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第八单元复习训练试题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2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第八单元复习训练试题答案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一、选择题1.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外资,造成还款压力增大,从而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故A项正确。2.A【解析】 材料中戈尔巴乔夫发表演讲,认为苏联比发达国家要差很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的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故A项正确。3.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央行行长在面对金融危机呈恶化趋势时,强调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强调“重返纪律”,这是因为他关注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性协调机制,故B项正确;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无益于解决金融危机,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不能保证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市场制度的普遍性建立无关,故D项错误。4.B【解析】 据材料“苏联报纸说,‘韩国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同一天的美国报纸则说,‘几个小时之内,朝鲜人迫使韩国边防人员丢弃了广阔的前沿地带并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可知美苏两国对朝鲜战争的报道针锋相对,体现了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与斗争,故选B项;美苏媒体的对立只是表象,并不是当时国际关系的显著特点,排除A项;缓和与动荡并存出现于两极格局结束后,排除C项;两极世界格局下以冷战为主,局部热战,排除D项。5.A【解析】 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考虑苏联实际,经济改革没有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中国改革开放则充分考虑中国的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国情,故A项正确。6.D【解析】根据材料“危机后,美苏两国签订了两国首脑直接通讯联系的协定”结合所学,古巴导弹危机是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危机的和平解决使人类避免了一场灭亡性核战争,促使大国重新审视相互关系,建立通话联系,故选D项;美苏之间的矛盾是由国家利益各方面冲突导致,古巴导弹危机并未弥合美苏两国间的矛盾,排除A项;根据所学,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就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了美苏关系,并未反映多极化趋势,排除C项。7.C【解析】4/41954年建国五周年,正值一五计划期间,这些苏联援华工程技术含量较高,可以较好地解决工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故选C项;这些援华过程是苏联给予中方的,属于外部因素,“根源于”说法错误,排除A项;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孤立政策的破产,排除B项;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排除D项。8.B【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20世纪50年代初”“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振兴经济”,由这些信息可知是美国和苏联分别开展的经济援助,题目设问是西方世界,可知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有助于美国控制西欧,故B项正确。9.D【解析】相比1963—1973年,1974—1979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变得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促使各国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市场调节,D项正确。10.C【解析】从1957年到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的国情认识不断深入,所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有新的发展突破,故C项正确。11.D【解析】12.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尼赫鲁领导印度通过“印巴分治”获得独立,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952年,纳赛尔领导埃及获得独立;1959年,卡斯特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美国在古巴的傀儡政府,夺取古巴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故A项正确。13.B【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B项正确。1991年12月,苏联解体,A项错误。欧盟成立与德国的统一无关,C项错误;20世纪末,世界的整体趋势是走向缓和,D项错误。14.C【解析】结合所学,在新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上升,故C符合题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调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滞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不符合题意;“福利国家”制度基于人道主义考虑,采取社会保障制度以缓和社会矛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减少国家福利政策,故B不符合题意;知识经济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A【解析】这里的“梯子”实际上是指公平的竞争环境,“安全网”则是指保障社会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水平,也就是“福利国家”制度,故A项正确。16.C【解析】4/4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就是最终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马歇尔计划”是冷战的主要表现,目的是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所以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错误。17.A【解析】材料认为冷战是“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导致冷战局面形成,故A项正确。18.B【解析】二战以后,亚非拉美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所以到1958年戴高乐放弃了掌控海外殖民地的做法,转而支持这些地方实行民族独立,故选B项;戴高乐的转变主要是受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不是由于法国经济的衰退、两极格局的影响,排除A、C两项;D项应该是戴高乐态度转变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19.B【解析】1951年至1965年,正是战后经济恢复和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他进行了农业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B;依据所学,赫鲁晓夫改革仍未突破传统的苏联体制框架,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的增产,而非强调农业的地位,排除C;依据所学,赫鲁晓夫改革使农民生活水平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并非普遍提高,排除D。20.B【解析】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欧共体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与材料中“公开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相符,故选B;苏联开始与美国争霸早于材料中“1970年”,排除A;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是20世纪50年代,排除C;丧失政治大国各项优势与史实不符,排除D。21.D【解析】题干中的“日耳曼”和“高卢”分别指德国和法国,“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法德之间能否和解,故选D。22.D【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社会福利制度的相关提及,故A错误;居民持股比例的上升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没有任何关联,故B错误;持股比例的上升并不必然会导致工人工资收入的增加,故C错误;根据材料“1979年英国居民持股比例占7%,到1987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20%”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出现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故D正确。2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取表格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首先注意时间是1987年,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新技术发明层出不穷,信息产业兴起。然后看数据,无论是英国、法国还是日本,纵向数据的增长明显。很容易得出结论B第三产业的兴起。A材料没有提及“福利国家”,故排除。C是20世纪90年代的变化,故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24.A【解析】本题考查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题干材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说明政府继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故A正确。4/425.C【解析】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增,美苏军备竞赛逐步加剧。但是他执政后期,改革停滞,经济出现全面滑坡,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6.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有相对优势而非绝对优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卡斯特罗向美国提出条件,既反映了两大阵营的对抗,又反映了古巴不愿屈从美国,故B项符合题意;“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并未使美与苏、古关系就此和平,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联合国对苏联行为的态度,故排除D项。27. (1)背景: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处于颓势,通货膨胀严重(或经济“滞胀”);政局不稳;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措施:出售部分国营企业;鼓励自由竞争;减少福利开支。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与完善。(2)措施:中国借鉴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国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生的改善。28.(1)态势美国:经济总量继续增长,劳动生产率提升,但经济增长率、居民实际收入下降。苏联:经济总量,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和居民实际收入均呈现增长趋势。原因美国:侵越战争、经济危机的拖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政策的失灵;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争夺霸权与军事工业、重工业发展的带动。(2)态势:GDP增长率总体上升,低速增长,贸易逆差起伏不定。因素:新理论应用;新模式应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投资,创造就业;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答出其中四点即可)29.(1)不同:中国先农村后城市;苏联与之相反。中国边实践边摸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苏联盲目实践,没有科学理论升华与指导。中国改革路径明确,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联很长一段时间坚持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路径失误。(2)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结合本国国情,适时调整;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30.(1)特征:国有化和私有化浪潮交替出现。原因:国有化浪潮: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运用国有化弥缝市场经济的缺陷;二战期间,国有化是动员全国人力、财力、物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经济理论的影响;受执政党的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私有化浪潮:20世纪70年代“滞胀”现象的出现;新自由主义理论兴起(答出具体的经济理论也可以);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2)认识:国企进退对国家政治、经济影响深远;西方国有化和私有化的数次交替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反复轮回,反映了国有化与私有化二者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国有化与私有化都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4/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