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刷题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刷题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4
2
/124
剩余12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刷题练习题精选汇编一、文言文阅读(共30小题)1.(2021秋•武侯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樯倾楫摧倾:倒下B.至若春和景明景:风景C.去国怀乡国:国都D.泉香而酒洌冽: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感极而悲者矣而不知人之乐B.山间之朝暮也得之心而寓之酒C.其喜洋洋者矣问其姓氏D.多会于此行者休于树(3)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A.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里四个季节的景象。第124页共124页 B.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十分秀丽,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里四个时辰的景象。C.野花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里四个时辰的景象。D.野花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十分秀丽,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里四个季节的景象。(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则选文都写景之变。甲文景之变侧重于描写“阴晴多变”,气象万千;乙文景之变既描写“晦明变化”,也描写“四季变换”。B.两则选文均含“乐情”。甲文天气晴朗景色明丽,登楼让人“心旷神怡”;乙文“山景多姿”以及“宴饮之欢”使得作者沉醉其中。C.两则选文都精于炼字。甲文“跃”生动地绘出月光随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动态景象;乙文“高”准确地描写了秋季天高旷远的景象。D.甲文中的“乐”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乙文中的“乐”既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2.(2021秋•澧县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孥一小舟 ②强饮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B.本文作为一篇游记,叙事是游记表现的重点,写景是行文的线索。C.西湖经历三天大雪之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冷寂来。D.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对“痴”第124页共124页 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4)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3.(2021秋•西湖区校级期中)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霍丘知县阳湖①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②。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粳,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何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③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④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节选自张惠言《茗柯文三编》,有删改)【注释】①霍丘:县名,今属安徽。阳湖,地名,今属江苏。②年:年景;收成。③耶:通“爷”。④尔:如此,这样。(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伛偻提携 ②杂然而前陈者 ③率用供吏 ④劳以酒食 ⑤士民相与谋曰 ⑥百姓所以厚我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第124页共124页 (3)对【乙】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丘父老认为“丰年”的原因都是知县左君赐予的,而知县左君却认为是上天的赐予。B.霍丘在左君担任知县之前,经常发生被侵扰或者偷盗的事情。C.知县左君胸怀坦荡,不居功自傲,并且体察民情,关爱百姓。D.知县左君之所以拒绝士民按月份送大米或柴火的请求,是因为他希望能继续得到百姓的爱戴。(4)【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文章谈谈这两句话的作用。4.(2021秋•大邑县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乙亥北行日记二则戴名世十三日,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得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以此为念者。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或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逆旅主人宿。初二日,至京师。芦沟桥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俱欲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执途人恐濡滞,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籍为逻者所开视尽湿,泥涂被体,抵宗伯张公邸第。(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值其他出值:遇到B.不足介意足:能够C.稍不称意称:符合D.泥涂被体被:覆盖(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①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②虽襆被俱欲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3)读了《乙亥北行日记(二则)》,有人说:戴名世也是一个范仲淹式的文人,你赞同这一说法吗?请结合选文和《岳阳楼记》,阐述理由。5.(2021秋•海州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第124页共124页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太守之乐其乐 ③既得斯泉于山谷 ④掇幽芳而荫乔木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4)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甲文多处提到“乐”,结合原文回答主要写了哪几种“乐”?(5)请用【乙】文原句回答作者为什么要以“丰乐亭”命名?6.(2021秋•南海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第124页共124页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海恻。余设凉簟①卧舟中看月小傒②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③睡去。歌终忽寐,㖤㗅④赞之,寻复鼾齁。小傒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⑤,高舂⑥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选自张岱(庞公池》)注释:①凉簟(diàn):凉席。②小傒:奴仆。③嗒(dā)然:悄悄地。④㖤㗅:同“含糊”。⑤黑甜:黑甜香,即睡梦。⑥高舂(chōng):指日影西斜近黄香。(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余拏一小舟 ③拥毳衣炉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C.缘城至北海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寻复鼾齁寻十余里,无迹(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于断句。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4)翻译下面划线句意思。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②是日更定矣,余擎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5)《湖心亭看雪》文中写景,寥寥数语,却让人拍案叫绝。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6)张岱在庞公池赏月,在湖心亭看雪,两次“夜游”的心境有何不同?7.(2021秋•武功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第124页共124页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闻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节选自《汉书》)【注释】。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执策而临之 ③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④赦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食之不能尽其材╲策之不以其道D.策之不以其道╲以博聚英俊(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②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4)【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8.(2021秋•公安县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第124页共124页 醉翁亭记欧阳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丙】孙晷①,字文度,吴国富春人。晷为儿童时,神明清审,志气贞立。及长,恭孝表约②。虽侯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③,欣然独得。父母起居尝馔,虽诸史亲馈,而晷不离左右。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所诣之处,则于门树下籓屏之间隐息。兄尝笃疾经年④,晷躬自持侍,药石甘苦,必经心目,跋涉山水,祈求恳至。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偷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注释】①晷:音guǐ。②恭孝表约:恭敬孝顺,清廉节俭。③废:停止。④笃疾经年:病重多年。(1)选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B.泉香而酒洌洌:清冷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靠近D.杂然而前陈者陈:摆开(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之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C.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第124页共124页 D.醉能同其乐其真不知马也(3)选出对《水调歌头》赏析有错误的一项 A.词作小序以月起兴,交待写作缘由,围绕中秋圆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欢饮”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B.词作上片问天,借明月自喻清高,词人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终占上风,反映词人执著人生。C.词作下片问月,借月象感念人生离合无常,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和对未来的希望,表现词人善处人生。D.词作借月抒怀,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复杂而又矛盾,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贯穿始终。(4)选出对《醉翁亭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分别描绘了一幅滁洲早晚及四季之风景图,以及太守与民共游山林的和美风俗图。B.游记着力写太守沉醉的情状,“颓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顺而沉迷山水的失意。C.本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D.本文“醉”为表象,“乐”为实质。太守醉美酒,醉山水,醉百姓和乐,醉与民同乐。(5)选出对丙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A.孙晷年少有志,清廉节俭、勤奋好学。B.孙晷敬父母,爱兄弟。服侍父亲外出,照顾兄弟病体。C.孙晷乐善好施,即便是别人都讨厌的人他也能以礼相待。D.孙晷不被侵犯,倍受尊重,因他主动帮助乡邻收刈稻谷。(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9.(2021秋•巢湖市校级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第124页共124页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节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往来而不绝者绝: ②泉香而酒洌洌: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 ⑤性嗜酒嗜: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②忘怀得失,以此自终。(3)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①《醉翁亭记》中描述太守宴饮时的状态的句子是“ ”。②《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句子是“ ”。(4)醉翁和五柳先生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10.(2021秋•安定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天地景物,如山间之空翠,水上之涟漪,潭中之云影,草际之烟光、月下之花容,风中之柳态。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真天地间一妙境也。“第124页共124页 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常与水相连”,此是彻上彻下得真意。吾人时时以此景象注之心目,何患心思不活泼,气象不宽平!(节选自《菜根谭•闲适》,有删改)(1)解释下面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余拏一小舟 ②上下一白 ③得真意 ④豁人性灵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何患心思不活泼,气象不宽平!(3)【甲】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有什么表达效果?(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11.(2021秋•中宁县月考)文言文阅读。【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立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师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第124页共124页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泉香而酒洌 ②树林阴翳 ③而民受其弊 ④未尝及文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②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3)请用“/”符号给划线句子断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4)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请你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12.(2021秋•河南月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二)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一山之隅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有删节)注:①作州:指欧阳修担任滁州知州。②直:径直。③即:到。丰乐:丰乐亭。④滋:生。⑤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⑥第124页共124页 给足:富裕,丰足。⑦隅:角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伛偻提携 ②泉香而酒洌 ③觥筹交错 ④树林阴翳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语段(一)第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四时”之景的?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4)语段(一)中的“太守之乐”和语段(二)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13.(2021秋•武侯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燕喜亭记韩愈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椔翳①;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有删改)【注】①燔椔翳:烧掉直立和倒伏的枯木。(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遗:赠送B.极幽遐瑰诡之观观:景象第124页共124页 C.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厌:同“餍”,饱D.志其入时也志:记号(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②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3)本文与《醉翁亭记》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结合文章简要分析。14.(2021秋•鲤城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宣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又言:“恩幸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寻通判河中府 ②市材木陕西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迁客骚人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B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C.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D.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②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4)选文中范仲淹“忧其君”与“忧其民”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15.(2021秋•平潭县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净业寺在都城之北,面临清波,汪洋数十顷,两涯之间,几不辨牛马。而一望镜彻,直令人心一空。予厌苦尘污。一日,舍舆①循涯而步,见有败荷如盖,余香乘风来扑入鼻。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转视昔日于官场上,从马驴间,听传呼声,顿隔人天。已而穿萝寻径,复有小筑,自为洞天。四顾竹树,交加成帷,更为奇绝。予乘小酣,暂憩草裀②。顷刻,西山落日,斜挂树杪③,如轮如烛,返照水面矣。第124页共124页 归来余兴欲勃,便欣然神往,遂漫为追次④其事。倘他日乞得冷曹⑤,借吏隐闲身,再觅句以志胜事,当不负此佳境也。(选自王心一《净业寺观水记》,有删改)【注】①舆:车。②草裀(yīn):草地。③杪(miǎo):树枝的细梢。④追次:追忆,记录。⑤冷曹:清闲的官职。(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①直令人心一空 ②已而穿萝寻径 ③四顾竹树 ④再觅句以志胜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B.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C.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D.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一日,舍舆循涯而步,见有败荷如盖。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4)本文作者借观水表达哪些内心感受?请概括。16.(2021秋•东方校级期中)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问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第124页共124页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④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1)下列加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猥自枉屈(wěi)B.夙夜忧叹(shù)C.淫慢则不能励精(yín)D.险躁则不能治性(zào)(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庶竭驽钝 ③夫君子之行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写两点并谈谈启示)17.(2021秋•永城市月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余居山凡两日,篮舆①行绿树中,碧萝②垂幄③,苍枝掩径,坐则青山列屏,立则湖水献玉。一峦一壑,可列名山,败址残石,堪入图画。天下之观止此矣。陶周望④曰:“余登包山,而始知西湖之小也。六桥⑤如房中单条画,飞来峰⑥盆景耳。”(节选自袁宏道《西洞庭》)[注释]①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类似后世的轿子。②碧萝:女萝,一种绿色的寄生攀缘植物。③垂幄:垂下来的帐幕。④第124页共124页 陶周望: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工诗善文,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⑤六桥:杭州西湖外湖苏堤上之六桥。⑥飞来峰:位于灵隐寺前,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连月不开开 ②把酒临风把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3)请分析语段(一)第三段和语段(二)的写景方法的异同。(4)语段(一)和语段(二)都描写了洞庭景色之美,但两个语段抒发的感情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18.(2021秋•安徽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①,号“沧浪”②焉。前竹后水,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③小舟,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节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有删减)注:①北碕(qí):北边曲折的堤岸上。②沧浪:取意于先秦民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③榜:船桨,借指船,这里作动词用,意为驾船。(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峰回路转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遂以钱四万得之 ④无穷极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第124页共124页 ②尤与风月为相宜。(3)【甲】文写出了琅琊山 的特点。【乙】文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 的经过。(4)【甲】【乙】两文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异同?19.(2021秋•偃师市月考)文言文阅读。【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攀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于是舟子导往。村在两山夹道中。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茆舍,不愧隐者之居。中有皂荚亭,树大可两抱。余所历园亭,此为第一。园左有山,俗呼鸡笼山,山峰直竖,上加大石,如杭城之瑞石古洞,而不及其玲珑。旁一青石加榻,鸿干卧其上曰:“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可以开樽矣。”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土人知余等觅地而来,误以为堪舆,以某处有好风水相告。鸿干曰:“但期合意,不论风水。”(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①余拏一小舟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语段【甲】中划线句是怎样从感官角度表现景物特点的?请简要分析。(4)语段【甲】加点字“痴”和语段【乙】加点字“意”的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0.(2021秋•孝南区月考)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第124页共124页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遗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奕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ù):田间水道。(1)解释下列加点字。①春和景明 ②微斯人 ②会有土寇 ④恒独步庭阶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感极而悲者矣╲而不离古方B.或异二者之为╲几为所擒C.是进亦退╲如是日千百遍D.则有去国怀乡╲国医不泥古方(3)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国奕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5)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列填空。[甲]文最后一段议论抒情,将“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表现进行对比,表现了 。[乙]文最后一段发表议论,揭示了 观点。21.(2020秋•萨尔图区校级期中)【古文阅读】第124页共124页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调素琴 ②鸿儒 ③亦遂增胜 ④不堪其忧 (2)选出下列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无丝竹之乱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有仙则名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C.以当南日以我酌油知之D.而庭阶寂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②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4)给乙文中画线句划分节奏,断两处,用“/”标注: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5)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环境 特点;乙文用“万籁有声”写居室清静,这是运用 手法突出清静。甲、丙两文表达了 相同的生活情趣。22.(2020秋•太和县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第124页共124页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霰,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 ③是金陵人,客此客: ④然万竹中雪子敲戛然: ⑤鲁直所谓谓: (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3)[甲]文中 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4)【甲】【乙】两文都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23.(2020秋•古浪县校级期中)文言文阅读。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第124页共124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存亡之秋 陟罚臧否 以遗陛下 悉以咨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文意理解。①文章第六、七段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 ②文章第六段“由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婵提出了那几条建议?其中那一条最为重要,为什么?2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第124页共124页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文】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1微斯人,吾谁与归?【丙文】真卿①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遣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选自《史林测义》)【注释】①真卿: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谥“文忠”。(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④沙鸥翔集 ⑤故尝以正色公言 ⑥凡二十阅月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②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3)【丙文】中颜真卿的举动是如何体现【甲文】的观点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4)针对以上文章内容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的是 A.【甲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心”是指是非之心;【乙文】古仁人之心的“心”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124页共124页 B.【甲文】可以看出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善于叙事抒情,感情强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C.【乙文】前两节进行景物描写,或明或暗;作者的心情或喜或悲。意在表达“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观点。D.【丙文】颜真卿虽然到了晚年,仍然保持爱国之心。只是因为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被一些奸人憎恨,从而被捏造罪名、弹劾、贬低或者排斥。25.(2021秋•平阳县校级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材料一]九日①齐山登高唐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②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材料二]齐景公③游于牛山④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国子、高子⑤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而况君乎!”又俯而泣。晏子⑥笑曰:“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惟农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惭而举觞自罚,因罚二臣。选自《韩诗外传》[注释]①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②客:指张祜,唐代诗人,杜牧好友。当时已52岁,被人排挤,未受重用。③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君主。④牛山:山名,位于齐国国都临淄城南。⑤国子、高子:指史孔和柔丘据,皆为齐景公的大臣。⑥晏子:晏婴,齐国的上大夫。(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菊花须插满头归云归而岩穴暝B.且犹不欲死则太公至今犹存C.不用登临恨落晖把酒临风D.惟农事之恤安富恤贫(2)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二处)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第124页共124页 (3)材料一中诗人的“开口笑”与材料二中晏子的“笑”,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诗歌尾联作者用齐景公游牛山的典故,有何用意?联系材料一,简要分析。(5)古人登高的情结,文人有“登高必赋”的传统。“登高”已由一种日常习俗变为一种承载多层意蕴的文化符号。结合杜甫的《望岳》、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和以上两则材料,阐述你对登高情结的理解。(结合两个即可)26.(2021秋•金水区校级期中)阅读《岳阳楼记》完成问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连月不开开我东阁门别开生面B.则有去国怀乡待君久不至,已去扬长而去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洞若观火D.北通巫峡政通人和通宵达旦(2)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在2、3段中作者提到“迁客骚人”的“悲”“喜”,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4)请结合《岳阳楼记》末段和链接材料末段,从运用的表达方式以及所抒发的情感两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链接材料】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第124页共124页 吾滕侯之所为也。”……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节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注释】①按图:按照地图,文中指看着地图。②惠利:指恩惠利益。③作者:建造者。27.(2021秋•枣阳市校级期中)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①及冠,嶷然有声冠: ②而事不弛废而: (2)下面句子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B.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C.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D.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第124页共124页 (4)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用原文回答)(5)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28.(2021秋•宁远县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芳发/而幽香B.行者/休于树C.四时之景/不同D.颓然乎/其间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山水之乐/太守之乐其乐B.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C.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D.日出而林霏开/水落而石出者(3)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24页共124页 A.文章第①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B.第②段先写朝暮之景,再写四季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C.第③段层次清晰,依次写了滁人游、众宾欢、太守宴、太守醉四个内容。D.第④段“太守之乐其乐”一句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9.(2021秋•方城县期中)阅读《岳阳楼记》,回答问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叹为观止B.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良辰美景C.予观夫巴陵胜状射者中,弈者胜引人入胜D.则有去国怀乡乃记之而去扬长而去(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选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4)“一切景语皆情语”,选文与链接材料同写到岳阳楼的景色,其写作目的却各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链接材料】第124页共124页 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30.(2021秋•石阡县期中)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小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朝晖夕阴晖:辉映,映照B.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C.余拏一小舟拏:撑D.痴似相公者似:像(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览物之情/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其西南诸峰/其真无马也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野芳发而幽香(3)对上面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第124页共124页 A.三段短文都有写景。【甲】段层层渲染,渐次铺叙;【乙】段定点观察,突出主体;【丙】段细致描摹,生动传神。B.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段“衔”“吞”二字写出洞庭湖水势磅礴,【乙】段用“翼然”来表现醉翁亭的高踞之势;【丙】段的“绝”字写出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C.三段短文文字写景的表现手法各有异同。【甲】段从视觉的角度写景,而【乙】【丙】两段都调动了视觉和听觉来写景。D.三段短文文字写景的作用不尽相同。【甲】段引出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乙】段自然过渡到“醉翁之意”,【丙】段则抒发了“感伤怀念故国之感”。(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第124页共12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文言文阅读(共30小题)1.(2021秋•武侯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樯倾楫摧倾:倒下B.至若春和景明景:风景C.去国怀乡国:国都D.泉香而酒洌冽: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感极而悲者矣而不知人之乐B.山间之朝暮也得之心而寓之酒C.其喜洋洋者矣问其姓氏D.多会于此行者休于树(3)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第124页共124页 A.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里四个季节的景象。B.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十分秀丽,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里四个时辰的景象。C.野花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里四个时辰的景象。D.野花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十分秀丽,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里四个季节的景象。(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两则选文都写景之变。甲文景之变侧重于描写“阴晴多变”,气象万千;乙文景之变既描写“晦明变化”,也描写“四季变换”。B.两则选文均含“乐情”。甲文天气晴朗景色明丽,登楼让人“心旷神怡”;乙文“山景多姿”以及“宴饮之欢”使得作者沉醉其中。C.两则选文都精于炼字。甲文“跃”生动地绘出月光随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动态景象;乙文“高”准确地描写了秋季天高旷远的景象。D.甲文中的“乐”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乙文中的“乐”既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B(2)D(3)A(4)D【分析】参考译文:甲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第124页共124页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乙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CD.正确。B.有误,句意: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景,日光。故选:B。(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不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不同,助词,的/代词,指山水之乐;C.不同,代词,那/代词,他;D.相同,介词,在。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芳,香花。发,开放。佳木,好的树木。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句意为: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里四个季节的景象。故选:A。(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BC.正确。D.有误,甲文中的“乐”是写贬谪之人的“以物喜”,是为后文写“古仁人”第124页共124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作铺垫。“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说法错误。故选:D。答案:(1)B(2)D(3)A(4)D【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2.(2021秋•澧县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孥一小舟 撑(船) ②强饮 尽力,竭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B.本文作为一篇游记,叙事是游记表现的重点,写景是行文的线索。C.西湖经历三天大雪之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冷寂来。D.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4)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第124页共124页 【答案】(1)①撑(船);②尽力,竭力。(2)①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3)B(4)示例: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还有人物舟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部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分析】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①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②句意为: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强,尽力,竭力。(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重点词:焉,哪里、怎么;更,还。句意为: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②重点词:莫,不;似,像。句意为: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3)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ACD.正确;B.有误,本文叙事是游记的线索,写景是重点。故选:B。第124页共124页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从“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几句描写可知,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答案:(1)①撑(船);②尽力,竭力。(2)①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3)B(4)示例: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还有人物舟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部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3.(2021秋•西湖区校级期中)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第124页共124页 【乙】霍丘知县阳湖①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②。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粳,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何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③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④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节选自张惠言《茗柯文三编》,有删改)【注释】①霍丘:县名,今属安徽。阳湖,地名,今属江苏。②年:年景;收成。③耶:通“爷”。④尔:如此,这样。(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伛偻提携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②杂然而前陈者 陈列 ③率用供吏 全部,都 ④劳以酒食 慰劳,招待 ⑤士民相与谋曰 一起 ⑥百姓所以厚我 厚待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3)对【乙】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霍丘父老认为“丰年”的原因都是知县左君赐予的,而知县左君却认为是上天的赐予。B.霍丘在左君担任知县之前,经常发生被侵扰或者偷盗的事情。C.知县左君胸怀坦荡,不居功自傲,并且体察民情,关爱百姓。D.知县左君之所以拒绝士民按月份送大米或柴火的请求,是因为他希望能继续得到百姓的爱戴。(4)【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文章谈谈这两句话的作用。【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②陈列;③全部,都;④慰劳,招待;⑤第124页共124页 一起;⑥厚待。(2)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3)D(4)【甲】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乙】围绕丰年后霍丘百姓的喜悦,对知县左君的感激,知县左君治理有方。【分析】译文:【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乙】霍丘的知县阳湖人左君,治理霍丘已满一年,那一年冬天收成不错。父老乡亲几十人,从下面的乡里来到府衙,筐里装满了大米,还有猪蹄鸡鸭,老老少少,来到县衙门。左君叫他们进来,说:“父老乡亲实在辛苦了,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父老叩头说:“我们所生活的边界地区,多侵扰、盗窃之事。从您来到这里,我们百姓没有不快之事,能够耕种自己的田地。我们的田地幸亏您而能丰收,有这新米,都是您赐予的,我们带来给您尝尝。”左君曰:“上天赐予百姓丰年,乐意给予百姓东西让大家吃;再说那些家畜,凭什么而来呢?“父老就又叩头说:“往年您没有来的时候,我们的猪鸡鹅鸭,都用来提供给官吏了,剩下的又被偷走。如今看看我们饲养牲口的圈栏,点点我们所券养的牲口,一年到头没有丢失一只牲口,这是您为我们蓄养的牲口啊,这些都是您的东西不是我们的东西。”左君微笑着而接受了这些东西,用酒食犒劳了送东西来的父老乡亲。大家都欢欣鼓舞地离开,说道:“本来想把这些东西奉送给县令,反而让县令破费了。”士民一起商量说:“我们县令不拿取百姓的东西,而俸禄又不足以供养自己,让百姓怎么办呢?请把乡邑一分为四,各自按月份送大米或柴火。”大家说:“好。”大家就向左君请求,左君笑着说:“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我向百姓求取大米或柴火,后来的人必然依照这个惯例来索取薪米,这样我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就变得没完没了了。”【解答】第124页共124页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老人和小孩。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②句意为:杂乱地摆放在前面。陈,陈列。③句意为:全部用来供养官吏。率,全部,都。④句意为:用酒饭来招待他们。劳,慰劳、招待。⑤句意为:士民一起商量说。相与,一起。⑥句意为:百姓厚待我的原因。厚,厚待。(2)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为:从您来到这里,我们百姓没有不快之事,能够耕种自己的田地。可根据句意来断句。“自耶之至”表示时间的限定。“吾民无事”是“自耶之至”后的结果。因为“无事”,所以“得耕种吾田”。故断句为: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BC.正确;D.有误,“是因为他希望能继续得到百姓的爱戴”有误,根据末段中的“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可知,他是怕后来的官吏依照这个惯例来索取薪米,既败坏了自己的品行,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故选:D。(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甲文划线句意为: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这句话描写了滁人跟随太守游玩的盛景。从中可见他们生活的富足与安乐。从侧面表现了太守治理有方。正是因为太守政治清明,所以人们才有了这样的幸福生活。乙文划线句意为:筐里装满了大米,还有猪蹄鸡鸭,老老少少,来到县衙门。这句话描写的是众人给左君送吃食的情形。联系首段中的“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可知,人们的这种行为表现他们丰收之后的喜悦。联系第二段中的“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可知,表现了他们对左君的感激之情。也从侧面表现了左君的治理有方。答案:(1)①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②陈列;③全部,都;④慰劳,招待;⑤一起;⑥厚待。(2)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3)D(4)【甲】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乙】围绕丰年后霍丘百姓的喜悦,对知县左君的感激,知县左君治理有方。【点评】“之”的用法:第124页共124页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4.(2021秋•大邑县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乙亥北行日记二则戴名世十三日,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得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以此为念者。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或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逆旅主人宿。初二日,至京师。芦沟桥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俱欲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执途人恐濡滞,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籍为逻者所开视尽湿,泥涂被体,抵宗伯张公邸第。(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值其他出值:遇到B.不足介意足:能够C.稍不称意称:符合D.泥涂被体被:覆盖(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①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②虽襆被俱欲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3)读了《乙亥北行日记(二则)》,有人说:戴名世也是一个范仲淹式的文人,你赞同这一说法吗?请结合选文和《岳阳楼记》,阐述理由。【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第124页共124页 【答案】(1)B(2)①我暗自感叹水利工程没能修筑好,天下没法安定啊。如果能得到一位好官,也足够治理好一个邑了。②就算是铺盖卷也都要索取过关税,这是主管关税的官员所做的事。(3)赞同,《岳阳楼记》表现范仲淹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而《乙亥北行日记(二则)》中戴名世虽身在江湖,亦心系民生,感叹水利不修。【分析】【参考译文】十三日,于是在三更启程。走了四五里,看到西北方云气升腾聚集;不久,(乌云)布满空中,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我们)急急忙忙地披上雨具,然而衣服已经淋湿了。走到总铺,雨越发大了;(我们)敲遍了旅店的门,都不应声。马夫在黑暗中找到一间草棚,大家一起暂时躲避在草棚下面。雨停了,而天已经亮了。道路都被大水横流淹没,分不清田地和小路。我暗自感叹水利工程没能修筑好,天下没法安定啊。如果能得到一位好官,也足够治理好一个邑了。可惜没有在这上面用心思的人。抬头看到云气非常好看:有的像人,有的像狮子大象,像山,像怪石,像树,瞬息万变。我曾说过看云最好在落日时分,最好在雨过天晴时,却不知在日出时分看云也很美。这一天只走了四十里,抵达临淮;让人进城拜访朱鉴薛,恰逢他外出到别处去了。傍晚,独自在城外散步。此时护城河里的荷花盛开,凉风轻轻吹过,香气袭人,我徘徊流连很久,才回到旅店休息。初二到了京城。芦沟桥和彰义门都有人看守,抓住过路人勒索钱财,略有不如意,就算是铺盖卷也都要索取过关税,这是主管关税的官员所做的事。行人担心延误了行程,甘心拿出金钱给他们,只有不带行李的人可以幸免。原来从皇帝以下所做的都是治理人民的事,有人认为这些小事不足介意,却不知天下的事故,都是源自于这些不足介意的小事。这一天下大雨,而我的包裹书箱,被巡守的人打开查看,都湿了,遍体沾满了污泥,终于到达了张公的府上。【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CD.正确;B.有误,足:值得。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第124页共124页 ①重点词:私,私下,暗自。苟,如果。句意:我暗自感叹水利工程没能修筑好,天下没法安定啊。如果能得到一位好官,也足够治理好一个邑了。②重点词:俱,都。盖,原来。句意:就算是铺盖卷也都要索取过关税,这是主管关税的官员所做的事。(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结合二人在文中表现的胸怀抱负分析即可。《岳阳楼记》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同样,【乙】文中,“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以此为念者”作者也在暗自感叹水利工程没能修筑好,天下没法安定啊。可说是忧国之心,又希望能得到一位好官,治理好一个地方,可谓忧民之心。看到“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袱被欲俱取其税”而愤愤不平,认为“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从中都可以看到戴名世心怀天下、为民请命的家国大情怀。因此“戴名世也是一个范仲淹式的文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答案:(1)B(2)①我暗自感叹水利工程没能修筑好,天下没法安定啊。如果能得到一位好官,也足够治理好一个邑了。②就算是铺盖卷也都要索取过关税,这是主管关税的官员所做的事。(3)赞同,《岳阳楼记》表现范仲淹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而《乙亥北行日记(二则)》中戴名世虽身在江湖,亦心系民生,感叹水利不修。【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5.(2021秋•海州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第124页共124页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云归而岩穴暝 昏暗 ②太守之乐其乐 以……为乐 ③既得斯泉于山谷 这 ④掇幽芳而荫乔木 采摘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4)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甲文多处提到“乐”,结合原文回答主要写了哪几种“乐”?(5)请用【乙】文原句回答作者为什么要以“丰乐亭”命名?【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昏暗;②以……为乐;③这;④采摘。(2)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3)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②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政事简单,又喜欢这里的风俗安恬闲适。(4)与民共乐。甲文中的“乐”有“赏景之乐”“宴酣之乐”“同游之乐”和“与民同乐”。(5)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分析】参考译文:【甲】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第124页共124页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乙】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政事简单,又喜欢这里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的时候,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季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成熟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这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年代宣扬皇上的思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我)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暝:昏暗;②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乐:以……为乐;③句意: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斯:这;④句意: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掇:采摘。(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年代宣扬皇上的思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故断为: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乐,快乐;述,记述。句意为: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②中重点词语有:此,这里;僻,僻静。句意为: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政事简单,又喜欢这里的风俗安恬闲适。(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第一问,结合“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中“与民共乐”,是两文作者的情怀。结合对甲文的理解,甲文中的“乐”有“赏景之乐”“宴酣之乐”“同游之乐”和“与民同乐”。(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乙】文“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可知作者以“丰乐亭”命名是因为“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第124页共124页 答案:(1)①昏暗;②以……为乐;③这;④采摘。(2)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3)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②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政事简单,又喜欢这里的风俗安恬闲适。(4)与民共乐。甲文中的“乐”有“赏景之乐”“宴酣之乐”“同游之乐”和“与民同乐”。(5)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6.(2021秋•南海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海恻。余设凉簟①卧舟中看月小傒②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③睡去。歌终忽寐,㖤㗅④赞之,寻复鼾齁。小傒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⑤,高舂⑥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选自张岱(庞公池》)注释:①凉簟(diàn):凉席。②小傒:奴仆。③嗒(dā)然:悄悄地。④㖤㗅:同“含糊”。⑤黑甜:黑甜香,即睡梦。⑥高舂(chōng):指日影西斜近黄香。(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还 ②余拏一小舟 撑 第124页共124页 ③拥毳衣炉火 鸟兽的细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C.缘城至北海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寻复鼾齁寻十余里,无迹(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于断句。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4)翻译下面划线句意思。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②是日更定矣,余擎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5)《湖心亭看雪》文中写景,寥寥数语,却让人拍案叫绝。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6)张岱在庞公池赏月,在湖心亭看雪,两次“夜游”的心境有何不同?【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还;②撑船;③鸟兽的细毛(2)C(3)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4)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上下下全是白色。②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肚子前往湖心亭看雪。(5)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6)游庞公池时,读书时代的张岱因心中没有世事的纷扰,不知何为忧愁,在有月之夜,夜夜与仆人出去乘船赏月,听曲饮酒,互相嬉戏,可见其随性痛快与洒脱率真。后来张岱经历国破家亡,家族衰变,夜晚“独”去湖心亭看雪时,内心充满无人可解的孤独寂寞和淡淡的愁绪。【分析】参考译文:第124页共124页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庞公池终年都不让行船,何况是夜晚行船,何况是晚上赏月行船。自从我在山艇子读书,就留下一只小船在池中,月夜,夜夜出游,沿着城池到北海坂,往返将近五里路,盘旋游荡在虎公池中。山后的人家,紧闭门高枕无忧地睡大觉,看不见灯火,静悄悄,幽静的很,心里很有点凄然。我在小船中铺设了凉席,躺在船中看月亮,小奴在船头唱着曲子,不知身在醉里梦里?声声渐远,月也渐淡,悄然睡去。歌声终结以后,我忽然睡醒了,含含糊地赞扬他的歌唱,不久又响起了鼾声。小奴也可呵欠连天,至歪斜地睡觉了,互相枕着。划船的人回船到岸,竿啄着丁丁的声音,催促我们起身就寝。这时候,我胸中浩浩落落,心中并没有半点尘世中的苦闷怒恨,睡梦中进入了美妙的境界,太阳高升才起,不知道世间愁为何物。【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更:还。②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着;③句意: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毳:鸟兽的细毛。(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绝:消失/绝处。B.更:指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还。C.缘:沿着/沿着。D.寻:不久/寻找。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句意为:我在小船中铺设了凉席,躺在船中看月亮,小奴在船头唱着曲子,不知身在醉里梦里?故划为: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句重要词语有: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一,全。整句的意思是: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第124页共124页 ②句重要词语有:是,这;更定,初更,晚上八时左右;余。我;挐,撑船;拥,裹着;毳衣,裘皮衣服;独,独自;往,前往。整句的意思是:这一天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从“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几句描写可知,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分析作答。写作本文时,张岱正在读书,他在山艇子读书,就留下一只小船在池中,月夜,夜夜出游,舟中看月,船头听曲,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可见其随性痛快与洒脱率真。而《湖心亭看雪》写与国破家亡之时,张岱独在湖心亭看雪,并借舟子之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传达的是与众不同的闲情逸趣和淡淡的忧愁。答案:(1)①还;②撑船;③鸟兽的细毛(2)C(3)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4)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上下下全是白色。②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肚子前往湖心亭看雪。(5)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6)游庞公池时,读书时代的张岱因心中没有世事的纷扰,不知何为忧愁,在有月之夜,夜夜与仆人出去乘船赏月,听曲饮酒,互相嬉戏,可见其随性痛快与洒脱率真。后来张岱经历国破家亡,家族衰变,夜晚“独”去湖心亭看雪时,内心充满无人可解的孤独寂寞和淡淡的愁绪。【点评】文言语句断句的基本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第124页共124页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7.(2021秋•武功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闻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节选自《汉书》)【注释】。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想 ②执策而临之 面对 ③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同“无”,没有 ④赦小过 过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食之不能尽其材╲策之不以其道D.策之不以其道╲以博聚英俊(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②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4)【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第124页共124页 【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想;②面对;③同“无”,没有;④过错。(2)C(3)①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②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4)甲文告诉我们应善于发现人才,乙文告诉我们应采取措施,选拔人才,因此人们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分析】参考译文:[甲]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去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用马鞭赶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乙]《诗经》:“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第124页共124页 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执掌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担当重任的人可以固守四境,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积累,根据句意理解词意。①译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欲:想。②译句:用马鞭赶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临:面对。③译句:怎么会没有担当重任的人可以固守四境。亡:同“无”,没有。④译句:赦免小的过错。过:过错。(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积累,根据句意理解词意,最后将两个词语的意思进行对比作答。A.不同,而伯乐不常有,译句: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而:连词,表转折。执策而临之,译句: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而:连词,表修饰。B.不同,其真无马邪,译句: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译句: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其:表猜测。C.相同,食之不能尽其材,译句: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之:代词,它,指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译句:用马鞭赶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之:代词,它,指千里马。D.不同,策之不以其道,译句:用马鞭赶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介词,用。以博聚英俊,译句:从而广聚英才。以:连词,来。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①重点词:祗,只,仅。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槽枥,马槽。句意: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②重点词:之,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善,善于。句意: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由甲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可知,应善于发现人才,做人才的伯乐。由乙文“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可知,面对人才,我们要充分优待,善待人才。答案:(1)①想;第124页共124页 ②面对;③同“无”,没有;④过错。(2)C(3)①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②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4)甲文告诉我们应善于发现人才,乙文告诉我们应采取措施,选拔人才,因此人们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点评】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8.(2021秋•公安县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醉翁亭记欧阳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丙】第124页共124页 孙晷①,字文度,吴国富春人。晷为儿童时,神明清审,志气贞立。及长,恭孝表约②。虽侯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③,欣然独得。父母起居尝馔,虽诸史亲馈,而晷不离左右。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所诣之处,则于门树下籓屏之间隐息。兄尝笃疾经年④,晷躬自持侍,药石甘苦,必经心目,跋涉山水,祈求恳至。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偷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注释】①晷:音guǐ。②恭孝表约:恭敬孝顺,清廉节俭。③废:停止。④笃疾经年:病重多年。(1)选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A.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B.泉香而酒洌洌:清冷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靠近D.杂然而前陈者陈:摆开(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四时之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C.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D.醉能同其乐其真不知马也(3)选出对《水调歌头》赏析有错误的一项 A A.词作小序以月起兴,交待写作缘由,围绕中秋圆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欢饮”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B.词作上片问天,借明月自喻清高,词人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终占上风,反映词人执著人生。C.词作下片问月,借月象感念人生离合无常,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和对未来的希望,表现词人善处人生。D.词作借月抒怀,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复杂而又矛盾,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贯穿始终。(4)选出对《醉翁亭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A.文章分别描绘了一幅滁洲早晚及四季之风景图,以及太守与民共游山林的和美风俗图。B.游记着力写太守沉醉的情状,“颓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顺而沉迷山水的失意。第124页共124页 C.本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D.本文“醉”为表象,“乐”为实质。太守醉美酒,醉山水,醉百姓和乐,醉与民同乐。(5)选出对丙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D A.孙晷年少有志,清廉节俭、勤奋好学。B.孙晷敬父母,爱兄弟。服侍父亲外出,照顾兄弟病体。C.孙晷乐善好施,即便是别人都讨厌的人他也能以礼相待。D.孙晷不被侵犯,倍受尊重,因他主动帮助乡邻收刈稻谷。(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B(2)B(3)A(4)B(5)D(6)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7)像那(要说那)太阳出来后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后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是山中早晨和晚上(的景象)。【分析】参考译文:【甲】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第124页共124页 【乙】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丙】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孙晷很小的时候,神情通达,端方正直,有志气,不是一般的小孩。等到长大后,(孙晷)恭敬孝顺,清度节俭。虽然自己家业丰厚,但孙晷常常穿布衣吃素食,亲自在田间耕种,攻读不辍,欣欣然独享其乐,父母担心他(怕他用功过分),想让他轻松一些,但他早起晚睡,没有一点松懈之意。父母日常的饮食,即使是兄弟们亲自送来,他也从不离半步(照顾父母起居)。富春一带通车的道路很少,动不动就要从江河间通过,父亲不习惯水路,每次出行乘坐篮舆,孙暴亲自扶侍,到达以后,就藏在门外树下或能遮挡身体的地方,不让主人知道。兄长曾卧病一年,孙晷亲自照顾,尝药送水,精心料理,远涉山水,祈求诚恳备至。见到别人忍饥挨饿受冻,就周济供养他,乡人的馈赠,一点都不接受。亲朋故交中有几个穷困潦倒年老的,常常前来讨要东西,人们大多厌烦慢待他们,而孙晷看到他们,非常尊敬,天冷就同卧,吃饭也同锅,有时脱下衣服卷起被子送给他们,当时收成不好谷物昂贵,有人偷割他家未成熟的稻子,孙晷看到后躲避起来,一定在人家离开后才出来,不久亲自割下稻子送给他。邻居感动惭愧,没有人敢去侵扰他。【解答】(1)本题考查对字词的解释。ACD.正确;B.有误,句意:,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洌:清澈。故选:B。(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的/代词,这;B.相同,在;第124页共124页 C.不同,表转折/表顺承;D.不同,代词,他/加强语气。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赏析。A.有误,本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欢饮”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错误;BCD.正确。故选:A。(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颓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顺而沉迷山水的失意”错误。故选:B。(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BC.正确;D.有误,结合“时年饥谷贵,人有偷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意思是“当时收成不好谷物昂贵,有人偷割他家未成熟的稻子,孙晷看到后躲避起来,一定在人家离开后才出来,不久亲自割下稻子送给他”,题干“因他主动帮助乡邻收刈稻谷”错误。故选:D。(6)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见到别人忍饥挨饿受冻,就周济供养他,乡人的馈赠,一点都不接受。故断为: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若夫,像那;开,消散;暝,昏暗。句意为:像那(要说那)太阳出来后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后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是山中早晨和晚上(的景象)。答案:(1)B(2)B(3)A(4)B(5)D(6)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第124页共124页 (7)像那(要说那)太阳出来后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后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是山中早晨和晚上(的景象)。【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9.(2021秋•巢湖市校级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节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往来而不绝者绝: 断 ②泉香而酒洌洌: 清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以……为乐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 处所 ⑤性嗜酒嗜: 喜好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②忘怀得失,以此自终。(3)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第124页共124页 ①《醉翁亭记》中描述太守宴饮时的状态的句子是“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②《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句子是“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醉翁和五柳先生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断;②清;③以……为乐;④处所;⑤喜好。(2)①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②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3)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4)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表达与民同乐情怀。【分析】参考译文:【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乙】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第124页共124页 ①句意为: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绝:断。②句意为:泉水清并且酒也清。洌:清。③句意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乐。④句意为: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许:处所。⑤句意为:他生性喜爱喝酒。嗜:喜好。(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蔌,菜蔬。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句意为: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②中重点词语有:忘怀,不在意。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句意为: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意思是: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写的是太守喝醉了的情态。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思想品格。(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乙文中“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甲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与情直接联系起来。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答案:(1)①断;②清;③以……为乐;④处所;⑤喜好。(2)①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②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3)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4)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表达与民同乐情怀。【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124页共124页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0.(2021秋•安定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天地景物,如山间之空翠,水上之涟漪,潭中之云影,草际之烟光、月下之花容,风中之柳态。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真天地间一妙境也。“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常与水相连”,此是彻上彻下得真意。吾人时时以此景象注之心目,何患心思不活泼,气象不宽平!(节选自《菜根谭•闲适》,有删改)(1)解释下面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余拏一小舟 撑 ②上下一白 全(都是) ③得真意 意趣 ④豁人性灵 使(让)……豁达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何患心思不活泼,气象不宽平!(3)【甲】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有什么表达效果?(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撑;②全(都是);③意趣;④使(让)……豁达。(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②怎会担心心情不开朗活泼,气度不宽宏大量!(3)①交代了看雪的背景,写出雪下得大且久;②“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彻骨寒意。第124页共124页 (4)沉醉山水的怡然之趣。【甲】文中,作者在大雪之后观赏湖心亭雪景,痴迷于山水之乐。【乙】文中,作者认为人们欣赏天地间的景物就可以心情畅快,心胸开阔,这也是痴迷于山水之乐的表现。【分析】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乙】天地景物,如山间浮现的青翠,水上泛起的涟漪,潭中倒映的云影,草丛升起的烟光,月下的花容,风中摇曳的柳姿,这些景物若有如无,半实半虚,最愉悦人心人眼,而启迪灵性与智慧,确实是天地之间美妙的境界。“旷野景色无边,不受山岭阻隔;天光映照在水面上,似是天水相连。”这是上下透彻而得真正的意趣。我们人类如果常常欣赏这类景致,怎会担心心情不开朗活泼,气度不宽宏大量!【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②句意为: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一:全(都是)。③句意为:得到真正的意趣。意:意趣。④句意为:启迪灵性与智慧。豁:使(让)……豁达。(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焉得,哪能。更,还。句意为: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②中重点词语有:患,担心。气象,气度。句意为:怎会担心心情不开朗活泼,气度不宽宏大量!(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大雪三日”交代了看雪的背景,写出雪下得大且久;“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意思: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第124页共124页 (4)本题考查主旨把握。《湖心亭看雪》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乙】文中“天地景物,如山间之空翠,水上之涟漪,潭中之云影,草际之烟光、月下之花容,风中之柳态。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点明主旨,作者认为人们欣赏天地间的景物就可以心情畅快,心胸开阔,这也是痴迷于山水之乐的表现。答案:(1)①撑;②全(都是);③意趣;④使(让)……豁达。(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②怎会担心心情不开朗活泼,气度不宽宏大量!(3)①交代了看雪的背景,写出雪下得大且久;②“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彻骨寒意。(4)沉醉山水的怡然之趣。【甲】文中,作者在大雪之后观赏湖心亭雪景,痴迷于山水之乐。【乙】文中,作者认为人们欣赏天地间的景物就可以心情畅快,心胸开阔,这也是痴迷于山水之乐的表现。【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1.(2021秋•中宁县月考)文言文阅读。【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第124页共124页 立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师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泉香而酒洌 清 ②树林阴翳 遮盖 ③而民受其弊 害处 ④未尝及文章 曾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②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3)请用“/”符号给划线句子断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4)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请你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清;②遮盖;③害处;④曾经。(2)①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②(欧阳修)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4)不同点:①甲文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②乙文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示例:任长霞、焦裕禄、孔繁森……【分析】参考译文:【甲】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第124页共124页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乱地在面前摆开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乙】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在废书箱里得到唐代韩愈的遗稿,一边细细阅读,一边心中暗暗思慕。欧阳修刚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赋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谪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欧阳修)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查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欧阳修)说文章只能用来自己修身养性,而政事是可以用来帮别人的。(欧阳修)凡是去作过官的地方,没有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认为他平易近人。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人民受苦,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泉水甜酒水清。洌:清。②句意为: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③句意为:因而人民受苦。弊:害处。④句意为:从来不谈文章。尝:曾经。(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句意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第124页共124页 ②中重点词语有:再三,多次。志气,志向。句意为:(欧阳修)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据此断句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和文学常识积累。从甲文描绘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及“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可知,文章侧重表达的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从乙文中“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可知,欧阳修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有许多,如:任长霞、焦裕禄、孔繁森等。答案:(1)①清;②遮盖;③害处;④曾经。(2)①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②(欧阳修)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4)不同点:①甲文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②乙文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示例:任长霞、焦裕禄、孔繁森……【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2.(2021秋•河南月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第124页共124页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二)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一山之隅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有删节)注:①作州:指欧阳修担任滁州知州。②直:径直。③即:到。丰乐:丰乐亭。④滋:生。⑤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⑥给足:富裕,丰足。⑦隅:角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伛偻提携 驼背,指老年人 ②泉香而酒洌 清 ③觥筹交错 酒杯 ④树林阴翳 遮盖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语段(一)第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四时”之景的?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4)语段(一)中的“太守之乐”和语段(二)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驼背,指老年人;②清;③酒杯;④遮盖。(2)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3)由远及近(由全景到局部)。(4)示例:不同。语段(一)中的“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而语段(二)中的“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分析】参考译文:第124页共124页 (一)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二)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岸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搭建了一个亭子叫“丰乐亭”,亲自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搭建了一个亭子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这里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那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汽滋生蔓延,旷野一望无际,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顿觉洒脱而醒来,甚至想要久留而忘了回去。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即使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足,没有怨恨。(这才)是欧阳公的快乐。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都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在这里寄寓了他的理想呀。【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为: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伛偻:驼背,指老年人;②句意为:泉水清,酒水甜。洌:清;③句意为: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④句意为:树林茂密阴蔽。翳:遮盖。(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第124页共124页 重点词:发,开放。秀,茂盛。句意为: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3)本题考查写景顺序的判断。阅读第一段,作者先以“环滁皆山也”对环城的山进行一个总体的介绍,然后定位在“其西南诸峰”,写“山行六七里”的酿泉,以及泉边的醉翁亭,据此可见运用的是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的写景顺序。(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感情的理解能力。要想理解欧阳修乐在何处,必须从句意入手,然后结合全文进行思考分析。选文(一)文章开始写望琅琊,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体会到的,这还不足为奇。等写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就非同寻常了。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的基调。选文(二)有“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这些句子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勾勒了一幅“与民同乐”的风习画。答案:(1)①驼背,指老年人;②清;③酒杯;④遮盖。(2)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3)由远及近(由全景到局部)。(4)示例:不同。语段(一)中的“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而语段(二)中的“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点评】学习古文翻译,主要是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翻译的方法。一、古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雅”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的要求。二、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1.对译。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第124页共124页 2.移位。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3.增补。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13.(2021秋•武侯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燕喜亭记韩愈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椔翳①;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有删改)【注】①燔椔翳:烧掉直立和倒伏的枯木。(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遗:赠送B.极幽遐瑰诡之观观:景象C.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厌:同“餍”,饱D.志其入时也志:记号(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②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3)本文与《醉翁亭记》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D第124页共124页 (2)①把上述各种景物命名的涵义综合起来,就给这座亭屋起名叫“燕喜之亭”,这是取《诗经》里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句子来颂祝它的主人。②我由此而知道他被朝廷起用而离开连州进居尊贵之位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于是写下这篇题记刻在石碑上。(3)相同点:都寄情于上水,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不同点:选文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燕喜亭景观独特的人文底蕴,表达对山水田园生活的追求;《醉翁亭记》表达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分析】参考译文:太原人王弘中在连州任职,与佛人景常、元慧两人交游密切,有一天,他带着这两人走到他居所的后边,在山丘荒地之间,登到高处远望,发现一处景色奇异的地方,他令人除去杂乱的茅草,一片树木就显露出来;开挖山石,一股清澈的泉水就喷涌而出;搬掉污浊的泥土,烧掉枯死的杂树,然后退到较远的地方站着观看,高出的地方突起成为山丘,低陷的地方裂开成了山谷,低洼的地方变成了池塘,缺陷的地方变成了山洞,就好像是有鬼神异物在暗地里帮助(变成如此美景),从此以后,弘中与这两位信人,清晨就去那里游赏,入夜却忘了回家,于是,他就在这里建起一座亭屋来躲避风雨和寒暑。亭屋建成后,我请求他们让我给这里的景物命名,那山丘起名叫“俟德之丘”,意思是它先前一直被淹没而如今才显露出来,有耐心等待的涵养,那岩石形成的山谷起名叫“谦受之谷”,石谷中的瀑流起名叫“振鹭之瀑”:谷名是说明其主人的德行,瀑名是说它的外观,那土壤形成的山谷起名叫“黄金之谷”,土谷中井然有序的瀑流取名叫“秩秩之瀑”;谷名是说明它的外观,瀑名是说明其主人的德行,那山洞起名叫“寒居之洞”,用于说明它合于时尚,那池塘起名叫“君子之池”,意思是池子虚空用来聚集各种美德;池水漫出象征主人能够排除各种恶行,那泉水的源头起名叫“天泽之泉”,意思是说明泉水源出高尚,而下流施惠于人,把上述各种景物命名的涵义综合起来,就给这座亭屋起名叫“燕喜之亭”,这是取《诗经》里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句子来颂祝它的主人。于是乎连州百姓中的年长者,听说此事结伴前来这里观赏,他们说:“我们这个州的山水名扬天下,但是没有一处能够与燕喜亭相媲美,在附近生活劳作的人,他们的土地与这里连接,却没有人认识到这块地方的价值。”第124页共124页 大概是上天创造出来的佳境而大地把它保藏起来,为了要送给这位合适的人吧?弘中自从由更部员外郎贬官来到连州,路途所经过的地方依次是:从蓝田进入商洛,涉过渊急的浙水,到达汉水,登上岘首山,从这里能望见方域,然后出荆门山,下长江,穿过洞庭湖,溯湘水而上,走到衡山脚下,再由郴州跨过骑田岭,所到之处有猿猴为家山,有鱼龙居住的江湖,冀尽了深水远山的种种瑰丽奇异的景致,他对于山水听腻看够是应该的,如今他喜爱山水之意却仍然没有满足《论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的品德,同他的爱好,真可以说是协调一致了,他因自己的智慧而获得了燕喜亭这处佳境,因自己的仁德而得以在此居住,我由此而知道他被朝廷起用而离开连州进居尊贵之位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于是写下这篇题记刻在石碑上。【解答】(1)本题考查对字词的解释。ABC.正确;D.有误,句意:用于说明它合于时尚。志:说明。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合,综合;曰,叫;颂,颂祝。句意为:把上述各种景物命名的涵义综合起来,就给这座亭屋起名叫“燕喜之亭”,这是取《诗经》里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句子来颂祝它的主人。②中重点词语有:吾,我;远,久;遂,于是;以,来。句意为:我由此而知道他被朝廷起用而离开连州进居尊贵之位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于是写下这篇题记刻在石碑上。(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选文“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意思是“我们这个州的山水名扬天下,但是没有一处能够与燕喜亭相媲美,在附近生活劳作的人,他们的土地与这里连接,却没有人认识到这块地方的价值”通过“州之民老”的观赏评价,从虚处表现燕喜亭周围山水的天工之,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燕喜亭景观独特的人文底蕴,结合第二段: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疾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疾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可见多叙述山谷、瀑布、池塘、水源的命名,表达对山水田园生活的追求;《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通过写欧阳修与百姓宴酣之乐、同游之乐,表达了一种“与民同乐”的思想;两文的相同点是都寄情于上水,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喜爱。答案:(1)D(2)①把上述各种景物命名的涵义综合起来,就给这座亭屋起名叫“燕喜之亭”,这是取《诗经》里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句子来颂祝它的主人。②我由此而知道他被朝廷起用而离开连州进居尊贵之位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于是写下这篇题记刻在石碑上。第124页共124页 (3)相同点:都寄情于上水,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不同点:选文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燕喜亭景观独特的人文底蕴,表达对山水田园生活的追求;《醉翁亭记》表达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4.(2021秋•鲤城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宣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又言:“恩幸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寻通判河中府 不久 ②市材木陕西 买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咐 ④迁客骚人 贬谪,降职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B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C.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D.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②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4)选文中范仲淹“忧其君”与“忧其民”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不久;②买;③同“嘱”,嘱咐;④贬谪,降职。(2)C(3)①目前应当停止修建寺庙景观,减少木材购买量。②虽然朝廷没能听从范仲淹的意见,但是宋仁宗深切以为范仲淹是忠臣。第124页共124页 (4)“忧其君”原因是天子不顾礼法,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不能开创这个先例;“忧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分析】【参考译文】天圣七年(宋仁宗年号),章献太后将在冬至那一天接受朝拜,仁宗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贺寿。范仲淹非常激进的进言:“在家里侍奉母亲,为母亲拜寿应该行家人礼。现在天子与百官一起,太后面朝南作为至尊接受拜贺,不能开创这个先例。”又上书太后请归还政权于仁宗皇帝,没有得到答复。不久被罢黜,到陈州作判河中府。当时正好朝廷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官方买办陕西的木材。范仲淹又上书:“昭应、寿宁年间的事情历历在目,前事不远后事之戒。现在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应该顺应天意,让人民休息。目前应当停止修建寺庙景观,减少木材购买量,以解决财政赤字。”虽然朝廷没能听从范仲淹的意见,但是宋仁宗深切以为范仲淹是忠臣。【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不久被罢黜,到陈州作判河中府。寻:不久。②句意:官方买办陕西的木材。市:买。③句意: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属:同“嘱”,嘱咐。④句意:被贬谪的官员和不得志的文人。迁:贬谪,降职。(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为:现在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应该顺应天意。故断为:C。(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宜,应该。罢,停止。句意:目前应当停止修建寺庙景观,减少木材购买量。②重点词:虽,虽然。以为,认为。句意:虽然朝廷没能听从范仲淹的意见,但是宋仁宗深切以为范仲淹是忠臣。(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通过阅读文章,结合“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可知:范仲淹“忧其君”的原因是天子不顾礼法,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不能开创这个先例;“忧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答案:(1)①不久;②买;③同“嘱”,嘱咐;④贬谪,降职。第124页共124页 (2)C(3)①目前应当停止修建寺庙景观,减少木材购买量。②虽然朝廷没能听从范仲淹的意见,但是宋仁宗深切以为范仲淹是忠臣。(4)“忧其君”原因是天子不顾礼法,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不能开创这个先例;“忧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5.(2021秋•平潭县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净业寺在都城之北,面临清波,汪洋数十顷,两涯之间,几不辨牛马。而一望镜彻,直令人心一空。予厌苦尘污。一日,舍舆①循涯而步,见有败荷如盖,余香乘风来扑入鼻。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转视昔日于官场上,从马驴间,听传呼声,顿隔人天。已而穿萝寻径,复有小筑,自为洞天。四顾竹树,交加成帷,更为奇绝。予乘小酣,暂憩草裀②。顷刻,西山落日,斜挂树杪③,如轮如烛,返照水面矣。归来余兴欲勃,便欣然神往,遂漫为追次④其事。倘他日乞得冷曹⑤,借吏隐闲身,再觅句以志胜事,当不负此佳境也。(选自王心一《净业寺观水记》,有删改)【注】①舆:车。②草裀(yīn):草地。③杪(miǎo):树枝的细梢。④追次:追忆,记录。⑤冷曹:清闲的官职。(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①直令人心一空 全 ②已而穿萝寻径 不久 ③四顾竹树 看 ④再觅句以志胜事 美好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B.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C.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D.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124页共124页 ①一日,舍舆循涯而步,见有败荷如盖。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4)本文作者借观水表达哪些内心感受?请概括。【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全;②不久;③看;④美好。(2)C(3)①有一天,我舍弃车马沿着净业寺的湖水边步行,看见残荷仍然亭亭如盖。②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4)作者看到家中的小小水景,想要挣脱束缚、飞越大海;净业寺观水时,充分享受了超然物外之趣,人心为之一空,借此暂避“尘污”之苦;观水后,企盼能从宦海忙碌中解脱,偷得闲暇再觅如此佳境。【分析】【参考译文】净业寺在都城的北面,面对一池清波,汪洋数十顷,两岸之间水面开阔无比,几乎分辨不出马和牛。那水如镜子一般清澈见底,令人心旷神怡,全然忘记了尘世喧嚣。我厌恶京城俗务,深感痛苦。有一天,我舍弃车马沿着净业寺的湖水边步行,看见残荷仍然亭亭如盖,风送余香,送入鼻中。忽然听到木鱼声时响时歇,隔着花木,红楼一角,隐隐约约传出动人的歌声,觉得耳中如清泉流过,一片洁净。转而想到自己平时在官场出入,驴马嘶鸣,皂隶喝道,顿时觉得此刻与从前如隔天上人间两个世界。继而穿林披萝,曲径寻幽,又见到一座玲珑的小阁,自为洞天福地。向四面看(周围的)竹林和树木,交错环绕像帷幕一样,(这景象)更是奇妙之极。乘着微醉,我暂时在草地上休息了一会儿。不久,西山落日仿佛斜挂树梢,(那霞光)返照水面上,圆如轮盘,亮如烛火。回来后抱膝再次面对砚池、盆盂里的水,余兴仍然很高,便欣欣然沉浸其中,就挥笔追记下游玩之事。如果将来哪天能得一个清闲官职,借着官身做一个隐者,会再来此地寻觅佳句来记录美好的事情,必当不辜负这美妙的地方。【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全然忘记了尘世喧嚣。一:全。②句意:继而穿林披萝,曲径寻幽。已而:不久。③句意:向四面看(周围的)竹林和树木。顾:看。④句意:会再来此地寻觅佳句来记录美好的事情。胜:美好。(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忽然听到木鱼声时响时歇,隔着花木,红楼一角,隐隐约约传出动人的歌声,觉得耳中如清泉流过。故断为: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第124页共124页 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舍,舍弃。循,沿着。句意:有一天,我舍弃车马沿着净业寺的湖水边步行,看见残荷仍然亭亭如盖。②重点词:先,在……之前。先,在……之后。句意: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4)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一望镜彻,直令人心一空”可知,在净业寺观水时,看到敬业寺旁边的那一泓清波,非常的辽阔,看着这样的水,心就为之一空;根据“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可知,作者听到木鱼声时响时歇进而红楼里传出动人的歌声,觉得耳中如清泉流过,一片洁净;根据“倘他日乞得冷曹,借吏隐闲身,再觅句以志胜事,当不负此佳境也”可知,作者企盼能从宦海忙碌中解脱,偷得闲暇再觅如此佳境。答案:(1)①全;②不久;③看;④美好。(2)C(3)①有一天,我舍弃车马沿着净业寺的湖水边步行,看见残荷仍然亭亭如盖。②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4)作者看到家中的小小水景,想要挣脱束缚、飞越大海;净业寺观水时,充分享受了超然物外之趣,人心为之一空,借此暂避“尘污”之苦;观水后,企盼能从宦海忙碌中解脱,偷得闲暇再觅如此佳境。【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6.(2021秋•东方校级期中)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问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第124页共124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④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1)下列加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B A.猥自枉屈(wěi)B.夙夜忧叹(shù)C.淫慢则不能励精(yín)D.险躁则不能治性(zào)(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②庶竭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这里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③夫君子之行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振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写两点并谈谈启示)【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B(2)①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②比喻才能平庸,这里是诸葛亮自谦的话。③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④振奋。(3)①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②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4)我了解的诸葛亮还是一个忠心耿耿,知恩图报,心系家国,以天下为己任,教子修身明志,重视德行的人。第124页共124页 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有些孩子不知感恩,诸葛亮知恩图报的品质是一种美德,令人敬佩。诸葛亮爱家爱子、重视孩子德行的情怀令人感动等。【分析】译文:【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用尽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乙】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解答】(1)本题考查汉字读音辨析。ACD.正确。B.有误,“夙”的读音为:sù。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①句意: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②句意:我希望能够用尽平庸的才能。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里是诸葛亮自谦的话。③句意:君子的行为操守。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④句意: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励,振奋。(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第124页共124页 ①重点词语:苟全,苟且保全;闻达,扬名显达。句意: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②重点词语:明志,明确志向;致,达到,实现;远,远大目标。句意: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拟写阅读启示的能力。刘备三顾茅庐,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诸葛亮知恩图报,对刘备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根据乙文中他对儿子的教育,可知他是一个修身明志,重视品德修养的人。拟写阅读启示时,可围绕诸的知恩图报,重视孩子的德育来表述,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B(2)①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②比喻才能平庸,这里是诸葛亮自谦的话。③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④振奋。(3)①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②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4)我了解的诸葛亮还是一个忠心耿耿,知恩图报,心系家国,以天下为己任,教子修身明志,重视德行的人。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有些孩子不知感恩,诸葛亮知恩图报的品质是一种美德,令人敬佩。诸葛亮爱家爱子、重视孩子德行的情怀令人感动等。【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17.(2021秋•永城市月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第124页共124页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余居山凡两日,篮舆①行绿树中,碧萝②垂幄③,苍枝掩径,坐则青山列屏,立则湖水献玉。一峦一壑,可列名山,败址残石,堪入图画。天下之观止此矣。陶周望④曰:“余登包山,而始知西湖之小也。六桥⑤如房中单条画,飞来峰⑥盆景耳。”(节选自袁宏道《西洞庭》)[注释]①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类似后世的轿子。②碧萝:女萝,一种绿色的寄生攀缘植物。③垂幄:垂下来的帐幕。④陶周望: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工诗善文,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⑤六桥:杭州西湖外湖苏堤上之六桥。⑥飞来峰:位于灵隐寺前,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连月不开开 指天气放晴。 ②把酒临风把 持、执。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3)请分析语段(一)第三段和语段(二)的写景方法的异同。(4)语段(一)和语段(二)都描写了洞庭景色之美,但两个语段抒发的感情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指天气放晴。②持、执。(2)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3)相同点:语段(一)第三段直接描绘出洞庭湖阳光明媚、恬静愉悦的春景;语段(二)用“碧萝垂幄,苍枝掩径坐则青山列屏。立则湖水献玉。一峦一壑,可列名山败址残石堪人图画”直接描写出西洞庭的美景。不同点:语段(二)还引用了陶周望的“余登包山,而始知西湖之小也。六桥如房中单条画,飞来峰盆景耳”,把西洞庭和西湖进行对比,用西湖衬托西洞庭景色之宏伟壮美。(4)语段(一)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睛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为议论埋下伏笔,含蓄地劝勉友人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语段(二)描绘了西洞庭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124页共124页 【分析】参考译文:(一)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二)我在山中游览两天,乘着轿子往来翠绿的树丛中,看到绿色的藤蔓就像垂下来的帐幕一样,碧绿的树枝把山路都遮住了,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坐下来,可以看到青山就像摆放的屏风一样美丽;站起来,可以看到玉石一样的湖水。每一座山都可以说是名山,破败的残石遗址都是一幅图画。天下的奇景都集中在这里。陶周望说:“我登上包山,才知晓西湖的小。六桥就像房中的单幅画作,杭州的飞来峰也不过是盆景罢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实词。①句意: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开:指天气放晴。②句意:端着酒杯,吹着微风。把:持、执。(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重点词有:大观,壮丽景象;备,详尽。句意: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3)本题考查写景方法的异同。语段(一)第三段“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直接描绘出洞庭湖昼则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夜则形、色、声俱备的美景。语段(二)用“碧萝垂幄,苍枝掩径坐则青山列屏。立则湖水献玉。一峦一壑,可列名山败址残石堪人图画”第124页共124页 直接描写出西洞庭山青水碧的美景,还引用了陶周望的“余登包山,而始知西湖之小也。六桥如房中单条画,飞来峰盆景耳”,把西洞庭和西湖进行对比,用西湖的“小”来衬托西洞庭景色之宏伟壮美。(4)本题考查对情感的理解。语段(一)第二段描写了一幅洞庭风雨图,引发“迁客骚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感受;第三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引发“迁客骚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感受。可知语段(一)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睛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为下文写“古仁人之心”的议论埋下伏笔,含蓄地劝勉友人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语段(二)描绘了西洞庭的美景,不由赞叹“天下之观止此矣”,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答案:(1)①指天气放晴。②持、执。(2)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3)相同点:语段(一)第三段直接描绘出洞庭湖阳光明媚、恬静愉悦的春景;语段(二)用“碧萝垂幄,苍枝掩径坐则青山列屏。立则湖水献玉。一峦一壑,可列名山败址残石堪人图画”直接描写出西洞庭的美景。不同点:语段(二)还引用了陶周望的“余登包山,而始知西湖之小也。六桥如房中单条画,飞来峰盆景耳”,把西洞庭和西湖进行对比,用西湖衬托西洞庭景色之宏伟壮美。(4)语段(一)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睛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为议论埋下伏笔,含蓄地劝勉友人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语段(二)描绘了西洞庭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点评】翻译句子的原则是“信”“雅”“达”,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再次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解释;最后要注意语句的流畅。18.(2021秋•安徽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①,号“沧浪”②第124页共124页 焉。前竹后水,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③小舟,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节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有删减)注:①北碕(qí):北边曲折的堤岸上。②沧浪:取意于先秦民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③榜:船桨,借指船,这里作动词用,意为驾船。(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峰回路转 曲折、回环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居高面下、高踞 ③遂以钱四万得之 最终 ④无穷极 穷尽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②尤与风月为相宜。(3)【甲】文写出了琅琊山 秀美 的特点。【乙】文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 园中乘舟畅游 的经过。(4)【甲】【乙】两文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曲折、回环;②居高面下、高踞;③最终;④穷尽。(2)①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②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3)秀美;园中乘舟畅游。(4)都表达了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甲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乙文通过对沧浪亭的记叙,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纷争的厌弃。【分析】译文:【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第124页共124页 【乙】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我常常划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为:山势回环,山路弯转。回:曲折、回环。②句意为: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临:居高面下、高踞。③句意为:最后用四万钱币购得它。遂:最终。④句意为:没有穷尽。穷:穷尽。(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①句中重点词语:之,的。意,情趣。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②句中重点词语:尤:尤其。宜,适宜。句意: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醉翁亭记》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作者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座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沧浪亭记》第一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筑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第二段写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进而生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根据“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在滁州时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结合乙文中“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意思是“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纷争的厌弃和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答案:(1)①曲折、回环;②居高面下、高踞;③最终;④穷尽。第124页共124页 (2)①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②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3)秀美;园中乘舟畅游。(4)都表达了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甲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乙文通过对沧浪亭的记叙,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纷争的厌弃。【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9.(2021秋•偃师市月考)文言文阅读。【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攀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于是舟子导往。村在两山夹道中。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茆舍,不愧隐者之居。中有皂荚亭,树大可两抱。余所历园亭,此为第一。园左有山,俗呼鸡笼山,山峰直竖,上加大石,如杭城之瑞石古洞,而不及其玲珑。旁一青石加榻,鸿干卧其上曰:“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可以开樽矣。”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土人知余等觅地而来,误以为堪舆,以某处有好风水相告。鸿干曰:“但期合意,不论风水。”(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①余拏一小舟 同“桡”,撑(船)。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语段【甲】中划线句是怎样从感官角度表现景物特点的?请简要分析。(4)语段【甲】加点字“痴”和语段【乙】加点字“意”的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同“桡”,撑(船);②消失。(2)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第124页共124页 (3)从听觉上来写西湖雪景,突出了湖山封冻,人声、鸟声俱寂的寂寥空旷之感。(4)示例一:语段【甲】中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是“痴”的表现,表现出他傲岸自持,独自于雪夜痴行。语段【乙】中“但期合意,不论风水”表现出作者和好友认为好地方应该是“合意”,即顺应游览者的心境和意趣,而不必像当地土人那样认为有好风水才算好风景,可见“痴”和“意’都能表现出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的内涵。示例二:语段【甲】中作者“强饮三大白”是“痴”的表现,表现出作者率性任真的一﹣面。语段【乙】中“可以开樽”“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表现出作者和好友随性不羁,所以“痴”和“意”内涵上的相同点有率性自得。示例三:语段(一)【甲】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作者“痴景”的表现,作者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语段【乙】中“不愧隐者之居”“既旷且幽”,通过写作者和好友向往、陶醉于幽静隐避之地,来表现“合意”的标准并非在意“风水”,可见“痴”和“意”都能展现一种高洁雅致的人生追求。【分析】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是白茫茫的一片。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于是船夫引导去。村庄坐落在两山夹峙道中。园子依山而没有石头,老树多非常迂回,呈盘郁之势,亭榭窗栏毫无装饰,因陋就简的屋舍,不愧是隐士居住的地方。中间由有一座皂荚亭,树木粗壮要两个人合围。我所见过的园亭中,它是最大的。园子左边有山,俗称鸡笼山,山峰直坚,上面有大石头,如杭州城的瑞石古洞,却没有它玲珑。旁边一块青石做的床榻,鸿干加唱歌或吹口哨,心情无必畅快。当地人知道我等寻找此地而来,误认为这里风水好,以某地方有好风水相告。鸿干说:“只是希望合心意,不管风水。”【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拏:同“桡”,撑(船)。第124页共124页 ②句意: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沆砀,弥漫。一,全。句意: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连在一起),上下都是白茫茫的。(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人声、鸟声都消失了,这是从听觉上来写西湖雪景,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一方面写出了西湖之上的静谧、安静的环境;另一方面,因为雪大,所以无人、无鸟,突出了湖山封冻,进而营造了人声、鸟声俱寂的寂寥空旷之感。(4)本题考查主题理解。结合语段【甲】中的具体句子理解的“痴”,这个“痴”和作者的品格、追求、内心想法相关,结合【乙】理解“意”,这个“意”同样和作者的品格、追求相关,找到“痴”和“意”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追求、品格上的相同点,抓住其中一点进行分析即可。示例:语段【甲】中“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作者“痴景”的表现,白茫茫的西湖之上,没有一丝声音,静谧无声,这样的景色令作者神往,想去探寻、欣赏,表现了作者孤高、纯洁的品格追求。语段【乙】中“但期合意,不论风水”表现作者和友人不同于其他人的追求,寻找的不是好风水,不是荣华富贵,而是美丽的能够赏心悦目的山水表现了作者脱俗的、不流于世俗的、孤高的追求。可见“痴”和“意”都能表现出孤高的、不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答案:(1)①同“桡”,撑(船);②消失。(2)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3)从听觉上来写西湖雪景,突出了湖山封冻,人声、鸟声俱寂的寂寥空旷之感。(4)示例一:语段【甲】中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是“痴”的表现,表现出他傲岸自持,独自于雪夜痴行。语段【乙】中“但期合意,不论风水”表现出作者和好友认为好地方应该是“合意”,即顺应游览者的心境和意趣,而不必像当地土人那样认为有好风水才算好风景,可见“痴”和“意’都能表现出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的内涵。示例二:语段【甲】中作者“强饮三大白”是“痴”的表现,表现出作者率性任真的一﹣面。语段【乙】中“可以开樽”“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表现出作者和好友随性不羁,所以“痴”和“意”内涵上的相同点有率性自得。示例三:语段(一)【甲】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作者“痴景”的表现,作者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语段【乙】中“不愧隐者之居”“既旷且幽”,通过写作者和好友向往、陶醉于幽静隐避之地,来表现“合意”的标准并非在意“风水”,可见“痴”和“意”第124页共124页 都能展现一种高洁雅致的人生追求。【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20.(2021秋•孝南区月考)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遗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奕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第124页共124页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ù):田间水道。(1)解释下列加点字。①春和景明 日光 ②微斯人 没有 ②会有土寇 正赶上 ④恒独步庭阶 常常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感极而悲者矣╲而不离古方B.或异二者之为╲几为所擒C.是进亦退╲如是日千百遍D.则有去国怀乡╲国医不泥古方(3)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国奕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5)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列填空。[甲]文最后一段议论抒情,将“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表现进行对比,表现了 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乙]文最后一段发表议论,揭示了 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 观点。【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日光;②没有;③正赶上;④常常。(2)C(3)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4)①不因为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怒。②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但也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但也不背离古代的药方。(5)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分析】参考译文:岳阳楼记第124页共124页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泥古者愚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阿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景,日光;②句意: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③句意: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会,正赶上;④句意: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恒,常常。(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第124页共124页 A.而:表顺承/表转折;B.之:的/被;C.是:这/这;D.大:国都/国家。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故可断句为: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以,因为。物,外物。句意:不因为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怒。②重点词有:费,废弃。执,偏执。泥,拘泥。句意: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但也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但也不背离古代的药方。(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表现的是其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奕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说明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答案:(1)①日光;②没有;③正赶上;④常常。(2)C(3)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4)①不因为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怒。②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但也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但也不背离古代的药方。(5)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第124页共124页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21.(2020秋•萨尔图区校级期中)【古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调素琴 弹奏 ②鸿儒 大 ③亦遂增胜 光彩 ④不堪其忧 忍受 (2)选出下列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A.无丝竹之乱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有仙则名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C.以当南日以我酌油知之D.而庭阶寂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②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4)给乙文中画线句划分节奏,断两处,用“/”标注: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5)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环境 幽雅 特点;乙文用“万籁有声”写居室清静,这是运用 以动衬静 第124页共124页 手法突出清静。甲、丙两文表达了 安贫乐道,志趣高洁 相同的生活情趣。【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弹奏;②大;③光彩;④忍受。(2)A(3)①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②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4)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5)幽雅;清静;安贫乐道,志趣高洁。【分析】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乙】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向前开了四扇窗子,用矮墙在庭院周围环绕,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丙】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弹奏清雅的古琴。调:弹奏。②句意为:博学的人。鸿:大。③句意为:也增加了新的光彩。胜:光彩。④句意为: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堪:忍受。第124页共124页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相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B.不同,副词,就/连词,就有;C.不同,介词,用来/介词,凭借;D.不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故选:A。(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句意为: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②中重点词语有:案,几案,桌子。顾视,环看四周。句意为: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据此断句为: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意思是: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写出了陋室的幽雅,乙文用“万籁有声”写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突出居室的清静。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可见作者安贫乐道,志趣高洁。答案:(1)①弹奏;②大;③光彩;④忍受。(2)A(3)①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②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4)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5)幽雅;清静;安贫乐道,志趣高洁。【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22.(2020秋•太和县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第124页共124页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霰,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 还 ③是金陵人,客此客: 客居 ④然万竹中雪子敲戛然: 表示转折,然而 ⑤鲁直所谓谓: 说(认为) (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3)[甲]文中 “湖中人鸟声俱绝” 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夜的寂静。 (4)【甲】【乙】两文都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②还;③客居;④表示转折,然而;⑤说(认为)。(2)①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②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3)“湖中人鸟声俱绝”;夜的寂静(4)甲文趣在: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雪粒敲打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第124页共124页 【分析】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雪粒敲打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离开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顺遂,然而顺流而行,遇阻而止,随它吧。(正如)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托一梦”。【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②句意为: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更:还。③句意为:(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客:客居。④句意为:然而雪粒敲打竹子。然:表示转折,然而。⑤句意为:鲁直所说。谓:说(认为)。(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更,还。痴似,痴于,痴过。句意为: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②中重点词语有:时,当时。至,到。句意为: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夜的寂静。(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从甲文“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第124页共124页 能看出,作者一个人,半夜时分,在别人都呆在家里的时间,独往湖心亭看雪,可见其情趣的与众不同;在湖心亭,巧遇赏雪之人,把酒言欢,亦可见其情趣高雅。从乙文“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中可知,趣在雪夜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悠闲自得地读书。答案:(1)①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②还;③客居;④表示转折,然而;⑤说(认为)。(2)①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②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3)“湖中人鸟声俱绝”;夜的寂静(4)甲文趣在: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雪粒敲打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23.(2020秋•古浪县校级期中)文言文阅读。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第124页共124页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存亡之秋 时期 陟罚臧否 奖励 以遗陛下 留给 悉以咨之 商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文意理解。①文章第六、七段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②文章第六段“由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婵提出了那几条建议?其中那一条最为重要,为什么?【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时期②奖励③留给④商讨(2)①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3)①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②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第二问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亲佞远贤导致后汉灭亡,后世应该以此为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分析】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第124页共124页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句的意思来分析。①此句译为:危急存亡的时期。秋:时期。②此句译为: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陟:奖励。③此句译为:来留给陛下。遗:留给。④此句译为:都拿来跟他商讨。咨:商讨。(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第124页共124页 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语:陟(zhì):提升,提拔。罚:惩罚。臧否(pǐ):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异同:这里偏重在异。此句译为: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②重点词语:所以:这是......的原因。兴隆:兴盛繁荣。此句译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①根据“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得: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②根据“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得:“由是感激”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可得:广开言路;根据“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可得:赏罚分明;根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可得:亲贤远佞。根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得:亲佞远贤导致后汉灭亡,后世应该以此为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因此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答案:(1)①时期②奖励③留给④商讨(2)①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3)①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②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第二问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亲佞远贤导致后汉灭亡,后世应该以此为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点评】文言文翻译解答时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2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第124页共124页 【甲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文】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1微斯人,吾谁与归?【丙文】真卿①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遣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选自《史林测义》)【注释】①真卿: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谥“文忠”。(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通过这种方法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德”,感激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思想 ④沙鸥翔集 停歇 ⑤故尝以正色公言 态度严肃 第124页共124页 ⑥凡二十阅月 总共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②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3)【丙文】中颜真卿的举动是如何体现【甲文】的观点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4)针对以上文章内容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的是 D A.【甲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心”是指是非之心;【乙文】古仁人之心的“心”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甲文】可以看出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善于叙事抒情,感情强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C.【乙文】前两节进行景物描写,或明或暗;作者的心情或喜或悲。意在表达“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观点。D.【丙文】颜真卿虽然到了晚年,仍然保持爱国之心。只是因为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被一些奸人憎恨,从而被捏造罪名、弹劾、贬低或者排斥。【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通过这种方法;②得,同“德”感激;③思想;④停歇;⑤态度严肃;⑥总共。(2)①假使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坏事有什么不做呢?②(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3)颜真卿遭到胁迫毫不害怕,最终在蔡州被绞死,说明他舍生取义,为心中的大义英勇抗议。(4)D【分析】译文:第124页共124页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着给人(吃),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也可以停止了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乙】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和草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丙】颜真卿仕历经元、肃、代、德四朝,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抱有爱国之心。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些公道话,而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弹劾,或是被贬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哎,自从平原太守(颜真卿)首倡大义,到现在才有能够完成颜公您的遗愿的啊……但是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啊!第124页共124页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由是,通过这种方法;②句意: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③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心,思想;④句意: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歇;⑤句意: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些公道话。正色,态度严肃。⑥句意:经历了二十多个月。凡,总共。(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恶,厌恶。甚,超过。句意:假使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坏事有什么不做呢?②重点词有:顾,顾惜。为,被。句意:(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颜真卿“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说明他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体现了他舍生取义,为心中的大义英勇抗议。(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A.有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B.有误,【甲文】可以看出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善于议论,感情强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C.有误,【乙文】前两节进行景物描写,或明或暗;所写心情并非作者心情。D.正确。故选:D。答案:(1)①通过这种方法;②得,同“德”感激;③思想;④停歇;⑤态度严肃;⑥总共。(2)①假使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坏事有什么不做呢?②(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第124页共124页 (3)颜真卿遭到胁迫毫不害怕,最终在蔡州被绞死,说明他舍生取义,为心中的大义英勇抗议。(4)D【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25.(2021秋•平阳县校级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材料一]九日①齐山登高唐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②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材料二]齐景公③游于牛山④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国子、高子⑤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而况君乎!”又俯而泣。晏子⑥笑曰:“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惟农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惭而举觞自罚,因罚二臣。选自《韩诗外传》[注释]①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②客:指张祜,唐代诗人,杜牧好友。当时已52岁,被人排挤,未受重用。③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君主。④牛山:山名,位于齐国国都临淄城南。⑤国子、高子:指史孔和柔丘据,皆为齐景公的大臣。⑥晏子:晏婴,齐国的上大夫。(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菊花须插满头归云归而岩穴暝B.且犹不欲死则太公至今犹存C.不用登临恨落晖把酒临风D.惟农事之恤安富恤贫第124页共124页 (2)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二处)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3)材料一中诗人的“开口笑”与材料二中晏子的“笑”,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诗歌尾联作者用齐景公游牛山的典故,有何用意?联系材料一,简要分析。(5)古人登高的情结,文人有“登高必赋”的传统。“登高”已由一种日常习俗变为一种承载多层意蕴的文化符号。结合杜甫的《望岳》、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和以上两则材料,阐述你对登高情结的理解。(结合两个即可)【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B(2)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3)材料一中的“开口笑”表达了诗人杜牧的旷达情怀,诗人重阳节与友人登高,面对秋景映江、大雁初飞,本是寥落失意的心境被眼前的壮阔景象打开,觉得尘世不易,更要珍惜眼前,尽情开怀。材料二中的“笑”表现了晏子的家国情怀。晏子嘲笑齐景公怯懦,欠缺君王该有的胸襟和气度,希望齐景公超脱个人得失,能励精图治,多关心民生和社稷安危。(4)诗歌尾联用齐景公牛山悲泣的典故,委婉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劝慰,希望友人不必为人生无常而哀伤,放下利益得失,及时行乐;同时,也希望自己能超脱世俗,真正达到旷达的境界。(5)《望岳》中的杜甫面对雄伟而奇丽的泰山,便生登临人生顶峰的愿望,表达了他的凌云之志;《咸阳城东楼》中的许浑在唐王朝风雨飘摇之际,登咸阳城楼,由眼前的绿芜、秋蝉想到王朝的更替,抒发了他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九日齐山登高》中的杜牧,重阳节与同是宦游人的张祜登上齐山,虽值悲秋,但见眼前壮阔的江面,自由豪迈的大雁,不由得开怀大笑畅饮,心中的消沉失意逐渐淡然,变得旷达,豪情满怀。材料二中的晏子,面对登高悲泣的齐景公,觉得不该患个人得失,应该有宽广的家国情怀。【分析】译文:【材料一】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材料二】齐景公在牛山上游玩,向北望着齐国,感道:“多美的国家啊,草木茂盛,郁郁葱葱!假使自古以来没有死,那么我还离开这儿去哪里呢?”说着便低头哭泣,泪水沾湿了衣襟。国子、高子说:“第124页共124页 是啊,我们依仗君王您的恩赐,尽管吃的是粗茶淡饭,乘的是弩马柴车,尚且还不想死,何况是君王您呢?”(景公听了)又低头哭泣。晏子笑着说:“可笑啊!晏婴今日游玩,见到了一位怯懦之君,两位谄媚之臣。倘若自古以来没有死,那么太公今天还活着,我们君王当今可能正披着蓑笠站在田间地头,考虑的只有眼前的事,哪有工夫念及死啊!“景公觉得惭愧,举起杯子自己罚自己喝酒,又罚了史孔、梁丘据各两杯酒。【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归:回家/归:聚拢;B.犹:还/犹:还;C.临:登上,到/临:面对(迎着);D.恤:忧虑/恤:救济;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可笑啊!晏婴今日游玩,见到了一位怯懦之君,两位谄媚之臣。“哉”为语气词,在“乐哉”后应断一处;“也”为句末虚词,在今日婴之游也”后,后应断一处。故断为: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3)本题考查诗文及文言文内容理解。材料一中“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意思是: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联系首联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联系注释①②可知,杜牧的好友受人排挤,未受到朝廷重用,内心应是忧愁苦闷的,杜牧此时与其在重阳佳节登山望远,只见江水开阔映雁影,峰峦翠微记心间,开阔壮美的景象让诗人忘记忧愁,认为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表现了诗人豁达的心胸,旷达的情怀;根据【材料二】“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笠而立乎亩之中。惟农事之恤,何暇念死乎(可笑啊!晏婴今日游玩,见到了一位怯懦之君,两位谄媚之臣。倘若自古以来没有死,那么太公今天还活着,我们君王当今可能正披着蓑笠站在田间地头,考虑的只有眼前的事,哪有工夫念及死啊)”可知,面对齐景公望景伤怀未像国子、高子随口应和君主,而是通过“笑”言君主的怯懦,认为君主应该多关心农事,重视民生之事,励精图治,为政一方,而非只是悲叹时光荏苒,通过“笑”进谏忠言,表现了晏子的家国情怀。(4)本题考查诗文理解。《九日齐山登高》尾联“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意思是: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联系颔联“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及注释②可知,好友因被人排挤,未受重用,内心忧愁;联系【材料二】“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日:‘第124页共124页 美哉国乎!郁郁秦秦,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景公惭而举觞自罚”可知,齐景公望景感怀,生无用之愁;诗人借此委婉的劝告友人不要因暂时的得失忧愁苦闷,应该放下得失,要懂得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是希望自己能够看淡得失,表现了诗人豁达的心胸,旷达的情怀。(5)本题考查拓展延伸。《望岳》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通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咸阳城东楼》中“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仿佛家乡沙洲;溪云突起红日沉落在寺阁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来往过客莫问当年兴亡之事,只见渭水一如既往向东奔流)“表现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九日齐山登高》是杜牧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杜牧的好友受人排挤,未受到朝廷重用,内心应是忧愁苦闷的,杜牧此时与其在重阳佳节登山望远,只见江水开阔映雁影,峰峦翠微记心间,开阔壮美的景象让诗人忘记忧愁,认为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诗文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出豁达的心胸,旷达的情怀;根据【材料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读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笠而立乎亩之中。惟农事之恤,何暇念死乎”可知,晏子面对齐景公望景伤怀未像国子、高子随口应和君主,而是通过“笑“言君主的怯懦,认为君主应该多关心农事,重视民生之事,励精图治,为政一方,而非只是悲叹时光荏苒,感叹个人得失,体现了家国情怀这一主题。答案:(1)B(2)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3)材料一中的“开口笑”表达了诗人杜牧的旷达情怀,诗人重阳节与友人登高,面对秋景映江、大雁初飞,本是寥落失意的心境被眼前的壮阔景象打开,觉得尘世不易,更要珍惜眼前,尽情开怀。材料二中的“笑”第124页共124页 表现了晏子的家国情怀。晏子嘲笑齐景公怯懦,欠缺君王该有的胸襟和气度,希望齐景公超脱个人得失,能励精图治,多关心民生和社稷安危。(4)诗歌尾联用齐景公牛山悲泣的典故,委婉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劝慰,希望友人不必为人生无常而哀伤,放下利益得失,及时行乐;同时,也希望自己能超脱世俗,真正达到旷达的境界。(5)《望岳》中的杜甫面对雄伟而奇丽的泰山,便生登临人生顶峰的愿望,表达了他的凌云之志;《咸阳城东楼》中的许浑在唐王朝风雨飘摇之际,登咸阳城楼,由眼前的绿芜、秋蝉想到王朝的更替,抒发了他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九日齐山登高》中的杜牧,重阳节与同是宦游人的张祜登上齐山,虽值悲秋,但见眼前壮阔的江面,自由豪迈的大雁,不由得开怀大笑畅饮,心中的消沉失意逐渐淡然,变得旷达,豪情满怀。材料二中的晏子,面对登高悲泣的齐景公,觉得不该患个人得失,应该有宽广的家国情怀。【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26.(2021秋•金水区校级期中)阅读《岳阳楼记》完成问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B A.连月不开开我东阁门别开生面第124页共124页 B.则有去国怀乡待君久不至,已去扬长而去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洞若观火D.北通巫峡政通人和通宵达旦(2)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在2、3段中作者提到“迁客骚人”的“悲”“喜”,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4)请结合《岳阳楼记》末段和链接材料末段,从运用的表达方式以及所抒发的情感两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链接材料】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节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注释】①按图:按照地图,文中指看着地图。②惠利:指恩惠利益。③作者:建造者。【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B(2)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3)便于将迁客骚人的恶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4)都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旨,流露作者思想感情。原文抒发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材料侧重表达滕侯以民为本的情怀。【分析】参考译文:原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第124页共124页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链接材料: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能写一篇记。”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隐约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问来人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堤起名字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大概深深考虑老百姓的人,在谋划一些事情时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很少的力气却取得很多的功效。抵挡天下的险阻,消除不可预测的担心,施恩于当地百姓并且惠及于荆州、湘潭、贵州、四川,凡是往来于湖中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可以得到这个堤的利益。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交通要道,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总共要有多少呢!假使修堤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子京太守给人和物带来的恩惠和便利,难道是可以用数字计算的吗?事情不担心干不成,而担心容易毁坏。自古以来那些有道德有才干的仁人,总想着为百姓兴利除弊,他们留下的遗迹到处都能见到。如果后来者都能像初建者那样用心,那么百姓直到今天依然能够得到实惠,普天之下还有不受恩惠的事情发生吗?【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放晴/打开/开辟;第124页共124页 B.都是离开;C.景观/看/看;D.通向/顺利/整个。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文文言文句子翻译。重要词语有:浮光,浮动的光;跃金,跳动的金子;静影,静静的月影;璧,圆形的璧玉。整句的意思是: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3、4段写了迁客骚人以外物的好坏自己的遭遇或喜或悲,和后面“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形成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4)本题考查对文章表达方式的分析以及思想情感的把握。通过阅读《岳阳楼记》末段和链接材料末段可知,两段都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用抒情议论句点明文章的主旨,抒发作者的情怀。原文作者以“古仁人”自况,抒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而通过链接材料“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中的这个句子可知,可知侧重的是表达对滕侯以民为本的情怀的赞美。答案:(1)B(2)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3)便于将迁客骚人的恶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4)都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旨,流露作者思想感情。原文抒发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材料侧重表达滕侯以民为本的情怀。【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第124页共124页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27.(2021秋•枣阳市校级期中)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①及冠,嶷然有声冠: 成年 ②而事不弛废而: 但是,却 (2)下面句子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A.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B.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C.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D.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4)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用原文回答)(5)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①成年;②但是,却。(2)B第124页共124页 (3)我所谓宽者,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简者,是不做繁碎扰人的事罢了。(4)“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5)示例:欧阳修具有“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他宽松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也就是《醉翁亭记》中“太守之乐其乐”的原因。【分析】参考译文: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在贬职夷陵县时,没有什么排遣,就取出旧日已办的案卷反复阅览,结果发现案中是非颠倒、违法曲断的错误比比皆是,于是他仰天长叹说:“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尚且如此,全国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他遇事不敢疏忽不慎。当文人求见欧阳修时,他跟他们谈话,从不涉及文章的事,只谈论官吏治事的问题。他认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的好坏则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凡他任职的几个郡,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有人问他:“为政宽简,而事情并不松弛失误,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说:“把放纵无度作为宽,把省略必要的东西作为简,那就使政事败坏,而且百姓也会受害。我所谓宽者,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简者,是不做繁碎扰人的事罢了。”【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冠:成年;②句意:而事情并不松弛失误。而:但是,却。(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把放纵无度作为宽,把省略必要的东西作为简,那就使政事败坏,而且百姓也会受害。故断为: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吾,我;苛,苛刻;急,急迫;耳,罢了。句意为:我所谓宽者,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简者,是不做繁碎扰人的事罢了。(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结合“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意思是“第124页共124页 当文人求见欧阳修时,他跟他们谈话,从不涉及文章的事,只谈论官吏治事的问题。他认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的好坏则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可知“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是欧阳修不与他们谈论文章的原因。(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醉翁亭记》是课内文言文,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解。根据本文中的“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意思是“把放纵无度作为宽,把省略必要的东西作为简,那就使政事败坏,而且百姓也会受害。我所谓宽者,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简者,是不做繁碎扰人的事罢了”,可知作者之所以能做到与民同乐,就是因为为政达到了这种效果。据此作答即可。示例: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对百姓不放纵,更不“苛急”——谓之宽;处理政事不废驰,更不“繁碎”——谓之简。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答案:(1)①成年;②但是,却。(2)B(3)我所谓宽者,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简者,是不做繁碎扰人的事罢了。(4)“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5)示例:欧阳修具有“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他宽松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也就是《醉翁亭记》中“太守之乐其乐”的原因。【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28.(2021秋•宁远县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③第124页共124页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野芳发/而幽香B.行者/休于树C.四时之景/不同D.颓然乎/其间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山水之乐/太守之乐其乐B.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C.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D.日出而林霏开/水落而石出者(3)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第①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B.第②段先写朝暮之景,再写四季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C.第③段层次清晰,依次写了滁人游、众宾欢、太守宴、太守醉四个内容。D.第④段“太守之乐其乐”一句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A(2)D(3)C(4)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②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分析】参考译文:第124页共124页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A.有误,句意: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野芳”是主语,其后应该停顿;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快乐/以……为乐;B.不同,称呼/是;C.不同,秀丽/茂盛;D.相同,表顺承。故选:D。(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ABD.正确;C.有误。第③段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内容。题干顺序错误。第124页共124页 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乐,乐趣;得,领会;寓,寄托。句意为: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②中重点词语有:乐,乐趣;非,不是;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句意为: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答案:(1)A(2)D(3)C(4)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②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29.(2021秋•方城县期中)阅读《岳阳楼记》,回答问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D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叹为观止第124页共124页 B.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良辰美景C.予观夫巴陵胜状射者中,弈者胜引人入胜D.则有去国怀乡乃记之而去扬长而去(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选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4)“一切景语皆情语”,选文与链接材料同写到岳阳楼的景色,其写作目的却各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链接材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D(2)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3)体现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前,乐在天下人后的“先忧后乐”思想,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4)选文: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也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政治理想。材料:结合“登南昌滕王阁……然不若武昌黄鹤楼……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可见乙文是通过描写岳阳楼景观,并与滕王阁、黄鹤楼进行对比,意在突出岳阳楼的雄伟壮观,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分析】【参考译文】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第124页共124页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链接材料]登上南昌的滕王阁,(看到)赣江水从西边来流向北方,滕王阁与水相对,是高大雄伟的景观。但是比不上武昌的黄鹤楼。虽然水流的走向与滕王阁没有什么差别,但(黄鹤楼的)建造精巧,显得奇特而美丽,立在黄鹄矶的上面,并且三面临水,又因西对晴川楼、汉阳城而更加美丽。总之又都不如岳阳的岳阳楼。君山开来,万顷的洞庭湖,水天融合在一起,广大而无边无际,并不像滕王阁、黄鹤楼,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就能看完,所以它的风景最美,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A.不同。景象/观赏/所看到的。B.不同。日光/景色/景色C.不同。美好/胜利/美妙的境界。D.相同。去,离开。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庙堂,此处指朝廷,朝堂;江湖,指僻远的地方。句意: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先理解句子意思,再进行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表现了范仲淹超越个人的忧乐观,及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的情怀。据此作答,意对即可。(4)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岳阳楼记》写景是为后文议论服务的,重点是由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引出对古仁人博大情怀的议论。链接材料的写景,意在突出岳阳楼景色之壮观的。二者目的不同,据此分析即可。第124页共124页 答案:(1)D(2)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3)体现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前,乐在天下人后的“先忧后乐”思想,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4)选文: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也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政治理想。材料:结合“登南昌滕王阁……然不若武昌黄鹤楼……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可见乙文是通过描写岳阳楼景观,并与滕王阁、黄鹤楼进行对比,意在突出岳阳楼的雄伟壮观,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点评】辨析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敲词义。此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类积累,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30.(2021秋•石阡县期中)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小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朝晖夕阴晖:辉映,映照B.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第124页共124页 C.余拏一小舟拏:撑D.痴似相公者似:像(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览物之情/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其西南诸峰/其真无马也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野芳发而幽香(3)对上面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三段短文都有写景。【甲】段层层渲染,渐次铺叙;【乙】段定点观察,突出主体;【丙】段细致描摹,生动传神。B.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段“衔”“吞”二字写出洞庭湖水势磅礴,【乙】段用“翼然”来表现醉翁亭的高踞之势;【丙】段的“绝”字写出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C.三段短文文字写景的表现手法各有异同。【甲】段从视觉的角度写景,而【乙】【丙】两段都调动了视觉和听觉来写景。D.三段短文文字写景的作用不尽相同。【甲】段引出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乙】段自然过渡到“醉翁之意”,【丙】段则抒发了“感伤怀念故国之感”。(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1)A(2)D(3)D(4)①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②句意:(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分析】参考译文:【甲】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广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不同吧?【乙】第124页共124页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艘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艘小船,船上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积累,根据句意理解词意。A.有误,译句: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晖:日光。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积累,根据句意理解词意,最后将两个词语的意思进行对比作答。A.不同,览物之情,译句: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之:助词,的。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句: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不同,其西南诸峰,译句:它西南方向的山峦。其:代词,它。其真无马也,译句: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不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句: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焉:哪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句: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焉:兼词,相当于“于此”。第124页共124页 D.相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译句: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而:连词,表顺承。野芳发而幽香,译句: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而:连词,表顺承。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ABC.正确。D.有误,丙文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①重点词:回,曲折,回环。临,居高面下。句意: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②重点词: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白,白茫茫。句意:(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答案:(1)A(2)D(3)D(4)①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②句意:(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点评】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第124页共124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默写 刷题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读写 刷题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刷题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阅读 刷题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刷题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doc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提升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名著阅读专题(含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1-09 23:16:02
页数:124
价格:¥9.99
大小:795.5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