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十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疫情推动在线教育行业爆发式增长,用户规模已超4亿【新闻】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2.22亿,占网民整体的46.8%。报告指出,因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面对巨大的在线学习需求,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多个在线教育应用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千万以上。【链接】艾媒2020Q1(1月-3月)中国中小学在线教育行业运行监测报告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多数学生及家长认为在线学习难以集中注意力,缺乏互动没有课堂氛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直播课目前仍存在产品互动设计不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其次,直播卡顿也意味着平台服务器还需技术升级以容纳更多需求。【看法一】喜马拉雅平台CEO余建军:发掘用户新场景是最重要的增长点截至2月底,喜马拉雅抗疫相关内容总播放量已超过7亿。宅家场景下,用户在收听高峰时间段的播放次数明显高于春节前。新经济需要有增长点,而发掘用户新场景,就是最重要的增长点。音频是唯一的伴随性媒体,通过声音,用户可以在洗漱、吃饭、做家务、上下班、运动健身这些场景下不断获取新的内容。这就是用户新场景,换个角度看,等于延长了大家每天有意义的时间。新经济还需要“心”经济。今天,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所以,精神消费、文化消费、内容与商品融合消费,成为消费升级的必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为内容和知识服务付费,他们关注自己的未来,通过购买精神产品和服务,成为更好的自己。第18页共18页 【看法二】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全新的学习中心,会像淘宝一样出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让网络教育提前全面实现,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2018年,全国仅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就达到了1.5亿人。不过,这么庞大的学生数量转到线上,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第一,前期对在线教育和网络教育的顶层设计不够,思想准备不足。第二,由于教师的互联网素养不足,无论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第三,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同,互联网应用在教育领域或许会加大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严峻。其实,上述问题,都不是在线教育本身的问题,从技术支持、质量保证、管理监督来看,我们只要加快国家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鼓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课程开发,上述问题也都有解决的可能。问题的关键是技术没有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没有变革。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我认为,未来学校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需要打破现在的学校格局,承认线上学习的合法性。目前,教师、教材、教室的“三教”中心格局相当稳定,这个教育铁三角格局不变,教育界的“淘宝”公司就无法登场。未来学校中,校内外资源应该互通。教育资源只要是高品质的,不一定要分校内校外,两者应该打通,合二为一。要打通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甚至没有必要再把教育机构分成培训机构、学校、网络机构,所有的机构都可以变成学习中心。其次,建立教育的国家标准和国家教育资源库。教育的很多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标准有问题。现在的课程标准和教育内容太深太难,知识结构太庞大,大部分学生陪着少部分学生学习。这种模式需要打破,国家只需要设定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保证学生的基本读写能力。最后,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评价和考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现在的评价技术太落后。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考试评价机制要有变化。在学习的早期过程中,可以用大数据等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在记录过程中,大数据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点缺陷,及时帮他改进。同时,未来的考试评价会更加重视实际能力,淡化文凭学历。未来的大学也可能出现新的模式,不限制上大学的地点,也不管在什么地方上大学,只要你能够通过严谨、权威的国际认证的评估,来证明对某一理论的理解和精通,就可以进入社会,找到工作。互联网改变教育,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然会像改变商业和金融一样改变教育,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学习必然会成为未来教育的基本模式。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第18页共18页 A.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较2018年底增长2.22亿,接近网民整体比例的一半。B.受疫情影响,全国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庞大的学生数量给网络教育带来不少意想不到的难题。C.2020年第一季度在线教育报告显示,中国中小学生认为在线学习存在的众多不足中,注意力问题排在首位。D.在线教育的问题可通过加快国家5G网络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和鼓励社会机构参与课程开发来解决。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受疫情影响在线教育行业增长迅猛,然而在线直播课仍存在互动性不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因此需要平台不断升级技术以容纳更多需求。B.新经济的增长点,首先要利用音频让用户在新场景下获取新的内容,关键是需要关注用户的精神需求,将商品与精神消费、文化消费、内容相融合。C.在线教育的顶层设计不够,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由于各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在线教育必然加大地区间的教育差距。D.未来学校的格局将打破现在传统学校模式,以后很可能淡化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区分,实现高品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并改革现有的考试评价机制。17.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长对在线学习不足的看法与学生有区别,比如认为网络卡顿影响体验的比例远远大于学生。B.宅家期间喜马拉雅的总播放量超过春节前,表明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为内容和知识服务付费。C.现在的教育评价技术太落后,基于互联网的评价制度要取消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评价机制。D.未来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学习模式,必然会改变目前教师、教材、教室这样的教育铁三角格局。18.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关于在线教育发表了哪两个观点?请简要概括。(4分)19.你对在线教育在疫情过后的发展有怎样的预测?请结合材料和自身在线学习的体验谈谈看法。(5分)【答案】15.D16.D17.C18.①在线教育的关键在于技术没有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没有变革。②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19.第18页共18页 示例①:我认为在线教育在疫情过后的发展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在线教育虽然为学生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对比学校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教室浓厚的学习氛围、老师的近距离督促,学生们积极性很容易受到影响,注意力不集中等。我更倾向与老师互动的课堂,仅仅依赖屏幕那头老师的讲解无法使我专注于学习。示例②:我认为在线教育在疫情过后会保持稳定增长。未来的在线教育将积极开发高品质的教育资源,作为学校教育之外的补充、增值,吸引更多人选择报读。我觉得单靠学校教育远不能应付激烈的升学竞争,只要选择好的在线教育机构,能帮助我们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丰富知识储备,何乐而不为呢?【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其实,上述问题,都不是在线教育本身的问题,从技术支持、质量保证、管理监督来看,我们只要加快国家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鼓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课程开发,上述问题也都有解决的可能”可知,这里有关键句“有解决的可能”,并非一定能解决,而“在线教育的问题可通过加快国家5G网络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和鼓励社会机构参与课程开发来解决”的表述过于绝对,故D错误,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A.结合“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直播课目前仍存在产品互动设计不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其次,直播卡顿也意味着平台服务器还需技术升级以容纳更多需求”可知,升级技术容纳更多需求是为了解决直播卡顿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互动性不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故A错误;B.结合“新经济需要有增长点,而发掘用户新场景,就是最重要的增长点。”可知,关键是发掘用户新场景而不是关注精神需求,故B错误;C.结合“互联网应用在教育领域或许会加大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严峻”可知,“在线教育必然加大地区间的教育差距”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错误;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现在的评价技术太落后。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考试评价机制要有变化”可知,是改变“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考试评价机制”,而非取消,故C错误,故选C。【18题详解】第18页共18页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看法二】这则材料里面主要谈了两个问题,第一到第三段,主要谈网络教育出现的问题,第四段到结尾谈未来学校教育。找到两个部分的关键句,概括回答。(1)结合【看法二】第三段“问题的关键是技术没有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没有变革”可概括:在线教育的关键在于技术没有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没有变革。(2)结合【看法二】第四段“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可概括: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要点:对疫情后的在线教育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预测,是保持现状还是下降或者上升;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经历,给出原因,语言通顺。示范:我认为在线教育在疫情之后的发展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段时间在线上教育中涌现了许多问题,如课堂氛围不够,师生互动少,网络卡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更多的还是让学生、家长、老师感受到线上教育的不足,所以疫情之后,大家可能会更加想要回归课堂,回归从前的学习状态。十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①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②“天问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它的名字来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该诗通篇是屈原关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探索精神。③“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5吨左右。“天问一号”环绕器的主要探测任务是:进入环火轨道后,先开展约三个月的对地观测,特别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之后携带火星车的着陆器将与环绕器分离,利用降落伞和反推火箭在火星表面着陆,巡视器将对火星开展为期90个火星日的巡视探测任务。“祝融号”火星车要完成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从而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选编自百度网)【材料二】第18页共18页 【材料三】中国国家航天局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曾介绍,人类的探火史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见下表)。人类迈出探索脚步的国家只有美国、前苏联、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和印度。迄今,在44次探索任务中,只有20余次完全或者部分实现了目标,能够着陆火星并成功开展探测任务的仅为个位数。其中,美国的四次探索任务分别创造了人类第一次成功接近火星、绕飞火星轨道、着陆火星、开展火星地面探测的历史。中国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的深空探索的国家。(选编自《中国新闻周刊》)阶段时间方式与任务第一阶段1960——1970年火星飞越探测,传送火星图片与探测大气参数第二阶段开展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第18页共18页 1970——1990年第三阶段1990年代至今开展着陆巡视探测,寻找火星水存在的证据和生命迹象【材料四】①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②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为此致贺电。他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精心推进行星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选编自教育部网站)12.下列对“天问一号”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问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它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B.“天问一号”探测器用屈原的《天问》命名,是因为《天问》表达了诗人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中国的火星探测就需要这种精神。C.“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它们的功能各异,其中“环绕器”的主要任务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和为期90天的火星巡视探测。D.火星距离地球很远,因此“天问一号”发射后,经过9个多月的飞行,才成功着陆于火星预选着陆区。13.根据天问一号降落过程示意图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伞系减速段和动力减速段,探测器要完成环环相扣的一系列动作。B.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展开配平翼,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减速完成后下降速度减掉了90%左右。C.在伞系减速段,天问一号需要依次完成超音速开伞、抛背罩和伞、抛防热大底等动作,将下降速度降至100米/秒。D.在动力减速段,探测器启动反推发动机减速,直到距火星地表100米处悬停成像,完成精确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14.下列对材料三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18页共18页 A.从表中可以看出,人类的火星探测史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探测任务各有侧重,经历的时间也不相同。B.从表中可以看出,人类开展火星探测一般分为“飞越探测、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以及着陆巡视探测”三种方式。C.自人类开展火星探索以来,在44次探索任务中约占一半的次数完全或部分地实现了目标,这说明火星探测难度大、成功率不高。D.美国成功进行了四次火星探索,创造了人类探火史上四个第一;而中国一次就实现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说明中国火星探测水平远高于美国。15.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请结合材料,说说“里程碑意义”具体表现在哪里?(4分)【答案】12.C13.C14.D15.“里程碑意义”具体表现有四点。第一点:首次一次性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第二点成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第三点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第四点:让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解析】【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有误,阅读材料一第③段可知,此项前两句正确,第三句与原文意思不一致。原文为“‘天问一号’环绕器的主要探测任务是:进入环火轨道后,先开展约三个月的对地观测,特别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之后携带火星车的着陆器将与环绕器分离,利用降落伞和反推火箭在火星表面着陆”,由此可知,“‘环绕器’的主要任务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和为期90天的火星巡视探测”这一表述不准确,执行“火星巡视探测”这一任务的是巡视器,并且“为期90天”表述不准确,应为“为期90个火星日”;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示意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有误,“依次完成超音速开伞、抛背罩和伞、抛防热大底等动作”错,由材料二中天问一号降落过程示意图“伞系减速段”可知,应是依次完成超音速开伞、抛防热大底、抛背罩和伞等动作;故选C。【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18页共18页 D.有误,美国成功进行了四次火星探索,创造了人类探火史上四个第一,而中国一次就实现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火星探测水平远高于美国,只能说明我国星际探测征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故选D。【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三最后一句话“中国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的深空探索的国家”可以概括出第一点:首次一次性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从材料四第②段“‘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可以概括第二点和第三点,即:成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从材料四第②段“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可以概括出第四点:让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据此概括作答即可。十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平凡造就伟大,奋斗不负韶华蒋萌①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颁授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表彰青年中的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他们当中,既有教师、快递员、消防员,又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迅速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的科研人员、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更有为抗疫献出宝贵生命的医务工作者、辅警、救援队队员……②“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青年模范们可能和许多人一样,生于普通人家,做着寻常工作,过着平凡生活,甚至也有很多困惑烦恼。然而,平凡不等于平庸,困惑不意味着懈怠。平凡也可以激励奋起,破茧才能产生蜕变。③优秀青年之所以在平凡中升华,离不开根植于心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有赖于工作脚踏实地、做事兢兢业业、成绩厚积薄发;体现在不懈砥砺奋斗、困难关头迎难而上、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因为坚忍不拔,笃定前行,奉献牺牲,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经历了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精神和事迹,令人深深敬佩和动容,是广大青年学习践行的榜样!④在看到优秀典型的同时,当下某些青年的不成熟乃至消极心态也不容回避。有的人常被感动,却不化为行动;有的人心浮气躁,缺少执着坚韧;还有人自称“佛系”,试图逃避责任、掩饰惰性。必须指出,视探索尝试为畏途,把负重前行当吃亏,将刻苦努力作腐,是认知上的严重谬误。虚度光阴“混日子”,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错过本可领略的风景,与本可达到的人生高度失之交臂,是个人的事,更是社会的损失。第18页共18页 ⑤“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道路上充满坎坷,生活的强者遭遇荆棘时不是不会感到刺痛,而是在经历挫折乃至跌倒后,能够重新站立起来,努力吸取经验教训,以更坚韧的步伐,去迎接前路的挑战。很多过来人回首往昔,都会感谢曾经的磨砺与坚持。永不放弃、执着向前者,终会获得生活的厚待。⑥当然,人生高度各有不同,平凡也是一种伟大,“螺丝钉精神”永不过时,做一颗紧实不生锈的螺丝钉,同样值得尊敬。正因为有无数尽职守的螺丝钉,社会这架庞大机器才得以正常运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不高深,“平凡的伟大”就在你我身边。⑦“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广大青年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将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与民族兴盛相结合,让青春的绚烂绽放于祖国的广袤大地,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进步的机会。千千万万时代弄潮儿锐意进取、施展才华不懈奋斗,将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中华民族也会向着伟大复兴的彼岸不断前。(选自人民网2020年05月,有改动)【链接材料一】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朱婷谈到女排精神时曾表示:“女排精神不只是在胜利的时候才有,而是一直都存在的。有时候我们明知道得不到冠军,我们也竭尽全力,不在乎胜负,这种信念一直都在,从来没有改变过。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是我们女排的精神……”【链接材料二】潘虎: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1991年3月出生,高中学历,现任某物流有限公司快递员。入伍第二年,西藏八宿县发生泥石流,他主动报名,七个昼夜奋战在救援一线,被评为“优秀士兵”。退伍后,累计完成超15万单快递配送,行驶距离超过2万公里,保持着投诉O差评、100%配送完成率的记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建“苏宁快递青年突击队”,通过“无接触配送”为近60个社区居民安心“宅家”提供生活保障。资助3名贫困儿童上学。1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选文开头列举优秀青年获奖者的身份,是“平凡造就伟大,奋斗不负韶华”的有力证明。B.作者善于运用排比的句式,使论证条理分明,气势磅礴,让全文充盈着催人奋进的力量。C.第③段和第④段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述,意在批评当下某些青年存在认知、行动上的错误。D.作者在结尾发出呼吁,希望广大青年锐意进取,为实现个人理想与民族兴盛而不懈奋斗。(4分)13.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平凡与伟大”的主题展开了讨论。你认为下面两位同学的观点矛盾吗?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同学甲说:“南宋女诗人李清照的一首诗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也要勇当‘人杰’,实现我的人生价值。”第18页共18页 同学乙说:“如果人人都当‘人杰’,那么还有谁来做具体工作呢?应该做一棵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小草’,默默无闻地干一番事业。”14.小李是一名九年级学生,最近遇到了不少烦恼:成绩不理想,看不到考取理想高中的希望,觉得自己没有前途,不想再努力了;虽然母亲因为工作出色,被单位评为“年度优秀工作者”,自己却因为母亲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感到自卑,不想让母亲来参加家长会。请你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以“小李,你的认识错在______,我认为你应该______”的句式和小李交流。(3分)【答案】12.C13.示例一:两者并不矛盾。同学甲勇于当“人杰”,体现的是在历练中成长,在奋斗的道路上做个强者,造就自己的伟大。同学乙甘于成为“小草”,体现了“人生高度各有不同,平凡也是一种伟大”,默默地奉献自己,是平凡中的伟大,同样值得尊敬;人杰与小草都不可少,伟大与平凡都很重要。示例二:两者说法都较为片面。同学甲认为要通过勇当“人杰”来实现人生价值,没有认识到平凡不等于平庸,将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与民族兴盛相结合,平凡同样可以造就伟大。同学乙强调“默默无闻地干一番事业”,但也要认识到要“敢于在担当中历练”,要在平凡中造就伟大。14.小李,你的认识错在逃避责任,掩饰惰性,还错在认识不到“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平凡同样值得尊敬,我认为你应该敢于逆水行舟,做生活的强者,去迎接前路的挑战,还应该尊敬母亲,她是我们身边平凡中的伟大,正是有了“母亲”这类恪尽职守的螺丝钉,才有了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解析】【分析】【12题详解】C.有误。第③段和第④段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述,意在证明平凡也可以激励奋起,破茧才能产生蜕变。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观点的认识。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即可。示例:我认为两者的观点并不矛盾。同学甲勇于当“人杰”,根据“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将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与民族兴盛相结合,让青春的绚烂绽放于祖国的广袤大地,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进步的机会”分析,体现的是在历练中成长,在尽责中成长,将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与民族兴盛相结合,做个强者,造就自己的伟大。同学乙甘于成为“小草”,根据“人生高度各有不同,平凡也是一种伟大,第18页共18页 ‘螺丝钉精神’永不过时,做一颗紧实不生锈的螺丝钉,同样值得尊敬。正因为有无数尽职守的螺丝钉,社会这架庞大机器才得以正常运转”分析,体现了“人生高度各有不同,平凡也是一种伟大”,默默地奉献自己,是平凡中的伟大,同样值得尊敬;人杰与小草都不可少,伟大与平凡都很重要。故二者的观点并不矛盾。示例2:我认为二者的观点都片面。根据“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平凡不等于平庸,困惑不意味着懈怠。平凡也可以激励奋起,破茧才能产生蜕变”分析,同学甲没有认识到平凡不等于平庸,平凡同样可以造就伟大。根据“广大青年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将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与民族兴盛相结合,让青春的绚烂绽放于祖国的广袤大地,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进步的机会”分析,同学乙没有认识到要“敢于在担当中历练”,要在平凡中造就伟大。【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事例的分析。根据文本“有的人心浮气躁,缺少执着坚韧;试图逃避责任、掩饰惰性”和链接材料一“有时候我们明知道得不到冠军,我们也竭尽全力,不在乎胜负,这种信念一直都在,从来没有改变过。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是我们女排的精神……”分析,材料“成绩不理想,看不到考取理想高中的希望,觉得自己没有前途,不想再努力了”中小李错在逃避责任、掩饰惰性,不知道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不管胜负,我们也要竭尽全力。根据“做一颗紧实不生锈的螺丝钉,同样值得尊敬。正因为有无数尽职守的螺丝钉,社会这架庞大机器才得以正常运转。”分析,材料“虽然母亲因为工作出色,被单位评为‘年度优秀工作者’,自己却因为母亲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感到自卑,不想让母亲来参加家长会”中,小李没有认识到“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平凡同样值得尊敬。据此写出对小李劝说的语言。十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红船精神第18页共18页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2017年10月31日,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2005年6月21日,在庆祝建党84周年前夕,《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并阐述“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材料三】科学家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2020年9月11日科学家座谈会)【材料四】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习近平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0.在论述红船精神时,下列不能作为事实论据的一项是()(3分)A.5月15日上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B.南水北调是我国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C.李克强总理4月19日驱车来到四川广元大山深处的沙河镇,他特别关心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这两件事关民生的大事。D.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的经典技术路线: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然后将其灭活,使之没有毒性,但这些病毒的“尸体”仍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11.请联系材料三、四所描述的“科学家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仿照例句,将句子补充完整。(3分)第18页共18页 示例: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研英雄,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把青春芳华献给祖国建设,用智慧与热血逐梦、筑梦。_______________的扶贫英雄,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知识与汗水扶农、富农。12.“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一种“精神”,谈谈你的认识。(4分)【答案】10.D11.①攻坚克难、不负人民;②心怀百姓、甘于奉献(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扎根山村、勇担重任)③把赤城担当融入脱贫攻坚12.示例一: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示例二: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示例三:红岩精神——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示例四:“两弹一星”精神——老一代航天人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他们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为中国人探索太空奠定坚实基础。示例五:抗震救灾精神——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汶川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汶川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示例六:抗疫精神——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解析】【分析】【10题详解】第18页共18页 考查补充论据。材料二第2段阐述了“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观点。判断所给材料是否可以作事实论据。A.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属于“红船精神”,可作为事实论据;B.南水北调“受益人口达1.2亿人”,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属于“红船精神”,可作为事实论据;C.李克强总理4月19日在四川广元沙河镇关心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这两件事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属于“红船精神”,可作为事实论据;D.介绍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与“红船精神”无关,不可作为事实论据。故选D。【11题详解】考查仿句能力。阅读材料三、四所描述的“科学家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理解文章内容,仿照示例,概括材料四所描述的“脱贫攻坚精神”的事迹,仿写句子。材料四第一句话“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词语可以引用。示例:(1)精准务实、开拓创新;(2)扎根山村、勇担重任;(3)把满腔热血洒向穷乡僻壤              【12题详解】开放性试题,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即可。示例: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种子精神”,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升华,是值得全国人民珍视的精神瑰宝,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十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升温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根据《东京议定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达到顶峰,然后下降。但由于各种政治、经济因素,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全球多数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顶峰的时间被推后。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第18页共18页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争取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实现碳中和。并于2020年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19——2060二氧化碳排放(亿吨)与非化石能源占比【材料二】近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服务海南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提出在能源侧、消费侧、电网侧实施共5个方面、20条重点举措。“十四五”时期,南方电网公司将推动实现海南光伏、海上风电等新增装机52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由2020年的67%提升至80%以上,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由2020年的50%提升至70%以上。在能源消费侧,将推动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按照市场化方式和各方共同推进全省充换电设施统一布局,加快推进电能替代,提高电气化比例,积极推进综合能源服务,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努力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到2025年,推动海南全省建成充电桩33.7万个、公共充换电站430座,全省电能替代电量累计达40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20年的28%提升至31%。【材料三】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第18页共18页 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人们的生活可以逐渐远离因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享受以经济能源和绿色能源为主题的新生活——低碳生活。顾名思义,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尽量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理念,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碳减排任重道远,除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提升外,推动全民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倡导和坚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18.请根据以上材料,用简明的语言解释“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2分)19.仔细观察【材料一】“2019—2060二氧化碳排放(亿吨)与非化石能源占比图”,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20.材料二画线处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1.倡导“低碳生活”的关键在于转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当前,还有一些市民对“低碳生活”认识不足。有人认为“低碳生活”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关系;有人认为个人的能力太渺小,对“低碳生活”的推进起不了什么作用。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说明。(3分)【答案】18.“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然后下降。“碳中和”指的是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抵消掉。19.从2019年到206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70%以上,真正达到碳中和。20.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写出了南方电网在海南清洁能源的装机比和发电量。21.我不赞同他们的看法。因为“低碳生活”不仅仅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事,而且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人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实现“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是一种生活能力,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看起来就是小事,需要从我做起,不能因自己“渺小”而不为。【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材料一“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争取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表述可知,所谓“碳”指的是“二氧化碳”,“达”是“达到”,“峰”,是“顶峰或峰值”,即最高点。由此可以概括“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最大值,然后不再增长,接着下降。根据材料一“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实现碳中和”可知,“碳中和”指的是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抵消掉。【19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观察图标可知,图表信息是关于“2019——2060第18页共18页 二氧化碳排放(亿吨)与非化石能源占比”的,其中包含“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非化石能源占比”两方面信息。观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信息,可知将会在2030年达到峰值,到2060年实现零排放;观察“非化石能源占比”信息,可知占比会逐年增大,到2060年实现占比70%以上,从而达到“碳中和”的目标。【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根据“新增装机520万千瓦”“占比由2020年的67%提升至80%”“占比由2020年的50%提升至70%以上”,可知该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这些准确的数据,目的是说明南方电网在海南清洁能源的装机比和发电量方面的目标。【21题详解】本题考查问题探究。一些市民对“低碳生活”认识不足:有人认为“低碳生活”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关系;有人认为个人的能力太渺小,对“低碳生活”的推进起不了什么作用。这两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根据材料三“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可知低碳生活是每一个人的环保责任。只有人人尽力,环保的大事业才能取得成功。因此,要转变生活观念,建立更加时尚的消费观,全新的生活质量观。“众人拾柴火焰高”,不能因自己“渺小”就不作为。第18页共18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2-17 09:21:19 页数:18
价格:¥6.66 大小:549.8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