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新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20的认识》教案(2024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10~20的认识10~20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1、例2和第66页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等活动,感受10的意义,学会读、写10,会用10表示生活中的物体,在比较、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发现10与其他数之间的关联。2.借助计数器,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理解数位的概念,区别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发展数感。【教学重点】理解不同数位所表示的意义,正确地读、写10,会用10表示生活中的物体。【教学难点】借助计数器经历“退九还十”的过程,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区别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教师:孩子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数字宝宝。看老师的动画演示,一起读出来。学生跟着动画读1,2,3,4,5,6,7,8,9。教师:这些数字宝宝当中最大的是谁呢?学生:9。教师:生活中哪些物体能用数字9来表示呢?(指名说)学生1:9朵花。学生2:9头牛。……教师:真好!孩子们能用9这个数字表示生活中的不同物体。教师:(动画突出7,8,9三个数字)你能比较出7,8,9的大小关系吗?生1:9最大。生2:7最小。生3:8比7大1,9比8多1。……教师:孩子们说得很全面。用“7”表示7个小圆片可以吗?(动画出示)学生:可以。教师:(动画演示)再添上一个小圆片呢?学生:7添上1是8。教师:说得很完整。(继续动画演示)请看大屏幕,还能接着说吗?学生根据教师演示说出:8添上1是9,9添上1是10。教师板书课题:10的认识。二、教学新课1.数一数。学生边比边数:从1数到10。2.活动:摆一摆。要求:二人小组,一人摆一人数,用小棒摆出10这个数。教师:孩子,你看这一根小棒像数字几呀?学生:1。教师:你们刚才摆了几个一?学生:10个一。教师:谁愿意数给老师听一听?活动:请一个小组配合,一人数,一人把小棒递给老师。教师:把10个一捆成一捆,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学生:10。教师:(举起一捆小棒)10个一合起来是几个十?学生:10个一合起来就是1个十。教师:是的,大家跟着老师的动画再来数一数吧。26 教师放动画,学生数,明确“10个一合起来是一个十”。教师:你能将桌子上摆的10个一合成1个十吗?3.活动:捆一捆。要求:①二人小组用橡皮筋将10个一捆成1个十。②举起一捆小棒,用语言表达“10个一合起来是一个十”。③完成后将小棒放进抽屉里,坐端正。教师: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呢?学生:10个。教师:孩子们能在自己身上找到10个一吗?学生:(举起双手)能。教师:请用手势比一比。学生用手势配合语言表述“10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10个一”。4.拨一拨。教师:如果要表示数字9,我们应该拨几颗珠子?(9颗)教师在黑板上准备好的计数器的个位上画9颗珠子。教师:要表示10这个数,该怎么办呢?学生1:在个位上拨10颗珠子。学生2:直接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教师:真好!孩子,你找到了一个新的位置。5.认识计数器。6.认识数位。教师:是的,满十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它放在新的“位置”上。(动画演示)计数器上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7.理解每个数位表示的不同意义。教师:孩子们,请看。这两个计数器上都拨了1颗珠子,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吗?师生: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教师追问:那个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一);5颗珠子表示(5个一),9颗珠子表示(9个一),10颗珠子表示(10个一)。教师:那有10个一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生: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教师:是的,满十个一时就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也就是一个十。小结:10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当个位上有10个一时,就应该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1个十。8.活动。按老师要求拨“1个一,2个一,3个一……10个一”。重点引导“退九还十”的过程。完成后二人小组合作拨一拨。6.10的书写。具体写法:左边一格写“1”,右边一格写“0”。注意“0”的写法,一开始引导孩子按照正确的方向书写,勤加练习以掌握技巧。三、课堂活动1.生活中的10。教师:我们今天认识了“10”这个数,那你能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10这个数来表示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说完之后请人说)学生1:10根手指可以用10来表示。学生2:10个苹果可以用10来表示。多媒体演示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图片或实物,如一盒巧克力有10颗,旗台边有10棵树等。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归纳出生活中常见的用数字“10”来表示的物体或现象,并强调数字“10”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边拨边数。利用计数器,一人数,一人拨。重点是数到10时,要退掉个位上的9颗珠子,26 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10个一合起来是一个十)3.从0数到10。让学生从0数到10。教师:声音真洪亮。你看老师圈出了几个数字?(老师圈0~9)学生:10个数字。教师:我发现十这个数和前面的数字有点不一样。你发现了吗?预设:10是两位数,0~9都是一位数;0~9的写法、样子各不相同,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小结:从10开始往后的数都是由0~9这些数字组合而成的。教师:真好!孩子们把计数器上的数读出来。(10)教师:老师想在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你猜我会拨出哪个数呢?学生:11,20。教师:还有没有可能是其他的数呢?孩子们下去以后慢慢地研究。四、渗透数学文化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计数器来计数,你知道我们的古人是怎么来计数的吗?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吧。教师:(课件出示)古人用这样一块小石头代表1,这样一块大石头代表10,如果数越来越大,石头越来越多,这样的计数方法是不是很麻烦?(是)用计数器计数有什么好处呢?学生1:让人看了很清楚。学生2:表示的数更准确,以前用石头表示,但数量多了会数不清楚。学生3:可以节省时间,不用那么麻烦。……教师:十进制计数法是人类经过了几千年不断探索出来的,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希望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创造出新的奇迹。五、课堂总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学生:……【教学后记】10~20的认识(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67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摆一摆、涂一涂等活动,进一步体会10的加减法含义,能根据10的分解写加减法算式,形成运算能力。2.通过“凑十找朋友”“10的拆分歌”等活动熟练地掌握10的对子数,形成初步的数感。3.能根据情境用较规范的语言表达10的加法与减法的含义,并经历和同伴交流的学习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熟练掌握10的分解与组成,会写加减法算式,提高运算能力。【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用较规范的语言表达10的加减法含义,培养表达能力。【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0根磁性小棒、0~10的磁性数字卡片。学生准备:10根小棒,用色卡纸自制的0~10的数字卡片。26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PPT出示9个鸡蛋。教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9)看到9这个数字宝宝,你能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如:9可以表示9支铅笔、9棵树……;8添上1就是9;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9分成1和8,能写出1+8=9、8+1=9、9-1=8、9-8=1四个算式……教师:9个鸡蛋添上1个鸡蛋是多少?引导学生说10个鸡蛋或1盒鸡蛋。教师:如果用小棒来代替这些鸡蛋,要摆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说出10根或1捆。黑板贴出1捆和10根小棒。根据教师捆、拆的动作,引导学生回忆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10个一。教师:前面我们学了一些数的分解和加减法,今天我们用以前的方法继续学习1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一)教学例3:10的分解与组成1.分析10分成1和9。教师:如果我们将10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说说,最后抽学生回答。教师:(黑板上分小棒)如果一堆分1根,另一堆分9根,我们可以怎么表达?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10可以分成1和9,1和9组成10。教师板书例3的表格。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什么?鼓励学生说出加、减法算式,并表达算式的含义。如:1+9=10,9+1=10,因为1根小棒和9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小棒;10-1=9,因为有10根小棒,一堆分了1根,另一堆还剩9根;等等。教师板书四个算式。总结:根据这一种分法,我们就能写出四个不同的算式。2.我会摆。教师:你还能将10根小棒有顺序地摆一摆,分成另外的两堆吗?接下来我们同桌合作完成,请看合作要求。谁愿意来大声读一读?同桌合作要求:(1)摆。用10根小棒摆一摆,一人摆一次,然后交换。(2)说。摆小棒的小朋友说:“10可以分成()和(),()和()组成10。”让用不同方法摆的两桌同学上台展示。如:(1)10分成1和9,9和1,2和8,8和2……(2)10分成1和9,2和8,3和7……教师:你更喜欢哪种排列方式?为什么?总结:只要我们有序地分,就会分得又快又对,而且不容易漏掉。3.我会比。教师:你能用手势来比画10的分解与组成吗?谁来创编一个?抽学生试试,然后同桌互相分享自己的比画方法。4.我会填。教师:请迅速地将分得的结果填在题单的表格中,看谁写得又好又快。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然后展示学生按不同顺序填写的结果。教师:你能从上面选择一组中的两个数来填空吗?填完后说说你的发现。()+()=10()+()=1010-()=()10-()=()发现:如果找10分成5和5这一组写算式,只能写出1道加法算式和1道减法算式,其余的都能写出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二)教学例4:涂一涂,算一算●●○○○○○○○○2+□=10□+□=1010-□=□10-□=□26 ○○○○○○○○○○□+□=10□+□=1010-□=□10-□=□○○○○○○○○○○□+□=10□+□=1010-□=□10-□=□教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先引导学生观察题意,表达出每排有10个圆,再给几个圆涂色,然后根据绿圆和白圆个数分别写出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19)独立完成,同桌交流。(20)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表达,如:我涂了三个●,绿圆有3个,白圆有7个,合起来是10个,所以3+7=10,7+3=10;有10个圆,我涂了3个绿色的圆,还剩7个白色的圆,所以10-3=7,10-7=3;等等。(21)同桌互相说。一人选择一组来说。三、回顾提升,巩固应用(一)课堂活动教师:目前我们已经认识了1~10这些数宝宝,看!它们正准备排队做游戏。1.我会排。教师:它们的顺序太乱了,你能将它们重新排一排吗?请用自己手中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摆成一排。先同桌分享自己的排法,再抽学生到黑板上排。引导学生表达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和从大到小的顺序摆成一排。2.我会找。教师:数字宝宝们排好队了,它们准备玩“凑十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规则:不打乱顺序,哪两个数合起来是10,它们就是好朋友。你知道哪两个数宝宝是好朋友吗?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教师:谁上台来给一对对好朋友连一条线,让它们手拉手?抽学生上台连线。教师:你有什么疑惑吗?5没有找到朋友,很难过,它没有朋友吗?引导得出:5的朋友是5,这里只有一张5的数字卡片,不能连线。教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桌上这一对对好朋友手拉手,让它们回到自己的抽屉里。让学生按找朋友的方法,一对一对地将卡片放入抽屉。3.我会表演。教师:数宝宝们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很开心,它们准备一起唱歌跳舞啦。我们跟着它们一起动起来吧!跟着视频学10的拆分歌。10的拆分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合成一双手。”(二)课堂练习1.看图填算式。8+=10-1=总结:求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剩多少用减法计算。2.观察下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26 9+1=1010-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可横着看,竖着看;可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四、说说收获,教师总结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师:我们运用10的分解与组成能解决10的加减法,还让数字宝宝们凑十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这一对对好朋友可了不起啦,在我们以后的计算中它们经常会手拉手出来展现自己。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它们哦!【教学后记】10~20的认识(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5、例6,第69页课堂活动第1~2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数感。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教学难点】体会数的位置值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小棒、磁性粘贴、计数器、磁性算珠若干。学具准备:小棒、橡皮筋、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课件出示兔子和石头对应的图片教师:在原始社会,这位猎人抓到了1只兔子,他就用一个小石头来表示,现在他抓到9只兔子,该用多少个小石头表示?学生:9个。(二)课件出示猎人打到11只兔子的图片教师:今天这位猎人运气特别好,抓到好多兔子,我们一起数一数吧(带领学生用点数法数)。除了1个1个地数,还可以怎么数?26 学生甲:2个2个地数。学生乙:5个5个地数。教师:小朋友们真会数。但是在没数之前,你能一眼看出有多少只兔子吗?学生:不能。教师:如果你是猎人,你会怎么办?全班集体交流。(三)课件出示大石头和小石头合起来表示数的图片教师:聪明的猎人想了一个办法,然后很高兴地说他今天打了11只兔子。你同意吗?为什么?学生:同意,因为1个大石头表示10只兔子,1个小石头表示1只兔子,合起来就是11只兔子。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一)教学例51.认识11。1.从小棒图和计数器图抽象出11。教师:猎人会用大石头和小石头结合起来表示11只兔子,这很了不起。小朋友们能用手中的小棒或计数器表示11只兔子吗?请动手摆一摆,拨一拨,再跟同桌说一说吧。请学生上台贴磁性小棒和磁性算珠。教师:这捆小棒表示多少?学生:表示1个十。教师:这根小棒表示多少?学生:表示1个一。教师:1个十和1个一用计数器怎么表示呢?学生:在十位和个位上分别拨1颗珠子表示。教师:这两颗珠子合起来表示的数应该怎么写?怎么读?学生:这个数应该写作“11”,读作“十一”。2.感受两个“1”意义的不同。教师:在11的石头图、小棒图、计数器图、数字表示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是最简洁的?学生:数字表示。教师:11的两个“1”长得一样,意义也一样吗?为什么?学生:不一样,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3.认识十几。教师:表示十几的数还有哪些?学生:还有12,13,14,15,16,17,18,19。教师在田字格里规范写法。教师: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找到它们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集体交流。学生甲:在数字几的左边写上1就得十几,比如在2的左边写上1,就得到12,3的左边写上1就得13,以此类推。学生乙:11增加1是12,12增加1是13,13增加1是14,以此类推。4.认识20。(1)理解“化10为1”。教师:用计数器拨出19,19再增加1该怎么表示呢?学生甲:个位上再增加1颗珠子。学生乙:我觉得个位上的10颗珠子可以用十位上的1颗珠子代替。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因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样表示更简洁。(2)20的读、写及组成。教师:个位上没有珠子了,用什么表示呢?学生:用0占位。教师:现在这个数该怎么写和读呢?学生:写作“20”,读作“二十”。教师:20是由几个几组成的呢?学生甲:20是由2个十组成的。学生乙:20是由20个一组成的。5.整体认识11~20各数。教师:观察这组数,你有什么想法?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说一说。学生甲:我发现表示十几的数十位上都是1,个位依次增加1。学生乙:我发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1。(二)教学例6课件出示20和2的计数器图片。教师:这两个计数器上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数?学生:2和20。26 教师:同样都是两颗算珠,为什么表示的数不一样呢?学生: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教师:你觉得数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跟数位有关。教师:在11~20中,哪个数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学生:11。教师:为什么?学生:11中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意义不同。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1.完成教科书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照样子,说一说。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图片。引导学生用刚才学的11~20各数说一句话,和同桌交流生活中的数。2.完成教科书第69页课堂活动第2题:对口令。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的图片。全班采用男女生互问互答的方式,复习十几的组成与分解。四、反思评价,总结提升教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疑问?【教学后记】10~20的认识(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例7、例8,第70页课堂活动第1~2题。【教学目标】1.理解10~20各数的顺序,会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对比、表达等方式发展学生数感。2.能熟练运用分解与组成,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理解算理,培养有序思维能力。3.体验动手、动脑、动口带来的学习乐趣。【教学重点】会描述2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会运用分解与组成进行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大一些”“大得多”“小一些”“小得多”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小棒。【教学过程】一、游戏互动,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们,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拍数游戏,拍一下手表示1个一,双手交叉拍肩表示1个十。你们准备好了吗?学生:准备好了。教师拍手3次。教师:老师拍的数是几?(学生齐答3)教师:拍一下肩,再拍两次手。教师:现在拍的是几?(学生齐答12)学生模仿老师拍手并再次说数。教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起玩拍数游戏,再用“()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的方式来说说你拍的数是几。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26 1.教学例7:10~20的数序和比大小。2.认识直尺,熟悉数序。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拍的数宝宝都藏在你的笔袋里,你能找到它们了吗?学生拿出直尺,观察,读数。教师: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甲:我发现直尺上左边的数小,右边的数大。学生乙:直尺上的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3.给数宝宝排队。教师:看黑板上画的直尺(直尺上标有0~3的数以及所有刻度),谁来当当小老师?指导老师补充完成没有写出的数。引导女生从3顺数到12,男生再从20倒数到13,教师写数。4.比较大小。教师:在前面的拍数游戏中,有些小朋友拍了11和12这两个数,它们谁更大呢?为什么?学生甲:12更大,因为12在11的后面,大的数排后面。学生乙:12更大,因为11加1等于12。学生丙:12更大,因为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1里只有1个十和1个一。教师:真是会动脑筋的好孩子。如果要让你在直尺上给11和12找到它们的家,你会找吗?教师出示课件,直尺上标有0~9。教师:你看到了哪些数?(学生齐答:0,1,2,…,9)教师:9的后面是几?(10)课件出示10。教师:为什么是10?学生:比9大1的数就是10。教师:10的后面是几?大家一起数出来。(学生齐答:11,12)教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到11和12的家吗?指一指。(课件出示11和12)教师:现在老师要出示后面的一个数,猜猜它是谁?为什么这样猜?学生甲:13,因为12后面就是13。教师:请小朋友再猜不同的数。学生乙:14,因为14比前面的数大。学生乙:我猜是20,我看到直尺上20在最右边。教师:老师要出示15,你能找到15的家吗?和15相邻的数是()和()。(课件出示15,再出示14和16)教师:中间有一个空缺,你知道是哪个数吗?(学生齐答13)为什么是13?学生甲:因为比12大1的数是13,比14小1的数也是13。学生乙:13是14前面一个数。学生丙:在12和14中间的数是13。教师:直尺上还缺一些数,请同学们说一个比16大一些的数。(大一些也可以说是多一些)(板书:大一些)引导学生说出17,18,19,20。教师:观察11和13,11比13小,可以说11比13小一些,还可以怎么说?(板书:小一些)学生:13比11大一些。教师:11比12呢?还可以说12比11……学生:11比12小一些,还可以说12比11大一些。教师:20比3呢?学生甲:20比3大一些。教师:如果要用大得多和大一些来说,你觉得20比3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呢?学生乙:20比3大得多。(板书:大得多)教师:为什么是大得多,而不是大一些呢?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学生丙:11和13离得近,中间只隔了12,20和3离得远,中间隔了很多数。教师:说得很好,还可以换一种说法:3比20小得多。(板书:小得多)引导学生观察直尺,理解大一些、小一些是直尺上离得近的两个数的描述方法,大得多、小得多是直尺上离得远的两个数的描述方法。26 5.说一说。教师:同桌合作,选择两个数,用“()在()的()面”“()比()大一些”“()比()大得多”“()比()小一些”“()比()小得多”这样的语言来说一说。6.第70页课堂活动第1题:找一找,说一说。教师:请拿出数学书,翻到第13页,观察第13页的前面一页是哪一页?后面一页呢?学生甲:第13页前面一页是第12页,后面一页是第14页。学生乙:第13页在第12页的后面,在第14页的前面。7.猜猜我是谁。依次出示三条信息,出示一条信息猜数一次,给学生充分思考猜数的空间。A.我比2大得多B.我比16小一些C.我比13大一些8.教学例8:运用数的组成和分解进行计算。用15的组成说算式。教师:拍手游戏再次上线,请看老师拍你们刚才猜的数。你猜对了吗?教师:请大家一起拍一拍这个数,()个十和()个一,合起来就是()。引导学生边拍边说数的组成。教师: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来用小棒在黑板上摆一摆,其余同学同桌合作,一起摆一摆。一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贴小棒,左边贴1个十,右边贴5个一,再次说数的组成。教师:(手势圈一圈摆的小棒)你能把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写成加法算式吗?同桌指着小棒相互说一说。教师:你是怎样算的?学生甲:左边有1个十,就是10根,右边有5个一,就是5根,10根加5根就是15根。(板书:10+5=155+10=15)学生乙:我是用接着数的方法数出来的。教师:孩子们真棒,你们用数的组成写了2个加法算式。如果把15分成这样的两部分,你还能写出2个减法算式吗?请小声说给同桌听。9.用18的组成说算式。教师:请大家看仔细,老师再次拍数。老师让最认真的小朋友上台把老师拍的这个数,用小棒表示在黑板上。老师拍数18,一学生上台摆18,同学在桌上摆。教师:你们和他的摆法一样吗?说一说,18可以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你能根据这个分解写出减法算式吗?学生:18-10=8,18-8=10。(板书两个减法算式)教师:通过减法算式能写出加法算式吗?请同桌合作,一人说加法算式,一人说减法算式。10.口算加减法。教师:请同学们快速口算10+1=,10+3=,10+9=。学生甲:10+1=11,10+3=13,10+9=19。教师:大家猜猜,他为什么算得这么快这么好呢?学生乙:10和1组成11,10和3组成13,10和9组成19。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10加几等于十几。教师:再计算17-7=,18-8=,12-2=,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总结出十几减几等于十。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第70页课堂活动第2题:凑一凑,算一算。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学会了比大小和计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玩闯关游戏,看看谁最能干。两个小朋友上台互动,一人说1个十,另一人说几个一,凑成1个十几的数;再根据这个数说2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教师:两位同学说得很好,请同桌合作,仿照他们的方法用1个十和几个一凑数算一算。四、归纳总结,升华提高26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还想学哪些相关的知识?【教学后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1页,练习九第1~10题。【教学目标】1.复习梳理10~20数的认识过程,掌握10~20各数的意义和组成,能正确地读、写10~20各数。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复习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3.能运用20以内数与直尺图上的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教学重点】熟练掌握10~20各数的意义和组成。【教学难点】从一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初步理解数位和位置值的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橡皮筋、计数器、直尺。【教学过程】一、对数说话,复习导入教师:小朋友们,本单元我们认识了新的数朋友,你想对这些数朋友说些什么吗?(教师引导)学生1:我想对10说,你是1个十也是10个一。(教师引导)学生2:我想对13说,你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教师引导)学生3:我想对12说,你的个位是2,十位是1。(教师引导)学生4:我想对15说,你前面一个数是14,你后面一个数是16。……在学生表达过程中,鼓励学生借助小棒、皮筋、计数器边说边操作,让表达形式更丰富、生动。学生操作完了,还可以全班一起再边操作边说,进一步巩固数的意义和组成的知识。教师:看来大家对新的数朋友都很了解,能从数的组成、读写、大小各种不同角度对它们说话,说明小朋友们在新课学习中是善于倾听,善于思考的,所以才有了今天精彩的表达。老师相信在今天的课堂上你们也一定能做到会听、会思、会说!二、巧用生成,复习巩固1.情境创设。教师:数朋友14不开心了,刚才没有小朋友对它说话。我有个好主意!我们用尽量多的方式表示出14,相信它看见你们的作品,一定会开心起来。引导学生用尽量多的方式表示14。学生完成后,用多媒体展示台按“具体物体—抽象成简单图形的物体—小棒图—计数器图—数”的顺序呈现作品。2.作品交流。教师:你看懂了这幅作品是怎么表示14的吗?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引导说清楚:用什么表示14的1个十和4个一。教师:仔细观察这几幅作品,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26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几幅作品的相同点都是在表示14。注意抓住主要的不同点:“1个十”的表示不同,可以是10个苹果、10个圆圈、10根小棒,也可以是1捆小棒、1颗珠子。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感悟数位与位置值在计数方面的重大价值。3.问题驱动。教师:按屏幕上呈现的作品顺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画14个苹果等具体物体太耗费时间,表达也不够简洁明了。同时,在计数器的十位画1颗珠子,比画10个圆圈、小棒等都更加方便。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的讨论精彩极了,从你们的讨论中我们再次复习了表示数的不同方法,也再次感受到“小小数位”的“大大作用”。它可是数学家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学懂它,用好它。4.小结。教师:数朋友14开心极了,谢谢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表达。回头看,在新课中,我们都表示过“11”了,怎么今天还要表示“14”呢?结合刚才的学习过程,有什么新的感受或收获吗?学生:……三、落实练习,查漏补缺1.复习数数。2.出示练习九第2~3题。教师:先独立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一听。教师:想一想你从同桌那里学到了哪些好方法。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学到的好方法。教师一方面抓取数的技巧:边数边做标记进行圈画,有顺序地数避免重复遗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数的方法的多样性,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可以多个多个地数。学生用计数器,再次巩固2颗珠子在不同数位上的不同意义。3.出示练习九第4题。教师:试一试,在直尺图上数一数。学生按顺序在直尺图上填数,初步感受直尺图数数的几何直观。4.出示练习九第7题。教师:先观察这些数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再按规律填一填。让学生感受数数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数,在数的过程中感受数的增加和减少。5.复习数的意义与组成。出示练习九第1题,第6题。教师:我们一起读完题目,你认为哪些词语很重要?让学生从关键词入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20以内数比大小。出示练习九第8~9题。先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比数的大小的。7.口算比赛。翻到教科书第71页,完成第10题。可以用比赛的方式,先完成的孩子悄悄静息等待,全班完成后开火车订正答案。四、课堂小结教师:在认识10~20的数的复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后记】26 不进位加、不退位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1、例2,第73题课堂活动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以及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3.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对齐数位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算理。【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11的意义。教师:(出示1)小朋友们,1可以表示什么呢?出示11,用小棒图演示11。教师:这是多少?两个“1”一样吗?为什么?出示计数器表示的11。教师:你还有什么发现?(两个“1”的位置不一样)2.数的组成。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计数器,学生读数并说数的组成。3.口算。7+2=6-4=10+5=9-6=8+10=8-3=二、教学新课教师:孩子们算得真快!前面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更大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一)教学例11.摆小棒,说图意。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请学生说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教师:你会列算式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2=。教师: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表示呢?2.说算法。教师:请孩子们猜一猜可以怎么算呢?引导学生说出往后面数两个数,13过了就是14,15。(这是用的数数法)引导学生说出用3+2=5,10+5=15。3.探索方法。教师:他们的方法正确吗?咱们来验证一下。(1)借助图中小棒展示计算方法。教师:那么“13+2”等于多少呢?谁愿意到上面来指一指、说一说吗?(学生边摆边说)预设:先把3根小棒和2根小棒加起来等于5根小棒,再把这5根小棒和前面的10根小棒加起来,等于15根小棒。教师:为什么不把2根小棒加在10根小棒里呢?预设:3根小棒加2根小棒合起来就是5根小棒,然后再加上一梱(10根)小棒,就得到一共15根小棒,计算更简单。(学生汇报时老师动画演示)(2)拨算珠计算。教师:孩子们,计数器也是我们计算中的好帮手。下面我们就用计数器来体验一下为什么要把2根小棒和3根小棒加在一起。小组活动:两人一组,一人说一人拨。用计数器拨一拨“13+2”,感悟过程和方法。26 预设:首先我们把13在计数器上面表示出来,然后把2颗珠子加在个位上。教师:为什么2颗算珠要加在个位上?预设:因为3表示3个一,2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5个一。教师:如果我把这2颗算珠加在十位上可以吗?学生:加在十位上就加上20了。教师:对了,因为我们这里的“2”表示的不是2个十,而是表示的2个一,所以要2个一对着3个一相加(动画演示),再用5个一加1个十,合起来是15。小结算法:个位上的数加上个位上的数。4..巩固练习(说算法)。14+2=13+6=4+13=(二)教学例2教师在黑板上摆小棒,请学生说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教师:你会列算式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5-2=。教师:为什么用减法表示呢?学生:……教师:可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1:往前面数两个数,14,13,所以15-2=13。(这是用的数数法)学生2:用5-2=3,10+3=13。(心算)探索方法。教师: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咱们来验证一下。1.借助小棒计算。教师:谁愿意到上面来指一指、说一说吗?(边摆边说)预设:一共15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下13根。教师:为什么从5根小棒里拿走2根?为什么不从一梱里拿走呢?预设:一梱不用打开,从5根小棒里直接拿走更简单,然后用剩下的小棒再加上一梱(10根)小棒就得到一共13根小棒。(学生汇报后教师动画演示)2.拨算珠计算。教师:下面我们再用计数器来感受一下方法吧!小组活动:两人一组,一人说一人拨,用计数器算出“15-2”等于多少。教师:请一个孩子说一说你的方法。预设:首先我们在计数器上拨出15,然后从个位拿走2颗珠子,个位上剩下的3颗表示3个一,十位上有1颗表示1个十,合起来是13。教师:为什么2颗算珠要从个位上减?预设:因为5表示5个一,2表示2个一,5个一减2个一还剩3个一。教师动画演示。(38)试一试。教师:会算减法了吗?我们来试一试。18-3=17-1=16-4=小结算法: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三)课堂活动1.我说算式你来拨。教师说,同学拨结果是多少。二人小组一个人说,一个人拨,两人一起读算式和结果。2.看卡片说算式。教师多媒体出示两张卡片,要求学生说一个加法算式、一个减法算式。(两组)学生两人一组,一人说出一个十几的数,一人说出一个一位数,然后两人用这两个数说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试着算一算。学生汇报。当出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可以给学生留一个自主探究的小任务。三、课堂总结26 教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教学后记】运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3、例4,第74页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理解并表达图意,会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正确的方法解答问题。2.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来理解题意,选择正确的解答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计算大比拼。出示算式,学生计算,说最后两个算式的算法。出示“+”。教师:这个符号是什么符号呢?你能写一个你喜欢的加法算式吗?你能讲一讲与它有关的数学故事吗?教师:哦,原来用加法可以解决表示合起来或是增加的问题(板书:合起来)。那今天我们就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教师:看到数学符号就能发现它藏在生活里的秘密,同学们真棒!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31.说一说。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和同桌一起编一个数学故事,比一比哪组编得最好?引导学生说出:队列中原来有12名少先队员,又来了5名少先队员。教师:你能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说出:现在一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呢?教师:我们把故事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一边说,一边加上合起来的手势)2.画一画。教师:你能用画小棒的方式表示题目的意思吗?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画的呢?引导学生在草稿本上画图,再请一个学生上台来展示,然后请他说想法。3.算一算。教师:你能列算式表示吗?(12+5=)教师:12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教师:12+5等于多少呢?请算一算。谁来告诉我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算的呢?引导学生说计算方法,教师强调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4.变一变。26 教师:排队结束时,走了5名少先队员,还剩下12名少先队员。老师想知道,他们队列原来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呢?你能列式解决吗?引导学生说出求总数用加法来解决。5.提炼方法。教师:现在大家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回答:先看图里有什么,找出数学信息和提出问题,然后再进行列式解答。6.练一练。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仔细观察课件的图,你有什么发现呢?你能把这个数学故事讲给同桌听一听吗?教师: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要用加法呢?再看一看图,你还能说一个不一样的数学故事吗?用哪个算式表示呢?这次的加法表示的是什么呢?小结:原来加法既可以表示把部分数合起来,求总数是多少,也可以表示增加一部分后是多少。(二)教学例4出示减号“-”。教师:这个“-”是什么符号呢?你能写一个你喜欢的减法算式吗?你能讲一讲与它有关的数学故事吗?教师:原来减法可以表示分开。(板书:分开)1.说一说。教师:真棒!那老师送你们两样礼物吧!这是什么?(冰墩墩和雪容融)教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些什么呢?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老师想知道哪种吉祥物多,多几个呢?2.议一议。教师:能列式表示吗?(板书:18-6=)你能告诉大家18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同桌说一说)3.摆一摆。教师:你有什么办法来知道哪种吉祥物多吗?那咱们来摆一摆。摆的时候你想提醒老师注意什么问题呢?现在我们来让冰墩墩与雪容融拉拉手,拉拉手,成为好朋友。你有什么发现呢?反过来可以怎样说呢?教师:你能教老师用小棒和圆片来摆一摆吗?(黑板上摆)这个6表示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各数表示的是什么。摆放的时候要一个对齐一个来摆放。教师小结:看来,减法可以解决分开和比多少的实际问题,你学会了吗?4.练一练。出示课堂活动第2小题。教师: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节了,老师带来了一些灯笼和中国节来装扮我们的教室,你能结合减法算式说一个数学故事吗?学生:……教师:说得真好,你能在图上圈一圈吗?为什么这样圈呢?引导学生比多少。三、全课总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四、拓展延伸请用16和3写一个你喜欢的算式,再摆一摆,画一画,和同桌一起说一说关于它的故事,比一比哪一组的故事讲得好。【教学后记】26 加减关系一图二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5,第75页例6,第75~76页课堂活动第1~2题。【教学目标】1.能根据一幅图分别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能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说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能根据情境图准确列出加减混合算式,能说出算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3.在根据情境图列算式、说算式和根据算式说故事的过程中,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在相互交流算式和算法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教学重点】能根据一幅图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仪、课堂练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孩子们,愉快的数学之旅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乘坐知识的列车出发吧!答对了火车就能开动了!小小火车哪里开?学生:哪里坐端哪里开。教师:那我们请这一组同学来开火车。学生从前到后依次口算。教师:太棒了,孩子们,你们把火车开得又快又稳!太了不起了!掌声送给自己!那我们继续出发吧!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一)教学例5教师:看,小小火车来到了花园里,花园里有哪些小动物?学生:蝴蝶和蜜蜂。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我发现图中有11只蜜蜂、6只蝴蝶。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蝴蝶和蜜蜂一共有多少只?教师:怎么列式呢?请学生在题卡上写出算式并计算。教师:你是怎样列式的?请说一说。学生:11+6。教师:“11+6”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左边的11只蜜蜂和右边的6只蝴蝶合起来就是11+6=17(只)。教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1:我用数小棒的方法计算的,左边11根小棒代表11只蜜蜂,右边6根小棒代表6只蝴蝶,合起来就是17根小棒,也就是17只。学生2:我利用计数器计算的,先在计数器上拨出11,代表11只蜜蜂,再在个位上拨6个一,代表6只蝴蝶,一共就有17只。学生3:我用的接着数的方法,11后面接着数6个数,就是17,所以一共有17只。学生4:我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11分成10和1,1+6=7,10+7=17,所以11+6=17。在课件上把11只蜜蜂分成10只和1只,利用动画让1只蜜蜂和6只蝴蝶飞到一起。教师:孩子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好方法,计算出了11+6等于多少。教师接着出示课件,把右边的6只蝴蝶用虚线圈起来,提问:孩子们,现在你们从图中又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学生:蝴蝶和蜜蜂一共有17只,飞走了626 只蝴蝶,蝴蝶全部飞走了。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有多少只蜜蜂?教师:你真是一个提问小能手!那又该怎么列式呢?让学生在题卡上写出算式。教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学生:17-6。教师:“17-6”表示什么意义?学生:蜜蜂和蝴蝶一共有17只,去掉6只蜜蜂,就是17-6=11(只)蝴蝶。教师:根据一幅图,我们能写出两个不同的算式,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个内容就是“一图二式”。(板书:一图二式)教师:你能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各表示什么吗?学生:11+6=17表示蝴蝶的只数加蜜蜂的只数等于总只数,17-6=11表示用总只数减去蝴蝶的只数等于蜜蜂的只数。教师:对比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1:我发现,根据11+6=17可以直接写出17-6=11,还可以写出17-11=6。学生2:我发现,这几个算式中,只有11,6,17三个数,没有其他数。教师:那么这三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教师:11和6是部分数,17是总数。那么,总数和部分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一部分=另一部分。教师:在计算加减法时,是先把哪一个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呢?学生:计算加减法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再把个位上的得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教师:同学们不但发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还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并且总结出了计算方法,真是会动脑筋的好孩子。(二)教学例6教师:小火车开到城区,老师带领孩子们换乘公交车(出示第一幅图)。请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车上原有18人。教师:(出示第二幅图)看,公交车到站啦!从第二幅图中,你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公交车到站后,有4人下车,有1人上车。教师:把两幅图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车上原有18人,到站后,有4人下车,有1人上车。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学生在题单上写出算式。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全班汇报算式。学生1:我是这样列的,18-4+1。教师板书:18-4+1。教师:18-4表示什么呢?学生:18-4表示车上原来有18人,下车4人后,车上还剩下的人数。教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呢?学生:先算18-4=14,算出下车4人后,还剩14人;再用剩下的14人加上车的1人,14+1=15(人)。教师: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2:18+1-4。(教师板书)教师:18+1表示什么呢?学生:18+1表示原来的18人加上车1人后的人数。教师:那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先用18+1等于19,再用19-4=15,算出现在车上还有15人。教师:请大家好好观察这两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学生:都是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教师:对,这就是加减混合运算。(板书)教师:它们都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学生:都是先算左边,再算右边。教师:对,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都是把第1步计算的结果记在心中,并参与到下一步,依次计算。(板书:从左往右)26 教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一种算法是先用原来的人数减去下车的4人,再加上车的1人;另一种算法是先用原来的人数加上车的1人,再减去下车的4人。教师:为什么两个算式不同,但结果又相同呢?学生:因为都是算的现在车上的人数。教师:孩子们真会观察,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汽车开到下一站,可能会上几个人,会下几个人。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一)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树上原来有14只鸟,飞走了2只,飞来了3只。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树上现在有多少只鸟?教师:怎样列式呢?同桌相互说出不同的算式。全班汇报。学生1:我列的算式是14-2+3。14-2表示原来有14只,飞走2只后剩下的只数,再用剩下的只数加上飞来的3只,算出现在的只数。学生2:我列的算式是14+3-2,表示原来的14只加上飞来的3只,再减去飞走的2只。学生3:我发现不管是先加上飞来的3只,还是先减去飞走的2只,最后的结果都相同,因为都是算的树上现在有多少只鸟。教师:孩子们真聪明,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根据情境图列出正确的算式。那么,你能根据算式说出数学故事吗?(二)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出示算式16-4-2。同桌根据算式相互说出数学故事。全班汇报。学生1:盒子里有16块饼干,爸爸吃了4块,我吃了2块,还剩多少块?学生2:我有16元钱,买蛋糕用了4元,买面包用了2元,还剩多少元?学生3:……教师:孩子们真厉害,根据一个算式说出了这么多数学故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四、反思评价,总结提升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疑问?【教学后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练习十第1~6题。【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激发计算兴趣。2.能够读懂图画意义并完成一图二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学数学的乐趣。3.巩固所学内容,运用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参加数学活动的主动性,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熟练口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并能说清楚算理。【教学难点】运用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等。26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引入课题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举例说说有哪些容易出错的题目。你想提醒同学在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学生:……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板书:复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二、梳理算法,口算整理1.教学练习十第1题:看图填空。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么思考的。教师巡视,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你能看懂图的意思吗?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第一幅图可以把右边的2根小棒与左边的4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再与1捆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小棒,所以14+2=16;从6根单根小棒里拿走2根小棒,还剩4根小棒,再与1捆小棒合起来就是14根小棒,16-2=14。教师:刚才的同学是从数的组成角度计算减法的,你能换个角度思考吗?引导学生从加减法关系角度思考,因为14+2=16,所以16-2=14。教师:想加法算减法也是计算减法的一种方法。教师:现在我们来读读14+2=16和16-2=14这两个算式,边读边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简要地回答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教师:刚才的几位同学真了不起,把自己的想法讲得特别清楚,让别人一听就明白。谁能像他们一样,来讲讲第二幅图?学生回答第二幅图:可以把右边的3根小棒与左边的5根小棒合起来,是8根小棒,再与1捆小棒合起来,就是18根小棒,所以15+3=18;从8根单根小棒里拿走3根小棒,还剩5根小棒,再与1捆小棒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18-3=15;看到减法想加法,因为15+3=18,所以18-3=15。教师:第1题的第(2)题,谁来讲讲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左边这幅图计数器个位上原来有3颗珠子,再加上3颗珠子,个位上一共有6颗珠子,所以13+3=16;右边这幅图计数器个位上原来有7颗珠子,拿走4颗珠子,个位上还剩下3颗珠子,所以17-4=13。2.教学练习十第2题:口算。教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第2题口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改错。12+6=1811+5=162+16=1814+5=1917-2=1520-10=1018-5=1314-3=113.沟通联系,归纳算法。教师: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再加整十数。三、综合应用,加深认识1.教学练习十第3题:看图写算式。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完成后,同桌两个人说说自己是怎么思考的。教师巡视,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已经知道的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第一幅图告诉我们一共有15本书,右边有3本书。问题是:左边书包里有多少本书?这样列算式:15-3=12;第二幅图告诉我们左边有13颗糖,右边有6颗糖。问题是:一共有多少颗糖?这样列算式:13+6=19。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在解决问题时,像第一幅图这样,从总数里去掉几个(手势),就要用减法计算;像第二幅图这样,把两个数合起来(手势),就要用加法计算。2.教学练习十第4题。26 教师:我们一起来读第4题。齐读: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教师巡视,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16-4=12。教师:谁能说说算式里这三个数字在图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16”表示红花有16朵,“4”表示黄花有4朵,“12”表示红花比黄花多12朵“;12”也可以表示黄花比红花少12朵。教师:谁听懂了?刚才的同学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学生: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和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可以用同一个算式解决。教师:我们用减法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者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四、巩固拓展,沟通联系1.教学练习十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完成后,同桌两个人说说自己是怎么思考的。教师巡视,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上面的算式是10+6=16或6+10=16,下面的算式是16-10=6或16-6=10。教师:结合图中信息,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什么问题。学生:6+10=16或10+6=16,10表示左边10块圆形蛋糕,6表示右边6块方形蛋糕,16表示一共有16块蛋糕,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块蛋糕;算式16-10=6,表示一共有16块蛋糕,圆形蛋糕有10块,解决的问题是方形蛋糕有多少块;16-6=10,表示一共有16块蛋糕,方形蛋糕有6块,解决的问题是圆形蛋糕有多少块。2.教学练习十第6题。教师:请孩子们看到第6题,齐读题目:想一想,填一填。题目要求我们做几件事?谁来说?学生:2件事,先想一想,再填一填。教师:看到左边的图,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谁来一边读一边把答案填到方框里,看看我们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学生:红弹珠有3颗,黄弹珠有7颗,蓝弹珠有2颗,一共有多少颗弹珠?教师:你能列出一个算式吗?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然后写在数学书上。学生:3+7+2=12(颗)。教师:为什么用加法?里面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要求一共有多少颗,就是把三种颜色的弹珠合起来,用加法,“3”表示有3颗红弹珠,“7”表示有7颗黄弹珠,“2”表示有2颗蓝弹珠。教师:说得非常好!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右边的图。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回答。学生:一共有18个苹果,地上有2个苹果,篮子里有3个苹果,树上有多少个苹果?列式为18-2-3=15(个)。3.教师小结。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能够根据一幅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解决两个不同的问题。五、全课总结,反思提升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练习中你有哪些体会和经验?【教学后记】整理与复习1【教学内容】26 教科书第78页“单元回顾”“单元复习”,第79页练习十一第1~2题。【教学目标】1.巩固10~20各数的认识和读写。2.复习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和混合运算及算理。3.初步感知知识的整理过程。【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10~20各数的组成、读写。【教学难点】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并能说出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0~20的数字卡片及口算卡片、学具盒、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复习内容教师:小朋友们,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些和前面认识的1,2,3,…,9不一样的一些数,你们还记得它们是哪些数吗?老师请大家一起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这些数,你们能数吗?学生:……教师:哪些能干的小朋友还能倒着数一数这些数吗?会的一起来试一试。学生数完后老师板书10~20各数。教师:刚才大家一起数了数咱们新认识的数,声音洪亮、非常流利,表扬孩子们!那谁来说一说这些数和我们前面认识的数有什么不一样?请多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并小结:前面1~9都是一位数,刚才请大家数的10~20全部都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教师:学习了第四单元后,你们除了会数0~20这些数,还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能干的孩子来说一说。鼓励孩子能说多少算多少,主要包括读、写、组成、计算。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复习第四单元的内容。(揭示教学内容并板书:整理与复习)二、根据学情设计整理复习的要点,初步构建复习课的结构模式教师:刚才孩子们对自己在本单元的学习收获说得真好呀!你们刚才说到这些点正是今天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回顾和总结的地方,也是我们整理与复习重点关注的地方,老师要把大家说的这些重点写在黑板上。(板书: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比大小、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1.读数、写数。教师:刚才在数数的过程中,我们先是怎么数的?教师又让大家尝试着怎么数。教师:想想这两种数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不同:一个是从小到大数,一个是从大到小数。相同:都是增加或者减少1。)教师:我们在读和写10~20这些数的时候,是从哪个数位开始读写的呢?谁能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给全班的小朋友说一说。抽学生举例说明。教师:大家觉得刚才的小朋友说得怎么样?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读数、写数的方法?学生:先十位再个位。教师:老师再说一个更大的两位数,你还能写出来吗?教师说出“85”这个数,让学生尝试写出来。2.复习数位和数的组成、比较大小。3.数位的复习。教师:请小朋友拿出我们的好帮手计数器。在这个单元,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的数位,就是刚才孩子们在读数、写数时说的那个“十位”,看着计数器说说十位在个位什么地方。(左边)如果我们在这个数位上写上一个数字,你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吗?请孩子们举例说一说。学生:……教师带领学生在计数器上玩拨数游戏,看谁又快又准。(10,20,16)4.“10”的组成复习。26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单元第一节课所学的10的组成吗?谁能说出10这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10的所有组成的?口诀: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8和2……(共5组,每组都要做到有序)教师:说一说,你能用10的组成来解决什么问题呢?(10以内的加减法)5.回忆、巩固11~20的组成。教师:请孩子们来说说我们这个单元认识的数,是怎样组成的?刚才老师给出了一个更大的数,谁能说一说它的组成?(85是由8个十和5个一组成)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这个数)11中的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让学生指着计数器说说为什么。教师:(再拨出12这个数)它和11有什么关系?学生:12比11大。学生:12在11的后面。教师:(再拨拨13)它和12又有什么关系?学生:12在13的前面。6.比较数的大小。教师:(出示如11<12<13<14<15<16<17<18<19<20)我们认识的11~20各数,越往后数越大,相邻两数之间,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教师:请孩子们在计数器上拨出15,19和20三个数,并结合数的组成说说为什么15<19和20>15的数学道理。7.复习“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1)借助计数器、小棒复习“十几加几、减几”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出示算式:13+6=。教师:孩子们,你是如何计算“13+6=”的?说说你的方法。(小棒、计数器)请孩子们上台来展示汇报你的计算过程。学生1:先拿出1捆小棒和3根小棒表示出13,再往3根小棒里放进去6根小棒就是9根小棒,1捆加上9根小棒就是19根小棒,所以13+6=19。学生2: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颗珠子,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表示出13,再往个位上拨6颗珠子,个位上就是9颗珠子,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就是19,所以13+6=19。(2)通过加法计算思考减法。教师:大家看懂了13加6的计算方法了吗?不管是用小棒还是计数器,你觉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先摆出或拨出1个十,然后再拿出3个一,最后往3个一里再放进去6个一就是9个一,合在一起就得到19。教师:孩子们,看到13+6=19这个加法算式,你还能想到别的其他算式吗?请你拿笔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展示给大家看看。(6+13=19或19-6=13)出示17-4=。教师:小朋友你能不使用任何工具,直接说出17减4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吗?同桌互相说一说,练习好了再上台来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同桌交流。教师:孩子们,看到17-4=13这个减法算式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别的算式没有?看哪个能干的小朋友来说一说。抽学生回答。教师:刚才我们又复习了10~20的加减法,小朋友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试着说一说。三、回顾整理复习的过程,提炼复习方法,并完成相应的课后练习1.回顾总结。教师:孩子们,通过刚才对第四单元所学知识的简单梳理和深入探讨,我们对第四单元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收获和发现,这就是我们进行单元整理复习的目的。以后的单元整理与复习时,我们还是会采用今天的这种学习方式来进行,期待你们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2.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26 教师:下面请大家翻开书第78页,请你完成第3题,边做边思考我们是怎样来计算这3道题的?还需要使用计数器或者小棒来帮助你吗?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给大家来讲一讲。学生独立完成。抽学生回答。3.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4.填合适的数。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讨论。教师:孩子们已经完成了这两道题,在做题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分享给大家。学生:发现:第一题的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每次增加1;第2题是从大到小排列的,每次减少2。教师:总之,以后遇到这样的填数活动,我们应该先观察题目中的数,发现数的规律后,再根据规律有序地完成填数游戏,要做到不错填、不漏填。5.看图填空。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请孩子们先把你从图中看到的数写在图的下面,然后再填空。()个十和()个一是()。()个十是()。教师:集体订正,并分析错误原因。【教学后记】整理与复习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80页练习十一第3~7题。【教学目标】1.将数与计数器图形相结合,进一步巩固数位与计数单位的概念。2.结合实际情境,运用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以及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3.能从真实情境中提炼出数学信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以及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用小棒与计数器倒数。教师:同学们,现在请单数小组的同学用小棒、双数小组的同学用计数器来表示数。我们从20开始倒数,每数一个数你就用手上的学具把它表示出来。学生一边倒数,一边摆小棒或拨计数器。2.你说我摆。教师:现在请互相交换学具,用小棒的同学现在用计数器,用计数器的同学现在用小棒。请一位同学说一个10~20的数,其他同学用学具表示出来。教师可在同学说的数的基础上要求再增加或减少几,用学具展示出来。一位学生说数,其他学生用对应学具表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6 二、数的认识1.展示练习十一第3题,画珠子。教师:同学们,这个“画一画”是画什么?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教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在每个数位上画的这些珠子表示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我说你摆”。同桌两人,一位同学说一个数,另一位同学用学具把它表示出来,然后两人交换,你说我摆。学生同桌活动。2.展示练习十一第5题,填空。教师领读,学生伸出手指,边指边跟读,读后独立完成。学生在计数器上将该数表示出来,边说边摆。三、加减运算与混合运算1.练习十一第4题,比较大小。教师:在这个单元,我们除了认识10~20以外,还学了与它们相关的计算。引导学生回顾10~20的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教师:那么我们来做一个挑战,请你先写出第4题这些算式的结果,再在圆圈里填“>”“<”或“=”。计时开始!学生完成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汇报(需学生先说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2.练习十一第6题,看图解决问题。(1)彩笔问题。教师:从这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运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描述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教师:这里为什么用减法呢?引导学生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理解。(2)圆片问题。教师:从这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运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描述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教师:这里为什么用加法呢?引导学生从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来理解。(3)练习十一第7题,看图解决问题(混合运算)。3.乘公交车。教师领读,学生伸出手指跟读。教师:我们把讲台当作公交车,请同学们上来把三幅图的情境表演出来。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教师:请同学们列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教师:为什么第一步要用加法,第二步要用减法?教师引导学生将下车与减法、上车与加法相联系。4.运西瓜。教师领读,学生伸出手指跟读。教师:请同学们自己尝试列式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为什么两次都是用的减法?教师点评。教师:你怎么知道右边的人运了8个西瓜?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同样多”,并用“8”表示。四、总结。教师:你喜欢用计数器和小棒吗?为什么?【教学后记】26 2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数学
发布时间:2024-09-26 06:00:01 页数:26
价格:¥4 大小:252.00 KB
文章作者:U-200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