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7
2
/37
剩余3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六年中考真题)【1-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中宵①杜甫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B.“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C.“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D.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10.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两句意思和它相近。【答案】9.B10.(1)亲人朋友流落在天下不同的地方;因为战争,很少能收到他们的书信。(2)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解析】【9题详解】第37页共37页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诗首联“中宵步绮疏”半夜在窗下散步,总起全文,交代当时的时间,颔联为作者窗下所见“飞星”“落月”“水白”“沙虚”渲染出当时冷清凄冷的氛围,颈联用“幽鸟”“巨鱼”来自比,有“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之意,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尾联“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亲朋好友四处离散,因为战事,书信也极少。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寓居西阁,夜半难眠,对自己处境的感伤以及对家人的思念。B项中“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分析错误,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和积累。亲朋:亲朋好友;满天地:到处;兵甲:泛指兵器,这里代指战争;书:书信。故尾联意思是:亲朋好友四处离散,各地都有,但因为战事,很少能收到亲朋的书。《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月夜忆舍弟》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与本诗尾联一样都写出了因战争与家人失去联系的现状,表达对家人的思念。【2-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潮[宋]米芾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注】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时,涛声震耳、浪花迸溅的雄壮景象。B.“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仿佛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已,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人们就据此确定日期和时间。D.“吴亡越霸成何事”指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观潮的感慨;“一唱渔歌过远村”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6.“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请简述理由。7.“地卷银山万马奔”中的“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案】5.C6.示例: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第37页共37页 7.表现了潮水的翻卷状态,突出了潮水的迅猛有力。【解析】【5题详解】C.该联钱塘潮涨落有规律,就像壶漏报时一样准确,而不是说人们根据潮水确定日期和时间。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本题作答时,要先表明观点,然后再分析各版本的妙处。如选择“千雷震”版。“千雷震”是形容钱塘江潮声如雷鸣,表现钱塘潮由远而至的雄壮景象,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强大;从诗句的意象上说,潮水形状犹如天上的云,由“云”想到“雷”,都属于天气现象,联想自然、贴切。如选择“千家吼”版。“千家吼”表现钱塘潮奔腾而至时声音震天的气势,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钱塘潮以犹如千军万马的声势,更加生动形象;而“千雷震”只是突出潮水声音大,没有人的行为,比较呆板。示例一: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示例二:喜欢“千家吼”。“千家吼”以拟人方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钱塘潮奔腾而至时犹如千军万马的声势,而“千雷震”只是突出潮水声音大,比较呆板,体现不出这种气势。【7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地卷银山万马奔”是说钱塘潮排山倒海,犹如从地面上翻卷起来形成一座山,犹如万马奔腾,迅猛有力,疾驶而来。所以一个“卷”字表现了潮水的翻卷状态,突出了潮水的迅猛有力。【3-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赠苏绾书记①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注)①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字、书籍、文章等,②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③燕支山:在今甘肃省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3.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37页共37页 5.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月夜①杜甫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①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②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答案】3.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4.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绾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5.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解析】3.考查对句意理解、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明确诗句的意思,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本诗一二两句的意思为: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漂亮,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由此可以看出这两句写明了苏绾的才能,第二句的问句体现了作者对的不舍。据此作答即可。4.考查通过关键词推测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结合词意、句意、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应计日”的意思为:计算着分离的日子,“莫经年”的意思为:不要长年滞留。诗的三、四句表面是写苏绾的妻子对他的不舍和思念之情,实则婉转抒情,道出惜别之意,希望友人在边庭不要逗留太久,而要早作归计。据此作答即可。5.考查用对比的方法对不同诗歌的理解能力。《赠苏绾书记》委婉而又风趣地劝说友人切勿留恋边庭,应尽早归家团聚,表面上说妻子不忍分离,实则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盼友人早归。《月夜》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含蓄的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焦灼和对妻儿及家乡的思念之情。据此作答即可。【点睛】第37页共37页 《赠苏绾书记》赏析:诗的开头,不写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却从赞美对方的风度和才华起笔。曹丕《与吴质书》说:"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又,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也有:"书记既翩翩,赋歌能妙绝。"诗的第一句即化用这些意思来形容苏绾其人--潇洒自得,文采出众。文士相交,惺惺相惜,相互间自必有许多值得倾慕和书写之处,但诗中只突出"书记翩翩"这一点,这是由诗的主题决定的。因为苏绾此时正要去北疆担任节度使府的掌书记。友人是入军府任职,因此也可称为从戎。诗的第二句并不承上而作平叙,而是出人意料地设问。这一问乍看很突然,而且没有回答,似乎不着边际。其实这里诗人故意使用了先答后问的曲笔,答案其实就是头一句。正因为苏绾书记翩翩,才被元帅聘为书记。这样的写法更突出了友人的风度与才干,而诗人对友人的的倾慕与留恋就蕴含其间,不言而喻了。诗的第三、四句婉转抒情,道出惜别之意,希望友人在边庭不要逗留太久,而要早作归计。但诗人不从行者方面着笔,而反从居者方面着笔;并非从正面写离情,而是从对面来映衬,同时在从居者着笔时又不直接从诗人自己着笔,而是从友人最亲近的人--他的妻子那一方着笔。这是一联自然流动的对仗,它以燕支山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以红粉楼代指友人妻子,从设想红粉佳人计日而待丈夫的归期,委婉而又风趣地劝说友人切勿留恋边庭,应尽早归家团聚,表面上说妻子不忍分离,实则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盼友人早归。这就是不落俗套,不露痕迹,将前人反复吟咏过的离情别绪刻画得十分生动而细腻,表现出诗人高妙的抒情技巧。【4-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下面是徐祯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在武昌作徐祯卿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3.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作简要分析。4.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答案】3.示例:①第一联中用“叶未下”“秋欲生”,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的景象,渲染出秋天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凄清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②第二联用一个“独”字,突出偌大的武昌城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伤之情。4.尾联以雁乐衬人悲,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漂泊他乡的倦怠之意,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与惆怅。【解析】第37页共37页 3.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第一联中用“叶未下”“秋欲生”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第二联用一个“独”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伤之情。4.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尾联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泞,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第37页共37页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5.简述“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6.诗中用了多个叠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作简要分析。“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答案】5.“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梦想。诗人用这种诗意的表达,虚实结合,营造静美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深切留恋。“彩虹”远在天边,转瞬即逝,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已逝、离别在即的伤感之情。6.用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由“寻梦”“放歌”到“沉默"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同时又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使诗歌更具音乐美。【解析】5.本题是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考查。诗人去寻梦,为的是寻找无数次在他的梦出现的康桥,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都是出现在他梦中的意象,康桥有他的从前的生活,也有他的理想。“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梦想,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已逝、离别在即的伤感之情。6.本题考查叠句的作用和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本诗用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5-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一剪梅舟过吴江①蒋捷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第37页共37页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4.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5.“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6.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答案】4.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5.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6.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解析】(1)本题考查诗中重点词和重点语句的理解,起笔点题,指出时序。“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表现了他愁绪之浓。【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本题考查诗中重点词和重点语句的理解。“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归家”四家,一直管着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调笙和烧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烧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作者词中极想归家之后佳人陪伴之乐,思归之情段段如此。【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精彩语句的能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的是对比手法,用颜色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季节的交替;以实写虚,借乐景写哀情,抒发了亡国遗民的深沉感慨。【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0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第37页共37页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3.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妆州作》)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答案】2.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马”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然人心惊不已。3.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4.D【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比手法的理解能力。对比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仔细阅读文段,找出形成对比的句子回答即可。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例句“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是诗人恍惚间好像又回到了当时征战的沙场。A项不接近,“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B项不接近,这两句诗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C项不接近,这两句表露的是思乡之情;D项接近,这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出作者渴望保家卫国的心理。故选D。(中考模拟)【1-2021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立达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闻武均州①报已复西京目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②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③。第37页共37页 列圣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⑥,驿路梨花处处开。【注释】①武均州:武巨,即下文的白发将军。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②胡儿:指金人。③天意:指冥冥中上天的意向。回:回心转意。指上天又决定帮助赵宋王朝。④列圣。宋王朝已故到代皇帝。⑤赦令:大赦天下的诏令。⑥悬知:预测,推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9.根据你的知识积累,诗歌中的“西京”应该是指今天的()A.河南开封B.河北大名C.河南洛阳D.河南商丘10.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法。11.小立同学读到这首诗后,兴奋地对你说:“原来课文《驿路梨花》(彭荆风)就引用了诗歌的最后一句啊!这个引用感觉很好,但又说不出它的好处来。”请你结合上面陆游的诗和课文《驿路梨花》的相关内容,向小立说说彭荆风引用陆游诗句的妙处或者是失当之处。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彭荆风《驿路梨花》)【答案】9.C10.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11.妙处:引用了陆游的诗句,诗句本意是表达陆游得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的喜悦之情,这里用作文章标题,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军民深厚情谊的赞美,并且使文章内涵深刻,更有深意。【解析】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西京是封建王朝国都的“京号”,意为西边的京城,当一个朝代实行两京制度或者多京制时,根据都城相对方位将首都和陪都进行的命名。该诗中西京指的是今天的河南洛阳。故选C。10.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可从意思及作者情感方面入手分析。“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译为:大宋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大赦诏令快似疾风迅雷。经过长期的战斗收复西京,盼望宋朝繁荣昌盛,皇帝大赦天下的诏令,体现了皇恩浩荡,表现安抚臣民之心;“疾风雷”将诏令下达之快,传遍祖国各地的速度之快,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作者因国事向好,内心喜悦。11.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运用。第37页共37页 “驿路梨花处处开”译为: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内容及情感:联系首联“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白发将军虎老雄心犹在,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可知:诗文表现了作者因为收到收复失地捷报的狂喜,料想着朝陵使寒食节祭扫陵墓的盛景,想象着驿路梨花的盛开,展现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寄寓着国家由衰转盛的愿望;《驿路梨花》引用诗句,既有眼前盛开着的梨花,也有梨花一样具有助人为乐精神的人,更是希望这种精神能巡布祖国的四面八方;都是借景传情,寄寓了美好的祝愿;所以彭荆风引用陆游诗句使文章更具风采。【2-2021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金阊实验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阳关引寇准塞草烟光阔,渭水①波声咽。春朝雨霁②轻尘歌。征鞍③发。指青青④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⑤,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注释】①渭水:即渭河。②霁:雨停。轻尘:即尘土。③征鞍:旅人远行所乘之马。④“指青青”两句;即折柳相送。⑤黯然:心神沮丧容色惨郁之状。12.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13.有评论家说:“这首词在选取意象表达情感上有多处与其他诗人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从学过的诗歌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分析。(选择一处分析即可)【答案】12.①“塞草”“渭水”选取典型景物,点明送别地点;②“烟光阁”“波声咽”视听结合,描摹了边关壮阔、渭水涌动的塞外风光;③“波声咽”用了拟人手法,渲染离别的氛围,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13.示例:“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劝友人喝酒,表现了分别在即时的感慨。【解析】12.本题考查诗歌词句赏析。这两句选取了典型的意象“塞草”与“渭水”,让我们得知了送别的地点;“烟水阁”为见到之景,见到云烟光照一片辽阔之景。“波声咽”是听到的,渭水的涛声滚滚,像是在呜咽。所以有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边塞壮阔之景。另外“波声咽”是说渭水的涛声像是在呜咽,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波涛之声像是人在哭泣,渲染了离别的感伤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13.第37页共37页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表达。审题时需要注意,“这首词在选取意象表达情感上有多处与其他诗人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抓住关键词:“意象”“多处”“其他诗人的作品”“异曲同工”,考查学生课外的积累,从本词的意象诗句出发,结合曾经学过的诗词,分析情感;另外题目要求分析一处即可,所以可以参考以下分析作答:示例一:“春朝雨霁轻尘歌。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几句化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意,也就是说春雨涨潮,雨后出发时,马蹄扬起飞尘,表达对送别友人的不舍。示例二:“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的“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分别之后共赏明月来寄托情感,表达祝福。示例三:“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写饯别敬酒,继续化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意,饮酒饯别,由眼前的离别,联想到人生苦短,别时容易见时难,表达了诗人人生聚散的感伤和离别之后的对朋友的牵挂。【3-2021年苏州市姑苏区苏州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拙政园图咏·若墅堂①明·文徵明会心何必在郊坰②,近圃分明见远情。流水断桥春草色,槿篱③茅屋午鸡声。绝怜④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不负昔贤⑤高隐地,手携书卷课童耕。【注释】①明代拙政园初建时的主要景点之一,原为陆龟蒙故宅。②会心:领悟。郊坰(jiǒng):郊野。③槿篱;木槿篱笆。④怜:怜惜、喜爱。⑤昔贤:指陆龟蒙。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圃分明见远情”一句中“近”与“远”相对,点出了若墅堂近中见远的最物特色,将景与情融于一体,意趣悠远。B.颔联中的流水、断桥、一片绿色的春草,以及篱笆、茅屋、午间雄鸡的啼叫,表明拙政园虽身居喧嚣的市城,但充满着山野乐趣。C.诗人用独特的视角、浓重的笔墨,应实相济,动静结合,细致入微地描绘出若墅堂外一幅寂静幽清的图画,令人神往。D.拙政园址原为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之宅,尾联发“不负昔贤”陆龟蒙高隐地之感慨,表现出退隐归闲生活的惬意。11.诗的颈联化用了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诗意,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答案】14.A第37页共37页 11.化用前人的诗意写明即使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依然没有车马的喧嚣,增强诗句的真实性,易于读者理解。照应首联内容,突出拙政园环境的幽静,表达出作者对拙政园的喜爱及在此归隐的向往。【解析】1.A.“近圃”指城市中的园圃,“远情”指归隐生活的志趣。“近”写出了若墅堂中的景色,而“远”则是作者隐逸生活的情怀,并非指景物特色。故选A。2.本诗颈联意为:我喜爱这没有车马喧嚣的人世,使人相信城市中也有静谧的山林。化用前人创设的意境,利用读者对前人所写诗句的了解,可以便于读者想象理解本诗所描写的幽静环境。以前人诗句为作证,也增强了本诗的真实性和读者的认可度。“人境无车马”对应诗人陶潜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写明了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依然没有车马的喧嚣,突出拙政园景色的清幽,照应“会心何必在郊坰,近圃分明见远情”所写的拙政园虽在闹市,但却是适合隐居的地点,表明作者对退隐归闲生活的热爱和向往。【4-2021年1月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踏莎行①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①本词大约写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因党争被贬初抵郴州,寄居旅舍之时。②③“梅花”“尺素”代指远方的问讯。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迷”“失”二字,不仅描画出月色暮霭的凄婉迷茫,也写出了词人的失意惆怅。B.上阕中,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前用“可堪”去面对,表现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坚毅。C.下阕中,借“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表达了词人在被贬途中收到来自远方的问讯时,感到了些许慰藉。D.下阕中,“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寄托了词人对郴江自由奔流的羡慕之情。17.请赏析词中的画线句。18.词人慨叹“砌成此恨无重数”,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中包含哪些“恨”?【答案】16.A17.运用典故,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18.①通过“失”“迷”表达出被贬后的“失意”;②借“孤馆”“春寒”“杜鹃”,抒发了身在异乡的“孤独”;③借“梅花”“尺素”“此恨”,表达了无尽的“思乡”之情。第37页共37页 【解析】16.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赏析。B.“可堪”是“怎堪”“那堪”之意,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氛,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表现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始志不渝的坚毅”有误;C.寄梅传素,结合下句“砌成此恨无重数”可知,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因此,“感到慰藉”有误;D.这两句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关于这两句的蕴意。可以理解为“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因此,“寄托了词人对郴江自由奔流的羡慕之情”表述错误;故选A。17.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桃源望断无寻处”意思是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无处觅寻。“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的心情。18.本题考查诗词情感的理解。“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以“可堪”二字领起“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凄冷之感,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兼以杜鹃“不如归去”的啼叫悲鸣,更使人觉得孤独无奈。“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引出词人的无尽思乡之情。【5-2021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南环实验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甲、乙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___________第37页共37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知背景]9.甲诗。当时___________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时,___________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好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析场景]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10.乙诗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写法]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11.乙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9.王昌龄李白10.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11.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解析】9.考查文学常识。甲诗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思是听说我的好朋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后在远方写了这首诗寄给他。当时李白身处扬州,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之情。10.第37页共37页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乙诗前两句的意思是: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青枫飒飒雨凄凄”,首句从时节、送别地点及风声雨景,层层渲染一种愁情,烘托出一个特定的场景。秋天本来就是令人伤感的季节,离别的地点、环境也令人销魂。“青枫”除了暗示分别、在江边外,还透露出一股飘泊的愁情,而此时之秋风秋雨更是愁煞人也。“秋色遥看入楚迷”,循着上句意脉,将那悠悠愁思形象化地向纵深推进一层。“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暗含了诗人对好友今后命运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不明的忧虑与牵挂。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这二句写唯有白云相送入江西,恐怕不仅在于以此显出别时情境的冷落凄凉,大约还有以此隐示吴国伦为人清正廉洁,正可与白云作伴之意。“白云相送大江西”一句,表现了诗人的牵挂之情,和对朋友的赞赏和激励之意。既表明了自己思念关怀之情与白云同在,也用白云暗喻友人清高飘逸、潇洒独行的品格,字里行间饱含激励之情。饱含着惜别之情的抒情笔法,又使人想象到当时诗人目送孤舟远去之景。笔意洒脱,与上句“孤舟逐客”联系起来,又传出一种凄凉之感。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6-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平江、草桥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点绛唇①陆游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②天浪。江湖上,遮回③疏放,作个闲人样。【注】①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连接。③遮回:这回,这一次。12.这首词写了陆游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这种生活展现了词人怎样的形象?13.下面词中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与“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表达的情感有无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①。燕兵②夜娖③银胡䩮④,汉箭朝飞金仆姑⑤。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⑥,换得东家种树书。【注】①渡江初:指作者率起义队伍投归南宋之事。②燕兵:即金兵。③娖(chuò):整理。④胡䩮(lù):箭袋。⑤金仆姑:箭名。⑥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如《美芹十论》《九议》等。第37页共37页 【答案】12.①全词写了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的乡居生活。②塑造了悠闲潇洒、无拘无束、自得其乐的词人形象。13.这两处词句都通过自嘲,表现了报国无门的悲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无奈)。陆游看似写了村居生活的闲适和洒脱,但这个“闲人”是被迫赋闲,词人对“闲人”生活的似正实反的肯定与咏唱,实则是对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剧命运的自我解嘲。辛弃疾怀报国之心南渡归宋,写下万字的抗金意见书,却因暮年被弃置不用,说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这其实是反语(自嘲),恰好表现了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被迫归耕田园的沉痛和无奈。【解析】1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概括诗人形象。词的上片交待行踪:采药归来,闻得酒香,循香而去,准备买酒独饮;下片承接上片的“沽新酒”而言醉,醉后生出李白之志。因此,结合诗句中的“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可知,这里写陆游闲居时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的乡居生活;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悠闲、无拘无束、自得其乐的词人形象。13.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诗人情感。陆游在诗中描写了自己在乡村闲居的生活,从表面看,诗人似乎很闲适,自得其乐,“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意思是:放纵山水,这一回不受拘束。做一个闲散之人。但陆游是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其外表的“醉”其实也隐含着他内心的“忧”,作者并不能真真正正第“闲”,而是借这种“闲”来表现出自己出无力报国的愤懑或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辛弃疾在《鹧鸪天》中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意思是: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表达了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被迫归耕田园的沉痛和无奈。【7-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彩香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高咏楚词酬①午日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第37页共37页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②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③。【注释】①酬:指过、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②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花开五色,似木槿,有向阳特性。③湘中,湘江水中。9.古人有“酹酒”习俗,即以酒浇地,祭奠先人。诗人“试浇桥下水”的举动是要祭奠哪位先人?10.“戎葵凝笑墙东”一句赋予了“戎葵”人的情感。结合“戎葵”的特性,联系语境,发挥想象,写出花与人的对话。11.结合诗句内容,探究诗人的多种情感。【答案】9.屈原10.戎葵:你这样匆匆的一个过客,又已经年老凄凉,还来祭奠屈原做什么?有什么用呢?诗人:戎葵呀,你别嘲笑我的年老,你向东的属性,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改变,我无论什么情况,那颗爱国之心也和你一样,不会改变的。11.对时光流逝、事业无成的感慨;始终如一的爱国之情;对屈原的缅怀。【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结合“高咏楚词酬午日”可知:我在这里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由“楚辞”“端午”可知,诗人“试浇桥下水”的举动是要祭奠屈原。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戎葵凝笑墙东”的意思是: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因此,写“戎葵”要扣住“嘲笑诗人的凄凉”来描写;“戎葵”有向太阳的属性,作者借这个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虽然年老流落他乡,但一股豪气却始终不渝,因此写诗人的话应扣住“诗人爱国情感不变”来表述。11.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结合诗句分析即可。“高咏楚词”,由“楚词”可想到屈原,屈原是爱国诗人,品行高洁,“南渡之后,流寓湖南、湖北一带”的诗人在午日高咏楚词,透露了作者的感伤之情和壮阔胸襟。“万事一身”却已身老,“伤老”感慨时光流逝,而自己却依然报国无门、事业无成,这里写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自己事业无成的感慨;“戎葵凝笑墙东”中“葵”的特点是向阳的,作者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比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写出作者借酒祭奠屈原,借古抒怀,面对湘江虔诚祭酒,联想这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8-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第37页共37页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和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③。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④,胜作一书生。(注)①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②风阙:指京都眙安。③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④百夫长: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乙)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①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到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③入汉家。(注)①刁斗:古代军队中巡夜打更用的铜质器皿。②蒲桃:葡萄,原产于西域,相传汉武帝时有人采集葡萄的种子带回中原。9.以下对两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炯的《从军行》的开头,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而是用“烽火”光焰照到“西京”这样的形象化描述,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B.李颀《古从军行》诗篇开头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远望烽火、黄昏饮马河边。夜间军营刁斗声声,琵琶幽怨,整个氛围肃穆凄凉。C.杨炯的《从军行》第二句诗中的“牙璋”、“铁骑”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将军手持兵符,辞别了帝都,率军奔赴前线与敌人接战。D.李顾的《古从军行》不光写自己一方对战争的体验,还形象地描写了战争的另一方——“胡儿”的感受,这也是本诗的别具一格之处。10.赏析杨炯《从军行》“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的表现手法。11.请结合两诗的结尾,分别分析两首作品的思想感情。【答案】9.C第37页共37页 10.“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视听结合,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11.李诗通过讲述长年累月大征伐,战士们森森白骨被弃于荒野,最终是给汉家带来一些西域异物,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穷兵黩武的批判之情。杨诗尾联表达自己愿去做一个低级军官从军杀敌,也胜过当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愿投笔从戎,保卫边疆的豪情;同时也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感慨【解析】9.C.“‘牙璋’、‘铁骑’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误。军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唐初,突厥等少数民族军事集团对边境地区不断骚扰,成为西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胁。许多志士踊跃从军,加入战斗的行列。牙璋:指代携皇帝“牙璋”之令出征的部队。和诗中的“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故选C。10.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11.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首联“心中自不平”中“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也表现了从戎书生杀敌报国的爱国热情;还表现了出征将士坚强无畏的精神。“行人刁斗风沙暗”“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意思是: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中巡夜的打更声。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极力展现边塞环境恶劣,从军生活的艰苦,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同情;“闻道玉门犹被遮”意思是: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表达了诗人有家难回;“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意思是: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战争残酷,但是收获很小,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也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穷兵黩武,牺牲了无数将士的生命,换到的只是区区的葡萄而已。作者借古讽今,借汉武帝来讽刺当世皇帝。【9-2021年3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甲】柳宗元传第37页共37页 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止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禹锡改连州刺史。——选自《资治通鉴》卷二三九【乙】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柳宗元被贬柳州,他一路相随,陪伴一年之后,自柳州赴江陵,此时即送别之作。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丙】伤愚溪三首(并引)其一刘禹锡并引:故人柳子厚之谪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没①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注】①没:去世。13.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官虽进而地益远/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B.皆以为远州刺史堂/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C.而梦得亲在/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D.愿以柳易播/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14.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①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②悲不能自胜,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第37页共37页 15.【乙】诗第二联中运用了较多数词,请举例赏析这些数词的妙处。16.【丙】诗题为“伤愚溪”,但诗中无一字提及“伤”,请结合【丙】诗正文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17.结合【甲】【乙】【丙】诗文,说说刘禹锡“悲不能自胜”的原因。【答案】13.D14.①作为人子,尤其应该使自己行为追算,不要给亲人留下忧惠。②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悲痛,就把听到的情况写成七言诗,以寄托愁怨憾恨。15.示例一:“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示例二:“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情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16.①诗从柳宗元曾经拥有的愚溪、草堂下笔,溪水悠悠,芳草萋萋,春来燕回,主人已去,物是人非,引起无限伤感。②满树鲜艳的山榴花开得正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对柳宗元深切的怀念之情。③通过滨染愚溪故居寂静、荒苑、空落的景象,寄托对友人长逝的哀思。27.①两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曾经一起参加王叔文革新,一起被贬,有着朋友之间的惺惺相惜;②柳宗元为人正直善良,在白己被贬到播州时仗义执言,要和自己换贬谪之地;③柳宗元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到偏僻的“蛮荒”之地,壮志难酬,令人感伤。【解析】13.A.提升/进言;B.作为/被;C.母亲/亲近;D.换/换;故选D。1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重点词有:尤,尤其。贻,留下。忧,忧患。②重点词有:胜,经受得住。遂,于是,就。以,把。15.第37页共37页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要结合诗中具体数字的运用赏析其妙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有四个数字。在这里“一身”和“万死”形成对比,说自己被贬离开京城很多年,“万死”是说自己遭遇了很多的不幸,两个数字高度地概括了诗人的孤苦凄凉和不幸的人生。“六千里”是说自己被贬偏远之地,离京城遥远,是从空间上说的。“十二年”是从时间上说的,自己离开京城太久了。空间与时间的交织,更能体现出诗人的不幸。16.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的表达。其一,全诗以溪水、燕子、庭草、山榴等春景衬托“草堂无主”的凄凉。其二,“一树山榴依旧开”,满树鲜艳的山榴花开得正旺,对柳宗元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以乐景衬哀情,哀伤住过愚溪的挚友旧侣。诗中所咏景物多是与柳宗元有关的旧物,无一字提及“伤”,其最明显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情从景出,风格显得极为蕴藉缠绵深厚。27.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文内容。由甲文“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可知,两人曾经一起参加王叔文革新,一起被贬,有着朋友之间的惺惺相惜;由“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可知,在柳宗元被贬到播州时仗义执言,要和刘禹锡换贬谪之地;由丙文“柳子没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时矣。’”可以看出,柳宗元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到偏僻的“蛮荒”之地,令人感伤。综上所述,概括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王叔文一党中获罪贬官的人们,已经十年没有酌情迁官。有些怜惜他们的才华而打算逐渐提升他们的主持政务的官员,主张将他们全部传召到京城来,谏官们争着陈说这种做法是不适当的,宪宗与武元衡也讨厌他们。三月,乙酉(十四日),宪宗将他们全部任命为偏远各州的刺史,虽然官职提升了,所在地却更加遥远了。永州司马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出任播州刺史。柳宗元说:“播州不是人居留的地方,而刘禹锡的母亲尚在高堂,万万没有让母子二人一同前往的道理。”他打算向朝廷请求,愿意让自己由柳州改任播州。适值御史中丞裴度也为刘禹锡进言说:“刘禹锡诚然有罪,但是他的母亲年事已高,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实在使人哀伤!”宪宗说:“作为人子,尤其应该使自己行为谨慎,不要给亲人留下忧患。如此说来,刘禹锡也是甚可责难的啊。”裴度说:“陛下正在侍奉太后,恐怕在刘禹锡那里也应予以怜悯。”宪宗过了许久才说:“朕说的话,是只责备作儿子的罢了,但是并不打算使他的母亲伤心。”退下来后,宪宗对周围的人说:“裴度对朕爱得深切啊。”第二天,刘禹锡便被改任为连州刺史了。【乙】此刻兄弟泣别,柳江河畔双双流泪,兄弟依依惜别。离开京都,到这偏僻的地方暂栖身,一待就是十二年。柳州附近的山,瘴气浓厚,听说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离别之后我将十分想念你,会在梦中与你相见,要知道我在梦中要去的地方,就是你所在的荆门郢树烟。第37页共37页 【丙】我的老朋友柳宗元谪居永州,得了一块好地方,在那里建造房屋,种植蔬菜,筑造了池塘小洲,建起了亭台楼榭,命名为愚溪。柳子死后三年,有一个僧人云游零陵,告诉我说:“愚溪再也不像从前的样子了。”一听到僧人这话,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悲痛,就把听到的情况写成七言诗,以表哀悼。溪水悠悠地流着,春天自然来了,草堂已经没有主人,燕子还是飞回。隔着帘子,只看到庭中长满野草,那一树山榴花,依旧烂熳地盛开。【10-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平江府①[宋]文天祥楼台俯舟楫,城郭满干戈。故吏归心少,遗民出涕多。鸠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②,使遂睢阳志③,安危今若何。【注】①平江府:北宋时升苏州为平江府。②鸠居:语出《诗经》:“维雀有巢,维鸠居之。”意思是鸠占鹊巢。鱼网:语出《诗经》:“鱼网之设,鸿则离之。”意思是鸿雁不幸遭受了鱼网之祸。③睢阳:典出唐安史之乱时的睢阳保卫战。县令张巡率军以少胜多,使叛军再也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文天祥传(一)咸淳十年,天祥知赣州。德祐初(1275年),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①。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八月,天祥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十月,天祥入平江,大元兵已发金陵入常州矣。天祥遣兵援常。大元兵破常州,入独松关。天祥奉召,并平江,守余杭。(二)元十五年(1278)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②拜而死。年四十七。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其衣带中有赞③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注】①勤王: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②乡:同“向”。③赞,古代一种文体,常用于颂扬人物。此处是文天祥的绝命诗,属于哀赞。13.根据《文天祥传》节选内容,说说《平江府》一诗的写作背景。第37页共37页 14.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下列一组句子,说说其中有何异曲同工之妙?(1)鸠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15.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结合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空格处。加点字《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常用义选项(1)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A.次序B.仅,只C.但D.大官的住宅__________(2)千户王惟义前执之A.掌握B.坚持C.实行D.捕捉;逮捕__________(3)安事二姓A.事情B.事故C.从事D.侍奉;伺候__________(4)召入谕之曰A.文告B.告诉C.明白D.同“喻”,比方__________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17.结合以上材料,为下列一段文字补充一个与文天祥相关的事实或道理论据。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苏州桃花坞文化历史片区的中心有一座纪念文天祥在苏抗元的文山寺。最近,片区开发部门挖掘文天祥曾是有名的文官门神这一民俗文化,结合片区桃花坞年画这一非遗项目,向社会征集文天祥门神年画形象的创意设计。年画设计师小吴受台湾发行的文天祥邮票的启发,想在门神年画里题写一句文天祥的名言。他选了以下几句,你觉得哪一句好,帮他斟酌一下,说说你的理由。A.胸怀睢阳志,心系平江民。B.丹心照汗青。C.仁至义尽。【答案】第37页共37页 13.德佑初年(1275年),元军进攻南宋。文天祥率军勤王。十月,文天祥接受委任到平江府率兵抗元。期间又受命派兵援助常州,但元军很快攻入常州。文天祥接受命令,放弃守平江,退守余杭。此诗即在平江府失守后所作。14.都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第(1)句用鸠占鹊巢,鸿雁不幸遭受了鱼网之祸比喻元军强占了平江府,使百姓平白无故,遭受了战祸。表达了对元军侵略的愤慨。第(2)句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的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对偶使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15.CDDB16.(1)仁义取胜(或道义占优势)就可以确立谋略,人多就可以成就功业。(2)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叛离父母。17.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18.示例1:A句好,化用文天祥《平江府》中的诗句“使遂睢阳志”,表达文天祥希望像唐朝睢阳保卫战将士那样,坚持抗元;也体现了护卫平江百姓的坚定信念,符合门神的守护平安之意;跟苏州有历史渊源,有地域特色。示例2:B句好,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也有甘愿为守护国家百姓平安献身之意,符合门神形象;被世人传颂的千古名句,易于引起共鸣,感召人们守护正义。示例3:C句好,出自文天祥的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务,所以仁至”。体现文天祥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以及忠贞不渝,慷慨就义的大无畏精神;表达了为护卫国家百姓,仁至义尽,死而无憾,符合门神形象要求;可以通过年画宜扬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解析】3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背景。要结合诗歌内容和文章内容分析。诗歌题为“平江府”,结合文章(一)“咸淳十年,天祥知赣州。德祐初(1275年),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八月,天祥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十月,天祥入平江,大元兵已发金陵入常州矣。天祥遣兵援常。大元兵破常州,入独松关。天祥奉召,并平江,守余杭”可知背景:德佑初年(1275年),元军进攻南宋。文天祥率军勤王。十月,文天祥接受委任到平江府率兵抗元。期间又受命派兵援助常州,但元军很快攻入常州。文天祥接受命令,放弃守平江,退守余杭。结合“城郭满干戈”“遗民出涕多”“鸠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等句子可知此诗即在平江府失守后所作。34.第37页共37页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第(1)句,“鸠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意思是鸠占了鹊巢,鸿雁不幸遭受了鱼网之祸。结合“城郭满干戈”“遗民出涕多”“鸠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等句子可知,这是比喻元军强占了平江府,使百姓平白无故,遭受了战祸。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对元军侵略的愤慨。第(2)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诗人用比喻巧妙地写出时局的惨淡和自己命运的坎坷。另外,两句诗都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句式工整精美,节奏铿锵,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35.(1)句意:但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第:但。故选C。(2)句意: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执:捕捉;逮捕。故选D。(3)句意: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事:侍奉;伺候。故选D。(4)句意: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谕:告诉。故选B。3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义胜,仁义取胜;谋立,确立谋略;功济,成就功业。(2)捍,保卫;乃,却;叛,叛离。37.本题考查补写论据。首先确立论点,即“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然后结合材料补写论据。事实论据,“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写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写他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道理论据,可选其名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论证此论点。38.本题考查首先诗句。答出其出处、诗意、人物品格并解释其可以所谓“门神”的原因即可。A.胸怀睢阳志,心系平江民。出自文天祥《平江府》中的诗句“使遂睢阳志”。意思是能够像安史之乱时的睢阳保卫战那样,以少胜多,使叛军再也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表达了文天祥护卫平江百姓的坚定信念,符合门神的守护平安之意;平江即苏州,既有历史渊源,又有地域特色。符合。第37页共37页 B.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符合门神甘愿为守护国家百姓平安献身之意;C.仁至义尽。出自文天祥的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务,所以仁至”。意思是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观。体现文天祥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以及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表达了为护卫国家百姓,仁至义尽,死而无憾,符合门神形象要求。【点睛】(一)咸淳十年,文天祥改任赣州知府。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号召郡中豪杰有上万人。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八月,文天祥领兵到临安,任平江府知府。十月,文天祥进入平江,大元军队已经从金陵出发进入常州。文天祥派军队援救常州。大元军队攻陷常州,进入独松开。文天祥奉皇帝的命令,放弃平江,守卫余杭。(二)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在路上,文天祥八天没有吃饭,没有死,就又开始吃饭。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观。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我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11-2021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南·春未老(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①上望,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④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②壕,指护城河。③咨嗟,嗟叹声。④新火,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称新火。16.词人登台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暮春景物,与下阕抒情浑然一体。第37页共37页 17.有人评价此词“有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请结合画线句,简要分析这种“超然”。【答案】16.春水、城花、烟雨17.“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休”与“且”字,写作者虽有思乡之苦,但还是借煮茶来作自我排遣,表达出词人的旷达情怀。【解析】16.考查对诗歌所写景物的提取。此题简单,从诗句中“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就可以直接提取登台所见景物“春水、城花、烟雨”。17.考查对诗歌的鉴赏。“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意思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通过一个“休”字和“烧新火”“试新茶”两个细节描写,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表达出词人的达观心态。【12-2021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树色随山迥④,河声入海遥。帝乡⑤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释]①阙:指唐都城长安。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是应召入京。②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境内。③中条: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④迥:远。⑤帝乡:京都,指长安。18.颔联生动描绘了诗人初见潼关的情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赏析。19.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8.示例一: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诗人用残云的“归”来点染华山,用疏雨的“过”来烘托中条山,静中有动,意趣盎然,写出了诗人初见潼关时的惊喜之情和开阔的胸襟。示例二:借景抒情,借残云聚集在高耸的华山,秋雨洒落到中条山上的壮阔之景,写出了诗人初见潼关时的惊喜之情和开阔的胸襟。19.表现了诗人出仕为官和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渔樵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解析】18.第37页共37页 本题考查诗歌手法赏析。1)颔联翻译:不经意间,天上的残云向太华山徐徐飘去,点点疏雨随风洒落在中条山上。2)分析。两座山本是静止的事物,但是作者用“归”写残云飘向太华山,用“过”写疏雨洒落中条山,使原本静止的画面有了动态,化静为动,同时山、云、雨构成一幅动态的阔大的清新的自然之景,如此美景,暗示着作者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初见潼关时的惊喜之情和开阔的胸襟。3)分析。一切景语皆情语,颔联描绘的画面有高耸的山、有飘逸的云,还有清新的雨,三者构成的画面阔大、美丽,也含蓄地表达着作者的初见潼关时的惊喜之情和开阔的胸襟,这是借景抒情。4)颔联两句诗,采用了对偶的手法,节奏分明,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19.本题考查主题赏析。1)尾联翻译:明天我就要抵达长安了,可我现在仍然向往渔人樵夫们的那种闲适逍遥的生活呀。2)帝都象征着权利、富贵、功名、理想,而渔樵则象征着归隐田园的生活,作者即将到达和功名、理想紧密联系的帝都,此时内心却仍想着象征着归隐田园生活的渔樵,现了诗人出仕为官和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渔樵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13-2021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①迮:狭窄。①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②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答案】①壮志难酬,怀抱不展:身体多病,时光飞逝:国土沦丧,战事未息。②寓情于景或想象: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情景;表达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分析诗句内容,作者“愁”的原因是:因醉后独倚高阁,天地狭小、国家残败、偏安一隅而愁。诗人酒后独倚高楼,感叹无奈愁苦于国家在战争中的节节败退,领土不断丧失。因年迈多病而愁。中年多病,时光易逝,迫近晚年。因报国无门,无人赏识而愁。诗人虽深经百战,却不得重用。因国家战火不断而愁。诗人深夜无眠,战争中的画角声声不断,不禁无奈悲苦。第37页共37页 (2)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名句的能力。赏析诗歌名句的答题步骤: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含有表现力的词语等;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最后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意境),或表达的情感。本诗尾联运用虚写、想象、以景结情的手法。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报国无门、无人赏识、山河破碎的无奈和苦闷之情。【14-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长寿山居元夕①元好问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2)①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解析】(1)考查诗句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型,需要在会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可将诗歌前两句的画面描绘成: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2)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通过诗歌的写作背景,可知诗人是因母亲去世而居住在长寿山上,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通过“三十九年何限事”可知,当时金朝统治者日趋腐败,正在遭受蒙古的侵略,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痛恨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过“只留孤影伴黄昏”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15-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江上董颖①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③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④。(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作者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③摩挲:用手抚摸。④钓舟:行舟。第37页共37页 12.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B.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C.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D.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1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三四句。【答案】12.B13.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大长大的期和等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解析】12.B“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总体上应该是由远望到近观。13.赏析诗的三四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我抚摸着岸边仅数尺高的小柳树,期盼盼你快快长大,等到你枝条成荫的时候能够系住我垂钓的扁舟。用“摩挲”与“汝”将柳树拟人化,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16-2021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丹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释)①廓之:作者的门生。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4.开篇两句写出了考生赶考时的环境有何特点?15.请简要分析“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作者豪放的词风的?16.“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一句中蕴含着哪些情感?【答案】14.凉爽、安静、忙碌15.大鹏展翅、丹凤朝阳,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词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第37页共37页 16.作者对廓之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愿;廓之(中举)成功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解析】14.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春蚕食虽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这样写,突出了“秋试”之“秋”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鹏”“凤”意象不同于一般的鸟雀,给人豪迈之感;“北海”“朝阳”这两个景物意象,显得很开阔;携书佩剑,自然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这些意象和装扮的描写体现了辛词豪放的特点。16.“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手法,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17-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甄别】A.的历①流光②小,飘摇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虞世南《咏萤》[注]①的历(dílì):小粒明珠的光点,灵巧微弱的样子。②流光:闪烁流动的光芒。B.雌性萤那个发光的器官,生长在它身体最后三节的地方。在前两节中的每一节下面发出光来,形成了宽宽的节形。而位于第三节的发光部位比前两节要小得多,只是有两个小小的点。……我曾经在我的显微镜下,观察过这发光的带子。在萤的皮上,有一种白颜色的涂料,形成了很细很细的粒形物质。于是,光就是发源于这个地方。——法布尔《萤》虞世南的《咏萤》和法布尔的《萤》都写萤发出的光亮,其用意有何不同?【答案】虞世南的《咏萤》,以物喻人,旨在借萤抒怀:一方面表现出恐怕不被赏识的担忧,另一方面强调了自己的风骨,即使力量单薄,即使周围的环境是一片“黑暗”,自己依然要闪烁光明。法布尔的《萤》旨在探究科学奥秘:观察探究萤的身体构造和发光原理。【解析】第37页共37页 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能力。虞世南《咏萤》的意思是“灵巧的身躯发出微弱的光芒,纤弱的翅膀轻轻飘动。只怕没有人认识自己,独自暗中飞来飞去发出光明”。《咏萤》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恐为无人识”,可见萤由于不甘平庸而发光,作者借咏流萤表达了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哲理,同时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表现出作者不甘平庸的气魄。法布尔《萤》主要观察探究萤发光的机理,经过作者的细致观察,萤发出的光“就是发源于这个地方”。据此回答即可。【18-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七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小重山①宋•岳飞②昨夜寒蛩③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①小重山:词牌名。此诗作于秦栓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②岳飞:抗金名将。③寒蛩:深秋的蟋蟀。19.仔细研读并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出词中画线句的情景。20.结合全词内容,请你说说下阕中“阻归程”的丰富含义。21.与“欲将心事付瑶塔,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寄托的思想感情相同的一项是()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颍《黄鹤楼》)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C.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D.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案】19.秋夜难眠,我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踽踽行走,四周静悄悄地没有人声,只见帘外一轮淡月朦胧。20.既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又暗指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21.C【解析】19.本题考查描写诗句景象。抓住词句中的意象“人”“月”,发挥合理的想象描绘即可。示例:夜晚三更,从梦中醒来的我独自绕着台阶散步,帘外月色朦胧,四周静悄悄的。20.本题考查理解词句含义。作答此题,要结合写作背景。绍兴七年,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迫害主战派。多人被罢免和杀害,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的。“阻归程”表面上指归去的路程被阻断,实际暗指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2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这句词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A.表达思乡之情;第37页共37页 B.暗含对达官贵人沉溺于享乐不顾国事的讽刺;C.那些俗人怎能懂我呢?暗含知音难遇的感慨;D.表达为国效力的愿望;故选C。【19-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①微雨里,建业②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③深不见,浦④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⑤。(注释)①楚江:指长江。②建业:今江苏南京。③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④浦:近岸的水面。⑤散丝:雨丝。1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C.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E.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1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答案】11.BC12.“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解析】11.A.有误,本诗没有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有误,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个细雨笼罩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第37页共37页 E.有误,尾联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故选BC。12.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字理解能力。此类题目,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的意思是“江面水汽迷蒙帆影重重,天色昏暗鸟儿缓缓归去”。“漠漠”一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形成了一个细雨笼罩的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这两个词又运用叠音又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20-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早兴①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③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1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14.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15.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答案】第37页共37页 13.C14.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这些和“早”(早到)、“新”(刚来)一起,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15.抒情方式:两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解析】13.C.“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错误。“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的意思是睡醒后只觉得心境空明再无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故选C。1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15.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比较。甲诗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意思“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直抒胸臆,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表达了对早春的热爱之情。乙诗尾联“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的意思是睡醒后只觉得心境空明再无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直抒胸臆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热爱之情。据此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第37页共37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曲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刷题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古诗鉴赏之咏史怀古诗(共26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默写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古诗文默写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书法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曲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1-23 21:11:56
页数:37
价格:¥12.88
大小:234.63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