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复习提纲: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㈠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他们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㈡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㈢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⑴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和粟的国家。(⑵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3)两地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出现了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等生产部门,同时会制造陶器,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㈣炎帝、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还教人们挖井,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㈤尧、舜、禹的传说: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他们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㈠夏朝的建立:大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诞生。㈡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㈢西周分封制: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周天子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山区,加强了西周的统治,使其成为强盛的奴隶制国家。㈣商鞅变法:⑴观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适应时代、创新精神。⑵变法的原因(背景):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以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著。※战国是中国古代完成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其主要形式是变法运动。⑶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秦国确立封建制度】;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促进经济发展,国富】;③奖励军功,以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兵强】;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最深远】。⑷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顺序:夏商周;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统一的九大封建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㈠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⑴秦兼并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⑵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促进了历史的发展。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㈡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⑴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经济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思想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⑵评价秦始皇:①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他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愧为千古一帝。②过:他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㈢陈胜吴广起义: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㈣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⑴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进入了鼎盛时期。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孔子的学说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军事起用卫青、霍去病等三次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意义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进入鼎盛时期。⑵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变革图新,削弱侯国势力,实现政治上大一统。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大一统。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但汉武帝晚年好大喜功,连年用兵,也使国力耗损。㈤张骞通西域: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㈥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洲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 ⑴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⑵中国向外输出的商品:丝绸、丝织品和铁器。并把铸铁、凿井的技术传到西域。⑶西域的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核桃)、胡萝卜等植物和魔术、乐舞、雕塑等,陆续传入中原地区。其后佛教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⑷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中西的经济文化的交流,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㈠三国鼎立: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㈡人口内迁和江南开发的史实:从西晋中期开始,中原陷入极大的混乱之中,江南地区相对比较安定,因此,北方人口纷纷南逃,出现了人口迁移的浪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㈢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为顺应历史潮流,孝文帝进行改革:①494年迁都洛阳。②说: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穿: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④改: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⑤联: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⑥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⑦学: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这些措施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专题㈠学习历史的方法⑴历史材料类型:一是历史文字资料;二是图像资料;三是数据资料,如叙述型数据、表格数据、柱状数据、饼形数据、曲线数据或座标数据等。⑵搜集资料途径:网上查询、查阅图书、观看历史影片、访问民间老人、拜访历史学家等。⑶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一分为二的历史方法、 实事求是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分阶段的方法、阶级分析法。⑷历史学习方法:要从整体来分析历史事件;要一分为二分析历史事件,要对资料进行辨析;要论从史出;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主见;要学会合作学习;要学以致用;要关注社会热点。⑸写一份调查计划,并按顺序排列下列调查过程:A.撰写结题报告,展示成果;B.确立调查课题;C.查阅资料、整理资料;D.列出调查提纲;E.讨论调查结果。B——D——C——E——A⑹设计两种活动形式:参观历史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遗址、遗迹;编演历史剧;举行故事会、知识竞赛、演讲赛;编辑历史报刊、板报;进行社会调查;观看历史影视作品;撰写历史小论文;参与研究性学习或其它历史学习活动。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㈠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创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末(1905)。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武则天时设武举),整整存在1300周年。①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确办法选拔官吏。②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③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为状元。④武则天:形成殿试制度,创设了武举。⑤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㈡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虚心纳谏,知人善任。㈢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她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㈣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主要体现在:农业上出现了曲辕犁、筒车等;陶瓷业主要有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商业上,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市”。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㈤唐与吐蕃的交往:⑴7世纪中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⑵8世纪中期,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与唐朝关系“和同为一家”。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⑴遣唐使:日本政府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⑵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⑶玄奘西行: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今印度),著《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⑷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博大精深,世界先进,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亚洲诸国纷纷派人前来华学习,中国也积极向外传播和虚心向其他国家学习。如日本的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等生动事例,都说明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影响深远。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辽、宋、西夏、金、元时期㈠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北宋建立后,北有(契丹)建立的辽政权;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1115年(女真人)建立了金政权,出现了政权并立的局面。辽、西夏、金并立的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主流。 ㈡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⑴农业方面,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引进了占城稻,推广水稻的种植;苏州、湖州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⑵手工业:丝织业继续发展,棉纺织业开始兴起,制瓷业(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⑶商业活动更加活跃,东京等商业城市的繁荣程度超过唐代长安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外经济往来频繁。㈢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后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⑴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⑵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军消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设立省级行政区(“行省”),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⑶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在元朝统一的疆域内,共同生活着众多的民族,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流动,民族大融合突出表现为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等同汉族逐步融合,同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所以在这一时期,由于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域划分源于元朝行省制度;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商鞅变法时实行郡县制就设置了县,因此最早设置县的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第七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时期㈠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⑴强化皇权。明朝:在中央废丞相,分相权于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设锦衣卫和东西厂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指挥。清朝:承明制,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⑵文化专制。明实行“八股取士”,清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㈡郑和下西洋: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年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先后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促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表现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㈢明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⑴明中后期戚继光抗倭: 明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倭患难与共严重,戚继光受命组建“戚家军”抗倭。1561年取得台州九战大捷,荡平了浙江倭寇,后又进入福建、广东抗倭,1565年基本肃清倭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⑵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大军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于1662年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肩关不忍离。——郑成功⑶清康熙帝两次组织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⑴反击外来侵略,康熙帝时两次组织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⑵镇压分裂势力: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73年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大大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⑶加强行政管理力度:A、确立了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极大地提高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B、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㈤清朝前期“闭关锁国”:其特征就是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一方面严禁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评价):积极作用~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同时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启示: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富强。改革开放则国运盛,闭关锁国则国运衰。第八单元科学技术㈠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重875千克,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艺已达到相当高水平。中国古代的青铜工艺成就主要表现在青铜器种类多,用途广,规模大,工艺精美,且融实用与艺术于一体。㈡名医名著:名医成就华佗东汉末年名医,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被人称为“神医”。他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此项发明比西方早1600年。“医圣”张仲景东汉末年名医,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经27年的努力完成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巨著《本草纲目》,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㈢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⑴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筑,集防洪与灌溉于一体的水利工程,既消除了岷江之害,又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天府之国”千里沃野。⑵长城: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历朝还有修筑。最主要是秦朝和明朝。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全长一万余里。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余里。长城绵延万里,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⑶隋朝大运河:隋炀帝开凿,2000多千米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⑷赵州桥:隋朝李春设计,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拱桥,距今1400多年。⑸北京故宫: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是明清两朝皇宫,称紫禁城(宫城),1925年始称故宫。㈣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隋唐时期出现的:雕版印刷术、火药;※宋元时期: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重大成就。⑴造纸术:西汉前期出现用麻纤维制造的纸;东汉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材料制成植物纤维纸,它原料易得、质轻价廉,被称为“蔡侯纸”。造纸术后来逐渐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引发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便利了文化的保存和交流,不仅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⑵印刷术:①雕版印刷: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②活字印刷:北宋时期(11世纪),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将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印刷术,比毕升的发明晚约400年(四个世纪)。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⑶指南针: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特性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12世纪时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宋元时期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宋朝人的书中谈到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⑷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药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开始应用于军事上,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火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火药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过去单纯以大刀、长矛作武器的状况,引发了世界战争史上武器和战争方式的大变革。第九单元思想文化 ㈠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秦统一全国后,把小篆作为统一文字在全国推广,后来又推行更为简便的隶书。㈡孔子:春秋晚期,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⑴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⑵教育: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要温故而知新。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㈢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墨、儒、道、法、兵家等学派。学派代表主张影响儒家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为政以德、爱人、仁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孟子①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②要求统治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③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保持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以柔克刚。代表作《道德经》。事例:滴水穿石、以柔克刚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友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和平发展、和谐(在今天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法家韩非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②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采纳,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利用的思想工具:儒家思想、法家思想㈣佛教和道教:⑴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逐步流传开来。⑵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东汉时期,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都有深远影响。㈤《史记》和《资治通鉴》⑴《史记》作者是西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鲁迅称它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⑵《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司马光,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1300多年历史。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2-12 16:00:12 页数:9
价格:¥3 大小:2.26 MB
文章作者:151****0095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