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第1-3单元 期中共4套达标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1

2/41

剩余3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共4套达标测试卷汇编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毛泽东致信李济深等民主人士,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协商准备召开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成功举行。这次会议初步建立了(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1949年某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评述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民族区城自治制度的建立第41页共41页 C.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5.诗中“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A.解放战争的胜利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新中国的成立D.西藏的解放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6.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标志着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表明新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7.表中内容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  )比较项旧中国新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国家命运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独立自主人民命运受奴役、受压迫当家作主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中华民族由衰转盛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8.“它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这个材料主要描述的是(  )A.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B.新中国成立的意义C.抗美援朝胜利的影响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9.京剧演员梅兰芳曾说:“我在旧社会是没有地位的。”1949年,他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折射出(  )第41页共41页 A.京剧艺术形成B.人民当家作主C.土地改革完成D.百年国耻洗雪10.2015年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接受了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拜见。在会谈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下列关于西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52年西藏解放B.西藏的解放标志着中国领土全部解放C.西藏是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D.西藏是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1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以上材料说明了中国的抗美援朝是(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联合国维护和平的行动C.中美之间的战略大决战D.阻止美军侵台的战争12.右图是小明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中的空白处应是(  )A.南京解放B.北平和平解放C.西藏和平解放D.抗美援朝时间:1951年事件:__________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3.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着烈火灼烧的剧痛,坚持在潜伏地点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确保了整个战役的胜利。这里的“他”是(  )A.陈化成B.聂士成C.邱少云D.黄继光14.彭德怀在自述中写道:“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B.解放战争胜利C.抗美援朝胜利D.昌都战役胜利15.第41页共41页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下面四组人物,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王进喜 黄继光B.黄继光 董存瑞C.黄继光 邱少云D.邱少云 董存瑞16.疫情突发,成千上万的白衣天使驰援湖北,展现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精神……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集中体现的精神则是(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C.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D.改革创新、开拓进取17.下列图片中可选为参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图片展览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8.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B.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19.漫画(右图)所反映的现象的发生是因为(  )A.开始进行了土地改革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第41页共41页 C.消灭了地主阶级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20.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1950年冬,湖南省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A.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B.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三大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0分,22题18分,23题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摘自历史学家费正清《观察中国》(1)材料中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3分)(2)你同意历史学家费正清关于中国革命的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7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第41页共41页 材料二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党和政府开展了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工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场景?距2022年有多少周年?(4分)(2)根据材料二,判断毛泽东是从哪个角度看待新中国的成立?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6分)(3)在“严峻的内外形势”面前,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8分)第41页共41页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历史时期基本目的主要内容相应的政策法规土地革命时期调动农民支援革命战争和进行根据地建设的积极性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债务,分配田地《兴国土地法》和土地革命的路线抗日战争时期夺取抗战胜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开明地主,提高农民生产和抗战的积极性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团结了地主一同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路线解放战争时期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获得人民支持,保证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解放区实行土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及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建国初期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新生政权。在解放区和新解放区实行土改,没收地主的土地,使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写出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时间。(3分)第41页共41页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答案一、1.C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故题干所指的“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协商准备召开的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符合题意。2.A3.B 点拨: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于1950年,排除;D项颁布于1954年,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故选B。4.A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A符合题意,故选A。5.C 6.D 7.C8.第41页共41页 B 点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材料描述的正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故B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排除A;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排除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排除D。故选B。9.B 点拨:1949年,梅兰芳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折射出了人民当家作主。故B符合题意。10.C11.A 点拨:依据题意可知,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是正义的战争,A符合题意;1950年,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排除;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是为了保家卫国,C排除;当时美军没有侵台,D排除。故选A。12.C13.C 点拨: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壮烈牺牲,C正确;陈化成是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A排除;聂士成是天津保卫战中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B排除;黄继光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而牺牲,D排除。故选C。14.C 15.C16.C 点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如上甘岭战役中勇堵枪眼的黄继光、为顾全大局严守潜伏纪律而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等,他们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故本题选C。17.D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是土地改革的开始,到1952年,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故D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排除A、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排除C。故选D。18.第41页共41页 D 点拨:本题考查点是史料的判断和运用。小说是经过作者加工的文艺作品,属于二手史料,排除A;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虽然是一手资料,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排除B;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属于二手史料,排除C;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属于一手史料,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全貌,最有价值,D符合题意。故选D。19.A 点拨:从漫画中“1950年”“咱老家有自己种的地了”等信息,反映了农民分到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1950年开始,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故选A。20.D 点拨: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二、21.(1)新中国的成立。(3分)(2)同意。(2分)理由:1949年10月1日,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从此,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梦想。新中国又通过开展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提高了农民的地位,消除了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5分)22.(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可,2分)73周年。(2分)(2)从中华民族解放的角度。(2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民摆脱了受奴役、受剥削的命运;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等。(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相近即可。4分)(3)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4分)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大规模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从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两方面分开来答也可。4分)23.(1)1952年底。(3分)(2)示例:观点1: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了不同的土地政策。(3分)第41页共41页 论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在土地革命时期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1947年又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和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1950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始终以农民阶级的利益为重。(6分)观点2:制定和调整农村土地政策必须以广大农民群众对土地的需求为准绳。(论述略)观点3:制定和调整农村土地政策必须始终坚持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目标(始终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农村土地政策好坏的标准)。(论述略)观点4:制定和调整农村土地政策必须以法律法规为手段,增强农民对土地的稳定感和权属感。(论述略)第41页共4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读《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该表凸显了中国当时(  )项目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A.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可行性B.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C.科教兴国重要性D.发展电力工业的紧迫性2.右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变化的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抗美援朝的推动C.“一五”计划的实施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3.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70年来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编制、实施计划规划。“一五”计划实施的重点是(  )A.发展轻工业、商业B.发展农业C.培养建设人才D.发展重工业4.这个国家在1950—1957年之间共给了中国81亿卢布(旧卢布),用于援助工业建设,其中包括156个项目。1958年8月增加了47个项目,1959年2月又增加了78个项目。“这个国家”应是(  )A.美国B.法国C.苏联D.英国5.第41页共41页 新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为此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有(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②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③第一批解放牌汽车④大庆油田投产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A.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B.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D.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7.1954年9月,老李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亲历的活动应是(  )A.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B.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C.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决定人民公社化运动8.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市场经济体制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政治协商制度9.右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某一运动的必要性,这一运动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土地改革运动D.工业化建设运动10.第41页共41页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A.背景B.目的C.内容D.作用11.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西藏和平解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制定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2.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13.如右图“肥猪赛大象……全社杀一头,足够吃半年。”这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14.“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的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A.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第41页共41页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5.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16.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的开展B.一五计划的实施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7.从右侧柱状图中的年份和数据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B.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大跃进”忽视客观经济规律D.“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下滑18.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第41页共41页 B.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D.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兰考人民评价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材料中的他是(  )A.焦裕禄B.王进喜C.雷锋D.邓稼先20.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B.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D.“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三大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0分,22题18分,23题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时间全民所有制职工公私合营职工私营职工1952年1080万26万367万1957年2103万346万2.5万(1)导致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是哪个历史事件?(3分)第41页共41页 (2)小李同学认为“1952年和1957年不同身份职工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小李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7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性经济规划开始了,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中国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这一时期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摘编自费正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图1图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在“工业化道路”“经济制度改造”“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简要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12分)第41页共41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所反映的生产运动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人民群众的什么愿望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6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时间内容1949-195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2政权巩固、经济恢复1953-1956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56-1966十年探索、成就巨大、失误严重1966-1976“文革”动乱,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据《中外历史纲要》编制(1)表格中的“‘文革’动乱”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3分)(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第41页共41页 答案一、1.B 点拨:根据表格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均钢产量和人均发电量均不如印度,且远远落在美国后面,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十分薄弱,远远不如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制定了“一五”计划,因此该表凸显了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发展交通运输业,A排除;科教兴国战略在当时没有提出,C排除;发展电力工业只是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一个方面,D排除。故选B。2.C 点拨:依据图中的“1953年、1957年”和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关。故选C。3.D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D正确;A、B、C三项均非重点内容,排除。故选D。4.C 点拨: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一五”计划,着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C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我国,不可能援助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A、B、D。故选C。5.B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鞍山钢铁公司新建的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七号炼铁炉等三大工程举行开工生产典礼,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座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故①②③都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符合题意;大庆油田投产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6.B7.C 点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符合题意;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是在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排除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53年,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D。故选C。第41页共41页 8.A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故选A。9.A 点拨:根据“1953年”“小农经济一碰就翻”等信息可知,漫画反映了小农经济相对脆弱,无法抵抗自然灾害,因此要对小农经济进行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A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B错误;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仍然是小农经济,C错误;工业化建设运动与材料的主题“小农经济”不相符,D错误。故选A。10.A11.D 点拨: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符合题意;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A排除;《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前颁布的,B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是在1953年,我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排除。故选D。12.C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召开了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13.B 14.B15.D 点拨:在1957年至1966年,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在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于是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又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故选D。16.第41页共41页 C 点拨: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集市上倒卖”“扩大了几尺自留地”“走资本主义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想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由此可见,题干中所述现象应该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C。17.D 点拨:由图中“1966—1968年”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和国家财政总收入都出现下降情况,这主要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故选D。18.D19.A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被誉为“党的好干部”。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D 点拨: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A、B、C三项都是关于历史真实情况的叙述,属于历史事实;D项是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评述,属于历史结论。故选D。二、21.(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3分)(2)判断:不正确。(2分)理由:三大改造把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非社会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因此公私合营的职工数大大增加,私营职工人数大幅度减少。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不同身份职工人数的变化并无关系。(5分)22.(1)成就:“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分)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努力;正确的方针政策。(6分)(2)运动名称:“大跃进”。(2分)愿望:强烈的富国、强国的愿望(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2分)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分)23.(1)粉碎“四人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3分)(2)示例:观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分)第41页共41页 论述: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过渡时期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苏联的支援下,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业建设了起来。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虽遭到过严重挫折,但在党的领导下,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直到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产生了巨大的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党在工作的指导方针上也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6分)第41页共4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八大C.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1978年12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九大3.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种方法比较了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了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②都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④都确定了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开启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巨变的重大事件是(  )A.开国大典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5.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中说:“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此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兴奋心情”的事件主要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B.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第41页共41页 C.人造地球卫星首发成功D.全国农村基本普遍实行了大包干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改革最先开始于(  )A.农村B.城市C.国有企业D.集体企业7.“1979年以来的两年时间中,这个生产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材料体现了(  )A.土地革命的作用B.包干到户的成效C.国企改革的意义D.新发展理念的落实8.右图反映了1978—1982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情况,导致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9.海尔集团是家电行业中的著名品牌,但在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为企业包销产品C.实行联产承包D.企业全面私有化10.邓小平说:“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个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是在(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下列成为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第41页共41页 A.海南岛B.深圳C.福州D.上海12.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全球化的逆转B.人们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C.全面开放格局形成D.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13.1992年,深圳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其原因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C.香港、澳门的回归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4.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这句话概括了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  )A.背景B.条件C.作用D.格局1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开始于(  )A.开放五口通商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创办经济特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6.阅读右面的“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A.对外开放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B.开放14个沿海城市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逐渐扩大C.开放沿江、内陆省会(首府)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标志着开放深入内地D.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第41页共41页 17.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由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C.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代表大会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18.下图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中国“天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国产大型客机C919 A.绿色B.创新C.协调D.开放1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A.国家富强B.民族振兴C.人民幸福D.世界和平20.最适合第三单元的标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三大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0分,22题18分,23题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1978年3678.7亿元3678.8亿元4231亿元1458.8亿元1990年18872.9亿元18923.3亿元23851亿元7662亿元(1)党在1978年召开了什么会议?(3分)第41页共41页 (2)小史同学认为,图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的完成。这种说法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7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历经40年,中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入,从早期的以转变农业经营制度和引入市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向覆盖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内容的全方位改革推进。——摘编自魏后凯、刘长全《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经验与展望》(2019年)材料二 福建省科技进步及各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时期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投入增长率资本投入贡献率劳动投入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1978—199011.61%11.34%3.20%46.40%14.48%39.12%1991—200014.68%13.49%2.25%43.65%8.05%48.31%——摘自王倩《福建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和结果分析》材料三第41页共41页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重要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基本设计。在邓小平的设计中,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体制的设计,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的设计,他设计的对外开放是全面、全方位的开放。(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农村改革开始于哪一年?指出材料中“转变农业经营制度”的名称。(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200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6分)(提示:需要总的评价和从材料中摘取的具体作用。)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深圳大事记(部分)时间主要内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0年第41页共41页 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4年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深圳的生产总值比1979年增长了144倍。(1)根据材料,指出2021年是改革开放多少周年。(3分)(2)阅读材料后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答案一、1.C2.第41页共41页 B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正式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序幕,B正确;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A排除;中共十五大召开于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排除;中共十九大召开于2017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排除。故选B。3.C 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和红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工作中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一次伟大转折。遵义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对中国历史发展得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中共七大,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以②④不是共同点,故选C。4.C 点拨:依据题干中“开启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巨变的重大事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C符合题意;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排除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排除D。故选C。5.B 点拨:根据题中关键词“一九七九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兴奋是因为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B符合题意;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排除A;1970年,我国人造地球卫星首发成功,时间不符,排除C;1983年,全国农村基本普遍实行了大包干,排除D。故选B。6.A 点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首先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序幕,A项符合题意;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晚于农村改革,集体企业与改革最先开始地点不符,排除B、C、D。故选A。7.第41页共41页 B 点拨:依据题意可知,从1979年农村经济体制调整后,农业得到发展,粮食得到增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B正确;土地革命一般指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A排除;题干材料的主题是农村经济发展,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D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故选B。8.A 点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是1984年,排除C;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D。故选A。9.A 点拨:依据题意中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A符合题意;为企业包销产品不属于改革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C不符合题意;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企业全面私有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 点拨:依据题干可知,邓小平认识到了片面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突破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正确;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排除;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B排除;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排除。故选C。11.B 点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是在1988年设立为经济特区的,故排除;C、D项是沿海开放城市,排除。故选B。12.B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设立经济特区得到了中央的批准,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不是旧中国被迫形成的租界。题干中学者的观点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故选B。13.B 点拨: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根据题干“1992年”“进一步解放思想”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符合题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A排除;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C排除;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排除。故选B。14.第41页共41页 C 点拨: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福建(厦门)兴办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材料中概括了经济特区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背景是指经济特区设立的原因,排除A;条件是指经济特区设立需具备的东西,排除B;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排除D。故选C。15.D16.D 点拨: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又相继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D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最早开放的是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这四个经济特区,A项正确,不合题意;从辽宁的大连到广西的北海,沿海14个城市开放,对外开放从东南沿海扩大到整个沿海地区,B正确,不合题意;“1985年,设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地区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开放;1992年以后,内陆、边境城市逐步开放”,说明对外开放已经深入内地,C正确,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D。17.A 点拨:根据知识所学可知,中共一大标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从确立、继承到发展的过程。故选A。18.B 点拨:依据知识所学可知,新发展理念指的是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图片反映“重大科技成果”的信息,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故B符合题意,A、C、D与图片主旨不符,故选B。19.第41页共41页 D 点拨: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世界和平不属于基本内涵。由此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0.D二、2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分)(2)判断:不正确。(2分)理由:图表对比了1978年和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的数据变化,反映了各方面数据都有增长的情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的年增长率大幅提高得益于实行改革开放。土地改革已经在1952年底基本完成,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的措施。(5分)22.(1)1978年。(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2)变化趋势:有较大的增长。(3分)关系: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2分)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2分)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相互作用的过程。(1分)(本小题共8分,其中第二问5分。若只答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或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影响,给2分;若回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给2分)(3)作用: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总的评价,3分)他设计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体制,还设计了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从材料中摘取作用,3分)23.(1)43周年。(3分)(2)示例:观点1:伟大人物推动历史的进步。(2分)论述: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1978年12月,由邓小平主持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在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大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5分)第41页共41页 综上所述,伟大人物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推动着历史的不断进步。(2分)观点2:邓小平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分)论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邓小平多次视察深圳特区,充分肯定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正确性,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不断激励着深圳人民的建设热情;1992年,深圳的生产总值比经济特区建立前的1979年增长了144倍,创造了经济奇迹,被誉为“深圳速度”。(5分)综上所述,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离不开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和指导,邓小平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分)观点3: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证明建设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2分)论述:1992年,深圳的生产总值比经济特区建立前1979年的生产总值增长了144倍,深圳从改革开放前的边陲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便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5分)综上所述,深圳经济特区成功的发展经验表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2分)第41页共4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标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选项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选项1.在某次会议上清华大学的张吳若教授等代表提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次会议应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6年2月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由刘源领誓.宪法宣誓体现了我国(  )A.科教兴国战略B.依法治国方略C.人人平等原则D.有法必依原则4.如图是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获得的新的权利,它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闸门”,而60多年前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  )A.土地国有为地主所有B.土地国有为农民所有B.C.农民所有为国家所有D.地主所有为农民所有C.5.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属于这些措施的是()①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②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第41页共41页 D.①②③④6.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8.下图是2018年3月29日第19届深圳国际制造工业展览会(SIMM)部分参展企业的标识,这些企业中与“一五计划”无关的是(   )ABCD9.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李克强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   )A. 我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李克强总理对代表们很尊重          D. 国家所有事务均由全国人大代表审议表决10.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其记录的相关事件发生最早的是(  )A.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B.回家后,看到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C.当看到合作社成员名单中有自己时,禁不住热泪满面D.生产队在我家门口开会,通过表决,全体到会的都同意实行“大包干”11.“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某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 ①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②“共产”风盛行③全国陷入动乱④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第41页共41页 12.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建国初期“人大”“政协”“三大政选”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①“红卫兵”②“走资派”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两个凡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魂飞万里,盘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随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前倾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作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B.“铁人”王进喜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敬爱的总理周恩来14.从1956年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①完成了农村的土地改革   ②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③基本实现石油的自给      ④形成了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老师出示了下面的一幅课件,同学们由此应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A.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B.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C.经济体制改革在广大的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D.我国逐步建立起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16.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 ”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17.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30年的探索发展之路,其中1919、1949和1979年的主题先后是(  )第41页共41页 A.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觉醒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1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制度与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与建国初期相比较,突出特点是(  )A.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颁布和实施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20.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尔曾讲到,“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华尔说这话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结束了文化大革命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21.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中③所标示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22.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讲话应该是住(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第41页共41页 C.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   D.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24.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______、协调、绿色、开放、______的五大发展理念。A.创新 包容 B.共赢 可持续 C.创新 共享D.改革共赢25.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习近平新时代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科学发展观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26.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27.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9.《大国脚印》网友心中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件事评选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为1984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不确切的是A.是为解决西藏、新疆等民族问题而提出的B.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C.是邓小平天才的创造D.为实现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30.“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第41页共41页 A.新中国的成立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C.两岸关系的发展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问题,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距今已过去150年;当代中国问题的解决,要在50年之后的21世纪中叶。两者相加,一共是200年的时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100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材料一中“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有什么意义?(3)请你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两个100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两个方面即可)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2)材料一这一时期取得很多成就,请列举出工业和交通方面成就各一例。(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后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4)针对材料二制定后,党中央发动的运动你有什么启示?第41页共41页 参考答案1-5BDBDC6-10AADBC11-15CACBB16-20CCDDC21-25AADCA26-30BBDAB31.(1)①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③我国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果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只有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3)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⑤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⑦坚持改革开放;⑧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两方面即可)32.(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2)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沈阳飞机和机床厂、长春一汽建成投产。交通:武汉长江大桥、川藏、新藏、青藏公路通车,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等第41页共41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2-07 00:45:03 页数:41
价格:¥12.88 大小:3.61 M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