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至爱亲情(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2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yù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tè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yù()定  谨()肃   蹊()跷   忐tè()(2)下列词语的词性与“知道”相同的一项是()(2分)A.撬动B.甜蜜C.太空D.秋天(3)文段中提到的“船”是一种交通工具。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交通工具的一项是()(3分)A.风正一帆悬B.马上相逢无纸笔C.单车欲问边D.闻道龙标过五溪20,(4)以上文段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这部著作的原题是《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中横线处应填写的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3.综合性学习。(13分)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朋友是一束阳光,一束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温暖的阳光。那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呢?一起来参加我们“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吧!(1)活动一:请你在横线上写上一句与“交友”有关的名言警句。(3分)(2)活动二:研读下面古人结交朋友的事迹,说说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4分)事迹一: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管宁再也不以华歆为友。事迹二: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伸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咸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3)活动三:你的朋友小军认识了一位上海的网友,他想在寒假期间独自一人去上海见网友。你赞成他去吗?说说你的理由。(6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1分)老海棠树(节选)20,史铁生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得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20,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选文有删改)4.本文词语运用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处加点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评析。(4分)(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5.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6分)6.阅读第⑦⑧两段,说说“奶奶”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4分)7.文章多处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请仿照示例,再举一处。(2分)示例:前文: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后文: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前文: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后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如果还有机会弥补,你觉得“我”会怎样做?(50字左右)(5分)【二】(18分)散步龙应台①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20,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最亲爱的妈妈: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我们感念您。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您的孩子:家萱家齐家仁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⑩大年初三,二○○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⑪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20,⑫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注释】龙应台:台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9.“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阅读②~⑦段,概括回答。(3分)10.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甲)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乙)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11.第⑪段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6分)12.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5分)【三】(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二则【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选自《世说新语》)【注】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信然〕真是这样。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20,(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_________   (2)太丘舍去   去:__________(3)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    (4)尝与诸小儿游 尝:__________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15.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从故事中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分)16.【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智慧,它们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分)三、写作。(55分)17.作文。(55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的眼神?请以《难忘________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600字左右(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20,第二单元至爱亲情(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5)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一些字还是需要多加注意,比如“雁”、“涯”、“烽”等。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2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yù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20,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tè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yù()定  谨()肃   蹊()跷   忐tè()(2)下列词语的词性与“知道”相同的一项是()(2分)A.撬动B.甜蜜C.太空D.秋天(3)文段中提到的“船”是一种交通工具。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交通工具的一项是()(3分)A.风正一帆悬B.马上相逢无纸笔C.单车欲问边D.闻道龙标过五溪(4)以上文段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这部著作的原题是《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中横线处应填写的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答案】(1)预 jǐn qǐ  忑(2)A(3)D(4)朝花夕拾 旧事重提  鉴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预定:拼音为yùdìng,预先规定或约定。谨肃:拼音为jǐnsù,谨慎恭肃。蹊跷:拼音为qīqiao,指奇怪、可疑,或不平正;又指花样、奥妙。忐忑:拼音为tǎntè,心神不定。【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词性辨析。“知道”的词性是动词。A.动词;B.形容词;C.名词;D.名词;故选A。【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词语的解释。20,A.“风正一帆悬”句意为: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写到了“船”;B.“马上相逢无纸笔”句意为: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写到了“马”;C.“单车欲问边”句意为: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写到了“单车”;D.“闻道龙标过五溪”句意为: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没有写交通工具;故选D。【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文段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文中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鉴略》,“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3.综合性学习。(13分)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朋友是一束阳光,一束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温暖的阳光。那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呢?一起来参加我们“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吧!(1)活动一:请你在横线上写上一句与“交友”有关的名言警句。(3分)(2)活动二:研读下面古人结交朋友的事迹,说说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4分)事迹一: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管宁再也不以华歆为友。事迹二: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伸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咸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3)活动三:你的朋友小军认识了一位上海的网友,他想在寒假期间独自一人去上海见网友。你赞成他去吗?说说你的理由。(6分)【答案】20,(1)示例: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2)示例:①“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些和自己习惯爱好、志向不一致的人,我们应远离。②患难之时见真情,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心的朋友。(3)示例:小军,我觉得你不应该一个人去上海会见网友。因为你和这位朋友仅仅是网上认识而已,网上的人和事比较复杂,你不能随意听信一个陌生人的话,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再说了,上海那么遥远,你一个人出门父母会不放心的。【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名言警句。结合自己的积累,写一句与“交友”有关的名言警句即可。示例: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表达。事迹一主要讲管宁因朋友的一二个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华歆贪慕财富和虚荣,就不能怪管宁割席断义。告诉我们: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些和自己习惯爱好、志向不一致的人,我们应远离。事迹二主要讲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此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纷纷避而远之,唯有王质送行。范仲淹此时看清谁才是真正的朋友,正所谓患难之时见真情,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心的朋友。据此作答即可。【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此类题,第一步先分析情景,表明看法。第二步要正确、得体地表达。首先要礼貌地称呼对方(小军);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向他讲明独自一人去上海见网友的不利因素,可从社会复杂,存在安全隐患,父母担心等角度来思考。如:小军,我不赞成你去上海见网友。因为现在的社会太复杂,连身边认识的人都存在安全隐患,更何况是网上认识没见过面的?再说,你还是未成年人,一个人出门,父母也会担心的。所以我觉得你不应该一个人去上海会见网友。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1分)老海棠树(节选)史铁生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20,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得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20,(选文有删改)4.本文词语运用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处加点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评析。(4分)(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5.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6分)6.阅读第⑦⑧两段,说说“奶奶”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4分)7.文章多处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请仿照示例,再举一处。(2分)示例:前文: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后文: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前文: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后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如果还有机会弥补,你觉得“我”会怎样做?(50字左右)(5分)【答案】4.示例(A)海底捞月:生动地表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淘气的个性。示例(B)终于:足见奶奶低头不语时间之久,体现了此刻奶奶非常惭愧、沮丧、失落的心理。5.春:糊纸袋;夏:补花、洗菜;秋:扫院子、扫大街;冬:在灯下学习。6.(1)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2)她想学点文化,跟上时代,有一份工作。7.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8.示例:“我”会为奶奶倒杯水,然后诚恳地向她表示歉意,跟她说“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精神,她的执着追求是给予“我”的一笔宝贵财富。【解析】【4题详解】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1)题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赏析。(2)句从副词的修饰作用角度分析即可。点睛: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5题详解】20,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解题时,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采用“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进行概括,根据题目要求作适当的增减。本题在梳理内容的基础上按照答题格式和要求分条概括即可。点睛:记叙内容的概括,先找出记叙内容的六要素,然后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组织语言,最后将与内容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去除就可以得到答案。【6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有价值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本题“奶奶”春天糊纸袋,夏天补花、洗菜,秋天扫院子、扫大街,冬天还要在灯下学习,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劳动,是为多学点文化,能有一份工作。【7题详解】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呼应”。呼应就是关联的意思。比如: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同一个事物或内容,这就是呼应。也就是前面埋下伏笔,后面再次做出交代。依这个特点从文本中筛选相关的信息作答即可。【8题详解】这是一道半主观性的试题,因为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题目中“‘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所以在写自己的做法一定要表现自己内心的歉意和愧疚之情。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二】(18分)散步龙应台①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最亲爱的妈妈: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我们感念您。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20,您的孩子:家萱家齐家仁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⑩大年初三,二○○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⑪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⑫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注释】龙应台:台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9.“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阅读②~⑦段,概括回答。(3分)10.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甲)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乙)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20,11.第⑪段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6分)12.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5分)【答案】9.“我”和家萱都制作了让自己母亲“安心”的各种证明。10.甲句“一张一张”“小心地”这些词,使描写更细腻,更能表达“我”的理解、无奈等复杂心理。11.烘托散步特殊的环境气氛以及衬托“我”当时难以言喻的痛处。(大意写出即可)12.“散步”这一细节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作铺垫,以“散步”为题,文章构思显得更巧妙。(大意写出即可)【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理解及概括文章内容。“家萱”为了使母亲安享晚年,印了大大小小的海报,如:最亲爱的妈妈: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我们感念您。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您的孩子:家萱家齐家仁。在文章的第4小节,“我”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10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主要从词语的角度来进行。甲句比乙句多了一个“小心地”以及“一张一张”,这个“小心地”“一张一张”更能细腻的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示例:甲句“一张一张.小心地”这些词,使描写更细腻,更能表达“我”的理解、无奈等复杂心理。【11题详解】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作用分析。“冬夜的街”和“犬吠声”这属于环境描写,此处的作用为:烘托散步特殊的环境气氛以及衬托“我”当时难以言喻的痛处。【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本文花了大量的篇幅写了“我”和家萱制作了让自己母亲“安心”的各种证明。到了文章的结尾才写到“散步”。这不是偏题,却恰恰能更能有效的表达本文的主题,更能体现出本文构思的独特性。示例:“散步”这一细节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作铺垫,以“散步”为题,文章构思显得更巧妙。20,【三】(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二则【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选自《世说新语》)【注】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信然〕真是这样。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_________   (2)太丘舍去   去:__________(3)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    (4)尝与诸小儿游 尝:__________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15.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从故事中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分)16.【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智慧,它们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分)【答案】13.约定 离开 同“否” 曾经   14.(1)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2)那些小朋友都争着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15.树在马路边,过往的人这么多,不是苦的话早被人吃光了,现在还有这么多,肯定是苦的。可以看出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16.【甲】文告诉了我们“信”和“礼”的重要性;【乙】文告诉了我们要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解析】【13题详解】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2)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3)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4)句意: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尝:曾经。【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重点词有:(1)惭:惭愧;引:拉;顾:回头看。(2)诸:许多;竞走:争着跑去;唯:只。【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根据【乙】文“树在道边而多子”可知,王戎认为李子树生长在路旁,但是却李子挂满枝头,若李子不是苦的,肯定早就被过往的路人吃光了,因此王戎断定“此必苦李”;由此可见王戎是一个观察仔细,善于分析,能透过表面现象进行深入思考的聪明的孩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启示道理。由【甲】文“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陈元方能在他人面前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父亲的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礼”和“信”的重视,这启示我们做人要有礼节,待人接物以诚信为本。根据【乙】文“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可知,在众人摘李子时王戎保持清醒的头脑并进行分析,这启示我们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遇事要勤于思考,切莫人云亦云。【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20,【乙】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三、写作。(55分)17.作文。(55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的眼神?请以《难忘________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600字左右(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参考例文】难忘那慈爱的眼神曾经,不管遇见怎样的眼神我都可以不在乎,甚至瞧不起的眼神也不在乎,但是有一种眼神,让我感动,让我振作,让我十分难忘,那就是在我最失望,被挫折打败的时候,想要放弃念想的时候,那一双饱含慈爱的眼神!凉快的夏夜,你还得安坐在教室里,你会幻想,月亮可以和我们一起玩耍,该多好啊!夏天的风轻轻的吹响窗外的树梢,吹动窗帘好似跳舞一样,拂动衣袖好像做梦一般,就在这时老师进教室来了,带着严肃的表情,把我们从梦中惊醒了。期中考试快到来了,为了迎接期中考试,语文老师连晚修时间都不放过。他让我们依次上黑板默写,一轮接着一轮的,还没轮到我,但我心里很慌,老师见我发呆走神,就叫我:“到你了!”我更紧张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唯一的办法就是静下心好好回顾,刚刚背过的古诗。好不容易战胜自己写完,我高兴的坐回座位。我正高兴,老师走过来,严厉的批评我:“这么简单的古诗默写你都写错字,考试的时候怎么办?”这是我听到的语文老师最严厉的一次!我像雪地里的狍子一样傻傻的坐着,真的无心学习了。千金重担压在心上,两腿发软,我感觉自己在一步一步往下滑……20,就在这时,老师用一双慈爱的眼睛看着我:“你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无精打采的,这样怎么考试?怎么复习下去?怎么能像以前一样认真学习?你成绩下滑的原因就在这里了,一心二用,最后什么都学不到,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老师的话一直在我脑海里打转……这时候我才醒悟:不能因为挫折就放弃梦想!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不想学习!不必因为一次失败胡思乱想!学习本来就是充满乐趣的事!就是因为那一个眼神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难忘老师那慈爱的眼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首先,审题立意:这一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是“难忘”和“眼神”。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印象深刻,意义重大、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才会难以忘怀。“眼神”,就是眼睛的神态。可以是喜悦、亲切、慈祥、纯洁、期盼、慈爱、坚毅,也可以是迷茫、暗淡、忧伤、抑郁、愤怒等等。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眼睛,能窥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因而,此题的意图是要求写作者透过“眼神”这一窗口,表达对方心理的揣测,进而借这种神态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在写作时,选择给自己影响最深的“那个眼神”,刻画曾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叙写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个故事。必须写成记叙文。其次,选材构思。根据提示“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选材时可从中选择一个即可。有些同学一见“眼神”二字最先想到的便是母亲温柔慈爱的眼神,考场作文切记不要入大流。这样不仅不能够写出新意,而且很容易使写作的主题过于单薄。因而在选材的时候尽量用发散性的思维去思考,比如一个陌生人的眼神曾经给你带来过怎样难忘的记忆。在写作中关于身边熟悉的人并不是不可以触及,最主要是要有新意,要找到一个新的立意点。比如一个温暖的眼神带给你的并不仅仅只有温暖,还让你寻找到了信心与力量。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但要注意用细节描写重点刻画那个眼神;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2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11-05 00:00:01 页数:20
价格:¥3 大小:77.22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