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海南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海南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我们了解这一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A.考古发现B.文字记录C.民间传说D.文学作品2.山顶洞人遗址中出土了石器、穿孔骨针,还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据此推断山顶洞人(  )A.使用磨制石器B.已掌握成熟的纺织技术C.有了爱美意识D.懂得交换生活用品3.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一处距今5300多年的都邑遗址内,发现了由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外形酷似正在吐丝状态的家蚕以及大量的农作物。这反映了当时(  )A.农桑文明的出现B.山顶洞人的存在C.纺织技术的成熟D.城市功能的完备4.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于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它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下列遗址同属于“稻作文明”的是(  )A.山顶洞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陶寺都城遗址D.大汶口遗址5.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6.山西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蟠龙纹陶盘,受良渚文化黑陶刻画蟠蛇纹和肖家屋脊文化玉龙的启发,创造了中原的蟠龙形象,影响到后来的河南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墟晚商文化等,直至发展到今天的中国龙造型。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10 A.领先世界其他文明B.呈现多元一体特点C.区域发展相对平衡D.深受地理环境影响7.“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B.涿鹿之战C.阪泉之战D.桂陵之战8.“一位叫放齐的酋长推举尧的儿子丹朱,尧马上表示,丹朱‘顽凶’不可用;又有一位叫欢兜的人举荐共工……尧与大家反复相商,又用各种办法考察了舜的德行,才将舜立为尧的继任人。”这反映出(  )A.禅让制“选贤举能”B.“公天下”推行困难C.世袭制逐渐确立D.分封制开始流行9.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关于两种不同制度的比较表,依据表格内容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两种制度是(  )制度标准方式人物影响________贤德民主推选尧、舜、禹公天下________血缘世代传承启家天下A.世袭制和分封制B.禅让制和分封制C.禅让制和世袭制D.分封制和世袭制10.下图是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出土的克罍。此罍上的铭文记载了西周初年周成王册封燕侯,以及授民、授疆土的史实。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11.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的文物有来自南方的印纹硬陶、鸭形壶和海贝,有来自西北的青铜战斧和环首刀,有来自东方的酒器,有来自江汉地区的玉器等。这印证了当时(  )A.阶级分化明显B.外部环境趋于稳定C.疆域空前扩大D.不同地区存在交流10 12.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农业上开始深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也成为可能。这主要得益于(  )A.磨制石器的使用B.青铜农具的推广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D.都江堰的修建13.史书记载长平之战道:“(赵)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秦将白起)。武安君……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战争的一大特点是(  )A.交战区域广B.战术高超C.持续时间长D.参战兵力多14.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该措施的作用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B.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C.加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D.加强秦国对地方的管理15.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56年前后担任秦国蜀郡郡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下图判断,公元前256年属于(  )A.公元前3世纪前期B.公元前3世纪中期C.公元前2世纪前期D.公元前2世纪中期16.根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年只剩下十几个。这反映出该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国家逐步走向统一B.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C.诸侯国由弱变强D.周天子势力由强到弱17.“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A.法家的“法治”思想B.儒家的“仁政”思想C.道家的“无为”思想D.墨家的“非攻”思想18.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下列文物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10 19.甲骨文中有诸多气象及水旱虫灾的记录,包括公元前1200年前后的5次月食记录,是古气候与古天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这说明甲骨文(  )A.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B.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C.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D.已具备汉字基本结构20.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绿松石龙形器,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青铜龙头杖形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玉龙等。这些考古发现(  )A.说明青铜文明灿烂辉煌B.丰富中原文明精神内涵C.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体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21题11分,22题13分,23题16分,共40分)21.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在参观一场彩陶展览。请你帮助他们解决参展中遇到的问题。展厅一【探源溯流】人面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为人衔鱼形象,人面呈圆形,头戴三角形尖帽,口衔两条抽象化的鱼展厅二【鱼鸟相融】10 鱼纹彩陶盆。泥质红陶,四鱼逆时针方向绕盆腹,构成连续的图案,呈游弋追逐之态鸟纹彩陶钵。泥质红陶,上腹部绘有写实的鸟的侧视形象。鸟纹俱全,生动流畅鱼鸟纹彩陶瓶。泥质红陶,主题画面为鱼鸟共融。《山海经》中载炎帝后人“人面而鱼身”,黄帝之子“人面鸟身”展厅三【华夏之花】花卉纹彩陶盆。出土于陕西省渭南市。泥质红陶,肩腹部饰有一周蔷薇科抽象花卉纹花瓣纹彩陶钵。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泥质黄褐陶,口沿及腹部饰有黑褐色五瓣花纹,以圆点做花心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细泥红陶,瓶身通体饰有黑彩抽象花卉纹图案(1)根据展厅一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A、B中的何处,并说出该遗址名称。(2分)(2)根据展厅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彩陶纹饰反映出的华夏族形成的特点。(2分)指出考古发现、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关系。(2分)10 (3)根据展厅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件文物的共同之处及其反映的中华文明特征。(3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为本次参观的展览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传说)史料三大类,它们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请你判断材料一中的史料所属的类别。(只填序号,5分,答错或不全不得分)10 文献史料:____________。实物史料:______________。口述(传说)史料:____________。(2)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以上的史料②或史料③,写一则文物简介。(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包括时期、制造方法、历史地位等,60字左右。4分)材料二 (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3)根据材料二,概括都江堰建成后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2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成效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3分)10 材料二 商鞅向孝公自荐,并提出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后十分高兴,两人畅谈几日而毫无倦意……这一天,商鞅充满自信地站在城楼上,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群众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二……三……四……五……六……”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充满自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材料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自身的劳役负担)。事末(工商业)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享有特权的亲属名册)。——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3)根据材料三,说出变法的内容会受到什么人的支持,又会受到什么人的反对,并说明理由。(支持者与反对者各写一例,6分)材料四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摘自贾谊《过秦论》(4)根据材料四,分析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10 答案一、1.A 2.C 3.A 4.B 5.B6.B 点拨:材料强调中国龙的形象与文化具有传承的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B正确。材料中没有把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进行比较,无法说明中华文明领先世界其他文明,排除A;中国龙形象的发展过程,无法表明中华文明区域发展相对平衡,排除C;材料强调龙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并没有体现地理因素的影响,排除D。7.B 8.A 9.C 10.C 11.D 12.C 13.D 14.D 15.B 16.A 17.C 18.C 19.C 20.C二、21.(1)A处。(1分)名称:半坡遗址。(1分)(2)特点:彩陶纹饰由鱼纹、鸟纹逐渐交融为鱼鸟纹,说明华夏族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交融而形成的。(2分)关系:远古传说难免有神秘的色彩,但透过其神秘的外壳,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真实历史的很多信息;远古时代存留下来的先民活动遗址和文物,可以用来印证并提取远古传说中的真实历史信息。(2分)(3)共同之处:均为陶制器具;均有花卉图样。(2分)文明特征:多元一体。(1分)(4)【示例】彩陶——中华文明在交融中走向一体的见证。(2分)22.(1)文献史料:⑤(1分) 实物史料:②③④(3分) 口述(传说)史料:①(1分)(2)【示例】题目:最重的青铜器之一——司母戊鼎(1分)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的青铜器,1939年出土,它采用“泥范铸造法”,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时期1分,制造方法1分,历史地位1分)(3)都江堰建成后,使农田灌溉面积扩大;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4分)10 23.(1)目的:富国强兵。(1分)基本内容: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各答一点,共3分)(2)变法切合秦国实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2分)变法符合人民的利益,受到百姓的欢迎。(2分)(3)支持者:农民、士兵。(1分)理由:鼓励耕织和奖励军功。(2分)反对者:贵族。(1分)理由: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2分)(4)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分)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9-02 17:00:01 页数:10
价格:¥3 大小:1.43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