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考试卷(人教山西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人教山西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测下面这枚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A.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B.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C.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D.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2.有人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包,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下列文物能支撑该观点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3.“宋代的基本政治设计,大幅度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场为荣,而是沉醉在案头书牍之中。”这一“政治设计”是(  )A.分封诸侯B.重文轻武C.设置刺史D.分化相权4.《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一书中写道:“北京和杭州两方的皇帝当然都认为自己是君临中国世界的正统的统治者。”这一观点体现了(  )A.辽与北宋并立B.宋与西夏并立C.北宋与金并立D.南宋与元并立5.李华同学在“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抽取到如下的一组关键词。据此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A.关汉卿B.司马光C.司马迁D.曹雪芹13 6.《马可·波罗行纪》是一部记录元朝时期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游沿途见闻的著作。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这本书里的是(  )A.读到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B.目睹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C.拜见了扬州地方的布政使司D.见到了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军事7.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明朝统治者推行上述措施的负面影响是(  )A.阻碍社会进步B.强化君主专制C.促进教育发展D.推动阶层流动8.《明史·郑和传》写道:“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的(  )A.目的B.特点C.影响D.过程9.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面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A.维护了民族团结B.巩固了东南海防C.肃清了边疆危机D.加强了中央集权10.下面两幅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中的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造缸和挖煤技术。由此判断这部著作应该是(  )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11.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这主要是因为(  )13 A.明朝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B.明朝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C.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D.农民负担过重要求获得土地12.人口数据是研究古代经济状况的重要依据。下面是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据此推论正确的是(  )年份人口(万人)耕地(万顷)人均耕地(亩)1753年18368735.224.001784年28633760.572.661812年33371788.932.36A.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人地矛盾B.清朝人口与土地增长相互协调C.耕地面积增长使人均耕地增多D.清中期中国经济居世界第一13.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这种严格的限制是为了(  )A.严格限制海上贸易B.保护出海人员的安全C.鼓励沿海对外贸易D.加强贸易秩序的管理14.在清朝道光年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它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称为“京剧”。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被誉为“国剧”。据此可知,京剧的特点是(  )A.紧密联系社会现实B.原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C.博采众长,并收并蓄D.题材广泛,词曲雅致15.阳城县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开展了“爱我家乡”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有一组同学查阅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前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并从中摘录了属于山西省的部分古村镇,据此能够推断出(  )太原市:石头堆砌的千年迷宫——店头村大同市:北方边塞重镇——新平堡阳泉市:“北国小江南”——娘子关村长治市:中国景观村落——古寨村13 晋城市:古代重要的商贾通道——尉迟村汾阳市:“酒都”——杏花村镇A.山西重视对古村古镇的保护B.山西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C.山西的古建筑博采中西之长D.山西古村镇数量居全国之首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4分)1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效治理,关乎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参观遗址】遗址见证国家管理。请指出下列两处遗址共同反映出的国家治理措施并分别简述其作用。(6分)(2)【鉴赏文物】文物印证民族交融。请根据提示信息将表格补充完整。(2分)文物介绍历史价值文成公主像造于公元7世纪,泥质,双手抄手置于袖内,人物清秀淑美,呈唐代仕女之相,坐落于布达拉宫见证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3 清朝皇帝颁给五世达赖喇嘛的金印,现藏于布达拉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致敬英雄】英雄捍卫国家主权。请任选下面一位历史人物,为其撰写解说词。(6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含2个小题,17题14分,18题18分,共32分)17.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1)材料一中,朱元璋立下“不许立丞相”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13 材料二 军机处为清代所独创……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高级文武官员遇缺请旨升补,都由军机大臣开单请旨。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军机处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出,称为“廷寄”,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成为皇帝加强统治的得力工具。——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组编写《简明中国历史读本》(2)根据材料二,概括设立军机处的作用。(4分)材料三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3)材料三中的诗句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写了这样诗句的人就要被下大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治者的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后果?(4分)13 18.明清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折射社会现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洪武年间多次大规模移民,如把山西人口迁往南方,凡移民垦田都由政府给予耕牛、种子、路费;同时,水利工程也修建起来。——摘编自《文物明清史》(清初)顺治下谕“州、县以上官考成,以劝垦多寡,催督勤惰为殿最”;康熙时,对某些垦荒农民贷给牛、种,“淮黄故道,次第修复”。——整理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清代原产于美洲等地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作物都被引入山西并大量种植。特别是耐瘠耐寒的马铃薯的引入,使以前不能利用的荒山、滩涂得以利用,增加了粮食生产的面积和产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粮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末紧张的人地矛盾,成为主要的救荒作物,有助于山西农业生产的恢复和民食问题的解决。——摘编自杨茂林等著《山西文明史》材料三明代《流民图》(局部)  画家周臣创作于1516年明武宗时期,共绘流离失所的难民24人,写实生动清代农民卖儿卖女图 清朝中期以后,很多农民变成流民,以乞讨为生(1)材料一中明清两朝在统治全国之初,针对农民采取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4分)13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新的作物引进给山西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和清朝中后期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4)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农民不同的生存状态带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4分)19.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李老师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设计了下列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任务一 【阅读诗文——感受传统文化】(瓦子、勾栏)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凡京师酒店……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根据史料列举两例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具体表现。(4分)1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北宋·王安石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北宋·欧阳修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张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苏轼(2)依次写出左边诗词反映的传统节日名称,并简述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6分)任务二 【参观古迹——解读建筑魅力】(3)观察图片,简述图一建筑的特点和图二建筑的地位以及它们共同承载的历史价值。(6分)13 任务三 【释读史料——了解科技成就】材料 《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就会发现,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清朝科技衰落原因之探讨”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分析清代科技发展迟缓的原因。(8分)13 13 13 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2-22 11:40:02 页数:13
价格:¥3 大小:674.0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