:“好吧。”于是公中就果断决定不向周征兵征粮,并把高都送给了西周。楚军当然没能攻下雍氏,只好怏怏离去。翻译句子的原则是“信”“雅”“达”,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再次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解释;最后要注意语句的流畅。14.【答案】【小题1】示例:①鬓微霜 ②不自哀 ③运用典故 ④想象(联想)【小题2】示例:上片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这是描绘的心态上的“狂”;接着描写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词人“左牵黄,右擎苍“的英姿,“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亲射虎,看孙郎”,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射虎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这是举止上的“狂”。【解析】1. 49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理解。第一空,词中“鬓微霜,又何妨”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据此可知填写“鬓微霜”。第二空,“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可是诗人却“不自哀”,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据此可知填写“不自哀”。第三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这里作者运用典故,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到边疆抗敌。据此可知填写“运用典故”。第四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诗人运用想象(联想)的表现手法,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据此可知填写“想象(联想)”。2.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鉴赏。上片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这是心态上的“狂”。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这是举止上的“狂”。15.【答案】【小题1】孤独却气势非凡。【小题2】用对比手法,作者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小题3】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心境和积极豪迈的气概。【解析】1. 本题考查分析诗中意象。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意和作者的情感分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意思是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万里碧空”只有一只仙鹤,写出了这只仙鹤的寂寞,但它排开云层扶摇直上,气宇轩昂的气势跃然纸上。2. 49 本题考查对诗句写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意和作者的情感分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思是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诗人将文人墨客眼中寂寥的秋天和生机勃勃的春天对比,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诗人眼中秋天胜过春天,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3.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意和写作背景分析。《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后写的。历代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此诗却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诗开始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接着,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驰骋想象,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碧霄”。全诗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抒发了一种励志冶情的乐观豁达的情感。    这是一首唐诗,作者是刘禹锡。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16.【答案】【小题1】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壮,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却身老乡村的愤恨以及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孤独寂寞的伤感之情。【小题2】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只能无奈地在“桑村麦野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描写白发萧疏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解析】1.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意思是: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杀敌,可现实却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这是“梦中”与“现实”的比较,是对比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壮,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却身老乡村的愤恨以及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孤独寂寞的伤感之情。2. 49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表达。首联“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意思是“当年文武双全、能与贵族和大臣们平起平坐,谈吐间壮志凌云、气势如虹”,可见诗人对自己年轻时慷慨激昂、壮志凌云、豪迈洒脱情怀的怀念;“十丈战尘孤壮志”,意思是“战场上战鼓雷鸣、烟尘遮天也毫不畏惧”;“梦回松漠榆关外”,意思是“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这两句是对当年战场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诗人虽年岁已老、只能在桑村麦野,却仍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心怀;“一簪华发醉秋风”,意思是“现在却因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白发丛生”;“身老桑村麦野中”,意思是“实际上自己现实却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哀;“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意思是“我的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我也想与他一样,可是谁能和我一同前往?”这一联直说知音难觅,显示出诗人对友人逝去的无限怀念,表达了内心的寂寞抑郁。据此分析总结即可。【参考译文】    当年文武双全、能与贵族和大臣们平起平坐,谈吐间壮志凌云、气势如虹。    战场上战鼓雷鸣、烟尘遮天也毫不畏惧,现在却因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白发丛生。    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杀敌,可现实却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    想起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还有谁能和我一同前往?   《感旧》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诗人回忆了当年文武双全、壮志凌云、慷慨激昂的形象和战鼓雷鸣、烟尘遮天的战争场面,感叹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理想抱负却难以实现,曾经的好友也已经死去,知音难觅,表现了诗人孤单凄苦的处境。也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壮,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却身老乡村的愤恨,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孤独寂寞的伤感之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必须理解诗歌基本内容;2.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17.【答案】【小题1】B【小题2】“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解析】1.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A.有误,自远而近;B.正确;49 C.有误,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不是说“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D.有误,由静景到动景。故选:B。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作者情感的能力。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终当,终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参考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通篇虽并无一个“望”字,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的精妙奇绝。这首诗虽然寄托深远,但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诗人赞美泰山之巍峨,表达了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8.【答案】【小题1】D【小题2】示例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示例二: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解析】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49 有误,这首诗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全诗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选项“笔调低沉”说法有误。故选:D。2.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句诗歌原意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然后围绕意思来描绘画面即可。诗句中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从“疑无路”到“又一村”,既写出了山西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自然美景,也表现出诗人由最初的紧张急迫到愉悦惊喜的心情,感到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来的衍生义: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启发人们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参考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理解写景抒情的诗歌,需要同学们认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翻译、内容、写景的方法等方面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结合的意境,以此来理解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9.【答案】【小题1】A【小题2】写诗人登黄鹤楼所见之景,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势茂盛,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作了铺垫。49 【解析】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有误,首联借仙人乘鹤的神话传说为寻常江楼罩上一层虚幻的神秘色彩,不是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BCD正确。故选:A。2.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诗歌的技巧主要有四个方面:描写方面、修辞方面、表现手法、抒情技巧。“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参考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49 20.【答案】【小题1】示例一:我认为【甲】诗意境更美。甲诗侧重远景的描绘,画面中曲折连绵的群山争高斗秀,大洪山则霸气地嘉立在层峦叠嶂之中,衬托出大洪山的巍峨秀美。(意近即可)示例二:我认为【乙】诗意境更美。乙诗重在细节(近景)的刻画,由下及上,平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缭绕中的楼台,近在窗边的雷霆,若隐若现的日月以及寺庙里的大钟,无不彰显出大洪山的高大。(意近即可)【小题2】示例一:尾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大洪山上的钟声能够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诗人通过夸大钟声传播的距离(远播千里),极力表现大洪山之高。(意近即可)示例二: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大洪山上的钟声以人的情感,钟声有意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大洪山的高大。【解析】1. 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首先指出喜欢哪一首诗。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理由并描绘画面。甲诗歌的大意是:随州的西南有很多山峰,它们无时不在争高斗秀。远看众山曲折蜿蜒,这时大洪山则霸气地矗立在层峦叠嶂中。乙诗的大意是:平旷的土地上,靠近汉水的地方,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拥来时,看不到下面的边界,楼台好像在中间的天上浮起。开窗时能看到近在窗边的雷霆,避窗时,能够看到若隐若现的日月。更有大洪山钟声能够惹起人们怨恨,南风的时候钟声能传到河南境内的八陵边。据此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2.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更有钟声最堪恨,南风时到八陵边”的意思是“更有大洪山钟声能够惹起人们怨恨,南风的时候钟声能传到河南境内的八陵边”。根据“更有钟声最堪恨”分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对钟声爱(恨)的情感。根据“南风时到八陵边”分析,南风是大洪山上的钟声能够传到遥远(千里之外)的河南巩义(八陵),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通过夸大钟声传播的距离远,衬托出大洪山之高。【参考译文】   【甲】随州的西南有很多山峰,它们无时不在争高斗秀。远看众山曲折蜿蜒,这时大洪山则霸气地矗立在层峦叠嶂中。   【乙】平旷的土地上,靠近汉水的地方,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拥来时,看不到下面的边界,楼台好像在中间的天上浮起。开窗时能看到近在窗边的雷霆,闭窗时,能够看到若隐若现的日月。更有大洪山钟声能够惹起人们怨恨,南风的时候钟声能传到河南境内的八陵边。49 【甲】诗侧重远景的描绘,画面中曲折连绵的群山争高斗秀,大洪山则霸气地嘉立在层峦叠嶂之中,衬托出大洪山的巍峨秀美。【乙】诗重在细节(近景)的刻画,由下及上,平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缭绕中的楼台,近在窗边的雷霆,若隐若现的日月以及寺庙里的大钟,无不彰显出大洪山的高大。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49 4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2-20 11:52:19 页数:49
价格:¥5 大小:99.36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