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2020年12月,随着“太极拳”和“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的申遗成功,中国已有42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数据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材料二:第20页共20页 ①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故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并不多。现存最早的古代剪纸实物,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一带的南北朝时期的古墓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这些剪纸大都采用折剪的方法剪成,在艺术上显得很成熟,如果没有相当的经验积累难以达到如此水平。②南宋时期,便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此时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③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而成的。民间剪纸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花鸟虫鱼皆能入画,既表现了群众所熟悉的事物,也反映了他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④现在剪纸主要用于结婚、春节等喜庆日子,贴喜字已是中国人婚庆必备之物。剪纸还广泛应用在广告、报刊、邮票贺卡设计、装潢以及影视舞台背景方面,深受人民欢迎。⑤但当前形式很严峻,民间剪纸艺术也遭遇到了市场经济和文化多样性发展需求的深刻影响。社会的高速发展,与之而来的文化生态恶化、文化渊源断裂、文化传承方式和传承内容简化、工艺技法趋向速成、创作意识受市场影响、优秀人才断层、艺术精品匮乏,导致许多宝贵的传统工艺遗失,甚至现存的国宝级工艺技术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这都直接影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链接一:①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发掘、继承和发扬,剪纸艺术当然也不例外。近年来,国家把剪纸与绘画、雕塑、书法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这种被社会认为是“雕虫小技”的民间艺术,登上了社会主义的“大雅之堂”,剪纸艺人受到与画家、雕塑家等同样的赞扬和尊重,他们的剪纸作品甚至走向世界。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启动了《世界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首批公布了1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中国民间剪纸已被列为联合国第三批公布的目录中。链接二:①2016年在省经信委以及市文联等政府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剪纸迎来了里程牌的事件,在高淳桠溪设立张方林剪纸传承人工作室,并面向社会举办传承的公益性培训班,扩大剪纸传承的基础。②目前新一代的南京剪纸人在张方林大师的带领下正在茁壮成长,他们中除了张方林的儿子张物、侄女张滢、外甥欧坚,还不乏外姓非亲的徒弟陈尤,张方林大师博大的胸怀,将自己的所学所会毫无保留的传承给了年轻的一代,相信南京剪纸的辉煌会在这些青年人的手中更加璀璨夺目。——南京晚报链接三:第20页共20页 ①为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小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走进校园,真正让孩子们认识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举办了“初心永铸·百年芳华——2021年戏曲、杂技、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的主题活动,启明小学积极响应,5月14日下午,特别邀请到中国剪纸学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聊城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剪纸传承人、聊城剪纸学会副主席——绝风华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传授剪纸技艺。——甘肃新闻1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B.从2007年以来,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C.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分类统计图来看,传统戏剧的人数最多,可见戏剧的传承做得最好。D.民间剪纸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既表现了群众所熟悉的事物,也反映了他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13.下列关于剪纸发展的过程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世界现存最早的古代剪纸实物,是在新疆维尔自治区吐鲁番一带的南北朝时期的古墓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艺术上显得很成熟。B.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有专门“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C.社会的高速发展,与之而来的文化生态恶化、文化渊源断裂等原因,是影响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根本原因。D.南京剪纸人正在茁壮成长,其主要传承方式是以老传新,不拘泥直系旁系亲属,也包括外姓非亲。14.根据以上文段,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清时期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而成的,可见剪纸技艺使用非常普遍。B.国家把剪纸与绘画、雕塑、书法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这种被社会认为是“雕虫小技”的民间艺术,登上了社会主义的“大雅之堂”,表明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C.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故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并不多。因而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可小觑,难以长久传承。D.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这为剪纸工艺的职业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15.请结合链接材料,概括促进剪纸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条件有哪些。(4分)【答案】第20页共20页 12.D13.D14.C15.条件:①国家把剪纸与绘画、雕塑、书法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剪纸艺人受到与画家、雕塑家等同样的赞扬和尊重,并推动剪纸艺术进行申遗。②剪纸艺术大家的博大胸怀,将自己的所学所会毫无保留的传承给了年轻的一代,并不拘泥于血脉传承。③教育局及相关机构积极推进举办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各种活动。④民间剪纸艺术适用范围广泛、题材内容丰富、技术高超。【解析】【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有误,从材料一第①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最重要”;B.有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统计图可知,2012年较2009年有所回落;C.有误,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分类统计图可以看出,传统戏剧的传承总人数最多,这并不能说明“戏剧的传承做得最好”;故选D。【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A.有误,从材料二第①段中“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故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并不多。现存最早的古代剪纸实物,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一带的南北朝时期的古墓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这些剪纸大都采用折剪的方法剪成,在艺术上显得很成熟”可知,并非“世界现存最早的古代剪纸实物”;B.有误,从材料二第②段“南宋时期,便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行业艺人。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此时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可知,这些杭州的“小经济”应该是出现在“南宋时期”,而非“明、清时期”;C.有误,从材料三第⑤段“社会的高速发展,与之而来的文化生态恶化、文化渊源断裂、文化传承方式和传承内容简化、工艺技法趋向速成、创作意识受市场影响、优秀人才断层、艺术精品匮乏,导致许多宝贵的传统工艺遗失,甚至现存的国宝级工艺技术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这都直接影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可知,“这都直接影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可知,并非“根本原因”;第20页共20页 故选D。【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有误,从材料二第①段“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故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并不多”可知,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并不多,但“难以长久传承”于原文无据,是强加因果;故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链接一中“近年来,国家把剪纸与绘画、雕塑、书法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这种被社会认为是‘雕虫小技’的民间艺术,登上了社会主义的‘大雅之堂’,剪纸艺人受到与画家、雕塑家等同样的赞扬和尊重,他们的剪纸作品甚至走向世界。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启动了《世界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首批公布了1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中国民间剪纸已被列为联合国第三批公布的目录中”可知,国家非常重视剪纸艺术,尊重剪纸艺人,并推动剪纸艺术进行申遗;从链接二第①段“在高淳桠溪设立张方林剪纸传承人工作室,并面向社会举办传承的公益性培训班,扩大剪纸传承的基础”,第②段“目前新一代的南京剪纸人在张方林大师的带领下正在茁壮成长,他们中除了张方林的儿子张物、侄女张滢、外甥欧坚,还不乏外姓非亲的徒弟陈尤,张方林大师博大的胸怀,将自己的所学所会毫无保留的传承给了年轻的一代”可知,剪纸艺术家具有博大的胸怀,将自己的技艺无私传授给年轻人,并不拘泥于血脉传承;从链接材料三中“为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小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走进校园,真正让孩子们认识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举办了‘初心永铸•百年芳华——2021年戏曲、杂技、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的主题活动”可知,教育局及相关机构积极推进举办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各种活动;另外,从材料二中第④段“剪纸还广泛应用在广告、报刊、邮票贺卡设计、装潢以及影视舞台背景方面,深受人民欢迎”可知,民间剪纸艺术适用范围广泛、题材内容丰富,这也是促进剪纸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条件。【解析】【12题详解】D.根据材料一末段中的“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可适用,引用唐人名句,是为了说明赵州桥结构匀称,和周围景物配合和谐,并非“生动地说明赵州桥四周景色优美”。故选D。【13题详解】第20页共20页 B.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在技术上,中国已经跻身世界桥架强国之列”可知,编纂者认为,只是在技术上中国已经跻身世界桥梁强国之列。本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B。【14题详解】A.材料一中并没有提到大拱之上有小拱的设计是赵州桥独有的设计,本项“赵州桥可谓独一无二”属无中生有;B.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中的“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可知,李春名留青史,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唐朝爱才重才成风”于文无据;D.根据材料三中的“‘智能桥梁’技术能够实现桥梁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风险感知、快速响应和智能管理”可知,“智能桥梁”技术可以实现这些功能,但没有强调只有“智能桥梁”才能实现这些功能,本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C。【15题详解】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说的是人生总会有许多的挫折与磨难。“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说的是只有依靠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才能战胜这些困难与挫折。人生如此,中国桥梁的发展历史也是如此。结合材料一中的“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可知,赵州桥有着极高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我们的先人战胜困难,不断摸索,在建造桥梁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根据材料二中的“桥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都是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组合,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快公路建设以来,中国桥梁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可知,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的桥梁事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中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其中虽经历挫折与困难,但凭借着“奋斗”这座桥梁,“中国已经跻身世界桥架强国之列”。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清明节的人文精神邢莉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已经降临,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第20页共20页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春秋时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地,清明就与寒食节合二为一了。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清明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二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却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凝聚力。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又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意味着家庭兴旺。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提升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有删改)链接一:祭祖:清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逝者,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节上坟时,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踏青:清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体育活动的习俗。远足踏青中常见的活动有荡秋千、拔河、扑蝶、蹴鞠等。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看来,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放风筝可以放走秽气。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清明风俗,摘自网络,有删改)链接二:扫墓祭祖主要是追寻先人,寄托哀思,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欢快踏青。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什么力量连结在一起的呢?第20页共20页 古时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祭祖之余,便兴致勃勃地郊游宴饮。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归”为“生”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节选自叶瑞昕《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有删改)链接三:清明临近,合肥市文明办提出将在全市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此消息一出,有市民认为不该把本属于逝者的清明节称作“我们的节日”;有网友则调侃该标语“穿越阴阳两界”。……哀与乐看似难以融合,但清明节作为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实现了两者的并存,这正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特点。因此,对于清明节这样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节日,我们需要做的是分清清明节的各个内涵。如果这一节日能促使人们以实际行动去热爱生命,就会打消很多人对“我们的节日”的质疑,也能让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节选自周龙《清明节可以成为“我们的节日”》,有删改)链接四:为清明节申遗,是为古老的传统节日穿上现代的新衣,在当代社会中为传统节日中凝聚的人类情感争取新的释放空间和表现形式,发扬传统文化,建设当代文化,功载千秋!(节选自袁园《由清明想到申遗》,有删改)链接五:13.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清明之日,桐始华”,古籍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了清明的节日特点。B.清明祭祖并郊游宴饮,始于唐代;宋元时,清明游春饮宴之风更盛。C.清明节能促使人们以实际行动热爱生命,已经很好地融入现代生活。D.为清明节申遗,目的是使古代文化复原,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4.下列关于清明节起源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第20页共20页 A.清明节直接起源于冬季将过去,春天已降临,气温渐升高,适合于春耕春种的时节。B.清明节的起源不仅与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有关,而且与已消失的古代上巳节也有关。C.清明最开始是一个节气,后来因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渐渐合二为一,形成为节日。D.古人在“插柳节”那天在门楣上和头上插柳祈福,这一习俗也是清明节的起源之一。15.下列对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清明节拜祭祖先,为先人铲除坟头杂草,整修阴宅,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B.人们在清明节郊游踏青,亲朋好友欢聚游玩,密切了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凝聚力。C.中国人喜欢在清明节把柳枝插在门楣上或头上,是因为对旺盛生命力的向往和祈求。D.人们清明节放风筝时,剪断风筝牵线,任其远飞,是为了寄托对先人的哀思与尊重。16.请结合材料说说济南邮政局以“链接五”的图案作为清明节纪念邮戳的理由。(4分)17.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链接三”中画线句子的理解。(5分)13.【答案】B【解析】A.是“节气”,不是“节日”;C.是“如果”,并非“已经”做到;D.旨在建设当代文化,并非“使古代文化复原”。故选B。14.【答案】C【解析】A.清明节不是直接起源于时节;B.原文是“清明节的习俗”与“上巳节有关”,不是起源;D.是插柳是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之一,不是起源之一;故选C。15.【答案】D【解析】D.放风筝是为了送走疾病、秽气,带来好运,故选D。16.【答案】因为图案中的蝴蝶风筝、柳枝、儿童荡秋千都是清明节很有代表性的事物和活动;而菊花则代表了对先人的怀念。这些都是体现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所以以它作为清明节纪念邮戳。第20页共20页 【解析】阅读文本,仔细观察分析材料五中的图标,分析图标的构图要素(图案和文字)与清明节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链接材料中“清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体育活动的习俗。远足踏青中常见的活动有荡秋千、拔河、扑蝶、蹴鞠等。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看来,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放风筝可以放走秽气。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会给自己带来好运。”表达清楚理由即可。17.【答案】传统的清明节既有追念先人的哀思,又有踏青、祈福的快乐。中华民族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对立,“归”为“生”的延长和补充,人们在清明节追思故人、祈求美好生活,这正是体现了我们民族乐天知命的性格和特点。意近即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阅读材料,把握文章的内容,从材料二中“扫墓祭祖主要是追寻先人,寄托哀思,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欢快踏青。……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归”为“生”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即可找到对这句话的理解作答。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和律诗、京剧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可分成若干种类。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区分上下联的方法,是看句末字的平仄,即“仄起平收”。最早的对联是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增添喜庆气氛的应时之作,被称之为春联。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以前,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人们在桃树做的木板上画符以辟邪、祈福,每年总把“旧桃换新符”。随着吉祥话越写越多,桃木板不够写了,就把桃木板上的句子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所谓的春联。据说最古老的春联是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到朱元璋时,正式有了“春联”的命名,他命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且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自此,对联正式成为民间过年的一项重要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材料二:“脱单脱贫不脱发,高个高颜求高分”……春节将至,年轻人把不加班、不脱发、不出BUG这些接地气的愿望写进春联,还融入了音符、代码、英文甚至化学元素,写成了别有一番风味的“现代春联”,让年味有了浓浓新意。第20页共20页 提起春联,不少人都会联想到那一副副对仗工整、结构精巧的传统对联。如“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文字的搭配组合不仅表达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辞旧迎新的欢喜心境,更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而且平仄相调,让春联的音韵动听悦耳,或错落起伏,或铿锵有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这项传统习俗被赋予新的形式与内容。不少年轻人将互联网中的流行文化套用到春联中,产生许多忍俊不禁的“现代春联”,从学生的“不挂科”,到白领的“不加班”,以及养宠人士的“喵言妙语”,各种“脑洞大开”的春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还形成一门特色的定制春联生意。有人担心这种“万物皆可写春联”的做法,会拉低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其实,春联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其本质还是反映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简单地说,就是图个吉利。而这种对生活乐观的态度,才是春联得以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再说,春联不只是人们撰写新年愿望的工具,其实还可以是一个展现个性的平台。与其千篇一律地挂着那几句重复多年的“生意兴隆”,不妨给这些“返璞归真”的现代春联一些包容和空间。(选自《广州日报》,有删减)12.下列对材料中“对联”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对联和京剧、律诗同属中国文化的国粹,是一种独特的中文语言艺术形式。B.对联按用途、内容、技巧、字数、句数、平仄,可分成不同的种类。C.最早的对联是为了庆春节,添气氛而作,因而被称为“春联”,也称“桃符”。D.新时代的春联有了新的形式与内容,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没有改变。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秦汉以后,人们觉得桃木板不好写,就把吉祥话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春联。B.朱元璋下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并命名为“春联”,贴对联成为过年的一种习俗。C.春联中不同的文字的搭配组合,音韵和谐,体现出各行各业对新年的热切期待。D.“脑洞大开”的现代春联,虽受热捧,但拉低了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14.春节快到了,你家也准备在大门口贴一副对联,你会选择“传统春联”还是“现代春联”?请结合材料谈谈你选择的理由。(4分)【答案】12.B13.C14.示例一:我选择传统春联,理由:①“传统春联”对仗工整、结构精巧。②平仄相调,让春联的音的动听悦耳,或错落起伏,或整洁有力。示例二:我选择现代春联。①把不加班、不脱发、不出BUG等内容加入春联,使“现代春联”更加接地气。②音符、代码、英文甚至化学元素等网络文化加入“现代春联”,让年味更有新意。③现代春联更能展现当代人的个性。第20页共20页 【解析】【12题详解】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与理解。B.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②段“按所用之处分……按内容分……按技巧分……按字数分……按句数分……区分上下联的方法,是看句末字的平仄,即‘仄起平收’”可知,对联按用途、内容、技巧、字数、句数,可分成不同的种类。“平仄”是区分上下联的方法,不是对联分类的依据。故选B。【13题详解】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A.根据材料一第③段“早在秦汉以前,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随着吉祥话越写越多,桃木板不够写了,就把桃木板上的句子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所谓的春联”可知,“秦汉以后,人们觉得桃木板不好写,就把吉祥话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春联”表述错误;B.根据材料一第③段“最早的对联是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增添喜庆气氛的应时之作,被称之为春联。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以前,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随着吉祥话越写越多,桃木板不够写了,就把桃木板上的句子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所谓的春联”,第④段“到朱元璋时,正式有了‘春联’的命名”可知,“朱元璋下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并命名为‘春联’”表述不正确,“春联”是到朱元璋时,有了正式命名,在朱元璋之前就有了春联;C.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文字的搭配组合不仅表达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辞旧迎新的欢喜心境,更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而且平仄相调,让春联的音韵动听悦耳,或错落起伏,或铿锵有力”可知,此项表述正确;D.根据材料二第③段“各种‘脑洞大开’的春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还形成一门特色的定制春联生意”,第④段“有人担心这种‘万物皆可写春联’的做法,会拉低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可知,“虽受热捧,但拉低了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表述不正确,热捧指的是热烈的追捧,并且带有一定的冲动性和盲目性,材料表示“各种‘脑洞大开’的春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拉低了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这只是“有人担心”,并不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故选C。【14题详解】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此题开放,答案不唯一,结合材料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第20页共20页 如,选择传统春联,理由:结合材料一第①段“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材料二第②段“提起春联,不少人都会联想到那一副副对仗工整、结构精巧的传统对联”,“平仄相调,让春联的音韵动听悦耳,或错落起伏,或铿锵有力”等语句,谈传统春联的优点、特色。也可以选择现代春联。理由:结合材料二第①段“年轻人把不加班、不脱发、不出BUG这些接地气的愿望写进春联,还融入了音符、代码、英文甚至化学元素,写成了别有一番风味的‘现代春联’,让年味有了浓浓新意”,第④段“春联不只是人们撰写新年愿望的工具,其实还可以是一个展现个性的平台”等语句,谈现代春联的优点、特色。据此整理答案即可。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雾凇美丽晶莹,如怒放的冰花,文佳同学准备寒假去看雾凇,为了解这大自然赠予的精美艺术品,他收集了不少关于“雾凇”的材料。材料一: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这种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整理自张敏《冰雪精灵——雾凇》)材料二:第20页共20页 雾凇不同于雪和霜,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形成于云层之中;霜是水汽(也就是气态的水)在温度很低时的一种凝华现象。而雾凇形成的低温和湿度要远大于霜。除此之外,天气晴朗,云量小也是形成雾凇的主要条件,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大,利于水汽达到饱和,增加水汽凝华量。雾凇与云南石林、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并称为中国四大奇景。我国地域面积广大,有多地曾形成雾凇奇观,松花江下游的雾凇岛因雾凇多且美丽而著名,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曾出现雾凇美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曾出现过难得一见的雾凇景观,而我国最典型,最著名、频率最高的雾凇属吉林雾凇。雾凇作为一种自然奇景,能够给人带来美不胜收的感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当雾凇严重时,有可能会折断电线,造成停电事故,为人类带来经济损失。(整理自齐义娜《揭开雾凇之迷》)材料三:黄山是世界著名的山岳型风景区,随四季而千变万化的美景每年吸引数百万的中外游客。“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冬季景更佳。”雾凇景观是为人们所熟知的黄山奇丽冬景之一。黄山雾凇景观的形成必要条件是足够低的气温和足够高的湿度条件,在微风和强风情况下均能形成雾凇,风速不是雾凇形成的决定性条件,但对雾凇大小有明显影响。黄山雾凇景观形成的天气形势大多为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气流共同影响的降雨天气,其次为无降雨天气,仅有冷空气影响降温,配合较好的湿度条件,也能形成雾凇,但雾凇强度偏小,观赏性一般。黄山雾凇南北向的直径、厚度和重量一般略大于东西向;平均最大直径和厚度均出现在1月份,呈现向两边月份递减的趋势,5月份各量值最小,近乎为0。第20页共20页 黄山雾凇景观旅游气象指数分为1~5级,预报黄山雾凇景观的关键是水汽和最低气温,首先水汽条件必须得到满足,前天有降水可以保证地面湿度较大,或者预报当日湿度较高,接近饱和,之后再确定最低气温,气温越低,越容易结晶出更多的冰晶,形成更壮丽的雾凇景观。3级雾凇指数的-0.7℃是雾凇景观出现的最低气温上限,4级雾凇指数的1℃是保持雾凇的最低气温上限,在两者气温之间有可能形成雾凇(多为微量),大于1℃不形成雾凇,水汽和风速条件无需考虑。(整理自许剑勇、陈建春、吴永泽《黄山雾凇气候特征及旅游气象指数预报》)13.文佳对雾凇众多优点进行了整理,下列整理与材料明显不符的一项是()(3分)A.雾凇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因它结构蓬松,能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B.雾凇是环境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有它在,负氧离子数量增多5倍以上。C.雾凇是环境天然的“消音器”,它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使人感到幽静。D.雾凇是一种自然奇景,具有很高观赏价值,黄山雾凇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14.文佳同学决定去看黄山雾凇,他整理了一些资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3分)A.1月份去看黄山雾凇,观赏性最强,因为那时雾凇直径、厚度和重量都最大。B.文佳与好友如果相约在劳动节期间去黄山看雾凇,他们看到的机会近乎为零。C.黄山雾凇景观旅游气象指数分为1到5级,表示无雾凇至非常容易形成雾凇。D.天气预报当日黄山的最低气温为1℃,湿度大于90%,这表明雾凇容易形成。15.文佳同学想吟诵一首赞美雾凇的诗歌,请你为他选一首赞美雾凇的诗歌()(3分)A.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B.梨花一望杳无际,应是碧空惯游戏。东方渐见升阳曦,还怜化作轻云飞。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蠟红嵯峨。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16.文佳同学收集的材料一,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点列出并举例。(4分)【答案】13.B14.B15.B16.第20页共20页 (1)打比方。如“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雾凇)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2)作引用。如引用诗词“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3)分类别。如将雾凇形状分为两种。(4)举例子。如举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5)列数字。如“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中的数字。(6)作比较。如将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与没雾凇时负氧离子数进行比较。(7)作诠释。如解说雾凇的形成,说它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由材料一第五段“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可知,说的是吉林松花江畔的事例,并非所有地区都如此,选项内容不准确。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由材料三第二段“黄山雾凇南北向的直径、厚度和重量一般略大于东西向;平均最大直径和厚度均出现在1月份”可知,并没有提到“重量都最大”;C.由材料三“3级雾凇指数的-0.7℃是雾凇景观出现的最低气温上限,4级雾凇指数的1℃是保持雾凇的最低气温上限,在两者气温之间有可能形成雾凇(多为微量)”可知,选项“表示无雾凇至非常容易形成雾凇”错误;D.根据材料三表2“最低气温为1℃,湿度大于90%”出现雾凇景观的概率为20%,并非选项说的“雾凇容易形成”;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诗句分析。A.出自李商隐的《霜月》,写深秋月夜景色;B.出自宋照的《雾凇》,“梨花”喻指雾凇;C.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边塞下雪景象;D.出自李贺的《江南弄》,写夕阳黄昏江面的水雾;第20页共20页 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举例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标、做假设、引资料等。(1)由材料一第一段“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可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雾凇比作信使的精灵,形象地赞美雾凇的重要作用。(2)由材料一第二段“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可知,运用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增强材料的文学底蕴,也证明“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3)由材料一第三段“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可知,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雾凇形状分为两种。(4)由材料一第五段“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5)由材料一第三段“无数0℃以下过冷雾滴”和第五段“达上千至数千个”“多5倍以上”可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6)由材料一第五段“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可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与没雾凇时负氧离子数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由材料二第一段“雾凇不同于雪和霜,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形成于云层之中;霜是水汽(也就是气态的水)在温度很低时的一种凝华现象。而雾凇形成的低温和湿度要远大于霜”可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雾凇的特点。(7)由材料一第三段“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可知,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说雾凇的形成过程,更科学具体。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第20页共20页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材料二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第20页共20页 宋人郭熙说得好:“山水以山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我总觉得一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这当然也包括花卉在内。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亦应区别对待。楼阁掩映,山石森严,曲水湾环,都存乎此理。“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词句不但写出园景层次,有空间感和声感,同时高柳、杏梢,又都把人们视线引向仰观。文学家最敏感,我们造园者应向他们学习。至于“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则又皆留心俯视所致。因此园林建筑物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不能草率从事,要着意安排。山际安亭,水边留矾,是能引人仰观、俯观的方法。(选自陈从周《说园》)15.下列对《苏州园林》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其中亭台轩榭的布局最为重要,所以首先介绍。B.“对称”是我国建筑普遍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无论是古代的宫殿还是百姓的住房,绝大部分都采用对称的布局,但园林却不以对称为美。C.园林中假山的堆叠要能成为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设计者和匠师们要将对自然景物的深入细致观察和生平的阅历都融入设计建造中。D.苏州园林不但重视全局设计,也在意细节的点缀,例如有几个园子里栽种了枝干盘曲嶙峋的藤萝,每当开花都能给园中增添了繁华与生机。16.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下列叶圣陶和陈从周对中国园林的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典范。B.中国园林十分讲究诗情画意。C.中国园林设计都很反对对称。D.各地园林往往有自己的特色。17.陈从周的《说园》是从“造园”同角度去介绍园林,文中给造园者哪些建议?请分点概括。(4分)18.两篇文章在介绍说明的过程中使用的一些说明方法是相同的,请指出两篇文章都使用了的一种说明方法,并举例分析。(4分)【答案】15.A16.B17.①树木的栽植要有画意②树木品种多有特色,各园林要选合适的品种,保留个性。③一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点④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应区别对待。第20页共20页 18.举例子。《苏州园林》中列举高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常绿树相间的例子,形象具体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具有画意。《造园》中第一段举了留园,怡园的树的品种,有力具体地说明树的品种多、有特色,每个园林都有自己的个性。【解析】【15题详解】A.“其中亭台轩榭的布局最为重要,所以首先介绍”有误,因为亭台轩榭的布局是一座园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所以首先介绍。故选A。【16题详解】A.这一观点只在材料一中提及,材料二中并未提及;B.材料一中提到苏州园林总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材料二中提到“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可知两文作者认为中国园林十分讲究诗情画意;C.材料一中提到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并未提到中国园林都反对对称。材料二中并未提到对称一说;D.材料一介绍的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材料二介绍了中国园林在树木栽植上的注意事项,都未提及“各地园林往往有自己的特色”;故选B。【17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的“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可得:树木的栽植要有画意。根据第一段中的“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可得:树木品种多有特色,各园林要选合适的品种,保留个性。根据第二段中的“我总觉得一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可得:一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点。根据末段中的“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亦应区别对待”可得: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应区别对待。【18题详解】考查说明方法。找出两文共同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举例分析即可。两文都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如材料一中的“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用古诗句,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池沼的设置,务必使游览者产生如在画中游的感觉。材料二中“山水以山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引用宋人郭熙的话,说明了“一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的特点。第20页共20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2-17 09:21:21
页数:20
价格:¥6.66
大小:1.06 M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