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精编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8

2/38

剩余3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7 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1.什么是能量【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认识到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两种能量的基本形式。[探究实践]能够探究、分析、描述具体的游戏、实验情境中动能、势能的存在之处,初步感受能量的大小。[态度责任]激发学生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了解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区分动能和势能。【教学准备】[教师]象棋红点皮球打气筒软尺皮筋弹簧[学生]记录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能量。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课题1.观察风筝、火车、热气球等现象交流:它们靠什么工作或运动?风力,电力,热空气上升等这些,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神奇的能量,第1课,什么是能量?讨论:如果没有风的能量,风筝会怎样?如果没有电力,火车会怎样?……书本文字学习:“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工作或运动,也需要用到能量吗?“能量”一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却不容易讲清楚。从观察一些现象的变化和运动,以及通过逆向思维“如果没有风的能量……”,让学生更加清地意识识到,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能量,却能通过观察物体的变化来认识能量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二、探索(一)认识动能1.撞棋游戏里的科学:37 (1)出示规则:把A棋子弹向B棋子,看谁能使B棋子移动的距离更远?思考:B棋子移动的远近,和什么有关?(2)学生分组游戏,观察,交流和分析——手指(运动)弹A棋子,A棋子运动起来,碰撞到B棋子,把能量传递给B棋子,B棋子运动。(3)总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分析:在这个游戏中,哪些现象具有动能?(运动的手指,运动的A象棋,运动的B象棋)逆向思考:当它们静止下来,还有动能吗?(没有)所以,我们可以怎样记忆和理解“动能”?——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2.这些事物具有的动能分别表现在哪里?(1)观察书本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第1页:泥石流的动能表现:龙卷风的动能表现:撞击保龄球的动能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动能表现:(2)交流我们的讨论结果:大家好,我们小组认为……(3)相互补充并在手册上及时完善(4)总结:这些现象中,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二)认识势能1.问题:静止的物体不具有动能,那么,它有没有别的能量呢?示一个举起来的皮球。(1)学生观察并讨论:——如果松手,它就会掉下来,掉下来就有动能了。——在松手之前,它就有一种要掉下来的趋势,但是没有掉,因为手拿住了它。——地球对它有引力,所以会往下掉。(2)研究:小球下落实验用气筒给皮球充气,做小球反弹实验,用尺子测量反弹情况。下落高度(厘米)反弹高度(厘米)我的发现(3)小结: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2.探索:这些物体的势能分别表现在哪里?(1)活动体验:拉伸橡皮筋,压缩弹簧,感受皮筋和弹簧在形变时,储藏的“势能”(2)分析:一旦手松开,皮筋和弹簧所蕴藏的势能,会让它们怎么变化?3.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的其他分析:跳板运动员的势能表现:皮筋的势能表现:弹簧的势能表现:4.总结:动能、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很简单的游戏中,在细节中却藏着科学知识。学生通过观察运动的手指、A象棋、B象棋的运动,分析能量在其中的传递,并据此来理解“动能”定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的能量。在游戏中,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将观察注意点集中到几种运动上来。37 从中小衔接的角度来说,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物体从高处下落,有势能和动能的转化过程。这些科学现象六年级的小学生能够模糊地感受到,但小学阶段不必分析得这么深入,如果学生交流时能够提及,则可予以肯定。学生通过小球下落实验,会发现,从越高的地方下落,反弹得也越高,表明,小球在更高处储藏更多的势能。同理,把皮筋拉伸得越长,它的反弹得趋势也更明显,即弹性势能更多。三、研讨小结1.研究动能和势能,对于我们生活来说,有什么用处?四、拓展我们怎样来利用动能和势能呢?例:水力发电从理论到实践,从研究到应用,学生能感受到科学知识转化成技术之后的强大力量。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风筝是靠()飞上天的。A.化学能B.生物能C.电能D.风能2.射箭运动员把弓拉弯,这样被拉弯的弓就储存了一定的能量,松手后弓就会将能量释放出来,这种形式的能量是()。A.化学能B.机械能C.热能D.风能3.下列不属于能源的是()。A.风能B.潮汐能C.太阳能D.能力4.把湿衣服放到阳光下,使湿衣服变干的能量是()。A.动能B.化学能C.热能D.机械能5.蹦床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分析小朋友弹跳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A.动能和势能互相转换B.太阳能转换成动能C.势能转换成动能D.机械能转化成风能二、判断题1.人在静止不动时就没有能量消耗。()2.蜡烛燃烧产生了光能、电能。()3.地球上所有的能量都是来自太阳,所以我们称太阳是“能源之母”。()4.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发光就有能量在起作用。()5.将生活垃圾中可燃物分离出来,送到发电厂焚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参考答案:1.D2.B3.D4.C5.A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2.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认识更多形式的能量:热能、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等。[科学思维]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使物体做不同的工作或运动。37 [探究实践]利用不同材料研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不同能量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知道能量大小对物体运动有影响。[态度责任]发展学生对于研究能量的兴趣。【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观察和体验不同的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观察和体验不同的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冰格袋辐射计手电[学生]记录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索能量。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观察和体验不同的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复习引入,过渡自然,拉开新课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索(一)对热能传递的研究1.出示冰块,观察:这块冰块接下来会有哪些变化?——它会融化。——从固态的水变成液态的水。热量在怎么传递?——空气温度高,把热量传递给冰块。可以加快这块冰的融化吗?——放进热水里。——呵热气。——用手捂着。学生体验用手捂着冰块,热量从手传递给冰块。引导学生从热能的传递角度来理解该现象。2.看图分析,热能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传递?教师指导3种热量传递的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短视频学习观察图片内容,分析:是否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热量传递。3.小结:在这些热量传递中,太阳传递给地球的热辐射,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二)观察电能的应用1.电能是目前应用最为便捷的一种能量。各种用电器,就是把电能转化成我们需要的其他能源。2.观察:教室里有什么电器?它把电能转化成什么能源?3.小组讨论:你还知道的其他电器,它把电能转化成什么能量?可以干什么?4.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三)化学能藏在哪里?1.我们人体的各种活动,也需要能量,比如,我们奔跑,就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我们身体里的能量,从哪里来?——从食物中获得。2.指导:食物进入体内,它的能量就可以提供给我们,做各种活动。这种能量,发生了物质的化学变化,我们称为化学能。37 3.看书本,学习各种化学能的表现:篝火燃烧,把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能量再次释放出来;汽车开动,汽油燃烧或者电能转化;遥控小车用到的电池,把储存在电池里的能量释放出来……4.完成活动手册第2页的相关填写。5.小结:化学能是一种隐藏的能量,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汽油中均储存着化学能。(四)神奇的光能1.太阳光穿过茫茫宇宙太空,经历了8分钟的路程,到达地球。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光能呢?2.演示实验:辐射计实验,观察光照让叶片转动起来的现象。3.分组实验:将太阳能电池板组装到小车上。4.学习:光是一种电磁波,分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它们具有的能量都属于电磁能。展示更多的光能的应用。太阳能电池:卫星、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路灯……看不见的光:微波炉、X光机等(五)了不起的核能1.在我们所使用的能源中,有一种能量很大但也有危险性的新能源,是哪一种?2.学生交流对核能的了解。在教材中,对于热能的传递并没有通过很多的实验来理解,而是通过一张情境图。因此,热的传递方式,由冰块开始引起学生的现象分析,再用短视频来呈现知识要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来说,时间成本就相对较低。能用更有限的教学时间,达到最明晰的教学效果。三、研讨小结1.讨论科技双刃剑的科技伦理。关于科技双刃剑的问题是从核能延伸过来的,学生需要一定的思辨训练,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并通过这样的探讨,更加意识到科技发展的终极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也可藉此渗透学习目标的德育融合。四、拓展1.收集核能发电资料。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A.光能B.电能C.动能D.风能2.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A.光能B.动能C.化学能D.势能3.我们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支持这些活动的能量是()。A.太阳能B.动能C.化学能D.势能4.将生活垃圾中可燃物分离出来,送到发电厂焚烧,产生的()可用于发电。A.废气B.热量C.光能D.风能5.钻木取火是机械能转化为()能。A.太阳能B.动能C.化学能D.热能二、判断题1.热能可以将水烧开、光能可以使植物生长、电能可以使电灯发光。()2.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与光合作用所合成的生物能源。()3.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4.风筝飞上天靠的是重力。()5.电饭锅煮饭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了热能。()参考答案:1.A2.C3.C4.B5.D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37 【教学后记】3.能量的转换【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能量能够转换其它形式的能量,并以不同表现形式。[科学思维]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能量的转换进行分析,能够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另一种什么形式的能。[探究实践]通过实验认识到,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态度责任]懂的看似平常的事物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认识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认识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教学准备】[教师]牛顿摆飞旋扣子圆形塑料片摇摇发电棒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图片。【教学过程】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索能量。一、导入1.示牛顿摆,你认识这个玩具吗?它可以怎么玩?2.学生交流,试玩,发现摆动时的特点。3.分析:拉起1个小球的时候,这个被拉起的小球具有了哪种能量?--势能;松开手,势能转化成动能,再把这些能量传递给撞击的小球,让另一个小球弹起(在最高点势能最大,动能为零)……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能量的转换问题。学生对于牛顿摆很感兴趣,但多数只是着迷于它的运动,也会对于能量的传递充满了各种问题,因此,用牛顿摆的各种问题定下本课的研究方向,打开学生对于能量传递的问号,让求知的渴望贯穿整课。二、探索(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1.示飞旋扣子:这是我们的一种传统玩具,师演示玩法2.学生分组玩飞旋扣子,观察是什么力量让扣子动起来的3.交流,绳子缠绕时具有的势能,转化为扣子运动的动能,还有声能(二)动能与热能的相互转换1.体验活动:搓手,分析:()能转换成()能;2.硬币游戏:将瓶口和硬币放入水中浸湿,把硬币放在瓶口上,用双手紧紧握住瓶子,观察硬币的变化;37 3.分析:硬币为什么会被顶起来?为什么要浸湿?能量在怎么传递?能量在怎么转换?这个实验还能怎么设计?(三)动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1.调暗教室里的光线,演示摇摇发电棒的神奇现象;2.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发光二级管亮了?说明导线里有什么?(电)3.原理解释:发电机的原理,就是在线圈中有磁场的改变,就会有感应的电场产生,进而在整个电路中产生电能。磁铁本身就具有磁场,在摇动摇摇发电棒的时候,磁铁一下子接近线圈,一下子又远离线圈,就会让磁场忽大忽小不断改变。这样一下,磁场改变所产生的电能,就可以让摇摇发电棒上的LED亮起来了。(四)化学能转换为动能1.出示装有小苏打的锥形瓶,指导:小心地倒入白醋后,盖上瓶塞(也可以用大小合适的气球)2.观察现象,分析:为什么瓶盖(气球)会顶起?(和刚才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相比较)3.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化学变化,有新的气体产生,这些气体顶上瓶盖(气球),转换为动能。4.研究烤箱烤面包过程中的能量改变:电能转化成什么能量?食物中蕴含的能量有无发生改变?(五)能量的多次转换1.阅读书本的相关实验要求,讨论:做这个实验时,有什么安全操作要注意的吗?2.学生分组操作,观察,交流3.小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分配,六年级的学生能够细致观察实验,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力的指向,同时也在指导学生怎样去设计实验,怎样思考。学生对于化学能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尤其是小苏打和白醋的实验,变化非常明显。有了前面空气热胀冷缩实验的拓展延伸,他们能够较为顺畅地理解,是产生的气体在让瓶塞或气球动起来。但学生们更加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小苏打和白醋相遇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三、研讨小结分析p10图片情景中能量的转换,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通过交流活动,总结并发现设计环节在其中的关键性,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工程的认知。四、拓展1.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重新回顾本课涉及到的实验及其能量转换,结论:生活中,能量的转换有时候是很复杂的,在同一时间,可能会出现多种转换,需要仔细分析。2.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能量转换情况,大家可以多留心,多分析。这一课有很多碎片化的实验,串起这些实验的核心词就是“能量转换”。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4.电磁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电磁铁的性质:通电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37 [科学思维]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探究实践]能够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态度责任]了解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比较电磁铁和磁铁的异同。【教学准备】[教师]大铁钉小铁钉单芯导线电池盒电池回形针电磁铁套管条形磁铁[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剪刀。【教学过程】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研究电磁铁。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使用了一个神奇的摇摇棒,把磁铁放在线圈里,就能够发电了。那么,磁能生电,电能不能产生磁铁类似的效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2.板书:电磁。二、探索(一)制作电磁铁1.教师演示:铁钉吸引回形针,不可以;磁铁吸引回形针,可以。2.交流磁铁的特点:能吸铁;有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3.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改造铁钉,使它也具有磁铁的特点4.学生在微视频的指导下制作电磁铁,并尝试吸引回形针;5.交流我们的实验结果:铁钉在通电的情况下,像磁铁一样能吸引回形针。6.小结:因为是铁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产生和磁铁相似的现象,所以,这个装置,我们称之为电磁铁。(二)研究电磁铁1.比较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1)出示维恩图,指导学生讨论:电磁铁和磁铁有什么相同点?磁铁电磁铁(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交流,适当演示实验补充,如,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电磁铁磁极可以变化……(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1.电磁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铁钉,电池、导线2.那么,可能会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呢?根据学生发言,罗列可能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铁钉:粗细、长短、是否生锈……电池:电量大小37 导线:粗细、包线裸线、绕的匝数3.我们列出来的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电磁铁磁力的大小,那么,怎么去证明呢?4.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对比实验研究:设计一:(无关变量)铁钉粗细、长短、电池电量……(因变量)磁力大小变化吗?(自变量)导线匝数设计二:(无关变量)铁钉粗细、长短、导线匝数……(因变量)磁力大小变化吗?(自变量)电池电量5.学生参考书本P12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实验情况。将没有带上磁性的铁钉先做一遍实验,看似务虚,没有效果,但是,和之后的电磁铁实验相比,却可以凸显出,通电之后,对铁钉的改变。学生就能在这样的对比中,强烈感受到,电能可以转换成磁能,把原本没有磁性的铁钉,变成和磁铁相类似的情况。如果电流比较强,铁钉还会发生磁化现象。如果学生出现了这样的实验现象,也不用避讳,可以放开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是很复杂的,并不只有一种情况。本课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设计一个实验的层面,教材也提醒,可以有其他的假设。那么,怎么提出相对可靠的假设,学生就需要从分析电磁铁的结构开始。教学生思维的方法,分析电磁铁构造,就是递给学生的思维的梯子。三、研讨小结1.电能可以转换成磁能,而且这个磁能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控制的。四、拓展1.我们利用电磁铁做了哪些事情?学生阅读书本“电磁起重机”的知识。分析:可能是怎样增加电磁起重机的磁能?2.观察:还有哪些家用电器用到了电磁铁?3.拓展研究磁悬浮列车。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发现了磁感应生电的原理的科学家是()。A.张衡B.瓦特C.法拉第D.达尔文2.线圈缠绕圈数相同时,使用几个电池串联的电磁铁磁力最大。()A.1B.2C.3D.43.可以作为电磁铁的内芯。()A.塑料棒B.铝棒C.铜棒D.铁棒4.小电动机通电后转子能转动的秘密是()。A.磁铁的作用B.电磁铁的作用C.磁铁和电磁铁的相互作用D.电磁铁和电磁铁的相互作用5.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方向,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A.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B.改变铁芯的方向C.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方向D.以上方法都不对二、判断题1.影响电磁铁磁极方向的因素是铁芯粗细。()2.若我们在实验中只改变电磁铁线圈匝数,这时电磁铁磁性强弱改变。()3.制作了一个电磁铁,如果铁钉的钉帽能吸引指南针的南极,可以判断钉尖是南极。()4.小明同学制作了一个电磁铁,他先改变电磁铁线圈缠绕的方向,再改变电磁铁的电流方向,其他条件不变。此时的电磁铁南北极不改变,磁力大小不变。()5.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主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参考答案:1.C2.D3.D4.C5.B1.×2.√3.√4.√5.√37 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5.多样的栖息地【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科学思维]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实践]能够寻找校园生物栖息地,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态度责任]对大自然和生物的爱护、保护意识,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理解生物栖息地的含义。【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分析、整理大熊猫栖息地的信息。【教学准备】[教师]栖息地图卡等[学生]记录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生物的栖息地。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课题1.出示地球上不同温度带生活着不同生物的图片或视频。学生分析、讨论、总结。2.揭示概念: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场所被称为栖息地。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坑。3教师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它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样的栖息地。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发现动植物都是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中生活的,它们的体形、习性等生命特征都要适应它们居住的环境才能生存,所以在不同的环境具有各自典型的生物,而它们能够长期生活的这个环境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就让学生明白了栖息地的概念。二、探索(一)寻找校园里的栖息地37 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塘、花坛。让我们一起到熟悉校园里寻找生物的栖息地吧。1.分小组寻找校园内的一处栖息地,思考它们的生存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1)用几个词语描述这处栖息地的特点。(2)记录在这处栖息地观察到的生物。2.这些栖息地满足了生物的哪些需求?3.交流:你们小组找的哪处栖息地?这处栖息地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个栖息地里找到了哪些动植物?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怎样?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里?这个地方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它们与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4.小结: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二)大熊猫的栖息地1.阅读课本第16页,大熊猫与它的栖息地。请同学说说它的生活习性,你知道它生活在哪里吗?(1)从四姑娘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夹金山的相关描述中画出与大熊猫栖息地有关的信息。(2)从气候、植被、水源、食物等方面分类整理资料中的相关信息。(3)归纳概括三个地区的相同之处,分析这些地区成为大熊猫保护区的原因。2.小结:大熊猫喜欢生活在海拔高、气候寒冷、植被茂密且种类繁多、竹子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环境相对封闭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就成了大熊猫的栖息地。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学生通过栖息地的概念在自己寻找的栖息地中调查生物,目的是通过对栖息地生物种类的调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栖息地满足了生物的哪些需求?”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时发现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学生更愿意去调查、分析它的生存环境。通过资料阅读学生会发现它们的栖息地在气候、植被、水源、食物等方面都很相似,便于它们的生存。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懂得栖息地的重要性,懂得动物与栖息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大自然和生物的爱护、保护意识。三、研讨小结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多样的栖息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四、拓展1.教师提问: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那么,同学们,请大家课后思考生物活动会对栖息地产生影响吗?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包括它生活区域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A.栖息地B.食物网C.生态系统D.食物网2.“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地是牛羊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是()。A.草地能为牛羊提供食物、水和空气等基本需要B.草地里生活着很多动物,如兔子、田鼠、蛇C.草地比较辽阔、平坦D.草地上捕食者少3.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旅行”。春天,它们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到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生物学家们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A.迁移B.冬眠C.洄游D.旅行4.鲨鱼的栖息地是(  )。A.茂密的森林B.辽阔的草原C.浩瀚的大海D.深遂的洞穴5.下面行为对保护生物栖息地没有意义的是()。A.建保护区B.保护环境C.健全法律法规D.围海造田37 三、判断题1.驼鸟、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是我国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2.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栖息地,每一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家园。()3.生物的栖息地可以为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4.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被破坏。()5.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参考答案:1.A2.A3.A4.C5.D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6.有趣的食物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科学思维]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探究实践]探究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态度责任]知道食物链被破坏的后果,能自觉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研究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学准备】[教师]食物链图卡贴线[学生]记录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索生物之间的关系。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出示鹰、田鼠、草籽图片,交流这里有哪些生物。提问:它们分别吃什么?这些生物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如果将食物关系按“谁被谁吃”的顺序把它们连接起来,你打算用什么符号?在这里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呢?箭头朝向谁?37 2.揭示概念: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鹰、田鼠、草籽是草原常见的生物同时也是学生熟悉的生物,它们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是敌对的“竞争者”通过讨论“这些生物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激起学生对食物关系的探究,由此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并揭示食物链的概念。二、探索(一)画出食物链教师出示海洋生物图片,你能画出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吗?提问:食物链一般从什么生物开始,再到什么生物结束呢?(二)草原的食物网1.出示非洲热带草原的图片,你能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找出这些草原生物的食物链吗?2.游戏模拟食物网的变化。(1)选取上图中的一种生物制作名签,每个同学抽取一张并代表该生物。(2)握住几根毛线的一头,另一头递给与你代表的生物存在食物关系的其他“生物”。以此类推,尝试使每个同学都有毛线与其他同学相连。(3)当去除“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后,代表该生物的同学把毛线放下。提问:连接起来的毛线像什么?去除一种生物后有多少种生物受到影响?这个活动说明食物网中的生物各起什么作用?3.老师提供生物名签和毛线。(1)发放生物名签和毛线,学生动手寻找自己的食物链;(2)学生汇报,自己的食物链,特别指出从什么生物开始,再到什么生物结束,自己模拟的生物在网状结构中起什么作用。(3)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在食物网内一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最终影响整个食物网的确定性。(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1.揭示概念:(1)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2)在自然界中,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3)在自然界中,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提问:如果没有分解者,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2.大多数植物可以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学生利用所总结的规律画出他们最感兴趣的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成就感满满的同时继续分析食物链的起始与结束时的原则(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并注意箭头方向向着强者的那一方。通过寻找更多食物链的方式,让学生感知食物链的纵横交织,从而对食物网有更具体、直观的认识。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当前对食物链、食物网的的认识进行合理的推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掌握科学知识后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三、研讨小结讨论: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四、拓展组织学生进行食物链的游戏活动。五、练一练一、选择题37 1.下列食物链中,()是正确的。A.鹰←蛇←老鼠←小麦B.鹰→蛇→老鼠→小麦C.小麦→老鼠→蛇→鹰D.小麦→蛇→老鼠→鹰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说法错误的是()。A.狼对畜牧业来说没有贡献B.狼口脱生的田鼠、野兔等大量繁殖导致破坏草原C.狼破坏了食物链,最终也破坏了自己和自己生活的美好家园D.狼是凶猛的肉食动物,我们要消灭它们3.下面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的B.食物链描述的是各类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C.食物网比食物链更复杂D.蘑菇、蚯蚓、屎壳郎称为分解者。4.每一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A.动物B.绿色植物C.动植物D.水5.由多条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构成网状的食物关系,被称为()。A.食物链B.食物网C.生态群落D.群落系统三、判断题1.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2.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3.某一物种的消失,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相关生物的生存。()4.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植物网。()5.自然界同一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遭到破坏,对其他食物链没有影响。()参考答案:1.C2.A3.B4.B5.B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7.做个生态瓶【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科学思维]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实践]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能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态度责任]学生通过设计生态瓶,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能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教学难点】37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进行分析。【教学准备】[教师]广口瓶土壤沙石[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图片。【教学过程】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索生态问题。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出示水域与陆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图,交流每个区域都有哪些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提问: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是怎样的关系?2.揭示概念:(1)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作生态系统。(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学生对于牛顿摆很感兴趣,但多数只是着迷于它的运动,也会对于能量的传递充满了各种问题,因此,用牛顿摆的各种问题定下本课的研究方向,打开学生对于能量传递的问号,让求知的渴望贯穿整课。二、探索(一)做个生态瓶1.出示制作模拟水域或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瓶的方法,请同学们阅读、讨论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水域生态瓶讨论:(1)池塘里有很多植物,我们的生态瓶里需要放哪些植物?(2)需要放哪些小动物?数量需要多少?(3)泥沙需要放多少?(4)应该先放植物还是先放动物?陆地生态瓶讨论:(1)陆地上有很多植物,我们的生态瓶里需要放哪些植物?(2)需要放哪些小动物?数量需要多少?(3)湿润的土壤需要放多少?(4)应该先放植物还是先放动物?2.教师展示制作生态瓶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制作生态瓶。预测一下:(1)不喂食,瓶子里的鱼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瓶子里,情况会怎样?(2)不打开盖子,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二)是什么破坏了生态平衡1.视频出示生态遭到破坏的例子。提问:你看后有什么感受?小结: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2.阅读捕杀海赖的资料,讨论这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是如何遭到破坏的。在做生态瓶中,教师要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亲自设计并制作生态瓶,同时制定观察计划,并付诸实施,从而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让探究“活动”37 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思考中去感受,理解科学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在轻松的交流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做到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合作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本领。三、研讨小结1.讨论:你知道还有哪些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例子?讨论、分析生态平衡失衡的原因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四、拓展同学们的生态瓶都做得非常漂亮!那生态瓶后期怎么养护呢?老师这里有一张观察记录单,课后请同学们每天观察记录瓶里物体的情况。这一课有很多碎片化的实验,串起这些实验的核心词就是“能量转换”。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生态瓶中,非生物因素有泥沙、水、空气、()等。A.水草B.阳光C.金鱼D.螺2.制作生态瓶时,应先放入()。A.小鱼B.水草C.泥沙D.螺3.下列关于叙述制作封闭生态瓶中,做法不合理的是()。A.生态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打开瓶盖,适量补充氧气B.采用较强的散射光,维持生态瓶的稳定性C.选择的动物个体不宜太大D.小鱼可以放2到3条4.我们制作的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A.生态瓶要美观B.生态瓶要放在强光下C.生物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D.可以只放入动物5.制作生态瓶模拟生态平衡实验中,要求给鱼缸加盖,密封起来是为了()。A.防止鱼跳出来B.防止水蒸发掉C.保持一个独立封闭的生态系统D.美观二、判断题1.生态瓶中的水草能制造氧气。()2.生态瓶里的鱼的数量越多越好。()3.生态瓶里的植物能为里面的动物提供氧气,所以生态瓶里放的植物越多越好。()4.做生态瓶时,自然界中的水很脏,所以应用自来水或纯净水。()5.保护生态平衡、珍惜动物的途径有: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制作喂鸟器、建设生态工程等。参考答案:1.B2.C3.A4.C5.C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8.适应生存的本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不同动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知道生物的迁徙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37 [科学思维]能结合查阅资料,列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探究实践]探究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态度责任]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通过气温与降水量的数据,分析动物迁徙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动物越冬图卡迁徙资料[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为了在各自的家园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呢?2.板书:适应生存的本领。二、探索(一)动物的迁徙1.出示动物迁徙视频,交流它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讨论总结: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与此同时,动物也具有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2.阅读书本22页,想一想它们的这些行为都说明了什么?(二)分析东非大草原的气温与降水特点出示东非大草原塞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和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气温与降水量数据。(1)说说两个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气候特点。(2)分析每年六七月角马、水牛等迁徙的原因。课件出示角马迁徙原因视频。(三)动物的生存本领1.有些动物不长途迁徙,也不洄游,它们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也有自己的适应办法。教师出示图片:蜜蜂封巢、潮虫的食物、冬眠方式过冬的动物、松鼠储藏食物、属兔备干草、非洲两栖动物“夏眠”、帝企鹅扎堆取暖等。学生分析、讨论、总结。2.出示羚羊迁徙故事。提问:你认为母羊迁徙生育的原因是什么?【藏羚羊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羊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藏羚羊生存的地区东西相跨1600公里,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要的生态特征。因为母羚羊的产羔地主要在37 乌兰乌拉湖、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阳湖等地,每年四月底,公母羚羊开始分群而居,未满一岁的公仔也会和母羚羊分开,到五、六月,母羊与它的雌仔迁徙前往产羔地产仔,然后母羚又率幼仔原路返回,完成一次迁徙过程。集成十几到上千只不等的种群,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最低3250米,最高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早晚觅食,善于奔跑。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每胎1仔。有少数种群不迁徙。】通过视频和教科书资料阅读,学生分析发现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与此同时,动物也具有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以同一种动物迁徙到不同的地方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也会做出相应变化。进一步认识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发现东非高原气候区是存在着干、湿季节的。在六七月份时盖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温度低是干旱季节少雨甚至无雨,而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却是温度适中多雨的季节。角马、水牛的迁徙是根据水源和季节性进行周期性的迁移。同时经过讨论分析发现动物迁徙是经过长时间的进化,根据自身繁殖和季节性因素一起促成的周期性迁徙。三、研讨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请你举例说说动物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四、拓展收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资料。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小丑鱼与海葵在栖息地方面的相互关系是()。A.合作B.捕食C.竞争D.无关系2.我国珍稀物种长江白鲟濒临灭绝。长江白鲟是一种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的动物,它在长江流域少有天敌。栖息地被破坏、过度捕捞、河流污染,是造成它灭绝的主要原因。长江白鲟在动物分类上属于()。A.两栖类B.哺乳类C.鱼类D.爬行类3.藏羚羊生活在()。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长白山4.下面动物中会迁徙的是()。A.鸡B.蚯蚓C.燕子D.麻雀5.大马哈鱼洄游是为了()。A.捕食B.产卵C.旅行D.锻炼二、判断题1.拉马克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届的巨著《物种起源》。()2.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生物离不开合适的环境,动植物的生存是其适应环境的结果。()3.生物学上把竹节虫保护自己的本领称为“拟态”。()4.迁徙是动物群从一个区域或栖息地到另一个区域或栖息地的移动行为。()5.近年来,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有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渡狩猎和采伐,栖息地的环境被污染和开垦。()参考答案:1.A2.C3.A4.C5.B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37 第三单元自然资源9.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探究实践]分析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态度责任]对大自然和生物的爱护、保护意识,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根据资源类型给自然资源归类。【教学准备】[教师]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学生]记录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自然资源。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课题1.我们先来看个够超级简单的谜语:平的像镜,清的透明,热了变气,冷了变冰?水2.我们地球上还有我们很多像水一样的资源?你还知道哪些?太阳、风、矿物、土壤……3.这些资源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在自然界中这些可以被我们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阳光、水、空气、土壤、动植物、矿物等,它们被称为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二、探索(一)分析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1.提问:西部牛仔标志性的裤子是什么?(牛仔裤)教师出示牛仔裤图片2.看图,分析交流生产一条牛仔裤可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教师出示图片:汽车、石油、棉花、辅料、染料、阳光、天然气等图片。3.选择教室或书包里你喜欢的一个物品,分析它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4.揭示概念:(1)自然资源: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阳光、水、空气、土地、动植物、矿物等,它们被称为自然资源。5.学生回顾评价分析交流。37 教师出示牛仔裤图片,学生同伴进行分析结果的点评。(二)给自然资源归类1.教师出示图片,请根据资源类型,给自然资源归类。(1)哪些属于土地资源?(土壤)(2)哪些属于水资源?(地下水、冰川)(3)哪些属于矿产资源?(矿物、岩石、煤、石油)(4)哪些属于气候资源?(太阳、空气、风)(5)哪些属于生物资源?(动物、植物)2.思考:这些自然资源中,哪些可以提供能量?(如:太阳提供热能、光能)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所学来思考。(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谈话: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和物质基础。1.自主阅读热带雨林资源和海洋资源资料,思考这些自然资源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和物质基础。学生交流分享。(1)热带雨林资源: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储水库”,保护淡水资源;(2)海洋资源:提供鱼、虾、藻、贝等食品;提取盐卤等化合物;提供鱼油、蛤素等药物的研制原料;牛仔裤是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因此引导学生分析牛仔裤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就相对比较简单一些,随即让学生自主选择身边喜欢的物品进行分析。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析先不进行评判,揭示自然资源的概念后,让学生再回顾前面的分析交流,进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分析交流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个部分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自然资源有不同的用途,人类生存离不开它们。通过给出的资源类型,让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是可以分类的。这里给到了学生分类的学习支架: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学生在给自然资源归类的同时,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到了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思考这个环节不仅要为了让学生明白有的自然资源是可以提供能量的,并且也是使学生温故知新,打通与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的联系。三、研讨小结1.谈话:海洋资源枯竭后会怎么样?四、拓展1.利用自学、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热带雨林、海洋所蕴含的多种多样的资源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不属于水资源?()A.冰川B.地下水C.火山D.湖泊2.下列哪些属于矿产资源?()A.海水B.石英C.森林D.冰川3.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木材B.玻璃C.塑料D.汽油4.下列自然资源中,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阳光、水、大气B.森林、天然气、铀矿C.水、天然气、铁矿D.铀矿、太阳能大气5.下列哪一种是用不完的自然资源()。A.太阳能B.天然气C.可燃冰D.煤四、判断题1.自然资源不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将会很快枯竭,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37 2.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3.自然资源是不会枯竭的。()4.矿产指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等自然资源。()5.岩石、矿物和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我们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并合理开发与利用。()参考答案:1.C2.B3.A4.A5.A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10.煤、石油和天然气【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什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科学思维]能基于对相关科学事实的梳理、分析,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原因作出合理的推测,比较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形成。[探究实践]会做模拟石油开采实验。[态度责任]乐于交流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异同。【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什么是能源。【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模拟石油开采实验,比较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异同。【教学准备】[教师]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图片和视频,实验器材十二组(广口瓶一个,食用油适量,小石子适量,双孔橡皮塞一个,长颈漏斗一个,玻璃导管一根,橡皮管一根,烧杯两个,红墨水适量,水适量)[学生]记录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索身边的能源。一、导入谈话:冬天是怎样供暖的?汽车是怎么发动的?家里的厨房是用什么做饭菜的?二、探索37 (一)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三大主要能源1.观察:煤、石油、天然气的特征出示煤、石油、天然气图片(有条件的学校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从五感官进行观察。(1)煤:黑色,不透明,有光泽,硬硬的,有气味……固体(2)天然气:无色,透明,有刺鼻的气味……气体(3)石油:深褐色,不透明,黏稠,有刺鼻气味……液体2.揭示概念(1)能源:能储藏和提供各种能量的自然资源。教师出示图片: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3.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形成教师出示图片:煤的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4.播放煤、石油和天然气形成的视频。(二)石油能源的开采与煤、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的运用1.模拟石油的开采(1)教师出示石油开采示意图,分析如何进行石油开采。(2)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广口瓶一个,食用油适量,小石子适量,双孔橡皮塞一个,长颈漏斗一个,玻璃导管一根,橡皮管一根,烧杯两个,红墨水适量,水适量)。(3)讨论如何安装模拟石油开采装置。(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①在广口瓶中倒入食用油,加入小石子,用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②将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穿过橡皮塞,分别伸入瓶底和瓶中部,把与玻璃导管相连的橡皮管另一端放入空烧杯中。③向长颈漏斗中缓缓倒入红色水,猜测并观察出现的现象。2.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用途(1)指导学生查阅资料。(2)学生交流。煤:燃烧发电、炼制焦、制煤气……天然气:制造氮肥、生活用燃料、代替汽车用油……石油:炼制汽油、提炼润滑油、提炼石蜡……(三)比较煤、石油和天然气三大能源的异同1.指导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分析比较煤、石油和天然气三大能源的异同。2.学生交流:煤、石油和天然气三大能源的异同(1)相同点:①形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远古时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②燃烧时都会转换为光能、热能和动能;③当今主要能源;④不可再生;⑤燃烧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非清洁能源。(1)不同点:①天然气和石油会向上移动,形成储油层和天然气层;煤深埋在地下,所以开采的方法也不同;②能量释放不同: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后,释放的热量比煤更多;③用途不同;石油可炼制汽油等,天然气可制造氮肥等,煤多用于燃烧发电等;④性状不同:煤是固态的,天然气是气态的,石油是液态的。37 观察事物要从五种感觉入手,此环节中的煤可以应用眼、鼻、皮肤三种感官进行观察,天然气和石油可用眼和鼻两种感官进行观察。现实中原油是较难获取的,天然气是无色有气味的气体生活中常用但是不容易带到课堂中进行观察。所以原油我设计用图片结合视频来引导学生来了解,天然气指导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打开天然气去观察会发现其是无色、透明、有气味的物质。通过揭示能源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中有能源,认识到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传统的主要能源。这三种主要传统能源的形成,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字资料,辅之图片讲解和视频,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形成与储藏环境。三、研讨小结讨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了哪些能源?哪些能源利用最多?还能利用哪些能源?四、拓展收集能量相关资料。【教学后记】11.开发新能源【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太阳能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新能源,还了解到人类已经开发了多种新能源。[科学思维]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太阳能小车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实践]动手制作一辆太阳能小车,探究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态度责任]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探究太阳能小车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知道人类生活中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教学准备】[教师]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资料、太阳能小车、风力发电模型[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图片。【教学过程】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索新能源问题。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37 1.谈话: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原来地球上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人类的快速繁衍、过度开发,我们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如今有很多自然资源已面临枯竭的威胁。2.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人类有解决的办法吗?3.为解决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终将枯竭的问题,人们正在努力开发新能源。由能源危机引出话题,直切正题——开发新能源。二、探索(一)新能源概念1.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新能源吗?你知道的新能源有哪些?2.揭示新能源概念。3.教师出示新能源图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等。(二)太阳能的应用1.分析交流:这些装置利用太阳能做什么?教师出示图片: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汽车、空间站、太阳灶、太阳能冰箱。(1)利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汽车、空间站:太阳能冰箱;(2)利用太阳能光热:太阳灶;(三)太阳能小车1.安装一辆太阳能小车。通过教师提供的齿轮、太阳能光电板、电动机、导线、小车模型,安装一辆太阳能小车,比一比谁的小车跑得快。2.探究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1)提问: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学生讨论(光电板受光面积,光电板受光角度,方位……)(2)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①问题:光电板受光面积与小车速度是否有关?假设:受光面积大,小车速度大。改变的条件:光电板的面积大小。不变的条件:光电板的受光角度。实验方法:对光电板进行部分遮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②问题:光电板受光角度与小车速度是否有关?假设:受光面角度为90度,小车速度大。改变的条件:光电板的受光角度。不变的条件:光电板的面积大小。实验方法:改变光电板的受光角度。实验现象:实验结论:(3)学生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注意:实验至少进行三次。(4)记录实验现象。①光电板受光面积大时,小车速度快;光电板受光面积小时,小车速度慢。②光电板角度为90度时,小车速度慢;光电板角度为45度时,小车速度快。(5)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①光电板受光面积会影响小车的速度;光电板受光面积越大,小车速度越快。②光电板的角度会影响小车的速度;光电板的角度为45度时,小车速度快。(四)认识常见的新能源1.阅读:常见的新能源。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应用。37 2.其中风能和生物质能和我们的生活十分的密切;尤其是生物质能的原料,生活垃圾是很好的原料,所以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新能源并不陌生,生活中有许多新能源的应用,例如太阳能路灯已经是十分常见的事物。但是对于新能源这个概念,学生并不清晰,所以这个环节就直接揭示概念,利于学生对于新能源从模糊走向清晰。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的光热制造物品服务于人类,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太阳能的应用对于缓解煤、石油和天然气三大常规能源枯竭的贡献。三、研讨小结1.除了太阳能,前面大家还说到了很多人们开发的新能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常见新能源(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四、拓展用自己的方式介绍一种新能源。(名片、海报,形式不限)波浪能、氢能源、沼气能源……这个环节其实是通过介绍一种新能源,让学生对本课所学进行拓展探究,了解更多的新能源,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这种新能源,意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新能源不包括()。A.天然气B.核能C.氢能D.风能2.使用节能灯泡替代普通灯泡,这是通过()来节能减排。A.减少使用时间B.利用新技术C.开发新能源D.减低灯泡亮度3.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影响电动汽车连续行驶路程长短的核心因素是()。A.汽车的外观B.轮胎的花纹深浅C.电池的电量D.汽车的品牌4.2009年9月中国地质部门公布,中国青海省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的环保新能源。下列对可燃冰的解释正确的是()。A.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像冰,遇火即燃B.可燃冰是水结成冰形成的冰块C.可燃冰是一种白色的煤炭,看着像冰块D.可燃冰是水结成的冰,但可以燃烧5.下列行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是()。A.焚烧秸秆B.乱扔垃圾C.新能源汽车D.使用农药化肥6.下列节约能源做法不合理的一项是()。A.少用一次性筷子和快餐盒B.夏天开空调调至18℃C.多开发利用新能源D.垃圾分类,进行回收利用二、判断题1.煤炭和石油属于新能源。()2.要倡导“绿水育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森林覆盖。()3.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主要原因是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4.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使用,可以减少石油的使用。()5.月球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参考答案:1.A2.B3.C4.A5.C6.B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37 12.善用自然资源【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区分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探究实践]动手体验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态度责任]交流自然资源短缺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善用自然资源。【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教学准备】[教师]各种善用自然资源的图片和视频,双层玻璃保温装置十二组(同样的烧杯两个,大烧杯一个,温度计两支、带孔硬纸板)、热水、多向夹子、计时器、圆纸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研究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复习: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哪些自然资源?你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这么分?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2.谈话:我们面对资源短缺,我们该怎么办呢?二、探索(一)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1.出示自然资源图片:土地、太阳能、煤、石油、地热、天然气等。提问:这些自然资源中哪些是用一点少一点,用完就再也不会有的?(煤、石油、天然气)2.揭示概念:(1)不可再生资源:像煤、石油、天然气等在地下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使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的自然资源。(2)可再生资源:像土地、太阳能、水、森林、地热等自然资源,在较短时间内能再生或再循环的自然资源。(二)日益短缺的自然资源与其对人类的影响1.阅读资料,自然资源短缺日益严重(1)人口不断增长,对资源的需求越大;(2)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和短缺加剧(可再生资源的短缺,不可再生资源将枯竭);生物灭绝、粮食短缺、草原破坏、淡水紧缺、燃油紧张的现状。2.交流:哪些自然资源会面临短缺?37 粮食、淡水、燃油、耕地……3.交流:自然资源短缺将怎样威胁人类生存?粮食短缺引发饥饿状况加剧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死亡;水资源短缺会使卫生状况恶化、农作物减产、饮用水匮乏等;……(三)减缓自然资源短缺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1.出示图片展示守护自然资源的方法,提问:下面做法是如何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1)减少消耗:使用节能电器;不浪费粮食;绿色出行;建设垂直农场;(2)重复使用:少用一次性用品;(3)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纸、塑料、玻璃等;2.出示图片,分析这座建筑是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1)利用新能源:小型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2)减少能耗:LED灯具的使用;改良的房屋隔热板;地板供暖系统;地源热泵;小型热电联产;(3)重复使用: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3.体验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1)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①取两个同样的烧杯,将其中一个放到更大的烧杯中。②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热水,在杯口盖上带孔硬纸板,插入温度计。③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比较哪个烧杯中的水冷却得慢。(3)实验现象:双层烧杯中的水冷却慢。(4)实验结论:双层玻璃具有保温效果。(四)资源的回收利用阅读资源:了解资源的回收利用1.例如:回收1吨废纸——可生产800千克纸——可少砍17棵大树——减少35%水污染。2.资源的回收有利于缓解自然资源短缺和节能减排。经过前期学习,学生对于这些自然资源已经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提问,产生对比,由此发现自然资源可根据是否可再生或再循环而分成两大类,顺势揭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这两个概念。这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首先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当前全球面临的自然资源短缺日益加剧的现状,然后交流哪些自然资源会面临短缺,进而讨论自然资源短缺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让学生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的短缺将会威胁到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从而唤起学生珍惜、善用自然资源的意识,为后续的教学环节作好情感铺垫。三、研讨小结1.交流更多的自己知道的善用自然资源的做法。四、拓展1.你还知道哪些善用自然资源的做法?这个环节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又拓展了善用自然资源的做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自然资源看似丰富,实则非常短缺B.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C.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丰富,陆地上的用完后可以开采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手关闭水龙头B.往河流里倾倒垃圾C.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37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3.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下面的现象,其中属于保护自然资源的是()。A.饮食浪费B.潮汐发电C.彻夜亮灯D.向海洋排造纸废水4.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资源。A.淡水B.森林C.矿产D.渔业5.阳光、空气、水都是我们生活中必需的()。A.资本B.资料C.自然资源D.资金二、判断题1.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水等自然资源。()2.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它们是用之不竭的。()3.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4.煤气用尽了可以再买,因此属于可再生能源。()5.水有自净能力,因此不需要预防水污染。()参考答案:1.C2.B3.B4.C5.C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13.洁净的水域【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能区别洁净的水域和受到污染的水域,知道污染的水域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科学思维]能通过分析水质污染,举例说明污染的水会造成哪些危害。[探究实践]能用通过观察对比河流周围环境,总结造成水域污染的原因。[态度责任]对大自然和生物的爱护、保护意识,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了解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及其危害。【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调研当地水域污染情况。【教学准备】37 [教师]托盘、泥土、色素、泡沫屑、水[学生]记录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理想家园。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课题1.出示两张学生熟悉场景的河流照片。2.提问指向:对比分析河流的昨天和今天。聚焦:水域被污染了。3.小结:以前的河水很干净,人们用河水刷牙、洗脸、淘米、洗菜,甚至可以直接饮用。那时的水域洁净澄澈,在这样的水域旁生活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今天我们就走进《理想的家园》这一章,了解洁净的水域。(揭示课题——洁净的水域)二、探索(一)被污染的水是如何危害人类健康的?1.提问:水域污染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呢?2.出示水域污染造成的危害。如:饮用水污染、土壤污染、水生动物污染、人拉肚子、生病发烧……3.总结:被污染的水会危害人类健康。(二)水域污染是怎样形成的?(活动手册)1.出示四张不同场景的图片2.提问:水域污染是怎样形成的呢?3.学生总结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生活垃圾的乱投放、生活污水的乱排放、工业污水的乱倾倒……(完成活动手册填写)4.总结,人们的不当行为会造成水域污染。5.提问:是不是当我们把垃圾扔在陆地上,是不是就不会污染水域了呢?6.到底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是如何从陆地进入水域的呢?能不能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呢?托盘、泥土、色素、泡沫屑7.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1)在托盘的一侧铺一层湿泥土,在上面滴10~20滴食用色素,再铺一层泥土作为表层土,在最上面撒一些细碎的泡沫粒。(2)将托盘装泥土的一侧垫高,把另一侧放在另一个托盘里。(3)往泥土中慢慢倒水,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要点:(1)铺完土稍微压实,防止土在倒水的过程中被大量冲走;(2)倒水速度要掌控好,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3)需选用可食用色素进行实验8.全班交流总结。关注不同物体在实验中的作用和价值。泡沫屑模拟固体垃圾、色素是为了帮助我们直观看见被污染的水……9.分组实验10.总结:固体废弃物会在水流作用下从陆地被带到水域中。固体废弃物种的一些液体物质会渗透到土壤中,也会随着水流进入并污染水域。(四)如何帮助被污染的水域恢复呢?1.阅读:滇池旧貌换新颜,思考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治理滇池的?2.学生阅读总结37 3.调查你所在城市的水域污染情况,并了解当地治理水污染的主要方法。我们为什么那么关注水体污染呢?水体被污染之后对人类到底有什么影响呢?顺应学生认知引导学生分析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帮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行为对水体的影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去注意自己的行为。三、研讨小结1.观看视频:水污染有多严重?水污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的?2.总结洁净的水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当水域被污染我们的健康也会受到威胁,生活中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保护水资源。3.愿生命之水长流,愿绿色家园长存,水是生命的根本,没有水就等于没有了生命。人类不要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就污染破坏我们共同拥有的水资源吧!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每一处水资源吧!四、拓展1.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借助网络、求助专业人士等方法调查周边水域污染情况及治理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无锡水污染现状,掌握保护身边水域的要点及方法,激发了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欲望。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水污染主要是由()造成的。A.人类活动B.水生动物的死亡C.水生植物的死亡D.鱼类太多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手关闭水龙头B.往河流里倾倒垃圾C.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3.以下做法对水污染最小的是()。A.农田大量喷洒农药B.池塘里养鱼养虾C.工厂污水排放湖中D.生活污水排放湖中4.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造成水污染影响最小的是()。A.在湖中洗刷B.在水源地游泳C.选购无磷洗涤剂D.把垃圾扔水中5.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这种污水处理方法是()。A.物理方法B.生物方法C.化学方法D.人工方法五、判断题1.水污染只和工厂排放的废水有关,人类家庭生活排出的废水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2.水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3.水污染都是植物造成的。()4.污水需要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后才级排放到自然水域。()5.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参考答案:1.A2.B3.B4.C5.B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37 14.清新的空气【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良好的空气环境对于生物的重要性。[科学思维]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探究实践]描述清新的空气是什么样的,通过检测空气污染物的实验,判断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态度责任]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关心自己生存的空气环境,能针对当地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积极提出建议。【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认识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探究空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两盆品种相同的植物、装有汽车尾气的塑料袋、装有空气的塑料袋、三面镜子、凡士林[学生]记录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索理想家园中的空气。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谈话:污染的空气含有有害物质,会导致刺眼、刺鼻、咳嗽、恶心等,危害身体健康。清洁新鲜的空气,让人觉得舒适,我们多么希望每时每刻能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2.揭示课题:清新的空气。二、探索(一)认识不同的空气环境1.出示空气环境不同的图片,思考这些环境有什么特点。(空气被污染、空气清新)2.你喜欢待在什么样的空气环境中?为什么?(二)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思考:被污染的空气为什么不利于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2.交流:如果利用汽车尾气研究不好的空气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你会怎么做?3.总结实验方法:(1)准备两盆品种相同、生长旺盛的植物,分别放进一个大塑料袋里。(2)在一个袋里充入空气,另一个袋里充入汽车尾气,扎紧袋口。确保每天分别充入足够的空气和汽车尾气。(3)把两盆植物放在同一地点的向阳处,按时浇同样多的水。连续5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温馨提示:汽车尾气的收集请在成人的帮助下完成,以防烫伤。37 4.预测:以上实验可能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5.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雾霾对人体的危害1.出示雾霾天气,学生了解雾霾天气的特点和危害。2.交流:我们有哪些可以应对雾霾的办法?(四)调查周围的灰尘污染1.测一测周围哪里的灰尘污染最严重。出示操作方法:(1)准备三面干净的小镜子,在镜子中间涂上相同面积的凡士林。(2)把三面镜子放在家中不同的地方。(也可以在校园内、马路边测一测。)(3)几天后,比较镜子上的灰尘的多少,记录哪里的空气污染最严重。2.交流测量结果,总结灰尘污染比较严重的环境。两种不同的空气环境,学生一比较就知道清新的空气呼吸起来更舒适,让人身心舒畅,为接下来的探究做铺垫。通过汽车尾气实验,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就能观察出在汽车尾气环境中生存的植物长势不好甚至死亡,在新鲜空气中生存的植物能正常生长,从而分析出受污染的空气会对植物带来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长离不开清新的空气。三、研讨小结1.讨论:要想营造舒适、健康的生存环境,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2.全班总结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方法。(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不随意焚烧垃圾;多步行、骑车,少开车;加强污染企业的治理工作等。)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或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培养学生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四、拓展调查了解当地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并以倡议书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我们这几年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从环保角度看,这主要有利于减少城市的()。A.土壤污染B.白色污染C.水污染D.大气污染2.近年来,由于()日益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A.水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C.大气污染D.噪音污染3.下列因素对呼吸系统最容易造成影响的是()。A.噪音B.吸烟C.水污染D.土壤污染4.部分区域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爆炸主要是为了减少()。A.水污染B.噪音污染C.大气污染D.土壤污染5.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无车日”活动的推广,这有利于减少()。A.大气污染B.水污染C.白色污染D.土壤污染四、判断题1.“共享单车”的交通服务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2.垃圾场焚烧的垃圾会产生废气,如果直接将废气排放,会产生大气污染。()3.火力发电一般是指利用石油、煤和天然气等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气污染。()4.空气质量一级,空气的质量是优。()5.目前我国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分为四个等级:优、良、差、很差。()参考答案:1.D2.C3.B4.C5.A37 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15.多样的生物【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多样的生物信息。[探究实践]探究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并交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态度责任]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认识生物多样性。【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探究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资料、太阳能小车、风力发电模型[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图片。【教学过程】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索理想家园中的多样的生物问题。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谈话:同一物种又有着许多个体差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多样性”。二、探索(一)观察并比较雀鸟的鸟喙1.出示莺雀、小树雀、大嘴地雀、勇地雀四种雀鸟的鸟喙图片,仔细观察它们的鸟喙。思考:它们的鸟喙有什么不同?2.鸟喙的不同,对雀鸟的延续有什么意义?3.揭示概念:37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有着众多不同的生态环境,每个生态环境中都生活着许多物种,同一物种又有着许多个体差异,这些统称为生物多样性。(二)制作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卡片1.出示不同环境的图片,如极地环境、沙漠环境、海洋环境、森林环境,观察图片中生态环境的特点。2.总结各个环境的生态环境特点:极地环境:天寒地冻、降水极少沙漠环境:干燥炎热、终年少雨海洋环境:温凉湿润、降水较多森林环境:阴暗潮湿、降水较多3.思考这些环境中生活着哪些不同类的生物和同类生物,同类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4.根据信息,选择两种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卡片的制作。(三)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1.阅读《消失的昆虫》,思考昆虫消失的原因。2.小组讨论:昆虫消失以后,对人类和动植物会有什么影响?3.出示近200年来已经灭绝的动物图信息,了解它们灭绝后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的影响。(四)保护生物多样性1.全班交流:你认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有哪些?2.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做些什么?3.谈谈你对“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理解。四种雀鸟的比较,让学生意识到虽然四种雀鸟都是同一个物种,但是它们的形态、特征还是存在差异,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地认识。这个环节选取了四种环境,选择这四组环境的原因在于它们的环境特征明显且差异较大:极地环境温度极低,沙漠环境干燥炎热、海洋环境水资源丰富、森林环境阴暗潮湿,学生能结合环境的特点迅速思考出在这些环境中生活的生物,难点在于同类生物的差异比较,学生对同类生物的界定并不清楚,教师可以适当举例引导,对于同类生物出现差异的原因,重在让学生分析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确保物种延续。三、研讨小结1.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很多,生物的种类就更多了,这些多样的生物造就了我们美丽的地球,让我们的世界也变得“多样”了起来。四、拓展1.你知道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物种是什么吗?昆虫: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虫可能有1000万种,约占地球所有生物物种的一半。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虫种类仅100万种,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2/3-3/4。但是有些昆虫正面临着消失的风险。昆虫的消失是有利还是有弊呢?我们下节课来举办一个辩论会,谁想当正方:昆虫的消失是有利的?谁想当反方:昆虫的消失是有弊的?2.课后搜集有关消失的物种的资料。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每年的()。A.3月22日B.4月22日C.5月22日D.6月22日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B.保持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C.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缺少一种生物,会产生很大的影响D.生物生存权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也是人类赋予的权利3.下列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物种类越多,人类的危险就越大B.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容易混乱37 C.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容易保持平衡D.生物种类越多,植物的危险就越大3.下列做法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为保护庄稼把田鼠消灭光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D.把森林开垦为农田4.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时,最主要会调查()。A.区域内的生物数量B.区域内的生物种类C.区域内的生物环境D.区域内的土壤情况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A.围湖造田,种植多种农作物B.消灭濒危物种的天敌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D.植树造林二、判断题1.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2.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引进外来物种的措施是合理的()。3.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4.为开发森林资源,我们应该多使用一次性木筷。()5.生物多样性对于个人来说只是食物的选择多一些。()参考答案:1.C2.D3.C4.B5.C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16.健康的土地【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区分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探究实践]动手体验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态度责任]交流自然资源短缺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善用自然资源。造成土壤污染的因素和行为;意识到环境因素之间彼此关联;调研学校食堂厨余垃圾情况,并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减少厨余垃圾的方案。【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教学准备】37 [教师]各种善用自然资源的图片和视频,双层玻璃保温装置十二组(同样的烧杯两个,大烧杯一个,温度计两支、带孔硬纸板)、热水、多向夹子、计时器、圆纸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研究理想家园。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主题叫《理想的家园》,你们觉得动植物生存的理想家园是什么样的?2.生:洁净的水域、清新的空气、多样的生物、健康的土地3.师:是的,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很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土壤质量的好坏对生物的健康影响很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健康的土地》。二、探索(一)引入,聚焦土地污染现象1.出示健康土壤上的植物以及被污染土壤上的植物2.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什么原因导致了植物的长势差异3.聚焦:健康的土壤(二)分析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1.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土壤污染的呢?2.聚焦垃圾填埋导致的后果3.引导学生分析怎样的行为能减少垃圾填埋导致的后果(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发展新技术……)(三)土地污染的危害,该如何去保护土地1.除了垃圾的减量及分类投放之外,人类还有哪些行为再污染土地呢?(喷杀农药、化妆品残留、药品残留、乱砍乱伐……)2.观看视频:什么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有哪些危害?3.这些行为会污染土地,被污染的土地会造成哪些危害呢?结合活动手册P16页思考破坏土壤的做法与可能产生的后果。4.针对分析出的土地污染的原因以及它造成的危害,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呢?(减少厨余垃圾、杜绝垃圾中的化学污染、枯枝落叶粉碎后做成肥料、减少垃圾填埋)5.同学们都能想到很多的方法,回到我们的校园从学校食堂厨余垃圾减量开始行动。6.指导学生开展学校每天午餐产生的厨余垃圾的调研活动,并根据调研结果制订一个学校食堂厨余垃圾减量行动方案。(四)玩转“家园”转盘,描绘心目中的理想家园1.介绍“家园”转盘玩法2.引导学生分析水、空气、土地、生物等因素中两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3.综合考虑水、空气、土地、生物等各方面因素,说一说理想的家园是什么样的。4.结合活动手册P16,将心中的“理想家园”写下来。直观的图片呈现,能帮助学生思考,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植物的生长?聚焦主题:健康的土壤。除不当的垃圾处理会污染土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土地的健康呢?用直观的视频给学生呈现导致土地污染的可能因素以及可能对人类带来的危害。从而引导学生借助活动手册分析土地污染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回归生活从学校每日午餐的厨余垃圾入手,做现状调查及方案制定,帮助学生打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壁垒。三、研讨小结37 1.在同一个环境中,只有水、空气、土壤、和生物等因素都是健康的、相互影响的,才可能建立起良性关系,构建出和谐的生态环境,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理想家园。四、拓展1.观察、调查周边的土壤情况。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的是()。A.给土壤浇水B.种植绿肥C.施农家肥D.收集落叶沤肥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A.砍伐森林B.乱扔垃圾C.植树造林D.开窑烧砖3.下列动物中,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的是()。A.啄木鸟B.蜜蜂C.蚯蚓D.蚂蚁4.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土壤,“世界土壤日”是()。A.12月5日B.12月15日C.12月25日D.12月30日5.下面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不能保护土壤B.土壤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作用C.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D.开窑烧砖可以保护土壤二、判断题1.腐殖质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还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2.我国土地总量丰富,但是人口众多,可利用的土壤资源是无限的。()3.塑料制品对土壤危害不大。()4.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科学家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5.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土壤,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土壤。()参考答案:1.A2.C3.C4.A5.C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3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3-02-08 16:56:03 页数:38
价格:¥8 大小:177.50 KB
文章作者:U-200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