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第1-6单元 期中 期末共8套达标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0

2/70

剩余6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达标测试卷汇编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毛泽东致信李济深等民主人士,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协商准备召开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成功举行。这次会议初步建立了(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1949年某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评述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民族区城自治制度的建立第70页共70页 C.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5.诗中“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A.解放战争的胜利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新中国的成立D.西藏的解放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6.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标志着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表明新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7.表中内容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  )比较项旧中国新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国家命运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独立自主人民命运受奴役、受压迫当家作主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中华民族由衰转盛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8.“它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这个材料主要描述的是(  )A.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B.新中国成立的意义C.抗美援朝胜利的影响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9.京剧演员梅兰芳曾说:“我在旧社会是没有地位的。”1949年,他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折射出(  )第70页共70页 A.京剧艺术形成B.人民当家作主C.土地改革完成D.百年国耻洗雪10.2015年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接受了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拜见。在会谈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下列关于西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52年西藏解放B.西藏的解放标志着中国领土全部解放C.西藏是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D.西藏是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1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以上材料说明了中国的抗美援朝是(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联合国维护和平的行动C.中美之间的战略大决战D.阻止美军侵台的战争12.右图是小明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中的空白处应是(  )A.南京解放B.北平和平解放C.西藏和平解放D.抗美援朝时间:1951年事件:__________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3.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着烈火灼烧的剧痛,坚持在潜伏地点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确保了整个战役的胜利。这里的“他”是(  )A.陈化成B.聂士成C.邱少云D.黄继光14.彭德怀在自述中写道:“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B.解放战争胜利C.抗美援朝胜利D.昌都战役胜利15.第70页共70页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下面四组人物,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王进喜 黄继光B.黄继光 董存瑞C.黄继光 邱少云D.邱少云 董存瑞16.疫情突发,成千上万的白衣天使驰援湖北,展现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精神……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集中体现的精神则是(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C.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D.改革创新、开拓进取17.下列图片中可选为参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图片展览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8.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B.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19.漫画(右图)所反映的现象的发生是因为(  )A.开始进行了土地改革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第70页共70页 C.消灭了地主阶级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20.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1950年冬,湖南省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A.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B.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三大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0分,22题18分,23题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摘自历史学家费正清《观察中国》(1)材料中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3分)(2)你同意历史学家费正清关于中国革命的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7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第70页共70页 材料二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党和政府开展了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工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场景?距2022年有多少周年?(4分)(2)根据材料二,判断毛泽东是从哪个角度看待新中国的成立?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6分)(3)在“严峻的内外形势”面前,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8分)第70页共70页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历史时期基本目的主要内容相应的政策法规土地革命时期调动农民支援革命战争和进行根据地建设的积极性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债务,分配田地《兴国土地法》和土地革命的路线抗日战争时期夺取抗战胜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开明地主,提高农民生产和抗战的积极性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团结了地主一同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路线解放战争时期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获得人民支持,保证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解放区实行土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及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建国初期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新生政权。在解放区和新解放区实行土改,没收地主的土地,使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写出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时间。(3分)第70页共70页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答案一、1.C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故题干所指的“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协商准备召开的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符合题意。2.A3.B 点拨: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于1950年,排除;D项颁布于1954年,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故选B。4.A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A符合题意,故选A。5.C 6.D 7.C8.第70页共70页 B 点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材料描述的正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故B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排除A;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排除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排除D。故选B。9.B 点拨:1949年,梅兰芳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折射出了人民当家作主。故B符合题意。10.C11.A 点拨:依据题意可知,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是正义的战争,A符合题意;1950年,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排除;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是为了保家卫国,C排除;当时美军没有侵台,D排除。故选A。12.C13.C 点拨: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壮烈牺牲,C正确;陈化成是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A排除;聂士成是天津保卫战中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B排除;黄继光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而牺牲,D排除。故选C。14.C 15.C16.C 点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如上甘岭战役中勇堵枪眼的黄继光、为顾全大局严守潜伏纪律而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等,他们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故本题选C。17.D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是土地改革的开始,到1952年,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故D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排除A、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排除C。故选D。18.第70页共70页 D 点拨:本题考查点是史料的判断和运用。小说是经过作者加工的文艺作品,属于二手史料,排除A;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虽然是一手资料,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排除B;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属于二手史料,排除C;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属于一手史料,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全貌,最有价值,D符合题意。故选D。19.A 点拨:从漫画中“1950年”“咱老家有自己种的地了”等信息,反映了农民分到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1950年开始,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故选A。20.D 点拨: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二、21.(1)新中国的成立。(3分)(2)同意。(2分)理由:1949年10月1日,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从此,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梦想。新中国又通过开展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提高了农民的地位,消除了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5分)22.(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可,2分)73周年。(2分)(2)从中华民族解放的角度。(2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民摆脱了受奴役、受剥削的命运;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等。(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相近即可。4分)(3)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4分)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大规模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从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两方面分开来答也可。4分)23.(1)1952年底。(3分)(2)示例:观点1: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了不同的土地政策。(3分)第70页共70页 论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在土地革命时期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1947年又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和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1950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始终以农民阶级的利益为重。(6分)观点2:制定和调整农村土地政策必须以广大农民群众对土地的需求为准绳。(论述略)观点3:制定和调整农村土地政策必须始终坚持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目标(始终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农村土地政策好坏的标准)。(论述略)观点4:制定和调整农村土地政策必须以法律法规为手段,增强农民对土地的稳定感和权属感。(论述略)第70页共7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读《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该表凸显了中国当时(  )项目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A.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可行性B.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C.科教兴国重要性D.发展电力工业的紧迫性2.右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变化的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抗美援朝的推动C.“一五”计划的实施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3.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70年来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编制、实施计划规划。“一五”计划实施的重点是(  )A.发展轻工业、商业B.发展农业C.培养建设人才D.发展重工业4.这个国家在1950—1957年之间共给了中国81亿卢布(旧卢布),用于援助工业建设,其中包括156个项目。1958年8月增加了47个项目,1959年2月又增加了78个项目。“这个国家”应是(  )A.美国B.法国C.苏联D.英国5.第70页共70页 新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为此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有(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②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③第一批解放牌汽车④大庆油田投产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A.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B.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D.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7.1954年9月,老李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亲历的活动应是(  )A.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B.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C.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决定人民公社化运动8.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市场经济体制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政治协商制度9.右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某一运动的必要性,这一运动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土地改革运动D.工业化建设运动10.第70页共70页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A.背景B.目的C.内容D.作用11.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西藏和平解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制定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2.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13.如右图“肥猪赛大象……全社杀一头,足够吃半年。”这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14.“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的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A.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第70页共70页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5.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16.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的开展B.一五计划的实施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7.从右侧柱状图中的年份和数据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B.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大跃进”忽视客观经济规律D.“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下滑18.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第70页共70页 B.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D.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兰考人民评价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材料中的他是(  )A.焦裕禄B.王进喜C.雷锋D.邓稼先20.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B.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D.“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三大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0分,22题18分,23题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时间全民所有制职工公私合营职工私营职工1952年1080万26万367万1957年2103万346万2.5万(1)导致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是哪个历史事件?(3分)第70页共70页 (2)小李同学认为“1952年和1957年不同身份职工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小李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7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性经济规划开始了,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中国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这一时期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摘编自费正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图1图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在“工业化道路”“经济制度改造”“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简要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12分)第70页共70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所反映的生产运动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人民群众的什么愿望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6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时间内容1949-195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2政权巩固、经济恢复1953-1956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56-1966十年探索、成就巨大、失误严重1966-1976“文革”动乱,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据《中外历史纲要》编制(1)表格中的“‘文革’动乱”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3分)(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第70页共70页 答案一、1.B 点拨:根据表格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均钢产量和人均发电量均不如印度,且远远落在美国后面,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十分薄弱,远远不如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制定了“一五”计划,因此该表凸显了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发展交通运输业,A排除;科教兴国战略在当时没有提出,C排除;发展电力工业只是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一个方面,D排除。故选B。2.C 点拨:依据图中的“1953年、1957年”和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关。故选C。3.D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D正确;A、B、C三项均非重点内容,排除。故选D。4.C 点拨: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一五”计划,着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C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我国,不可能援助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A、B、D。故选C。5.B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鞍山钢铁公司新建的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七号炼铁炉等三大工程举行开工生产典礼,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座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故①②③都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符合题意;大庆油田投产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6.B7.C 点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符合题意;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是在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排除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53年,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D。故选C。第70页共70页 8.A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故选A。9.A 点拨:根据“1953年”“小农经济一碰就翻”等信息可知,漫画反映了小农经济相对脆弱,无法抵抗自然灾害,因此要对小农经济进行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A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B错误;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仍然是小农经济,C错误;工业化建设运动与材料的主题“小农经济”不相符,D错误。故选A。10.A11.D 点拨: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符合题意;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A排除;《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前颁布的,B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是在1953年,我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排除。故选D。12.C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召开了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13.B 14.B15.D 点拨:在1957年至1966年,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在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于是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又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故选D。16.第70页共70页 C 点拨: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集市上倒卖”“扩大了几尺自留地”“走资本主义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想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由此可见,题干中所述现象应该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C。17.D 点拨:由图中“1966—1968年”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和国家财政总收入都出现下降情况,这主要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故选D。18.D19.A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被誉为“党的好干部”。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D 点拨: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A、B、C三项都是关于历史真实情况的叙述,属于历史事实;D项是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评述,属于历史结论。故选D。二、21.(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3分)(2)判断:不正确。(2分)理由:三大改造把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非社会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因此公私合营的职工数大大增加,私营职工人数大幅度减少。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不同身份职工人数的变化并无关系。(5分)22.(1)成就:“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分)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努力;正确的方针政策。(6分)(2)运动名称:“大跃进”。(2分)愿望:强烈的富国、强国的愿望(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2分)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分)23.(1)粉碎“四人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3分)(2)示例:观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分)第70页共70页 论述: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过渡时期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苏联的支援下,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业建设了起来。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虽遭到过严重挫折,但在党的领导下,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直到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产生了巨大的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党在工作的指导方针上也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6分)第70页共7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八大C.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1978年12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九大3.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种方法比较了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了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②都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④都确定了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开启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巨变的重大事件是(  )A.开国大典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5.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中说:“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此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兴奋心情”的事件主要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B.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第70页共70页 C.人造地球卫星首发成功D.全国农村基本普遍实行了大包干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改革最先开始于(  )A.农村B.城市C.国有企业D.集体企业7.“1979年以来的两年时间中,这个生产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材料体现了(  )A.土地革命的作用B.包干到户的成效C.国企改革的意义D.新发展理念的落实8.右图反映了1978—1982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情况,导致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9.海尔集团是家电行业中的著名品牌,但在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为企业包销产品C.实行联产承包D.企业全面私有化10.邓小平说:“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个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是在(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下列成为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第70页共70页 A.海南岛B.深圳C.福州D.上海12.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全球化的逆转B.人们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C.全面开放格局形成D.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13.1992年,深圳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其原因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C.香港、澳门的回归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4.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这句话概括了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  )A.背景B.条件C.作用D.格局1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开始于(  )A.开放五口通商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创办经济特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6.阅读右面的“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A.对外开放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B.开放14个沿海城市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逐渐扩大C.开放沿江、内陆省会(首府)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标志着开放深入内地D.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第70页共70页 17.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由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C.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代表大会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18.下图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中国“天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国产大型客机C919 A.绿色B.创新C.协调D.开放1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A.国家富强B.民族振兴C.人民幸福D.世界和平20.最适合第三单元的标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三大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0分,22题18分,23题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1978年3678.7亿元3678.8亿元4231亿元1458.8亿元1990年18872.9亿元18923.3亿元23851亿元7662亿元(1)党在1978年召开了什么会议?(3分)第70页共70页 (2)小史同学认为,图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的完成。这种说法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7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历经40年,中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入,从早期的以转变农业经营制度和引入市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向覆盖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内容的全方位改革推进。——摘编自魏后凯、刘长全《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经验与展望》(2019年)材料二 福建省科技进步及各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时期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投入增长率资本投入贡献率劳动投入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1978—199011.61%11.34%3.20%46.40%14.48%39.12%1991—200014.68%13.49%2.25%43.65%8.05%48.31%——摘自王倩《福建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和结果分析》材料三第70页共70页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重要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基本设计。在邓小平的设计中,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体制的设计,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的设计,他设计的对外开放是全面、全方位的开放。(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农村改革开始于哪一年?指出材料中“转变农业经营制度”的名称。(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200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6分)(提示:需要总的评价和从材料中摘取的具体作用。)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深圳大事记(部分)时间主要内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0年第70页共70页 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4年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深圳的生产总值比1979年增长了144倍。(1)根据材料,指出2021年是改革开放多少周年。(3分)(2)阅读材料后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答案一、1.C2.第70页共70页 B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正式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序幕,B正确;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A排除;中共十五大召开于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排除;中共十九大召开于2017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排除。故选B。3.C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和红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工作中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一次伟大转折。遵义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对中国历史发展得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中共七大,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以②④不是共同点,故选C。4.C 点拨:依据题干中“开启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巨变的重大事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C符合题意;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排除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排除D。故选C。5.B 点拨:根据题中关键词“一九七九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兴奋是因为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B符合题意;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排除A;1970年,我国人造地球卫星首发成功,时间不符,排除C;1983年,全国农村基本普遍实行了大包干,排除D。故选B。6.A 点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首先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序幕,A项符合题意;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晚于农村改革,集体企业与改革最先开始地点不符,排除B、C、D。故选A。7.第70页共70页 B 点拨:依据题意可知,从1979年农村经济体制调整后,农业得到发展,粮食得到增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B正确;土地革命一般指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A排除;题干材料的主题是农村经济发展,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D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故选B。8.A 点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是1984年,排除C;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D。故选A。9.A 点拨:依据题意中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A符合题意;为企业包销产品不属于改革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C不符合题意;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企业全面私有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 点拨:依据题干可知,邓小平认识到了片面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突破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正确;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排除;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B排除;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排除。故选C。11.B 点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是在1988年设立为经济特区的,故排除;C、D项是沿海开放城市,排除。故选B。12.B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设立经济特区得到了中央的批准,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不是旧中国被迫形成的租界。题干中学者的观点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故选B。13.B 点拨: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根据题干“1992年”“进一步解放思想”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符合题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A排除;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C排除;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排除。故选B。14.第70页共70页 C 点拨: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福建(厦门)兴办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材料中概括了经济特区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背景是指经济特区设立的原因,排除A;条件是指经济特区设立需具备的东西,排除B;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排除D。故选C。15.D16.D 点拨: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又相继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D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最早开放的是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这四个经济特区,A项正确,不合题意;从辽宁的大连到广西的北海,沿海14个城市开放,对外开放从东南沿海扩大到整个沿海地区,B正确,不合题意;“1985年,设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地区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开放;1992年以后,内陆、边境城市逐步开放”,说明对外开放已经深入内地,C正确,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D。17.A 点拨:根据知识所学可知,中共一大标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从确立、继承到发展的过程。故选A。18.B 点拨:依据知识所学可知,新发展理念指的是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图片反映“重大科技成果”的信息,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故B符合题意,A、C、D与图片主旨不符,故选B。19.第70页共70页 D 点拨: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世界和平不属于基本内涵。由此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0.D二、2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分)(2)判断:不正确。(2分)理由:图表对比了1978年和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的数据变化,反映了各方面数据都有增长的情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的年增长率大幅提高得益于实行改革开放。土地改革已经在1952年底基本完成,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的措施。(5分)22.(1)1978年。(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2)变化趋势:有较大的增长。(3分)关系: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2分)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2分)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相互作用的过程。(1分)(本小题共8分,其中第二问5分。若只答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或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影响,给2分;若回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给2分)(3)作用: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总的评价,3分)他设计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体制,还设计了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从材料中摘取作用,3分)23.(1)43周年。(3分)(2)示例:观点1:伟大人物推动历史的进步。(2分)论述: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1978年12月,由邓小平主持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在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大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5分)第70页共70页 综上所述,伟大人物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推动着历史的不断进步。(2分)观点2:邓小平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分)论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邓小平多次视察深圳特区,充分肯定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正确性,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不断激励着深圳人民的建设热情;1992年,深圳的生产总值比经济特区建立前的1979年增长了144倍,创造了经济奇迹,被誉为“深圳速度”。(5分)综上所述,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离不开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和指导,邓小平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分)观点3: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证明建设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2分)论述:1992年,深圳的生产总值比经济特区建立前1979年的生产总值增长了144倍,深圳从改革开放前的边陲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便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5分)综上所述,深圳经济特区成功的发展经验表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2分)第70页共7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标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选项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选项1.在某次会议上清华大学的张吳若教授等代表提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次会议应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6年2月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由刘源领誓.宪法宣誓体现了我国(  )A.科教兴国战略B.依法治国方略C.人人平等原则D.有法必依原则4.如图是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获得的新的权利,它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闸门”,而60多年前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  )A.土地国有为地主所有B.土地国有为农民所有B.C.农民所有为国家所有D.地主所有为农民所有C.5.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属于这些措施的是()①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②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第70页共70页 D.①②③④6.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8.下图是2018年3月29日第19届深圳国际制造工业展览会(SIMM)部分参展企业的标识,这些企业中与“一五计划”无关的是(   )ABCD9.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李克强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   )A. 我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李克强总理对代表们很尊重          D. 国家所有事务均由全国人大代表审议表决10.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其记录的相关事件发生最早的是(  )A.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B.回家后,看到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C.当看到合作社成员名单中有自己时,禁不住热泪满面D.生产队在我家门口开会,通过表决,全体到会的都同意实行“大包干”11.“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某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 ①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②“共产”风盛行③全国陷入动乱④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第70页共70页 12.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建国初期“人大”“政协”“三大政选”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①“红卫兵”②“走资派”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两个凡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魂飞万里,盘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随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前倾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作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B.“铁人”王进喜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敬爱的总理周恩来14.从1956年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①完成了农村的土地改革   ②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③基本实现石油的自给      ④形成了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老师出示了下面的一幅课件,同学们由此应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A.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B.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C.经济体制改革在广大的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D.我国逐步建立起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16.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 ”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17.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30年的探索发展之路,其中1919、1949和1979年的主题先后是(  )第70页共70页 A.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觉醒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1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制度与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与建国初期相比较,突出特点是(  )A.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颁布和实施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20.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尔曾讲到,“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华尔说这话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结束了文化大革命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21.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中③所标示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22.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讲话应该是住(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第70页共70页 C.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   D.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24.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______、协调、绿色、开放、______的五大发展理念。A.创新 包容 B.共赢 可持续 C.创新 共享D.改革共赢25.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习近平新时代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科学发展观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26.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27.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9.《大国脚印》网友心中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件事评选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为1984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不确切的是A.是为解决西藏、新疆等民族问题而提出的B.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C.是邓小平天才的创造D.为实现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30.“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第70页共70页 A.新中国的成立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C.两岸关系的发展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问题,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距今已过去150年;当代中国问题的解决,要在50年之后的21世纪中叶。两者相加,一共是200年的时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100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材料一中“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有什么意义?(3)请你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两个100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两个方面即可)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2)材料一这一时期取得很多成就,请列举出工业和交通方面成就各一例。(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后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4)针对材料二制定后,党中央发动的运动你有什么启示?第70页共70页 参考答案1-5BDBDC6-10AADBC11-15CACBB16-20CCDDC21-25AADCA26-30BBDAB31.(1)①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③我国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果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只有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3)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⑤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⑦坚持改革开放;⑧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两方面即可)32.(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2)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沈阳飞机和机床厂、长春一汽建成投产。交通:武汉长江大桥、川藏、新藏、青藏公路通车,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等第70页共7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广西壮族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2.“……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一国两制”方针政策B.依法治国的政策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3.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多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4.阅读右图,在图中文字所标注地区,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5.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比例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4.第70页共70页 7%,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为8.49%。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6.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是“天路”,即“进藏路线”的五条铁路之一(另外四条是青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甘藏铁路),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预计2026年通车。这五条铁路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是(  )A.青藏铁路B.新藏铁路C.滇藏铁路D.甘藏铁路7.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关于“一国两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C.是维护边疆地区团结稳定的民族政策D.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8.与下面两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构想9.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侵占香港、澳门的国家分别是(  )A.英国、西班牙B.西班牙、葡萄牙C.英国、葡萄牙D.英国、法国10.第70页共70页 据统计,1997年有30万香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从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当年外流的香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经济全球化的深入B.“一国两制”的保障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投资环境的优化11.右图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A.西藏和平解放B.香港回归祖国C.澳门回归祖国D.战略导弹部队建立12.右面对两幅图片表述正确的是(  )A.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C.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D.中国已经完成了统一大业13.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活动时指出,回归祖国以来的20年,是澳门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澳门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得益于(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②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④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第70页共70页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一国两制”解释正确的是(  )①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②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④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5.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能够成功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A.九二共识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16.在时间轴的空白处应填入(  )A.多边外交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国两制的原则D.一个中国的原则17.右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第70页共70页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1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区域自治B.外交发展C.对外开放D.祖国统一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19.《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段内容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政治协商制度20.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②连战访问中国大陆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④“九二共识”达成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三大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0分,22题18分,23题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摘自《邓小平文选》(1)材料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又有何发展?(3分)第70页共70页 (2)邓小平认为台湾问题“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7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以及实施这一制度的政治前提。该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在哪部法律中被确定下来的?(6分)第70页共70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56个民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这种分布的作用。(7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至少写出三点,5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第70页共70页 ——摘自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节选)(1)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外交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3分)(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答案一、1.D2.C 点拨:抓住关键词“民族自治地方”,根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题干“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特点。故选C。3.A 点拨:图表信息反映卫生教育事业在1965-2014年间所所取得的成就。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在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故选A。4.C 5.A6.A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三条铁路正在建设中或处于规划阶段,不符合题意。故选A。7.第70页共70页 D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针对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香港、澳门的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D符合题意;A是十一届三中的内容;BC与题意不符。故选D。8.D 9.C 10.B 11.B 12.C13.B 点拨: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关,是新中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基本政治制度,与港澳回归无关,所以③排除。“一国两制”是港澳回归的基本原则,澳门在回归后保持着繁荣离不开中央政府与内地的大力支持以及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故选B。14.D 点拨: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我国成功的收回了香港、澳门,并保持了港澳的繁荣稳定;“一国两制”构想,也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15.D 点拨: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6.D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中日《联合声明》:“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即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故选D。17.B 点拨:据所学可知,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三通”,两岸局势逐步缓和。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海峡两交流日趋密切。故选B。18.D 19.A20.B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是1987年;②连战访问中国大陆是在2005年;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在2015年;④“九二共识”达成是在1992年。故选B。第70页共70页 二、21.(1)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3分)(2)同意。(2分)新中国成立前,蒋介石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陷入与祖国分裂局面。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的历史问题,完全属于中国的内政,美国曾经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我国内政。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现国家统一反对外国干涉。(5分)22.(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6分)(2)特点: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交错杂居),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至少写出2点,共3分)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4分)(3)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至少写出3点,共5分)23.(1)香港回归祖国(3分)(2)观点1:国家昌盛,方能洗刷民族耻辱。(3分)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泱泱大国日趋没落,不断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百年抗争。中国人从来没有丧失信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种种措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是我们能够以和平方式收回香港澳门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香港澳门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6分)观点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论述略)观点3:弱国无外交。(论述略)第70页共7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1.人民海军是我国一支重要的国防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A.华东军区海军B.北海舰队C.东海舰队D.南海舰队2.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海大阅兵时指出:“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成立于(  )A.19世纪80年代B.新中国成立前夕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次提出这“五项原则”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尼赫鲁D.吴努4.如图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时导弹部队在接受检阅。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5.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  )A.“求同存异”方针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6.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与如图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第70页共70页 7.《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一国两制”构想8.最能体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兵种是(  )A.潜艇部队B.海军陆战队C.空军D.导弹部队9.2017年11月8日,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回顾历史,下列关于中美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实行了敌视政策B.1952年,美国被迫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上签字C.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D.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0.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其背景主要是(  )A.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怀疑中国搞“颠覆”B.亚非国家间社会制度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和边界冲突D.亚非国家过去经历的遭遇不同11.如图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取得的共同原因是(  )A.非洲国家的大力支持B.日本谋求改善中日关系C.美国改变对华政策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1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有关中国的某提案。从此,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这一提案应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3.1971年10月25日,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是我国外交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这一天发生的事件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第70页共70页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14.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  )A.26B.27C.28D.2915.尼克松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B.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C.中美签署《联合公报》D.中美签署《建交公报》16.新中国“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这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重要象征。”这反映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D.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17.如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B.社会主义科技成就展C.“两弹一星”成就展D.空军现代化建设成就展18.2018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下列能够反映周总理外交风采的史实是(  )A.参加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B.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C.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正式建交19.如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新闻照片。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谦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副部长开心大笑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70页共70页 B.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香港回归祖国20.如图反映的史实是(  )A.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D.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21.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②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 ③空军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②③④22.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注重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原则C.“一边倒”原则D.不结盟原则23.如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历史是(  )①“乒乓外交” ②蒋介石阻止了中美交往 ③中美关系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交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70页共70页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25.1971年11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古巴、巴基斯坦等23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同时立即把美、日支持的台湾当局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说明国际形势朝着哪一趋势发展(  )A.两极对峙B.美苏争霸C.多极化D.冷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共25分)26.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同欧洲航海家远航列表比较如下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人数27800人1000~1500人160人船数大号宝船63艘(共计百余艘)17艘4艘(一说3艘)船只大小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120吨、100吨、50吨——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5年来,作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增长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的伟大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取得积极成果。—摘自人民日报(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唐朝主动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2分)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取材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事例?(1分)(2)阅读材料二通过比较,指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壮举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2分)(3)阅读材料三,写出什么是“一带一路”?(2分)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人是谁?(1分)第70页共70页 (1)“一带一路”建设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中国在2001年11月加入了哪一个国际组织?(1分)(2)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融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潮流?(2分)27.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两则材料体现了当时我国都实行了什么外交政策?(2分)并归纳出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作用?(2分)材料三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清朝收复台湾后,曾放松海禁,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即今连云港)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准许外国商船前来交易。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出清朝前期实行的外交政策。(2分)该政策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2分)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列举一例中国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2分)(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谈谈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第70页共70页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得分ABBBDAADBADD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得分ACBACACDABAC二、综合题26.(1)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西游记》。(2)规模大、次数多。(或时间早、人数多、船只多、船只大)(3)“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张骞。(4)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或WTO;或世贸组织)。(5)①重视科技,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②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③制定防范风险的政策,趋利避害:④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机遇,加强合作,迎接挑战,坚持改革开放;⑤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等。27.(1)对外开放或开放;共同作用: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友好往来。(2)闭关锁国;消极影响:①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②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③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等。(3)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等。(4)主要因素:国家统一,国家独立;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军事力量的发展;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第70页共7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1.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是(  )A.王淦昌B.邓稼先C.钱学森D.袁隆平2.“科教兴国”这一观点在日本发展历程中得到证实的史实有(  )①大化改新 ②明治维新 ③法西斯上台 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④3.如图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功勋奖章,获得这枚奖章的是(  )A.邓稼先B.王进喜C.焦裕禄D.袁隆平4.1986年我国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颁布的法律是(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5.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墨子”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创业年代的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王进喜B.邓稼先C.袁隆平D.焦裕禄6.袁隆平被授予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因为他(  )A.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B.创立地质力学C.成功研制“两弹一星”D.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第70页共70页 7.《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指(  )A.焦裕禄B.邓稼先C.袁隆平D.钱学森8.《MH370航班哪里去了?》为寻找离奇失联的370航班,中国调整了十颗卫星的姿态,国人对中国卫星系统也给予了更多关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时所处的阶段是(  )A.新中国政权成立巩固时期B.探索社会主义的十年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9.下列人物中,被誉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邓稼先B.袁隆平C.钱学森D.华罗庆10.20世纪70年代,它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端,使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它”指的是我国第一颗(  )A.原子弹B.导弹C.氢弹D.人造地球卫星11.近现代中国,在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这一目标的激励下,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下面选项中全部属于科学家的一组是(  )①李四光 ②鲁迅 ③聂耳 ④徐悲鸿 ⑤钱学森 ⑥袁隆平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①⑤⑥12.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新中国重返联合国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1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这里的“翁”是指(  )A.邓稼先B.王淦昌C.屠呦呦D.袁隆平14.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于2001年、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出我国(  )A.促进同亚非各国团结协作B.宣传新型地区安全观念C.谋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15.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第70页共70页 D.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16.“跳槽”“炒鱿鱼”“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失业率居高不下B.就业观念的变化C.综合国力的提升D.医保制度的变化17.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里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阳光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8.人民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国时代的变迁。如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改革开放新时期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19.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的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20.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  )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 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④自谋职业,下海经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21.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了世界和平的历史事件是(  )A.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2.如图人物是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杰出贡献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光辉论断,他是(  )A.王进喜B.邓稼先第70页共70页 C.焦裕禄D.袁隆平23.“挽救一个流失生,就是换一个未来;保住一个在校生,就是保住一个希望”,为了推动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1989年10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倡议(  )A.恢复高考B.实施“希望工程”C.推进素质教育D.颁布《义务教育法》24.漫画《三代赶集》反映了王军一家几代人进行商品交换的方式,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物质多少的变化C.生活习惯的改变D.传统观念的转变25.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奉献了一生,实现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共25分)26.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钢铁长城 两弹一星显神威】材料一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中共中央、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现场发的贺电材料二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何时?(1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核武器的研制成功对我国的重要意义。(2分)第70页共70页 (1)根据材料二,我国对于核武器的使用坚持什么原则?(2分)材料三中成就的取得,有什么标志性意义?(2分)(2)从图一到图二人民解放军有何巨大变化?(2分)我国国防力量的这些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27.回顾历史,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两弹一星”,再到如今的系列重大科技进展,中国的科技发展很多时候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实现突破,是立足自身、自强不息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前陆续传入西方。它们的出现改变了欧洲只有教士和贵族才能读书和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它们的出现摧毁了封建城堡,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正因为如此,西方近代科学之父培根说,中国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2分)并归纳出四大发明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2分)第70页共70页 (1)根据材料二请你完成表格中①所指的内容。(2分)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2)材料三中,“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1分)“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2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科技的认识。(3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得分DDADBACCBDDC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得分DABDCBDDDBAC二、综合题26.(1)1964年10月16日。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2)中国承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3)人民解放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说明国防建设已走上了一条科技强军之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4)科技的迅速发展;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经济实力的腾飞等。27.(1)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影响:①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③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④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⑤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⑥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等。(2)原子弹。(3)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国家防御。(3)认识:科技强国;科教兴国;重视人才培养;努力发展科学技术,重视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第70页共7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铜仁市万山地质公园“万人坑”遗址,再现了1899年英法等西方列强争夺汞矿挑起工人械斗使数万工人惨死的惨景,此事件前一年,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图存的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2.下列人物与事件有直接联系的一组是A.李大钊―江南制造总局B.孙中山―辛亥革命C.陈独秀―洋务运动D.鲁迅―发起公车上书3.1934年10月24日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与任弼时、萧克领导的六军团在铜仁市印江县木黄镇胜利会师,开辟湘鄂川黔新苏区,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吴起镇会师B.甘肃会宁会师C.井冈山会师D.南昌起义4.“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抗日战争时期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A.东北B.北京C.上海D.南京5.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A.百团大战B.台儿庄战役C.辽沈战役D.卢沟桥事变6.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战略行动被誉为"犹如一把钢刀,插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严重威胁国民党政府的统治。”A.青化砭战役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渡江战役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7.《走进新时代》这首歌里唱到"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10月1日D.1953年7月8.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①黄继光②董存瑞③邱少云④杨靖宇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第70页共70页 9.下表是1953—1957年我国在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由此可见,我国当时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B.优先发展重工业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稻堆脚儿摆得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吃袋烟”,与这首民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十年“文革”的结束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1.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A.深圳B.珠海C.秦皇岛D.汕头12.20世纪70年代末,一声春雷响彻中华神州大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人崭新的时期,这声“春雷”指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中共七大C.新中国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4.1955年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第26界联合国大会C.万隆会议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15.沪昆高铁铜仁南至贵阳于2015年6月正式开通,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加强了我们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了铜仁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加快了铜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A.港澳回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加入WTO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6.“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下列哪次会议的决定A.中共八大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二、列举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面貌焕然一新。请你列举下列问题:(1)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第70页共70页 (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主人的事件是:三、材料分析题(共40分)18.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党的历程刻骨铭心】材料二:【党的探索亘古未有】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三:【党的政策温暖我心】(未来中国)不仅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2010年9月温家宝接受记者专访谈(1)请说出与图一、图二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并说出两图事件的重大历史影响(4分)(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2分)说说1979年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2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时政,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1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温家宝第70页共70页 材料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江泽民主席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材料三: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文选》(1)近代史上,台湾被列强割占是什么条约?(2分)哪次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2分)(2)根据材料回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2分)目前实现两岸统一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利因素?(2分)(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截至目前已成功解决了哪两个问题?(4分)20.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解析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2分)其基本任务是什么?(2分)(2)导致材料二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4分)第70页共70页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B2.B3.B4.D5.A6.B7.B8.C9.B10.B11.C12.A13.D14.C15.C16.B二、列举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西藏(3)抗美援朝(4)土地改革三、材料分析题(共40分)18.(1)中共一大;遵义会议(2分)图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图二: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分)(2)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3)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精准扶贫;中小学生营养餐等等(4分)19.(1)《马关条约》(2分);抗日战争(2分)  (2)一个中国(2分);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势力(2分)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分);香港问题、澳门问题(4分)20.(1)第一个五年计划(2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2分) (2)“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①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③必须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冒进;④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国情.(4分,与题相符,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第70页共70页 第70页共70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2-07 00:45:03 页数:70
价格:¥18.88 大小:18.67 M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