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部编初中语文2024年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部编初中语文2024年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9
2
/39
剩余3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部编初中语文2024年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从选材上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比较阅读近年一路飘红;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特别是开放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2023·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咏雪》)【乙】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①?”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②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砺之⑤,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节选自《孔子家书》,有删节)【注释】①好(hào)乐:喜好,爱好。②柔:同“揉”,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或直的变曲。③达于犀革:射穿用犀牛皮制作的战甲。④栝而 羽之:栝(guā),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⑤镞而砺之: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1.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公欣然口/欣然前往B.撒盐空中差可拟/其势若犬牙差互C.汝何好乐/太守之乐其乐也D.岂可及哉/及鲁肃过浔阳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分析理解,选出错误的一项()A.甲文中胡儿用“撒盐”的比喻描绘了“雪骤”的场景。B.甲文表现了谢道韫出色的文学才华。C.乙文中孔子强调了人的天分对成才的重要性。D.乙文划线句子,这样断句是正确的:“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未若柳絮因风起。(2)以此言之,何学之有?4.谢公是无言教育子侄,孔子是有言教育子路,都获得很好的效果。结合甲乙文,分别谈谈谢公和孔子是如何做到教育子弟的。(2023·浙江湖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材料一韩魏公在相为“昼锦堂”①,欧公记之“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韩公得之爱赏。后数日,欧复遣介 ②,别③以本至,曰:“前有未是,可换此本。”韩再三玩之,无异前者,但于“仕宦”“富贵”后各添一“而”字,文义尤畅。先子云:“前辈为文,不易如此。”(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封魏国公。相:相州。欧阳修曾为他写《相州昼锦堂记》,首句就是“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②介:传宾主之言的人。③别:另外。◎材料二欧公晚年,尝自窜①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选自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注释】①窜:改动。5.给材料一中“韩再三玩之”中的“玩”字选择合适的义项,并结合文意写出理由。A.玩弄,戏弄B.观赏,欣赏C.琢磨,研究6.某同学正想写一篇以“好文章是怎么来的”为论题的议论性文章。你认为他可以从上面材料提炼出什么观点?为什么?7.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推断上面材料中欧阳修“别以本至”“用思甚苦”的深层原因。【链接材料】唯有文章烂①日星,气凌②山岳常峥嵘。贤愚自古皆共尽,突兀空留后世名。(选自欧阳修《感二子》) 【注释】①烂:灿烂,有光芒。②凌:乘,凌驾。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①,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②。(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注释】①“修之于身”三句:加强自身修养,用来建立事功,进而体现在文章中。②“是三者”句:指“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而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忽,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②不充③,日昃 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熹《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注释】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③充:这里是吃的意思。④昃(zè):太阳偏西。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何苦而不平昼夜苦学B.指通豫南遂大通六经之旨C.甚矣,汝之不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慨然有志于天下9.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B.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C.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D.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11.对愚公的“移山”和范仲淹的“苦学”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图片(2023·广东东莞·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宴酣之乐(3)树林阴翳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乙】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赡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③。昼则舟楫出没于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④。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注释】①江:长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壮阔。③阖:闭,意为天阴。④骋骛:驰骋战场。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流奔放肆大/虽乘奔御风B.与海相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以览观江流之胜/岳阳楼之大观也D.余兄子赡名之曰/名之者谁15.请用三条“/”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昼则舟楫出没于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16.阅读【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说说 【甲】文中的“乐”和【乙】文中的“快哉”在情感内涵上有何不同?(2023·四川广安·统考一模)【甲】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②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②,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润身:修身养性。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17.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泉香而酒洌(2)杂然而前陈者(3)未尝及文章(4)而民受其弊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其一犬坐于前B.临溪而渔而事不弛废C.酿泉为酒或异二者之为D.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2)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21.【甲】【乙】两个文段都表现了欧阳修的理念。【甲】文侧重表现;【乙】文侧重表现。(2024·上海嘉定·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①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②举夔于草莽③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④,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⑤也,故唯圣人为能和。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 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节选自《___________》【注释】①乐(yuè)正:古代官名,负责管理音乐事务的官员。夔(kuí):人名,善音律。②重黎:相传尧时掌管时令,后为舜臣。③草莽:草野,指民间。④通:调和。八风:八方之风。⑤节:关键。22.请给上文补充出处《》(书名)。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2)得一人之使()24.对文中画横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丈夫的快乐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B.大丈夫所喜爱的音乐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C.音乐是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D.音乐是是天地的精华,得失的关键在于节拍。25.从下列选项中为文中画波浪线中的“足”选择最合适的义项()A.人体膝盖以下的部分,又专指脚B.足够,充足,满足C.值得,配D.(旧读jù)过分26.末句“求闻之若此”中的“闻”是消息、传闻的意思,它在两个故事中分别指的是和(用自己的话概括)27.文中鲁哀公向孔子求证传闻真假,宋君做出的类似表现是“”(用原文语句回答),他们都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借两则小故事所要阐释的观点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023·湖南湘潭·湘潭江声实验学校校考三模)【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乙】陆羽宇鸿渐,不知所生,有僧得于水滨,畜之。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①,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朽塓②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薙③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④,作诙谐数千言。(选自《击羽弃佛从文》)【注释】①旁行书:指佛经;②塓:涂刷;③薙:除草;④优人: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2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腰白玉之环因亡去2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30.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画两处)使执粪除污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3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作者罗列自己位列公卿、皇帝恩宠、四海称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成就高于别人。B.【甲】文中“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C.【乙】文中陆羽的父母对其学习特别严厉,以致他能独立创作数千字的戏谑文字。D.【乙】文中陆羽因不愿意在老师旁边写文章不尊重老师,而被老师强迫去牧牛、割草等。32.甲乙选文中宋濂和陆羽的求学之难表现在哪些方面?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2020·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校考二模)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拂:(2)曾:34.翻译下列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5.孟子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023·浙江杭州·萧山北干初中校考模拟预测)第四站来到“大好河山”展厅,展厅计划拍摄庐山美景短片,邀请你和小文团队一起参与。《庐山》明·唐寅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烧丹未住屏风迭,骑驴来看香炉峰。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游庐山记(节选)[清]恽敬①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②苍酽③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④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⑤,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注释】①恽(yùn)敬(1757-1817),字子居,号简堂,江苏阳湖(今常州人)。②沈沈:通“沉沉”,深邃的样子。③苍酽(yàn)一色:一派浓郁的深青色。④弇(yǎn):覆盖。⑤征:预兆,指雨水降落前先有云。36.【任务一】小文团队打算参考以上文字写作庐山云雾视频的配文,请你帮忙疏通疑难字词。①倍未雨时()②望瀑布益明()③敬故于是游所历()37.【任务二】小文团队拍摄镜头聚焦庐山云雾“诡变”的特点,请你结合画线部分给镜头配上合适的文字。镜头一:①。镜头二:又过了一会儿,漫山遍野都是团团的云朵。镜头三:②。38.【任务三】小文团队在为游记选择视频背景音乐时产生分歧,有人觉得适合舒缓明朗的旋律,有人觉得适合激情高昂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内容及作者情感谈谈理由。39.【任务三】小文团队发现同写庐山,诗作和游记各有特色,请你帮忙从写作内容和情感主旨的角度整理异同。参考答案:1.A2.C3.(1)不如(把它)比作柳絮乘风飘舞。(2 )据此说来,何必要学习呢?4.示例:谢公通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孔子循着子路的比喻,也用比喻教育他努力学习,结果子路心悦诚服。【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均为“高兴”;B.差不多/交错;C.喜好/以……为乐;D.比得上/等到;故选A。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C.有误,由“学岂有益哉?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孔子以箭头与未经加工的竹子比较作喻来说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的道理;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未若,倒不如。因,趁、乘。(2)句重点词语:以此,据此。言,说。何,何必。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甲文中“谢太傅寒 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内容可知,短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谢公通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结合乙文中“学岂有益哉?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孔子以箭头与未经加工的竹子比较作喻来说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的道理。【点睛】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孔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牛皮(做的铠甲)。从这个道理来说,有什么可以学习呢?”孔子说:“如果劈开它在一端束上羽毛,并给它加上金属的箭头磨得更加锋利,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吗?”子路拜了 两拜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5.C韩魏公仔细研究了欧阳修的两篇文章,终于看出第二篇文章中“仕宦”“富贵”后各多了个“而”字。由此可知“玩”的意思是“琢磨,研究”。6.做文章需要一丝不苟,用心钻研,并进行认真修改,以求精益求精。因为欧阳修对第一次写给韩魏公的文章不满意,进行了修改后又送给韩魏公,因为改后的文意更流畅。他晚年对平生所作进行修改,为了不为后生笑。7.他认为文章是可以与流传后世的,是可以不朽的,所以更要精益求精,以求更好,才能流传下来不被后人笑话。【分析】5.本题考查字义。结合文意可知,欧阳修为韩魏公的“昼锦堂写了一篇文章,韩魏公很喜爱,后来欧阳修认为文章中有不当之处,就又写了一篇文章给韩魏公,韩魏公再三琢磨,仔细研究,才发现第二篇文章的改动之处。故“韩再三玩之”中的“玩”有“琢磨,研究”之意。故选C。6.本题考查提取论点。根据材料一中欧阳修为韩魏公所写文章,为了一个“而”进行了修改,因为“文义尤畅”,证明文章需要推敲修改,以求更好。材料二中,欧阳修“尝自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怕流传于后世,被后人笑。说明了欧阳修对作文章要求之高,对不好之处进行修改,以求尽善尽美。 所以,根据两则材料可得出,做一篇好文章需要认真作,更需要用心改,才能尽善尽美。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链接材料“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贤愚自古皆共尽,突兀空留后世名”可知好的文章可以比日月灿烂,比山岳峥嵘,人可以消亡,文章可以永流传。根据链接材料“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说明立德立功立言的永久性。所以,欧阳修为了自己的文章能够流传于后世时不被后人笑,更是殚精竭虑,精益求精,为了给后人留下质量更高的文章,他“别以本至”“用思甚苦”,体现了他严谨的作文风格,以及对后世负责的认真态度。【点睛】参考译文:材料一:韩魏公做宰相的时候,曾经修了一座“昼锦堂”,欧阳修曾经作文记叙它道:“做官直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衣锦还乡。”韩魏公得到这文章后很是喜爱、欣赏。后来又过了几天,欧阳修又派人另送一文章给韩魏公,说:“前面那篇文章有不好的地方,换这篇看。”韩魏公再三玩味这篇文章,与上次的并无多大差别,只在“仕宦”“富贵”两词下各添了一个“而”,这就是文章的意思更流畅。前辈们写文章不轻率到了这种地步。材料二:欧阳修晚年经常修改自己平生的作品,苦苦构思。他的夫人就劝他休息说:“何必自己给自己找苦吃呢,难道你还怕老师批评么?”欧阳修就笑着说:“不怕老师批评,是怕后生笑话啊!”8.C9.D10.(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2)有时他发昏疲倦,就用冷水洗脸。11 .示例:面对困境要坚定信心,我们只有发奋图强,坚持不懈,才能闯出一番大事业。【解析】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发愁/刻苦;B.通向/精通;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到/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在;故选D。9.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这句话的意思是: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家庭和身世,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既长”是时间状语,后面应该停顿;“去之”和它后面的宾语“南都”组成动宾短语,不能拆开。故句子正确停顿应为: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故选D。1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以:凭;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如……何:能……怎么样呢?(2)或:有时;昏怠:发昏疲倦;辄:就;以:用;沃面:洗脸。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甲“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和乙“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往往饘粥不充,日昃 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等内容可知,愚公苦于交通不便决定移山,范仲淹家境贫寒但坚持读书,两人最终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启示我们:面对人生困境,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持之以恒为梦想不懈奋斗。【点睛】参考译文:(甲)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乙)范仲淹两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了常山朱氏。他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家庭和身世,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地刻苦学习,五年未曾脱过衣服睡觉。有时他发昏疲倦,就用冷水洗脸。他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太阳偏西才吃第二顿饭。终于,他领会并精通了六经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12.(1)居高面下(2)尽兴地喝酒(3)遮盖13.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14.D15.昼则舟楫出没于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16.【甲】文欧阳修的“乐”是游览领悟山水的乐趣、与众宾宴酣之乐和以百姓的快乐而快乐的与民同乐情怀。【乙】文的“快哉”一是观赏雄奇的长江胜景而感到心胸开阔愉快,二是在观赏胜景时所联想到的历史人物所流传下来的风范事迹而称快。【分析】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临:居高面下。(2)句意:酒宴上的乐趣。酣:尽兴地喝酒。(3)句意:树林茂密荫蔽。翳:遮盖。1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有:芳,花;发,开放;佳,好的;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这里名词作动词,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霜高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时,季节。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奔腾/飞奔的马;B.类似/比得上;C.观看/景观;D.命名/命名;故选D。15.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犹言惊心动魄。“昼”和“夜”代表两个时间段,“其前”和“其下”句式相似,都表方位,故在“其前”和“其下”断句;“变化倏忽”和“动心骇目”结构相似,前者是景色,后者是感受。故断句: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1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结合甲文第一段可知,具体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写滁州百姓愿意跟随太守出来游玩,侧面表现了滁 人生活安居乐业、敬爱太守,说明太守治理有方,结合“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太守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志趣;故可知,欧阳修借游览醉翁亭,抒发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而自己与民同乐的志趣。【乙】文。结合乙文最后一段“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可知,张梦得处于被贬的境况之中,却能够修建快哉亭、在亭子上欣赏美景,表现出一种乐观、旷达,故由此可概括:借在快哉亭所视美景,表达张梦得不以贬谪为忧,旷达自适的乐趣。结合“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从亭了里能看古代英雄豪杰驰骋之地,联想到他们的风范和事迹,因此也感到“快哉”。【点睛】参考译文:【甲】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邪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峰之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欣赏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像那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 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乙】长江流出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阔大。从南边与沅水、湘水汇聚,向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波水流水势浩大,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 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大概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犹言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夜间,水中生物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万端,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现在我能在小桌旁边的座位上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至于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17.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18.清陈列,摆开曾,曾经害处(弊病)19.A20.(1)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是滁州人在出游啊。(2)(欧阳修)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21.为官(治政/理政)与民同乐为政宽简【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的意思是: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吾所谓宽者”是主语,“不为苛急”为谓语,因此主谓之间可断开,因此正确的断句是: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18.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思。(1)句意是:泉水清香并且酒也清。洌:清;(2)句意是: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3)句意是:从来不曾谈文章。尝:曾,曾经; (4)句意是:因而让人民受害。弊:害处(弊病)。19.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介词,在/介词,在;B.连词,表修饰关系,不翻译/连词,表转折关系,意思是但是;C.动词,做/名词,情况,情形;D.介词,用/连词,因为;故选A。20.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伛偻:老年人弯着腰走。提携: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绝:断。(2)放逐流离:贬官流放。再三:多次,“三”是虚指,意思是多次。自若:一如既往。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第一空:结合【甲】文第①段“滁人游也……太守宴也……太守醉也”,第②段“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选文强调欧阳修的太守身份,且描写的是在他任下滁州人出游和宾客欢宴的场景,因此可知体现的是他的为官施政的理念;结合【乙】文第②段“惟谈吏事”“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可知,选文主要写欧阳修与求学者交谈,只论政事,且为政宽简,因此可知,体现的也是他为官施政的理念; 第二空和第三空:结合内容,从【甲】文中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醉能同其乐”可以看出,文章侧重表达的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从【乙】文“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等语句中可知,欧阳修认为政事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利益,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政事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态度。可知,欧阳修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从【甲】文中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醉能同其乐”可以看出,文章侧重表达的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从【乙】文“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等语句中可知,欧阳修认为政事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利益,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政事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态度。可知,欧阳修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点睛】参考译文:【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乙】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知道前方有陷阱,也毫无顾忌地揭发它。他仕途不顺,被放逐了很多次,志向气节仍然同以前一样。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欧阳修)说文章只能用来自己修身养性,而政事是可以用来帮别人的。(欧阳修)凡是去作过官的地方,没有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认为他平易近人。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荒废,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让人民受害,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22.吕氏春秋/吕览23.选拔,推举使唤,派遣24.C25.B26.夔只有一只脚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27.令人问之于丁氏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不可轻信谣言,人云亦云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分析】2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 人居外……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可知,该选文部分是《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2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举,选拔,推举;(2)句意:得到一人使用。使,使唤,派遣。24.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夫,句首发语词,不译;乐,音乐;精,精华;节,关键;故选C。2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根据“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可知,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这里的“足”意为足够;故选B。2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乐正夔一足,信乎?”“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可知,鲁哀公向孔子询问乐正夔是否只有一只脚,是误将“一个夔就足够了”理解为“夔 只有一只脚”;故可概括:夔只有一只脚;根据“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和“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可知,“闻而传之者”误将“多得到一人使用”理解为“在井中挖到一个人”;故可概括: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27.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①空:根据“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可知,宋君的做法是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故填:令人问之于丁氏;第②空:根据“鲁哀公问于孔子”和“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知,两人对于流言都没有轻信,态度都很谨慎。一个去问事情的当世人丁氏,一个去问孔子,去求证流言的真假。所以对待传言要做到不轻信,都努力去寻求事情的真相;第③空:根据“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与鲁哀公、宋君两人的事例可知,这两则小故事意在阐释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的观点;故填: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点睛】参考译文: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 ‘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现在家里有了井,无需转派一人住在外面打水,等于多得到一人使用,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一个人。”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28.腰佩逃29.(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端正地坐着而效仿学童们窃窃私语,好像在背诵的样子。30.使执粪除污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31.B32.宋濂:远徙从事学习的艰辛;住、吃、穿条件之差。陆羽:禅师的责难;得书却无师指点不会读。【解析】2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1)“腰白玉之环”的意思是:腰间挂着白玉环。腰:腰间挂着。(2)“因亡去”的意思是:于是他就逃跑了。亡:逃跑。2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1)以:因为;足:足够;之:的;不若:不如,比不上; (2)危:端正;效:效仿;嗫嚅:念念有词;若:像。3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惩罚他做清扫涂刷墙壁的工作,又让他放牧三十头牛,陆羽暗中用竹竿在牛背上练习写字。根据“使”和“又使”可知,后文承接的内容都是师父罚陆羽做的事,中间应该断开一处,“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是一处完整的句子,在其前也应断开一处,故断句为:使执粪除污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3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A.有误,根据文中“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可知,作者位列公卿、皇帝恩宠,却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谦虚、低调的品格,并没有炫耀自己的成就,而是为了说明只有勤学才会做出一番成就,实现人生的价值;B.“父母对其学习特别严厉,以致他能独立创作数千字的戏谑文字”说法有误,根据文中“陆羽宇鸿渐,不知所生”和“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可知,文中写到陆羽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他是从寺庙逃走后,自己做了一名艺人后,创作出戏谑文字;D.“陆羽因不愿意在老师旁边写文章不尊重老师,而被老师强迫去牧牛、割草等” 有误,根据文中“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朽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可知,因为陆羽不愿意学习佛经,惹怒了师父,才被老师强迫去牧牛、割草;故选B。3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宋濂:结合甲文“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可知,写自然环境恶劣,侧面烘托了求学之旅的艰辛;再结合甲文“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又写出了物质条件的匮乏,求学期间的食宿和穿衣条件差。陆羽:结合乙文“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师拘之,令薙草莽”“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可知,陆羽求学之难表现在:禅师的责难;得书却无师指点不会读。【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文:陆羽字鸿渐,不知道父母是谁,有一个僧人在水边捡到并将他收养。陆羽小时候,师傅教佛经,陆羽说:“我少兄弟,陆家将要绝后,我能够尽孝吗?师傅大怒,惩罚他做清扫涂刷墙壁的工作,又让他放牧三十头牛,陆羽暗中用竹枝在牛背上练习写字。他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不会阅读,就端正地坐着而效仿学童们念念有词,好像在背诵的样子。师傅抓住了他。让他去除草。当时他记诵文字,心中有点模糊,好像有所遗漏,但隔一天不去干活,师傅就会鞭打而不堪忍受,陆羽于是叹息说:“时光一天天地过去,而我却不能读书!”竟忍不住哭了起来。于是他就逃跑了,隐藏身份做了个扮演杂戏的人,并且创作了数千字的戏谑文字。33.(1)违背(2)同“增”,增加34.(1)所以上天想要下达重要的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2)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35.这些人的共同点都是出身卑微,经历磨难,最终成就了大业。【解析】3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1)句意:指违反其意愿扰乱他所做的事。拂,违背。(2)句意:增长他不具备的能力。曾,同“增”,增加。3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1 )重点词:故:所以;任:责任,担子;是:代词,这,这些;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心志:意志。(2)重点词语:入,在国内;法家,坚守法度的大臣;拂,通“弼”辅佐;出,在国外,敌国,敌对的国家;恒,常常。35.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可从他们的出身和作为进行分析。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高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比较六个人的经历得出,他们都出身卑微,经历了一番磨难后,“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干出了一番事业,据此分析概括即可。【点睛】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36.加倍更加所以37.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再过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38.示例1:我觉得适合舒缓明朗的旋律。缓步走在山中,欣赏到了比平时气势更加磅礴的瀑布,更欣赏到了香炉峰下白云团涌的云海幻境:“白云一缕”“团团相衔出”“遍山皆团团然”“相与为一”。选用舒缓明朗的旋律,更能体现作者欣赏庐山时内心的闲适与舒畅,油然而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示例2:我觉得适合激情高昂的旋律。因为下过大雨瀑布比平时更加雄伟壮阔,山色浓郁,岩石如刀削,再加上“倾之”“复倾之”等时间词充分展现了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作者漫步其间,心情也随着云的奇巧变幻而自由快乐,情绪高昂。选用激情高昂的旋律,更能传递出作者当时的这一心情,让人油然而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9.写作内容:诗作和游记中都描绘了庐山烟雨朦胧、云雾缭绕的景象,不同的是诗作中还写到了诗人游览时见到渡水、采松的画面,观赏摩崖石刻的场景;而游记用大量笔墨展现庐山云雾“诡变”的特点。情感主旨:诗作和游记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对庐山风景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不同点:诗作尾联作者望见被岁月侵蚀的摩崖石刻,感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游记则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雅趣。【解析】3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倍,加倍。 ②句意:望瀑布更为清楚。益,更加。③句意: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故,所以。37.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①顷之,不一会儿。起,升起。遂,于是。相,互相。衔,衔接。②复,又。则,就。相互,共同,一起。为一,汇合为一体。3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根据“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算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可知,作者缓步走在山中,看到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作者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意思是对于云,特地记下它像这样的变幻奇巧,足够使人性情安闲、愉悦如此。抒发了对庐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选用舒缓明朗的旋律,既能表现出庐山云雾变化的舒展莫测,又能表现出作者欣赏云雾美景时内心的闲适与舒畅,激发了听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诗中的“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和文中的“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可知,诗作和游记中都描绘了庐山烟雨朦胧、云雾缭绕的景象。 根据诗中的“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可知,诗作还写到了诗人游览时见到渡水、采松的画面,观赏摩崖石刻的场景。根据文中的“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可知,游记主要表现了庐山云雾“诡变”的特点。以上是写作内容上的异同。诗与文都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美景的赞美与热爱之情。甲诗描写庐山烟雨朦胧、云雾缭绕的景象,记叙自己游览时见到渡水、采松的画面,观赏摩崖石刻的场景,自然表达出自己对于庐山美景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乙文主要描写庐山云雾的奇诡变幻之态。作者认为庐山云雾能娱性逸情,表达了作者对庐山胜景的赞叹之情。诗歌尾联“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记叙自己观赏摩崖石刻的场景,“岁月”“漫灭”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乙文作者在出山路上,回望瀑布,看那千尺白练,看那一缕白云升起之后便团团相衔出、缠绕于山间的云雾,又感受到雨后庐山的另一种风韵,表达了作者愉悦放松、心境开阔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之情。这是情感主旨上的异同。 【点睛】参考译文: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像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测试题 (1)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测试题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共35张PPT)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
浙江鸭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三文言文阅读A
浙江课标2022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增分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四文言文阅读A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测试题 (2)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4-05-28 21:00:01
页数:39
价格:¥8
大小:59.09 KB
文章作者:zjl16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