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年级10月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10月17日09:00~11:30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凡有景点处,即可产生景观书写的模式化可能;而最常见、最基础的景观书写模式,是“焦点模式”。所谓“焦点模式”,即在特定时间点聚焦某个空间点而形成构图。古人本有“时景”之说,意谓“景则由时而现,时则因景可知”,萧驰据此指出:“对中国景观传统而言,由特定地理方位与特定时间交汇而形成的具体‘时象’或许是最具特色亦最重要之一项。”这提醒我们,艺术作品中的“焦点模式”必须具备“时间点”和“空间点”两个要素,才有利于景观审美的细节化。②白居易笔下的孤山寺,苏轼笔下的望湖楼,都曾被“焦点模式”所眷顾。比如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写暮色中的“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刻画了具体时间点中的空间点。苏轼名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也是选取了特定的时间点(雨后、醉后)和空间点(望湖楼下)。再如“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这是对湖面景物和风俗的细腻捕捉。由此辐射到了更广阔的湖面,比如放生池在望湖楼西北方向,位于白沙堤北岸,而荷花、献花女、木兰舟则可能散布在水域的任意角落。苏诗的妙处在于:他没有让景物全部变得清晰,而是聚焦于当下切近区域,让其他景物陈列在广大的背景区域,随时听候调遣。这种写法,正是典型的“焦点模式”。③然而,无论在白居易还是在苏轼手中,“焦点模式”都没有成为最具特色、最成体系的书写模式,因为在白居易和苏轼的时代,西湖“景点”本身的丰富性和体系性尚未建立起来。当“焦点模式”并没有被发扬光大而只是停留在散见各处或零星迸发的状态,另外两种模式主导了白、苏诗歌对于西湖景观的书写。④当白居易在湖面泛舟,如果没有注目于孤山或白沙堤,他的眼睛往往处于“失焦”状态。如《答客问杭州》:“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写绿油。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此诗首尾二联是套话,中间四句依次写山、湖、城、船。这样的诗,读起来琳琅满目,但从景观学来看是支离破碎的;它们是诗人在充分了解杭州之后,站在制高点进行俯瞰和想象的产物,而不是感官细节的准确记录,因此呈现出全面但模糊的景观风貌。“全景模式”体现了郡守意识、史官意识、地志传统的综合影响,对于提高西湖景区的独立价值与美学品位而言居功至伟,从而帮助白居易成为西湖诗歌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然而,“全景模式”不利于景观审美的细节化,因为它倾向于取消景物之间的纵深关系和时间关系,而着重表现平面关系。⑤两度官杭的苏轼也对“全景模式”应用自如,尤其体现在有美堂吟咏中。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作《有美堂记》奠定了北宋人书写有美堂的心态基础和审美基础:“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可见,郡守意识、地志视野、全景模式,成为“有美”二字的标准解释。苏轼伴杭期间也遵循此种习俗。比如《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闻堂上歌笑声以诗见寄因和二首时周有服》,这个冗长的诗题比诗歌二首本身更富有画意,后者只有一联写西湖景观,且极度敷衍:“凭君遍绕湖边寺,涨绿晴来已十分。” ⑥如果苏轼沉迷于有美堂宴饮及“全景模式”书写,他就不可能成为西湖诗歌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如前所述,组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对于“焦点模式”有新的发展,呈现出初步的体系性书写,但是当他写到第五首,苏轼终于按捺不住自己深情而深思的本性,写了一首纯然抒情的绝句:“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此种宕开一笔、超然物外的写法,是苏诗具有“理趣”的关键,但对于写景而言,却暗藏巨大的解构风险。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没有提到一处景点,而是将西湖景观模糊化、整体化、抽象化,成为一种强烈主体感觉的外化投影。此种“不识西湖真面目”之感,恰恰制造了无尽的美感,勾起了读者无穷的好奇心,成为苏轼书写西湖的一大法宝,或者更进一步说,是苏轼重“神”不重“形”的美学观在西湖书写中的反映。此种写法,即可称作“主体模式”。它成就了苏轼书写西湖的超凡脱俗气质,同时也极易造成景观审美本身的弱化乃至消隐。⑦在白居易、苏轼的西湖诗歌中,“全景模式”和“主体模式”这两种景观书写模式的优势与劣势都展露无遗。在“全景模式”下,西湖景观是全面而模糊的;在“主体模式”下,西湖景观是优美而模糊的;模糊,或者说景点细节的不饱满、不明确,以及景点之间关系的不清晰,成为二者共同的劣势,事实上也就预示了后世诗人努力的方向。(节选自谢琰《论西湖诗歌的景观书写模式——以白居易、苏轼、杨万里为中心》)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焦点模式”没有被发扬光大而只是停留在散见各处或零星迸发的状态,所以另外两种模式主导了白、苏诗歌对于西湖景观的书写。B.白居易《答客问杭州》一诗在景观描写上支离破碎,体现了“全景模式”不利于景观审美的细节化的缺点。C.苏轼关于有美堂的吟咏受郡守意识、地志视野、全景模式的影响,缺少对西湖美景饱满的细节性描摹。D.苏轼重“神”不重“形”的美学观映射在西湖书写上即将西湖景观模糊化、整体化、抽象化,成为一种强烈主体感觉的外化投影。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不同的诗人按照同一种模式去书写西湖景观时,他们的书写模式一般也存在细节差别和程度差异。B.苏轼名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采用“焦点模式”,使望湖楼附近的景观获得了出色的细节感与初步的体系性。C.苏诗宕开一笔、超然物外的写法,是苏诗具有“理趣”的关键,但也极易造成景观审美本身的弱化乃至消隐。D.相比“焦点模式”,作者认为白居易、苏轼的西湖诗歌中,“全景模式”和“主体模式”这两种景观书写模式一无可取。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白居易B.“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白居易C.“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白居易D.“湖上四时看不足,惟有人生飘若浮。”——苏轼4.无论是诗歌中的景观审美,还是现实中的旅游开发,归根结底是发现更多的“焦点”并且懂得如何将它们布置为一个体系。请结合文本,对现实中的旅游开发提两个意见。(4分)5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其二)》是杨万里书写西湖的最著名诗篇,请结合文本分析这首诗的景观书写模式。(6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二)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云彩剪辑师李宏伟阿懒并不剪辑所有的云彩。有空又有心情时,他会推开门,来到狭长的阳台,将酒放在玻璃条桌上,躺进白色的塑料躺椅,望着天上的云彩出神。谁都不知道阿懒在想什么,他那样子本身就像一朵云。要是房东胡伯恰巧在这时从三楼阳台探出身子,就会喊一声阿懒,问他,你现在飘到什么地方去了?问完,胡伯抬头望一望,想认清哪一片云彩是阿懒,但总是确定不了。直到胡伯缩回房间,阿懒也不会回答,更不会动一动。动的话,常常就是拿过酒来。阿懒喝酒不挑,根据手里的钱,依据当时的心情,下班路上,拐进那家专营酒的便利店,将酒塞进老T递来的布袋,拎回来。拿过酒来,举在略高于目光平行处,阿懒凝视,等待酒安静下来。阿懒用这样的酒对着或远或近,或浓或淡,或厚或薄,或者干脆懒得形容的云彩。哪一片云让他心里一动,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他都注目其上,多看两眼,便能从中发现不足,至少是他不满意的地方。先在心里勾勒,差不多时,将酒杯举到面前,低下去,再从酒水的倒映中,找出那片云,另一只手的食指在倒映的云影上轻轻划动。再看那云,依从阿懒的动作,温驯地舍弃被他剪切的部分,卸去负担般更轻逸地流荡起来,要么就是更专注地行起当行之事来。这时的阿懒已经不关心那云,他只盯着杯中的酒,颇为紧张,颇为期待,仿佛这是新酿得的,至少也是刚用全新的手法,调制而成的。看上好一会儿,他举到嘴边,呷一口,让云彩的味道在口腔游走。随后,顺从咽喉落入胃里,扩散至全身。等上三五分钟——大约是被一朵云托起来的那个时间,阿懒便会露出满意的神色。到目前为止,他没有不满意的。谁都知道,每一朵云彩都是独一无二的;阿懒知道,他每一次的剪辑手法都是不重复的。两相重叠,怎么可能不是一杯值得用更多耐心去品味的酒呢?…这天下班进到店里,老T没有如往常那样递过装酒的布袋,而是看着阿懒,几次欲言又止。阿懒看着老T,静心等待。终于,老T挠挠头说,明天晚上有空的话,在胡伯家喝酒,明天是胡伯的生日。哦,阿懒点点头,我下班就过来,需要做什么特别的准备吗?老T再次挠挠头,为难地看着阿懒,不是要礼物,胡伯很想他女儿,要是……阿懒截住老T的话,要是他女儿能回来的话,胡伯会高兴得跳起来吗?老T瞪阿懒一眼,回来是不可能的,能来个电话,道一声生日快乐,胡伯就心满意足啦。怎么,父女俩有什么心结解不开?阿懒听胡伯唠叨过一两回,知道他有个女儿,自租住以来却从未见过,虽然奇怪,但也没多想,更不好问。既然老T说到……心结这种事,谁知道呢。老T说胡伯女儿小时候,跟他可亲了,他走到哪儿女儿跟到哪儿,胡伯也真疼女儿,从来不说个不字,脸色都不舍得变一下,永远笑着对她。我能做什么呢?阿懒望望门外,淡淡的霞光散落在地上。不用做什么,老T摇摇头,我就是和你说说,你进来之前,我刚给她女儿打电话,想提醒一声,可拨打两次都没人接,便再没力气打了。老T停顿好一会儿,恢复些精神,不是要让你来打,明天晚上,别提这些事就成。 第二天,天一直阴着,预报了一天的暴雨仍旧卷在天上。阿懒回到家里,刚从橱柜里拿出那瓶多年带在身边的白酒,敲门声就响起来。老T站在门口,不太高兴的样子。你总算回来了,我一个人面对胡伯,真有点扛不住。胡伯站在厨房的窗户边,望着又暗去几分的天空,那身影比天空还暗。桌上摆着一堆带壳花生、一碟开心果、一盘洗净没切的黄瓜。三只酒杯,其中两只已然动过。阿懒打过招呼,依着老T的话,坐在朝向窗户那一边。天上的云在加速流动,要不了多久雨肯定落下来。胡伯转过身,看着桌面。本来想做几个菜,实在……这样挺好,就喝点酒,聊会儿天。老T早就倒满三只杯子,趁势端起,向着阿懒,说,胡伯的厨艺那是没得说,一道菜你吃了无数遍,下次仍旧像第一次尝到。胡伯笑着举起杯,你直接说我只会那几样不就得了。他又向着阿懒,早年好琢磨这些,现在懒得动了,过几天吧,我来整条鱼。谢谢胡伯。阿懒举起酒杯,顿一顿,祝胡伯身体健康。三个人喝下去,各自倒上,阿懒正伸手去抓一把花生,一串雷炸过来,回音未绝,雨便赶了下来。到处都是雨水击打的声音,迅速由滴变成串。胡伯偏过头,望着雨以及挂下雨水的晦暗天色,出着神。接下来喝得就更快了,还没说上几句,一瓶酒已没了大半。像是配合他们的节奏似的,雨还在加大速度,哗哗的声音带着爆裂声,电闪雷鸣都难以从中突围,仿佛整个小城正被由上往下地吞没。小城之外的世界,早与雨水沆瀣一气。老T一边示意阿懒不要担心,只管配合胡伯的节奏,一边东拉西扯些笑话闲篇。阿懒正愁着不知道讲什么时,胡伯开口了。胡伯说女儿曾问我见过空心的雨没有,我说没见过呀。她又说,我想见见⋯⋯胡伯问,你们见过空心的雨吗?阿懒自问,但给不出肯定的答案。空心的雨该是什么样的?那空的心里,究竟是什么呢?阿懒想不明白,但他知道,就算他能想明白,也无法通过剪辑云彩,达成那样的效果:就算他能完成空心的雨,让它落在胡伯的女儿所在的城市,胡伯的女儿也认不出来。胡伯问完,又另起一行似的,说那天的雨比今天还大,一盆盆倒下来,从午饭后一直不停歇,你都搞不清楚,天是真的到时间黑下来的,还是雨把天下黑的。但那场雨是实心的,因为我女儿生在那天。天上倒的是雨水,落在我心里可都是绸缎,都是珍珠。……(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写了一个名为阿懒的青年,嗜酒,隐匿街巷,怀有异能,无所不能。B.作者起名颇有意趣。阿懒,顾名思义,不汲汲于剪辑云彩;胡伯,弥年寿考曰胡。C.阿懒是豁达的,看似随意剪裁出来的每一朵云彩,他都认为是独一无二的。D.空心雨的重点不在雨,而在心。胡伯酒后的胡言,说的就是他的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充满了想象,剪辑师是世俗的部分,前缀“云彩”二字则又指向神奇、玄幻。B.本文是一篇诗话小说,具有轻逸、精妙的叙事特点,读者难以轻易抓住故事内核。C.本文语言凝练、简省,多用短句。阿懒阳台独坐,三人喝酒,小城大雨都颇有画面感。D.作者通过动作、神态、对话及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让读者体会其精神世界。8.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请分析文中划线句省略号的用意。(4分)9.评论家田耳认为“本文富含想象力,朝向却又是返璞归真”。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者,必恕然后行。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虽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为也。夫大仁者爱近以及远及其有所不谐则亏小仁以就大仁。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止于妻子。妻子者,以其知营利,以妇人之恩抚之,饰其内情,雕画其伪,孰知其非真?虽当时蒙荣,然士君子以为大辱。故共工、欢兜、符里、邓析,其智非无所识也,然而为圣王所诛者,以无德而苟利也。(甲)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卒为贼于齐。(乙)故桀、纣以不仁失天下,汤、武以积德有海土,是以圣王贵德而务行之。(丙)《孟子》曰:“推恩足以及四海,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古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有而已。”(节选自《说苑·贵德》)材料二: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节选自《墨子·兼爱》)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大仁者[A]爱近[B]以及远[C]及其[D]有所[E]不谐[F]则[G]亏小仁[H]以就大仁。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贵,看重、重视,与《老子四章》中“不贵难得之货”的“贵”词义相同。B.妻子,指妻子和儿女,此词所在的这句话引自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C.家,指家庭,与《大学之道》中“身修而后家齐”的“家”所指范围相同。D.具,齐备,与《鸿门宴》“具以沛公言报项王”的“具”词性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不符合真正的仁义,即使能得到高官显位或者当时享受到荣耀,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也不会去求取的。B.共工、欢兜他们这些人有智慧有见识,最后落得被圣王诛杀的结局,是因为他们没有德行而且为了利益苟且偷生。C.墨子从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论述了乱“起不相爱”的观点。D.语言质朴平实,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议论说理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有说服力。这是典型的“墨子式”说理特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妇人之恩抚之,饰其内情,雕画其伪。 (2)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卒为贼于齐。14.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甲、乙、丙处的哪一个位置?请说明理由。(3分)故人臣不仁,篡弑之乱生;人臣而仁,国治主荣;明主察焉,宗庙大宁。夫人臣犹贵仁,况于人主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病虎(节选)岳珂长风吹谷白日暗,旷野人稀云黯淡。狐狸啸舞豺狼嗥,病虎妥尾行蓬蒿。壮心空在筋力疲,寂寞长饥眠白昼。男儿奋跲①亦渠似,肯复虚为倚崖死。君不见南山白额曾报恩,墙头金枕投何人②。【注】岳珂,字肃之,号倦翁,岳飞之孙,屡遭当局打压,作此诗时已年近花甲。①跲jiá,绊倒,奋跲指人的时运有起有落。②《太平广记》记载:周义喜助人,一只被官府追捕的猛虎化为少年登门求助,周义慨然藏之于家达百余日。猛虎离去后,又化为少年,乘夜逾墙入周义家,抛下金枕一个以报恩。白额:猛虎。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荒原长风肆虐、白日暗淡、人迹罕至,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为群兽的出没做了铺垫。B.三、四句描写狐狸豺狼啸舞且嗥,“百兽之王”吞声藏形、疲乏饥饿,二者形成鲜明对比。C.“壮心”一句化用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句,诗人赋予病虎以人的感情和性格。D.本诗由虎及人,亦以人比虎,点出英雄男儿犹如病虎,经历命运起伏,在寂寞中沉沦而死。16.前人写虎,大多把它当做凶猛和恶势力的象征,而本诗却写虎之病疾、落难等以咏物抒愤,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2)《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____________”;诗人张若虚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诗中描写的明月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____________”一句便是明证。(3)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儿化”是北京极具特色的语言文化现象。儿化往往利用卷舌作用生成一种与原有语音形式相近的新形式,从而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新的意义。例如,“尖”到“尖儿”,“亮”到“亮儿”,儿化后词性发生了改变,词的功用得以扩大。儿化诞生起就与附加词义和感情色彩相联系:可表示“细小”,如门缝儿、家雀儿;可形容“喜爱”,如胡同儿、发小儿;____________ ,如败家子儿、破烂儿……但其表示爱憎褒贬也需要看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儿化,因其在语音、词汇上的丰富功能和意蕴,得以在上千年的语言流变中保存和发展。《红楼梦》是以北京话为语体写成的,这个语体的重要标志就是引入儿化词。曹雪芹对儿化词的运用是独具匠心的。其儿化用语多出现在口语场合,例如在人物对话如拉家常、闲聊中。贾府中运用儿化词语的上自贾母、王熙凤下至刘姥姥、老嬷嬷等阶层。当然,____________,儿化词的表意也各异:贾母的儿化词语包含对晚辈的关爱,凤姐儿则多表现为幽默打趣,刘姥姥等下层人物多出自质朴粗俗。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中,多处用到儿化。其中写初春景象的,如:“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请结合上文简析本句中“儿化”音的效果。(4分)20.下面是《红楼梦》中第四回标题,请结合标题简要概述该回的主要情节。(3分)“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2020,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①接近14亿左右的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②灾难虽巨大,但压不垮英勇的中国人民。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们挺过来了!”③钟南山院士的感慨,广泛的引发共鸣。④截止5月9日24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290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120例,治愈率达到94%。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到4月中旬,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99%,民营企业复工率超过90%,中小企业复工率超过80%……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和现代文阅读Ⅱ中画波浪线句子都有“挺”字,请简要说说二者用法上的不同。(3分)甲:这样挺好,就喝点酒,聊会儿天。乙:我们挺过来了!22.文中带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树木是大地写在天空的诗。我们将其砍伐造纸,以在上面记下自己的无知弱智。——纪伯伦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年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年级10月联考语文评分细则1.A【解析】强加因果。2.D【解析】一无可取即没有一点儿可以肯定的地方,与文意不符。3.B【解析】第四段阐述了“全景模式”主导了白居易诗歌对于西湖景观的书写,并分析了“全景模式”的特点。A选项与C选项中都是“焦点模式”,有时间点“曙霞(早晨)”和“明月(夜归)”,有空间点“望海楼”、“护江堤”、“十里沙堤”等;D选项是“主体模式”,“人生飘若浮”体现了诗人强烈的主体感觉;B选项总写杭州西湖风景如画以及湖山相依的地貌,全面模糊,没有焦点,符合“全景模式”的特点。4.一是要有明确的景点位置作为核心要素,框定景观的空间范围;二是要有明确的时间点,再辅以天气因素使景观的细节特色得以呈现;三是可从纵深关系、时间关系或平面关系来安排景观,建立景点的丰富性和体系性。(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5.《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其二)》采用了“焦点模式”。(2分)这首诗有具体的时间点“晓”、“六月”和具体的空间点“净慈寺”。(2分)这首诗在景观刻画上不仅聚焦于眼前的“荷花”和“莲叶”,还用“接天”营造了广大的背景区域。(2分)6.A【解析】“无所不能”错。阿懒虽然怀有异能,但又极为有限。比如从“阿懒自问,但给不出肯定的答案”“阿懒想不明白”等处可知。7.D【解析】文本中的侧面描写不能刻画人物心理。8.(1)生日宴会,请朋友喝酒,菜肴却很简单。胡伯为此表达歉意。(2)表明胡伯此刻没有心情做菜。虽然过生日,但女儿不在身边,郁郁寡欢,心情低落。(每点2分,“语意未尽”给1分)9.(1)想象丰富:奇异的事物空心雨,阿懒是云彩剪辑师,怀有剪辑云彩的异能等。(2)贴近现实:主人公阿懒虽怀有异能却又有局限性,他依然是在日常逻辑中谨慎行事,比如他无法剪出空心雨;时常以酒相聚,抱团取暖等情节都与日常生活无缝链接;人物之间的情感质朴,如父亲对女儿的思念,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每点3分)10.ACF【解析】夫大仁者,爱近以及远,及其有所不谐,则亏小仁以就大仁。11.C【解析】家,在《兼爱》中指卿大夫的封地。12.B【解析】不是“为了利益苟且偷生”,而是“贪求不正当的利益”。13.(1)用妇人的恩惠来安抚人,就会掩饰他内心的真情,美化他虚伪的行径。(得分点:抚,安抚;饰,掩饰;雕画,美化,修饰,各1分,句意1分)(2)竖刁、易牙,毁坏身体,杀死儿子来谋求私利,最终在齐国作乱。(得分点:干,求取;卒,最终;贼,作乱,祸害,各1分,句意1分)“贼”作名词,翻译成“祸害、作乱的人”,“为贼”翻译成“成为祸害、作难的人”亦可得分)14.乙(1分)。这个句子承上启下(1分),承上总结得出臣子不仁,篡权弑君的祸乱就会发生的结论,以做臣子的都注重仁爱,何况做君主的呢作为观点,用下文的例子来承接,前后文的联系更紧密。(1分)【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居住的地方有仁人最为美好,选择的住处没有仁人,怎么能称得上是智者?”仁人,必定是有宽恕之心然后行事。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虽然能得到高官显位,仁人也不会去做。有大仁的人能够爱身边的人并推及远方的人,到他力所不能及时,就会牺牲小仁来成就大仁。有大仁的人,他的恩德遍及天下;有小仁的人,他的恩惠只停留在妻子儿女身上。只能爱妻子儿女的人,因为他只知道谋私利,用妇人的恩惠来安抚人,就会掩饰他内心的真情,美化他虚伪的行径,谁又知道那不是真的呢?即使当时能享受到荣耀,但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却认为是最大的耻辱。所以共工、欢兜、符里、邓析,他们这些人的智慧并非不能识别这个道理,但是被圣王诛杀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德行而又贪求不正当的利益。竖刁、易牙,毁坏身体,杀死儿子来谋求私利,最终在齐国作乱。所以臣子不仁,篡权弑君的祸乱就会发生;臣子是仁人,国家太平,君主也荣耀;英明的君主明察这个道理,国家政权就会大为安宁。做臣子的都注重仁爱,何况做君主的呢?所以桀、纣因为不仁爱而失去天下,商汤、周武王因为积累恩德而享有天下,因此圣明的帝王注重恩德并极力推行它。《孟子》上说:“推行恩德能够遍及天下,不推行恩德不能保全妻子儿女。古代贤人之所以能远远地超过别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善于推广他的所作所为罢了。”材料二:把治理天下作为要务的君主,不可不考察动乱是怎样产生的。尝试去考察动乱是从哪产生的?(就会发现它)产生于人们不相爱。做臣下的、做儿子的不孝敬自己的国君、父亲,这就是所谓乱了。儿子只爱自己不爱父亲,因此损害父亲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弟弟只爱自己不爱哥哥,因此损害哥哥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臣下只爱自己不爱国君,因此损害国君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这些就是所谓乱了。即使父亲对儿子不慈爱,哥哥对弟弟不慈爱,国君对臣下不慈爱,这些也是天下之所谓乱。父亲只爱自己不爱儿子,因此损害儿子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哥哥只爱自己不爱弟弟,因此损害弟弟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国君只爱自己不爱臣下,因此损害臣下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这是什么缘故呢?都是由于不相爱。即使天下那些做盗贼的人也一样。盗贼只爱他自己的家庭不爱其他人的家庭,因此偷窃其他家庭的东西利自己的家庭;强盗只爱他自身不爱别人,因此抢夺别人财物来使自身受益。这是什么缘故呢?都是由于不相爱。即使是大夫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互相攻伐各国也一样。大夫各爱自己的家,不爱别家,因此攻乱别家而使自己的家受益;诸侯各爱自己的国,不爱别国,因此攻伐别国而使自己之国受益。天下纷乱之事(的原因),全都在这里罢了。15.D英雄男儿和病虎一样,即使老病疲弱,也不改壮心,虽命运起伏,但是不甘沉沦而死。【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本诗七、八句描写了古来英雄男儿如病虎一样经历了命运的起伏坎坷,也如病虎一样壮心犹存,不会因为时运不济、处境狼狈就沉沦而死。16.①本诗前四句,病虎在蒿草中妥尾独行,吞声藏形,狐狸豺狼却啸舞且嗥。诗人感叹英雄男儿如病虎般处境艰难,反观宵小之徒却得志撒欢,在朝堂纵横驰骋。②本诗五到八句,病虎虚弱力竭,虽存驰骋捕食的壮心,只能忍受着饥饿孤独,睡觉度过白日。诗人悲愤于男儿命运起伏也是如此,虽不甘沉沦却也无力改变。③诗末运用典故,老虎落难后受人之恩尚能扔金枕报答,英雄豪杰若能受到恩遇,一定也会倾尽全力来回报,诗人以“投何人”表达了不受恩遇的迷茫、愤懑。(一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解析】本诗考查了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探究诗歌主旨的能力。【诗歌赏析】岳珂别开生面地抓住虎之病废与英雄受困二事的相似之点,以病虎来象征失意英雄,一上来四句,在凄凉的旷野气氛的渲染中,引出了病虎憔悴的形象。放眼望去,这荒原天低云密,白日无光;侧耳一听,凄厉的野风掠过山谷,带来阵阵野兽的叫声。这就突出了环境的阴森可怖。这个非人之地,正是禽兽出没的场所。可是,这儿一边是狐狸豺狼这些乘时得志之徒在撒欢,另一边却是病废的老虎忧郁地在蓬蒿中踯躅。群兽是啸舞且嗥,纵横驰骋;而昔日的“兽中之王”现在却步履维艰,吞 声藏形。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描写,病虎处境之狼狈已跃然纸上。空怀壮心,无力再振雄风,落得冻饿交加,连大白天也只好睡觉,何等可悲。“壮心”一句,化用曹操“烈亡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意更悲怆。读到此我们方才明白,作者慨叹猛虎之病,原来是喻指人间英雄失路悲。这一段巧妙地赋予病虎以人的性格与感情,亦虎亦人,这样就为下段反过来以人比虎,发抒悲慨埋下了伏笔。病虎犹思食肉,英雄焉能甘心死牖下!诗的最末两句,用虎投金枕报答周义收容之恩的传说作结,意思是说:老虎受人之恩尚能报答,英雄豪杰若能以国士待之,定当报知遇之恩。这种始终以虎比人的写法,比抽象的议论和呼喊更具力量。岳珂精心塑造病虎的形象,究竟是为什么呢?岳珂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孙子。当年他英雄的祖父在抗金战场上所向无敌,如虎啸生风,使金兵闻风披靡,犹如百兽慑于虎威。不料后来遭到卖国贼秦桧的迫害,死于冤狱,这比老病岩窦的虎更惨。岳飞之后“志士仁人,抱愤入地”(陆游《跋傅给事帖》)的现象并未改变。因此,岳珂虽然继承家庭的爱国传统,很想有所作为,一方面奔走呼号,为祖父辩诬,搜集和编辑岳飞的著作以激励时人;另一方面又宣传抗金,议论时政。但凡此种种,都无法改变时局。他自己也受过当局的打击迫害,于嘉定年间坐诬去官。到嘉熙初年皇帝察其“前枉”而特诏复官时,他已五十五岁。《病虎》一诗见于他嘉熙二年至四年(1288–1240)这三年内创作并自编的集子《玉楮集》。这时下距南宋亡国仅三十多年。眼看中兴无望,功业不成,年近花甲的岳珂怎能不发出生不逢时的感叹?如此看来,他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病虎》这样的咏物抒愤的诗篇,就是可以理解的了。不必坐实诗中某一细节是指某事,但可以肯定,诗中创造的意境和形象,正是岳家三代及当时抗金志士们不幸遭遇的缩影和象征。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海上明月共潮升皎皎空中孤月轮(3)与子同袍与子同泽18.还可带有“轻蔑、厌恶”人物身份不同19.①表示春天万物萌新,事物细小的意思。②蕴含着作者对这些事物的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每点2分)20.①拐子把拐来的英莲先卖与冯渊,又偷卖与薛蟠,薛蟠为抢人恃强打死冯渊。②贾雨村走马上任应天府,经门子葫芦僧指点后胡乱判了案,薛蟠得以免除牢狱之祸。21.甲句“挺”是副词,表示程度加深,相当于“很”。乙句“挺”是动词,作谓语,相当于“支撑”。(回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22.①“接近14亿左右的”两个约数“接近”“左右”不能连用,任删掉一个即可。③搭配不当,“广泛的引发共鸣”应该为“引发广泛的共鸣”。④“截止”应该改为“截至”解析:一是从语意上说事情还在继续;二是“截至”后面须带时间词语(作宾语)。例如,“春节假期截至2022年2月7日”、“截至昨天”、“截至某月某日”。“截止”不能带时间词(作宾语)。“截止”通常在时间词之后使用。“截止”的使用还有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截止日期”。“截止日期”这种说法跟上面说的情况不同,“日期”不是宾语,这里的“截止”是定语,“日期”是中心语。23.题目解读:第一句纪伯伦的话点明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从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到机器时代,人类对 于自然界的改造越来越深入;从“敬畏天地”到“人定胜天”,自然在人类的眼中,逐渐从神灵变成了工具。三百年的工业文明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文明,社会生产力超前,人类对自然的索取亦空前,但人们逐渐忘记了:自然并不是一个死物,自然的生命与人类社会的生命紧密勾连在一起。后半句点出来人类对自然利用、索取是“无知和愚昧”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会伤害人类自己。当前,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日益强烈,北京的PM2.5已让普通老百姓叫苦不迭,也让国家蒙受羞辱,最近不断来袭的台风、飓风让世界许多国家遭受巨大损失。在此严峻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促进巴黎协定的签订,在全球成为改善“天人”关系的主导者,而且在国内制定了历史上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法”。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五年的努力,中国完成了“促进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这是中国有史以来,作为执政党承担起改善“人与天”也就是“人与大自然关系”的顶层设计,承诺在中华大地建立美丽中国,提出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并在即将召开的19大上,将建立“生态文明”定为我党的治国方略。这表明“天人合一”古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更是已经演变成“生态文明”这个崭新的观念。第二句话体现的是“出乎天性,谐和共生”的道理。“天人合一”的观念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花鸟虫鱼、云雨变化也成为普罗大众能感知的美好存在。无论古今中外,亲近万物、融入自然似乎源于生灵本性,通过人与自然的谐和互动而获得审美体验、心灵皈依亦成为永恒共识。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哲学理念,最早由庄子明确阐述,后被汉代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发展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体系。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互相包容,合成一体。张世英先生也认为,“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智慧、人类哲学的一个独特贡献。1990年12月,费孝通先生在东京“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并在《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一文中说: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欣赏本民族文明的同时,也能欣赏、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那么,地球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就达到了一种和谐,就会出现持久而稳定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结合起来,不但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且包含了社会各个个体之间的融洽相处,互补共存,完整地呈现了中国和谐哲学的深刻内涵。学生通过对两句话的解读可以提炼出相应的观点:切入分45分。1、一般立意:人们需要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达到平衡、理想的状态。学生仅仅谈要保护环境,或者说人破坏环境的弊端,为一般立意,45分左右。2、较好立意:身处自然,接受自然馈赠,人类与自然天然具有同一性。如今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推广、拓深,“生态文明”的概念应运而生。观点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带有一定的哲学思考,可以到48分以上最佳立意:结合两则材料衍生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如果能联系当下时事,谈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做出的努力,为深刻立意,可以给50分以上。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15:00:07 页数:11
价格:¥2 大小:58.5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