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人教河北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卷(人教河北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一部分(1~2题12分)亲爱的同学们,九年级(1)班开展了“情系故乡”主题学习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期待你精彩的表现!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我的故乡位于华北大平原的东部,东临渤海,背靠京津,四季分明,景色宜人。在春天,东风从海上吹来,就唤醒了整个田野。河流浅浅地流过,(cùxīn)的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荡漾着孩子们的歌谣,与旷远田野中的鸟叫相契合,听来令人(xīnkuàng-shényí)。劳动者嘴里的歌似乎信手拈来,一首接一首从早晨一直响到傍晚。夏天,金黄的麦浪此起彼伏,碾着新麦的场院辘辘地响着,那么近,那么美!秋天,一片丰收的景象,玉米、大豆、苹果、菠萝……田野的上空到处飘着浓郁的香气,分不清来自庄稼,还是来自挂满枝头的硕果……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永远在游子的梦里,你永远在我的心中!(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①(cùxīn)___________②(xīnkuàng-shényí)___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窜出来___________②碾着___________(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知识性错误,请你结合画波浪线的句子以及学过的地理知识,判断其错误所在。(2分)(4)老师让同学们用对联的形式概括文段内容,请根据小北写出的下联,将上联补充完整。(2分)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忆故乡情溢字行2.“情系故乡”主题学习活动结束后,小冀同学写了一段感言。请阅读后回答问题。(共4分)14 一踏上保定的土地,你定会感到无比震撼:巍然屹立的大山如刚毅果敢的男子,蜿蜒流淌的河水似妩媚多情的女子,他们互相凝望,彼此衬托,相得益彰。就是这样的一座群山环绕的老城,孕育了情感燥热、性格刚勇的人们。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保定建成了一座令人向往的文化之都。他们血脉里的勇毅来自哪里?(甲)来自地域文化的熏陶,(乙)来自革命精神的浇灌。(1)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既又B.不是而是C.或者或者D.尽管更(2)小北认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第二部分(3~16题58分)一、现代文阅读(一)【2024甘肃兰州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3~5题。(共10分)材料一:流畅的线条、精致的造型、多彩的纹样……这个春天,汉服成为引领时尚的“顶流”。汉服又有“华服”之称,是承载了染、织、绣等传统工艺和东方美学意境的服装样式,作为中国古代衣着文化传承至今。近年来,汉服文化开始在青年群体中“破圈式”传播,汉服不仅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装扮,更是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具体化表达。与诗词、典籍等传播形式不同的是,汉服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化表达,更容易在消费、文旅等高频的生活体验过程中实现浸润式传播。伴随着汉服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认同,一个新兴的文化消费市场正在快速成长。汉服经济已延伸到动漫、游戏、美妆、文博、旅游等相关产业,让这一传统文化在与潮流时尚的碰撞中,寻找到融入现代社会的多元路径。材料二:14 汉服的魅力不仅在于第一眼看上去“很美”,更在于它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礼仪规范。比如,汉服中的宽大袖口,象征天道圆融;汉服中的深衣,将上衣下裳合二为一,却又在腰部将上下分开,在对立统一中彰显了一种有序和谐;汉服上的云纹、龙纹、凤纹等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祥瑞的象征,寓意吉祥如意、天下太平。很多身着汉服、徜徉于西安各大景区的年轻人表示,在跟别人的互动中,学会了天揖礼、时揖礼、万福礼等中华传统礼仪。他们还说,穿上汉服,会产生沉浸在历史文化氛围中的感觉,会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站立、走路的姿势以及说话的方式,以让自己仪态更加端庄,因为“那样才对得起身上的衣裳”。材料三:①“汉服文化热”的持续升温与新媒介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科技发展形成多样的传播媒介,为汉服文化开辟出更加丰富的传播渠道。②人们可以借助社交媒体,通过微信、微博、贴吧、汉服荟等社交平台,交流汉服文化、分享汉服风采、共议汉服前景等,传播汉服文化。③人们还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凭借门槛低、传播范围广、娱乐性强等优势,为汉服文化的大众化传播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④因此,汉服文化在短视频平台所构筑的空间中实现了广泛传播。材料四:作为与互联网相伴而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其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影响,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对科技产品的谙熟以及广阔的信息渠道,让他们能够保持更为开放的头脑,进行更具创意性的思考,勇于追求和尝试各种新生事物。“汉服”“古风”等掀起的时尚潮流,是他们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的创新性表达,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材料一、材料二都介绍了关于汉服的一些知识,但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B.材料一中的第二段,采用对比的方式介绍了诗词、典籍等的传播形式。C.材料二中穿着汉服的体验是对材料一提及的“浸润式传播”的生动注释。D.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互联网影响着青年群体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4.同学们在划分材料三的层次时,有下列两种划分法,你认为哪一种准确?请说明理由。(4分)14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5.“汉服热”持续升温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回答。(4分)(二)【2024四川广元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共17分)看不见世界,就让世界看见我郭帅①一个盲人为什么要去登珠峰?②“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见我。”③2021年5月24日,失明25年的张洪从珠穆朗玛峰南坡成功登顶,成为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登顶珠峰的盲人登山者。④站在世界之巅,张洪回想起他拉练的情景……⑤从海拔6100米的罗布切东峰下撤时,暴风雪突然降临。他和教练强子没有配合好,头磕在冰壁上。张洪对着强子爆发了:“那么危险的训练,到底有没有必要?”暴风雪中,两个“钢铁直男”陷入了冷战。⑥支离破碎的昆布冰川是张洪的又一道门槛:这里有看不到底的冰裂缝,有高高耸立的冰壁,还有随时倾泻而下的悬冰川……强子会告诉他,这个裂缝大概是20厘米,或者50厘米,或者1米。但不管强子说的是多长,张洪总是跨到自己的极限——1米以上。这源于他的本能,跨度越大,就越安全。强子很恼火,为什么要做无用功浪费体能?跨度太大,张洪可能就会跨到下一个冰裂缝里了。⑦在珠峰,信任关乎生命安全。然而,盲人对环境和他人的信任有多难?强子蒙着眼睛在碎石里走了一圈。原本5分钟的路程,他深一脚,浅一脚,走了20分钟,摘掉眼罩后他说:“我以前以为这里面缺少了信任,其实,在他的世界里,可能这个信任已经给到了最多,或者给到了极限。”⑧5月21日,张洪团队向珠峰发起了挑战。14 ⑨在距离峰顶只有100多米时,每小时50千米的风速,外加降雪,氧气瓶的调节阀被冻住了,准备的氧气不足以供团队所有人继续攀登。在8700米的夺命海拔地带,如果没有氧气辅助,一般人可能连10分钟都挺不过。生死关头,强子决定,包括他和两位摄影师在内的五个人下撤,把足够的氧气留给张洪和状态最好的三个夏尔巴[注]向导,让他们继续冲顶。⑩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度让张洪心生退意。在一次次拉练和集训后,强子已经成了张洪最默契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的,我们一起爬,一起下。”但强子却说:“我以后还有机会,对你来说,可能一生就这一次机会。”他往顶峰的方向轻轻推了张洪一把……⑪海拔8790米处的希拉里台阶,是登顶的最后一道拦路虎。这是一条宽度仅30厘米左右的山脊,两侧都是万丈悬崖,山脊远看像一片刀刃,通常只允许一人通过。张洪登顶前12天,两位世界知名的登山者在这里遇难,他们已经征服了七大洲最高峰中的六座,珠峰是最后一座。⑫到达希拉里台阶时,张洪已经走不动了。冰爪在岩石表面直打滑,他只好蹲下,一只手抓住路绳,另一只手当“眼睛”,先摸自己的脚尖,然后顺着脚尖往前一寸一寸地触摸,寻找安全的落脚点。确定了落脚点,再用手去寻找身体的支撑点,最后把脚迈出去。⑬有次,张洪迈出去的右脚还没着地,突然听到夏尔巴向导大吼:“不……不……停下……”,他……如果那只脚一旦跨出去,他落下的位置就是2000多米的悬崖。⑭步步惊心。⑮近两个小时之后,世界看见了张洪。(有删改)[注]夏尔巴:一个生活在喜马拉雅南坡的族群。6.【浏览·概括】因为信任,最终让世界看见了张洪。请你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围绕“信任”完成下面表格。(4分)地点环境事件批注罗布切东峰暴风雪肆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完全信任,两人陷入冷战14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裂缝、冰壁、悬冰川……强子用眼睛测量裂缝距离并告知张洪,张洪用本能极限跨越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峰顶100多米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子调整登峰队伍,鼓励张洪登顶两人彼此信任7.【精读·联想】文中第⑫段连续使用了“蹲”“抓”“摸”等动词,写出了张洪登顶珠峰时的艰难。请你仿照第⑫段,对第⑬段“他”后面的省略部分展开联想,至少连用三个动词,把张洪听到夏尔巴向导大吼后的反应描写具体。(3分)8.【赏析·比较】作者匠心独具,在文中多处运用了表示时间和距离的数量词,如“100多米”“8790米”“5分钟”“20分钟”……请你任选两处构成一组,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比较,谈谈这样写的好处。(4分)9.【理解·感悟】“一个盲人为什么要去登珠峰?”文章开头用疑问引出下文的同时,也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请联系上文并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谈谈你对“看不见世界,就让世界看见我”这句话的理解。(6分)阅读链接: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萧凯恩,出生三个月时因眼癌摘除眼球。5岁的时候,她问爸爸:“看不见是不是就没有用?”如今20多年过去了,她已经找到了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她是首位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视障人士,20岁时她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而她的梦想,是开一些可以包容不同学生的音乐学校,为祖国不同的孩子做贡献。即使生活在黑暗中,也要为世界带去光明,她看不见这个世界,却始终笑对人生。14 二、古诗文阅读(一)默写(共6分)10.中国典籍浩如烟海!初中阶段,我们接触了不少典籍,积累了一些名句。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将下列文段中的诗词补充完整。(6分)诗词意境深远。你看,塞外的雪是如此奇异壮美,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看,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纳兰性德《浣溪沙》中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以及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是多么相似呀!作者情感丰富。你看,夏完淳在《别云间》中用“④___________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抒发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持节云中,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期望;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人生自古谁无死?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舍生取义的决心。(二)阅读(共17分)班级将要举行“文学中的家国”话剧表演,学习小组要把元代历史名人张养浩搬上舞台,并摘录了几则关于张养浩的材料。请你认真阅读,并和他们一起完成学习任务。【材料一】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①也!”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选自《元史》,有删改)14 【材料二】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选自《元史》,有删改)【材料三】【甲】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乙】山坡羊·述怀张养浩无官何患,无钱何惮?休教无德人轻慢。你便列朝班②,铸铜山③,止不过只为衣和饭,腹内不饥身上暖。官,君莫想;钱,君莫想。【材料四】苏天爵在《七聘堂记》盛赞张养浩:“执法牧民为贤令,入馆阁则曰名流,司台谏则称骨鲠,历省台则号能臣,是诚一代之伟人欤!”①台掾:古代属官的通称。②列朝班:指做高官。③铸铜山:《史记·佞幸列传》:汉文帝有宠臣邓通,尝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上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11.【研读剧本·释文义】学习小组在研读以上材料时,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太理解。请你根据释义方法,帮他们解决困惑。(4分)原文方法释义会元夕课内迁移法:会天大雨(1)__________登车就道查阅词典法:①接近,靠近;②成,成功;③借助。(2)________(填序号)以旌其直语境推断法:联系上下文推断(3)__________民不堪命参考成语法:不堪一击(4)__________14 12.【演员表演·品语气】饰演不忽木的小文在朗读画波浪线的句子时,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语气。请你帮他设计朗读语气,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我认为应该用_____________的语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编剧创写·联文本】编剧小语根据【材料二】创写剧本时,建议加入张养浩的作品进行朗诵。你认为可以选择【材料三】中的哪一首散曲?请选择并阐述理由。(5分)14.【导演说戏·析人物】演员小西对张养浩这一人物形象把握得不准确,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代替导演小湖给小西分析张养浩的形象。(5分)三、整本书阅读15.在一次辩论会上,正方认为:“中外文学史上,女性多为弱者,在面对生活的磨难时,她们只会选择低头。”请你作为反方,以沈琼枝或简·爱为例,反驳正方的观点。(4分)16.保持初心即为纯粹之“真”。如果能坚守最初的心愿,最终定能实现本来的愿望。小语认为简·爱、王冕都活出了纯粹之“真”,你同意吗?请任选一位,结合其相关经历,谈谈对你成长的启示。(4分)14 第三部分(17题50分)1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在名的基础上取一个“字”。“字”包含着生活态度、文化内涵。从中国人的“字”里,我们常常得到人生志趣、生命价值等方面的启示。白居易,字“乐天”——乐观通达;文天祥,字“履善”——践行善念;梁启超,字“卓如”——追求卓越;舒庆春,字“舍予”——舍弃小我。上述名人的“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14 答案1.(1)①簇新②心旷神怡(每空1分)(2)①cuàn②niǎn(每空1分)(3)“菠萝”是典型的热带水果,不可能生长在华北平原。(2分)(4)示例:爱故乡香飘四野(2分)2.(1)A(2分)(2)将“燥热”改为“炽热”。(2分)3.B(2分)4.A更准确。(1分)理由:从逻辑上看,①句是引言,提出了汉服文化传播与新媒介技术的关系;接着,②句和③句分别从不同角度(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具体阐述了汉服文化的传播方式;④句是对前面借助短视频平台传播汉服文化这一内容的总结和强调,不能和②③分开。(3分,意思对即可)5.汉服本身的美观,承载传统文化,促使消费市场的兴起;蕴含传统礼仪规范,穿上汉服能让人学习和注重中华传统礼仪,规范自身行为仪态;新媒介技术的助力,多样的传播媒介为汉服文化开辟了丰富的传播渠道;与互联网相伴而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具有独特性,他们熟悉科技产品,思维开放,勇于创新,能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表达。(每点1分)6.①张洪质问强子危险训练的必要性②昆布冰川③两人的信任危机加剧④每小时50千米的风速,外加降雪(每空1分)7.示例:他猛地停下来,将没着地的右脚迅速抽回,右脚尖向前方来回点地探路,左手将路绳抓得更紧了。(3分,言之有理即可)8.示例:“5分钟”“20分钟”:①“5分钟”写出路程之短;②“20分钟”写出强子蒙眼后体验张洪走过这段路的艰难;③表明张洪在盲人的世界里给了强子最大的信任和他在攀登珠峰这条路上的艰辛。(4分,言之有理即可)9.示例:①“看不见世界”是张洪和萧凯恩因双目失明,无法用双眼见证世界。②“让世界看见我”是他们用毅力和梦想战胜身体缺陷,实现人生价值。张洪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站在世界顶峰,让世界看到了他的坚韧和勇气;萧凯恩笑对人生,用梦想找到人生答案,用自己的方式为世界做出贡献。③我们应学习他们身上的毅力和品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6分,言之有理即可)14 10.①千树万树梨花开②一抹晚烟荒戍垒③长烟落日孤城闭④毅魄归来日⑤何日遣冯唐⑥留取丹心照汗青(每空1分)11.(1)适逢(2)①(3)表扬(4)忍受,承受(每空1分)12.示例:惊叹或赞美(1分)不忽木去探病,当看到张养浩虽身为御史台,却家徒四壁时,惊叹于张养浩的清贫生活,赞美张养浩的为官廉洁。(2分)13.示例一:我认为可以选择【甲】。【材料二】的大背景是关中大旱,百姓生活困顿。张养浩散尽家财赈济百姓,赈灾期间,居住在公署,甚至不曾归家。这充分体现了张养浩体恤百姓的形象。散曲【甲】是张养浩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他怀古伤今,深切地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之心。两者都能体现张养浩的民本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示例二:我认为可以选择【乙】。【材料二】的大背景是关中大旱,百姓生活困顿。张养浩散尽家财赈济百姓,赈灾期间,居住在公署,甚至不曾归家。这充分体现了张养浩体恤百姓的形象。散曲【乙】表达了张养浩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从侧面烘托了张养浩一心为民的形象。(明确选择1分,正确阐述理由4分)14.①张养浩是一个清廉正直的人,从不忽木去探病看到张养浩家徒四壁,以及张养浩敢于直言进谏可以看出。②张养浩是一个爱民如子、体恤百姓的人,从张养浩为民除害以及赈济百姓可以看出。③张养浩是一个淡泊功名利禄的人,从散曲【乙】中他不贪图钱财可以看出。④张养浩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从张养浩写了诸多文章可以看出。⑤张养浩是一个执法严明的人,从之前的官吏不敢惩处李虎,而他却依法严惩李虎和其同党可以看出。(每点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十岁时就酷爱读书,一天到晚不停,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张养浩白天就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悄悄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了他,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学正。张养浩游学京城,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平章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家徒四壁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做台掾的好材料啊!”14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暴虐残忍,危害百姓,百姓不能忍受,从前的县令没有谁敢过问。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觉得很痛快。张养浩离任十年后,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政德。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商议中书省的事务,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悬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劝谏,奏疏大概说:“我认为玩乐事小,然而关系重大;值得高兴的少,忧患却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立即取消了这个计划,并赏赐给张养浩一件用贵重的丝织品做的朝服、一匹帛,来表扬他的正直。【材料二】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饿的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派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乡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上路,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他到关中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里,夜晚便向上天祷告,白天便外出赈济饥民,一天到晚没有一点懈怠。每想起一件牵挂的事情,他就按着胸口痛哭,于是卧病不起,去世时六十岁。【材料四】苏天爵在《七聘堂记》中高度称赞张养浩:“执行法令治理人民是贤明的县令,进入馆阁则是知名的人士,在司台直言进谏则称为刚正耿直,历任御史台则被称为能尽为臣之道的人,确实是一代的伟人啊!”15.示例一:我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并非都是弱者。当沈琼枝知晓盐商宋为富只想纳她为妾时,努力抗争,逃出宋家,在南京靠自己的才艺生活。她精明干练、有勇有谋、敢于同不公的命运抗争,体现出她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一面。示例二:我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并非都是弱者。简·爱面对里德舅妈一家对她的虐待与折磨从未屈服,将多年的委屈和愤怒充分表达了出来,表现了女性坚强、独立、敢于反抗的精神。(4分,意思对即可)16.示例一:14 我选王冕。王冕的初心是喜欢读书,不图功名,后来他自学成才,得到当地名流的青睐,但他坚守初心,淡泊名利,不愿结交官场人物,最终归隐山林,得偿所愿。我认识到人只有坚守初心,不受环境影响,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示例二:我选简·爱。简·爱的初心是自尊自爱,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她在洛伍德学校被冤枉、诋毁、孤立、罚站,但她依旧愿意做一个好姑娘,坚守初心,自尊自爱,用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留校,成为一名教师。我认识到人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都应该坚守初心,这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4分,意思对即可)17.略(50分)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12-24 20:20:02 页数:14
价格:¥3 大小:314.27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