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什么是能量教学目标 1. 观察、分析能量在生活中具体事例,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离不开能量。2. 能够探究、分析、描述具体的游戏、实验情境中动能、势能的存在之处,知道动能和势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初步感受能量的大小。教学重点 认识能量的本领,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教学难点 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体验动能的材料——棋子2枚;体验势能的材料——小球、米尺,橡皮筋,弹簧。一、谈话导入,初识能量质疑:同学们听到铃声都走进了教室,铃声是从哪儿发出的?这些能量我们看到吗?小结: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看不到,但是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者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二、弹棋游戏,感知动能1.你想不想感受一下能量?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感受能量。2.游戏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和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的速度越快快,动能越大。三、小球实验,感知势能1. 出示玻璃球,这个小球具有能量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它不在运动。2. 真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个玻璃球和一个沙盘,请你让小球从不同的高度落到沙盘里,仔细观察造成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思考小球是靠什么下落的。注意让小球下落只能直接松手,不能向下用力。3. 学生实验4. 汇报:小球在高处具有能量,松手后,能量释放,小球掉落,越高能量越大。小结:位于高处的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势能,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高度、形变的程度有关。四、总结拓展2.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工作效果的关系。2.依据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3.注重实验习惯、实验思维方式的培养,引导学生控制变量,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现象、得出并交流结论。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理解能量形式的作用。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工作效果的关系。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冰块、纸片、手电筒、激光笔、玻璃瓶、水。一、回顾已知,聚焦主题 1.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能量。知道了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还了解到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你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2.谈话并揭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各种各样的能量。(板书课题) 二、观察体验,认识热能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体验热能作用1.提问: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冰块,如果把它握在手里,它会怎么样?②冰块在融化的时候会有哪些变化?你的手又会有哪些感觉呢?2.学生观察并体验冰块的融化过程。3.汇报。4.提问:为什么放在手里的冰块会融化,同时我们的手会觉得越来越冷呢?你们能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吗?5.小结:我们的手具有热能。当手握住冰块时,手上的热能就传递给了冰块。冰块由于吸收了热能,所以开始融化。而我们的手,因为热能变少了,所以手会变冷。冰块融化和手变冷这两种现象是因为热能在其中起着作用,热能在手和冰块间进行了传递。6.提问:①冰块融化的现象在自然界也经常能见到。例如,到了春天,冰雪会消融。这一现象说明冰雪吸收到了哪种能量?②这个热能从哪里来?观察图片,回忆热传递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热能的理解1.谈话:热能能传递。在这张图中,你能找到哪几种热传递的方式?2.观察图片,学生讨论3.汇报4.小结:热能能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方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5.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热能?6.小结:热能就在我们周围,时刻在为我们服务和工作。三、认识电能和化学能认识电能1.谈话:除了热能外,还有一种能量,它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让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它的世界。你知道它是哪种能量?2.提问:电能可以用来干什么?3.小结:电能是现代化生活所必须的一种能量,被我们大量地使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它还能转变成热能、光能、声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4.提问:你知道电能是从哪里来的?5.谈话: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生产出来的电能,一部分被我们立即消耗了,还有一部分会被储藏到电池中,在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认识化学能1.谈话:了解了电能,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大家比较陌生,但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一种能量——化学能。2.提问:有同学听说过化学能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3.谈话: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化学能。(播放视频了解化学能)4.提问: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化学能了吗?它有什么作用? 5.揭示概念:化学能是储存在物质当中的能量,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释放出来。6.小组讨论:下面这些图中,化学能是在什么情况下释放的?7.交流汇报8.小结: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它会储存在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石油等物质中。化学能它可以变成热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四、认识光能并比较光能的大小认识光能1.提问:有谁知道,绿色植物所储存的化学能是从哪里来的?植物是把哪一种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2.谈话并思考:对,阳光,光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储存下来。请你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光能,人类会怎样?3.学生交流4.小结:阳光中的光能给我们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食物和照明。离开了光能,人类无法生存。5.谈话: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光,但我们看到的就是全部的光了吗?光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视频来认识一下光。6.播放视频。7.提问:现在你对光又有了怎样的认识?8.小结:光其实是一系列的电磁波。一部分电磁波能被人眼看见,这部分光称为可见光。还有一部分电磁波人眼看不见,是不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等都是不可见光。光所具有的能量属于电磁能。比较光能的大小1.提问:老师今天带来了两种可见光(出示手电筒和激光笔,并打开)。手电筒的灯光和激光笔的激光。光具有能量,也就是光能。那手电筒的灯光和激光所具有的光能一样大吗?请你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2.学生交流3.介绍比较光能大小实验的方法4.提问:为了公平,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五、总结延伸1.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各式各样的能量,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这些能量,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会怎样?2.小结:没有了能量,人类和所有的生物都将毁灭,地球将变成荒毛之地。可见能量之重要。3.能量的转换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活动,认识到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能量可以多次转换。2.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能量形式发生的变化。3.懂得看似平常的现象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教学重点 体验到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教学难点 能针对具体的生活情境,说明能量形式发生的变化,甚至可以多次转换。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教学课件、活动手册等。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能量的转换1.在上节课里我们讲到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有着不同的作用,请同学们看图(烤箱烤面包),你知道烤箱工作时需要什么能量吗?电进入到它们的身体里后,变成了什么?烤箱把电能转换为热能,就能把面包烤熟。2.现在我请大家做个游戏,我们一起来制造点热量,大家和我一起搓搓手,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边做游戏边思考。3.小结:能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能量的转换)。(板书课题:能量的转换)二、实验探究,体验能量的转换(一)体验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1.出示牛顿摆,介绍:牛顿摆是一个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桌面演示装置,五个质量相同的球体由吊绳固定,彼此紧密排列。2.你知道牛顿摆怎么玩吗?猜一猜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我们再来试一试。3.学生活动:玩一玩牛顿摆,观察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其中有没有能量的转换?4.交流:你在玩的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5.演示并介绍:当将球A拉到一定高度时,球A就有一定势能。松开球A,势能逐渐转换成动能,直到碰撞球B,将动能传递给球B,B又传递给C……直到E。球E被撞到一定高度,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球E向相反的方向摆回,又将球A撞到一定高度,如此循环。6.玩飞旋扣子7.说一说:你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教师引导提问:8.小结:通过这两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通过两个实验,我们体验到了动能与势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原来小玩具里也包含着科学道理呢!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换的?(二)体验动能与热能的相互转换1.同学们还记得开始时叫大家做的搓手游戏吗?搓一搓手,你能感觉到(热),说明有什么能量?(热能)追问:热能是哪里来的呢?搓手又是什么能?师:搓一搓手,动能转换成了热能,手心温度升高。大家猜一猜,热能可以转换成动能吗?2.下面看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硬币跳舞拿起一个瓶子,瓶口盖一枚硬币,双手捂紧,过一会儿硬币跳动起来。提问:你知道硬币为什么会跳动吗?3.你也想做一做这个实验吗?先看要求:(1)将瓶口和硬币放入水中浸湿。(2)把硬币放在瓶口上,用双手紧捂住瓶子,观察硬币的变化情况。提问: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为什么?4.学生实验。5.追问:在这个实验中,有什么能量的转换?(三)体验动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 1.动能除了能与热能相互转换,还能与电能相互转换。比如风力发电就是将动能转换成电能。电动机就是将电能转换成动能。2.今天我们就来做个简易发电机,将动能转换成电能,你想试一试吗?3.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交流:你的装置成功发电了吗?如果没成功,找找是什么原因,思考一下要怎样改进。4.小结:条形磁铁在管道内来回移动穿过线圈,其实就是不断切割磁感线,产生了感应电流,因此二极管会发光。制作这个装置时,线圈绕的匝数越多,产生的感应电流会越多。在这个实验中,动能转换为电能。同学们平时玩的电动玩具,小风扇等里面都有电动机,它们是把电能转换为动能。动能与电能可以相互转换。(四)体验化学能转换为动能1.关于能量转换,老师这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这里有一些小苏打和白醋,如果把它们混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2.在瓶子中放少量小苏打,导入白醋后盖上瓶塞,观察变化情况。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小结:我们通过实验活动、生活经验、观看视频,找到了许许多多能量转换的例子。确实,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这是能量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三、体验描述能量形式的转换(一)体验能量的多次转换1.同学们还记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吗?2.点燃酒精灯,描述能量是如何进行转换的3.师生共同小结:划着一根火柴,火柴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点燃酒精灯,酒精灯的化学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二)描述能量的转换1.出示图片:这张图片显示的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其他形式的实例,我们来试着描述能量的如何相互转换的。你们看,太阳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辐射到地球,植物接收了来自太阳的光能,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就像这样说,我们一起把这个过程描述出来。太阳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辐射到地球,植物接收了来自太阳的光能,并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人吸收植物的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电热水壶把电能转换为热能和声能。2.学生交流。3.小结:看来能量的转换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有的我们能观察到,有的我们虽然观察不到,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到处都存在能量的转换。四、运用与拓展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2.根据能量转换的知识,用卡通画的形式将你设计的能量转换的过程记录下来,其中应包括两种能量的转换。4.电磁铁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铁的基本性质。2.知道电磁铁与永久磁铁的异同。3.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线圈匝数有关。4.能够制作一个电磁铁。5.能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比较磁铁与电磁铁的异同。6.能够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科学探究。 7.通过观察、分析,能举例说明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活动手册、视频资料。学生材料: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若干连接导线:回形针或大头针、条形磁铁、小磁针等一、认识并制作电磁铁1.出示一块磁铁、一盒回形针,演示磁铁吸起回形针。出示铁钉,它能吸起回形针吗?(不能)出示漆包线(两头已经用沙皮纸磨掉外面的油漆),如果把漆包线缠绕在铁钉上,能吸起回形针吗?再给它通上电呢?断电呢?演示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怎么转化的呢?(电能转换为了磁能)小结:是的,电能可以转换为磁能,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作电磁铁。2.大家想不想做一个这样的电磁铁?出示制作方法,学生制作,并试着用这电磁铁去吸引回形针并记录你制作的这铁能够吸引出多少回形针。(1)把导线按照同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铁芯 预留 10 厘米左右导线,确保可以连通电源。(2)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到电池上。(3)接通电路,把铁钉移到回形针上方。(4)记录电磁铁能吸多少回形针。注意:通电时间不能太长!3.学生汇报:制作的电磁铁能够吸引多少回形针。[设计意图:由学生已有知识磁铁引入,通过制作电磁铁,知道电磁也是一种能量,了解电能转换成磁能的过程,同时在此活动中渗透了磁铁与电磁铁的相同与不同,为下面比较它们的异同埋下伏笔。]二、比较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点1.我们制作的电磁铁都能或多或少的吸引回形针,那它和普通的磁铁有什么相同或不之处呢?还记得磁铁有哪些特征吗?(有磁性;能隔物吸铁;有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引、能指南北)2.那电磁铁是否也具备这些特征呢?我们该怎么来进行研究呢?3.全班交流并确认方法,学生仿照磁铁的研究方法进行观察研究。4.出示实验记录单和要求:(1)先独立研究,寻找磁铁与电磁铁的异同;(2)选择一种记录方式进行记录;(3)完成记录后,在组内进行交流。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与磁铁一样吗?(相同与不同)比较研究法 磁铁的性质 电磁铁铁的性质   与磁铁相同 与磁铁不同研究观察记录 有磁性  能隔物吸铁  有两级   同级相吸异级相斥   能指南北5.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异同了吗?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学生全班交流,完善自己的实验报告。相同点:都有磁性;能隔物吸铁;有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能指南北。不同点: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磁极的方向可以改变,而磁铁不可以。(注意: 在以上特征中,电磁铁指示南北的特征由于电磁铁装置本身有一定重量,需采用悬挂法才能有所发现,可以在班内进行演示实验。)「设计意图:第一个活动制作电磁铁,学生看到铁钉绕上线通上电也具备了磁铁吸铁的特征,那么这一被命名为电磁铁的装置是否也具备磁铁的其他性质呢?它跟普通的磁铁存在哪些差异呢?这样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认识电磁铁。同时,借助已有的磁铁的概念,使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结,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电磁铁。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1.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不同的电磁铁吸引的回形针的数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电磁铁的磁力是有大有小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请学生仔细观察各小组制作的电磁铁的差异,想想看,到底是什么因素会影响到电磁铁的磁力的大小呢?2.学生提出假设:可能与电磁铁电流大小、线圈匝数、铁钉大小等有关。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你们认为与什么因素有关?该怎么实验?需要注意什么?(每个小组挑选一个进行设计研究。)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在班级内讨论、交流,并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与结果,得出结论。7.教师总结: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了解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这些因数有关(指着黑板)铁钉越大,磁力越大:导线绕的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电量越大,磁力越大:导线越粗,磁力也越大。[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对对比实验的要求及具体步骤已经有了认识,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只需激发出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对探究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应该让学生自主的去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四、运用与拓展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能找到电磁铁吗?其实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电磁铁的存在。(PPT 出示电铃、电风扇、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根据课件作简单介绍。)2.请你设想一下,你还能把电磁铁应用到哪些地方?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5.多样的栖息地教学目标 1.理解栖息地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2.理解多样化的栖息地生活着多样化的生物。教学重点 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空气、水、适宜温度、食物等基本需要。教学难点 出对阅读资料进行整理和点纳。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校园大树下、花坛里的动植物照片等学生材料:探究学习报告单、学生活动手册。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视频:地球各个生态环境的画面。2.观看视频后提问:从视频中获得了哪些信息?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引导学生小结: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不同的生物的家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4.朗诵小诗:雪莲绽放在雄伟的雪山,海草飘摇在斑斓的海底,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长颈鹿生活在辽阔的草原……它们有个共同的家园--地球。5.教师讲述: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它们。[设计意图:一段优美的地球各个生态环境的画面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也能打开学的思维,引导学生围绕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展示交流。为后面建立栖息地概念作铺垫。二、阅读图片,建立概念1.出示P14 页图片。教师提问:图中的生物,它们为什么住在那里?2.学生先思考,然后再选择两种不同环境进行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报告单。3.小组根据实验报告单进行汇报交流。提问:这些生物分别生活在怎样的地方?哪些因素是它们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对环境特点进行描述,描述时要从气候、水源、食物、天敌等方面进行。说出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师按学生交流的内容完成板书4.提问:同学们说的真好,那还有哪些动植物也住在那里呢?5.师出示其他生物卡片,出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将生物卡片贴到对应的栖息地卡片上。6.交流这些生物分别生活在哪个地方?这些地方为它的生存提供了什么?7.在刚才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区别?提示:大小、温度、湿度、光照、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程度、海拔高低等)。在此基础上归纳:这些地方具有什么功能?它能给生物的生存提供哪些帮助?8.建立概念: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栖息地。栖息地是生物必须依赖的场所,为生物提供不可或缺的生存保障。(板书栖息地)[设计意图:设计了两个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它们为什么住在那里,这些地方为它的生存提供了什么,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栖息地的概念。]三、实地观察,丰富概念1.教师讲述: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塘、花坛,让我们一起到熟悉校园里寻找生物的栖息地吧。2.教师讲述:分组在校园里找一个花坛、小河或一棵大树周围的环境,寻找生活在那里的生物,观察并记录下来,完成实验报告单,思考它们的生存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3.PPT 出示要求:(1)找:在组长带领下寻找校园里一处栖息地,描述这个栖息地的特点(2)察:仔细观察栖息地里的生物;(3)记:将观察到的生物及其生活习性记录下来;(4)思:它们的生存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友情提醒:以肉眼观察为主,不得用手或身体直接接触栖息地中的小动物,尽量不打扰它们,防止发生意外。4.学生在组长带领下走出教室寻找校园内生物的栖息地,完成实验报告单。5.十分钟后回到教室,进行交流:你们小组找的哪处栖息地?这处栖息地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个栖息地里找到了哪些动植物?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怎样?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里?这个地方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它们与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6.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校园内找到了很多生物的栖息地,有小河,有大树,有花坛、有草坪……这些栖息地虽然不大,但也为生物的生长提供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板书多样的)[设计意图:要建立起地球上大的栖息地的概念,必须从身边熟悉的环境入手,以此为研究对象,发现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及该处的环境特点,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栖息地概念内涵的理解。]四、个例分析,理解概念1.出示大熊猫生活视频,教师提问:同学们认识它吗?这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大能猫。请同学说说它的生活习性,你知道它生活在哪里吗?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16 页内容,圈出与大熊猫栖息地有关的信息,思考:大熊猫为什么会生活在那里?3. 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P5 页内容。4.交流讨论:大熊猫为什么会生活在那里?选取两到三名学生上台交流展示。①找出了哪些跟大熊猫栖息地有关的信息?哪些信息跟大熊猫的生活关系不大?②这些区域的气候、植物、水源和食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之所以能成为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因是什么?5.教师帮助归纳概括三个地区的相同点,引导分析这些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大熊猫的栖息地。6.教师总结:大能猫喜欢生活在海拔高、气候寒冷、植被茂密且种类繁多、竹子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环境相对封闭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就成了大熊猫的栖息地。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设计意图:学会从各个环境要素寻找大熊猫与栖息地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教师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多样的栖息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2.教师提问: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那么,同学们,请大家课后思考生物活动会对栖息地产生影响吗?6.有趣的食物链教学目标 1.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是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2.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3.能用箭头图式等表达生物间复杂的食物关系。教学重点 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教学难点 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教学准备 课件、动植物卡片、拓展阅读资料、贴有双面胶的卡片、记号笔。一、分析田野上草籽、田鼠、鹰之间的食物关系,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1.(出示教材 P17 页田野上草籽、田鼠、鹰的图片)谈话:同学们,这是一片田野,田野上的草都结籽了,田鼠和鹰生活在这片田野上。它们分别吃什么呢?2.引导学生用“谁吃谁”“谁被谁吃”来描述。3.教师提问: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你能用箭头图式来表示吗?4.学生画图。5.学生汇报展示。(图示 1:鹰→田鼠→草籽;图示 2:草籽→田鼠→鹰 )6.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哪一种图示更能准确地表达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7.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草籽被田鼠吃,田鼠被鹰吃,能量从草籽传递给田鼠,再由田鼠传递给鹰,它们形成了像链条一样的食物关系。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趣的食物链。二、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发现海洋中也存在生物间的食物联系。1.出示教材P17页海洋里鲨鱼、蛤蜊、鳕鱼、硅藻的图片)谈话:同学们鲨鱼、蛤蜊、鳕鱼、硅藻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请你用箭头和文字画出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链。2.学生在活动手册 P6 页上画海洋生物的食物链。3.(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记录)汇报交流:你的食物链是怎么画的?你能根据你画的食物链具体描述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关系吗?4.在学生交流基础上出示食物链的画法并小结。5.教师提问:除了我们刚刚分析的田野、海洋里的这两条食物链,你还知道其它的链吗?6.学生例举。7.小结三、模拟非洲热带草原的食物网,理解食物链中生物间的普遍联系。(一)寻找并画出非洲热带草原的食物链1.谈话:闻名世界的非洲热带草原壮美辽阔,生机盎然,草原上生活着大象、羚羊、猎豹等动物。图上这些动物,你了解它们的食性吗?2.学生选择某些动物简单描述它们的食性。3.为了帮助大家,老师准备了一份“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植物”资料,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份资料,了解更名生物的食性。4.学生阅读补充资料。(资料附后)5.教师提问: 你们能根据资料,小组合作尝试寻找并画出成的飞吗?(二)模拟非洲热带草原的食物网1.过渡并提出任务: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模拟非洲热带草原上这些生物的食物关系。2.出示游戏步骤: (1)约 10名同学为一组,每个同学选取图中的一种生物,用记号笔在卡片上写出该生物的名称,并把名签贴在自己额头,代表该生物。(2)握住毛线的一头,另一头递给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以此类推,尝试使组内每个同学都有毛线与其他同学相连。(3)当去除其中的一种“生物”后,代表该生物的同学把毛线放下。3.小组活动。4.交流汇报:(1)连接起来的毛线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并板书:食物网(2)去除一种生物后,有多少种生物受到了影响?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例:以羚羊为例:当去掉羚羊后,以羚羊为食物的猎豹和狮子会受到影响,草作为羚羊的食物,其生长也会受到影响。(3)食物网简单点好,还是复杂点好?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越强,以一网越简单,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四、认识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了解完整食物链的构成1.过渡: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思考,食物网中植物和不同层级的动物各起什么作用?小组可以进行讨论。2.学生讨论。3.交流汇报。4.在学生汇报基础上小结食物网中,植物提供能量,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能量和物质被一个生物转移到另一个生物,进行着循环流动。5.(出示教材 P19 页资料: 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阅读资料,结合黑板上的食物网思考下列问题:(1)植物的营养从哪里来?(2)什么是生产者?什么是消费者?请结合黑板上食物网中的生物举例说明。什么是分解者?6.学生阅读资料,思考交流。7.在交流基础上小结: 完整的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它们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角色,缺一不可。食物链的始端是生产者,末端是分解者。不同的食物链交织形成了食物网。五、课后拓展延伯,了解更多栖息地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7.做个生态瓶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讨论交流,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建立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2.能在制作生态瓶中探讨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讨生态瓶中各生物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建立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教学难点 制作生态瓶,学会分析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收集生态平衡破坏的例子。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花坛边,你都看到花坛中有哪些物品?2.教师小结:生物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把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4.教师小结: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二、讲授新课(一)制作生态瓶1.教师讲述:刚才在校园里,我们了解了小花坛的生态系统,初步讨论了它的生态平衡问题。生态平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一起来深入研究。2、学生交流:需要考虑模拟哪一个生态系统,需要考虑准备哪些物品放入生态瓶,需要考虑生态瓶中的生物生存、生长的环境,生物生存或生长需要的条件……(二)观察生态瓶1.教师提问:生态瓶制作好了,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生态瓶,说一说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和环境是怎样维持平衡!针对不同的生态瓶,水域生态瓶,陆地生态瓶:2.教师提问:生态瓶会发生什么情况?三、落实保护行动1.教师提问:面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你想说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学生交流: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回收、保护水、监督提醒他人保护环境、遇到违法破坏环境的行为报警……教师小结:人类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具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而人类的很多行为都会破坏生态平衡,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保护植物。8.适应生存的本领教学目标 1.环境变化和维持个体生存逐渐形成迁徙、洄游等习性。   2.能举例说出蜜蜂、青蛙、蛇类等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和自我保护方式。教学重点 能通过气温和降水量条件,分析对比实验,并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准确描述、分析问题、推断动物迁徙的原因。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与查阅资料,形成关心动物和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记录表。一、情景引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好。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多样的生物。今天这节课,请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生命大迁徙》,说一说视频中讲述的是动物的什么习性?2.教师教师提问:环境的改变影响着动物的生存,与此同时,动物也具有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你们知道是什么本领吗?二、讲授新课(一)聚焦话题1.阅读课本内容,组内同学各自选择一种动物,介绍它们是如何应对环境变化的,这种本领是什么? 2.候鸟什么季节开始迁徙,迁徙到哪里?迁徙的目的是为了什么?3.教师提问:你认为适合候鸟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呢?4.教师小结:䴙䴘、大雁等候鸟通常生活在北方,繁殖季节迁徙到温暖的地方,目的是为了生存,另外环境刺激内分泌变化产生传宗接代的要求,保持种群正常繁衍。5.教师小结:你知道的可真多。看来银鲑鱼等一些鱼类,洄游也是为了繁殖下一代。(二)探究东非大草原动物迁徙的原因1.教师教师提问:候鸟和鱼类为了繁殖,会迁徙,那东非大草原上的角马和水牛等动物,也是为了繁殖吗?2.教师小结三、拓展与运用9.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 1.描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2.了解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3.描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了解热带雨林、海洋等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教学重点 描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了解热带雨林、海洋等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教学难点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有关自然资源的信息,表述探究结果。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一、导入新课1.我们先来看个够超级简单的谜语:平的像镜,清的透明,热了变气,冷了变冰?2.学生齐声:水3.其实我们地球上还有我们很多像水一样的资源?你还知道哪些?4.学生补充:太阳、风、矿物、土壤……5.这些资源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在自然界中这些可以被我们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阳光、水、空气、土壤、动植物、矿物等,它们被称为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二、探究新知:自然资源的作用(一)分析生产一条牛仔裤用的自然资源。1.老师手里有一条常见的牛仔裤,咱们先来一起分析下生产这么一条牛仔裤要利用到哪些自然资源?2. 学生交流:牛仔裤要用到棉花加工的棉线制成的,棉花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师补充:这属于生物资源,更精确的说棉花是植物资源。)拉链、纽扣是金属做得,它们属于矿产资源。……3.除了这些容易发现的,还有些不容易发现的资源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小小的提示:(1)棉花是白色,但大多数牛仔裤都是蓝色,这是因为牛仔裤在生产过程要?(染色),要用到?(染料)有谁知道染料的生产要用到什么自然资源?天然染料来源:动、植物、矿物。 人工染料来源:石油、天然气。(2)牛仔裤从工厂生产出来能突然到我手上吗?需要汽车来?(运输)运输环节有需要什么必不可少的资源吗?(石油)(3)棉花的生产过程有消耗其他的自然资源吗?水、土壤、阳光4.大家瞧这么一条小小的牛仔裤居然要用到这么多的自然资源,可见自然资源与我们密不可分。[设计意图:先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逐步分析一条牛仔裤的生产要用到哪些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容易发现的自然资源老师需要加以引导。](二)分析其他物品用到的自然资源:1. 你们能参照着刚才分析牛仔裤的例子,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分析教室或书包里某件物品可能用的资源,并记录在活动记录单上。2. 生观察探究物体并记录3.交流反馈4.师总结;大自然中这些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有着不同的用途,有的和物品制造有关,有的和能量有关,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它们。[设计意图:再让学生利用上面相同的方法的去探究身边其他的物品又用到了哪些资源?引导学生们注意到我们身边的物品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三、整理归纳:自然资源的分类1.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自然资源,你可以给它们分分类吗?你们准备怎么分?2. 生交流反馈3.如果要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来这五大类来归类,你觉得该怎么分?4.生上黑板演示。5.这些自然资源中有哪些能为我们提供能量啊?6. 太阳、风、石油、煤、海洋……7.引导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给众多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四、阅读与拓展:1.看样子大家对很多自然资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这有2个对大家来说可能有些不那么熟悉的自然环境分别是:热带雨林和海洋,请同学打开书本阅读第27~28页的阅读资料,了解热带雨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相关知识,并试着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概括这2种环境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自然资源。2. 学生分析、记录并交流展示。3.小结: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所蕴含的自然资源也会有所不同。4.早在2001年联合国缔约国文件就明确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分析一下刚才的上述资料,你觉得海洋资源为何会成为21世纪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点?5.生讨论交流。6.学生汇报想法。7.总结:陆地上的自然资源有很多已经被我们人类过度开采,而海洋是我们新的寄托,它也给21世纪的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各种不同的资源!可以说 21世纪的人已经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所以海洋成了21世纪人的希望!同时也在暗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五、总结全文 1.谈话:利用自学、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热带雨林、海洋所蕴含的多种多样的资源,进一步巩固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同时并升华意识到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保护海洋资源的重大意义。2.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了解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一些举措。10.煤、石油、天然气教学目标 1.比较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形成;2.知道自然资源中的主要能源:模拟石油开采实验:3.交流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异同。教学重点 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作用。教学难点 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形成。教学准备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图片和视频,实验器材十二组。一、导入新课1. 师提问:同学们,车子在马路上行使需要燃料,你知道它们都是借助什么燃料在工作吗?生:(汽油、柴油、电、天然气等)2.师:一般小汽车加汽油、重型工程车加柴油,汽油和柴油是常见的汽车燃料,你知道汽油和柴油又是从哪来的吗?生:(石油中提炼出来的)3.师:最近几年出现了天然气汽车,它的车身里藏着一个天然气罐,需要的燃料是天然气。最近,电动汽车在马路上也越来越多见,它的能量又来自于什么呢?生:······(电动汽车需要电能。)4.师:我们常规的发电方式就是火力发电,也就是用煤炭燃烧来发电。你看,仅仅是人类的一种交通工具,汽车的能量来源就涉及到了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它们三者是目前人类社会的三大能源支柱,今天我们来学习《煤、石油和天然气》。二、讲授新课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三大主要能源1.观察:煤、石油、天然气的特征出示煤、石油、天然气图片(有条件的学校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从五感官进行观察。(1)煤:黑色,不透明,有光泽,硬硬的,有气味……固体(2)天然气:无色,透明,有刺鼻的气味……气体(3)石油:深褐色,不透明,黏稠,有刺鼻气味……液体。原油用图片结合视频来引导学生来了解,天然气指导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打开天然气去观察会发现其是无色、透明、有气味的物质。2.揭示概念(1)能源:能储藏和提供各种能量的自然资源。(2)教师出示图片: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3)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3.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形成教师出示图片:煤的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4.播放煤、石油和天然气形成的视频。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字资料,辅之图片讲解和视频,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形成与储藏环境。石油能源的开采与煤、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的运用1.模拟石油的开采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2.播放煤、石油和天然气形成的视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字资料,辅之图片讲解和视频,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形成与储藏环境。3.模拟石油的开采(1)教师出示石油开采示意图,分析如何进行石油开采。(2)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广口瓶一个,食用油适量,小石子适量,双孔橡皮塞一个,长颈漏斗一个,玻璃导管一根,橡皮管一根,烧杯两个,红墨水适量,水适量)。(3)讨论如何安装模拟石油开采装置。(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①在广口瓶中倒入食用油,加入小石子,用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②将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穿过橡皮塞,分别伸入瓶底和瓶中部,把与玻璃导管相连的橡皮管另一端放入空烧杯中。③向长颈漏斗中缓缓倒入红色水,猜测并观察出现的现象。2.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用途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学生交流。煤:燃烧发电、炼制焦、制煤气……天然气:制造氮肥、生活用燃料、代替汽车用油……石油:炼制汽油、提炼润滑油、提炼石蜡……比较煤、石油和天然气三大能源的异同1.指导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分析比较煤、石油和天然气三大能源的异同。2.学生交流:煤、石油和天然气三大能源的异同(1)相同点:①形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远古时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②燃烧时都会转换为光能、热能和动能③当今主要能源;④不可再生:⑤燃烧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非清洁能源。......(1)不同点:①天然气和石油会向上移动,形成储油层和天然气层;煤深埋在地下,所以开采的方法也不同:②能量释放不同: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后,释放的热量比煤更多;③用途不同:石油可炼制汽油等,天然气可制造氮肥等,煤多用于燃烧发电等。④性状不同:煤是固态的,天然气是气态的,石油是液态的:......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1.开发新能源教学目标 1. 知道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一部分自然资源即将面临枯竭。 2.知道太阳能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新能源,还了解到人类已经开发了多种新能源。3.通过实验,知道太阳能小车的速度与光电板受光面积和光电板受光角度有关。教学重点 探究太阳能小车的速度与什么大素有关。教学难点 知道人类生活中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教学准备 太阳能小车制作材料,秒表,尺子,实验记录单。一、导入1. 出示视频:能源危机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原来地球上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人类的快速繁衍、过度开发,我们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如今有很多自然资源已面临枯竭的威胁。2.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人类有解决的办法吗?小结:为解决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终将枯竭的问题,人们正在努力开发新能源。二、讲授新课1、认识太阳能在生活中的运用(1)师:新能源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2). 师:在这么多新能源中,目前利用的最多的要数太阳能了。2、制作太阳能小车,探究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1)师:今天我们也来利用太阳能做个太阳能小车。(2)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猜想,太阳能小车的速度是不是这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有必要验证一下。小结:太阳能小车的速度与光电板受光面积和光电板受光角度有关。(3)畅想未来新能源启动你的智慧,发挥你的想象,畅想未来的新能源:你想开发什么样的新能源?你如何利用新能源?(4)拓展延伸,了解常见的新能源师:除了太阳能,前面大家还说到了很多人们开发的新能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2.善用自然资源教学目标 1.能简单区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2.认识到自然资源短缺日益严重。3.知道应该如何减缓自然资源短缺。4.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了解到自然资源短缺会威胁人类生存。教学重点 知道如何减缓自然资源短缺。教学难点 能够自主设计双层玻璃保温效果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 铁架台、烧杯、温度计、带孔硬纸板、热水。一、导入 1.复习: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哪些自然资源?2.PPT 出示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请同学们帮老师分分类。3.你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这么分?4.师简单小结: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二、讲授新课认识到自然资源日益短缺 1.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煤石油、天然气,既然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们在地球上还剩余多少,还能再用多少年。2.原来煤、石油、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资源这么短缺,难怪我们要去开发新能源。不可再生资源这么短缺,是不是可再生资源我们就能放心地无节制地使用呢?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4页认真阅读的同时思考这些问题:①哪些可再生资源也面临短缺?②为什么自然资源会面临短缺?③自然资源短缺对人类生存有何影响?学生根据资料回答问题。土壤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当今世界人口不断增加,人越多,需要的资源越多。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将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的生命也将受到威胁。4.交流。5.教师小结:是啊,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不管是不可再生资源还是可再生资源,所有的自然资源都面临着短缺的困境,人类的日常生活都需要用到自然资源一旦自然资源枯竭,人类的生存也将受到威胁。如何减缓自然资源1.除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去寻找开发新的能源,面对资源短缺,我们该怎么办呢?2.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资料卡,每两个小朋友一份资料卡,请大家认真阅读,可以轻声在小组交流。待会我们请同学们当小老师到前面来介绍3.学生阅读4.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适时追问)①减少消耗-―尽可能少用(除了冰箱,你还在哪些电器上看到过这个标记?光盘行动你做到了吗?)②重复利用一一避免使用次性用品(你使用过哪些一次性用品,怎么做才能少用?)③回收利用(哪些能够回收再利用呢?现在你知道我们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5.同学们发现没有,人类为了继续生存发展,是不可能不使用自然资源的,我们做的减少消耗、重复利用、回收利用这些其实都只能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速度。6.PPT 出示“垂直农场”图片,这个农场和我们以前看到的农场不太一样,想一想,这样的农场和减缓自然资源短缺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1.学生自主阅读资料卡片,现在小组里面进行交流。2.全班交流反馈3.学生尝试分析垂直农场和减缓自然资源短缺有什么关系。生:占用的土地面积少了三、探究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1.其实垂直农场就像我们的高楼一样,都是减少消耗土壤资源。很久以前平房是最常见的,后来发展到五楼、六楼的房子,现在我们的房子可以三十几楼2.也正是随着自然资源越来越短缺,科学家不仅想在高度上改变房子,现在还设想造一栋特别的房子,可以大大提高自然资源地有效使用,我们一起来看一3.出示“特别的房子”,小组讨论:这个房子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4.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为了更保暖。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试着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进行实验5.这个双层玻璃窗有什么用为什么要用双层?6.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一下呢?7.教师完善学生的设计方案并提醒实验中的注意事项。8.学生实验。9.交流实验结果10.小结:双层玻璃保温效果更好,用这样的玻璃设计房子我们住在里面会觉得更温暖,可以减少空调等物品的使用。希望这样的房子能早日普及到家家户四、全课总结1.今天,关于自然资源,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感想?2.是啊,所以为了人类的长期发展,我们要善用自然资源。3.今天,在课上,我们学习了一些人类善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能接着探索,多看书,找到更多善用自然资源的方法或例子,我们下节课再来分享。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3.洁净的水域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区别洁净的水域和受到污染的水域。2.通过讨论,知道污染的水域对人体健康有危害。3.通过实验,知道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如何从陆地进入水域的。4.能用通过观察对比河流周围环境,总结造成水域污染的原因。5.能通过分析水质污染,举例说明污染的水会造成哪些危害。6.能通过资料阅读,分析滇池治理这一典型案例,指出人们是如何针对水域污染的原因设计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7.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教学重点 认识到治理水域污染的重要性,归纳概况其主要方法。教学难点 在水域污染的原因和治理方法之间建立联系。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污染的运河水、托盘2个、湿的泥土、食用色素、细碎的泡沫粒、水。一、导入新课1.2500余年的大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交流的载体和文化纽带,如同一条珠链串起了19座珍珠般的城市。其中,无锡是唯一一座被运河“环抱”的城市,无锡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运河在无锡的地位可见一斑。那你听爷爷奶奶说过以前的运河是什么样的吗?2.(播放视频)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领略一下80年代的运河!3.提问:以前的运河是什么样的?生活在河边的人在干什么?二、对比运河水与自来水,揭示水域污染的危害1.提问:我们学校就傍河而立,有心的同学肯定注意到了旁边的运河,你见到的运河和老一辈口中的运河有出入吗?现在的运河是什么样子的呢? 2.出示材料:一杯运河水、一杯自来水。对比两种水,填写下表(学生活动)3.观察比较两杯水,你有什么发现?生:运河水,黄色浑浊,有腐烂的气味且杂质多;自来水,无色透明,无气味,几乎看不见杂质。4.你觉得运河水能直接饮用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运河水很脏。三、水域污染的成因1.(出示图片)水是生命之源,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秒钟就有1人因水污染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回顾过去,七八十年代生水喝,到现在的造水喝,水域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那么水域污染是怎么形成的呢?2.(展示无锡地图)我们以无锡为例,看看我们的运河都经过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因什么而造成污染呢?3.小组讨论、汇报。4.水域污染的原因: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矿山污水、生活污水等5.通过展示无锡地图,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原因。六年级的小学生吸取信息能力更强,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给学生提供证据,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四、模拟污水和固体废弃物从陆地进入水域1.通过上述的归纳总结,我发现这些污染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污水,一类是固体废弃物。这些污染物大多是由于人类的不当活动导致了水域污染,那么是不是将它们丢弃在陆地上就万无一失了呢?接下来,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模拟实验。2.模拟污水和固体废弃物从陆地进入水域实验实验材料:托盘2个、湿泥土、食用色素、细碎的泡沫粒、水。实验步骤:(1)在托盘的一侧铺一层湿泥土,在上面滴10~20 滴食用色素,再铺一层泥土作为表层土,在最上面撒一些细碎的泡沫粒。(2)将托盘装泥土的一侧垫高,把另一侧放在另一个托盘里。(3)往泥土中慢慢倒水,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要点:(1)铺完土稍微压实,防止土在倒水的过程中被大量冲走;(2)倒水速度要掌控好,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3)需选用可食用色素进行实验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来自土壤的污水和地面的固体废弃物是怎样进入水域的?4.追问:如何去除水域中的固体废弃物?5.小结:来自土壤的污水和地面的固体废弃物也是造成水域污染的元凶之一。这些污染物经过雨水的冲刷进入水域,从而造成水域污染。对于此类污染,我们可以通过打捞固体废弃物、控制污染源等方法减少污染。五、分析滇池污染原因和治理方法1.(出示阅读资料)提问:通过阅读,你知道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吗?2.追问:人们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治理滇池的?。3.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其实无锡也一直被称为太湖旁的一颗明珠,无锡的太湖在07年就遭遇了蓝藻危机,水域污染严重,(播放视频)从滇池的成功案例你能给太湖治理提些意见和建议吗? [设计意图: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思考水域保护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真实的情境。选择滇池为例,是因为滇池水域曾遭受污染经过综合治理成功复原,造成污染的原因在其它流域也普遍存在。此外,滇池的治理方法也综合了治理污染水域的主要方式。再进行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解释 07年太湖水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方法,学以致用。]六、拓展:调查身边水域污染情况,了解治理方法1.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借助网络、求助专业人士等方法调查无锡的水域污染情况及治理方法。2.接下来和我们的弘智少年一起来一次“净水思源你我同行”的研学之旅吧!(播放视频)3.愿生命之水长流,愿绿色家园长存,水是生命的根本,没有水就等于没有了生命。人类不要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就污染破坏我们共同拥有的水资源吧!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每一处水资源吧!14.清新的空气教学目标 1.知道良好的空气环境对于生物的重要性。2.描述清新的空气是什么样的,指出污浊的空气有什么危害。3.通过阅读资料指出雾霾是什么,针对雾霾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4.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汽车尾气对植物的影响。5.通过检测空气污染物的实验,判断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教学重点 认识到保持空气环境清新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根据雾霾特点提出应对之策。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介绍雾霾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学生材料:两盆长势相同的绿色植物、大塑料袋、收集汽车尾气的管子、汽车尾气、水壶等;三面小镜子,凡士林等。一、导入新课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同学们是否向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郊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郊游去。(图片出示,播放音乐《郊游》)2.学生交流:我们来到郊外,深吸泥土的芳香;我们来到公园,欣赏百米的喷泉;我们来到山野,徜徉在绿水青山间;我们来到海边,陶醉于落日霞光下……3.如果我们在途中经过了这样的地方,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图片出示:空气被污染的场景。)4.学生讨论,说说不同的空气环境对人的影响。(清洁新鲜的空气,让人觉得舒适;污染的空气含有有害物质,会导致刺眼、刺鼻、咳嗽、恶心等,危害身体健康。)5.我们毫无选择地呼吸着周围的空气,多么希望每时每刻能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揭示课题:清新的空气。[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音乐、图像结合的课件,以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结合春游情境和当时当地的空气环境畅所欲言。]二、探究空气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1.除了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陪伴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清新的空气和污染的空气对生物有什么影响?2.学生交流:清洁的空气有利于动植物的健康生活;污染的空气,会危害动植物生长。 3.想不想亲眼见识一下?准备两盆品种及长势相同的植物,将两盆植物分别放进一个大塑料袋里;在一个袋里充入空气,另一个袋里充入汽车尾气,然后扎紧袋口。确保每天分别充入足够的空气和汽车尾气;置于向阳处,按时浇水。连续5天观察两盆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做好记录。4.请预测一下:上面的实验将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5.学生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到:两盆植物的长势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装在充入足够的空气的那盆长势正常;装入汽车尾气的那盆长得不好,叶子变黄、掉落。原因:汽车尾气存在有害物质,有害物质通过植物的呼吸进入体内,影响植物生长。)6.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让我们试一试,将上面的实验在家长的帮助下验证一下。下周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交流。(教师在教室里演示此实验。)7.小结:当空气中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受到了污染。除了地震、火山喷发、森林火灾、刮风、沙尘暴等自然污染,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粉尘、生活燃具排放的烟尘也污染着空气,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设计意图:设计对比实验,引领学生借助汽车尾气,通过亲自实验,目睹空气污染的危害。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文明、安逸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三、阅读资料,了解雾霾现象及其危害1.过渡:污染的空气影响着人、动物和植物的正常生活。(出示图片:霾下的城市)2.学生交流:我理解的“雾霾”。3.阅读资料《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了解雾霾现象及其危害。4.学生讨论、汇报:针对雾霾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做?(雾霾天出门戴口罩,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和次数等)5.小结:我们追求“金山银山”,我们更追求“绿水青山”。[设计意图:教育不仅是教会孩子知识,更要注重生命价值。通过图片、资料等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雾霾的危害,激起学生明辨是非的思想感情。]四、测一测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1.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污染了?你对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是否满意?2.学生交流。3.你家里的空气环境如何?让我们实地测一测。布置任务:找三面干净的小镜子,在镜子中间图上相同面积的凡士林;把三面镜子放在家中不同的地方(厨房、房间、阳台);几天后,比较粘在镜子上灰尘的多少,看看哪里的空气污染最严重。(一周后交流。)4.生活中有许多空气污染的现象,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时不时会不令人满意:汽车多、建筑施工多、能源消耗多,空气污染已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两年,由于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普遍重视,空气质量有所提高,雾霾少了,蓝天白云多了。5.为了我们能一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我们能够为净化空气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先洒水后扫地,用湿抹布擦黑板,不燃放烟花爆竹等。)6.你想对周围的人和有关部门提出哪些环保建议?(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不随意焚烧垃圾;多步行、骑车,少开车;加强污染企业的治理工作等。)[设计意图: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或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培养学生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五、课后拓展调查了解当地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并以倡议书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设计意图:由认识转化为行动,通过空气污染问题的提出和建议,将环境保护意识转化成一种社会责任。]15.多样的生物教学目标 1.通过对鸟喙的观察与比较,说明物种个体多样性对物种延续的意义。2.通过制作卡片,举例说出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不同物种,以及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的差异。教学重点 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理解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延续。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学生材料:用于制作生物多样性卡片的材料。一、复习导入新课1.谈话: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了《鸟类》这一课,看看你还记得多少?(鸟类喙的连线题)2.提问:那它们有相似的地方吗?二、问题探究新知1.这几只鸟的喙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你能先猜一猜吗?2.我们一起通过阅读资料来回答这个问题。小结:同一生态环境下,生物的种类有很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板书: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三、制作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卡片1.除了岛屿,地球还有许多不同的生态系统,这是几种不同的生态环境:极地环境、沙漠环境……,(板书: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请你阅读相关资料,选择你感兴趣的方面,制作一张生物多样性卡片。2.总结: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很多,生物的种类就更多了,这些多样的生物造就了我们美丽的地球,让我们的世界也变得“多样”了起来。四、运用与拓展1.你知道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物种是什么吗?2.(昆虫图片)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虫可能有1000万种,约占地球所有生物物种的一半。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虫种类仅100万种,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2/3-3/4。但是有些昆虫正面临着消失的风险。昆虫的消失是有利还是有弊呢?我们下节课来举办一个辩论会,谁想当正方:昆虫的消失是有利的?谁想当反方:昆虫的消失是有弊的?3.请你课后搜集有关消失的物种的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4.制作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手抄报,并展览。16.保护土地健康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治理与保护土地的关系。2.知道水、空气、土壤、生物之间会相互影响。3.通过活动,完整地归纳概括理想家园的样子。 教学重点 认识到保护土地健康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综合考虑水、空气、土壤、生物因素,描述心中的理想家园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土地污染与保护、垃圾治理等方面的相关视频。学生材料:“家园转盘”学具。一、复习导入1.提问: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主题叫《理想的家园》,你们觉得动植物生存的理想家园是什么样的?2.汇报:洁净的水域、清新的空气、多样的生物、健康的土地3.小结:是的,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很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土壤质量的好坏对生物的健康影响很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健康的土地》。二、认识土地健康的重要性1.提问:老师这里有几组图片,这两种土地有什么不同?2.汇报:一种是被污染的;一种是健康的土地。5.小结:被污染的土地对生物有哪些影响?三、了解垃圾治理对保护土地的意义1.提问: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可以怎么做?2.汇报:减少垃圾的生成3.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积极治理垃圾,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了,我们一定要从我做起,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四、寻找保护土地的方法,开展学校垃圾减量活动1.谈话:除了减少填埋垃圾,对于保护土地,你们还可以怎么做?3.小结:看来土地遭受破坏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政府正在采用积极的措施保护土地,我们更应该义不容辞,为保土地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五、构想并描绘心目中的理想家园1.谈话:现在我们回到上课是的问题,理想的家园,包含了洁净的水域、清新的空气、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2.总结:在同一个环境中,只有水、空气、土壤、和生物等因素都是健康的、相互影响的,才可能建立起良性关系,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理想家园。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4-06-20 22:40:02 页数:24
价格:¥9 大小:76.88 KB
文章作者:zjl16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