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考历史 七年级下册 复习提纲(诵读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中考历史复习诵读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隋的统一(p1)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年号开皇。2、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统一,为隋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二、隋朝大运河(p4-p6)1、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2、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⑴、掌握隋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端,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一个中心:洛阳两端:北抵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⑶、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贞观之治(p9-p11)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3、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4、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⑴、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⑵、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具体政务。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5、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一、科举制(p20-p21)1、时间: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2、目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巩固专制统治。3、科目: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4、作用: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政府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与创造精神。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p27-p29)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蒙古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2、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第6课开放与交流一、玄奘西行(p34-p35)1、玄奘,又称三藏法师。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后编成《大唐西域记》注:通过鉴真和玄奘两位历史人物,了解唐朝开放的外交政策,既传播了辉煌灿烂的唐朝文化,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外来文明,对唐朝社会的繁荣,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所以如今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2、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4\n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一、雕版印刷术(p40)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二、火药(p41)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唐初著名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一、莫高窟(p47)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塑像与壁画)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宝。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澶渊之盟(p55)1、时间:1004年,辽军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双方撤军,各守边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2、意义:宋辽订立的和议,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一、岳飞抗金(p61)抗金英雄岳飞带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兵,取得大捷。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注: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有和有战,和战交错,但民族融合是主流,战争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绝不是侵略和反侵略战争;所以岳飞是汉民族的民族英雄,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而各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经济重心的南移(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注:(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A、三国时,江南经济得到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唐末五代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兴起第二次南迁的浪潮,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D、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江南经济不断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中原人口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去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二、交子(p67)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一、成吉思汗(p75)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二、元的统一(P76)1、过程: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元,建立元朝。1279年,元统一了全国。2、作用: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晚唐藩镇割据以来历经四五百年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三、元的统一(p76-p77)1、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2、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中书省”是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4\n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3、元朝时,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忽必烈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一、活字印刷术(p81)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二、指南针(p82)宋代,人们发明了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三、火药(p82)1、火药发明于唐代。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代时加以改进,广泛应用于军事上。注:四大发明对世界闻名进程的贡献四大发明发明时间对我国的影响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术西汉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普及和推广。印刷术唐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指南针北宋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重要条件。火药唐有利于提高古代军事技术火药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争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p86)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历时19年编成。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二、宋词(p87-88)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军机处(p100-p101)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使君主旨意畅通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反映了君主专政已发展到了顶峰。二、八股取士(p101)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用“八股文”。八股取士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一、戚继光抗倭(p104)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中期,倭寇危害最为严重。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二、郑成功收复台湾(p105-p106)1662年,清代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荷兰占据台湾38年)三、《尼布楚条约》(p106-p107)17世纪40年代,沙俄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皇帝两次带兵击败沙俄,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4\n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这个条约解决了中俄东段边境的边界问题。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达赖、班禅册封制度(p110-p111)顺治皇帝赐予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唐熙皇帝赐予另一位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二、驻藏大臣(p110-p111)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一起共同管理西藏。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一、郑和下西洋(p127-p12)1、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条件:①技术条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使用)②政治条件:政局稳定,政府支持③经济条件:明朝初期国力强盛3、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50多年)。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二、闭关政策(p129-p130)1、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2、原因:①占主导地位的是封建自然经济,中国不需要进口商品②清政府害怕中国人民与外国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③为防范和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3、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04:45 页数:4
价格:¥3 大小:104.8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