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一轮复习
>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6
2
/16
剩余1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节选)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各地要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所设定的除综合实践活动外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考试具体方式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学科特点确定。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钢,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发挥引导教育教学作用。考试命题要注重引导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材料二:取消考试大纲的中考,对考生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有考试大纲,日常的学习有目标和方向,对升学考试更有信心;有考试大纲也有利于教师更有侧重点地开展教育活动,便于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复习,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还能抓准考试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取消了考试大纲的学习,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很有可能学会的没有考,考到的知识点都是平时没搞明白的地方。唱歌唱戏尚且有高潮部分,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倒是四平八稳,毫无跌宕起伏,学到的知识点能印象深刻吗?考试范围不明确,知识不分重点,凡课本上有的、老师拓展的内容都要全部学会,这不是意味着学生的负担加重了吗?简直与老生常谈的教育“减负”背道而驰!材料三:在应试教育下,成绩是衡量一切的准绳,机械简单的“教”与“考”让一些师生乐此不疲。有教师坦言,考纲使用几十年,一切围着考纲转,哪怕标点由顿号变成了逗号、某个句子多用了个助词等都琢磨了个遍。如此下去,还有多少教师会致力自主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呢?社会诟病应试教育已久,但怎么去改,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初中考试大纲的取消,意味着“指挥棒”变了,可以说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纠偏。第13页共16页 显然,这种变化对教师的教学和命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大纲怎么教?怎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如何将所教内容通过更为自主和开放的命题呈现出来?这都是迫切需要思考的。对学生而言亦如此,“盲考”的抓瞎、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这些习惯统统要丢掉,还要学会深度思考,拥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同时培养起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自主消化学科知识的能力。此外,还需打消家长的焦虑和压力。以前习惯了让孩子照“纲”学习,现在考纲取消了,家长短期内无所适从是可以理解的。教育部门要引导家长从根本上认识改革的目的及意义:取消考试大纲,有利于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能让学校安静办学,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中考会合理地设置考试内容的结构,减少一些完全考死记硬背试题的比例,调高开放性、综合性试题的比例,考查学生活学活用及应变能力,这是对“读死书,死读书”的扭转。淘汰不适合社会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落后教考方式,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只有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育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真正活起来。(节选自浙江教育报《取消考纲,中考要行稳致远》)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取消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B.以后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C.考试大纲取消了,学生不用死记硬背了,因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活学活用及应变能力。D.基础教育改革应提倡推行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提升的教考方式。2.依据材料谈谈考试大纲取消后,学生的“学”如何才能真正活起来。3.结合材料,联系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取消考试大纲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并简要说明理由。(二)关于第七届浙江书展的主题性阅读书展来了本报记者顾嘉懿朱立奇朱琳(材料一)本报讯(记者顾嘉懿)致敬百年,读领风尚。昨日上午,第七届浙江书展在甬开幕。浙江书展是我省重要文化展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并于去年永久落户宁波。主会场设立十大展馆、推出430余场阅读推广活动,在全省各地市设立100多个分会场。第13页共16页 朱国贤在致辞中说,浙江书展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高水平推进书香浙江建设营造浓厚氛围,已成为具有品牌特色的书业盛会。(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精神富有,书香先行!昨天上午,2021第七届浙江书展开幕式上,“甬·书循环”项目组向四川凉山州捐赠爱心书籍4万余册。目前,“甬·书循环”在全市已有300多个线下书循环点,成为宁波乃至浙江全民阅读的一个品牌。来自凉山州西昌阳光学校的3名小学生与宁波市红领巾主持朗诵团的成员们,共同朗诵《少年中国说》。宁波与凉山州的孩子们,以共读一本书的方式,架起了甬凉两地的文化桥梁、友谊桥梁。(材料三)“城市萤火虫”换书大会首次亮相浙江书展在宇宙换书区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在星空阅读区安静享受独处时光,在萤火包书皮区为新换的爱书穿上“新衣”……昨天,宁波国际会展中心6号馆内,“城市萤火虫”换书大会首次亮相浙江书展,令人耳目一新,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昨天上午9点多,“城市萤火虫”换书大会展区已人气爆棚。为保证每一本进入交换区书籍的质量,海曙区委宣传部、海曙团区委特意邀请了6名本地文化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审书团。现场设审书环节,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把教辅用书、损坏严重的图书等不符合换书要求的书籍排除在外。换书大会设立了线下换书区和书籍盲袋区,还有“星空阅读区”“萤火包书皮”“时空穿梭机”“太空邮筒”“月球气模”等特色区域。萤火包书皮区内,女生们在挑选完自己要换的书籍后,又选起了以环保纸张制作的书皮给书包上,边上还有定制的主题logo供大家挑选。A在太空邮筒区内,市民们争相将一张张换书券投递进去。为了吸引大家追随“城市萤火虫”换书大会,海曙团区委特意在换书券背后,做成了明信片的样子,鼓励大家写一段话给明年的自己,到了明年的换书大会,邮筒里的这些明信片将“物归原主”,这样的操作方式获得了在场人员的欢迎。B“一座书香萦绕的城市,总会令人心生向往和敬意。我们希望通过换书大会这样的创新形式,引导年轻一代开展‘深入阅读’‘沉浸阅读’,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读书、享受换书。”海曙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阅读共享、文化先行,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的内涵,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宁波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市贡献书香魅力、青年力量。第13页共16页 (材料四)(以上材料均选自《宁波晚报》,2021年10月10日,有删改)4.阅读以上材料,选出与材料内容相符合的选项()A.2021年浙江书展在宁波开幕,迄今为止,宁波已成功举办七届浙江书展。B.“甬·书循环”已在凉山州设有300多个线下书循环点。C.教辅用书和损坏严重的图书均不符合“城市萤火虫”换书大会的书籍要求。D.主办方希望通过换书大会这样的形式,引导年轻一代“广阅读”和“泛阅读”。5.请给材料二的这则消息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5字以内)6.将下面这句话放入材料三的(A)(B)哪处位置最合适?并说说记者在消息中引用这句话的原因。“自己DIY出来的书皮特别喜欢。”女生小沈笑道。应放在________(填编号)处,引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材料四是本次书展的公益插图,假如你是小编,要为这幅插图配一句文字解说,你会选择哪一句?请做出选择并谈谈理由。①“维生”书——读书,汲取心灵的营养②点杯“书”吧——书,随身携带的最佳饮品我选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一)第13页共16页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标。要达到碳中和,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材料二)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安信证券研报显示,以1901~2000年这100年的平均温度作为基准,21世纪以来,全球温度加快攀升,目前已增温近1℃,气候变暖趋势确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预测,如果现行碳排放政策持续,将导致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上升3.4℃~3.7℃,并持续上升。而温度的持续上升将带来更高的降水量、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和生态平衡的不可逆破坏。近年来,受温室效应加剧的影响,全球多地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变暖问题必须得到全人类的重视。(材料三)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碳中和或将成为“供给侧改革2.0”。碳中和在为环保行业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在一个更长的维度、以严格的环保标准逼迫高耗能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出清,利好中上游周期制造板块相关行业的龙头公司。能够直接或间接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的传统行业,也将迎来“弯道超车”式的发展机遇。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碳中和将产业引入飞速增长的快车道。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供给格局,不仅直接推动风光发电产业链的发展,也将为中间环节和下游能源消费创造出新格局,如有色金属行业的新能源金属,化工行业的新能源材料,机械行业的光伏和锂电设备,电力设备行业的电化学储能与特高压运输,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都将迎来广阔的增长空间。(材料四)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事实上,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艰辛: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不稳定性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短板依然很多,要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目标,需要坚持绿色发展,通过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如果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将助推全球实现碳中和时间提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8.下列关于“碳中和”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碳中和可以指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标。B.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仅仅是因为安信证券研报显示,21世纪以来,全球温度加快攀升,气候变暖趋势确立。第13页共16页 C.碳中和的实现一般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第二种方法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D.碳中和在一个更长的维度,以严格的环保标准逼迫高耗能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出清,利好中上游周期制造板块相关行业的龙头公司。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机械行业的光伏和锂电设备、电力设备行业的电化学储能与特高压运输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将因碳中和迎来广阔增长空间。B.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将助推全球提前实现碳中和。C.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大等因素使得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艰辛。D.持续现行碳排放政策将导致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持续上升,这将带来更高的降水量、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和生态平衡的不可逆破坏。10.围绕“碳中和”,材料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哪两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四)稚子不识白蜡烛,是孤陋寡闻吗?(新闻事件)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有20年的教龄,这周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当天,她上的是实验课,因为要研究材料的沉浮,所以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一根白蜡烛,让学生们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蜡烛的浮沉。实验做到一半,有个学生跑到她身边,拿着蜡烛偷偷问:“老师,这个是什么?”后来给另一个班上课,孙老师留了个心眼,实验前就指着蜡烛问全班:“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说是塑料条,第二个同学倒是答对了,但根据举手情况,她发现班里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让孙老师哭笑不得的是,即使告诉学生“这是蜡烛”,仍有孩子在实验报告里写“蜡烛是塑料做的”。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根本没明白蜡烛是用什么做的,用途是什么。快10岁的小朋友,居然不知蜡烛是何物,到底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无知,还是课本OUT了?这个问题让孙老师思考了许久。毕竟,在现在的生活中,除了蛋糕上五颜六色又细又长的生日蜡烛,能用到这种白蜡烛的地方微乎其微。第13页共16页 (摘自《钱江晚报》)(媒体观点)很多孩子的生活由父母一手包办,缺乏常识。比如,吃水煮蛋时,如果鸡蛋刚从滚烫的水里拿出来,壳是很难剥的。让学生解释这个现象,80%的学生都说不知道,家里平时都是长辈剥好吃现成的。杭州留下小学的科学老师仰毅明告诉钱报记者,之前班里有许多学生,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让碰,更不要提动手操作。六年级学习“工具与机械”单元,要求孩子们将教室橱柜上的螺丝拧下来,结果很多孩子还是人生第一次碰螺丝刀。没有生活阅历,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无法活学,只能靠死记硬背。(摘自《钱江晚报》)看似很传统、很落后的白蜡烛,确实有几分“自古以来”的意思。所以,我们没有因为BP机、5寸软盘的过时而奇怪,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倒会有“怀古”之心。唐诗有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其实在古代,点蜡烛是达官贵人才有的待遇。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白蜡烛也是70年代刚刚普及的现代产品。我们不必感慨白蜡烛从孩子们的认识中消失,那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合乎知识更迭规律的。(摘自新浪网)教材固然需要与时俱进,尽可能贴近现在学生的生活与认知,但更值得担忧的是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而其背后往往折射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问题。比如划火柴点燃酒精灯,一看突然冒出火焰,全班都吓坏了,很多学生都不敢点,怕被烫伤。如果不是从小呵护过度,何以至此?不识蜡烛和火柴,或许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只会纸上谈兵,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沦为“套中人”。(摘自人民网)(网友评论)网友一:蜡烛就是蜡烛,应先不管颜色,先教孩子们怎么区分蜡烛与塑料以及各自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加深孩子们的认识与实践,这才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网友二:蜡烛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了,确实有很多孩子不知道。但一想,当我们的孩子读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茫然不知何物,着实有点遗憾。我:作为学生,我认为11.针对“稚子不识白蜡烛”,各方见解莫衷一是,请简要阐述两种主要观点。1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倒会有“怀古”之心。(2)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沦为“套中人”。第13页共16页 13.新浪网引用“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网友引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处古诗文的引用各有什么作用?14.请在“网友评论”区添加一条评论,先表明观点,再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述。(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荔枝材料三则(材料一)①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②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③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为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④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罢了。⑤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苹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大喘气”的结果。⑥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枝还有个不利于“美容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第13页共16页 。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蕉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⑦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⑧总之,种种自身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材料二)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持新鲜。据蔡襄的《荔枝谱》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颗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筒,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者蜡密封。这样一来,荔枝能保藏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材料三)越南荔枝“美国梦”破碎,全因中国保鲜技术先进带着丰收的喜悦,满怀信心的越南水果出口商2015年6月初开始向美国空运鲜荔枝,试图在美国市场与中国产荔枝一争高下。短短半个多月后,由于售价高出中国荔枝3倍多,越南荔枝在美根本卖不动,难圆“美国梦”。越南荔枝在美国市场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中国荔枝。中国荔枝成熟期比越南荔枝早一个月左右,凭借采摘后一系列先进保鲜措施,中国销往美国的荔枝大多通过海运以降低成本,再加上多年开发美国市场积累的丰富经验,中国荔枝在美的销售价格只有每公斤2.5美元,大大低于越南荔枝。相比中国,越南荔枝由于保鲜措施有限,目前还只能空运美国。越南出口商采购荔枝价格约为每公斤0.8美元,运到美国的到岸价已上涨到8美元,这其中空运成本就占了一半还多。越南业内人士认为:“和中国荔枝争夺美国市场,越南荔枝还远不是对手。”(转自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15.下面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B.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会使荔枝颜色变深。C.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肉中的糖类物质慢慢消耗,维生素C含量也会慢慢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第13页共16页 D.荔枝会释放乙烯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16.下面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用了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了荔枝“红颜易逝”的特点,同时吸引了读者的兴趣。B.第⑤段拿荔枝与苹果、梨进行比较,突出了荔枝的呼吸强度大。C.第⑥段画线的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使它不易保存的主要原因。D.在语言方面,材料一除了准确、科学外,还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17.根据材料三,不属于越南荔枝在美国难以战胜中国荔枝的原因的一项是()A.中国荔枝成熟期比越南荔枝早一个月左右。B.中国荔枝历史更加悠久,味道更加鲜美,美国市民更加喜欢。C.凭借采摘后一系列先进保鲜措施,中国销往美国的荔枝大多通过海运以降低成本。D.中国具有多年开发美国市场积累的丰富经验。18.请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三则材料的彼此关联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六)阅读下面二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携手构建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①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新闻中心,几幅大型长卷式壁画引人驻足。绿孔雀、黑颈鹤、松雀鹰等国家保护动物惬意栖息,高褶带唇兰、富民枳、香水月季等珍稀植物姿态万千,尽显山河壮美、生机盎然。多样生物、多彩姿态,映照着生态之美、自然之美,见证了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付出的努力。第13页共16页 ②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前段时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云南大象是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40年间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长至目前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5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让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不断拓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实践证明,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利用,才能更好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在于提升治理能力。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到加强技术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从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到引导公众自觉参与,从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到借助“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近年来,中国不仅全方位织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而且倡导并努力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确定目标,并且有能力达成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愿景就不会落空;命运与共,推动各国共同治理,才能在保护的基础上构建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④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重大风险,全人类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呼唤实际行动和有力作为。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清晰、切实的举措,彰显了中国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的决心和信心。一位媒体同行感慨:“又多又好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政策,一项项行之有效的制度,一个个掷地有声的行动,必能让大自然恢复生机,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⑤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此次大会的会场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犹如一只巨大的孔雀绚丽开屏,拥抱四面来客,期待八方智慧。我们坚信,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携手同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5日)(文本二)①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②在云南元阳,哈尼族群众开垦梯田,推进森林修复,哈尼梯田的“森林蓄水库”焕发生机。梯田中,负责维系水源畅通的“赶沟人”辛勤劳作,确保“森林在山上,梯田在山下,村寨在其间”的山水林田湖草作为健康的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当地探索“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一户多业”,打造梯田鸭、梯田鱼、梯田红米系列精细加工产品,并通过“梯田云”电商平台,培育集民俗、餐饮、产品等为一体的文旅产业。第13页共16页 ③一位兰科植物保护专家说:最初,他们将人工繁殖的石斛种植到野外,过段时间发现,几乎都被群众挖回家里;后来,干脆将石斛苗分给群众,鼓励他们种到自家承包的山林上,反而让石斛回到山间。无独有偶,以前不少群众采挖松茸,觉得“我不采,别人也采”,致使松茸资源越挖越少;如今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等地采取“包山制”,产权明确、责任到位,群众不再“一网打尽”,反而有意留存一部分老茸,有利于松耳繁殖。④在云南省广南县,蒜头果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当地政府为帮助石漠化地区群众找到繁衍这一植物的方法,引进科研机构破解果树的人工繁育、神经酸提纯等难题,并扶持相关企业拓展市场,让蒜头果树长成“致富树”,当地群众在山林中寻到了通往幸福生活的“绿色密码”。(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0月25日,有删改)19.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中国不仅织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倡导并努力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而且确定目标,并且达成了目标。B.文本二第④段可以作为文本一第③段的论据,论证“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在于提升治理能力。”这一观点。C.文本二的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为: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D.文本一语言专业严谨,逻辑性强,而文本二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E.文本一和文本二都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20.结合两段文本,概括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1.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简述其论证思路。(七)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各题。〖文本一〗木秀于林,风必助之第13页共16页 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________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马云应聘的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值千亿的阿里巴巴。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⑥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⑦“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勤劳勇敢、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选文略有改动)〖文本二〗9月27日电第13页共16页 据“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微信公众号消息,在9月27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孟晚舟平安回到祖国一事,华春莹表示,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强大中国,永远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坚强后盾,中国党和政府具有坚定的意志、强大的能力,坚决维护中国公民、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坚定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华春莹称,孟晚舟事件是一起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构陷和政治迫害,目的是打压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技术企业。经过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孟晚舟女士终于平安回到祖国。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高兴。“正义也许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这也再次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强大中国,永远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坚强后盾,中国党和政府具有坚定的意志、强大的能力,坚决维护中国公民、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坚定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发展前进的步伐。”华春莹表示。22.选文〖一〗是如何引出中心论点的?23.选文〖一〗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4.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一〗作为事实论据的一项()A.孙膑熟习兵法,遭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可他回到齐国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了围魏救赵的辉煌战例。B.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牢狱,这反而让他能广泛接触生活,写出不朽作品。C.“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高歌的壮士荆轲勇敢无畏,图穷匕见,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悲情英雄。D.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专心医学,名动四方,此后27年游历,艰辛备尝,呕心沥血,最终编著成了《本草纲目》。25.材料〖二〗中,华春莹表示,孟晚舟事件“目的是打压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技术企业”,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的打压,结合选文你认为中国高技术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第13页共16页 参考答案1.C2.①丢掉机械学习的习惯。②学会深度思考。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3.示例一:是好事。考试大纲取消了,可以让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可以减少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学会深度思考:教师会致力自主教学,引导我们发散思维,学以致用。示例二:是坏事。因为取消了考试大纲,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教师能力不足,会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对于我们来说,容易分不清主次,学习负担加重。此外有些教育落后地区的学生,知识面很窄,学习方法落后,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考试可能会吃亏。(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则可)4.C5.示例一:“甬·书循环”项目组向凉山州捐赠爱心书籍4万余册示例二:共读一本好书架起甬凉文化桥梁6.填在A处,引用在场读者的话,能够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也证实了书展中“DIY包书皮”这一形式确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7.选择两个答案皆可。A巧妙采用了“维生素”的谐音,维生素是给身体营养,而书是给心灵以营养,吸管的图案也和“汲取”二字相照应,既生动点出了书的作用,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B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书比喻成一杯随身携带的饮品,写出书携带方便的特点,“最佳饮品”,则点明了书的作用,浅显生动。(指出作用和手法,言之有理即可)8.B9.D10.①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碳中和或将成为“供给侧改革2.0”。②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碳中和将产业引入飞速增长的快车道。11.一是“稚子不识白蜡烛”,可见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令人堪忧;一是“稚子不识白蜡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值得大惊小怪。12.(1)“土气”,这里是对白蜡烛外形简单,看起来传统落后、没什么科技产品样子的特点的概括。(2)“套中人”,这里指被家长过度保护而丧失基本动手能力的孩子。13.“新浪网”的引用,意在表明蜡烛虽看似“自古以来”,其实在古代也并非寻常物。网友的引用,对孩子不明古诗中的“烛”为何物表示遗憾,暗含着对“不管时代发展如何,孩子们还是应该对这些事物有所了解”观点的支持。第15页共16页 14.示例:(作为学生,我认为)时代在不断发展,事物和许多知识都会在迭代中淘汰,很多事物并非在生活中不存在就不需要了解,比如历史。蜡烛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少,终将会成为历史。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去了解它的理由,更何况蜡烛还具备文化意味。(言之成理即可)15.C16.C17.B18.概括:材料一:荔枝难以保鲜的特点和原因。材料二:中国唐代能工巧匠保鲜荔枝的技术方法。材料三:中国凭借先进的荔枝保鲜技术打败商业竞争对手。启示:科技是生产力;历史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是巨大财富;针对事物特点进行研究和实践,帮助我们在竞争中取胜,我们要重视科研技术的发展和历史积累的传承。19.AE20.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在于提升治理能力;找准定位,不断探索合理的利用方式;激发动力,调动群众保护的主动性;集聚众力,发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作用。21.首先,描绘会场布置,体现生态之美,引出“生物多样性”这一话题:接着,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并列举一系列的数据进行论证,提出“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利用,才能更好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然后,从“提升治理能力”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两项决策展开论述;最后,紧扣观点,寄予希望,展望未来。22.开头先引用名言,写出“木秀于林”容易被困难所摧毁,又用俗语不断蓄势,然后笔锋一转,提出新时代、真英雄应该不怕风吹雨打,与错误论点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明确中心论点。23.比喻论证,将困难比喻成铺路石、试金石和磨刀石,论述了困难所起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使道理通俗易懂。24.C25.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②将困难和挑战作为成功的铺路石,意志的试金石,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③内强素质,着眼创新,发挥制度优势,让技术领先成为企业冲破阻碍的动力。第15页共16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1(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2(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1-11-27 22:14:06
页数:16
价格:¥6.66
大小:164.53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