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4

2/54

剩余5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2020年12月,随着“太极拳”和“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的申遗成功,中国已有42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数据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材料二:①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故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并不多。现存最早的古代剪纸实物,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一带的南北朝时期的古墓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这些剪纸大都采用折剪的方法剪成,在艺术上显得很成熟,如果没有相当的经验积累难以达到如此水平。第54页共54页 ②南宋时期,便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此时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③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而成的。民间剪纸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花鸟虫鱼皆能入画,既表现了群众所熟悉的事物,也反映了他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④现在剪纸主要用于结婚、春节等喜庆日子,贴喜字已是中国人婚庆必备之物。剪纸还广泛应用在广告、报刊、邮票贺卡设计、装潢以及影视舞台背景方面,深受人民欢迎。⑤但当前形式很严峻,民间剪纸艺术也遭遇到了市场经济和文化多样性发展需求的深刻影响。社会的高速发展,与之而来的文化生态恶化、文化渊源断裂、文化传承方式和传承内容简化、工艺技法趋向速成、创作意识受市场影响、优秀人才断层、艺术精品匮乏,导致许多宝贵的传统工艺遗失,甚至现存的国宝级工艺技术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这都直接影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链接一:①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发掘、继承和发扬,剪纸艺术当然也不例外。近年来,国家把剪纸与绘画、雕塑、书法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这种被社会认为是“雕虫小技”的民间艺术,登上了社会主义的“大雅之堂”,剪纸艺人受到与画家、雕塑家等同样的赞扬和尊重,他们的剪纸作品甚至走向世界。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启动了《世界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首批公布了1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中国民间剪纸已被列为联合国第三批公布的目录中。链接二:①2016年在省经信委以及市文联等政府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剪纸迎来了里程牌的事件,在高淳桠溪设立张方林剪纸传承人工作室,并面向社会举办传承的公益性培训班,扩大剪纸传承的基础。②目前新一代的南京剪纸人在张方林大师的带领下正在茁壮成长,他们中除了张方林的儿子张物、侄女张滢、外甥欧坚,还不乏外姓非亲的徒弟陈尤,张方林大师博大的胸怀,将自己的所学所会毫无保留的传承给了年轻的一代,相信南京剪纸的辉煌会在这些青年人的手中更加璀璨夺目。——南京晚报链接三:第54页共54页 ①为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小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走进校园,真正让孩子们认识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举办了“初心永铸·百年芳华——2021年戏曲、杂技、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的主题活动,启明小学积极响应,5月14日下午,特别邀请到中国剪纸学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聊城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剪纸传承人、聊城剪纸学会副主席——绝风华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传授剪纸技艺。——甘肃新闻1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B.从2007年以来,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C.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分类统计图来看,传统戏剧的人数最多,可见戏剧的传承做得最好。D.民间剪纸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既表现了群众所熟悉的事物,也反映了他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13.下列关于剪纸发展的过程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世界现存最早的古代剪纸实物,是在新疆维尔自治区吐鲁番一带的南北朝时期的古墓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艺术上显得很成熟。B.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有专门“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C.社会的高速发展,与之而来的文化生态恶化、文化渊源断裂等原因,是影响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根本原因。D.南京剪纸人正在茁壮成长,其主要传承方式是以老传新,不拘泥直系旁系亲属,也包括外姓非亲。14.根据以上文段,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清时期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而成的,可见剪纸技艺使用非常普遍。B.国家把剪纸与绘画、雕塑、书法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这种被社会认为是“雕虫小技”的民间艺术,登上了社会主义的“大雅之堂”,表明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C.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故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并不多。因而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可小觑,难以长久传承。D.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这为剪纸工艺的职业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15.请结合链接材料,概括促进剪纸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条件有哪些。(4分)【答案】12.D13.D第54页共54页 14.C15.条件:①国家把剪纸与绘画、雕塑、书法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剪纸艺人受到与画家、雕塑家等同样的赞扬和尊重,并推动剪纸艺术进行申遗。②剪纸艺术大家的博大胸怀,将自己的所学所会毫无保留的传承给了年轻的一代,并不拘泥于血脉传承。③教育局及相关机构积极推进举办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各种活动。④民间剪纸艺术适用范围广泛、题材内容丰富、技术高超。【解析】【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有误,从材料一第①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最重要”;B.有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统计图可知,2012年较2009年有所回落;C.有误,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分类统计图可以看出,传统戏剧的传承总人数最多,这并不能说明“戏剧的传承做得最好”;故选D。【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A.有误,从材料二第①段中“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故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并不多。现存最早的古代剪纸实物,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一带的南北朝时期的古墓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这些剪纸大都采用折剪的方法剪成,在艺术上显得很成熟”可知,并非“世界现存最早的古代剪纸实物”;B.有误,从材料二第②段“南宋时期,便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行业艺人。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此时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可知,这些杭州的“小经济”应该是出现在“南宋时期”,而非“明、清时期”;C.有误,从材料三第⑤段“社会的高速发展,与之而来的文化生态恶化、文化渊源断裂、文化传承方式和传承内容简化、工艺技法趋向速成、创作意识受市场影响、优秀人才断层、艺术精品匮乏,导致许多宝贵的传统工艺遗失,甚至现存的国宝级工艺技术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这都直接影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可知,“这都直接影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可知,并非“根本原因”;故选D。【14题详解】第54页共54页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有误,从材料二第①段“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故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并不多”可知,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并不多,但“难以长久传承”于原文无据,是强加因果;故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链接一中“近年来,国家把剪纸与绘画、雕塑、书法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这种被社会认为是‘雕虫小技’的民间艺术,登上了社会主义的‘大雅之堂’,剪纸艺人受到与画家、雕塑家等同样的赞扬和尊重,他们的剪纸作品甚至走向世界。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启动了《世界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首批公布了1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中国民间剪纸已被列为联合国第三批公布的目录中”可知,国家非常重视剪纸艺术,尊重剪纸艺人,并推动剪纸艺术进行申遗;从链接二第①段“在高淳桠溪设立张方林剪纸传承人工作室,并面向社会举办传承的公益性培训班,扩大剪纸传承的基础”,第②段“目前新一代的南京剪纸人在张方林大师的带领下正在茁壮成长,他们中除了张方林的儿子张物、侄女张滢、外甥欧坚,还不乏外姓非亲的徒弟陈尤,张方林大师博大的胸怀,将自己的所学所会毫无保留的传承给了年轻的一代”可知,剪纸艺术家具有博大的胸怀,将自己的技艺无私传授给年轻人,并不拘泥于血脉传承;从链接材料三中“为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小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走进校园,真正让孩子们认识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举办了‘初心永铸•百年芳华——2021年戏曲、杂技、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的主题活动”可知,教育局及相关机构积极推进举办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各种活动;另外,从材料二中第④段“剪纸还广泛应用在广告、报刊、邮票贺卡设计、装潢以及影视舞台背景方面,深受人民欢迎”可知,民间剪纸艺术适用范围广泛、题材内容丰富,这也是促进剪纸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条件。【解析】【12题详解】D.根据材料一末段中的“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可适用,引用唐人名句,是为了说明赵州桥结构匀称,和周围景物配合和谐,并非“生动地说明赵州桥四周景色优美”。故选D。【13题详解】B.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在技术上,中国已经跻身世界桥架强国之列”可知,编纂者认为,只是在技术上中国已经跻身世界桥梁强国之列。本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B。第54页共54页 【14题详解】A.材料一中并没有提到大拱之上有小拱的设计是赵州桥独有的设计,本项“赵州桥可谓独一无二”属无中生有;B.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中的“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可知,李春名留青史,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唐朝爱才重才成风”于文无据;D.根据材料三中的“‘智能桥梁’技术能够实现桥梁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风险感知、快速响应和智能管理”可知,“智能桥梁”技术可以实现这些功能,但没有强调只有“智能桥梁”才能实现这些功能,本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C。【15题详解】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说的是人生总会有许多的挫折与磨难。“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说的是只有依靠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才能战胜这些困难与挫折。人生如此,中国桥梁的发展历史也是如此。结合材料一中的“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可知,赵州桥有着极高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我们的先人战胜困难,不断摸索,在建造桥梁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根据材料二中的“桥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都是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组合,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快公路建设以来,中国桥梁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可知,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的桥梁事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中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其中虽经历挫折与困难,但凭借着“奋斗”这座桥梁,“中国已经跻身世界桥架强国之列”。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清明节的人文精神邢莉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已经降临,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第54页共54页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春秋时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地,清明就与寒食节合二为一了。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清明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二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却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凝聚力。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又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意味着家庭兴旺。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提升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有删改)链接一:祭祖:清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逝者,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节上坟时,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踏青:清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体育活动的习俗。远足踏青中常见的活动有荡秋千、拔河、扑蝶、蹴鞠等。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看来,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放风筝可以放走秽气。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清明风俗,摘自网络,有删改)链接二:扫墓祭祖主要是追寻先人,寄托哀思,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欢快踏青。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什么力量连结在一起的呢?第54页共54页 古时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祭祖之余,便兴致勃勃地郊游宴饮。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归”为“生”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节选自叶瑞昕《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有删改)链接三:清明临近,合肥市文明办提出将在全市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此消息一出,有市民认为不该把本属于逝者的清明节称作“我们的节日”;有网友则调侃该标语“穿越阴阳两界”。……哀与乐看似难以融合,但清明节作为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实现了两者的并存,这正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特点。因此,对于清明节这样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节日,我们需要做的是分清清明节的各个内涵。如果这一节日能促使人们以实际行动去热爱生命,就会打消很多人对“我们的节日”的质疑,也能让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节选自周龙《清明节可以成为“我们的节日”》,有删改)链接四:为清明节申遗,是为古老的传统节日穿上现代的新衣,在当代社会中为传统节日中凝聚的人类情感争取新的释放空间和表现形式,发扬传统文化,建设当代文化,功载千秋!(节选自袁园《由清明想到申遗》,有删改)链接五:13.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清明之日,桐始华”,古籍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了清明的节日特点。B.清明祭祖并郊游宴饮,始于唐代;宋元时,清明游春饮宴之风更盛。C.清明节能促使人们以实际行动热爱生命,已经很好地融入现代生活。D.为清明节申遗,目的是使古代文化复原,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4.下列关于清明节起源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清明节直接起源于冬季将过去,春天已降临,气温渐升高,适合于春耕春种的时节。第54页共54页 B.清明节的起源不仅与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有关,而且与已消失的古代上巳节也有关。C.清明最开始是一个节气,后来因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渐渐合二为一,形成为节日。D.古人在“插柳节”那天在门楣上和头上插柳祈福,这一习俗也是清明节的起源之一。15.下列对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清明节拜祭祖先,为先人铲除坟头杂草,整修阴宅,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B.人们在清明节郊游踏青,亲朋好友欢聚游玩,密切了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凝聚力。C.中国人喜欢在清明节把柳枝插在门楣上或头上,是因为对旺盛生命力的向往和祈求。D.人们清明节放风筝时,剪断风筝牵线,任其远飞,是为了寄托对先人的哀思与尊重。16.请结合材料说说济南邮政局以“链接五”的图案作为清明节纪念邮戳的理由。(4分)17.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链接三”中画线句子的理解。(5分)13.【答案】B【解析】A.是“节气”,不是“节日”;C.是“如果”,并非“已经”做到;D.旨在建设当代文化,并非“使古代文化复原”。故选B。14.【答案】C【解析】A.清明节不是直接起源于时节;B.原文是“清明节的习俗”与“上巳节有关”,不是起源;D.是插柳是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之一,不是起源之一;故选C。15.【答案】D【解析】D.放风筝是为了送走疾病、秽气,带来好运,故选D。16.【答案】因为图案中的蝴蝶风筝、柳枝、儿童荡秋千都是清明节很有代表性的事物和活动;而菊花则代表了对先人的怀念。这些都是体现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所以以它作为清明节纪念邮戳。第54页共54页 【解析】阅读文本,仔细观察分析材料五中的图标,分析图标的构图要素(图案和文字)与清明节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链接材料中“清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体育活动的习俗。远足踏青中常见的活动有荡秋千、拔河、扑蝶、蹴鞠等。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看来,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放风筝可以放走秽气。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会给自己带来好运。”表达清楚理由即可。17.【答案】传统的清明节既有追念先人的哀思,又有踏青、祈福的快乐。中华民族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对立,“归”为“生”的延长和补充,人们在清明节追思故人、祈求美好生活,这正是体现了我们民族乐天知命的性格和特点。意近即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阅读材料,把握文章的内容,从材料二中“扫墓祭祖主要是追寻先人,寄托哀思,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欢快踏青。……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归”为“生”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即可找到对这句话的理解作答。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和律诗、京剧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可分成若干种类。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区分上下联的方法,是看句末字的平仄,即“仄起平收”。最早的对联是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增添喜庆气氛的应时之作,被称之为春联。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以前,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人们在桃树做的木板上画符以辟邪、祈福,每年总把“旧桃换新符”。随着吉祥话越写越多,桃木板不够写了,就把桃木板上的句子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所谓的春联。据说最古老的春联是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到朱元璋时,正式有了“春联”的命名,他命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且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自此,对联正式成为民间过年的一项重要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材料二:“脱单脱贫不脱发,高个高颜求高分”……春节将至,年轻人把不加班、不脱发、不出BUG这些接地气的愿望写进春联,还融入了音符、代码、英文甚至化学元素,写成了别有一番风味的“现代春联”,让年味有了浓浓新意。第54页共54页 提起春联,不少人都会联想到那一副副对仗工整、结构精巧的传统对联。如“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文字的搭配组合不仅表达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辞旧迎新的欢喜心境,更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而且平仄相调,让春联的音韵动听悦耳,或错落起伏,或铿锵有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这项传统习俗被赋予新的形式与内容。不少年轻人将互联网中的流行文化套用到春联中,产生许多忍俊不禁的“现代春联”,从学生的“不挂科”,到白领的“不加班”,以及养宠人士的“喵言妙语”,各种“脑洞大开”的春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还形成一门特色的定制春联生意。有人担心这种“万物皆可写春联”的做法,会拉低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其实,春联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其本质还是反映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简单地说,就是图个吉利。而这种对生活乐观的态度,才是春联得以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再说,春联不只是人们撰写新年愿望的工具,其实还可以是一个展现个性的平台。与其千篇一律地挂着那几句重复多年的“生意兴隆”,不妨给这些“返璞归真”的现代春联一些包容和空间。(选自《广州日报》,有删减)12.下列对材料中“对联”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对联和京剧、律诗同属中国文化的国粹,是一种独特的中文语言艺术形式。B.对联按用途、内容、技巧、字数、句数、平仄,可分成不同的种类。C.最早的对联是为了庆春节,添气氛而作,因而被称为“春联”,也称“桃符”。D.新时代的春联有了新的形式与内容,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没有改变。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秦汉以后,人们觉得桃木板不好写,就把吉祥话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春联。B.朱元璋下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并命名为“春联”,贴对联成为过年的一种习俗。C.春联中不同的文字的搭配组合,音韵和谐,体现出各行各业对新年的热切期待。D.“脑洞大开”的现代春联,虽受热捧,但拉低了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14.春节快到了,你家也准备在大门口贴一副对联,你会选择“传统春联”还是“现代春联”?请结合材料谈谈你选择的理由。(4分)【答案】12.B13.C14.示例一:我选择传统春联,理由:①“传统春联”对仗工整、结构精巧。②平仄相调,让春联的音的动听悦耳,或错落起伏,或整洁有力。示例二:我选择现代春联。①把不加班、不脱发、不出BUG等内容加入春联,使“现代春联”更加接地气。②音符、代码、英文甚至化学元素等网络文化加入“现代春联”,让年味更有新意。③现代春联更能展现当代人的个性。【解析】【12题详解】第54页共54页 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与理解。B.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②段“按所用之处分……按内容分……按技巧分……按字数分……按句数分……区分上下联的方法,是看句末字的平仄,即‘仄起平收’”可知,对联按用途、内容、技巧、字数、句数,可分成不同的种类。“平仄”是区分上下联的方法,不是对联分类的依据。故选B。【13题详解】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A.根据材料一第③段“早在秦汉以前,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随着吉祥话越写越多,桃木板不够写了,就把桃木板上的句子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所谓的春联”可知,“秦汉以后,人们觉得桃木板不好写,就把吉祥话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春联”表述错误;B.根据材料一第③段“最早的对联是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增添喜庆气氛的应时之作,被称之为春联。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以前,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随着吉祥话越写越多,桃木板不够写了,就把桃木板上的句子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所谓的春联”,第④段“到朱元璋时,正式有了‘春联’的命名”可知,“朱元璋下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并命名为‘春联’”表述不正确,“春联”是到朱元璋时,有了正式命名,在朱元璋之前就有了春联;C.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文字的搭配组合不仅表达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辞旧迎新的欢喜心境,更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而且平仄相调,让春联的音韵动听悦耳,或错落起伏,或铿锵有力”可知,此项表述正确;D.根据材料二第③段“各种‘脑洞大开’的春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还形成一门特色的定制春联生意”,第④段“有人担心这种‘万物皆可写春联’的做法,会拉低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可知,“虽受热捧,但拉低了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表述不正确,热捧指的是热烈的追捧,并且带有一定的冲动性和盲目性,材料表示“各种‘脑洞大开’的春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拉低了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这只是“有人担心”,并不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故选C。【14题详解】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此题开放,答案不唯一,结合材料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第54页共54页 如,选择传统春联,理由:结合材料一第①段“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材料二第②段“提起春联,不少人都会联想到那一副副对仗工整、结构精巧的传统对联”,“平仄相调,让春联的音韵动听悦耳,或错落起伏,或铿锵有力”等语句,谈传统春联的优点、特色。也可以选择现代春联。理由:结合材料二第①段“年轻人把不加班、不脱发、不出BUG这些接地气的愿望写进春联,还融入了音符、代码、英文甚至化学元素,写成了别有一番风味的‘现代春联’,让年味有了浓浓新意”,第④段“春联不只是人们撰写新年愿望的工具,其实还可以是一个展现个性的平台”等语句,谈现代春联的优点、特色。据此整理答案即可。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雾凇美丽晶莹,如怒放的冰花,文佳同学准备寒假去看雾凇,为了解这大自然赠予的精美艺术品,他收集了不少关于“雾凇”的材料。材料一: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这种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整理自张敏《冰雪精灵——雾凇》)材料二:第54页共54页 雾凇不同于雪和霜,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形成于云层之中;霜是水汽(也就是气态的水)在温度很低时的一种凝华现象。而雾凇形成的低温和湿度要远大于霜。除此之外,天气晴朗,云量小也是形成雾凇的主要条件,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大,利于水汽达到饱和,增加水汽凝华量。雾凇与云南石林、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并称为中国四大奇景。我国地域面积广大,有多地曾形成雾凇奇观,松花江下游的雾凇岛因雾凇多且美丽而著名,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曾出现雾凇美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曾出现过难得一见的雾凇景观,而我国最典型,最著名、频率最高的雾凇属吉林雾凇。雾凇作为一种自然奇景,能够给人带来美不胜收的感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当雾凇严重时,有可能会折断电线,造成停电事故,为人类带来经济损失。(整理自齐义娜《揭开雾凇之迷》)材料三:黄山是世界著名的山岳型风景区,随四季而千变万化的美景每年吸引数百万的中外游客。“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冬季景更佳。”雾凇景观是为人们所熟知的黄山奇丽冬景之一。黄山雾凇景观的形成必要条件是足够低的气温和足够高的湿度条件,在微风和强风情况下均能形成雾凇,风速不是雾凇形成的决定性条件,但对雾凇大小有明显影响。黄山雾凇景观形成的天气形势大多为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气流共同影响的降雨天气,其次为无降雨天气,仅有冷空气影响降温,配合较好的湿度条件,也能形成雾凇,但雾凇强度偏小,观赏性一般。黄山雾凇南北向的直径、厚度和重量一般略大于东西向;平均最大直径和厚度均出现在1月份,呈现向两边月份递减的趋势,5月份各量值最小,近乎为0。第54页共54页 黄山雾凇景观旅游气象指数分为1~5级,预报黄山雾凇景观的关键是水汽和最低气温,首先水汽条件必须得到满足,前天有降水可以保证地面湿度较大,或者预报当日湿度较高,接近饱和,之后再确定最低气温,气温越低,越容易结晶出更多的冰晶,形成更壮丽的雾凇景观。3级雾凇指数的-0.7℃是雾凇景观出现的最低气温上限,4级雾凇指数的1℃是保持雾凇的最低气温上限,在两者气温之间有可能形成雾凇(多为微量),大于1℃不形成雾凇,水汽和风速条件无需考虑。(整理自许剑勇、陈建春、吴永泽《黄山雾凇气候特征及旅游气象指数预报》)13.文佳对雾凇众多优点进行了整理,下列整理与材料明显不符的一项是()(3分)A.雾凇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因它结构蓬松,能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B.雾凇是环境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有它在,负氧离子数量增多5倍以上。C.雾凇是环境天然的“消音器”,它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使人感到幽静。D.雾凇是一种自然奇景,具有很高观赏价值,黄山雾凇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14.文佳同学决定去看黄山雾凇,他整理了一些资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3分)A.1月份去看黄山雾凇,观赏性最强,因为那时雾凇直径、厚度和重量都最大。B.文佳与好友如果相约在劳动节期间去黄山看雾凇,他们看到的机会近乎为零。C.黄山雾凇景观旅游气象指数分为1到5级,表示无雾凇至非常容易形成雾凇。D.天气预报当日黄山的最低气温为1℃,湿度大于90%,这表明雾凇容易形成。15.文佳同学想吟诵一首赞美雾凇的诗歌,请你为他选一首赞美雾凇的诗歌()(3分)A.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B.梨花一望杳无际,应是碧空惯游戏。东方渐见升阳曦,还怜化作轻云飞。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蠟红嵯峨。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16.文佳同学收集的材料一,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点列出并举例。(4分)【答案】13.B14.B15.B16.第54页共54页 (1)打比方。如“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雾凇)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2)作引用。如引用诗词“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3)分类别。如将雾凇形状分为两种。(4)举例子。如举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5)列数字。如“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中的数字。(6)作比较。如将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与没雾凇时负氧离子数进行比较。(7)作诠释。如解说雾凇的形成,说它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由材料一第五段“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可知,说的是吉林松花江畔的事例,并非所有地区都如此,选项内容不准确。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由材料三第二段“黄山雾凇南北向的直径、厚度和重量一般略大于东西向;平均最大直径和厚度均出现在1月份”可知,并没有提到“重量都最大”;C.由材料三“3级雾凇指数的-0.7℃是雾凇景观出现的最低气温上限,4级雾凇指数的1℃是保持雾凇的最低气温上限,在两者气温之间有可能形成雾凇(多为微量)”可知,选项“表示无雾凇至非常容易形成雾凇”错误;D.根据材料三表2“最低气温为1℃,湿度大于90%”出现雾凇景观的概率为20%,并非选项说的“雾凇容易形成”;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诗句分析。A.出自李商隐的《霜月》,写深秋月夜景色;B.出自宋照的《雾凇》,“梨花”喻指雾凇;C.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边塞下雪景象;D.出自李贺的《江南弄》,写夕阳黄昏江面的水雾;第54页共54页 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举例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标、做假设、引资料等。(1)由材料一第一段“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可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雾凇比作信使的精灵,形象地赞美雾凇的重要作用。(2)由材料一第二段“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可知,运用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增强材料的文学底蕴,也证明“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3)由材料一第三段“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可知,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雾凇形状分为两种。(4)由材料一第五段“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5)由材料一第三段“无数0℃以下过冷雾滴”和第五段“达上千至数千个”“多5倍以上”可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6)由材料一第五段“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可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与没雾凇时负氧离子数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由材料二第一段“雾凇不同于雪和霜,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形成于云层之中;霜是水汽(也就是气态的水)在温度很低时的一种凝华现象。而雾凇形成的低温和湿度要远大于霜”可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雾凇的特点。(7)由材料一第三段“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可知,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说雾凇的形成过程,更科学具体。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第54页共54页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材料二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第54页共54页 宋人郭熙说得好:“山水以山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我总觉得一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这当然也包括花卉在内。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亦应区别对待。楼阁掩映,山石森严,曲水湾环,都存乎此理。“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词句不但写出园景层次,有空间感和声感,同时高柳、杏梢,又都把人们视线引向仰观。文学家最敏感,我们造园者应向他们学习。至于“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则又皆留心俯视所致。因此园林建筑物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不能草率从事,要着意安排。山际安亭,水边留矾,是能引人仰观、俯观的方法。(选自陈从周《说园》)15.下列对《苏州园林》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其中亭台轩榭的布局最为重要,所以首先介绍。B.“对称”是我国建筑普遍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无论是古代的宫殿还是百姓的住房,绝大部分都采用对称的布局,但园林却不以对称为美。C.园林中假山的堆叠要能成为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设计者和匠师们要将对自然景物的深入细致观察和生平的阅历都融入设计建造中。D.苏州园林不但重视全局设计,也在意细节的点缀,例如有几个园子里栽种了枝干盘曲嶙峋的藤萝,每当开花都能给园中增添了繁华与生机。16.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下列叶圣陶和陈从周对中国园林的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典范。B.中国园林十分讲究诗情画意。C.中国园林设计都很反对对称。D.各地园林往往有自己的特色。17.陈从周的《说园》是从“造园”同角度去介绍园林,文中给造园者哪些建议?请分点概括。(4分)18.两篇文章在介绍说明的过程中使用的一些说明方法是相同的,请指出两篇文章都使用了的一种说明方法,并举例分析。(4分)【答案】15.A16.B17.①树木的栽植要有画意②树木品种多有特色,各园林要选合适的品种,保留个性。③一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点④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应区别对待。第54页共54页 18.举例子。《苏州园林》中列举高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常绿树相间的例子,形象具体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具有画意。《造园》中第一段举了留园,怡园的树的品种,有力具体地说明树的品种多、有特色,每个园林都有自己的个性。【解析】【15题详解】A.“其中亭台轩榭的布局最为重要,所以首先介绍”有误,因为亭台轩榭的布局是一座园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所以首先介绍。故选A。【16题详解】A.这一观点只在材料一中提及,材料二中并未提及;B.材料一中提到苏州园林总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材料二中提到“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可知两文作者认为中国园林十分讲究诗情画意;C.材料一中提到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并未提到中国园林都反对对称。材料二中并未提到对称一说;D.材料一介绍的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材料二介绍了中国园林在树木栽植上的注意事项,都未提及“各地园林往往有自己的特色”;故选B。【17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的“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可得:树木的栽植要有画意。根据第一段中的“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可得:树木品种多有特色,各园林要选合适的品种,保留个性。根据第二段中的“我总觉得一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可得:一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点。根据末段中的“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亦应区别对待”可得: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应区别对待。【18题详解】考查说明方法。找出两文共同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举例分析即可。两文都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如材料一中的“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用古诗句,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池沼的设置,务必使游览者产生如在画中游的感觉。材料二中“山水以山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引用宋人郭熙的话,说明了“一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的特点。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第54页共54页 垃圾分类知多少垃圾分类就是将垃圾分门别类地投放,并通过分类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进行分类。如今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回收利用。垃圾分类中容易忽视的细节有:大骨头虽从厨房来,但属于其他垃圾,因为大骨头难腐蚀且质地坚硬不易粉碎,类似的还有榴莲壳、椰子壳等。厕纸、卫生纸遇水即溶,并不是可回收的“纸张”,类似的还有烟盒内的锡纸等。常用的塑料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远比厨余垃圾更难腐蚀,所以厨余垃圾要破袋投放,再把塑料袋扔进“可回收垃圾”桶。垃圾分类回收流程如下:链接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广州市从2000年被列为全国八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开始,就探索如何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到2015年成功创建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和本地特色的垃圾分类之路。专家指出,广州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经历了由“政府包揽”到“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运作”的过程。开展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活动,举行垃圾分类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四进”活动,组织部分企业创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示范点……多年来,广州市注重建立和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体系,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海珠区某小区实施“楼道撤桶”后,物管清洁工经过培训,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指引居民把垃圾准确投放进分类桶。小区以前垃圾不分类,如今每晚至少分出两桶厨余垃圾,垃圾分类初见成效。(摘自《南方杂志》,有删改)链接二第54页共54页 广州市白云区云山居小区的“环保驿站”是24小时垃圾投放点,里面有9个垃圾桶,最特别的是最右边全身绿色的“小绿”,它就是白云区第一个厨余垃圾智能分类设备。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把厨余垃圾分类,就靠近右边的“小手掌”,对着它挥挥手,设备里的“机器人”会和你对话,回答你的问题。这个“机器人”只能回答关于厨余垃圾分类的问题。利用“小绿”投放垃圾也很方便,当你靠近它时,设备会自动识别你的脸,你用旁边尖锐的锯齿把垃圾袋刺破,再把垃圾倒在挡板上就可以了。挡板自动打开,垃圾就会自己“跳”进下面的垃圾桶。这个设备还能记录小区居民投放垃圾的次数和历史记录,每个居民有自己的积分,投放垃圾的正确率越高,积分就越高。屏幕上也会显示垃圾分类的优秀用户,连哪一栋哪一室都清清楚楚。有了“垃圾分类机器人”,小区的很多居民觉得垃圾分类越来越简单,已经爱上扔垃圾了。(摘自金羊网,有删改)链接三近日,住在广州市黄埔区的部分市民,开始尝试新服务——通过新上线的微信小程序“滴垃”,享受小哥上门有偿收运和投放垃圾的服务。除了常规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居民还可以“滴”个小哥上门变卖可回收物及收运大件垃圾。用微信小程序来预约代收垃圾的形式,是一种很好的“用技术改变生活”的创新。既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又满足了家庭垃圾有偿回收的诉求,还解决了垃圾分时投放不便的问题。除了“滴”个小哥上门代收之外,各种创新形式都不妨试试。比如,目前公众最担忧的就是自己辛苦分好类的垃圾会被倒进一辆车运走,如果能创新管理形式,对收运处理环节进行有效监督,让垃圾的去向一目了然,打消公众疑虑,相信也将会加快垃圾分类的进程。(摘自《广州日报》,有删改)链接四现今,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再利用。很多国家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来清理散落在各处的垃圾。对于那些随地倾倒垃圾或者胡乱分类垃圾的人,除了劝阻,有些国家还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口头教育、劳动改造,甚至刑事处罚。人工智能在垃圾分类流程中也有一席之地。波兰某创业公司开发了一种全新的AI垃圾桶,这种垃圾桶通过传感器、摄像头以及AI图像识别算法来自动分类垃圾,用户只需要在垃圾桶前扫描一下垃圾,相应分类的舱门便会打开。垃圾回收公司还可以通过App随时检查垃圾桶的剩余空间,方便垃圾车及时清理。而早在2011年,芬兰一公司就首次使用了机器人废物分拣机来进行废物管理。他们的系统使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来指挥机器人的机械臂,以便从移动的传送带中分拣和回收可再生材料。(摘自《读者》,有删改)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一项是()(2分)A.第54页共54页 世界各国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生活垃圾分为四大类。B.塑料袋比厨余垃圾更难腐蚀,厨余垃圾和塑料袋应分别扔进“厨余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C.为了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广州建立并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体系,开展了多项活动。D.除了经济投入,有些国家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促使人们做好垃圾分类和回收再利用的工作。17.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瓜皮果核,包括榴莲壳、椰子壳等,容易腐烂,应把它们投进“厨余垃圾”桶。B.广州从2000年起,经过十多年探索出来的生活垃圾分类之路,兼具特大型城市特点和本地特色。C.能解答各种垃圾分类问题的“小绿”和微信小程序“滴垃”,为市民处理生活垃圾带来了便利。D.波兰推出的AI垃圾桶,芬兰设想的机器人废物分拣机,说明人工智能在垃圾分类中能发挥作用。18.根据材料中的流程图,简述垃圾在现场分类后的处理步骤。(3分)19.请概括材料中实施垃圾分类的三点做法。此外,你对垃圾分类有什么建议?请写出一条。(4分)【答案】16.A17.B18.垃圾在现场分类后,将其分拣成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放入垃圾桶由环卫部门运送到垃圾处理场填埋或焚烧。可回收垃圾(纸张、玻璃、塑料、钢铁等八大类,70个小类物资)向居民支付回收金并由环保公司中转站将废品送到再生加工处理厂进行处理。19.做法:①开展垃圾分类相关活动,如垃圾分类“四进”活动,组织部分企业创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示范点。②实施“楼道撤桶”,物管清洁工经过培训,担任“督导员”指引居民进行垃圾的准确投放。③进行垃圾分类智能化、便利化的创新实践,如投放机器人“小绿”,上线小程序“滴垃”。建议:可以鼓励人们多作为志愿者来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解析】【详解】1.A.表述有误,原文是“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进行分类。如今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大类”。故选A。第54页共54页 2.A.表述有误,原文为“大骨头虽从厨房来,但属于其他垃圾,因为大骨头难腐蚀且质地坚硬不易粉碎,类似的还有榴莲壳、椰子壳等”;C.“能解答各种垃圾分类问题的‘小绿’”表述有误,原文是“这个‘机器人’只能回答关于厨余垃圾分类的问题”;D.“芬兰设想的机器人废物分拣机”表述有误,原文是“而早在2011年,芬兰一公司就首次使用了机器人废物分拣机来进行废物管理”;故选B。3.考查图文转换。仔细阅读材料关于“垃圾分类回收流程”图,根据箭头所指,依次说明即可。看图可知,垃圾在居民小区收集以后,经过现场分类,把垃圾分成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纸张、玻璃、塑料、钢铁等八大类,70个小类物资)运到环保公司中转站,再进入再生加工处理厂。不可回收垃圾放到垃圾桶后,经环卫部门收集运到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或焚烧。4.第一问,考查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用凝练的语言来作答。根据链接一中“开展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活动,举行垃圾分类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四进’活动,组织部分企业创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示范点……多年来,广州市注重建立和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体系,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可得出:开展垃圾分类的相关活动,如垃圾分类“四进”活动,组织部分企业创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示范点;根据“某小区实施‘楼道撤桶’后,物管清洁工经过培训,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指引居民把垃圾准确投放进分类桶”可得出:实施“楼道撤桶”,物管清洁工经过培训,担任“督导员”指引居民进行垃圾的准确投放;根据链接二中“广州市白云区云山居小区的‘环保驿站’是24小时垃圾投放点,里面有9个垃圾桶,最特别的是最右边全身绿色的‘小绿’”可得出:进行垃圾分类智能化、便利化的创新实践,如投放机器人“小绿”;根据链接三中“住在广州市黄埔区的部分市民,开始尝试新服务——通过新上线的微信小程序‘滴垃’,享受小哥上门有偿收运和投放垃圾的服务”可得出:上线小程序“滴垃”。第二问,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提的建议一定要与“垃圾分类”有关部门相关,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可提建议为:开设相关公益课程,提供反面教材,树立正面典型,指导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如奖惩制度;利用宣传栏、网络等,加强宣传普及工作。等等。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54页共54页 广州日报2019年11月11日电11月10日上午,《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首发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图书馆举行。《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是在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由市宣传、文化部门和粤港澳粤剧界携手合作的一项具有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艺术之深远意义的重大文化工程。链接一2019年是粤港澳粤剧联合“申遗”成功10周年。回顾过往,三地粤剧的发展可以说是各有持色。广东的剧目种类多,对创新改编的包容度高,在舞台表演上又非常严谨;香港的传统剧目多,舞台表演上则比较灵活,会根据现场反应临场与观众互动;澳门的群众性粤曲演唱会开展如火如荼,各式私伙局氛围非常热烈投入。粤语是粤港澳三地人民共同的语言,而古老的粤剧更是萦绕湾区人耳际的乡音。粤剧作为独特的岭南文化根脉,是联结三地人民感情的纽带。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广州市的专业剧团和粤剧团体,每年都赴海外及中国港澳台地区演出和开展艺术交流,粤港澳演员同台演出十分频繁。粤港澳三地文化同声同气,同根同源。三地粤剧人才将携手在粤剧传承和推广上发力,融入大湾区文化共同圈建设,为湾区“优质生活圈”提供充足和优质的文化供给。希望未来在三地粤剧界的共同努力下,粤剧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舞台表演、人才培养、艺术创作,甚至文化产业方面,都开拓出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摘自《如何在大湾区下一代的心里种下一颗“南国红豆”?》)链接二继昆曲之后,被称为“南国红豆”的粤剧已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粤港澳三地早在2003年就开始筹划向联合国申请粤剧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于2005年正式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草拟申报文本。2008年9月,中央政府向联合国提交包括粤剧在内的申报文件,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粤剧是广东首个世界“非物质遗产项目”,也是继昆剧后,我国第二个成功“申遗”的传统剧种。(摘自《粤剧“申遗”突围而出》)链接三粤剧在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以及在海外的流播广、历史久远,这是中国其他戏曲剧种都难以比拟的,也是粤剧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优势所在。第54页共54页 19世纪中期,香港已有粤剧戏班演出。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夕,“志士班”已在中国香港地区及东南亚演出“改良粤剧”。当时,香港本地已有戏院长期演出粤剧。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澳门清平戏院开业,广州永丰年第一班赴澳门演出了粤剧《香花山大祝寿》等剧目。辛亥革命期间,“志士班”不断到澳门演出“改良粤剧”。抗日战争期间,澳门没有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故粤剧演出大盛。粤剧于19世纪50年代已开始向海外流播。1852年10月28日美国《阿尔塔加利福尼亚日报》载文报道,名叫“鸿福堂”(译音)的粤剧戏班在旧金山(三藩市)演出。1857年,粤剧艺人已在新加坡成立行会组织“梨园堂”。19世纪50年代,粤剧戏班主要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农村演出。晚清苏州人王韬在《漫游随录》中记载,1867年在第二届巴黎世界博览会期间,“有粤人携优伶一班至,旗帜新鲜,冠服华丽,登台演戏,观者神移,日赢金钱无算”。这是最早有记载到欧洲演出的粤剧戏班。随后,粤剧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传播越来越广。从20世纪40年代至2000年,粤剧在东南亚、大洋洲、美洲、欧洲等地区的演出都十分活跃。(摘自《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有删改)15.下列关于粤剧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广东的粤剧剧目种类较多,香港的粤剧舞台表演比较灵活,澳门的群众性粤曲演唱活动如火如茶,三地粤剧发展各有特色。B.继昆剧后,粤剧成为我国第二个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剧种,也是广东首个世界级“非物质遗产项目”。C.早在19世纪,港澳地区已经有粤剧演出,抗日战争期间,澳门因没有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粤剧演出没有受到影响而大盛。D.粤剧于19世纪50年代已开始向海外流播,在东南亚、大洋洲、美洲、欧洲等地区的演出都十分活跃,形成一定的影响力。16.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粤剧作为独特的岭南文化根脉,是联结粤港澳人民感情的纽带,将能为湾区“优质生活圈”提供文化供给。B.粤港澳三地于2003年提交了粤剧“申遗”的相关文件,历时6年,粤剧终于在2009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C.从20世纪开始,“志士班”只在香港地区演出“改良粤剧”,“志士班”对香港粤剧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D.根据晚清苏州人王韬在《漫游随录》中的记载,可以得知,1867年粤剧已经传播到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17.根据材料分析,粤剧申遗成功具备哪些优势?(3分)18.为更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剧在新时代该如何发展?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经验,提出你的建议。(3分)【答案】15.D16.A17.三地粤剧各具特色;由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充分体现了粤港澳三地的合力;粤剧作为优秀传统剧种,历史悠久;粤剧在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以及在海外的流播广/影响力大。第54页共54页 18.在人才培养上,三地应加强粤剧人才的挖掘、培养;在舞台表演和艺术创作上,三地粤剧人才携手合作,加强艺术交流;三地粤剧各有特色,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继续加强海外传播,扩大影响力;在文化产业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发文化产品,开拓出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解析】【15题详解】D.“粤剧于19世纪50年代已开始向海外流播”是正确的;“在东南亚、大洋洲、美洲、欧洲等地区的演出都十分活跃”是“从20世纪40年代至2000年”间的事情。故选D。【16题详解】B.有误,不是粵港澳三地提交申遗文件,是中央政府提交的,且是2008年提交;C.有误,“志士班”也有在东南亚、澳门演出;D.有误,王韬的记载只能说明粤剧在欧洲演出;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由链接一“回顾过往,三地粤剧的发展可以说是各有持色。”“粤剧作为独特的岭南文化根脉,是联结三地人民感情的纽带。”“粤港澳三地文化同声同气,同根同源。三地粤剧人才将携手在粤剧传承和推广上发力,融入大湾区文化共同圈建设”,和链接三“粤剧在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以及在海外的流播广、历史久远”“粤剧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传播越来越广。”分条概括作答即可。【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及个性表达。针对粤剧在新时代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提出建议。如①结合链接一“三地粤剧的发展可以说是各有持色。广东的剧目种类多,对创新改编的包容度高,在舞台表演上又非常严谨;香港的传统剧目多,舞台表演上则比较灵活,会根据现场反应临场与观众互动;澳门的群众性粤曲演唱会开展如火如荼,各式私伙局氛围非常热烈投入”,因三地粤剧各有特色,可携手合作,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②结合“三地粤剧人才将携手在粤剧传承和推广上发力,融入大湾区文化共同圈建设”分析,可加强粤剧人才的挖掘、培养,共同建设大湾区文化共同圈;③结合链接一“希望未来在三地粤剧界的共同努力下,粤剧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舞台表演、人才培养、艺术创作,甚至文化产业方面,都开拓出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发文化产品,开拓出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④结合链接三“粤剧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传播越来越广”,可继续加强海外传播,扩大影响力。⑤结合生活实际,可以多和小学、中学搞活动,让粤剧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第54页共54页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施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控制。材料二: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调查表明,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催,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和表现如下:1借口多多型:我的猫咪需要我的照顾……2埋怨他人型:都怪你们打扰我……3盲目自信型:还早,还早,休息一会没关系……4不能自控型:大不了熬一夜呗,还是干点别的事放松放松……5“懒癌”附体型:好烦呀,可不可以不做……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材料三:第54页共54页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就连吃晚饭这样的事,有人都能拖到晚上9点,再饿也唤不起习惯性“床上瘫”的自己。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4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8.7%的受访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1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任务过多过难等。B.调查发现,中学生、大学生、职场人三类人中,中学生的拖延症最为严重。C.患有拖延症的人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并会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D.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焦虑,也想改掉,却迟迟不采取行动。13.请根据材料二给“拖延症”下定义。(3分)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周日8点,某生起床吃早餐。9点,家长催促其做作业,他说还早,还要休息一下。到了11点,家长再催,他说时间还早,肯定能完成作业。12点午饭,午休。15点开始做作业。15点20分,吃水果,听音乐。17点,还在听音乐,家长催促,他说明天上学还早呢,不着急。第二天,家长收到老师发来的短信:贵子女又没有完成作业。上面是周日某位患有拖延症学生的表现。根据材料二可知该生拖延症的类型是。根据材料三,针对某生的表现,你给出的对策是:。【答案】12.D13.拖延症是指拖延行为形成了牢固的习惯,对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的一种心理疾病。14.类型:①盲目自信②不能自控对策:①帮助他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②制定自控力训练方案;③制定奖励机制(答两点即可)【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A.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内容“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可知,“任务过多过难”是造成拖延症的外界因素,并不是主观因素,A选项表述有误;第54页共54页 B.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内容“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可知,中学生、大学生、职场人三类人中,职场人的拖延症最为严重。B选项表述有误;C.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内容“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可知,C表述太绝对;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提炼与概括。题目要求给“拖延症”下定义。下定义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内容“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可知,拖延症的本质是一种心理疾病,其特点是: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并且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总结作答。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14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知识的运用。①分析所给材料中学生的表现。材料中的学生在家长催促其做作业时他的“还早,还要休息一下;时间还早,肯定能完成作业;明天上学还早呢,不着急;吃水果,听音乐”等言语表现,与材料二中拖延症的表现“3盲目自信型:还早,还早,休息一会没关系……4不能自控型:大不了熬一夜呗,还是干点别的事放松放松……”完全吻合,可知,该生拖延症的类型是“盲目自信型”“不能自控型”。②因该生拖延症的类型是“盲目自信型”“不能自控型”,根据材料三中“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等内容,可给出对策围绕“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帮助患者抵制不良欲望;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等内容作答。九、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材料二】神舟十三任务亮点之一:径向对接第54页共54页 这是我国载人飞船在太空首次实施径向交会对接任务。自神舟八号以来,我们发送上去的5艘飞船采取的都是轴向对接,而径向对接与轴向对接的夹角是90度。虽然只是角度变了90度,但对接的难度却要比以往的任务都要难,在此前从未有飞船在太空中真正验证过这项技术。我们可以把天空站想象成一个大型的乐高积木,之前的轴向对接都是“—”型的,那么径向对接就是“T”型对接。神舟十三任务亮点之二: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技术在天空站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风险,特别是在飞船和空间站直接对接的时候极易发生碰撞的情况,风险极大。保险起见我们肯定需要一项工具来辅助舱段进行转位,而这一高难度操作就需要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技术来完成。神舟十三任务亮点之三:空间站长期驻守常态化验证航天员在太空内驻留的时间越长,验证得到的结果可靠性也会越高。而6个月的乘组更换也是基于平衡科研效益和人性化考虑得出的数字,过长时间的工作对宇航员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太空中,长时间的失重和空间辐射环境都会对航天员的身体或将造成不可避免的各种影响,典型的影响比如心肺功能下降、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另外,由于长期处于比较枯燥的状态,航天员在空间站也易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通过这次飞行任务进一步验证。【材料三】人物小传:王曙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我国唯一的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装领域杰出的技能领军人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组成四舱(船)组合体。空间站的核心产品之一——对接机构的装调正是出自王曙群团队。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三号、天宫、天舟、天和核心舱,对接机构已完成12次飞行试验,15次交会对接试验任务。王曙群团队还参与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试验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的巡视探测及首次月球土壤采样返回任务。近日,王曙群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他30多年来,默默坚守在航天装配一线的心路历程。12.阅读材料一,为本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3分)13.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可以把天空站想象成一个大型的乐高积木,之前的轴向对接都是‘—’型的,那么径向对接就是‘T’型对接。”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B.神舟十三任务亮点主要有径向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技术、空间站长期驻守常态化验证等。第54页共54页 C.神舟十三航天员在太空站的驻留时间更长,有助于验证太空失重和空间辐射环境对航天员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影响,对于人类探索太空具有重要意义。D.王曙群,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之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核心技术领域杰出的领军人物,所带领的团队参与多次实验任务。14.如果你是一名记者,准备采访王曙群,你会准备什么样的采访问题?不少于2个。(要求:所提问题要有梯度)(4分)【答案】12.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3.D14.示例: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你在这一领域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的?遇到过哪些难题?您如何看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解析】【12题详解】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这则新闻只有一句话,省略去时间、地点、过程,抓住事件结果来提炼组合,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3题详解】D.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三可知,王曙群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装领域杰出的技能领军人物”,“核心技术领域”的表述不准确;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设计。要准确了解被采访人的事迹,了解他在某领域中的贡献,设计的采访问题要有意义,几个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王曙群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装领域杰出的技能领军人物,30多年来,默默坚守在航天装配一线,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可据此设计问题,如:(1)您从事的工作非常繁忙,这么长的时间里您的家人是怎样支持您工作的?(2)每一次航天任务完成后,您都有怎样的感想?(3)对学习航天技术的新人,您有怎样的期望?十、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工智能的曙光在前不久,霍金描述了人类的命运:“在未来100年内,结合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将会变得比人类更聪明。”但他强调:“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为人类征途画上句号。”特斯拉汽车公司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CE0伊隆・马斯克则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所要面临的最大威胁。第54页共54页 人们害怕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会反客为主成为自己的主宰,或是刽子手。虽然这种观点还很新,但已然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新趋势。而这一观点也被用来反对诸如谷歌、微软等大公司对于人工智能开发的巨大投资。随着超级电脑的日益普及,机器人在各个战场的无往不胜,只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定义在科学领域就显得太自欺欺人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该担心什么?得益于加工工艺的发展以及越来越丰富的数码数据,人工智能的能力得到了爆炸性増长。通过模仿人类大脑的神经元以及摄入大量的数据,如今的“深度学习”系统可以教会它们自己完成诸多任务。从图形识别到翻译,人工智能几乎可以和人类做得一样好。结局就是,那些需要动脑完成的游戏,如“青蛙过河”,现在已经可以通过电脑程序解决。尤为关键的是,这项能力是有特定用途的。如今的人工智能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数值计算来伪装成“智能”,而不是像人类智能一样是在自主地思考,或是出于对某物的兴趣和渴望进行思考。现在的人工智能尚无法像人类那样拥有灵活的推测判断的能力。不过,人工智能已有足够的力量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它可以与人类互补,从而增强人类的能力。有了人工智能的帮助,医生可以更方便地标记癌症;智能手机中的语音识别系统可以将互联网带给数百万发展中国家的文盲人群;数字助理会对学术研究提出有用的假说;图像分类系统让可穿戴电脑将真实世界的有用信息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从短期来看,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乐观的。比如,人工智能又唤醒了机械设备对于国家安全的作用。无论是专制国家还是民主国家,这种可以监视上亿个场景,并且可以通过人脸或声音从人群中识别出每一个市民的能力,都会对民众自由构成重大的威胁。即使整个社会都能从人工智能那儿得到巨大的好处,仍会有许多个人遭受损失。人工智能可能会让整个白领阶层都丢了工作。当然,更多的教育和训练会有所帮助,而借助人工智能产生的财富也会被用于创造新的工作,不过工人们注定会失去位置。监视手段和混乱并不是霍金、马斯克所担心的,也不是好莱坞近期密集推出未来人工智能电影的原因。他们所担心的是更长远、更具启示的问题:这些具有超人的智慧与能力的机器人最终会与人类作对。不过,离这样的人工智能出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实际上它们可能根本不会被创造出来。人工智能危机重重,不过这也不能掩盖它的曙光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新民周刊》2015年21期,有删改)【链接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说过,智能机器人很难说比人聪明,当前的人工智能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要想造出超越人类智能的机器人,人类在科学研究上还有不小的距离。在看得见的未来,人工智能整体水平还难以超越人类智慧,不足以威胁人类的生存。(来源于网络,有删改)第54页共54页 【链接二】有人问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我们难道一点都不需要担心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么?”扎克伯格解释道:“我们现在担忧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就如同两百年前担心要是以后有飞机了飞机坠毁怎么办一样。如果我们总是过度担心安全性,我们就不可能造出飞机。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先造出飞机,再担心飞机的安全性。”(来源于网络,有删改)【链接三】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普通民众的调研中,向受访者询问“您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吗?”调查结果如下图。会不会不好判断40.43%38.3%21.27%【链接四】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不仅关乎科学,还关乎伦理。如无人驾驶车,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也就是司机是否该信任无人驾驶车或信任工程师写的程序。这是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正如美国那场著名的电车难题争论,当惨痛的牺牲在所难免时,该如何选择?无人驾驶汽车程序应该设计保证车里人的安全,还是保证行人的安全?换句话说,作为同时是行人也有可能是车主的你,愿意生产商制造哪一款车?这就是伦理方面的问题。(来源于网络,有删改)15.下列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或人类智能的概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模仿人类大脑神经元,它的图形识别与翻译能力与人类相当。B.人类智能能自主思考,或出于某种情绪思考,当前人工智能可以做到这一点。C.如今人工智能靠简单粗暴的计算伪装成“智能”,不具有推测判断的能力。D.人工智能可以与人类互补,以增强人类能力,并帮助人类改变他们的生活。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有足够的力量影响生活,在医疗、学术研究等领域能显示其优势。B.人工智能可能会让整个白领阶层丢掉工作,但是也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C.人工智能的能力得到了爆炸性增长,因此产生了越来越丰富的数码数据。第54页共54页 D.对人工智能的害怕,是反对谷歌、微软等公司巨额投资人工智能的理由。17.下列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或态度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特斯拉汽车公司的CEO伊隆・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最大程度威胁人类生存。B.扎克伯格认为,人类应像二百年前对待飞机那样永远不需要担心人工智能的安全性。C.霍金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充满乐观,认为结合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将会变得比人类更聪明。D.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研表明:半数普通民众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18.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关于人工智能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点概括。(4分)19.文章第二段谈到“只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定义在科学领域就显得太自欺欺人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从《人工智能的曙光》一文或“链接四”中举一例加以概括说明。(5分)【答案】15.D16.C17.A18.①智能机器人不一定比人聪明;②当前的人工智能具有局限性;③目前机器人难以超越人类智能;④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整体水平还难以超越人类智慧;⑤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不足以威胁人类的生存。19.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不只是科学领域的概念,而是与人类社会众多领域相关的一个概念(不仅关乎科学,还关乎人类的生活、国家安全、伦理等)。因为它的发展,关乎人类的生活与未来,所以我们不应只满足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必须在众多领域都引起重视(“自欺欺人”指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人类对人工智能不应盲目乐观。或“认识得到巨大好处,同时也应意识到可能遭受损失”)。例如原文第6段:在权益保护领域,人工智能监视民众,威胁民众隐私与自由。例如“链接四”:在伦理领域,无人驾驶汽车的设计不仅关乎科学,还关乎伦理。【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或人类智能的概述”,找出各选项所述内容与文章中所对应的相关内容。A.选项“它的图形识别与翻译能力与人类相当”,原文是“从图形识别到翻译,人工智能几乎可以和人类做得一样好”,句中的“几乎”表程度,说明人工智能还不能和人类做得一样好,所以不符合文意;B.选项“当前人工智能可以做到这一点”,原文是“而不是像人类智能一样是在自主地思考,或是出于对某物的兴趣和渴望进行思考”,说明当前人工智能不能像人类智能一样自主思考,所以不符合文意;第54页共54页 C.选项“不具有推测判断的能力”,原文是“现在的人工智能尚无法像人类那样拥有灵活的推测判断的能力”,说明当前的人工智能具有一些推测判断的能力,只是没法做到人类那样灵活,所以不符合文意;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不符合文意”,找出各选项所述内容与文章中所对应的相关内容。C.人工智能的能力得到了爆炸性增长,因此产生了越来越丰富的数码数据。原文是“得益于加工工艺的发展以及越来越丰富的数码数据,人工智能的能力得到了爆炸性増长”。通过分析可知,选项因果关系颠倒,所以不符合文意;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B.原文是“如果我们总是过度担心安全性,我们就不可能造出飞机”,由此可知,并不是“永远不需要担心”,所以错误;C.原文是“他强调:‘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为人类征途画上句号。’”由此句分析可知,霍金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充满忧虑,所以错误;D.从链接三的表格可以看出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的普通民众只占38.3%,并没有选项所说的占半数之多,所以错误;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关于人工智能的表达可以概括出几个要点:①“智能机器人很难说比人聪明”,是说智能机器人未必比人类聪明,起码当前阶段是这样的;②“当前的人工智能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说明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还不完善,有很多的局限;③“要想造出超越人类智能的机器人,人类在科学研究上还有不小的距离”,说明当前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不能超越人类智能;④“在看得见的未来,人工智能整体水平还难以超越人类智慧”,说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整体水平还难以超越人类智慧;⑤“在看得见的未来,……不足以威胁人类的生存”,说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不足以威胁人类的生存。【19题详解】第54页共54页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内容来看,人工智能结合机器人的发展不只是科学领域的概念,而是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多方面领域,它的发展,就引起人类的重视。如第五段,人工智能已经在人类的医疗、通讯和学术方面发挥作用;第六段,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机器人可能帮助国家维护安全,但同时不可避免地会监视民众,威胁民众隐私与自由。所以,人类应认识到“即使整个社会都能从人工智能那儿得到巨大的好处,仍会有许多个人遭受损失”。结合链接四可知,“人工智能不仅关乎科学,还关乎伦理”,当人们既是行人又是车主时,该如何选择人工智能下的无人驾驶车,又面临着伦理的选择。因此,解答本题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所涉及的领域都要进行解释,面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人类也要表明态度,最后结合文中或链接四的例子加以说明。十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疫情推动在线教育行业爆发式增长,用户规模已超4亿【新闻】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2.22亿,占网民整体的46.8%。报告指出,因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面对巨大的在线学习需求,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多个在线教育应用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千万以上。【链接】艾媒2020Q1(1月-3月)中国中小学在线教育行业运行监测报告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多数学生及家长认为在线学习难以集中注意力,缺乏互动没有课堂氛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直播课目前仍存在产品互动设计不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其次,直播卡顿也意味着平台服务器还需技术升级以容纳更多需求。【看法一】喜马拉雅平台CEO余建军:发掘用户新场景是最重要的增长点截至2月底,喜马拉雅抗疫相关内容总播放量已超过7亿。宅家场景下,用户在收听高峰时间段的播放次数明显高于春节前。新经济需要有增长点,而发掘用户新场景,就是最重要的增长点。音频是唯一的伴随性媒体,通过声音,用户可以在洗漱、吃饭、做家务、上下班、运动健身这些场景下不断获取新的内容。这就是用户新场景,换个角度看,等于延长了大家每天有意义的时间。第54页共54页 新经济还需要“心”经济。今天,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所以,精神消费、文化消费、内容与商品融合消费,成为消费升级的必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为内容和知识服务付费,他们关注自己的未来,通过购买精神产品和服务,成为更好的自己。【看法二】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全新的学习中心,会像淘宝一样出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让网络教育提前全面实现,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2018年,全国仅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就达到了1.5亿人。不过,这么庞大的学生数量转到线上,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第一,前期对在线教育和网络教育的顶层设计不够,思想准备不足。第二,由于教师的互联网素养不足,无论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第三,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同,互联网应用在教育领域或许会加大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严峻。其实,上述问题,都不是在线教育本身的问题,从技术支持、质量保证、管理监督来看,我们只要加快国家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鼓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课程开发,上述问题也都有解决的可能。问题的关键是技术没有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没有变革。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我认为,未来学校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需要打破现在的学校格局,承认线上学习的合法性。目前,教师、教材、教室的“三教”中心格局相当稳定,这个教育铁三角格局不变,教育界的“淘宝”公司就无法登场。未来学校中,校内外资源应该互通。教育资源只要是高品质的,不一定要分校内校外,两者应该打通,合二为一。要打通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甚至没有必要再把教育机构分成培训机构、学校、网络机构,所有的机构都可以变成学习中心。其次,建立教育的国家标准和国家教育资源库。教育的很多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标准有问题。现在的课程标准和教育内容太深太难,知识结构太庞大,大部分学生陪着少部分学生学习。这种模式需要打破,国家只需要设定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保证学生的基本读写能力。最后,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评价和考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现在的评价技术太落后。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考试评价机制要有变化。在学习的早期过程中,可以用大数据等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在记录过程中,大数据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点缺陷,及时帮他改进。同时,未来的考试评价会更加重视实际能力,淡化文凭学历。未来的大学也可能出现新的模式,不限制上大学的地点,也不管在什么地方上大学,只要你能够通过严谨、权威的国际认证的评估,来证明对某一理论的理解和精通,就可以进入社会,找到工作。第54页共54页 互联网改变教育,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然会像改变商业和金融一样改变教育,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学习必然会成为未来教育的基本模式。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较2018年底增长2.22亿,接近网民整体比例的一半。B.受疫情影响,全国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庞大的学生数量给网络教育带来不少意想不到的难题。C.2020年第一季度在线教育报告显示,中国中小学生认为在线学习存在的众多不足中,注意力问题排在首位。D.在线教育的问题可通过加快国家5G网络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和鼓励社会机构参与课程开发来解决。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受疫情影响在线教育行业增长迅猛,然而在线直播课仍存在互动性不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因此需要平台不断升级技术以容纳更多需求。B.新经济的增长点,首先要利用音频让用户在新场景下获取新的内容,关键是需要关注用户的精神需求,将商品与精神消费、文化消费、内容相融合。C.在线教育的顶层设计不够,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由于各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在线教育必然加大地区间的教育差距。D.未来学校的格局将打破现在传统学校模式,以后很可能淡化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区分,实现高品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并改革现有的考试评价机制。17.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长对在线学习不足的看法与学生有区别,比如认为网络卡顿影响体验的比例远远大于学生。B.宅家期间喜马拉雅的总播放量超过春节前,表明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为内容和知识服务付费。C.现在的教育评价技术太落后,基于互联网的评价制度要取消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评价机制。D.未来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学习模式,必然会改变目前教师、教材、教室这样的教育铁三角格局。18.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关于在线教育发表了哪两个观点?请简要概括。(4分)19.你对在线教育在疫情过后的发展有怎样的预测?请结合材料和自身在线学习的体验谈谈看法。(5分)【答案】15.D16.D17.C18.第54页共54页 ①在线教育的关键在于技术没有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没有变革。②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19.示例①:我认为在线教育在疫情过后的发展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在线教育虽然为学生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对比学校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教室浓厚的学习氛围、老师的近距离督促,学生们积极性很容易受到影响,注意力不集中等。我更倾向与老师互动的课堂,仅仅依赖屏幕那头老师的讲解无法使我专注于学习。示例②:我认为在线教育在疫情过后会保持稳定增长。未来的在线教育将积极开发高品质的教育资源,作为学校教育之外的补充、增值,吸引更多人选择报读。我觉得单靠学校教育远不能应付激烈的升学竞争,只要选择好的在线教育机构,能帮助我们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丰富知识储备,何乐而不为呢?【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其实,上述问题,都不是在线教育本身的问题,从技术支持、质量保证、管理监督来看,我们只要加快国家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鼓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课程开发,上述问题也都有解决的可能”可知,这里有关键句“有解决的可能”,并非一定能解决,而“在线教育的问题可通过加快国家5G网络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和鼓励社会机构参与课程开发来解决”的表述过于绝对,故D错误,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A.结合“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直播课目前仍存在产品互动设计不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其次,直播卡顿也意味着平台服务器还需技术升级以容纳更多需求”可知,升级技术容纳更多需求是为了解决直播卡顿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互动性不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故A错误;B.结合“新经济需要有增长点,而发掘用户新场景,就是最重要的增长点。”可知,关键是发掘用户新场景而不是关注精神需求,故B错误;C.结合“互联网应用在教育领域或许会加大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严峻”可知,“在线教育必然加大地区间的教育差距”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错误;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现在的评价技术太落后。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考试评价机制要有变化”可知,是改变“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考试评价机制”,而非取消,故C错误,故选C。【18题详解】第54页共54页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看法二】这则材料里面主要谈了两个问题,第一到第三段,主要谈网络教育出现的问题,第四段到结尾谈未来学校教育。找到两个部分的关键句,概括回答。(1)结合【看法二】第三段“问题的关键是技术没有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没有变革”可概括:在线教育的关键在于技术没有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没有变革。(2)结合【看法二】第四段“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可概括: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要点:对疫情后的在线教育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预测,是保持现状还是下降或者上升;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经历,给出原因,语言通顺。示范:我认为在线教育在疫情之后的发展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段时间在线上教育中涌现了许多问题,如课堂氛围不够,师生互动少,网络卡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更多的还是让学生、家长、老师感受到线上教育的不足,所以疫情之后,大家可能会更加想要回归课堂,回归从前的学习状态。十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①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②“天问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它的名字来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该诗通篇是屈原关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探索精神。③“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5吨左右。“天问一号”环绕器的主要探测任务是:进入环火轨道后,先开展约三个月的对地观测,特别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之后携带火星车的着陆器将与环绕器分离,利用降落伞和反推火箭在火星表面着陆,巡视器将对火星开展为期90个火星日的巡视探测任务。“祝融号”火星车要完成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从而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选编自百度网)【材料二】第54页共54页 【材料三】中国国家航天局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曾介绍,人类的探火史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见下表)。人类迈出探索脚步的国家只有美国、前苏联、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和印度。迄今,在44次探索任务中,只有20余次完全或者部分实现了目标,能够着陆火星并成功开展探测任务的仅为个位数。其中,美国的四次探索任务分别创造了人类第一次成功接近火星、绕飞火星轨道、着陆火星、开展火星地面探测的历史。中国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的深空探索的国家。(选编自《中国新闻周刊》)阶段时间方式与任务第一阶段1960——1970年火星飞越探测,传送火星图片与探测大气参数第二阶段开展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第54页共54页 1970——1990年第三阶段1990年代至今开展着陆巡视探测,寻找火星水存在的证据和生命迹象【材料四】①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②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为此致贺电。他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精心推进行星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选编自教育部网站)12.下列对“天问一号”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问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它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B.“天问一号”探测器用屈原的《天问》命名,是因为《天问》表达了诗人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中国的火星探测就需要这种精神。C.“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它们的功能各异,其中“环绕器”的主要任务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和为期90天的火星巡视探测。D.火星距离地球很远,因此“天问一号”发射后,经过9个多月的飞行,才成功着陆于火星预选着陆区。13.根据天问一号降落过程示意图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伞系减速段和动力减速段,探测器要完成环环相扣的一系列动作。B.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展开配平翼,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减速完成后下降速度减掉了90%左右。C.在伞系减速段,天问一号需要依次完成超音速开伞、抛背罩和伞、抛防热大底等动作,将下降速度降至100米/秒。D.在动力减速段,探测器启动反推发动机减速,直到距火星地表100米处悬停成像,完成精确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14.下列对材料三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54页共54页 A.从表中可以看出,人类的火星探测史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探测任务各有侧重,经历的时间也不相同。B.从表中可以看出,人类开展火星探测一般分为“飞越探测、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以及着陆巡视探测”三种方式。C.自人类开展火星探索以来,在44次探索任务中约占一半的次数完全或部分地实现了目标,这说明火星探测难度大、成功率不高。D.美国成功进行了四次火星探索,创造了人类探火史上四个第一;而中国一次就实现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说明中国火星探测水平远高于美国。15.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请结合材料,说说“里程碑意义”具体表现在哪里?(4分)【答案】12.C13.C14.D15.“里程碑意义”具体表现有四点。第一点:首次一次性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第二点成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第三点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第四点:让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解析】【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有误,阅读材料一第③段可知,此项前两句正确,第三句与原文意思不一致。原文为“‘天问一号’环绕器的主要探测任务是:进入环火轨道后,先开展约三个月的对地观测,特别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之后携带火星车的着陆器将与环绕器分离,利用降落伞和反推火箭在火星表面着陆”,由此可知,“‘环绕器’的主要任务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和为期90天的火星巡视探测”这一表述不准确,执行“火星巡视探测”这一任务的是巡视器,并且“为期90天”表述不准确,应为“为期90个火星日”;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示意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有误,“依次完成超音速开伞、抛背罩和伞、抛防热大底等动作”错,由材料二中天问一号降落过程示意图“伞系减速段”可知,应是依次完成超音速开伞、抛防热大底、抛背罩和伞等动作;故选C。【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54页共54页 D.有误,美国成功进行了四次火星探索,创造了人类探火史上四个第一,而中国一次就实现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火星探测水平远高于美国,只能说明我国星际探测征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故选D。【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三最后一句话“中国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的深空探索的国家”可以概括出第一点:首次一次性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从材料四第②段“‘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可以概括第二点和第三点,即:成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从材料四第②段“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可以概括出第四点:让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据此概括作答即可。十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平凡造就伟大,奋斗不负韶华蒋萌①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颁授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表彰青年中的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他们当中,既有教师、快递员、消防员,又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迅速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的科研人员、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更有为抗疫献出宝贵生命的医务工作者、辅警、救援队队员……②“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青年模范们可能和许多人一样,生于普通人家,做着寻常工作,过着平凡生活,甚至也有很多困惑烦恼。然而,平凡不等于平庸,困惑不意味着懈怠。平凡也可以激励奋起,破茧才能产生蜕变。③优秀青年之所以在平凡中升华,离不开根植于心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有赖于工作脚踏实地、做事兢兢业业、成绩厚积薄发;体现在不懈砥砺奋斗、困难关头迎难而上、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因为坚忍不拔,笃定前行,奉献牺牲,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经历了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精神和事迹,令人深深敬佩和动容,是广大青年学习践行的榜样!④在看到优秀典型的同时,当下某些青年的不成熟乃至消极心态也不容回避。有的人常被感动,却不化为行动;有的人心浮气躁,缺少执着坚韧;还有人自称“佛系”,试图逃避责任、掩饰惰性。必须指出,视探索尝试为畏途,把负重前行当吃亏,将刻苦努力作腐,是认知上的严重谬误。虚度光阴“混日子”,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错过本可领略的风景,与本可达到的人生高度失之交臂,是个人的事,更是社会的损失。第54页共54页 ⑤“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道路上充满坎坷,生活的强者遭遇荆棘时不是不会感到刺痛,而是在经历挫折乃至跌倒后,能够重新站立起来,努力吸取经验教训,以更坚韧的步伐,去迎接前路的挑战。很多过来人回首往昔,都会感谢曾经的磨砺与坚持。永不放弃、执着向前者,终会获得生活的厚待。⑥当然,人生高度各有不同,平凡也是一种伟大,“螺丝钉精神”永不过时,做一颗紧实不生锈的螺丝钉,同样值得尊敬。正因为有无数尽职守的螺丝钉,社会这架庞大机器才得以正常运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不高深,“平凡的伟大”就在你我身边。⑦“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广大青年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将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与民族兴盛相结合,让青春的绚烂绽放于祖国的广袤大地,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进步的机会。千千万万时代弄潮儿锐意进取、施展才华不懈奋斗,将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中华民族也会向着伟大复兴的彼岸不断前。(选自人民网2020年05月,有改动)【链接材料一】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朱婷谈到女排精神时曾表示:“女排精神不只是在胜利的时候才有,而是一直都存在的。有时候我们明知道得不到冠军,我们也竭尽全力,不在乎胜负,这种信念一直都在,从来没有改变过。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是我们女排的精神……”【链接材料二】潘虎: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1991年3月出生,高中学历,现任某物流有限公司快递员。入伍第二年,西藏八宿县发生泥石流,他主动报名,七个昼夜奋战在救援一线,被评为“优秀士兵”。退伍后,累计完成超15万单快递配送,行驶距离超过2万公里,保持着投诉O差评、100%配送完成率的记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建“苏宁快递青年突击队”,通过“无接触配送”为近60个社区居民安心“宅家”提供生活保障。资助3名贫困儿童上学。1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选文开头列举优秀青年获奖者的身份,是“平凡造就伟大,奋斗不负韶华”的有力证明。B.作者善于运用排比的句式,使论证条理分明,气势磅礴,让全文充盈着催人奋进的力量。C.第③段和第④段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述,意在批评当下某些青年存在认知、行动上的错误。D.作者在结尾发出呼吁,希望广大青年锐意进取,为实现个人理想与民族兴盛而不懈奋斗。(4分)13.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平凡与伟大”的主题展开了讨论。你认为下面两位同学的观点矛盾吗?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同学甲说:“南宋女诗人李清照的一首诗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也要勇当‘人杰’,实现我的人生价值。”第54页共54页 同学乙说:“如果人人都当‘人杰’,那么还有谁来做具体工作呢?应该做一棵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小草’,默默无闻地干一番事业。”14.小李是一名九年级学生,最近遇到了不少烦恼:成绩不理想,看不到考取理想高中的希望,觉得自己没有前途,不想再努力了;虽然母亲因为工作出色,被单位评为“年度优秀工作者”,自己却因为母亲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感到自卑,不想让母亲来参加家长会。请你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以“小李,你的认识错在______,我认为你应该______”的句式和小李交流。(3分)【答案】12.C13.示例一:两者并不矛盾。同学甲勇于当“人杰”,体现的是在历练中成长,在奋斗的道路上做个强者,造就自己的伟大。同学乙甘于成为“小草”,体现了“人生高度各有不同,平凡也是一种伟大”,默默地奉献自己,是平凡中的伟大,同样值得尊敬;人杰与小草都不可少,伟大与平凡都很重要。示例二:两者说法都较为片面。同学甲认为要通过勇当“人杰”来实现人生价值,没有认识到平凡不等于平庸,将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与民族兴盛相结合,平凡同样可以造就伟大。同学乙强调“默默无闻地干一番事业”,但也要认识到要“敢于在担当中历练”,要在平凡中造就伟大。14.小李,你的认识错在逃避责任,掩饰惰性,还错在认识不到“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平凡同样值得尊敬,我认为你应该敢于逆水行舟,做生活的强者,去迎接前路的挑战,还应该尊敬母亲,她是我们身边平凡中的伟大,正是有了“母亲”这类恪尽职守的螺丝钉,才有了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解析】【分析】【12题详解】C.有误。第③段和第④段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述,意在证明平凡也可以激励奋起,破茧才能产生蜕变。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观点的认识。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即可。示例:我认为两者的观点并不矛盾。同学甲勇于当“人杰”,根据“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将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与民族兴盛相结合,让青春的绚烂绽放于祖国的广袤大地,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进步的机会”分析,体现的是在历练中成长,在尽责中成长,将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与民族兴盛相结合,做个强者,造就自己的伟大。同学乙甘于成为“小草”,根据“人生高度各有不同,平凡也是一种伟大,第54页共54页 ‘螺丝钉精神’永不过时,做一颗紧实不生锈的螺丝钉,同样值得尊敬。正因为有无数尽职守的螺丝钉,社会这架庞大机器才得以正常运转”分析,体现了“人生高度各有不同,平凡也是一种伟大”,默默地奉献自己,是平凡中的伟大,同样值得尊敬;人杰与小草都不可少,伟大与平凡都很重要。故二者的观点并不矛盾。示例2:我认为二者的观点都片面。根据“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平凡不等于平庸,困惑不意味着懈怠。平凡也可以激励奋起,破茧才能产生蜕变”分析,同学甲没有认识到平凡不等于平庸,平凡同样可以造就伟大。根据“广大青年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将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与民族兴盛相结合,让青春的绚烂绽放于祖国的广袤大地,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进步的机会”分析,同学乙没有认识到要“敢于在担当中历练”,要在平凡中造就伟大。【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事例的分析。根据文本“有的人心浮气躁,缺少执着坚韧;试图逃避责任、掩饰惰性”和链接材料一“有时候我们明知道得不到冠军,我们也竭尽全力,不在乎胜负,这种信念一直都在,从来没有改变过。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是我们女排的精神……”分析,材料“成绩不理想,看不到考取理想高中的希望,觉得自己没有前途,不想再努力了”中小李错在逃避责任、掩饰惰性,不知道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不管胜负,我们也要竭尽全力。根据“做一颗紧实不生锈的螺丝钉,同样值得尊敬。正因为有无数尽职守的螺丝钉,社会这架庞大机器才得以正常运转。”分析,材料“虽然母亲因为工作出色,被单位评为‘年度优秀工作者’,自己却因为母亲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感到自卑,不想让母亲来参加家长会”中,小李没有认识到“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平凡同样值得尊敬。据此写出对小李劝说的语言。十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红船精神第54页共54页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2017年10月31日,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2005年6月21日,在庆祝建党84周年前夕,《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并阐述“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材料三】科学家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2020年9月11日科学家座谈会)【材料四】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习近平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0.在论述红船精神时,下列不能作为事实论据的一项是()(3分)A.5月15日上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B.南水北调是我国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C.李克强总理4月19日驱车来到四川广元大山深处的沙河镇,他特别关心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这两件事关民生的大事。D.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的经典技术路线: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然后将其灭活,使之没有毒性,但这些病毒的“尸体”仍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11.请联系材料三、四所描述的“科学家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仿照例句,将句子补充完整。(3分)第54页共54页 示例: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研英雄,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把青春芳华献给祖国建设,用智慧与热血逐梦、筑梦。_______________的扶贫英雄,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知识与汗水扶农、富农。12.“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一种“精神”,谈谈你的认识。(4分)【答案】10.D11.①攻坚克难、不负人民;②心怀百姓、甘于奉献(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扎根山村、勇担重任)③把赤城担当融入脱贫攻坚12.示例一: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示例二: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示例三:红岩精神——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示例四:“两弹一星”精神——老一代航天人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他们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为中国人探索太空奠定坚实基础。示例五:抗震救灾精神——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汶川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汶川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示例六:抗疫精神——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解析】【分析】【10题详解】第54页共54页 考查补充论据。材料二第2段阐述了“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观点。判断所给材料是否可以作事实论据。A.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属于“红船精神”,可作为事实论据;B.南水北调“受益人口达1.2亿人”,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属于“红船精神”,可作为事实论据;C.李克强总理4月19日在四川广元沙河镇关心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这两件事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属于“红船精神”,可作为事实论据;D.介绍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与“红船精神”无关,不可作为事实论据。故选D。【11题详解】考查仿句能力。阅读材料三、四所描述的“科学家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理解文章内容,仿照示例,概括材料四所描述的“脱贫攻坚精神”的事迹,仿写句子。材料四第一句话“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词语可以引用。示例:(1)精准务实、开拓创新;(2)扎根山村、勇担重任;(3)把满腔热血洒向穷乡僻壤              【12题详解】开放性试题,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即可。示例: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种子精神”,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升华,是值得全国人民珍视的精神瑰宝,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十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升温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根据《东京议定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达到顶峰,然后下降。但由于各种政治、经济因素,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全球多数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顶峰的时间被推后。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第54页共54页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争取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实现碳中和。并于2020年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19——2060二氧化碳排放(亿吨)与非化石能源占比【材料二】近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服务海南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提出在能源侧、消费侧、电网侧实施共5个方面、20条重点举措。“十四五”时期,南方电网公司将推动实现海南光伏、海上风电等新增装机52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由2020年的67%提升至80%以上,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由2020年的50%提升至70%以上。在能源消费侧,将推动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按照市场化方式和各方共同推进全省充换电设施统一布局,加快推进电能替代,提高电气化比例,积极推进综合能源服务,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努力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到2025年,推动海南全省建成充电桩33.7万个、公共充换电站430座,全省电能替代电量累计达40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20年的28%提升至31%。【材料三】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第54页共54页 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人们的生活可以逐渐远离因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享受以经济能源和绿色能源为主题的新生活——低碳生活。顾名思义,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尽量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理念,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碳减排任重道远,除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提升外,推动全民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倡导和坚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18.请根据以上材料,用简明的语言解释“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2分)19.仔细观察【材料一】“2019—2060二氧化碳排放(亿吨)与非化石能源占比图”,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20.材料二画线处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1.倡导“低碳生活”的关键在于转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当前,还有一些市民对“低碳生活”认识不足。有人认为“低碳生活”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关系;有人认为个人的能力太渺小,对“低碳生活”的推进起不了什么作用。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说明。(3分)【答案】18.“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然后下降。“碳中和”指的是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抵消掉。19.从2019年到206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70%以上,真正达到碳中和。20.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写出了南方电网在海南清洁能源的装机比和发电量。21.我不赞同他们的看法。因为“低碳生活”不仅仅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事,而且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人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实现“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是一种生活能力,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看起来就是小事,需要从我做起,不能因自己“渺小”而不为。【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材料一“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争取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表述可知,所谓“碳”指的是“二氧化碳”,“达”是“达到”,“峰”,是“顶峰或峰值”,即最高点。由此可以概括“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最大值,然后不再增长,接着下降。根据材料一“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实现碳中和”可知,“碳中和”指的是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抵消掉。【19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观察图标可知,图表信息是关于“2019——2060第54页共54页 二氧化碳排放(亿吨)与非化石能源占比”的,其中包含“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非化石能源占比”两方面信息。观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信息,可知将会在2030年达到峰值,到2060年实现零排放;观察“非化石能源占比”信息,可知占比会逐年增大,到2060年实现占比70%以上,从而达到“碳中和”的目标。【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根据“新增装机520万千瓦”“占比由2020年的67%提升至80%”“占比由2020年的50%提升至70%以上”,可知该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这些准确的数据,目的是说明南方电网在海南清洁能源的装机比和发电量方面的目标。【21题详解】本题考查问题探究。一些市民对“低碳生活”认识不足:有人认为“低碳生活”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关系;有人认为个人的能力太渺小,对“低碳生活”的推进起不了什么作用。这两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根据材料三“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可知低碳生活是每一个人的环保责任。只有人人尽力,环保的大事业才能取得成功。因此,要转变生活观念,建立更加时尚的消费观,全新的生活质量观。“众人拾柴火焰高”,不能因自己“渺小”就不作为。第54页共54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2-16 20:13:08 页数:54
价格:¥18.88 大小:1.69 M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