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时间:150分钟总分:300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中“孝”有祭祀先祖、善事父母两种含义。自春秋以来,孝的“善事父母”之义逐渐取代“祭祀先祖”之义成为孝的主流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化B.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提升C.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孝的内涵由“祭祀先祖”到“善事父母”,这变化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社会意识、家庭结构的变化相一致的,故主要原因是经济方面的生产力进步,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C项正确;“善事父母”也是宗法血缘关系的体现,排除A项;春秋时期备受欢迎的思想是法家,排除B项;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有学者认为,汉代采用“王霸道杂之”的统治方式,即“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与“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相结合。这一方式体现了A.诸子百家思想的趋同性B.儒家仁政思想的普适性C.政治意识形态的现实性D.法家治理意识的灵活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与“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相结合的统治方式,反映了汉代统治者把思想教育与政治统治相结合,体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现实性,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诸子百家思想的趋同性,排除A;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汉代的治国思想是“王霸道杂之”,D错在“法家治理意识”,排除。 【点睛】3.有学者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说,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国家颓势,并为隋唐王朝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找到了历史出口。该评价说明孝文帝改革()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B.实现了北魏政权的长治久安C.为民族政策的推行创造了条件D.导致了门阀士族制度的消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材料“并为隋唐王朝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找到了历史出口”强调是孝文帝改革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A项正确;孝文帝改革并未实现政权的长治久安,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政策的推行无关,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并未导致门阀士族制度消失,排除D项。故选A项。4.708年,兵部尚书韦嗣立上疏建议从刺史、县令中提拔台、省京官,为此,唐政府发布敕令,“京官中有才干堪治人者,量与外官。外官中有清慎著称者,量与京职”,逐步形成“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惯例。这一做法()A.提升了官员的从政素养B.缩小了州县署官的职权C.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D.加强了中央三省的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可知,唐朝对官员的选拔与任用规定:中央台省官员需要有地方从政的经历,这有利于提升官员的从政素养,A项正确。材料未说明州县官职权的变化,排除B项;“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台省官员的选拔范围,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中央三省权力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5.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诗句,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史料。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杨万里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教水牯卧斜晖。陈造半夜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曹勋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陆游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A.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B.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C.农业生产工具有重大革新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阅读表格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诗人在描绘农业生产时,多次提到稻麦复种,反映出当时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所提升,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理学思想对文字创作的影响,排除B项;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ー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清朝从城市到农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宗族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B.乡村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C.中央政府对乡村社会直接管控D.基层社会治理的日趋严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唐朝的乡里坊正制度与明清时期的里甲制度都属于地方的基层管理制度,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基层管理制度逐渐完善,D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乡里坊正制度与里甲制度的成员具体来源与宗族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地方基层治理的主体来源进行具体说明,排除B项;中央政府对乡村的控制往往通过基层治理来间接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7.如表为19世纪中期部分作品内容摘要。据表可知,这一时期()人物作品内容摘要徐继畲《瀛寰志略》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姚莹《康輜纪行》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龚自珍《已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A.知识分子摒弃传统夷夏观念B.民族危机推动经世思潮发展C.改革政治制度呼声日渐高涨D.向西方学习已成为社会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由表中“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介绍英法历史”“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等信息可知,19世纪中期,中国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反映了面对英国对中国侵略的民族危机,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学习西方的经世思潮发展,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知识分子尚未完全摒弃传统夷夏观念,排除A项;徐继畲等属于地主阶级,他们虽然介绍西方,但并没有要求改革政治制度,排除C项;此时向西方学习没有成为社会共识,如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排除D项。故选B项。8.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政治上建立民主政治,实行普选;在经济上积极恢复发展生产;在文化教育上开展文化运动,创办多所学校,实行国防教育,还发行了《新中华报》(后改为《解放日报》)《团结》《祖国呼声》等。陕甘宁边区的这些做法旨在A.反击国民党政府的一党专制B.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C.巩固并扩大全民族抗战局面D.坚持推广井冈山革命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项措施,意在巩固并扩大全民族抗战局面,C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两项表述均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D项。故选C项。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中有些生产队、生产大队乃至公社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过去集体经济基础上继续实行集体经营,加以必要的改进和改革,探索走向“高水平的集体化”。这反映出当时()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有限B.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C.个体农耕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D.农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以后(中国)。由材料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中有些生产队、生产大队乃至公社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探索走向‘高水平的集体化’”,可知当时这些农村尚未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在保持集体化生产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改革,D项正确。材料所述农村尚未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采取措施探索集体化生产,未明确体现其结果,且结合史实,后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广,集体经济并没有越来越壮大,排除B项;材料并未指明是因为个体经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才需发展集体生产,结合所学,是因为从三大改造以来,农村就开始集体生产的模式了,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向个体经营,需要渐进式推进,因此,这一阶段国家主张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探索农村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表是古罗马时期三种主要契约形式的出现阶段和特点。据此可知,古罗马契约形式的变化()出现阶段契约形式特点《十二铜表法》“耐克逊”交易双方到场,有公证人,对神宣誓固定术语市民法文书契约双方到场,举行特定仪式,签署文书万民法诺成契约无需双方到场,无需仪式,双方同意即可A.意在缓和公民与自由民的矛盾B.表明古罗马建成法治国家C.奠定了近代西欧各国法律基础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古罗马订立契约的形式不断调整,就契约的特点来说,达成契约的程序和要求在不断简化,这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节省时间,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D项正确;材料中虽然体现了市民法向万民法的转变,但对订立契约的主体并无要求,不体现公民与自由民的矛盾,排除A项;古罗马并未建成法治国家,排除B项;材料呈现的是古罗马时期契约制度的变化,无法看出对后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1.14.15世纪的佛罗伦萨政治开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但到了16世纪后期,佛罗伦萨逐渐走向衰落,社会动乱,银行倒闭,国际贸易停滞,艺术中心地位逐渐丧失,佛罗伦萨渐渐淡出世界中心舞台。这一变化()A.凸显了地理位置的决定作用B.根源于其生产方式的落后C.反映了其资本主义萌芽消亡D.折射了欧洲贸易格局转变【答案】D【解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即新航路开辟后,佛罗伦萨等地丧失了商路和贸易中心地位,逐渐从繁荣走向衰落,淡出世界中心舞台,折射了欧洲贸易格局转变,D项正确;地理位置并非影响佛罗伦萨兴衰的决定因素,排除A项;佛罗伦萨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最早的城市之一,其生产方式并不落后,排除B项;佛罗伦萨的衰落不能说明其资本主义萌芽消亡,排除C项。故选D项。12.卢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和他人”;康德认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上述材料表明两者A.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B.认为理性是可以被相互转让的C.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D.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应有权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契约规范社会行为以塑造理性的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法治思想,排除。B项,题干信息未体现理性思想的转换,排除。D项,题干并非强调个人自由,排除。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中世纪的学校大都由教堂和修道院创办,特权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将劳动视为丑恶的下等人所做的事情。15世纪末,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学校教育出现了向世俗化转变的倾向。学校教学强调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重劳动教育在教育和德育中的作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期间,都铎王朝的统治者为实现国家强大重视科学技术,鼓励发明创造。18世纪中叶以来,工业技术的变革迫切需要劳动者掌握文化知识,接受教育训练,学校教育面向社会生产、面向自然科学的科学化趋势越来越明确。——摘编自郝宏桂《论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改革》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学校教育仍是少数人的特权。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曾在《劳动教育问题》一文中指出:“民主的精神,……在教育上也要求一个人人均等的机会。”随着一战和经济危机的相继爆发,尤其是在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实干型人才,生产劳动教育、职业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国民会议也于1931年规定:“各学校之训育应体察当地之社会情况,务使大多数学生皆有自立之能力,养成独立之生活技能”。——摘编自刘京京《民国时期中学生生活研究(1912—1937)》 材料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中国劳动教育受到重视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中国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答案】(1)趋势:教育世俗化、大众化趋势明显;越来越重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面向自然科学的科学化趋势明确。原因:传统中世纪教育的弊端明显;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工业革命的推动;维护国家统治的需要;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2)原因:打破特权教育的需要;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的发展;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民国政府立法的推动。(3)意义: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共同发展意义深远。【解析】【详解】(1)趋势:由材料“学校教育出现了向世俗化转变的倾向”可归纳为教育世俗化、大众化趋势明显;由材料“学校教学强调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重劳动教育在教育和德育中的作用”可归纳为越来越重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由材料“学校教育面向社会生产、面向自然科学的科学化趋势越来越明确”可归纳为面向自然科学的科学化趋势明确。原因:由材料“特权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将劳动视为丑恶的下等人所做的事情”可知,教育发生变革的原因是传统中世纪教育的弊端明显;由材料“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学校教育出现了向世俗化转变的倾向”可知,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教育的变革;由材料“工业技术的变革迫切需要劳动者掌握文化知识,接受教育训练”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教育的变革;由材料“都铎王朝的统治者为实现国家强大重视科学技术”可知,推动教育变革也是出于维护国家统治的需要;另外结合所学还可从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角度进行分析。(2)原因:由材料“近代以来,中国学校教育仍是少数人的特权”可归纳出原因是出于打破特权教育的需要;由材料“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曾在《劳动教育问题》一文中指出”可归纳出原因是受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发展的影响;由材料“尤其是在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可归纳出原因是受到了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由材料“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实干型人才”并结合所学可归纳出原因是出于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由材料“国民会议也于1931 年规定:‘各学校之训育应体察当地之社会情况,务使大多数学生皆有自立之能力,养成独立之生活技能’”可归纳出原因是受民国政府立法的推动。(3)意义:由材料“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可知,劳动教育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共同发展意义深远;另外结合所学可从弘扬传统美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中国西欧作者著作成书时间作者著作成书时间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543年徐光启译《几何原本》1607年哈维《血液循环论》1628年徐光启《农政全书》1639年霍布斯《利维坦》1651年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42年威廉《赋税论》1662年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663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顾炎武《日知录》1670年洛克《政府论》1690年从表中提取中外相关信息,自拟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点:16—17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具有差异性。论证:16—17世纪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思想束缚文化专制,《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一系列科学著作更多是对古典科技的总结,缺乏创新性,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渐确立,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思想不断解放,《天体运行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科学著作体现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推动西方近代化进程。总结:16—17世纪中西方截然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科技发展的差异性,这反映了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解析】【详解】 本题的解答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如根据《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这些科学著作更多的是对古典科技的总结,缺乏创新性,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而根据《天体运行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可以看出,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渐确立,这些科学著作体现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推动西方近代化进程。本题的解答应当根据材料信息,理清科技发展状况和当时社会状况之间的关系,论证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差异性。解答过程要做到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43、44题中和45、46题中分别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道光、咸丰以来,四川吏治腐败,盐政废坏。1876年,丁宝桢任四川总督,经全面调查了解,缜密谋划,奏疏朝廷,改革川省盐政。1877年起,他在泸州建立滇黔边官运盐务总局,总理川盐的采购、运输、批发、征税等事务;批准由商民自愿捐资筹款,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对川江险滩进行了疏凿修淘,重点整治了河道共2000余里线路,50余处险滩;融通畅滞,清理积引,调剂盐场与销岸的供求平衡;为确保运道畅通,组建安定营五营,专司黔滇边岸缉私和巡护,派巡防营在水路要隘驻扎,“穷民称便,枭匪势散”。丁宝桢督川十年,共上奏有关盐政的奏疏60余折片,虽谤声四起,备受攻击,仍大义凛然,独持正义,辟众谤而谋全局。但对以官运商销为核心的盐政改革,时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改行官运,办运者则扣费以入私囊,批销者则卖私以取盈余,上下分肥”。1901年清朝在电旨中指出“从前四川盐务,经丁宝桢破除情面,切实整顿,至今增款甚钜”,并要求各省督抚“仿照妥办”。——摘编自王红《清末丁宝桢四川盐政改革及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丁宝桢四川盐政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丁宝桢在四川的盐政改革。【答案】(1)建立盐政管理机构实行官运商销制度整治川江航道调剂盐业生产和销售的供求关系建立缉私武装,维护治安和运道。(2)整顿了四川盐务,降低盐价,减轻百姓负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四川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外省仿效。存在官商勾结、官场腐化等不良现象。【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 根据“他在泸州建立滇黔边官运盐务总局,总理川盐的采购、运输、批发、征税等事务”得出建立盐政管理机构;根据“批准由商民自愿捐资筹款,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得出实行官运商销制度;根据“重点整治了河道共2000余里线路”得出整治川江航道;根据“调剂盐场与销岸的供求平衡”得出调剂盐业生产和销售的供求关系;根据“为确保运道畅通,组建安定营五营,专司黔滇边岸缉私和巡护,派巡防营在水路要隘驻扎”得出建立缉私武装,维护治安和运道。【小问2详解】综合第一问内容及材料,可得出其改革整顿了四川盐务,降低盐价,减轻百姓负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四川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要求各省督抚‘仿照妥办’”得出为外省仿效。根据“改行官运,办运者则扣费以入私囊,批销者则卖私以取盈余,上下分肥”得出存在官商勾结、官场腐化等不良现象。【点睛】16.【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在罗马帝国时期,法学家对海洋的认识仅限于地中海。直到15世纪,欧洲人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160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海峡捕获一艘葡萄牙船只,将此船连同船上的货物拍卖。当时在公司担任律师的格劳秀斯,撰文为荷兰人的行为辩护。在此基础上发表了《海洋自由论》,宣称自然法规定了人类之初无有私物,有一些东西永远不能因占据而被占为私有。海洋与空气相同,因而对所有人开放。它显示了荷兰挑战葡萄牙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立场和决心。《海洋自由论》出版后,引起了欧洲各国普遍的反对。苏格兰法学家威廉·威尔伍德宣称:远离各国陆地且不受海岸之限制的大洋,是巨大的和最自由的海洋。但邻近各国海岸的部分海洋却不能与大洋相提并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关于东印度贸易纠纷的谈判中,英国代表又反过来大段引用《海洋自由论》中的诸多论点,斥责荷兰人在远东排斥英国贸易权的做法。——摘编自计秋枫《格劳秀斯<海洋自由论>与17世纪初关于海洋法律地位的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格劳秀斯提出《海洋自由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格劳秀斯的“海洋自由”思想。【答案】16.资本主义的发展,海外贸易的扩大;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海权观念的改变;荷兰崛起,挑战葡萄牙的贸易垄断行为;自然法思想的影响。17.海洋自由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格劳秀斯是以东印度公司律师的身份,为公司和荷兰的利益而辩护;忽视了主权国家的领海权益;成为西方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的法理依据。【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世界。据材料“到15世纪,欧洲人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得出资本主义的发展,海外贸易的扩大;据材料“海洋与空气相同,因而对所有人开放”得出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海权观念的改变;据材料“160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海峡捕获一艘葡萄牙船只,将此船连同船上的货物拍卖”“显示了荷兰挑战葡萄牙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立场和决心”得出荷兰崛起,挑战葡萄牙的贸易垄断行为;据材料“宣称自然法规定了人类之初无有私物,有一些东西永远不能因占据而被占为私有”得出自然法思想的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资本主义的兴起、欧洲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辩证地分析和评价格劳秀斯的“海洋自由”思想。据材料“15世纪,欧洲人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并结合所学得出海洋自由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据材料“当时在公司担任律师的格劳秀斯,撰文为荷兰人的行为辩护”得出格劳秀斯是以东印度公司律师的身份,为公司和荷兰的利益而辩护;据材料“邻近各国海岸的部分海洋却不能与大洋相提并论”得出忽视了主权国家的领海权益;结合所学,西方国家打着“海洋自由”旗号对外殖民扩张,“海洋自由”思想成为西方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的法理依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02-01 05:50:02 页数:11
价格:¥3 大小:691.3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