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高一年级语文试卷2023.12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埃德蒙在《社会人类学》一书里评论包括我在内的中国几个人类学者的著作时,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像中国人类学者那样,以自己的社会为研究对象是否可取?二是在中国这样广大的国家,个别社区的微型研究能否概括中国国情?埃德蒙对这两个问题都抱否定的态度。先以第一个问题说,我们的分歧归根到底是各自的文化传统带来了“偏见”,或更正确些应说是“成见”。这些“成见”有其文化根源,也就是说产生于埃德蒙所说的公众的经验。他所谓公众经验,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指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当前处境。我的选择是出于一种价值判断,个人的价值判断离不开他所属的文化和所属的时代。我是出生于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人,正逢社会剧变、国家危急之际。我学人类学,是想学习到一些认识中国社会的观点和方法,用我所得到的知识去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以是有所为而为的。如果真如埃德蒙所说中国人研究中国社会是不足取的,就是说,学了人类学也不能使我了解中国的话,我就不会投入人类学这门学科了。埃德蒙第二个问题的矛头则直指我的要害。如果我学人类学的志愿是了解中国,最终目的是改造中国,那么我们采取在个别小社区里进行深入的微型观察和调查的方法,果真能达到这个目的吗?个别入手果真能获得概括性的了解吗?我确是没想把江村作为整个中国所有千千万万的农村的典型;也没有表示过,研究了这个农村就能全面了解中国国情。我也同意,解剖一个农村本身是有意义的。但我的旨趣并不仅限于了解这个农村。我确有了解中国全部农民生活,甚至整个中国人民生活的雄心。调查江村这个小村子只是我整个旅程的开端。我这样想:把一个农村看作是全国农村的典型,用它来代表所有的中国农村,那是错误的。但是把一个农村看成是一切都与众不同,自成一格的独秀,也是不对的。我对客观事物存有类型的概念。一切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如果条件相同就会发生相同的事物。相同条件形成的相同事物就是一个类型。同一个类型里的个别事物并不是完全一样的,类型不是个别的众多重复,因为条件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我所说的类型只是指主要条件相同所形成基本相同的各种个体。以江村来说,它是一个具有一定条件的中国农村。中国各地的农村在地理和人文各方面的条件是不同的,所以江村不能作为中国农村的典型,也就是说,不能用江村看到的社会体系等情况硬套到其他中国的农村去。但同时应当承认:它是个农村而不是牧业社区,它是中国农村,而不是别国的农村。我们这样说时,其实已经出现了类型的概念了。所以我在这里和埃德蒙辩论的焦点并不是江村能不能代表中国所有农村,而是江村能不能在某些方面代表一些中国的农村。那就是说形成江村的条件是否还形成了其他一些农村,这些农村能不能构成一个类型?如果承认中国存在着江村这种农村类型,接着可问,还有其他哪些类型?如果我们用比较方法把中国农村的各种类型一个一个地描述出来,那就不需要把千千万万个农村一一地加以观察而接近于了解中国所有的农村了。通过类型比较法是有可能从个别逐步接近整体的。 我认真地想一想,我这种在埃德蒙看来也许是过于天真庸俗的性格并不是偶然产生的,也不是我个人的特点,其中不可能不存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烙印。我随手可举出两条: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是“学以致用”。这两条很可以总结我自己为学的根本态度。(摘编自费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国》)材料二:英国社会人类学界的埃德蒙对四位中国人类学家的英文著述加以评判。他认为林耀华运用的不是人类学的描述手法;杨懋春对山东村落的研究则采用落后的早期民族学方法;许烺光的研究,类似于社区调查,但因声称“代表整个中国”,因此是失败的例子。在这四部作品中,最成功的是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因为它与别的描述方法形成明显的对照,避免了早期民族学的方法论缺陷,而且不声称是中国社会的“典型”。埃德蒙说:与社会人类学者的所有优秀作品一样,费著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关系网络如何在一个单一的小型社区运作的细致研究。这种研究没有,或者不应自称代表任何意义上的典型。它们也不是为了阐明某种一般的论点和预设的。它们的意义在于它们本身。虽然这种作品以小范围的人类活动为焦点,但是它们所能告诉我们的是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一般特点,其内容远比称为“文化人类学导论”的普通教材丰富博大。埃德蒙的批评,强调的是中国人类学缺乏异文化眼光的问题。他认为,社会人类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异文化的民族志考察来体现人的通性,因而他虽主张人类学描述不应有任何“一般预设”,但是在本质上却主张在差异中洞见“普同性”,主张人类学社区调查的意义与“中国社会”的特征无关,而仅仅是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一般特点的通论。这一看法,与费孝通的本意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摘编自李培林等著《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孝通回应埃德蒙的第二个问题,也承认中国个别社区的微型研究确实不能概括中国国情。B.费孝通认为江村并不是与众不同、自成一格的独秀,解剖江村能够了解各种类型的中国农村。C.埃德蒙认为,《江村经济》的价值在于通过小范围研究,反映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一般特点。D.埃德蒙批评中国人类学者缺乏异文化眼光,他认为应该通过研究其他民族来了解人的共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孝通在面对西方学者的质疑时,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借此阐明了自己的研究主张。B.费孝通试图运用类型比较法,描述中国农村的各种类型,进而了解中国农村的整体。C.埃德蒙用三位中国学者和费孝通进行对比,肯定了《江村经济》的研究方法和意义。D.材料二中,作者先概述埃德蒙的观点,继而系统阐述了对社会人类学研究的主张。3.下列关于《乡土中国》的表述,不能印证材料一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乡土中国》作者通过观察和调查,形成了对中国农村的概括性了解,指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B.《乡土中国》运用人类学方法分析乡村的时空特点,提出“文字下乡”的前提条件,体现学以致用的学术态度。C.《乡土中国》通过中西方对比,揭示出“差序格局”这一中国乡土社会特点,表明作者具有跨文化视域的优势。D.《乡土中国》作者虽以自己的籍贯为例说明地缘与血缘的关系,但他的研究旨趣并没有局限于这种个案研究。4.费孝通认为他与埃德蒙在学术上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5.某班级在教学教材某一单元时,组织同学分小组开展常州文化现象调查研究活动。请根据材料一,借鉴费孝通先生的研究方法,完成以下表格。(6分)步骤主要做法第一步:制定方案①第二步:开展调查深入地开展观察和调查第三步:整理分析② 第四步:分析比较③第五步:展示成果以调查报告等形式展现常州文化风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断魂筑蔡楠自从荆轲死了之后,高渐离再也没有摸过我。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我听见有东西噼里啪啦砸在箱子上。直到那东西顺着箱子的缝隙滴在丝弦上濡湿了我的身体,我才知道那是高渐离汹涌的泪水。果然,秦国大军旋风一样扫过燕国。他们的旋风是向北刮,我和高渐离是向南逃。他带着我爬过他故乡范阳城的残垣断壁,涉过血水流淌的易水河,来到白洋淀边的秋风台。那时,秋风台已经被炮火掀去了半边。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场面连我都记忆犹新。我发出的高亢悲壮的音律在这里曾经撼动了那么多人。那是我迄今为止最痛快淋漓的呐喊。呐喊完了,我开始疲惫地歇在高渐离的行李箱里。作为一把筑,我除了听命于高渐离的手指,发出不同的音律,我还能做什么呢?来到了宋子城,我们就听到了太子丹被他的父亲割掉头颅献给秦国的消息。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嘶哑着嗓子说,燕王喜割掉的不仅是太子丹的头颅,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头颅啊!高渐离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秦国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把燕王喜从蓟城追到了辽东,硬是生生的把他的头颅揪了下来。丹的头颅掉了,喜的头颅掉了,燕国天空的星辰也掉了。我和高渐离不能再往南逃了。逃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秦国的星辰。我们在宋子居住了下来。高渐离做了一家酒楼的酒保。他的名字改成了燕惜。我就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床底下。虽然我动弹不得,但每天我又都在跟随着他。我是他的影子,一个曾是天底下最好的乐手的影子。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盘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自己颈细肩圆的身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在我的响声中摇晃。我停止不下自己。直到中间那根长弦在燕惜沉重的叹息声里砰然抻断,我才有了暂时的安静。燕惜停止叹息是在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晚他破例多喝了几杯冰烧酒,正要回房休息,却听到了一阵久违的筑声隐隐传来。他循着筑声挪动着脚步,他的褴褛的衣袂很快就飘到了主人家的堂前。那是一个咸阳来的客人在击筑。堂下一群人正侧耳细听。一曲终了,众人鼓掌赞叹。燕惜却不合时宜地嘟哝了一声:好是好,就是差了一些东西!差什么东西呢?主人和客人把燕惜请到了堂上。燕惜说,客人的筑声是从琴弦上弹出来的,只能悦人耳,还不是真正的音乐。真正的音乐是悦人心,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客人把筑一下子就掷到了他的脚边,那你弹一首真正的音乐给我听听!燕惜一脚就把那筑踢到了堂下。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走了。他从床下掏出尘封的我,然后换上了那身在燕国朝廷穿过的华丽衣服,整容净面,回到了主人堂上。在众人惊诧的目光里,修颀俊逸的燕惜左手按住我的头部,右手捏着竹尺,优雅而娴熟地一击,我渴盼已久的身体顿时生动起来,震颤着发出了一声贯穿天地的妙音。众人的心一下子就被击昏了。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一阵高亢的筑音穿过,接下来就是激越的旋律。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好——主人、客人还有堂下的听众禁不住欢呼起来。燕惜却流着泪嘟哝着,好什么好,这十三根铜弦还断着一根呢!那个夜晚过后,我没有再回到箱子里。我重新回到了燕惜的怀抱。我们又变得形影不离了。我们搬出了那家酒楼。燕惜对我说,不怪那几杯冰烧酒,该是离开宋子的时候了,有人在等我们呢! 谁在等我们?是嬴政。不,应该叫他秦始皇,他现在已经统一六国了。战鼓声已经远离了咸阳宫,现在这里需要音乐。需要音乐来粉饰装点大秦的一统江山。我和燕惜就做了秦始皇的宫廷乐师。秦始皇要让燕惜做一曲《秦颂》,只是在进宫之前,他让人熏瞎了燕惜的眼睛。其实,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熏了,他基本上已经为荆轲哭瞎了。与秦始皇面对面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不但懂战争,懂政治,他还懂音乐,懂我。当我在燕惜的手下发声委婉的时候,他微笑。他满足于君临四方威加海内,帝王大业从此开始。当我发声慷慨的时候,他朗笑。他得意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我发声激昂的时候,他狂笑。他感叹一个曾经的私生子,终于统一了天下所有的声音,终于让天下最好的乐师最美的乐曲为他而奏。他狂笑着,受了我声音的吸引,一步一步走向燕惜,走向我。他俯身想从燕惜的手里拿过我,然后自己弹奏。而这时,我却发出了铅一样沉钝的声音。我灌满铅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闪电,飞快地向秦始皇砸去——应该说我是长着眼睛的,但我的眼睛终究不如人的眼睛,更何况是秦始皇的眼睛。他比闪电还快的眼睛帮助他的头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我和沉重的铅块跌在大殿,整个身子霎时七零八落。我成了一把断魂筑!燕惜在秦始皇的剑下一动不动。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还有眼泪,竟然还有铅块一样的眼泪砸落。燕惜被秦始皇送上了绞架。我的七零八落的残骸也被他聚拢起来,放在了燕惜的脚下。秦始皇拍拍燕惜的肩膀,轻声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是燕惜,你是高渐离!熏瞎你的眼睛,是想让你专心音乐。燕惜抬起头,冷笑道,不,我不是高渐离,我是荆轲的影子,我也是燕国的影子!(有删改)6.关于文中燕惜闻筑声重新击筑演奏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燕惜循着筑声走到堂前,不合时宜的评价,目的是想展示自己的音乐水平。B.燕惜掏出尘封的筑,换上华服,整容净面,是不想让堂上的主客看轻他。C.燕惜心念故国旧友,击筑时不惜暴露身份,唱起了《易水歌》,因此被抓。D.众人听到燕惜击筑的声音,沉醉其中,不禁欢呼,写出燕惜演奏技艺的高超。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荆轲死后,作为乐师的高渐离不忍再想起故友,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甚至不再击筑,表现了对故友的深切哀悼之情。B.“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两个“拍”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高渐离极其无奈、愤懑的心情。C.秦始皇熏瞎燕惜的眼睛,是想让他专心于音乐,因为秦始皇不但懂战争,懂政治,他还懂音乐,爱好音乐。D.文末,高渐离被杀这一悲惨的结局让人唏嘘慨叹,似有浓得化不开的沉闷和悲伤,增加了历史的凝重与沉郁之感。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高渐离的形象特点。(4分)9.《史记》记载:“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本文从“筑”的视角叙述此事,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秦观《精骑集》序)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声非加疾也”中“疾”与《触龙说赵太后》“曾不能疾走”中“疾”字含义相同。B.“假舆马者”中“假”与《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假”字含义不同。C.“心善其说”中“善”与《论语》“择其善者而从之”中“善”字含义不同。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第一段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了观点。B.荀子《劝学》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C.《〈精骑集〉序》中,秦观讲述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大不如从前的故事。这与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D.在序中,秦观说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经、传、子、史中富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分)(2)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4分)14.秦观《〈精骑集〉序》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紧扣诗题“早”字,写出了平淡生活的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朴实无华之美。B.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台阶上睡觉的小狗和窗边晨啼的小鸟,想象巧妙,写出江南春天的清新。C.“新脱冬衣体乍轻”的细节写诗人早起穿衣时的细微感受,头“重”体“轻”,对比鲜明。D.从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独特感受。16.尾联抒发了丰富、细腻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学习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文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2)《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情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山丹县侯山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静静地看着山外的世界,常年积雪的祁连山、巍峨耸立的焉支山都在它的仰视下轮廓清晰、一览无遗。历史的车轮①,侯山在新时代新征途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只身一人行走在侯山人民的“生命河”红岩坝渠上,过去修渠的情景②。站在山包上,看着这条长蛇般的水渠汩汩奔涌,试想,她是以怎样的情怀,护佑着侯山儿女历经风雨一路走来?也仿佛看到了身强力壮、头戴毡笠的护渠人扛着铁锹来来回回在堤坝上不停穿梭,严防死守着一个个堤坝闸口的安全。如今,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随着三北防护林等工程的纵深推进,这个小山村又焕发了③。从沟沟坎坎,坡坡梁梁,到山峰岑石,野草、灌木、绿植就这样一路繁茂着,用一种青青柔柔的温暖,轻拂着侯山的每一寸土地。尤其在夏天,那满山坳里毛糊糊的青瓜蛋子也增添到了云蒸霞蔚般的盛景当中,田野里、空气中弥漫着甜美的清香和葱茏的味道。18.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③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材料从修辞和句式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面对这篇晦涩的作品,只有少数读者能从其中的“虚”读出“实”。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C.“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D.十一年前内外棉的顾正红事件,尤其是四年前的“一二八”战争之后……(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并不是每种植物的叶子都有变红的本事——红叶基本属于VIP,黄色的叶子才是秋天里的最普通的老百姓。   ①  ,首先得让叶绿素退位。叶子变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叶绿素的分解、消失。大多数叶子绿色消失后,类胡萝卜素占据上风,叶子就显现为黄色。但有些植物含有众多花色素中最有名的花青素。花青素一般是紫红色,   ②  ,只能存在几个小时,很容易分解;不过在秋天,它们却能形成一种稳定并且不易分解,同时显现为红色的新物质——“花青素苷”。当叶子绿色消退,花青素苷的颜色占据主流,叶子就会变红了。然而为什么一定要在秋天才会有大量花青素苷生成呢?因为在花青素摇身一变的时候,需要一项“秘密武器”——糖。花青素和糖相互作用,   ③  。这种“变身专用糖”,只有到了秋天才能攒够数。秋天骤然降温,又会使花青素苷合成速度大大增强,有时一夜之间花青素苷的合成会比之前好多天的总和还多。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生的每一次阅历,都是一笔财富;每一次历练,都是一种成长。有一次,客户向印度著名导演塔西姆·辛吐槽说,你就拍一个30秒的广告,就要收好几百万美元,太贵了。塔西姆·辛表示,你花钱买到的不只是我做导演的这段时间,还有我喝过的每一口酒,品过的每一杯咖啡,吃过的每一餐美食,读过的每一本书,坐过的每一把椅子,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你购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转化成的30秒,所以才会这么贵。以上材料,让你对“阅历”有了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023.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B【解析】“解剖江村能够了解各种类型的中国农村”错,材料一“我确是没想把江村作为整个中国所有千千万万的农村的典型;也没有表示过,研究了这个农村就能全面了解中国国情”,该选项曲解文意。2.D【解析】“继而系统阐述了对社会人类学研究的主张”错,材料二主要是写埃德蒙对四位中国人类学家的英文著述加以评判,在最后一段指出社会人类学的目标及主张,并未进行“系统阐述”。3.C【解析】材料一是费孝通针对埃德蒙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回答,探讨“以自己的社会为研究对象是否可取?”“在中国这样广大的国家,个别社区的微型研究能否概括中国国情?”A项,材料一“如果我们用比较方法把中国农村的各种类型一个一个地描述出来,那就不需要把千千万万个农村一一地加以观察而接近于了解中国所有的农村了。通过类型比较法是有可能从个别逐步接近整体的”可知此项表述能够印证作者的观点。B项,材料一“我学人类学,是想学习到一些认识中国社会的观点和方法,用我所得到的知识去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以是有所为而为的”可知此项表述能够印证作者的观点。C项,“中西方对比”“跨文化视域的优势”不是材料一的内容,不能印证作者的观点。D项,材料一“我在这里和埃德蒙辩论的焦点并不是江村能不能代表中国所有农村,而是江村能不能在某些方面代表一些中国的农村。那就是说形成江村的条件是否还形成了其他一些农村,这些农村能不能构成一个类型?”可知此项表述能够印证作者的观点。4.【解析】①文化传统不同:费孝通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②当时处境不同:费孝通面临的是剧变中的中国社会;③研究目的不同:费孝通的目的是了解中国社会、用自己的知识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5.【解析】①选取常州文化的典型作为研究对象;②描述所研究对象的各方面特征;③比较不同类型,概括常州文化的特征。(每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A.“目的是想展示自己的音乐水平”错。燕惜循着筑声走到堂前,源于他对音乐的热爱,也为后文重新击筑做了铺垫。B.“是不想让堂上的主客看轻他”错。高渐离许久不弹筑,再次拿起时换上华服,整容净面,一方面是出于对音乐的尊重,就如古人重视祭祀,凡祭祀必沐浴斋戒;另一方面,也是觉得不需要再过隐姓埋名的生活了。C.“因此被抓”错。文章没有写他因此被抓,而是写“那个夜晚过后,我没有再回到箱子里。我重新回到了燕惜的怀抱。我们又变得形影不离了。我们搬出了那家酒楼。燕惜对我说,不怪那几杯冰烧酒,该是离开宋子的时候了,有人在等我们呢!”,写他准备去行刺秦王。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是想让他专心于音乐”错。结合原文“秦始皇拍拍燕惜的肩膀,轻声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是燕惜,你是高渐离!熏瞎你的眼睛,是想让你专心音乐”可知,秦始皇早就知道他是高渐离,熏瞎他的眼睛真实目的,是想让他放弃报仇。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①有政治远见:从好友荆轲的死和燕王的行为,能预知燕国不保。②怀念故友,眷恋故国:忆起荆轲刺秦失败的伤感,对燕国的眷恋,以及知音难觅的孤寂,此时从心底发出的音乐没有人能真正地听懂,回忆里的荆轲和燕国再次撞击他的心灵。③忠于燕国,以死报国:从刺杀秦始皇以及刺秦失败的遗憾等方面可看出。(4分。每点2分,能结合相关内容写出任2点即可。)9.①从人物形象方面看,让静物“筑”开口,通过“筑”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衬托出了高渐离惜情重义、忍辱负重、壮心不已的形象。②从主旨意蕴方面看,用“筑”讲述历史人物的真实遭遇,充分表现了历史文化中深层的悲壮与厚重,增添了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沧桑感。③从表达效果方面看,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物以人的感情,视角独特,颇具新意,引人入胜。(6分。每点2分;如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叙述视角与叙述特色的能力。作品以“筑”这一物的视角进行叙述,让静物“筑”开口,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塑造高渐离的形象,如写“筑”的心理和行动,“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场面连我都记忆犹新。我发出的高亢悲壮的音律在这里曾经撼动了那么多人”“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盘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自己颈细肩圆的身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在我的响声中摇晃。我停止不下自己”“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还有眼泪,竟然还有铅块一样的眼泪砸落”等。这些描写衬托了高渐离惜情重义、忍辱负重、壮心不已的形象。“筑”作为高渐离身边的事物,不仅能看到高渐离的言行举止,还能看破高渐离迫于时势外在伪装下的真实想法,如“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正是这些内心所想,促使高渐离不断做出新的选择,使得人物的遭遇更加真实丰满。用“筑”讲述历史人物真实的遭遇,充分表现了历史文化中深层的悲壮与厚重,增添了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沧桑感。文章表现的虽是高渐离这一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生平经历,却没有从他的视角展开描写,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筑”的视角来写,视角独特,引人入胜;且赋予“筑”以人的感情,作为高渐离最终击杀秦始皇不成含恨而去的见证,这一视角另辟蹊径,使文章充满新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C【解析】“来”,时间词词缀,与“数年”不能分开,排除A、B两项。“殆”,根据语境及实际生活经验推断可解释为“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正好搭配后面的约数“十一二”,排除D项。11.A【解析】“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中“疾”是“快,迅速”的意思。“声非加疾也”中“疾”是“劲疾,声音宏大”的意思。12.D【解析】“富有文采的句子”错误。原文说“可为文用者”,意思是“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13.(1)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进而使自己获得非凡的智慧,圣人的心怀(也就)在这里具备了。(善:善行;得:获取,取得;圣心:圣人的心怀,圣人的精神境界;语句通顺)(2)但是我却依仗这种小聪明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负,依仗;自放,放纵自己,宾语前置句;游,交往;旬朔,十天或一个月,泛指较长的时日;把,拿,指看书。)14.【参考答案】可以论证。荀子《劝学》的观点是“学不可以已”。(1分)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以及读书时学时辍所导致的后果,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1分)可以从反面论证(1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解析】秦观少时读书的过程中,时断时续,不能持之以恒;而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习不可以停止”,所以秦观的故事可以作为反面论据,对论点进行反面论证。需要注意题干中的任务要求“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所以首先要明确可不可以,然后再阐明自己的理由,论述层次对即可。如答不可以论证,不得分。参考译文材料二: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而荒废了。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荒废。 唉,荒怠我的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若干条,编为几卷,题名为《精骑集》。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解析】头“重”体“轻”,不形成“对比”。16.【解析】①尾联两句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②“乡梦不多成”暗示诗人有离开故乡之愁;③但结合诗题“早兴”和诗歌前两联内容,诗人已被江南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不再悲愁,取而代之的是迎来明媚春天的喜悦;④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和热爱。(6分。每点2分,写出任意3点即可。)【参考赏析】这首诗当是长庆三年(823年),诗人到杭州第二年的早春所作。杭州本是他幼时立志去做官的地方,如今宿愿已偿,心中自然快慰。这首小诗,反映了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从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也许是因为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他一大早就醒来了。此时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大概是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吧,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这四句通过晨光、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诗歌的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产生的轻松愉快之感.“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又何尝不是美好的春色今诗人陶醉了呢?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也是流畅、欢快的,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18.【解析】①滚滚向前(势不可挡);②历历在目;③勃勃生机。(每处1分)19.【解析】①运用比喻,写出了红岩坝渠水奔流的动态之美。(2分)②运用拟人,表现了红岩坝渠对侯山人的贡献之大。(2分)③问句的使用能提示读者注意和思考,强化表达效果。(1分)2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A项,表突出强调。B项,反语,讽刺意味。C项,表直接引用。D项,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21.【解析】①要想让叶子变红;②在叶子中是不稳定的;③才能生成花青素苷。(每处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22.【解析】秋天骤然降温,又会使花青素苷合成速度大大提高,有时一夜之间合成的花青素苷会比之前好多天的总和还多。(评分参考:一处搭配不当,一处语序不当;改对一处给2分,两处3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生的每一次阅历,都是一笔财富;每一次历练,都是一种成长。有一次,客户向印度著名导演塔西姆·辛吐槽说,你就拍一个30秒的广告,就要收好几百万美元,太贵了。塔西姆·辛表示,你花钱买到的不只是我做导演的这段时间,还有我喝过的每一口酒,品过的每一杯咖啡,吃过的每一餐美食,读过的每一本书,坐过的每一把椅子,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你购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转化成的30秒,所以才会这么贵。以上材料,让你对“阅历”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句是“人生的每一次阅历,都是一笔财富;每一次历练,都是一种成长”,然后列举了印度著名导演塔西姆•辛的事例来阐释关键句。导演塔西姆•辛解释自己拍广告收费贵,是因为“你花钱买到的不只是我做导演的这段时间”“你购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转化成的30秒”。言外之意,塔西姆•辛收费昂贵,是因为要达到目前这种导演水平,他经历了许多事,感悟了许多道理,拥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因此可以直接立意为:阅历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阅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人生需要历练等。行文构思时,可先具体阐释或分析“你购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转化成的30秒,所以才会这么贵”等内容,然后引出中心论点,人生阅历是一笔珍贵财富。也可以抓住“人生阅历的重要意义”,模仿《劝学》的构思来写作。如果学生辩证看待“阅历”,主要结合阅历的重要价值来写,同时强调不能陷入经验主义,或者也要积极创新创造等,也是符合题意的审题。立意:1.丰富人生阅历,成就美好人生。2.转化阅历,锤炼自我。3.人生阅历是一笔珍贵财富。例文:人生阅历是一笔珍贵财富人生的每一次阅历,都是一笔财富;每一次历练,都是一种成长。人的成长在于阅历,个人的经历有顺有逆,有成有败,喜怒哀乐愁尽在其中。它总会在你人生的轨迹上留下痕迹,成为促你成长的财富。当有一天我们回首往事,回首人生之路时,是丰富多彩还是苍白一片,是辉煌灿烂还是风尘弥漫,这取决于昨天的我们究竟到过什么地方,做过哪些事情,有过什么追求,取得过哪些成绩,明天的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旅程,又回去结识哪些形形色色的人,经历怎样的月阴圆缺、悲欢离合。记得一位哲人给年轻人的忠告:“青年人正‘生在此山中’,一般不识‘庐山真面目’,人一旦到了中年以后,就开始意识到中年以至人到老年,自然会发现:经历不但和自己一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紧密相关,还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趁着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人生只有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才会感知真正的世界,人生的格局和梦想就是在阅历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一切良好的阅历都是人生成长的催化剂。如果推而广之,我们更不难看出,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他们之所以能在世上成就一番事业,之所以能为后人铭记,除了他们的天才与勤奋外,与他们各自拥有的不平凡阅历有密切联系。也正是这种特殊的阅历,使他们视野更加深邃广阔,他们的思维火花更加璀璨亮丽,他们的创作灵感更加奔涌喷薄。《徐霞客游记》《老残游记》《三毛流浪记》《鲁滨逊漂流记》《马可·波罗游记》以及邓贤的《流浪金三角》吴士宏的《逆风飞扬》,这些都是以个人经历成就自己人生和事业的实例。现实生活中,经历就是财富。有经历就有磨砺,有经历就有经验,有经历就有成长,有经历就有积累……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旅途中的足迹,都是生命过程,都是一种财富。如果说人生是一部书,那么每一次经历就是书中一段故事或一个篇章。任何经历都是一种积累,积累的越多,人越成熟。经历的多,呈现出生命的长度;经历的广,呈现出生命的厚度。经历过险恶的挑战,生命才会有高度;经历过困苦的磨炼,生命才会有强度;经历过挫折的考验,生命才会更有亮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10:45:02 页数:11
价格:¥2 大小:44.8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