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第八单元复习训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第八单元复习训练试题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走上了利用外资发展国民经济的道路,一度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诸如巴西的“经济奇迹”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等。这种局面造成的负面影响是(  )A.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债务风险加大B.出口单一农作物,经济波动较大C.单纯追求经济速度,忽视经济质量D.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经济体系建设2.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的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苏联“比发达国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  )。A.经济建设模式的弊端重重B.资本主义阵营的经济封锁C.军备竞赛活动的负担沉重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滞后3.当面对金融危机呈恶化趋势时,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曾发表演讲,表示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他关注于这一体系(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建立的制度性协调机制C.保证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D.市场制度的普遍性建立4.对于朝鲜战争的报道,苏联报纸说,“韩国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同一天的美国报纸则说,“几个小时之内,朝鲜人迫使韩国边防人员丢弃了广阔的前沿地带并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据此推知,当时国际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A.美苏媒体的对立B.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和斗争C.缓和与动荡并存D.“热战”是主要的对抗形式5.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而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华民族发展以崭新的前景。中苏改革的不同结果,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B.要时刻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策略D.改革步伐要尽快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6.古巴导弹危机前,苏联提出架设美苏之间的“热线”电话,美国没有积极反应。危机后,美苏两国签订了两国首脑直接通讯联系的协定。由此可见,古巴导弹危机(  )A.弥合了美苏两国间的矛盾B.导致美苏开始走向冷战局面C.推动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D.促使大国重新审视相互关系7/77.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庆典前夕,赫鲁晓夫决定在141项援华工程的基础上再增加15项,并提升技术含量。伏罗希洛夫发言称这是苏联经济难以承受的,赫鲁晓夫说非如此不能使中国人感受到友谊。这些援华工程(  )A.根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B.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C.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D.促进了中苏之间长期的友好合作8.有学者认为:“以全球化的视野来俯瞰,我们看到,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它们都不出预料地达到了振兴经济的目的。”这里西方世界的“国际援助计划”(  )         A.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B.有助于美国控制西欧C.冲击了华沙条约组织D.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9.下表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概况。表中年平均生产增长率的变化促使各国(  )时期美国英国法国1963—1973年1.9%3.8%4.6%1974—1979年-0.1%0.8%2.7%A.加大力度干预经济B.扩大工业生产以减少失业C.极力稳定商品价格D.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10.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又先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1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国家走向分裂B.外交政策发生变化C.经济体制发生变化D.社会制度和政权性质发生变化12.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摆脱了殖民枷锁,取得独立。领导印度、埃及和古巴人民获得民族解放的领导人分别是(  )A.尼赫鲁 纳赛尔 卡斯特罗B.尼赫鲁 卡斯特罗 纳赛尔C.苏加诺 纳赛尔 卡斯特罗D.尼赫鲁 卡斯特罗 苏加诺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而到1990年,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签署统一条约,民主德国作为5个州加入联邦德国。该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B.东欧剧变,脱离苏联控制7/7C.欧盟成立,加速一体化进程D.美苏冷战,世界局势动荡不安14.联邦德国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60年5.6%53.5%40.9%1975年2.9%47.7%49.4%1980年2.2%44.8%53%1993年1.1%36.4%62.5%促进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B.“福利国家”制度的实施C.新的科学技术的推动D.知识经济初露端倪15.“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其中“安全网”是指(  )A.“福利国家”制度B.“混合经济”现象C.第三产业的兴起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6.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也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是(  )A.该计划的长远目的是控制欧洲国家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C.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D.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17.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 B.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D.美国百姓对苏联敌视18.1946年,戴高乐强调“同海外领地联结在一起,法国是一个大国,失去这些领地,法国将不再成为大国”;1958年,他又宣布法兰西共同体之中的成员国“享有自治权,他们应当民主地、自主地管理自己”。戴高乐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法国经济的衰退B.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C.两极格局的影响D.法国殖民体系的崩溃19.下表是苏联在两个时期农业生产的年平均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表格数据说明(  )粮食肉类奶类1951—1955年间385057037901961—1965年间130309306470A.克服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7/7B.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C.重视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D.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20.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发表了题为《70年代美国的对外政策:争取和平的新战略》的国情咨文,公开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处境就像“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下列符合美国此时处境的是(  )A.苏联开始与美国争霸B.西欧与日本经济崛起C.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D.丧失政治大国各项优势21.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他认为法德合作(  )A.推动了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B.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矛盾C.标志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D.奠定了西欧联合的基础22.1979年英国居民持股比例占7%,到1987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20%。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B.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工人工资收入的提高D.资本社会化的趋向23.下表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  )1987年英、法、日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英国法国日本第一产业2%2%3%第二产业38%38%40%第三产业60%60%57%A.建立“福利国家”B.第三产业的兴起C.“新经济”的出现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1960年的19.8%上升为1970年的22.3%,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  )A.继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B.开始走上计划经济道路C.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D.经济进入“滞胀”阶段25.20世纪70年代,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逐步加剧,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后来甚至导致苏联经济全面滑坡。这一时期苏联的领导人是(  )A.列宁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二、非选择题26.停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古巴进行的经济制裁”等条件。这表明(  )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7/7B.古巴不愿屈服于美国的压力C.美国与苏、古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D.联合国不支持苏联的行为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苏联工业消费品生产(第二部类),1980年比1950年增长9.3倍左右;美国工业生产1980年比1950年增长了2.1倍。1965~1982年苏联按人均计算的居民实际收入增加1.02倍。美国私人非农业部分的工人的实际周平均工资,从1965年的101.1美元下降到1980年的95.18美元。从1973年到1994年,美国普通工人每周实际工资已下降了1.9%,实际工资大体已降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水平。1988年到1993年,美国私营部分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9%,而职工每小时的平均收入降低了4%。——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苏联经济概论》等整理材料二 1980~2022年美国经济贸易逆差与GDP增长率  ——摘编自邹玉娟《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及其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苏联1950~198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简要分析这些态势出现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80~2022年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并概括促成这些态势的主要因素。7/7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85年4月,戈尔巴乔夫谈到“加速发展战略”时说:“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的,不是市场,也不是自发力量,而首先应当是计划。同时,应当对计划工作采取新的态度,积极采用经济杠杆,为发挥劳动集体的主动性提供广阔天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1986~199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仍是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从1985年5月开始,戈尔巴乔夫在全国动员一切力量开展反酗酒斗争。不仅禁止伏特加酒,还关闭了啤酒馆,街道上甚至出现了反酗酒纠察队,以恐怖手段吓唬顾客。反酗酒斗争特别有成效,含酒精饮料的产量在1985~1986年减少了差不多1/20,但苏联失去了重要财源,“国民经济3年至少损失670亿(卢布),而精神上的损失则是无法估量的”。这一运动还破坏了酒业和葡萄种植业。——摘编自《拯救苏联:苏联历史上的三次改革》材料二 中国改革大事记时间主要内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现“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2年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1983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续表时间主要内容1984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5年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22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苏改革的不同。(2)从中苏改革的实践中,谈谈你的认识。7/7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04年,官办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成立,1907年改为商办,1922年宜昌至万县段开工。四川的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一般是随粮强制征收。1911年,清政府突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并与英、法等四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铁路国有化,列国不乏先例,铁路民营也确实存在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弊端。当时两路均已发生巨额亏损,政府以国家股票赎回了湖北、湖南、广东的商股。但四川的1400万两股金中,有300万两亏空政府不予认可。川省铁路股份中有很大比例来自下层民众,既不能退回股金,换股条件又低于其他省份,难免激起民愤,一场路权风暴由此爆发。——摘编自《清末以来中国三次“国进民退”的教训》材料二 20世纪以来,具有世界性的(国有化和私有化)浪潮至少有三次:第一次是大萧条及二战后的国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29年延续到1980年,其间虽然也有私有化,但国有化是主导;第二次是以“撒切尔革命”为起点的私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79年延续到2022年;第三次是2022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又给各国的国有化带来一个小阳春。英国国有化的推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1980年代,法国密特朗执政时,以密特朗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摘编自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以来西方国企进退的特征,并分析20世纪前两次“世界性的浪潮”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东西方国企进退的认识。7/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11:45 页数:7
价格:¥3 大小:110.4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