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语文
>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测试题 (2)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测试题 (2)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文言文阅读理解测试题【使用指南】1.先让孩子限时独立思考完成。2.自行对答案看解析,答案不重要,而是分析出答案过程。3.孩子思考订正错题,高效学习。【推荐完成时间】每道题10-15分钟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①臣之妻私臣②臣未尝闻也(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B.今齐地/方千里C.与臣而/将四矣D.此/庸夫之怒也(4)两段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机智善辩,但又各有不同。甲文邹忌在进谏时运用讽谏艺术说服齐王;乙文中的唐雎则采用的方式,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王育①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②,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③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④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⑤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⑥,官至太傅。--《太平御览•学部》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释】①王育: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学者。②豕(shǐ):猪。③以:用来。④截蒲:截断水杨树枝条。⑤鬻(yù):卖。⑥伪汉:指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的一个政权,与东晋对立。(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育常有暇拾薪暇:②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嘉:(3)王育是如何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一位博通经史的学者的?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宋有兰子①者,以技干②宋元③.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④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踢金帛。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⑤,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选自《列子•说符》)【注】①兰子:以杂耍技艺走江湖的人。②干:求见。③宋元:这里指宋元君。④属:连接。⑤庸:用。(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技干宋元何以战B.弄七剑迭而跃之花之君子者也C.拘而拟戮之学而不思则罔D.经月乃放乃不知有汉(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3)你是否赞同宋元君的做法?为什么?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是“五岳之首”。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泰山又称“岱宗”。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蹬几不可登译文:(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五、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伤仲永(节选)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属于)耕B.其文理(文章的道理)皆有可观者C.日扳(同“攀”,引)仲永环谒于邑人D.不能称(相当)前时之闻(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文中“未尝识书具”与“忽、即、立”三个词,展示了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形象。B.“不使学”是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也暗示了他父亲的愚昧无知。C.文章略写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详写才能变化的情形,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D.作者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六、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特: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闻: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B.出: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游: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着相乐D.环: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3)语段(一)是怎样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4)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陋室铭》)【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选自《世说新语》)【注释】:盖:雨伞。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戎服,军服,能挡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①斯是陋室②惟吾德馨:③谈笑有鸿儒:④无案牍之劳形:(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何可一日无此君!(3)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两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加点了字词在文中的含义从流飘荡:窥谷忘反:(2)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从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提示:可从修辞运用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角度考虑)。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山峦为晴雪所洗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请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译文: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译文:(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十、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①行拂乱其所为拂:②入则无法家拂士拂:(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①管夷吾举于士于:②曾益其所不能其:(3)用现代汉语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译文:(4)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选用文中句子回答)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答案】(1)①偏爱②曾经.(2)①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摘)、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②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3)C(4)借事说理(以事喻理) 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②句意:我未曾听说过.尝:曾经(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①中重点词语有: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句意为: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摘)、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②中重点词语有:抢,撞.徒,光着;句意为: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A正确;B正确;C与臣/而将四矣;D正确;故选C.(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邹忌以自身为例,因为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所以才会认为自己美于徐公.以之类比到朝政:在朝廷中,也会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发生.故建议齐威王“纳谏,广开言路,改良政治”.唐雎面对秦王的威胁毫不畏惧,而是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用智谋和武力使秦王屈服,是有勇有谋的表现.所以唐雎能够出色完成使命的根本原因是他不畏强暴,有勇有谋.【参考译文】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甲】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乙】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二、【答案】(1)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2)暇:空闲;嘉:赞赏(3)①他请人给他抄书,解决了买书的困难;②他折枝当笔,解决了买笔的困难;③他日夜苦读,奋发学习,最终取得成功.【解析】(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句意为:供给他衣服和食物,使王育与他的子女一起上学.根据句意,句子划为: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①句意为:王育时常都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收集柴草.暇:空闲;②句意为:这时郭子敬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嘉:赞赏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王育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参考译文】王育小时候是一个孤儿,很贫穷.他作为别人家的苦工,负责放牧猪羊(牲畜),其地点离学堂很近.王育时常都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收集柴草,(卖掉),请书生帮他抄书.后来王育截断水杨树枝条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都不停止.后来王育放牧时把牲畜弄丢了他的雇主鞭打他.王育准备卖身以偿还牲畜的损失,这时郭子敬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代王育偿还了牲畜的损失,并且供给衣服和食物,使王育与他的子女一起上学.于是王育渐渐能够博通经史,后来在伪汉作官,直到太傅的职位.三、【答案】(1)A(2)这个人一定是听说了这件事才请求觐见,又希望得到我的奖赏.(3)不赞同.宋元君作为一国之君喜怒无常,高兴时赏赐艺人金帛,不高兴时就随便关押百姓,处以极刑,不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两个“以”都指凭借.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B.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第一个“而”,表示顺接;第二个“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第一个“乃”,才;第二个“乃”,却.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A(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闻:听说;望:希望.句意为:这个人一定是听说了这件事才请求觐见,又希望得到我的奖赏.(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文段可知,宋元君对待同样的艺人却有不同的态度,作为一位君主却喜怒无常,不懂得体恤百姓,这种行为是不值得肯定的,围绕这个观点进行表述,合情合理即可.【参考译文】宋国有一个走江湖卖艺的兰子,凭着他所怀有的绝技求见宋王宋元君,以期得到宋元君的重用.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让他当众表演技艺.只见这个兰子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边走边跑,同时手里还耍弄着7把宝剑.他一边用右手接连地向空中抛出宝剑,一边用左手准确无误地去接不断下落的剑.7把明晃晃的宝剑在他手上从左到右有条不紊地轮番而过,而空中则总有5把宝剑像一个轮回的光圈那样飘然飞舞.宋元君看了这令人眼花缭乱的绝技,非常吃惊,他连声喝彩道:“妙!妙!”旁边围观的人也无不拍手叫绝.宋元君十分开心,马上叫人赏赐给这个卖艺人金银玉帛.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不久,又有一个会耍“燕戏”的兰子,听说了宋元君赏赐耍剑艺人金银的事,便前去求见宋元君.这一回,宋元君却不但毫无兴趣,而且大怒说:“先前那个有绝技的人来求见我,正好碰上我心情好,虽然他的技艺毫无用处,但是我仍然赏了他金银玉帛.今天这个兰子一定是听说了那件事才来求我看他表演的.这不明明是为贪财而献技、希望向我讨赏的吗?这种人实在可气!”于是宋元君命人把那个会“燕戏”的兰子抓了起来.宋元君本来打算杀了那个人,后来又觉得他并无什么大的罪过,只把他关了一个月就放了.四【答案】(1)B(2)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3)登山的过程、所见的景色【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古文的文学常识,只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即可.A正确;B姚鼐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正确;D正确;故选B.(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几:几乎;句意为: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这段文字主要写了登山的过程和所见的景色.【参考译文】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五、【答案】(1)A(2)B(3)C【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句子翻译为: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故断句为: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选A.(2)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句意: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隶:属于.解释正确.B.句意: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文理:古今异义词,文采和道理.解释不正确.C.句意: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扳:通假字,通“攀”,引.解释正确.D.句意: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称:相当.解释正确.(3)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可知,C项错误,应为“详写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略写才能变化的情形”.【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译文】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六、【答案】(1)D(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①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②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4)①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②被贬之地荒远.③小石潭环境凄清.【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句意: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闻:听到;不企图飞黄腾达,使名声传播到诸侯诸侯之中.闻:使…听到B句意: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出:露出;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犯的祸害.出:在国外C句意: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游:游动;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游:游玩的D句意: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环:环绕;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环:环绕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斗,像北斗七星.蛇,像蛇.句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写水的清澈集中在 第一段,采用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只要读懂文章不难回答.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本题中学生理解到作者写作文章的背景和在文中是通过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译文】(一)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二)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侧哀婉.七、【答案】(1)①这②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③读书人④身体(2)①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②怎么一天可以没有这位先生!(3)共同点:所居的屋宇都很简陋,但所居之人志向高远、品性高洁,故而陋室不陋,空房不空,因所住之人而显得幽静雅致.看法:与广厦华服等外物相比,更重要的是对高尚的情操与高洁的志趣的追求.【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该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①句意为: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②句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③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儒:读书人.④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身体.(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要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①句重点词语有:何:什么.之,前置宾语,不翻译.句意为:有什么简陋的呢?②句重点词语有:何:怎么.句意为: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甲文不觉得陋室简陋,注重自己品德修养;乙文暂居别人空宅还要种上代表高洁操行的竹子,据此分析二者所处环境的共同之处即可.谈看法时要围绕不注重外物,要注重品德修养的提高来阐述即可.【参考译文】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八、【答案】(1)①从:顺着;②反:通“返”,返回.(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3)示例: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泠泠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听觉的美感.【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随着江流漂荡;从:顺着.②句意为;就会流连忘返;反:通假字,通“返”,返回.(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奔:飞奔的马.句意: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写作技巧入手,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题时先找出句子,然后从修辞、表达技巧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句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分析: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泠泠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参考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九、【答案】(1)B(2)①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②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3)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阅”,经过;第二个“阅”,检阅.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两个“为”都指被.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C.第一个“乎”,表示疑问,吗;第二个“乎”,助词,不翻译.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第一个“至”,伸到;第二个“至”,极点.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B(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棹:划着;寻:寻找.句意: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②重点词:如是:照这样;溯:逆流.句意: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3)本题考查归纳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文章的主旨可从“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句话中概括出来.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十、【答案】(1)①拂:违背②拂:通“弼”,辅佐(2)①于:从;②其:他(3)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到贫困之苦.(4)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再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②句意: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拂:通“弼”,辅佐(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虚词的意思,要结合句子意思来解释.①句意: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于:介词,从;②句意: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其:代词,他(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劳:使…劳累句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到贫困之苦.(4)本题考查对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时,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即可.本文是议论性文章,六个事例显然可以作为事实论据,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5)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议论文的论点.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结合文章的首尾段以及内容,可以判断,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参考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第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测试题 (1)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测试题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 阅读理解训练2
中考语文 阅读理解训练11
中考语文 阅读理解训练10
高考英语二轮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60天2
【走向高考2022】(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第2节)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13 09:00:05
页数:17
价格:¥4
大小:58.7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