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刷题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9

2/39

剩余3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刷题练习题精选汇编一、古诗词赏析(共20小题)1.(2021秋•海州区期中)诗歌鉴赏,完成问题。【甲】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乙】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1)两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两首诗后两联中分别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3)结合全诗,试比较两首诗思想感情的异同。2.(2021秋•澧县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济”在诗中的意思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3.(2021秋•大邑县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唐]张说第39页共39页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注释】此诗是作者被贬岳州刺史时所作。(1)诗人是如何描绘景物特点的?(2)本诗和李白的《行路难》都引用了伊尹的“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它在两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分析。4.(2021秋•东方校级期中)古诗词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下面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2)苏轼的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5.(2021秋•孝南区月考)阅读下列两首古诗词,完成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鹳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白居易极其欣赏甲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请据此赏析此联。(2)古人云:“诗言志,词言情,文载道”诗人在这两首诗中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6.(2021秋•崇川区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菊第39页共39页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没有什么用处。(1)诗歌题目为“菊”,但是诗句中无一字提到“菊”,他是怎么写“菊”的?试作简要分析。(2)揣摩诗的最后一句,你从“不羡瓦松高体会”一句中悟出了什么道理?7.(2021秋•平潭县校级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对天上宫阕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始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C.“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这两句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8.(2021秋•鲤城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以下各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积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下列对诗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39页共39页 A.“积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B.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C.此诗颔联虽不讲究上下句的对仗,但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D.尾联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在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2)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9.(2020秋•萨尔图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是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B.“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离愁之多,把无形的离愁化作有形,又用特定的时间“白日西斜”渲染气氛,烘托离愁。开篇就突出了离别的忧伤。C.“吟鞭东指即天涯”中“吟鞭”就是挥动马鞭的意思,这句诗写出诗人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离京回归的轻松喜悦,与首句互为映衬。D.后两句展开联想,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又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自然而朴实。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以及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2)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原意是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的新花,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  ,后来衍生的意思是  。10.(2021秋•武侯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忆秦娥•听戊者言周纶天涯路,荒荒野日黄云暮。黄云暮,(  )年笳吹,征衣如故。君恩不到边庭戍,乡心空结将军树①。将军树,平安烽报,翠围深固。【注释】①将军材料荔枝中的一种,产自福州。又因东汉冯异不肯争功,默坐大树之下,故称“树将军”第39页共39页 (1)以下哪个字最适合放入词中括号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A.今B.多C.年(2)“君恩不到边庭戍,乡心空结将军树”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11.(2021秋•安定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寒夜江口泊舟储光羲寒潮信未起,出浦缆孤舟。一夜苦风浪,自然增旅愁。吴山迟海月,楚火照江流。欲有知音者,异乡谁可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交待时间、地点和“泊舟”的孤单,写诗人寒夜里在浦江口岸停船歇脚。B.“迟”字用得精妙,迟迟望不见月亮,揭示出诗人因山川相阻而不能望月思乡的悲凉愁绪。C.尾联由写景转为抒情,透露出诗人虽身处异乡却寻到知音的喜悦和感慨。D.此诗语言浅易流畅,像与人交谈般自然,将语言的浅淡精练表现得淋漓尽致。(2)首联的“孤”字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赏析。12.(2021秋•金水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2)诗人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有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13.(2021秋•吉安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①【唐】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第39页共39页 【注释】①源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间水波不兴、烟霭一空的景象,并引起诗人对远在洞庭湖畔源中丞的相思之情。B.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C.颈联因感情由上文的激扬陡转为低抑,所以这里所写的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D.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遭受贬谪的忧愤不平,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颔联的表现手法。14.(2020秋•古浪县校级期中)古诗文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  ,词牌名是  。(2)《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中,运用到的三个典故是  。15.(2021秋•萨尔图区校级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指泰山;“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B.诗以问答的形式开篇,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两国广大区域内都可以看到,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这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C.诗人认为,大自然特别钟爱泰山,把一切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就连在同一时间里,山南山北明暗都不同,山南是晴朗的,山北仍是黑沉沉的。第39页共39页 D.诗人仰望泰山极顶,层云变幻、归鸟翱翔的泰山胜景,激发了他登山的强烈愿望。诗人最终登上泰山绝顶,一种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豪迈气概油然而生。(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16.(2021秋•思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1)下面对《长沙过贾谊宅》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个“悲”字,奠定了全是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B.颔联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C.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刘长卿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D.尾联“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2)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17.(2021秋•曾都区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释:①钱穆:名勰,又称钱四。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②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③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④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⑤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⑥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⑦筠:竹。⑧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⑨颦:皱眉头。(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赠别词。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B.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C.“尊前不用翠眉颦”第39页共39页 一句,由旷达、豪迈转为哀愁,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D.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2)请简要赏析“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18.(2021秋•井陉县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行路难》在体裁上是  (2)请赏析下面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营造欢乐的宴饮氛围以乐景写哀情,强化哀的程度。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用抒情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悲慨。C.诗的结尾,作者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D.这首诗情感起伏变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可谓一波三折,荡气回肠。19.(2021秋•诸城市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第39页共39页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B.《泊秦准》中“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副淡雅的水边夜色图。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从正面描写周瑜借助东风助力,一举赢得了战争的决定性胜利。D.“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0.(2021秋•浦城县期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断人行”写战事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一雁声”使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B.“露从今夜白”,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C.颈联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寄寓了无限的人生感慨。D.尾联写战乱频繁,亲人们四处流散,生死茫茫难以预测,无心阅读书信,感人至深。(2)月亮明明都是一样的,诗人为什么偏说“月是故乡明”?请简要分析。第39页共39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古诗词赏析(共20小题)1.(2021秋•海州区期中)诗歌鉴赏,完成问题。【甲】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乙】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1)两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两首诗后两联中分别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3)结合全诗,试比较两首诗思想感情的异同。【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甲】悲凉(凄清);【乙】壮丽(辽阔雄壮)。(2)【甲】对比;【乙】用典。(3)相同:爱国。不同:【甲】诗在“有”和“无”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亲人,以及忧国忧民,渴望安定的情感;【乙】诗在写景状物中寄寓着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分析】《月夜忆舍弟》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望蓟门》是唐代诗人祖咏的作品。此诗在写景状物中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把握。【甲】诗首联中“戍鼓断人行”写路断行人,写出所见;“边秋一雁声”第39页共39页 写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诗人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乙】诗中“笳鼓喧喧”显出军威赫然,“万里寒光生积雪”“沙场烽火侵胡月”写出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而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2)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甲】诗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写弟兄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有”和“无”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亲人,以及忧国忧民,渴望安定的情感。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乙】诗中“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运用了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和“终军请缨“的典故,表达了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3)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甲】诗“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抒发了思亲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抒发作者怀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表达忧国忧民,渴望安定的情感。【乙】诗描写了“笳鼓”“寒光”“积雪”“云山”“烽火”等景物,在写景状物中寄寓着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运用了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和“终军请缨“的典故,表达了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据此作答即可。答案:(1)【甲】悲凉(凄清);【乙】壮丽(辽阔雄壮)。(2)【甲】对比;【乙】用典。(3)相同:爱国。不同:【甲】诗在“有”和“无”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亲人,以及忧国忧民,渴望安定的情感;【乙】诗在写景状物中寄寓着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译文:【甲】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乙】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1.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特定的写作背景。2.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3.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4.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第39页共39页 2.(2021秋•澧县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济”在诗中的意思是 渡 ;“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 终将实现远大理想。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渡终将实现远大理想(2)示例:在重重的困难和险阻面前,诗人并不显得沮丧,更不沉沦,反而显示出诗人的坚定信念和豪情满怀。我们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应当有良好的心态和自信,积极地追求、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分析】《行路难》是乐府古题。这首诗根据作者的感情变化可分成两部分。前六名为第一部分,写诗人参加宴饮,美酒佳肴却无心食用,想到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施展,不由心中愤懑茫然。后六句为第二部分,写诗人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实现人生的理想,为国效力。【解答】(1)本题考查语句含义。这句话意思是: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济”的意思是渡。此句诗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2)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答案:(1)渡;终将实现远大理想。(2)示例:在重重的困难和险阻面前,诗人并不显得沮丧,更不沉沦,反而显示出诗人的坚定信念和豪情满怀。我们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应当有良好的心态和自信,积极地追求、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参考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第39页共39页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3.(2021秋•大邑县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唐]张说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注释】此诗是作者被贬岳州刺史时所作。(1)诗人是如何描绘景物特点的?(2)本诗和李白的《行路难》都引用了伊尹的“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它在两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分析。【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写湖水,从近到远横向铺展,描平远之景,突出水面的浩渺、广阔;写君山,从上到下俯仰纵览,绘高远之图,突出山势的高耸、巍峨。(2)相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与理想的执着追求。李白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伊尹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事迹,给诗人增加了信心。张说运用典故,意气昂扬地抒发了对光明前程的憧憬和积极用世的强烈求。【分析】《和尹从事懋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张说创作的一首山水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景物特点的描绘。这首诗以兴为主,即景发兴,景中有寓意寄托而不露痕迹,语言高华郎秀,骨力雄健,气格天成。写湖水,从近到远横向铺展,描平远之景;写君山,从上到下俯仰纵览,绘高远之图。最后用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意气昂扬地抒发了对光明前程的憧憬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2)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本诗中,“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第39页共39页 意思是忽然惊觉湖上波光闪闪,阳光灿烂,交相辉映,一派光明满溢。诗人仿佛感到自己已乘舟回到了旭日身边。用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意气昂扬地抒发了对光明前程的憧憬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行路难》中,“忽复乘舟梦日边”,也是运用了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伊尹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事迹,给诗人增加了信心。答案:(1)写湖水,从近到远横向铺展,描平远之景,突出水面的浩渺、广阔;写君山,从上到下俯仰纵览,绘高远之图,突出山势的高耸、巍峨。(2)相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与理想的执着追求。李白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伊尹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事迹,给诗人增加了信心。张说运用典故,意气昂扬地抒发了对光明前程的憧憬和积极用世的强烈求。译文:诗人远眺碧波浩渺的洞庭湖,湖面波翻浪涌,广表无际,仿佛能涌上九重,与碧天连成一片。湖上君山层林叠翠,风景高深壮丽,千重翠色投入山脚的深深洞泉之中。诗人正满怀豪情逸兴纵览湖山景色,忽然惊觉湖上波光闪闪,阳光灿烂,交相辉映,一派光明满溢。诗人仿佛感到自己已乘舟回到了旭日身边。【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4.(2021秋•东方校级期中)古诗词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下面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2)苏轼的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第39页共39页 【答案】(1)B(2)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ACD.正确。B.有误,“对孙权有蔑视之意”分析有误,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故选:B。(2)本题考查对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分析。这两首词都是苏轼所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的是自己的政治理想;。词人说“鬓微霜,又何妨”,不服老,希望能够“西北望,射天狼”,还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表达的是个人的胸襟和情怀,这是写给弟弟的词,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词人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流露出一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也有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答案:(1)B(2)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5.(2021秋•孝南区月考)阅读下列两首古诗词,完成问题。第39页共39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鹳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白居易极其欣赏甲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请据此赏析此联。(2)古人云:“诗言志,词言情,文载道”诗人在这两首诗中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这一联描绘了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时前头,万木争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情怀。同时蕴含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2)相同点: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面对贬谪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怀。不同点:甲诗还抒发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怒不平;对老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叹怅惘之情;乙诗还抒发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分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秋词此诗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分析。可以从比喻修辞的角度分析含义,也可以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句富含的哲理去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第39页共39页 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诗意为: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并与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的景象形成反衬,蕴含深刻的哲理:新陈代谢,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比较阅读。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表现出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开阔胸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感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并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抒发了诗人面对贬谪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怀。不同在于:甲诗还抒发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怒不平;对老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叹怅惘之情;乙诗还抒发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答案:(1)这一联描绘了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时前头,万木争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情怀。同时蕴含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2)相同点: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面对贬谪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怀。不同点:甲诗还抒发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怒不平;对老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叹怅惘之情;乙诗还抒发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参考译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秋词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点评】如何阅读诗歌:1.首先看到诗后先看题目和作者,因为题目往往有作者的写作意图;2.然后再看注释,看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迹;3.最后看诗句翻译,一般的诗歌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出来,通过翻译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6.(2021秋•崇川区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菊第39页共39页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没有什么用处。(1)诗歌题目为“菊”,但是诗句中无一字提到“菊”,他是怎么写“菊”的?试作简要分析。(2)揣摩诗的最后一句,你从“不羡瓦松高体会”一句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首句告诉王孙不要把菊花比作蓬蒿,第二句交代九九重阳,典型的花就是菊花,把菊花插到两鬓,是古代人的习俗,第三句则写菊花的形态和香味,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2)做人应不慕高位、不慕荣利;不追求地位之高,乐于为他人奉献自己。【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形象。由最后一句“由来不羡瓦松高”可看出。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王孙莫把比蓬蒿”写出了菊的貌不惊人,“九日枝枝近鬓毛”写到人们爱菊,“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咏菊的主旨。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表现它对高位、荣利的看法。(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由来不羡瓦松高”的意思是:它从不羡慕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答案:(1)首句告诉王孙不要把菊花比作蓬蒿,第二句交代九九重阳,典型的花就是菊花,把菊花插到两鬓,是古代人的习俗,第三句则写菊花的形态和香味,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2)做人应不慕高位、不慕荣利;不追求地位之高,乐于为他人奉献自己。译文:公子王孙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重阳节人们采撷枝枝菊花插戴于鬓上。秋晨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但它从不羡慕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点评】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39页共39页 三是考虑诗歌的表现手法:①直抒胸臆;②情景交融;③用典抒情;④叙事抒情;⑤借景抒情;⑥托物抒情。答题步骤:(1)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2)点明该词运用叠音的手法。(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词所在诗句的内容或景象。(4)分析该词描写了怎样的景物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效果。7.(2021秋•平潭县校级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词上阕写对天上宫阕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始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C.“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这两句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A(2)“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第39页共39页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分析。A.有误,“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理解有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诗人也曾对月缺人分离有怅惘之情。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意思是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转”表明了月亮的移动,暗示时间的变化;“低“表面写月的位置,实则也是暗示时间,说明月已西落,两个词都表现夜已很深;“无眠”意思是难以入眠,以此表现词人当时的心情。答案:(1)A(2)“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8.(2021秋•鲤城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以下各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第39页共39页 槲叶落山路,积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下列对诗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积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B.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C.此诗颔联虽不讲究上下句的对仗,但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D.尾联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在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2)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C(2)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分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三、四两句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最后两句“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分析。ABD.正确。C.有误,此诗颔联上下句对仗工整。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可以从修辞方法、全名词罗列、所描写的意境、所抒写的情感等方面来欣赏。言之成理即可。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第39页共39页 ,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可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答案:(1)C(2)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9.(2020秋•萨尔图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是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B.“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离愁之多,把无形的离愁化作有形,又用特定的时间“白日西斜”渲染气氛,烘托离愁。开篇就突出了离别的忧伤。C.“吟鞭东指即天涯”中“吟鞭”就是挥动马鞭的意思,这句诗写出诗人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离京回归的轻松喜悦,与首句互为映衬。D.后两句展开联想,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又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自然而朴实。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以及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2)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原意是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的新花,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 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后来衍生的意思是 无私奉献 。第39页共39页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D(2)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无私奉献【分析】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第二部分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ABC.正确。D.有误,应该是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抒情。故选:D。(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此句移情于物,借“落红”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答案:(1)D(2)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无私奉献译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0.(2021秋•武侯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忆秦娥•听戊者言周纶天涯路,荒荒野日黄云暮。黄云暮,(  )年笳吹,征衣如故。君恩不到边庭戍,乡心空结将军树①。将军树,平安烽报,翠围深固。【注释】①将军材料荔枝中的一种,产自福州。又因东汉冯异不肯争功,默坐大树之下,故称“树将军”(1)以下哪个字最适合放入词中括号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A.今第39页共39页 B.多C.年(2)“君恩不到边庭戍,乡心空结将军树”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C(2)①对边关士卒不受君王关注无法享受君王恩典的怨怼。②深沉的思乡之情。③对军中将帅追求功业,不恤士卒的愤慨。【分析】这些戍边之人透过漫天黄沙,遥遥向家的方向望去。许是路途过于遥远,皇帝的恩泽难以抵达,以至于边塞的士卒不知归期是何时。因而那故乡的大树,空挂着他们思乡的心情。词的结句以“翠围”联想家乡,与开首“黄云”描绘边塞,两相映衬,既突出思乡的主题,又使全篇的结构浑成圆融。【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年年笳吹”表明边塞将士一年又一年地听着胡笳声响,言守边之久,归期遥遥,思乡更甚。表达了士兵们思念家乡,却年复一年,依然戍守边关不得归家的无奈之情。“年年”,更能突出守边之久,归期遥遥,思乡更甚。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歌背景和诗中的意象以及意象营造的环境氛围,还有体现情感的字眼等来揣摩诗人感情。“君恩不到边庭戍,乡心空结将军树”写作者听戍边者言,发出了“君恩不到”,“乡心空结”的叹息。以怨责的语气说出不能归家的原因,即“君恩不到边庭”;归期遥遥,士卒的怀乡之情更甚。答案:(1)C(2)①对边关士卒不受君王关注无法享受君王恩典的怨怼。②深沉的思乡之情。③对军中将帅追求功业,不恤士卒的愤慨。译文:茫茫天涯路,黄昏时的原野一片荒芜。黄昏的日光映黄了天边的云彩,边塞将士一年又一年地听着胡笳声响,战衣依然破旧。皇帝的恩德到不了边关,思念家乡的将军树,将军树,借你报平安,枝繁叶茂根牢固。【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1.(2021秋•安定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第39页共39页 寒夜江口泊舟储光羲寒潮信未起,出浦缆孤舟。一夜苦风浪,自然增旅愁。吴山迟海月,楚火照江流。欲有知音者,异乡谁可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叙事,交待时间、地点和“泊舟”的孤单,写诗人寒夜里在浦江口岸停船歇脚。B.“迟”字用得精妙,迟迟望不见月亮,揭示出诗人因山川相阻而不能望月思乡的悲凉愁绪。C.尾联由写景转为抒情,透露出诗人虽身处异乡却寻到知音的喜悦和感慨。D.此诗语言浅易流畅,像与人交谈般自然,将语言的浅淡精练表现得淋漓尽致。(2)首联的“孤”字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赏析。【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C(2)“孤”字将羁旅途中的寂寞情绪全盘托出,写偌大的江面上惟有一只小舟,烘托出空旷幽寂的意境,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分析】《寒夜江口泊舟》通篇围绕旅愁主题起承转合。首联叙事,交待时间地点事件。颔联描写旅途心境。颈联描写环境,烘托情绪。尾联抒发感慨。诗人说:想找个好朋友夜谈,可是远在他乡,又能找谁呢?这首诗的起承转接都非常自然,给人感觉就像在谈话一样,有条不紊。有了前面的铺垫,最后一联真正道出了诗人写此诗的真意。【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异乡谁可求”是说人在异乡,没有知音可以倾诉,透露出诗人独自漂泊异乡的凄楚悲惨之情,流露出对家乡和故人的思念。故选:C。(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出浦缆孤舟”写船出港口后航行在浩大的江面上,孤孤单单的一只小船显得那么渺小孤寂,一个“孤”字将羁旅途中的寂寞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答案:(1)C(2)“孤”字将羁旅途中的寂寞情绪全盘托出,写偌大的江面上惟有一只小舟,烘托出空旷幽寂的意境,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参考译文:寒潮不期而至,我形只影单泊船江口。在风浪里颠簸一夜,平添了几多忧愁。第39页共39页 吴地的山顶挂着弯弯的月儿,楚江之上升起火红的太阳。想要把愁苦向人倾诉,异地他乡知音难觅。【点评】如何鉴赏诗歌: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关注注释隐含意中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12.(2021秋•金水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2)诗人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有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诗人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比喻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分析】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第39页共39页 ,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理解诗歌内容,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带刘禹锡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蘷州、和州等地,蘷州古属巴国,其它地方大都属楚国。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前后共二十二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这两句写到凄凉的巴山楚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用“闻笛赋”和“烂柯人”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但“千帆过”“万木春”可以看出诗人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句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答案:(1)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诗人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比喻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译文: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点评】第39页共39页 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3.(2021秋•吉安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①【唐】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注释】①源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写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间水波不兴、烟霭一空的景象,并引起诗人对远在洞庭湖畔源中丞的相思之情。B.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C.颈联因感情由上文的激扬陡转为低抑,所以这里所写的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D.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遭受贬谪的忧愤不平,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颔联的表现手法。【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D(2)寓情于景,诗人身在汀州心驰洞庭,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充盈其间。(示例:虚实结合,上句实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虚实相生,使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表达更真挚浓烈。)【分析】该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前六句主要是描绘江乡浩渺静谧之景。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所写,都是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夕阳度斜鸟”写时间已晚,无法到达;“秋水远连关”写地域遥远,只能相思,不得相过。最后两句“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为劝慰元中丞语,忧愤之语倾泻而出,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全诗以写景为主,但处处切题,以“汀洲”切鹦鹉洲,以“汉口”切夏口,以“孤城”切岳阳。最后即景生情,抒发被贬南巴的感慨,揭示出向源中丞寄诗的意图。【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尾联借用典故含蓄抒情。第39页共39页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元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远眺汉口,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作者遥想洞庭湖,秋水浩森,鼓涨到远方,似与远不可测的天边连在一起。诗人的相思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寓情于景。“汉口夕阳斜渡鸟”是实写,“庭秋水远连天”是虚写;同时注意句中运用的精妙的两个字“斜”“连”。“斜”字写出了江鸟斜飞的姿态,十分形象;“连”字写出了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壮阔,想象丰富。答案:(1)D(2)寓情于景,诗人身在汀州心驰洞庭,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充盈其间。(示例:虚实结合,上句实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虚实相生,使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表达更真挚浓烈。)译文:放船时汀洲上多么晴朗,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迷离,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在汉口的夕阳中不时可见渡江的鸟雀侧身奋飞;洞庭湖满涨的秋水,和远天连成蔚蓝一气。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临江的那棵独树,黑夜里停泊着我的小船。贾谊上书只因他心忧国事,为了汉室的长治久安,他不幸远滴长沙,古今来令人深深地哀惋。【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4.(2020秋•古浪县校级期中)古诗文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 苏轼 ,词牌名是 江城子 。(2)《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中,运用到的三个典故是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苏轼江城子。(2)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分析】《江城子•第39页共39页 密州出猎》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苏轼的“狂”表现在他的行为和御敌报国的思想感情。【解答】(1)本题是对文学常识和表达方式的考查。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解答。这首词的作者是我国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作品,“江城子”是词牌名。(2)本题考查对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的把握。词中用“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答案:(1)苏轼江城子。(2)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要求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把握表现手法和体会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诗歌的内容,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完成即可。15.(2021秋•萨尔图区校级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岱宗”指泰山;“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B.诗以问答的形式开篇,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两国广大区域内都可以看到,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这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第39页共39页 C.诗人认为,大自然特别钟爱泰山,把一切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就连在同一时间里,山南山北明暗都不同,山南是晴朗的,山北仍是黑沉沉的。D.诗人仰望泰山极顶,层云变幻、归鸟翱翔的泰山胜景,激发了他登山的强烈愿望。诗人最终登上泰山绝顶,一种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豪迈气概油然而生。(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D。(2)表达了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豪气壮志。【分析】《望岳》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词语内涵的解读。ABC.正确;D.有误,“诗人最终登上泰山绝顶”不正确。“会当凌绝顶”意思是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并没有说“已经登上了泰山”。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句子的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思是: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本诗表面意思是要攀登到泰山的顶端,内涵则是攀登到人生的顶峰。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答案:(1)D。(2)表达了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豪气壮志。【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16.(2021秋•思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第39页共39页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1)下面对《长沙过贾谊宅》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一个“悲”字,奠定了全是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B.颔联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C.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刘长卿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D.尾联“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2)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考点】怀古咏史诗.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C(2)秋草、寒林和斜阳,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作铺垫。【分析】《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反衬刘长卿被贬的凄凉”有误,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故选:C。(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意思是: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斯人已去,留给后人的只有嗟叹。这一联即景生情,惆怅伤感,为下文抒发感慨作铺垫。答案:(1)C(2)秋草、寒林和斜阳,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作铺垫。参考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第39页共39页 【点评】古诗词鉴赏时要抓住诗歌的诗眼、炼字和意象等。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题。17.(2021秋•曾都区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释:①钱穆:名勰,又称钱四。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②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③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④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⑤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⑥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⑦筠:竹。⑧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⑨颦:皱眉头。(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赠别词。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B.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C.“尊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旷达、豪迈转为哀愁,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D.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2)请简要赏析“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考点】送别离别诗.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C(2)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分析】《临江仙•送钱穆父》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尊前不用翠眉颦”第39页共39页 一句转为旷达、豪迈,表面是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姬用不着为配合离愁别恨而故作哀怨,实则劝勉友人不要因为贬谪而忧伤、不要因为分别而惆怅。故选:C。(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意思是: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答案:(1)C(2)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点评】诗歌鉴赏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选择题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8.(2021秋•井陉县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行路难》在体裁上是 七言古诗(古体诗)。 (2)请赏析下面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诗歌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营造欢乐的宴饮氛围以乐景写哀情,强化哀的程度。第39页共39页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用抒情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悲慨。C.诗的结尾,作者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D.这首诗情感起伏变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可谓一波三折,荡气回肠。【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七言古诗(古体诗)。(2)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3)B【分析】《行路难》是乐府古题。这首诗根据作者的感情变化可分成两部分。前六名为第一部分,写诗人参加宴饮,美酒佳肴却无心食用,想到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施展,不由心中愤懑茫然。后六句为第二部分,写诗人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实现人生的理想,为国效力。【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古体诗)。(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诗人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故选:B。答案:(1)七言古诗(古体诗)。(2)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3)D参考译文:第39页共39页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9.(2021秋•诸城市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B.《泊秦准》中“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副淡雅的水边夜色图。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从正面描写周瑜借助东风助力,一举赢得了战争的决定性胜利。D.“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考点】怀古咏史诗.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C(2)杜牧的诗词常借历史事物或事件抒发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之情;或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叹。【分析】《赤壁》是杜牧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第39页共39页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BD.C.有误,“从正面描写周瑜借助东风助力”错误,结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诗人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胜利,却从反面落笔。故选:C。(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把握。《赤壁》诗人通过一支小小的折戟,来表达对历史英雄成功是源于小小的机遇“东风”,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同时也暗含自己未能遇到如此机遇,因此无法施展才华的愤慨之情。《泊秦淮》借景抒情(即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的情怀;白描,表达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所以杜牧的诗词常借历史事物或事件抒发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之情。答案:(1)C(2)杜牧的诗词常借历史事物或事件抒发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之情;或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叹。译文:《赤壁》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泊秦淮》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第39页共39页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20.(2021秋•浦城县期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断人行”写战事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一雁声”使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B.“露从今夜白”,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C.颈联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寄寓了无限的人生感慨。D.尾联写战乱频繁,亲人们四处流散,生死茫茫难以预测,无心阅读书信,感人至深。(2)月亮明明都是一样的,诗人为什么偏说“月是故乡明”?请简要分析。【考点】思乡怀人诗.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D(2)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分析】《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ABC.正确。D.有误,尾联是写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D项“无心阅读”说法有误。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的综合理解。解答该题,首先要明确诗人说“月是故乡明”是不合理的,但可以结合诗人思乡情绪来分析,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言之成理即可。第39页共39页 答案:(1)D(2)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第39页共39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1-09 23:16:02 页数:39
价格:¥9.99 大小:171.5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