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注意事项高2022级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所以大臣在迎立刘恒为帝时的标准是刘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薄氏的谨良,所以这一做法是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选B;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不是嫡长子,排除A;仁孝只是选帝的标准之一,这一做法也不是为了确立选帝的标准,排除C;材料未涉及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2.下图分别为唐朝贞观十道和开元十五道划分示意图,从其变化可知A.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初年到开元二十一年增设道,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力度,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排除A项;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D项。故选B项。3.在古希腊学校,体操意在使学生有强壮的体格,以适应未来劳动和作战的需要;诗歌承载着希腊人的文化理想,传达着关于城邦、道德、友谊、爱情和生活的观念。这反映出古希腊教育() A.推动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生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C.强化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D.激发了公民参政积极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体操意在使学生有强壮的体格,以适应未来劳动和作战的需要……传达着关于城邦、道德、友谊、爱情和生活的观念”可知,古希腊学校,教授体操,为了强壮体格;教授诗歌,为了培养城邦文化理想,这些都有利于强化公民对城邦的认同,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公民对城邦的认同,并未提及对人文精神的影响,排除A项;教育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公民参政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4.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内政外交事务增多,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据统计,1878-1887年,政府议案占据下院的83%的工作时间。这折射出当时英国()A.政府行政效率低下B.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C.议会中心地位动摇D.内阁权力的扩大和膨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英国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政府议案。内阁更改议会工作时间、内阁影响议会议案和辩论内容、与内阁事务相关的政府议案占据议会多数工作时间,折射出当时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大和膨胀,D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排除A项;资本主义国家总体上都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在英国,议会掌握立法权,首相和内阁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虽然内阁权力扩大,但英国君主立宪的基本制度没有根本变化,议会仍然处于中心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5.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一部临时宪法,称为《训政纲领》,从中国民党获授予双重责任:督导人们行使四权——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并监督政府行使五权——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和考试。据此判断,《训政纲领》颁布的目的是()A.践行孙中山三民主义政治学说B.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C.顺应近代政党政治的时代潮流D.压制民主党派联合参政的热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是:1928年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后,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孙中山提出“革命程序”论是三民主义政治学说内容之一,认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要经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各个时期国民党的责任和任务不同,“训政”阶段即训练国民使用政权,只有经过这样的步骤,最后才能实现“主权在民”,建立民主政治。但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实质是用宪法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B项正确,排除A项;袁世凯统治时期因独裁统治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此后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名存实亡,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民主党派”指那些不依附于国民党且为争取民主而斗争的党派。20世纪20年代以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实行一党专政独裁统治,为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当时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除中国共产党之外,出现了一些中间党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主进步势力继续壮大,相继产生了一批新的民主党派,纷纷要求国民党结束党治、实现民主,给人民以民主权利。而材料所示的《训政纲领》颁布只是国民党专政独裁统治的开始,当时的民主党派力量并未对国民党统治构成巨大政治威胁,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家制度构建的论述。对材料中的内容理解最全面的是时间主张文献1927年3月一切权力归农会《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0年1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障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论》195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制度构建与各时期的革命任务相适应B.制度构建是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人民民主的贯彻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不同历史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家制度构建的论述”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中国共产党主张“一切权力归农会”;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日本是中华民族的敌人,因此共产党主张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宪法主张实行人民民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故材料体现了“制度构建与各时期的革命任务相适应”,A项正确;材料不仅体现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制度构建,也涉及了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制度构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7.195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明确规定自该年度起,除个别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外,全国高等学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自治区办理相结合的招生办法。自此,“高考时代”开始。1952年高考统招()A.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需要B.属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产物C.彰显了国家对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D.是对苏联教育发展经验有益借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52年起,全国高校一律参加统一招生考试,教育部加强了对高考的统一领导,这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C项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需要加大自然科学人才培养力度,材料侧重于统招而非科目,排除A项;1952年高考统招时,我国尚未开始实行计划经济,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我国学习苏联教育,而且苏联没有采取统招考试,排除D项。故选C项。8.浙江出土的徐谓礼文书,详细记载了南宋官员徐谓礼做官的历次委任文书和考核记录。在考核记录“印纸”上,处处都是“诣实”“证应”“勘验”等字样,涉及财务审计、人才荐举、赏功罚罪等诸多事项。这表明南宋时期()A.朝廷重视官员监督管理与评价B.国家统一有助于考核法规完善C.文书程式体现出封建等级观念D.官员选拔与任免制度渐趋成熟【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根据材料南宋官员任命后会有相应的财务审计、人才荐举、赏功罚罪等监督和评价机制,体现了朝廷重视官员的监督管理与评价,A项正确;南宋时期是宋金对峙,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官员的监督与评价,与文书程式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官员选拔与任免制度发展历程,无法得出官员选拔与任免制度的成熟,排除D项。故选A项。9.19世纪以来,“政治中立”和“职务常任”是西方各国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尤以英国为典型,而美国对于职务常任原则的态度则要保守得多,故自文官改革之初,美国人便一如既往地反对赋予文官终身任职的保障。美国此举的考虑是()A.保持政策的稳定性B.割裂与英国的联系C.保持事务官的活力D.防止专制独裁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美国对于职务常任原则的态度则要保守得多,故自文官改革之初,美国人便一如既往地反对赋予文官终身任职的保障”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职务常任原则有助于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在实践中,常任的事务官不受政权更替的威胁,他们往往掌握着各部门的实权,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臣们的决策,从中牟取自己的私利。美国在职务常任原则上的保守态度表现了其对事务官权力的警惕,期望通过任期制保持事务官的活力,C项正确;材料主旨围绕西方各国的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而论述,“政策的稳定性”与题干主旨不一致,排除A项;“割裂与英国的联系”的说法与史实不符且对材料主旨理解错误,排除B项;材料讨论的是美国事务官的任职原则问题,而事务官主要负责政策的执行,他们不可能形成“专制独裁”,排除D项。故选C项。10.以下为汉代部分政论家的言论摘选()“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西汉]董仲舒《天人三策》“义者,君之政也;法者,君之命也。”[东汉]王符《潜夫论》“情无所止,礼为之俭;欲无所齐,法为之防。”[东汉]仲长统《昌言》据此可知,汉代思想界A.摈弃了秦朝治国方针B.儒法思想走向融合C.呈现出多元争鸣局面D.天人感应学说盛行【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义者,君之政也;法者,君之命也”等可知,董仲舒等三人都主张治国当以“刑德”“义法”“礼法”并用,反映了当时儒法思想的融合,B项正确;秦以法家思想治国,而材料中三人的思想都涉及法的使用,并未彻底摈弃,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家成为主流思想,“多元争鸣”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但其他两人的说法不涉及这一学说,排除D项。故选B项。11.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格兰之后,建立王室法院体系,并向地方派遣巡回法庭,从而了解和融合地方习惯法,通过经年累月的审判活动形成案例集成,逐步建立统一的法律规则。这些实践()A.传承了大陆法系的成果B.推动了英国普通法的形成C.开创了王在法下的传统D.建立独立完整的司法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了解和融合地方习惯法,通过经年累月的审判活动形成案例集成,逐步建立统一的法律规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案例集成推动了英国普通法的形成,在英国法制史上具有重大意义,B项正确;这些实践并不是在传承大陆法系的成果,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才开创了王在法下的传统,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说明英国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司法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12.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表关于新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史实与史论,对应关系准确的是()史实史论①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②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③“五讲四美三热爱”20世纪90年代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④中共十八大提炼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D项正确。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A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B项;“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排除C项。故选D项。13.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意在()A.加强中央集权B.维护国家一统C.调整民族关系D.规范文书体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中乾隆皇帝的谕旨是要求在文书中不得用“蒙古”、“汉人”称呼蒙古族和汉族,而应称“蒙古”“内地”,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其意在维护国家一统,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而不是调整民族关系,排除C项;规范文书体例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D项。故选B项。14.当代学者2017年出版《世界帝国史》开篇写道:“我们生活在拥有近200个国家的世纪里,每个国家都展示着其主权的种种象征。无论大小,这些国家原则上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依据国际法联合在一起。但是,这个我们视为当然的民族国家的世界迄今年仅60岁。”此论意在强调()A.国际秩序的构建尚不稳定B.民族国家主权至高无上C.联合国难以发挥应有作用D.政治平等原则难以实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这个我们视为当然的民族国家的世界迄今年仅60岁”及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国家形成时间不长,容易遭受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控制,意在强调国际秩序的构建尚不稳定,A 项正确;材料更多的强调新兴的民族国家面临不平等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而非强调民族国家的主权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联合国是否在国际事务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国际秩序构建尚不稳定,但不能夸大为政治平等原则“难以实现”,排除D项。故选A项。15.为促进少数民族全面发展,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等。这些政策有利于()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消除各少数民族发展差异C.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D.推动基层自治的创新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当代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新中国实行一系列民族政策,团结少数民族,促进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项正确;“消除”说法绝对,排除B项;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特征,而材料只提到少数民族的多元,排除C项;材料提到少数民族的政策,而不是基层自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6.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是国家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末学堂选官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多的是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近代西方文官考试非常注重“适用性”,多依职位不同对参试考生试以不同学科知识。选拔对象基本为经过大学系统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清末学堂选官考试也秉承这一原则,这使得专业型的文官能够在实际行政管理过程中得以养成,由此表明其与近代西方文官选拔考试更具“亲缘性”,这也使得近代文官选拔考试制度得以在中国萌芽。——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材料二作为英国皇室私人领地的东印度公司,其官员任命通常只听命于皇家贵族的安排,公司中的职员大多是皇家贵族安插的人选。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这种任命权贵亲信的制度,显然无法支撑日益庞大的“日不落国”的管治。1806年,东印度公司在伦敦附近设立了一所培养行政人员的学院,……又借鉴公司驻广州人员推介的科举考试模式,在印度实行了有限规模的行政人员选拔制度,当时都觉得行之有效。——摘编自《上海教育杂志》(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学堂选官与近代西方国家文官选拔更具“亲缘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选官制度变革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印度公司职员任用方面的变化及动因。 【答案】16.表现:内容注重近代西方先进科学知识;注重适用性,依不同职位测试不同学科知识;选拔对象基本注重系统培养和专业知识背景考察。影响:促进近代文官选拔考试制度萌芽;利于养成适应国家行政管理的专业型文官;利于提升官员素养;利于国家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17.变化:皇室任命到考试选拔(或书面考试录用)。动因:①大英帝国的扩张;②旧选官制度的弊端无法支撑帝国管治;③工业革命的推动;④借鉴中国科举考试模式;⑤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试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中国。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一“更多的是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可得出内容注重近代西方先进科学知识;据材料一“近代西方文官考试非常注重‘适用性’,多依职位不同对参试考生试以不同学科知识......清末学堂选官考试也秉承这一原则”可得出注重适用性,依不同职位测试不同学科知识;据材料一“选拔对象基本为经过大学系统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清末学堂选官考试也秉承这一原则”可得出选拔对象基本注重系统培养和专业知识背景考察。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这也使得近代文官选拔考试制度得以在中国萌芽”可得出促进近代文官选拔考试制度萌芽;据材料一“选拔对象基本为经过大学系统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清末学堂选官考试也秉承这一原则,这使得专业型的文官能够在实际行政管理过程中得以养成”可得出利于养成适应国家行政管理的专业型文官、利于提升官员素养以及利于国家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官员任命通常只听命于皇家贵族的安排”“根据该公司驻广州人员推介的科举考试模式”可得出从皇室任命到考试选拔(或书面考试录用)。第二小问动因,据材料二“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这种任命权贵亲信的制度,显然无法支撑日益庞大的‘日不落国’的管治”可得出大英帝国扩张,旧选官制度的弊端无法支撑帝国管治;据材料二“1806年”可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据材料二“根据该公司驻广州人员推介的科举考试模式,成了一种新的文官产生模式”可得出借鉴中国科举考试模式;据材料二“东印度公司,又在印度实行了有限规模的行政人员选拔制度,当时都觉得行之有效”可得出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试点。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作为乡约范本的《吕氏乡约》,其主要内容有:德业相劝、礼俗相规、患难相恤。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 ,六谕主劝喻,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清朝乡约基本延续明朝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选择性必修一)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制定了各自的法律体系。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机构根据法律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摄司法权。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指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正公平,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制度。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编自何成刚等主编《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宋到清“乡约”发展变化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答案】17.变化:主体上从儒士倡导到政府推广手段;手段上从主教化到主训诫;内容上从守德到受谕、守律;目的上从强调互勉到强调顺从;结果上逐渐与法律融合。18.内容: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与制衡;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注重程序公正和民众参与作用:否定封建君主专制;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产阶级统治;对亚洲及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从宋到清(中国)。据材料“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可得出,主体上从儒士倡导到政府推广手段;据“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可得出,手段上从主教化到主训诫;据“德业相劝、礼俗相规、患难相恤”、“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可得出,内容上从守德到受谕、守律;据“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可得出,目的上从强调互勉到强调顺从;据“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可得出,结果上逐渐与法律融合。【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第一小问内容,根据“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规定”、“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可得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与制衡;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注重程序公正和民众参与。第二小问作用,据所学可知,否定封建君主专制;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产阶级统治; 对亚洲及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特定时代中突发性、渐近性的历史变革往往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并对后续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据此,有学者针对“特定时代”与“历史变革”整理出下图如下:——摘编自程实《大拐点、大趋势》等就材料整体或局部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答案】示例一论题:历史变革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阐释: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逐步瓦解井田制,进而引发社会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西周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秦国顺应历史潮流,通过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最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现了时代发展中的“周秦变革”。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经济上盛行庄园经济,但也有工商业繁荣的自治城市;文化上形成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西欧中古时期的变革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综上,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变革,只有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才能理解历史变革的必然性,不断推陈出新。示例二 论题:1949年以来中国正在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阐释:1949年以来,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并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综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独立、富强、复兴之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积极投身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解析】【详解】示例一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西欧。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历史变革往往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得出论题:历史变革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次,结合图中信息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各国变法的史实,以及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变化展开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逐步瓦解井田制,进而引发社会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西周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秦国顺应历史潮流,通过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最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现了时代发展中的“周秦变革”。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经济上盛行庄园经济,但也有工商业繁荣的自治城市;文化上形成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变革,只有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才能理解历史变革的必然性,不断推陈出新。示例二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历史变革“对后续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及图中1949年以来的信息得出论题:1949年以来中国正在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其次,结合图中信息和1949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大变革的史实,从三大改造完成使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一五计划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角度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独立、富强、复兴之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积极投身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朝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统治主要是通过控制当地的部落首领或酋长来实现的。这一政策被此后的中原王朝相继沿用,地方大姓、“夷帅”、羁縻府州等西南边疆历史要素都是该治策的具体体现。元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设“蒙夷参治”制度。明代将元朝的“蒙夷参治”发展为“土流并治”的治理思想,使其普遍运用于西南边疆地区。清因明制,大体皆如此,在西南地区的基本治策是:以土官“钤制”地方,再以流官对土官进行“弹压”。——摘编自张楠林《明清时期云南“土流并治”管理模式与边疆治理逻辑》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它推动中国人修正陈旧的国际观,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意识,认为中国不过是世界普通的一员。它把批判锋芒直指中国自身的问题,认为内部问题是危机加深的深层原因,把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当作自强的出路。——摘编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材料三英国率先创建了现代民族国家。一方面,民族国家产生了国家利益的概念,有着民族利己主义的特征,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源头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策源地;另一方面,英国创建的民族国家又产生了一种与中世纪不同的现代民族意识:这种意识首要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人的尊严。它攻击封建主义的实践以及帝国暴君的压迫,并宣布人民的主权以及所有的人民有权决定其自身的命运。——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之后封建王朝管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政策。(2)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民族主义内涵区别。【答案】19.汉至宋实行羁縻政策;元朝创设“蒙夷参治”制度;明清实行“土流并治”并在有条件地区推广改土归流政策。20.英国:发展为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思想;强调个人权利。中国:摆脱西方列强侵略,获得民族独立;西方民族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至清代的中国。据材料“汉朝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统治主要是通过控制当地的部落首领或酋长来实现的”可得出,汉至宋实行羁縻政策;据材料“蒙夷参治”可得出,元朝创设“蒙夷参治”制度;据材料“使其普遍运用于西南边疆地区”可得出,明清实行“土流并治”并在有条件地区推广改土归流政策。【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和中国。 英国:据材料三“民族国家产生了国家利益的概念,有着民族利己主义的特征,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源头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策源地”可知,发展为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思想;据材料三“这种意识首要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人的尊严”可知,强调个人权利。中国:据材料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把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当作自强的出路”可知,摆脱西方列强侵略,获得民族独立;据材料二“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可知,西方民族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07 12:10: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377.9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