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2024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调研高二语文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各种各样的比较有名的神话中,月亮总是和美丽的女神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还是由此演变的罗马神话中的狄安娜,或是中国的嫦娥与日本的辉夜姬。在这些神话故事里,月亮都是以女性的角色出现的。而在原始文化中,女性以月亮为代表,男性则以太阳为代表。在中国,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阴阳的观念,并形成最初的文化体系,用以认识、解释和处理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按照阴阳的文化体系,阴—月亮—女性与阳—太阳—男性是相对应的两方面。直到今日,阴阳文化体系仍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发挥着作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这些观念如此根深蒂固,自然地,在人类的意识深处就很容易把月亮和女人联系在一起。尽管月亮神话有着丰富的象征内涵,但它的主导象征却是表现“生命的繁衍与永恒”,由此而与女性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女性的象征。这一点在中西文化中都有明显的表现。月亮,既是自然景观,也参与人的生活,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把它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赋予它以性别特征。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艾瑟哈婷在《月亮神话》中说过:“无论在当代还是古典诗歌中,以及时代不明的神话和传说里,月亮代表的就是女人的神性、女性的原则,就像太阳以其英雄象征着男性原则一样。”阳性的太阳代表着公开的社会化的生活,是权威与力量的代表,而夜晚的月亮属于阴性,代表着隐蔽的私人化的生存形态,是神秘、感伤又富有诗意的。(摘编自段君、齐昕《浅谈中西月亮神话》)材料二:印度到处是毗湿奴的神庙,目前的印度教依然流传一个毗湿奴化身侏儒步天的故事。毗湿奴变成侏儒,三步就跨完天地,多具有想象力啊。那么,现实中有这样的侏儒吗?有的,就是圆圆的太阳。在中国,拟人化的太阳也是这个模样的,《山海经》里有一个太阳神名叫帝江,就是这圆溜溜的可爱模样。现在我们看到的伏羲女娲汉画像,一个拿着规,一个拿着矩。太阳神与月亮神拿着规和矩测量天地,和印度的毗湿奴三步跨完天地,不正好巧合吗?印度教神庙中月亮神的名字Chandra,汉语译成“旃陀罗”或“钱德拉”,但由于发音习惯的不同,也可以把后面的dra读为jiao,这就和“婵娟”十分接近了。婵娟即蟾蜍,蟾蜍是月亮的象征,所以婵娟也就指月亮了。中国的月蟾神话是自己形成的,因为它与汉语有关。《天问》里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 何,而顾兔在腹”的句子,其中“顾兔”之“顾”有的解释为回顾,有的解释为“蟾”,其实“顾”就是“蛙”。“蛙”与羲和的“和”同音,羲和分化之后,“和”大多代表月亮,比如嫦娥与女娲。“娲”读音与“蛙”同,正好说明月亮上有蟾蜍(蛙)的起源。既然月蟾神话起源于中国,Chandra一词即使与月蟾有关,也只能是印度受到中国的影响。印度没有月塘神话,但有月兔的说法。说月亮上有兔子的,只有中国与印度。在神话研究方面,我们一般只谈印度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影响,很少说中国对印度有什么影响。其实,中国对印度的影响也是有的,并非只输入不输出。(摘编自吴晓东《印度日月神话的田野考察》)材料三:嫦娥奔月的故事,早在殷商易学《归藏》中就已出现,但也只是先秦诸多神话传说体系中的一个。嫦娥作为月亮人化形象的确立是在汉朝时期,唐代后月亮神话体系中又出现了“吴刚伐桂”的故事体系。中国的月亮神话发展脉络总体是根状的,但关于月亮的几大要素一直保留,如蟾蜍、玉兔、桂树等。古希腊神话从诞生之初就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神话体系,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融合发展。两个神话体系中古人都将月亮的人形化形象视为女性。在原始宗教时代的泛灵教时期,人们会很自然地将人类本身的特征——对立的性别关系带入有灵性的事物中,使神也有性别之分。月亮本身所具有的柔和的光线、神秘的特质与女性温柔的性格相符,同时女性的生理周期也与月亮运行周期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故不仅仅在中国与古希腊,在全世界的神话中,月亮神多以女性形象出现。月亮被确定为女性的代表后,就被赋予生殖崇拜。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存条件艰难,“多子”成为原始先民保证种族延续的重要条件,因而无论哪个地区,人类对繁殖后代的渴望都成为一种信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里居住着蟾蜍与玉兔,寓意多子多福,后来它们更是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希腊神话里,阿尔忒弥斯还是丰产与孕育女神,保佑妇女生产,是古老的女性生殖崇拜的延续与强化。中国神话中的嫦娥,本是人间英雄后羿的妻子,在服下不死药升到月亮后成为神灵;吴刚也是因为其在修仙过程中触犯禁忌而被罚到月宫砍桂树。中国的神本身多是肉体凡胎,依靠某种超自然力量而成为永生不死的“神”。他们获得永生后就不再干预人间事务,与人类建立起一层隔阂,供人们瞻仰。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则更多体现了“人”的性格,能随意干涉人间事务,本质上是神的人性化。阿尔忒弥斯经常出没于人间狩猎,会参与人间纷争,能随意给予人类恩泽或惩罚。人与神之间共处一个时空,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有力量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古希腊民主平等的思想。(摘编自胡宇坤《试比较中国与古希腊的月亮神话》)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阴阳观念形成的文化体系,至今仍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发挥作用,让人们自然地把月亮和女人联系在一起。 B.人们把月亮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赋予它女性特征,代表隐秘的生存形态。C.在神话研究中,我们一般只关注印度对中国的影响,月蟾神话起源研究则能看出中国对印度也是有输出的。D.在原始社会时期,生存条件极为艰难,因而人类赋予了月亮生殖崇拜,从而保证种族更好地繁衍延续下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材料一中,作者引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艾瑟·哈婷的话,以支撑“月亮成为女性的象征”的观点。B.在材料二中,作者从语言发音、语义辨析等角度,推断出中国和印度月亮神话之间存在着关联。C.在材料三中,作者以“根”作比,指出了“中国月亮神话发展脉络”的总体特征,语言生动形象。D.三则材料均是从中西方神话传说出发,结合各国的文化特征,探究月亮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内涵。3.下列故事中的形象最符合材料三中有关中国神话中“神”的特征的一项是()A.神农氏遍尝百草,帮助老百姓识别草药。B.文王拘差里,观天象卜罾草而推演周易。C.老子骑牛出关紫气东来,被奉太上老君。D.关羽殁后被尊为武财神,受到后世供奉。4.材料一和材料三都认为“月亮是女性的代表”,但论述角度不同,请分别概括。5.学校组织“中西方文化交流”游学活动,你计划运用以上材料中的说法向外国友人解读《春江花月夜》一诗中的“月”。请结合诗句,列出发言要点。【答案】1.D2.D3.C4.材料一:从阴阳文化体系和月亮象征内涵的角度加以论述。材料三:从月亮自身特征和运行规律的角度加以论述。5.①月亮与女性温柔的性格、形象联系紧密,如:“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②月亮象征生命的永恒,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③月亮有神秘、感伤的诗意,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因而人类赋予了月亮生殖崇拜,从而保证种族更好地繁衍延续下去”因果关系不当,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三第三段“月亮被确定为女性的代表后,就被赋予生殖崇拜。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存条件艰难, ‘多子’成为原始先民保证种族延续的重要条件,因而无论哪个地区,人类对繁殖后代的渴望都成为一种信仰”可知,是因为原始社会人类对繁殖后代的渴望都成为一种信仰,所以才在月亮被确定为女性的代表后,就被赋予了生殖崇拜,但赋予月亮生殖崇拜并不能保证种族更好地繁衍延续下去。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写作目的及文章语言特点的能力。D.“三则材料均是从中西方神话传说出发”理解错误,材料二和材料三是从中西方神话传说出发的,而材料一第一段是概括说明。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特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三第四段“中国的神本身多是肉体凡胎,依靠某种超自然力量而成为永生不死的‘神’。他们获得永生后就不再干预人间事务,与人类建立起一层隔阂,供人们瞻仰”可知中国神话中“神”的特征。A、B、D不符合“依靠某种超自然力量而永生不死”,他们没有获得永生,也没有与人类建立起一层隔阂。而C完全符合中国神话中“神”的特征。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则材料的论述角度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在这些神话故事里,月亮都是以女性的角色出现的。而在原始文化中,女性以月亮为代表,男性则以太阳为代表。在中国,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阴阳的观念,并形成最初的文化体系,用以认识、解释和处理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按照阴阳的文化体系,阴—月亮—女性与阳—太阳—男性是相对应的两方面。直到今日,阴阳文化体系仍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发挥着作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可知,材料一是从阴阳文化体系方面加以论述“月亮是女性的代表”。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尽管月亮神话有着丰富的象征内涵,但它的主导象征却是表现‘生命的繁衍与永恒’,由此而与女性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女性的象征。这一点在中西文化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可知,材料一是从月亮象征内涵的角度加以论述“月亮是女性的代表”。根据材料三第二段“月亮本身所具有的柔和的光线、神秘的特质与女性温柔的性格相符,同时女性的生理周期也与月亮运行周期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故不仅仅在中国与古希腊,在全世界的神话中,月亮神多以女性形象出现”可知,材料三是从月亮自身特征和月亮运行规律的角度加以论述“月亮是女性的代表”。【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思考《春江花月夜》一诗内容,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诗文中的月亮。根据材料三第二段“月亮本身所具有的柔和的光线、神秘的特质与女性温柔的性格相符”可知,月亮与女性温柔的性格、形象联系紧密,《春江花月夜》一诗中“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意思是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此句是指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了思妇的温柔形象。根据材料三第三段“月亮被确定为女性的代表后,就被赋予生殖崇拜。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存条件艰难,‘多子’成为原始先民保证种族延续的重要条件,因而无论哪个地区,人类对繁殖后代的渴望都成为一种信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里居住着蟾蜍与玉兔,寓意多子多福,后来它们更是成为月亮的代名词”,第四段“中国神话中的嫦娥,本是人间英雄后羿的妻子,在服下不死药升到月亮后成为神灵;吴刚也是因为其在修仙过程中触犯禁忌而被罚到月宫砍桂树。中国的神本身多是肉体凡胎,依靠某种超自然力量而成为永生不死的‘神’。他们获得永生后就不再干预人间事务,与人类建立起一层隔阂,供人们瞻仰”可知,月亮象征生命的永恒,《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意思是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这两句体现了月亮象征的生命的永恒。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阳性的太阳代表着公开的社会化的生活,是权威与力量的代表,而夜晚的月亮属于阴性,代表着隐蔽的私人化的生存形态,是神秘、感伤又富有诗意的”可知,月亮有神秘、感伤的诗意,《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意思是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这句诗诗人给江、天、月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由江上的月景引发了诗人的感伤。二、文学类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乡村教师(节选)刘慈欣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挪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这时,窗前走过了几个小小的黑影,在不远的田垄上围成一圈蹲下来。在那圈娃们中间,亮起了几点红色的小火星。在这一片银灰色的月夜背景上,火星的红色格外醒目。他知道娃们是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他用尽了一生在娃们的心中燃起科学和文明的火苗,但他明白,同笼罩着这偏远山村的愚昧和迷信相比, 那火苗是多么弱小。半年前,他拿起一根扁担,和想从校舍取下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远方,在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这是一场几乎波及整个银河系的星际大战,是银河系中碳基和硅基文明之间惨烈的生存竞争,但双方谁都没有料到战争会持续两万银河年!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以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严重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已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得到保护。夜深了,烛光中,全班的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吃药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起来。娃们中传出了低低的抽泣声。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发射奇点炸弹!”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1号随机点检测。”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开始3C级文明测试。1号测试题未通过,2号测试题未通过……10号测试题未通过!“发射奇点炸弹!”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11号测试题未通过!12号测试题未通过!“3C文明测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3C文明测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3C文明测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C文明测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3C文明测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在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我们险些毁灭了一个碳基文明。”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在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起锄头铁锹,开始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这种方式信息传输的速率是多大?”“大约每秒1至10比特。”“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教——师?”“一个早已消失的太古文明词汇,很生僻,在一般的古词汇数据库中都查不到。”当娃们造好那座新坟时,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太阳从山后露出一角,把一抹金辉投进沉睡着的山村。在仍处于阴影中的山谷草地上,露珠闪着晶莹的光,可听到一两声怯生生的鸟鸣。(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讲述了在贫穷落后山村里,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山里娃讲授物理知识,最终间接拯救地球文明的故事。B.第三段“在那圈娃们中间,亮起了几点红色的小火星”,“几点红色的小火星”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娃们内心对科学和文明的渴望。C.中间部分“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这句话制造悬念,让读者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走势更加关注。D.地球与银河系中心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行文简洁,信息量大。开篇几段就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身体、工作情况、经济状况以及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等。B.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碳基舰队在探测到地球上有3C级以上文明后让炸弹转向情节等,体现了尊重文明的精神。C.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D.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过程中探触并保留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8.“宏”是刘慈欣作品的核心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宏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9.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答案】6.B7.C8.①视野宏大:宇宙空间,以光年为计算距离的单位;战争时间为“两万年”。②人格伟大:乡村教师平凡无私,用自己的生命传播文明。③教育力量强大:依靠师生让人类的文明得以代代传承。9.①与前文多处写乡村教师临终前病重的情形相照应,使小说结构完整。②对早晨“一抹金辉”“晶莹的光”“鸟鸣”等环境的描写,暗示乡村教师虽然去世,但传承文明,给山村留有希望。③语言含蓄,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教师坚守使命、传承文明的崇高精神的赞美。【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一一比较。B项,“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娃们内心对科学和文明的渴望”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他知道娃们是在为他烧香和烧纸……同笼罩着这偏远山村的愚昧和迷信相比,那火苗是多么弱小”分析可知,“几点红色的小火星”不象征“渴望”。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C项,对主题的理解有误:乡村教师用卑微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传承文明,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表现了悲情的英雄主义主题。不仅仅是同情,更是对坚守使命、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的敬仰和歌颂。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探究小说的丰富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主题和情感。然后仔细阅读题干,根据题目要求再回归文本,找出题目要进行探究阅读的部分,结合文本内容,从文本的主题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抒情表达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即可。“宏”是刘慈欣作品的核心词,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宏大”体现在哪些方面?从文中“在距地球五万光年 的远方,在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这是一场几乎波及整个银河系的星际大战,是银河系中碳基和硅基文明之间惨烈的生存竞争,但双方谁都没有料到战争会持续两万银河年!”等语句可概括出气象磅礴、视野宏大,一场战争就持续两万年,简直是旷古烁今,亘古未有。从“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吃药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起来。……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等语句看出乡村教师的平凡、敬业,彰显了人民教师的伟岸形象。“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教——师?”“一个早已消失的太古文明词汇,很生僻,在一般的古词汇数据库中都查不到”等语句说明教师这个行业在传承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教育的作用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是非常令人震撼的。【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小说)的重要语段(情节、细节)的作用及其探究其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题干要求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小说结尾的相关语句是:当娃们造好那座新坟时,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太阳从山后露出一角,把一抹金辉投进沉睡着的山村。在仍处于阴影中的山谷草地上,露珠闪着晶莹的光,可听到一两声怯生生的鸟鸣。这些语句说明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老师离开了人世,他的伟岸的形象早就刻在了学生心中,“一抹金辉投进沉睡着的山村”,这是教师人格的力量,这是人性的光辉,这样写能表达出作者对教师坚守教育的使命的礼赞这个主题。除了人物形象的彰显和主题的烘托外,从情节结构来看,正是由于教师的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恪尽职守,所以生命走到了尽头,这样写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有头有尾,非常完整。宁静的乡村有了这抹光辉,将会开启发展的新的篇章,预示着人类只要播下教育这粒种子,未来定会充满着勃勃生机。【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聪明深察A而近B于死者C好议D人者也E博辩广大F危其身者G发H人之恶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世家,是纪传体史书《史记》为历史人物作传时采用的一种体例,一般是给诸侯工作的传。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C.毕弋,毕为捕兽所用之网,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D.国家,国是指大夫封地,也有国都的意思。家指诸侯的封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A.孔子在鲁国时,鲁国国君和孔子共乘一辆马车,带了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从,一起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B.三代圣王主持天下政事时,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与三代暴君耽于酒乐,不顾国家百姓形成鲜明对比。C.选段中墨子的“非命”观是对那些拿“命运”来说事,但自身不努力也不试图改变的统治者和百姓的批评。D.第三则材料从正面立意,指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大家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做到互相爱护,就能消除乱象,使天下大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2)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14.简要概括墨子的“非命”观给了你哪些为人的启示?【答案】10.CEG11.D12.A13.(1)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遭排斥,在宋国、卫国被驱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过围困,又返回了鲁国。(2)看待弟弟、子女、臣下就像看待自己,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所以不孝不慈爱的现象都没有了。14.①掌握自己命运,不可怨天尤人;②善待亲人君长,勤劳简朴。【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对问题看得清楚、深刻却走投无路的人,是因为喜欢评价别人。能广博地辨别是非善恶却面临险境的人,是因为喜欢揭露他人的丑恶。“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中,“者”的意思“……的人”,是此句的中心语,且“……者,……者也”是判断句,故在CE断开;“博辩广大危其身者”中,“者”的意思“……的人”,是此句的中心语,,同样“……者,……者也”是判断句,G处断开。故在CEG三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国是指大夫封地,也有国都的意思。家指诸侯的封地”错误,国是指诸侯的封地,也有国都的意思。 家指大夫的封地。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鲁国国君和孔子共乘一辆马车……一起……”错误,由原文“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可知,应该是鲁国国君给了孔子和南宫敬叔一辆车、两匹马,他俩一起去,而不是鲁君跟孔子一起去。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去”,离开;“乎”,介词,在;“斥”,被排斥。(2)“视”,看待;“若”,像;“恶”,怎么;“亡”,通“无”,没有。【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和“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可知,人要掌握自己命运,不可怨天尤人;由原文“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可知,人要善待亲人君长,勤劳简朴。参考译文: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成年后,曾经担任过季氏家中管仓库的小吏,把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官,在他的管理下家畜繁殖,数量增多。从这做起,升为掌管工程事务的司空。不久,他离开鲁国(寻求从政之途),在齐国遭排斥,在宋国、卫国被驱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过围困,又返回了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大个子”,认为他与众不同。鲁国依然善待孔子,因此他就返回了鲁国。鲁人南宫敬叔对鲁国国君说:“请允许我与孔子去周地。”鲁国国君给了他们一辆车、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从,让他们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事情结束之后)告别时,老子为孔子送行,说:“我听说富贵之人拿财物送别,而仁人用有益的话赠别。我不是富贵之人,但还虚有仁人的称誉,那就送你几句话吧:对问题看得清楚、深刻却走投无路的人,是因为喜欢评价别人。能广博地辨别是非善恶却面临险境的人,是因为喜欢揭露他人的丑恶。做孩子就要一切为了父母,不考虑自己;做臣子就要一切为了国君,不考虑自己。”(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墨子说:“从前三代的圣王禹、汤、文、武,刚主持天下政事时,说务必举拔孝子以鼓励人们侍奉父 母,尊重贤良的人而教导人们做善事。所以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如果按圣王说的去做,则天下的动乱,将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平定。如果认为不是这样,古时桀时的混乱,汤治理了;纣时的混乱,武王治理了。那个时候,这个世道没有改变,人民也没有改变,君王改变了政务,人民就改变了风俗。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在那时不能矫正他们耳目的欲望,而放纵他们内心的邪念,在外驱马打猎射鸟,在内耽于酒和音乐,而不顾念他的国家百姓的政事,过多地做无用的事,残暴地对待百姓,于是失去了国家。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我治政不强。’一定说:‘我命里本来就要失国。’即使是三代时疲弱无能的百姓,也是这样。不能好好地对待亲人君长,很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粗陋,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所以自身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不能努力地劳作’,也说‘我命里本来就穷’。”(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考察这是因何而起的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长与君主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子女、弟弟、臣下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所以不孝不慈爱的现象都没有了。还会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看待别人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偷窃?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劫夺财物?所以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没有了。还会有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发动攻伐?因此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现象就没有了。假使天下之人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之间不互相攻伐,封地与封地之间不互相侵扰,偷盗抢劫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安定了。(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游诸葛武侯书台宋·陆游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注】①诸葛武侯书台:诸葛亮相蜀时,曾在成都北筑读书台。②沔阳:今陕西勉县,城南定军山有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迁城北。典午:指司马。③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梁父吟。诸葛亮隆中时,躬 耕陇亩,好为《梁甫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本诗开篇从河阳道中诸葛武侯祠着笔,渲染出衰飒的气氛,引发了怀古之思。B.诗中写司马懿不敢应战诸葛亮之事,暗含了作者对两人鲜明的褒贬与爱憎态度C.诗中以《出师表》肯定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认为诸葛亮远胜前人管仲与乐毅。D.诗人批判一般的读书人见识鄙俗浅陋,即便登上武侯书台也不明白读书的意义。16.本诗“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两句与苏轼《江城子》“料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三句,二者都是虚写,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本诗由阵阵松风想到诸葛亮吟唱《梁甫吟》及慨然出山的场景,表达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②苏词想象明月照在亡妻坟墓上的情景,表达对亡妻深沉的思念。【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即便登上武侯书台也不明白读书的意义”错,诗人是嘲讽俗儒不明白诸葛亮为何能够建立这样的功业,还在纷纷猜测当年诸葛亮在这高台上读的是什么奇书。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意思是这墓前的松风还在怀想当年诸葛亮吟诵《梁甫吟》的情景,以及回忆诸葛亮慨然应允出山,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此句借“松风”抒己怀,向往诸葛亮的风采,表达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料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想象明月照在亡妻坟墓上的情景,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此处推己及人,表达对亡妻深沉的思念。五、理解性默写(6分)17.按要求填空。(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贴身衣物的句子是:岂曰无衣?_____________。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一起行动的句子是:修我矛戟,_____________。(2)《〈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却可以万古长青。 (3)《将进酒》接着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与子同泽②.与子偕作③.不失其所者久④.死而不亡者寿⑤.陈王昔时宴平乐⑥.斗酒十千恣欢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泽、偕、失、宴、恣、谑。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回目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格式,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我们常说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一百回的《西游记》,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所谓“回”就是“回目”,又称章回题目,是章回小说的典型特征。在章回小说由民间说书艺术雅化为文人案头之作的过程中,回目形式由单句发展为偶句,字数也由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1),而且也便于追求文字和音韵上的形式美。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作为杰出代表的四大名著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即每一回的标题都是一副词句工整、前后相衡的对联。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因为就大多数回目而言,句子可长可短,结尾可平可仄,句式灵活多变,与诗的形式并不相同,反而与对联更为。在章回小说的每回之前,(2),让读者看了此联就知道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统观阅读小说回目,还可以从中了解整部小说的叙述脉络。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枝独秀错落有致吻合如果B.一枝独秀参差不齐契合不但C.独树一帜错落有致吻合不但D.独树一帜参差不齐契合如果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被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B.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C.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D.将对联这一独特的中国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20.请在文中(1)(2)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D19.C 20.(1)不但易于较完整地概括每回内容(2)均有一副标明篇章内容的对联【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一枝独秀:形容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最为优秀。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语境是回目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格式自成一家,故选“独树一帜”,排除A选项和B选项。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错落有致:布局交错纷杂,但极有情趣。此处指字数多少不齐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故选参差不齐,排除C选项。契合:符合。吻合:完全符合。不但:表递进关系。如果:是假设关系。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然后联系上下文,审读原文语句,确定语意关联,再次对比选项,找出差别,认真推敲之后确定答案。A选项,“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被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残缺介词造成偷换主语;B选项,“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残缺介词造成偷换主语;D选项,“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的最后残缺介词“中”,偷换主语。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应用能力,侧重于语意简明、连贯、得体。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根据前后语境的需要综合分析作答。①承接“字数也由参差不齐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应指出其好处,联系后句“而且也便于追求文字和音韵上的形式美”,应是不但易于较完整地概括每回内容;②承接“在章回小说的每回之前”,联系后句“让读者看了此联就知道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应是均有一副标明篇章内容的对联。【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 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1.回目是章回小说内容的概括,许多古文内容也可以借用回目来概括。请你从所供古文名篇中任选一个,依据其内容补写回目。(1)《烛之武退秦师》:“三寸巧舌力挽狂澜纾国难,__________。”(2)《鸿门宴》:“刚愎自用项羽失良机,__________。”【答案】①.一言利辩荡气回肠化干戈②.韬光养晦刘邦得主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章回小说的每一回合的标题往往是一个对仗工整、整齐划一的概括性词句,比如《三国志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都能极好地概括出每一回大致上的内容。这也符合了当时民间艺人为了吸引听众而使用这样的标题来点明内容。标题一般也比较简略,使人通俗易懂。根据《烛之武退秦师》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确定第1空,比如“三寸巧舌”对应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师的语言技巧,可概括为“一言利辩”;其次从性质上分别用四字短语来形容烛之武的形象特点和情节性质:“力挽狂澜”对应“荡气回肠”;最后从对于郑国而言,即成功的角度总结为:“纾国难”对应“化干戈”。第2空结合《鸿门宴》来填空:其中“刚愎自用”与“韬光养晦”词性结构对应,都表现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点,“项羽失良机”,对应“刘邦得主动”,这是“鸿门宴”后双方的情形对照,一败一成。故可写“刚愎自用项羽失良机,韬光养晦刘邦得主动”。22.许多回目本身就可以当作言辞优雅、意境生动的名联来欣赏。下面选取了《红楼梦》三个回目,请你从中任选一个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加以赏析。(1)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2)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3)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膳”【答案】(1)“花解语”指袭人情真意切劝慰宝玉爱惜自己明德上进;“玉生香”指宝黛二人情投意合笑诉情话;此处“花解语”“玉生香”巧用双关生动形象,用叠词“切切”“绵绵”表现人物情感,温馨细腻。(2)分别写薛宝钗戏蝶与林黛玉葬花两个情节。薛宝钗雍容华贵,容貌妩媚,体态丰腴,此处以杨玉环代指;因为林黛玉婀娜多姿,外表秀美,姿态轻盈,以赵飞燕代指。这样回目更加幽情含蓄,增添诗意。(3)大观园迎来一场瑞雪,如银装素裹的“琉璃世界”,恰巧栊翠庵中红梅怒放,呈现出“白雪红梅” 的诗意画面;大家欢聚一堂的时刻,贾宝玉与史湘云一对哥姐欢快地偷烧鹿肉。诗情画意之雅境与偷食“腥膻”之俗景,雅俗共赏,相映成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熟悉小说相关内容、情节和手法。题干要求“许多回目本身就可以当作言辞优雅、意境生动的名联来欣赏。下面选取了《红楼梦》三个回目,请你从中任选一个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加以赏析”,明确了解答此题的角度为“内容”和“形式”。要从回目中引出相关情节和内容,然后结合修辞手法,具体分析。(1)“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花”指“花袭人”(袭人姓花),她在晚上规劝贾宝玉来着,劝得还很动情,所以说“情切切”。古时用“解语花”来比喻美人(意即会说话的花),“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玉”指林黛玉。这一回讲了两个故事,前一句的故事是袭人病了,宝玉去看她,然后袭人借机劝了宝玉一席话,袭人全名是花袭人。后一句对应的故事是说宝玉次日去看黛玉,结果闻到黛玉袖子里有香气,然后俩人打情骂俏了几句。不是有说暖玉生香吗,俩人言谈中提到了暖玉,而且宝玉为了逗黛玉,还编了个老鼠偷香芋的故事。形式上使用了双关和叠韵词。(2)涉及到两个故事情节.一:宝钗扑蝶:宝钗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来找黛玉,为避嫌疑,便抽身回来要寻别的姊妹去。这时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宝钗遂取出扇子来扑蝶。只见那一双蝴蝶穿花度柳,引的宝钗蹑手蹑脚,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二:黛玉葬花:黛玉访宝玉吃了闭门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产生误会,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黛玉曾因为怜桃花落瓣,手把花锄,收抬残红,葬于花冢。如今时值暮春时节,又来到花冢,她从落花中联想到自己的悲剧的宿命,于是以落花自况,十分伤感地哭吟了这首《葬花吟》。表达形式上使用了借代和比喻。(3)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写雪地红梅的景色好不漂亮。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从内容看,似是写薛宝琴身穿大红披凤立在雪地里的美景。而实际上,这白雪,这红梅,都是指妙玉。妙玉身在佛门,孤标傲世,身心一片洁白,可谓琉璃世界也。但她是在世难容的境地中生存着的,她美丽如兰,如红梅,她的心更如雪地红梅,她虽然身处佛门,但她是一个青春少女,有自己爱的渴望和追求,这种渴望和追求恰似雪地红梅,在寒冷寂寞中开放着。语言表上使用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象征比喻、借代法,脂粉,借代指众女孩;香娃,借代指宝玉,割腥啖膻,是代指吃烧烤的生鹿肉。2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B.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承认有神的主宰,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C.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和墨家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主张,墨家在先素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D.八佾:佾,“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承认有神的主宰”错误,应是“否认有神的主宰”。故选B。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A.是以圣人欲不欲B.能不龟手一也C.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D.故亏父而自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欲:动词,没有活用,想要。句意: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B.龟:使动用法,使皮肤冻裂。句意: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C.齐: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句意: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D.亏:使动用法,使受损失。句意:所以使父亲受损失而让自己受利。故选A。25.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静而后能安B.迩之事父兄之不慈弟C.见贤思齐焉焉能攻之D.不足以事父母故乱异家以利其家【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A项,而: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B项,之:助词,调节音节/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C项,焉:语气助词,无具体意义/副词,怎么。 D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故选D。26.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A.辞让之心,礼之端也B.治之于未乱C.仁以为己任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答案】B【解析】【详解】例句状语后置句,句意为:古代想要把自己光明德性在天下昭明的人。A项,判断句,句意为:谦辞礼让的心是礼的发端。B项,状语后置句,句意为:在事物没有出现乱象之前,就要治理好。C项,宾语前置句,“以仁为己任”,句意为: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D项,省略句,“或以(之)封”,句意为: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故选B。八、作文(60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自然造化,它静静地存在于自然当中,向我们行无言之教。自然之美如此,社会之美也是如此。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试题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先引用了老子的名言(这句名言话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在此不妨按字面来理解),接着进一步指出美源于“自然造化(即天地)”,然后揭示美的功用:“向我们行无言之教”。第二句把美从自然延伸到社会中去,意味着美不仅仅指自然美,还包括社会中的各种美,如人文景观、文学艺术、思想心灵等,从而扩大了美的界限,拓宽了写作范围。由此可见,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欣赏自然和社会之美,并从中获得美感,受到启迪,得到教益。比如祖国大好河山之美,风景名胜之美,还可以从自然之美的多 样性扩展到社会人生之美,可以谈伟大是一种美,平凡也是一种美,可以谈阳刚是一种美,阴柔也是一种美,还可以阐发寻常事物亦有不寻常之美、要善于体察身边景物之美人性之美等观点,需要善于发现,敏于辨别,精于思考,勇于创造等。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天地有大美且言,社会因大美而贵。接下来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山水之遥遥,美不胜收,旖旎我中华。,美在山河之中,在扑朔迷离的沧桑小道。二、文化之熠熠,美不胜收,烨烨我中华。美在诗词曲赋,美在文化经典。三、精魂之醇醇,美不胜收,传扬我中华。美在精神的信仰,美在精神的传承。立意:1.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2.用美滋养我们的心灵。3.天地无言,可以为师。4.欣赏美,更要创造美。5.积极行动,让世界更美。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调研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调研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调研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调研英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4 06:55:02
页数:22
价格:¥2
大小:57.1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