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上杭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福建昙石山文化遗址地处闽江下游地区,该遗址发现大量海蚬、牡蛎、龟等类型的贝壳,有的地方堆积厚达3米多。遗址中出土的凹石与北方内陆的砾石相似,但凹石是一种贝类食物加工工具。此外,还出土少量农业工具,如石锛、石刀。由此可知,县石山文化()A.属于旧石器时代B.具有鲜明海洋文化特征C.与中原文化迥异D.在生产领域出现专业分工2.秦朝,免官之制已普遍实行。如因另有重用而免除其原有较低的职务,因不称职而免职,因犯罪而免职,总之,国君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有权免去其臣下的职务。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官,也都有任免其下属的相应权限。由此可知,秦朝()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冲击B.地方各级主官权力较大C.官僚政治体制作用凸显D.统治者决策带有随意性3.《晋书》记述了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部族渊源,部分内容如表所示。这些记述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首领记述内容大夏建立者匈奴贵族赫连勃勃“朕大离之后,世居幽朔。……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前秦皇帝氐人苻坚“其先盖有扈(远古中原地区的一个部落)之苗裔”,其梦想是“混一六合”前燕建立者鲜卑贵族慕容廆“其先有熊氏(黄帝部落)之苗裔,世居北夷”后秦建立者羌族贵族姚弋仲“其先有虞氏(舜所在部落)之苗高。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A.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增强B.北方各少数民族同宗同源C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快形成D.古代史籍编修追求客观性4. 唐高宗废尚书令,新设形同宰相的“北门学士”;唐玄宗以协助政务为由“临时”命翰林学士帮助皇帝起草诏书;唐宪宗命翰林首席学士掌制诏印,并使其拥有独立的办公机构,与帝、相共商国家大事,至此,翰林学士承旨成为定制。唐代设立翰林学士意在()A.消弭权臣擅政隐患B.倡导重文轻武方针C.提高宰相文化水平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5.元朝行省长官作为介于路府州县和“腹里”之间的地方最高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得到中央授权。元朝这一制度设计()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B.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C.缓解了君相之间矛盾D.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6.据王祯《农书》记载,楮树(其皮为造纸原料)“种三十亩者,岁砍十亩,三年以遍,岁收绢百匹”;柞树“岁种三十亩,三年种九十亩,岁卖三十亩,终岁无穷”;经营漆树的民户,有的“资至巨万”。这些现象()A.表明当时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B.巩固了江南地区经济重心的地位C.有利于解决当时严重的资源危机D.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7.如图所示为1842—1856年中英双边正当贸易总值变化情况。由此可知,当时()(单位:英磅)A.中国保持对英经济竞争优势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外来商品C.英国对华侵略诉求日益增强D.协定关税未对外贸产生影响8.1900年,按照惯例江浙两省漕粮由轮船招商局承运,从二月初起由海道运往天津交兑,八月份清廷却要求将漕粮改解山西,这致使两省的漕粮奏销都出现了费用增大、损耗过多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A.说明洋务运动促进漕粮海运B.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根基.C.受到北方政局不稳定的影响D.源于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 9.1920年8月,《劳动界》创刊号发文: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了,或者将来苦得要比现在好一点。创办该刊物意在()A.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B.启发工人阶级思想觉悟C.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号召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10.1930年5月间,毛泽东在赣南寻邬县进行了周密的社会调查,写成《寻邬调查》,此后又发表了《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分青和出租问题分田后的富农问题》等著作。上述调查及相关著作()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C.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D.贯彻了八七会议的精神11.1938年《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政府根据民生主义信条,实施计划经济,凡事业之余国营者,由国家筹集资本,从事兴办,务使之趋于生产的合理化”。时任经济部部长的翁文灏(1942年)也指出:“工业化的成功,实赖有计划的建设与重工业之核心……欲求重工业之生产,势非由政府特为设法促进不可。”据此可知()A.民族危机影响经济建设模式的选择B.国家干预理论制约民族工业的成长C.国营经济成为抗战全面胜利的保障D.民生需求助推工业生产技术的提升12.如表为1944年太岳革命根据地颁布的农民不负担的若干具体办法。这些办法()◎由于勤劳耕作,多锄地多。上粪以致产量超过应产量,超过的部分不出负担。◎开渠、打井、造水车,使旱地变成水田,增产粮食不加负担,五年内按旱地负担。◎雇长工种地,在雇主收入内给扣除免征点,并扣除--半工资;如果雇主是贫苦的鯀寡孤独缺乏劳动力,可扣除全部工资。◎新种棉田,一年不出负担。◎养羊不负担。A.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B.显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用C.旨在推动根据地的民主建设D.缓和了抗日根据地阶级矛盾13.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确立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四大基本原则。1956年,豫剧电影《花木兰》上映,塑造了巾帼不让须眉、一片赤胆忠心只为祖国的花木兰形象。这体现了当时()A.工业化建设的推进B.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主义的新风尚D.百花齐放方针得到落实14.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恢复了过去享有盛誉的武汉海关,开辟了可以直航国外的武汉、黄石两个港口。1983年,湖北省政府决定建立对外经济贸易厅,统一管理外资、外经、外贸工作,建立和扩充了10多个相应的进出口营运公司。这些举措()A.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发展B.加强了对外贸企业的集中管理C.为对外开放营造了有利环境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15.公元前1世纪,在早期大帝国兴起同时,雅利安人的活动范围从印度河流域扩展到恒河流域,古希腊人的殖民据点也几乎遍及整个地中海地区。材料主要反映了()A.早期文明的扩张潜能B.农耕文明的制度优势C.欧亚文明的多元互补D.文明交流的武力方式16.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里耶出土的邮简“迁陵以邮行洞庭”,将邮简插入捆扎的公文信函并标注从“迁陵县衙”送到“洞庭郡府”。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记录。里耶出土的公文简牍中频繁出现“洞庭郡”,下辖迁陵、酉阳、沅陵三县。材料中简牍关于“洞庭郡”的记载与传世文献不相符合,该如何处理?说明处理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年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 ——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是中国长城史的开端。长城不仅能够抵御外敌入侵、维护政治稳定,也保障着边疆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与长城相配套的关城、城堡,是平时进出长城的通道,为长城周边地区民众提供了聚集交流的通道,发挥着文化对话与交流的纽带作用。在华夏族影响下,游牧民族的农业成分不断增加;他们的游牧技术、冶铸青铜技术等也深刻影响着华夏族。——摘编自刘争艳《时空视野下的春秋战国长城》材料二到清代,长城的军事功能日趋弱化。1645年,清政府在张家口和古北口设章京,并要求“尔等驻防之地,凡外藩各蒙古来贸易者,俱令驻于边口,照常贸易,毋得阻抑”。1693年,清政府又规定:“喜峰口、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驿站……今每路各设专官,凡蒙古往来事件,应专委办理,以归画一。”1744年,清政府鼓励陕西榆林和延安地区土地相对贫瘠的人民到漠南蒙古耕种谋生,其他地区纷纷效仿。随着内地人民逐渐居住耕种,其“与蒙古错杂而处,历年既久,村落相望,遂与内地郡邑无异”。——摘编自邓涛《长城是清代民族融合的纽带》材料三1935年抗日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广为传唱,其中那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更是极大激发了各界民众的爱国热情。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提议。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决定。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2017年9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摘编自刘小兰《〈义勇军进行曲〉:从抗战最强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长城功能的变化及其发挥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城极大激发国人爱国热情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确立《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到颁布《国歌法》的历史意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图2图3图41950——1960年,麻花辫发型是未婚女性的主流发型。最原始的麻花辫发型朴实、简洁、利落,充满阳光与活力。1980——1990年,发式千姿百态,随着日剧《血疑》在中国播出,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头成为当时流行范本。 清朝妇女的流行发式可分为两类:满族女子普遍作“旗头”打扮;汉族女子保存汉族发式。当时社会上的发式呈现出多元的趋势。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短发成为当时主要流行发型。年轻妇女在前额留着“前刘海”。民国时期各大城市女子理短发者尤多。——摘编自李姿霓《中国妇女发型艺术潮流之探讨》根据材料,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型特色,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上杭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福建昙石山文化遗址地处闽江下游地区,该遗址发现大量海蚬、牡蛎、龟等类型的贝壳,有的地方堆积厚达3米多。遗址中出土的凹石与北方内陆的砾石相似,但凹石是一种贝类食物加工工具。此外,还出土少量农业工具,如石锛、石刀。由此可知,县石山文化()A.属于旧石器时代B.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C.与中原文化迥异D.在生产领域出现专业分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该遗址发现大量海蚬、牡蛎、龟等类型的贝壳,有的地方堆积厚达3米多。遗址中出土的凹石与北方内陆的砾石相似,但凹石是一种贝类食物加工工具。此外,还出土少量农业工具,如石锛、石刀。”并结合所学可知,福建昙石山文化遗址属于海岸贝丘遗址,该地出土了大量的海生贝壳等,这说明该地居民的生活与海洋联系较为密切,体现了海洋文化的特征,B项正确;福建昙石山文化年代距今5000—4300年,此时中国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原文化和闽江下游地区文化的对比,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生产领域出现专业分工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2.秦朝,免官之制已普遍实行。如因另有重用而免除其原有较低的职务,因不称职而免职,因犯罪而免职,总之,国君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有权免去其臣下的职务。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官,也都有任免其下属的相应权限。由此可知,秦朝()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冲击B.地方各级主官权力较大C.官僚政治体制作用凸显D.统治者决策带有随意性【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朝免官之制已普遍实行,对官员实施职务任免和升降,加强和改进了官员管理,体现了官僚政治体制的完善,C项正确;国君掌握免官之权,加强了君主权力,排除A项;地方官员有权任免其下属,体现了地方官员的权力,但不能体现国君有权免去其臣下等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统治者随意任免官员,不能得出决策带有随意性,排除D项。故选C项。3.《晋书》记述了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部族渊源,部分内容如表所示。这些记述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首领记述内容大夏建立者匈奴贵族赫连勃勃“朕大离之后,世居幽朔。……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前秦皇帝氐人苻坚“其先盖有扈(远古中原地区的一个部落)之苗裔”,其梦想是“混一六合”前燕建立者鲜卑贵族慕容廆“其先有熊氏(黄帝部落)之苗裔,世居北夷”后秦建立者羌族贵族姚弋仲“其先有虞氏(舜所在部落)之苗高。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A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增强B.北方各少数民族同宗同源C.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快形成D.古代史籍编修追求客观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十六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其先盖有扈(远古中原地区的一个部落)之苗裔”“其先有熊氏(黄帝部落)之苗裔,世居北夷”等信息,可知,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宣称是华夏后裔,表明华夏认同的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华夏认同的发展,不能说明北方各少数民族同宗同源,排除B项;秦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且材料提及的是华夏认同的发展,并不相符,排除C项;仅从表格内容,无法得出古代史籍编修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4.唐高宗废尚书令,新设形同宰相的“北门学士”;唐玄宗以协助政务为由“临时”命翰林学士帮助皇帝起草诏书;唐宪宗命翰林首席学士掌制诏印,并使其拥有独立的办公机构,与帝、相共商国家大事,至此,翰林学士承旨成为定制。唐代设立翰林学士意在()A.消弭权臣擅政隐患B.倡导重文轻武方针C.提高宰相文化水平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翰林学士的设立主要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削弱了相权,从而巩固了皇帝的专制统治,D项正确;A项错在“消弭”,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没有重文轻武的方针,排除B项;翰林学士的设立主要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而不是提高宰相的文化水平,排除C项。故选D项。5.元朝行省长官作为介于路府州县和“腹里”之间的地方最高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得到中央授权。元朝这一制度设计()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B.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C.缓解了君相之间的矛盾D.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根据题意可以看出,元朝时期的行省长官既有较大的权力,但又受到一定的制约,既保证了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而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项正确;这一制度设计进行了分权,但并不是相互制衡,排除A项;这一制度设计有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排除B项;这一制度设计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并不是缓解君相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6.据王祯《农书》记载,楮树(其皮为造纸原料)“种三十亩者,岁砍十亩,三年以遍,岁收绢百匹”;柞树“岁种三十亩,三年种九十亩,岁卖三十亩,终岁无穷”;经营漆树的民户,有的“资至巨万”。这些现象()A.表明当时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B.巩固了江南地区经济重心的地位C.有利于解决当时严重的资源危机D.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材料“楮树(其皮为造纸原料)……岁收绢百匹……资至巨万”,可知经营植树,经营漆器的农户,收入可观,说明在传统小农经济下,农户的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的多种经营,与江南经济重心巩固无关,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其对当时的资源危机的影响,排除C项;虽然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但仍是小农经济的范畴,并没有突破,排除D项。故选A项。7.如图所示为1842—1856年中英双边正当贸易总值变化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单位:英磅)A.中国保持对英经济竞争优势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外来商品C.英国对华侵略诉求日益增强D.协定关税未对外贸产生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2—1856年(中国、英国)。据所学解读本题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842—1856年中英双边正当贸易中,中国保持出超地位,英国则在对华正当贸易中,处于严重入超地位,进而要求更多的侵华权益,C项正确;中国保持对英经济竞争优势,属于表象,并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A项;此时近代民族工业尚未产生,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对协定关税是否对外贸产生影响作出判断,排除D项。故选C项。8.1900年,按照惯例江浙两省漕粮由轮船招商局承运,从二月初起由海道运往天津交兑,八月份清廷却要求将漕粮改解山西,这致使两省的漕粮奏销都出现了费用增大、损耗过多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A.说明洋务运动促进漕粮海运B.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根基.C.受到北方政局不稳定的影响D.源于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中国)。根据材料“八月份清廷却要求将漕粮改解山西,这致使两省的漕粮奏销都出现了费用增大、损耗过多的局面”可知,1900年8月份清政府要求江浙两省的漕粮改道运往山西,这是因为当时北方出现义和团运动,政局不稳,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改变漕粮运输路线,不能说明洋务运动促进漕粮海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改变漕粮运输路线,没有体现清政府统治根基动摇,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改变漕粮运输路线,没有体现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9.1920年8月,《劳动界》创刊号发文: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了,或者将来苦得要比现在好一点。创办该刊物意在()A.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B.启发工人阶级思想觉悟C.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号召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20年(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劳动界》是面向工人群众的通俗刊物,目的是让“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也即启发工人阶级思想觉悟,推动工人运动,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排除A项;《劳动界》刊发的文稿中确实有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号召工人斗争的内容,共同和根本目的都是启发工人阶级思想觉悟,C项、D项所述都是具体的做法或部分目的,而非主要和根本目的,排除C项、D项。故选B项。10.1930年5月间,毛泽东在赣南寻邬县进行了周密的社会调查,写成《寻邬调查》,此后又发表了《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分青和出租问题分田后的富农问题》等著作。上述调查及相关著作()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C.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D.贯彻了八七会议的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30年中共根据地。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30年毛泽东农村革命根据地调查土地革命的“左”倾问题。结合所学可知,1930年中共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因此毛泽东的调查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B项正确;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材料反映毛泽东调查土地革命中出现的“左”倾问题,纠正土地革命中出现的错误,排除A项;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排除C项;1927年八七会议指出土地革命,而材料反映毛泽东调查土地革命中出现的“左”倾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1.1938年《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政府根据民生主义信条,实施计划经济,凡事业之余国营者,由国家筹集资本,从事兴办,务使之趋于生产的合理化”。时任经济部部长的翁文灏(1942年)也指出:“工业化的成功,实赖有计划的建设与重工业之核心……欲求重工业之生产,势非由政府特为设法促进不可。”据此可知() A.民族危机影响经济建设模式的选择B.国家干预理论制约民族工业的成长C.国营经济成为抗战全面胜利的保障D.民生需求助推工业生产技术的提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力主加强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管控,这说明民族危机影响了国统区经济建设模式的选择,A项正确;在日本全面侵华的大背景下,国民政府加强管控经济活动对抵御日本侵略是非常必要的,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制约,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了国家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管控,没有体现出国营经济成为抗战全面胜利的保障,排除C项;民生需求助推工业生产技术的提升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D项。故选A项。12.如表为1944年太岳革命根据地颁布的农民不负担的若干具体办法。这些办法()◎由于勤劳耕作,多锄地多。上粪以致产量超过应产量,超过的部分不出负担。◎开渠、打井、造水车,使旱地变成水田,增产粮食不加负担,五年内按旱地负担。◎雇长工种地,在雇主收入内给扣除免征点,并扣除--半工资;如果雇主是贫苦的鯀寡孤独缺乏劳动力,可扣除全部工资。◎新种棉田,一年不出负担。◎养羊不负担。A.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B.显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用C.旨在推动根据地的民主建设D.缓和了抗日根据地阶级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1944年(中国)。1944年属于抗日战争期间,太岳革命根据地颁布的农民不负担的若干具体办法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调动生产积极性,推动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所述为抗日根据地建设,“显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用”说法过于宽泛,排除B项;材料所述政策旨在推动根据地经济建设,而非民主建设,排除C项;材料所述政策目的是减轻根据地人民的纳税负担,未提及农民与地主的关系,与阶级矛盾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13. 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确立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四大基本原则。1956年,豫剧电影《花木兰》上映,塑造了巾帼不让须眉、一片赤胆忠心只为祖国的花木兰形象。这体现了当时()A.工业化建设的推进B.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社会主义的新风尚D.百花齐放方针得到落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塑造了巾帼不让须眉、一片赤胆忠心只为祖国的花木兰形象”等内容,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习俗与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体现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风尚,C项正确;1950年一五计划还没有开始,捧A项;深入人心的说法太绝对了,排除B项;双百方针是1956年才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14.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恢复了过去享有盛誉的武汉海关,开辟了可以直航国外的武汉、黄石两个港口。1983年,湖北省政府决定建立对外经济贸易厅,统一管理外资、外经、外贸工作,建立和扩充了10多个相应的进出口营运公司。这些举措()A.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B.加强了对外贸企业的集中管理C.为对外开放营造了有利环境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湖北省恢复了过去享有盛誉的武汉海关,开辟了可以直航国外的武汉、黄石两个港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北通过开辟直航国外的港口,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厅,为对外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C项正确;1992年,才提出市场经济的主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对对外开放的影响,并不是加强对外贸企业的管理,排除B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15.公元前1世纪,在早期大帝国兴起的同时,雅利安人的活动范围从印度河流域扩展到恒河流域,古希腊人的殖民据点也几乎遍及整个地中海地区。材料主要反映了()A.早期文明的扩张潜能B.农耕文明的制度优势C.欧亚文明的多元互补D.文明交流的武力方式【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世纪(世界)。根据材料“,雅利安人的活动范围从印度河流域扩展到恒河流域,古希腊人的殖民据点也几乎遍及整个地中海地区。”可知,在大帝国兴起的时候,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扩大活动范围的意识,开拓建立殖民据点的行为能够反映出早期文明具有扩张潜能,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耕文明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欧洲和亚洲文明的交流,无法得出欧亚文明的多元互补,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武力下如何推动了文明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16.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各种文明相互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十分发达,故A项错误。商业贸易繁荣,过于片面,没有包含“佛教之路”,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里耶出土的邮简“迁陵以邮行洞庭”,将邮简插入捆扎的公文信函并标注从“迁陵县衙”送到“洞庭郡府”。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记录。里耶出土的公文简牍中频繁出现“洞庭郡”,下辖迁陵、酉阳、沅陵三县。材料中简牍关于“洞庭郡”的记载与传世文献不相符合,该如何处理?说明处理的原因。【答案】处理:以出土文献补充传世文献的不足。原因:《史记》《汉书》都是汉代记录前朝的传世文献资料,可能存在缺失遗漏;里耶秦简是秦代的公文简牍记载,可信度高。【解析】【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 处理:根据材料“里耶出土的公文简牍中频繁出现‘洞庭郡’,下辖迁陵、酉阳、沅陵三县。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记录”,可知,简牍关于“洞庭郡”记载与传世文献不相符合。结合所学可知,出土文献能补充传世文献的不足,所以里耶秦简能补充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的不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史记》《汉书》都是汉代记录前朝的文献资料,《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汉书》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可能存在缺失遗漏;而里耶秦简是秦代的公文简牍记载,可信度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年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 评析:20世纪初,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中国人民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人民大众与封建军阀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一背景下,1926年,《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意在激励青年为民族命运奋斗。1926年6月,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正值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的前夕,《中国青年》封面采用“射塔矢志”的故事,意在激励青年树立为民族革命斗争到底的决心,这响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对即将开始的北伐战争有一定的宣传动员作用。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中国青年》连续二十一期以这幅画作为杂志封面,加强思想宣传,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引导青年关注现实,积极投身北伐战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传党的革命思想和主张,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有志青年中撒播革命火种。【解析】【详解】本题是历史事物阐释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对《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进行了简要评析。首先,从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背景出发,指出中国人民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人民大众与封建军阀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杂志封面采用“射塔矢志”的故事,意在激励青年为民族命运奋斗。其次,1926年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正值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的前夕,杂志封面意在激励青年树立为民族革命斗争到底的决心,这响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对即将开始的北伐战争有一定的宣传动员作用。最后,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中国青年》连续二十一期以这幅画作为杂志封面,加强思想宣传,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引导青年关注现实,积极投身北伐战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传党的革命思想和主张,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有志青年中撒播革命火种。总的来说,《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应该从社会背景、时代要求、宣传动员、思想宣传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述,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是中国长城史的开端。长城不仅能够抵御外敌入侵、维护政治稳定,也保障着边疆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与长城相配套的关城、城堡,是平时进出长城的通道,为长城周边地区民众提供了聚集交流的通道,发挥着文化对话与交流的纽带作用。在华夏族影响下,游牧民族的农业成分不断增加;他们的游牧技术、冶铸青铜技术等也深刻影响着华夏族。——摘编自刘争艳《时空视野下的春秋战国长城》材料二到清代,长城的军事功能日趋弱化。1645年,清政府在张家口和古北口设章京,并要求“尔等驻防之地,凡外藩各蒙古来贸易者,俱令驻于边口,照常贸易,毋得阻抑”。1693年,清政府又规定:“喜峰口、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驿站……今每路各设专官,凡蒙古往来事件,应专委办理,以归画一。”1744年,清政府鼓励陕西榆林和延安地区土地相对贫瘠的人民到漠南蒙古耕种谋生,其他地区纷纷效仿。随着内地人民逐渐居住耕种,其“与蒙古错杂而处,历年既久,村落相望,遂与内地郡邑无异”。 ——摘编自邓涛《长城是清代民族融合的纽带》材料三1935年抗日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广为传唱,其中那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更是极大激发了各界民众的爱国热情。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提议。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决定。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2017年9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摘编自刘小兰《〈义勇军进行曲〉:从抗战最强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长城功能的变化及其发挥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城极大激发国人爱国热情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确立《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到颁布《国歌法》的历史意义。【答案】(1)功能的变化:从以军事防御为主向服务于民族交融转变。历史作用:防御游牧民族袭扰,维护中原王朝统治;保障中原农业生产和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民族交融;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原因:历史悠久古代长城建构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20世纪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不断激励着国人的抗争精神;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田汉、聂耳的个人才华与爱国热忱。(3) 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前夕,确立《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极大增强了全体中国人对新政权的认同和民族的凝聚力;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了《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激励国人以高昂的建设热情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之中;21世纪初,以宪法形式确立《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意味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稳步向前推进;2017年颁布《国歌法》,展现了党和政府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信心和决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功能的变化: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是中国长城史的开端。长城不仅能够抵御外敌入侵、维护政治稳定,也保障着边疆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1744年,清政府鼓励陕西榆林和延安地区土地相对贫瘠的人民到漠南蒙古耕种谋生,其他地区纷纷效仿。随着内地人民逐渐居住耕种,其‘与蒙古错杂而处,历年既久,村落相望,遂与内地郡邑无异’。”可知,从以军事防御为主向服务于民族交融转变。历史作用: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是中国长城史的开端。长城不仅能够抵御外敌入侵、维护政治稳定,也保障着边疆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可知,防御游牧民族袭扰,维护中原王朝统治,同时保障中原农业生产和边疆地区的稳定;根据材料“与长城相配套的关城、城堡,是平时进出长城的通道,为长城周边地区民众提供了聚集交流的通道,发挥着文化对话与交流的纽带作用。在华夏族影响下,游牧民族的农业成分不断增加;他们的游牧技术、冶铸青铜技术等也深刻影响着华夏族。”可知,促进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民族交融,进一步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原因: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是中国长城史的开端。长城不仅能够抵御外敌入侵、维护政治稳定,也保障着边疆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可知,历史悠久的古代长城建构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根据材料“1935年抗日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广为传唱,其中那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更是极大激发了各界民众的爱国热情。”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不断激励着国人的抗争精神,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以及田汉、聂耳的个人才华与爱国热忱。【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提议。”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确立《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极大增强了全体中国人对新政权的认同和民族的凝聚力;根据材料“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决定。”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了《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激励国人以高昂的建设热情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之中;根据材料“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可知,21世纪初,以宪法形式确立《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意味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稳步向前推进;根据材料“2017年9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可知,2017年颁布《国歌法》,展现了党和政府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信心和决心。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图2图3图4清朝妇女的流行发式可分为两类:满族女子普遍作“旗头”打扮;汉族女子保存汉族发式。当时社会上的发式呈现出多元的趋势。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短发成为当时主要流行发型。年轻妇女在前额留着“前刘海”。民国时期各大城市女子理短发者尤多。1950——1960年,麻花辫发型是未婚女性的主流发型。最原始的麻花辫发型朴实、简洁、利落,充满阳光与活力。1980——1990年,发式千姿百态,随着日剧《血疑》在中国播出,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头成为当时流行范本。——摘编自李姿霓《中国妇女发型艺术潮流之探讨》根据材料,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型特色,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选择:图1和图2观点:政局变动影响妇女发型变化。阐释:1644年,满清入关,逐步建立全国的统治,在发式上为彰显满人的统治地位,要求满族妇女发型保留具有民族特色的“旗头”并禁止满人效汉人服饰、发式;“汉族妇女继续保留汉人发式。该时期出现多元的发式,一方面折射了王朝更替与政权变换,另一方面则充分体现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建立,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与近代化进程加快,都市女子发式受其时局,朝着明快、简洁的方向发展,女子时兴剪发。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女权主义倡导男女权平等,女子剪发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24年国民大革命开启,它既是带有强烈政治诉求的军事战争,又是剧烈的社会解放运动,革命军北伐的进行,民众的积极性被彻底地调动,夹杂着革命道义的女子剪发又成为风潮。1920——1930年的民国女性,尤其在各大城市,其发型完成了从依附父权走向独立自主的形象蜕变。总之,一定时期妇女发型折射了一定时期下的制度与政局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时局的变动。示例二:选择:图2和图3论题:社会主要思潮影响女性发型变化。阐释: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式教育的发展等,传播了革命、民主、平等、自由等先进思想。随着女性接受教育、进入社会,及五四运动的影响,民国女性独立意识不断提高,因而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留“前刘海”,彰显独立、个性之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充分肯定劳动的作用,在这一思潮影响下,劳动者拥有了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改变国家命运的夙愿。这一思潮影响了当时女性的着装与发型,1950——1960年女性的主流发型为麻花辫,简朴且适宜生产劳动,体现了新中国初期女性阳光、向上、热爱劳动的时代风貌。总之,社会主流思相推动社会发展,女性发型体现了主流思想影响下的审美情趣。示例三:选择:图3和图4论题: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妇女发型折射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阐释:建国初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为巩固新生政权,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各阶层的普遍参与,政府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宣传节俭朴素、崇尚劳动。这一时期女性的主流发型为麻花辫,简朴且适宜生产劳动,以独立劳动者身份走向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多元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妇女发型走向个性化、多元化,体现新社会风尚、世界潮流。因此80年代日本影星山口百惠的发型成为国人时兴的发型范本。总之,发型是特定时代精神风貌的体现,恪上了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印记。【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首先,根据设问,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型特色进行组合,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提炼相应论题,如:图1和图2组合,可提炼论题:政局变动影响妇女发型变化;图2和图3组合,可提炼论题:社会主要思潮影响女性发型变化;图3和图4组合,可提炼论题: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妇女发型折射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阐述,如:政局变动影响妇女发型变化。1644年,满清入关,逐步建立全国的统治,在发式上为彰显满人的统治地位,要求满族妇女发型保留具有民族特色的“旗头”并禁止满人效汉人服饰、发式;“汉族妇女继续保留汉人发式。该时期出现多元的发式,一方面折射了王朝更替与政权变换,另一方面则充分体现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建立,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与近代化进程加快,都市女子发式受其时局,朝着明快、简洁的方向发展,女子时兴剪发。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女权主义倡导男女权平等,女子剪发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24年国民大革命开启,它既是带有强烈政治诉求的军事战争,又是剧烈的社会解放运动,革命军北伐的进行,民众的积极性被彻底地调动,夹杂着革命道义的女子剪发又成为风潮。1920——1930年的民国女性,尤其在各大城市,其发型完成了从依附父权走向独立自主的形象蜕变。社会主要思潮影响女性发型变化。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式教育的发展等,传播了革命、民主、平等、自由等先进思想。随着女性接受教育、进入社会,及五四运动的影响,民国女性独立意识不断提高,因而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留“前刘海”,彰显独立、个性之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充分肯定劳动的作用,在这一思潮影响下,劳动者拥有了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改变国家命运的夙愿。这一思潮影响了当时女性的着装与发型,1950——1960年女性的主流发型为麻花辫,简朴且适宜生产劳动,体现了新中国初期女性阳光、向上、热爱劳动的时代风貌。新中国不同时期妇女发型折射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为巩固新生政权,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各阶层的普遍参与,政府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宣传节俭朴素、崇尚劳动。这一时期女性的主流发型为麻花辫,简朴且适宜生产劳动,以独立劳动者身份走向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多元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妇女发型走向个性化、多元化,体现新社会风尚、世界潮流。因此80年代日本影星山口百惠的发型成为国人时兴的发型范本。最后,对提炼的论题进行总结升华,再次说明论题的准确性,如:总之,一定时期妇女发型折射了一定时期下的制度与政局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时局的变动;总之,社会主流思相推动社会发展,女性发型体现了主流思想影响下的审美情趣;总之,发型是特定时代精神风貌的体现,恪上了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印记。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2-01 00:30:01 页数:22
价格:¥3 大小:1.7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