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洛阳市2023届高三综合练习题语文(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表议论,是作者的天然权力。议论和叙事相辅相成,是小说和故事重要的结缔组织。有时,议论代表了作者或叙事代言人的声音,寻求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有时,发表议论的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当然,有时议论仅仅是为了调节叙事节奏。不管怎么说,议论的使用,或许与小说或故事本身一样古老。②不过,不知从何时开始,议论,甚至包括与议论直接相关的“讲述”和“概要叙事”,都成了小说写作的禁忌。作家们被告知,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而应该将议论所要呈现的内容通过人物的行为,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让议论最小化,成了现代小说的某种金科玉律。比如说,在小说中作出“包法利夫人走向了壁炉”这样的暗示,要比直接交待“包法利夫人感觉到有些冷”,显得更为“高级”。久而久之,现代小说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箴规:“场景叙事”总要比“概要叙事”好;“显示”总要比“讲述”好;通过人物行动来显示意义,总要比直接付诸议论好。简单来说,若非不得已,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③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议论在传统文类和古典小说中十分常见,这是因为在传统叙事中,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于某种“专断的声音”。议论代表着无所不知的作者的声音——作者或故事的讲述者,总是喜欢直接评论事件,臧否人物,对读者进行指教和劝谕。而到了现代小说中,随着“作者声音”的逐步退出渐成风尚,议论的式微或消失,就成了文学叙事进步的标志性事件。这种看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进而认为现代小说完全排斥议论,或者说议论最小化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则不符合文学史的基本常识,因而是根本错误的。20世纪经典小说之一——《没有个性的人》是奥地利作家穆齐尔的代表作,小说主体部分由一系列思想性随笔构成,故事成了承载思想议论的容器。我们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通过文中一些或显或晦的修辞转换,议论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 ④如今,包括观念、意见、价值立场、情绪化的内心悸动在内的一系列话语,已经构成了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些话语包裹、覆盖在一切事物之上,渗透进了人的行为之中。文学必须首先处理这些话语,否则,作家们或许根本无法抵达“事物”。也就是说,要对现实中的社会话语进行描述,在叙事中强化议论的作用仍然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另外,人的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分裂和对抗日益严重,使得个人向内心回缩、败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造成了个人行动力的丧失及自我意识的过剩,无法在外部世界展开积极的行动。正如诺瓦利斯所说,人们如果无法将思想变成外部世界,那就只能将外部世界变成思想。也就是说,现代小说如果不去关注思想或意识问题,单纯通过个体的行为,已无法呈现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⑤如果说,在当今世界的文学类型中,真的存在着“议论最小化”的小说,我想那一定是消费性的、用一个又一个悬念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悬疑或侦探小说。而那些具有更高抱负的小说,总是在困难、复杂的沉思和思想辨正中,面对历史、现实和未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想用“取消议论”这一教条来束缚自己的手脚,掩盖自己思想上的怠惰,或许应当重新思考议论的作用。(节选自格非《现代小说中的议论》,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现代小说淡化议论,完全借助场景叙事来显示意义,寻求与读者交流,是文学叙事进步的标志。B.当今时代,现代小说要抵达“事物”,作家应逐渐减少小说中人物具体行为的呈现,增加议论的篇幅。C.古典小说中议论十分常见,比如唐代传奇小说文末多有“论赞”,这也比较符合当时读者的阅读心理。D.用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侦探小说,如《福尔摩斯探案集》,因议论最小化而容易受到文学评论家们的忽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引出论题,再结合现代、传统文学论证,最后进行总结,思路清晰结构完整。B.第③段运用例证法,对议论使用的情况进行阐述,阐明了议论在文学中常见,也是现代小说创造的主要方式。C.文章揭示现代小说中议论最小化这一现象,多角度论证议论在传统文类、呈现生活现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D.第⑤段运用假设论证,既强调小说中议论的重要性,也以此激励作家在困难、复杂的思想辨正中,提出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本文所说的“议论”的一项是()A.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蒲松龄《促织》) B.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列夫·托尔斯泰《复活》)C.他稍稍抬起头,看见自己的肚子高高隆起,棕色,并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卡夫卡《变形记》)D.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答案】1C2.B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A.“作者认为现代小说淡化议论,完全借助场景叙事来显示意义”说法错误,由第三段“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而到了现代小说中,随着‘作者声音’的逐步退出渐成风尚,议论的式微或消失,就成了文学叙事进步的标志性事件”可知不是作者的观点,“完全”表述绝对化,原文为“久而久之,现代小说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箴规:‘场景叙事’总要比‘概要叙事’好”,并不是完全借助场景叙事来显示意义。B.“作家应……增加议论的篇幅”曲解文意,原文为“文学必须首先处理这些话语……在叙事中强化议论的作用仍然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但没有说要“增加议论的篇幅”。D.“因议论最小化而容易受到文学评论家们的忽视”无中生有,原文第五段“如果说,在当今世界的文学类型中,真的存在着“议论最小化”的小说,我想那一定是消费性的、用一个又一个悬念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悬疑或侦探小说”,并未说这类小说会受到评论家们的忽视。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阐明了议论在文学中常见,也是现代小说创造的主要方式”说法错误,依据“而到了现代小说中,随着‘作者声音’的逐步退出渐成风尚,议论的式微或消失,就成了文学叙事进步的标志性事件”可知,现代小说的文学叙事特点是议论的式微或消失,而《没有个性的人》也不是现代小说作品创造的主要方式,因为它“议论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是蒲松龄在《促织》一文的结尾对文中所述事件发表的议论。 B.是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活动而发出的一段议论,表现了聂赫留朵夫现在想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的急迫心情;C.是一段叙述,不包含议论。D.是文中作者的一段议论,表现的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评论。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世界并没有作为实体的气候,它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概念。英文“climate”一词,来自古希腊语,原意为“倾斜”,可简单表述为:地面上太阳辐射倾斜角度一致的区域。直到十六世纪,法语文学作品中才将climate与天气联系起来,这意味着至少到那时,欧洲日常用语中的“气候”已经具有与今天类似的含义。就科学观念而言,气候至十九世纪形成了其科学定义:一个国家或行政区天气的平均状况。气候与每天变动不息的天气不同,它通常意味着一种稳定状态。中文的“气候”则是另一个故事。儒家经典文献《礼记·月令》奠定了中国传统的月令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关于气候的一种典型认识。它描述了孟春之月:“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四时运转、寒暑交替、草木荣枯、鸟兽化生,都在气的循环中,乃至于人的身体变化也在此循环中,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气的四时循环与候(时候、物候)一起,联结天、地、物的三才系统,构成了一整套关于气候的理论。气候的异常改变属于传统灾异学说,在两千多年的大部分时候都与大一统或地方政权的政治紧密相关。(摘编自孙萌萌《气候如何成为洪水猛兽》)材料二:欧洲历史两次黑死病大流行,都发生在全球气候由暖变冷的巨变期,这是否是一种巧合?竺可桢在1936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气候与人生及其他生物之关系》的文章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细节,文章指出:“如猫、狗和老鼠等,除了身体的一小部分,是没有汗腺的,因此就不能抵抗很高气温,一只老鼠在静止的空气中,气温若增加到38℃就会死。”气候变冷给鼠类繁殖与活动创造了一定有利条件,而气候巨变也可能引发致病菌使其产生变异,这极大地增加了老鼠身上致病菌传播的风险。蒙古骑兵只是扮演了传播黑死病的有形的手,而真正推动这一切的则是气候这只看不见的手。由气候驱动的黑死病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促使中西方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摘编自杨海峰《生态历史与自然的重建》)材料三: 气候变化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气候变暖,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的日趋频繁,全球气候变暖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全球气候变暖肇始于地球大气层的一种重要机制——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虽然温室效应是对我们地球生命极其重要的机制,但是万事皆有度,人们焚烧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温室效应的加剧也造成了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愈演愈烈的话,很可能会出现某些灾难性的结果。气候变暖属于全球气候系统的范畴,后者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由于它是一个对人类至关重要的复杂系统,因此全球气候变暖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摘编自邬锐《火山喷发——气候变化背景下被忽略的“灰犀牛事件”》)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对气候的认识基于人与自然的密切关联,人和天地万物相同,都处于气的四时循环,这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是一致的。B.作为黑死病传播的重要媒介,老鼠的身体大部分都没有汗腺,因而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更易于繁殖和活动,传播病毒的危害更大。C.温室效应是在太阳辐射下地表发出的大量热辐射线被大气吸收,导致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进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D.对人类而言,全球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统一物理系统,破坏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可能导致连锁反应,造成灾难性后果。6.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低估了气候的价值,低估了它在推动、塑造人类历史中所起的作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答案】4.B5.C6.①气候蕴含了人与自然的稳定关系,影响了人类的文化。②气候巨变导致了生物系统的变化,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③气候危机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由原文“气的四时循环与候(时候、物候)一起,联结天、地、物的三才系统,构成了一整套关于气候的理论”可知,中国古代气候理论的核心并非“三才系统”,“三才系统”也不包括“气的四时循环与时候、物候”。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进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错。文中说“温室效应是对我们地球生命极其重要的机制”,“温室效应的加剧’造成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见温室效应本身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甚至是有益的,只有“过度的”“加剧的”温室效应才会造成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由材料一原文“气候的异常改变属于传统灾异学说,在两千多年的大部分时候都与大一统或地方政权的政治紧密相关”可知,中国古代对气候的认识基于人与自然的密切关联,人和天地万物相同,都处于气的四时循环,气候蕴含了人与自然的稳定关系,影响了人类的文化。由材料二原文“欧洲历史两次黑死病大流行,都发生在全球气候由暖变冷的巨变期”“由气候驱动的黑死病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促使中西方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可知,气候巨变导致了生物系统的变化,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对人类而言,全球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统一物理系统,破坏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可能导致连锁反应,造成灾难性后果。由材料三原文“全球气候变暖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可知,气候危机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马家父子毕飞宇 老马的祖籍在四川东部,第一年恢复高考老马就进京读书了。后来老马在北京娶了媳妇,生了儿子。但是老马坚持自己的四川人身份,他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一口川腔挂在嘴上。老马的儿子马多不说四川话。马多的说话乃至发音都是老马启蒙的,四川话说得不错。可是马多一进幼儿园就学会用首都人的行腔吐字归音了,透出一股含混和不负责任的腔调。语言即人。马多操了一口京腔就不能算纯正的四川娃子。老马对这一点很失望。老马这些年一直和儿子过,他的妻子在三年之前就做了别人的新娘了。离婚的时候老马什么都没要,只要了儿子。儿子是老马的命。儿子马多正值青春,长了一张孩子的脸,但是脚也大了,手也大了,嘎着一副公鸭嗓子,看上去既不像大人又不像孩子,有些古怪。马多智能卓异,是老马面前的混世魔王。可是马多一出家门就八面和气了。马多的考试成绩历来出众,那些分数一出来就成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成果了。学校高兴了,老马也跟着高兴。在一个风光宜人的下午,老马被一辆丰田牌面包车接到了校内。依照校方的行政安排,老马将在体育场的司令台上向所有家长做二十分钟的报告。报告的题目很动人,很抒情,《怎样做孩子的父亲》。老马是在行政楼二楼的厕所里被马多堵住的。老马满面春风,每一颗牙齿都是当上了父亲的样子。老马摸过儿子的头,开心地说:“嗨!”马多的神情却有些紧张,压低了嗓门厉声说:“说普通话!”老马眨了两回眼睛明白了,笑着说:“晓得。”马多皱了眉头说:“普通话,知不知道?”老马又笑,说:“兹(知)道。”马多回头看了一眼,打起了手势:“是zhīdào,不是zīdào。”老马抿了嘴笑,没有开口,再次摸过儿子的头,很棒地竖起了一只大拇指。马多也笑,同样竖起一只大拇指。父子两个在厕所里头幸福得不得了。老马在回家的路上买了基围虾、红肠、西红柿、卷心菜、荷兰豆。老马买了两瓶蓝带啤酒、两听健力宝。老马把暖色调与冷色调的菜肴和饮料放了一桌子,看上去像某一个重大节日的前夜。老马望着桌子,很自豪地回顾下午的报告。他讲得很好,还史无前例地说了一个下午的普通话。他用了很多卷舌音,很多“儿化”,很不错。只是马多的回家比平时晚了近一个小时,老马打开电视,赵忠祥正在解说非洲草原上的猫科动物。马多进门的时候没有敲门,他用自己的双象牌铜钥匙打开了自己的家门。马多一进门凭空就带进了一股杀气。老马搓搓手,说:“吃饭了,有基围虾。”老马看了一眼,说:“还有健力宝。”马多说:“得了吧。”老马端起了酒杯,用力眨了一回眼睛,又放下,说:“我记得我说普通话了嘛。”“得了吧您。”老马笑笑,说:“我总不能是赵忠祥吧。”马多瞟了一眼电视说:“你也不能做非洲草原的猫科动物吧。” 老马把酒灌下去,往四周的墙上看,大声说:“我是四川人,毛主席是湖南人,主席能说湖南话,我怎么就不能冒出几句四川话!”马多说:“主席是谁?右手往前一伸中国人民就站起来了,你要到天安门城楼上去,一开口中国人民准趴下。”老马的脸涨成紫红色,说话的腔调里头全是恼羞成怒。老马呵斥说:“你到坦桑尼亚去还是四川人,四川种!”“凭什么?”马多的语气充满了北京腔的四两拨千斤,“我凭什么呀我?”“我打你个龟儿!”“您用普通话骂您的儿子成不成?拜托了您呐。”老马在这个糟糕的晚上喝了两听健力宝,两瓶蓝带啤酒,两小瓶二两装红星牌二锅头。那么多的液体在老马的肚子里翻滚,把伤心的沉渣全勾起来了。老马难受不过,把珍藏多年的五粮液从床头柜里翻上桌面,启了封往嘴里灌。家乡的酒说到底全是家乡的话,安抚人,滋润人,像长辈的询问一样让人熨帖,让人伤怀。几口下去老马就痴掉了。老马把马多周岁时的全家福摊在桌面上,仔细辨认。马多被他的妈妈搂在怀里,妻子则光润无比地依偎在老马的胸前,老马的脸上胜利极了,冲着镜头全是乐不思蜀的死样子。儿子,妻子,老马,全是胸膛与胸膛的关系,全是心窝子与心窝子的关系。可是生活不会让你幸福太久,即使是平庸的幸福也只能是你的一个季节,一个年轮。它让你付出全部,然后,拉扯出一个和你对着干的人,要么脸对脸,要么背对背。手心手背全他妈的不是肉。对四十岁的男人来说,只有家乡的酒才是真的,才是你的故乡,才是你的血脉,才是你的亲爹亲娘,才是你的亲儿子亲丫头。老马猛拍了桌子,吼道:“马多,给老子上酒。”马多过来,看到了周岁时的光屁股照片,脸说拉就拉下了。父亲最感温存的东西往往正是儿子的疮疤。马多不情愿看自己的光屁股,马多说:“看这个干什么?”老马推过空酒杯,说:“看我的儿。”马多说:“抬头看呗。”老马用手指的关节敲击桌面,冲着相片说:“我不想抬头,我就想低下头来想想我的儿子——这才是我的儿,我见到你心里头就烦。”“喝多了。”马多冷不丁地说。“我没有喝多!”马多不语,好半天轻声说:“喝多了。”老马的泪水一下子就汪开了。(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集》,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暗示人物心理,如“蓝带啤酒”第一次出现表示老马演讲后的愉悦,第二次则代表他与儿子争吵后的苦闷。B. 小说的场景设置颇具匠心,电视里赵忠祥解说猫科动物的场景,看似偶然不经意,实则为父子交锋提供了表达元素,读来饶有趣味。C.小说情节安排详略得当,略写老马作报告的场景而详写报告开始前和晚餐时父子间的互动,情节始终展现父子之间的冲突,重点突出。D.小说语言不落窠臼,“每一颗牙齿都是当上了父亲的样子”“冲着镜头全是乐不思蜀的死样子”用陌生化的表达给人以幽默风趣之感。8.小说结尾“老马的泪水一下子就汪开了”,请结合全文分析老马流泪的原因。9.毕飞宇接受采访时曾说:“轻盈而凝重,是我对小说的理解,是我的小说理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所说的“小说理想”。【答案】7.C8.①曾经幸福圆满的家庭生活与如今夫妻离异家庭破裂的现状形成对比,使老马心中苦涩;②与儿子难以沟通的痛苦压抑;③异乡漂泊而无人理解的孤独与寂寞;④从马多延缓的回答和放低的声调中,感受到儿子对自己的理解后的感动9.轻盈:①整体语言风格活泼:作者多处用揶揄诙谐的语气调侃马家父子,幽默风趣。②情节寻常:选材聚焦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凝重:①部分语言凝重,充满哲理性:作者在幽默调侃中经常插入凝练着思辨与智性的议论性话语,如“语言即人”“生活会让你付出全部,然后,拉扯出一个和你对着干的人,要么脸对脸,要么背对背”,这些语句使小说充满理性的深度与厚重。②主题严肃(主题深刻):小说反映了代际沟通面临的实际困境以及对马多这样的年轻人丧失地缘根脉观念的忧思。【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情节始终展现父子之间的冲突”错误,根据“父子两个在厕所里头幸福得不行”可知,父子在报告开始前达成一致,并未发生冲突。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马多被他的妈妈搂在怀里,妻子则光润无比地依偎在老马的胸前,老马的脸上胜利极了,冲着镜头全是乐不思蜀的死样子。儿子,妻子,老马,全是心窝子与心窝子的关系。可是生活不会让你幸福太久,即使是平庸的幸福也只能是你的一个季节,一个年轮”“老马用手指的关节敲击桌面,冲着相片说:‘我不想抬头,我就想低下头来想想我的儿子——这才是我的儿,我见到你心里头就烦’”可见,马多周岁时的全家福上定格的幸福,而现实中儿子与自己对着干使老马心头泛起苦涩滋味,所以他的“泪水一下子汪开了”。 根据“马多智能卓异,是老马面前的混世魔王,可是一出家门就八面和气了”“它让你付出全部,然后,拉扯出一个和你对着干的人,要么脸对脸,要么背对背。手心手背全他妈的不是肉”可知,与青春期儿子难以沟通的中年单身父亲无人言说的隐痛。根据“只有家乡的酒才是真的,才是你的故乡,才是你的血脉,才是你的亲爹亲娘,才是你的亲儿子亲丫头”可知,异乡漂泊而无人理解的孤独与寂寞。“马多不语,好半天轻声说‘喝多了’”,然后“老马的泪水一下子就汪开了”,从马多延缓的回答和放低的声调中,感受到儿子对自己的理解后的感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特色和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轻盈:语言风格轻盈活泼,幽默风趣。如父子俩在学校厕所里关于说普通话的对话,轻松诙谐,还如“我总不能是赵忠祥吧”“你也不能做非洲草原的猫科动物吧”等等。小说以日常琐事为切入口,展现了一对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情节聚焦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凝重:“语言即人”“可是生活不会让你幸福太久,即使是平庸的幸福也只能是你的一个季节,一个年轮。它让你付出全部,然后,拉扯出一个和你对着干的人,要么脸对脸,要么背对背。手心手背全他妈的不是肉”,这些穿插在故事中的充满哲理的语言使小说充满理性的深度与厚重。老马祖籍四川,尽管他已经在北京娶妻生子,但他时时刻刻记得自己是一个四川人,任何时候总是把一口川腔挂在嘴边,固执地认为只有四川话才是最标准的语言形式。然而老马的儿子马多却不喜欢说四川话,他觉得北京话洋气、时尚、好听。一边是对乡土、乡情的执着,一边是新的世界、新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充分展示的是时代的潮流与漂泊的忧思。主题沉重压抑。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邑中,非恭俭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此三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由此观之,则任佐急矣。”荆公子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宋司城子罕之贵子韦也,入与共食,出与同衣。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罕来,复召子韦而贵之,左右曰:“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子罕曰:“吾唯不能用子韦,故至于亡;今吾之得复也,尚是子韦之遗德余教也,吾故贵之。且我之亡也,吾臣之削迹拔树①以从我者,奚益于吾亡哉?”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节选自《说苑·尊贤》)【注】①削迹拔树,指春秋鲁孔子在宋国和卫国遭到迫害驱逐之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B.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C.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D.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毕朝周室”与“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两句中的“毕”字含义不相同。B.“其固免矣乎”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C.“伯牙子鼓琴”与“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鼓”字含义相同。D.“善哉乎鼓琴”与“素善留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齐桓公不仁义、不恭俭、不清洁,所作所为如亡国的平庸国君,但因管种、隰朋而成为五霸之首,由此可见任用辅佐的人非常重要。B.伯牙弹琴,钟子期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伯牙的志向,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由此论述知音的重要性。C.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子罕指出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现在再次回来,是因为子韦曾教导他,所以子罕重用子韦。D.孔子认为,中行氏尊重贤明的人却不能任用,轻视不贤明的人又不能斥退,以致于贤明的人与不贤明的人都对其怨恨仇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2)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答案】10.C11.B12.B13.(1)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2)你善待子韦,你逃亡的时候他没有跟从,你回来之后还看重他,你难道对你的那些忠臣不愧疚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失去管仲、隰朋,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不能下葬,尸虫流出门外。在一个人的身上,为什么荣耀与耻辱都会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身死不葬”意思完整,后面断开;“虫”是“流出户”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AD;“何者”是一个问句,应单独断开;“其所任”是“异”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毕”,全部/灭亡。句意:使诸侯全都朝奉周王室。/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B.“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固”,一定;本来。句意:一定可以使国家免于危亡了吧!/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C.正确“鼓”,弹奏。句意:伯牙弹琴。/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D.正确。“善”,好/与……交好,友好。句意:弹得太好了。/一向和留侯张良友好。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由此论述知音的重要性”错,结合“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可知,是论述贤者效忠君王需要途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无以”,没有用来……的;“接”,交接;“奚由”,宾语前置句,“由奚”,从哪里,通过什么途径; (2)“善”,善待、友好;“亡”,逃亡;“贵”,看重;“独”,难道。参考译文: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有人说:“能认为齐桓公仁义吗?杀死兄长而继位,不是仁义。能认为齐桓公恭谨有节制吗?与妇人同乘一辆车奔驰在都城中,不是恭谨有节制。能认为齐桓公操守清白吗?在他的后宫家门内就没有可出嫁的女人,这不是操守清白。这三样事,是败亡国家的荒淫君主的行为,然而齐桓公兼而有之,但因为得到了管仲、隰朋,就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使诸侯全都朝奉周王室,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为他能得到贤臣的辅佐。他失去管仲、隰朋,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不能下葬,尸虫流出门外。在一个人的身上,为什么荣耀与耻辱都会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由此看来,这失去贤臣良佐的事就最紧急了。”荆国公子十五岁时就代理荆国的事务,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前往观看他是如何处理政事的。使者返回后,对孔子说:“廊下有二十五俊士,他的堂上有二十五位老人。”孔子说:“合二十五人的智慧来治理天下,比汤、武还要明智;合二十五人的力量,力量大于彭祖。以此来治理天下,一定可以使国家免于危亡了吧!”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会自己到达千里之远,是要等待伯乐的赏识后才能到达千里。宋司城子罕看重子韦,与他共食同衣。司城子罕逃亡,子韦没有追随;子罕返回后,又召见子韦并礼待他。左右说:“你对他很是善待,你逃亡的时候他没有跟从,你回来之后还看重他,你难道对那些忠臣不愧疚吗?”子罕说:“我正是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现在我再次回来,尚且是因为子韦教导我的原因,所以我看重他。况且我逃亡,我的臣子跟从我,哪里对我的逃亡有好处呢?”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子路说:“中行氏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秋深王镃风露损衣裾,秋深怀故庐。仆方谈夜梦,客至得家书。子黑石莲老,柿红霜叶疏。今年篱下菊,遥忆少人锄。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风餐露宿使衣服的前后襟都损坏了,说明诗人漂泊在外生活的艰辛。B.首联表明诗人的境遇和愁绪,还以“风露”暗示题意,以“秋深”直接点题。C.仆人正谈论夜里梦见的客人,突然见到客人带着家信而至,感到万分欣喜。D.诗中以莲子黑、柿子红表明深秋时节的特点,莲老、叶疏也暗含凄凉之感。15.本诗和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都写到“篱下”的菊花,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陶诗中的篱下菊是高洁品行的象征,表达的是对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品行的追求和归隐田园的情怀。②王诗中的篱下菊是故乡的代表,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和漂泊在外的伤感。【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意象、情感的能力。C.“谈论夜里梦见的客人”理解错误,应该是“谈论夜里梦见的家乡”。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陶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东篱边随便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结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可知,陶渊明因为厌恶黑暗的官场,因此选择了隐居田园,洁身自好,守道固穷,享受篱边采菊的悠闲恬淡的生活。因此,该诗中的“菊”象征诗人的高洁品行,借采菊表达的是对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品行的追求和归隐田园的情怀。本诗是一首羁旅思乡诗,首联写深秋时分怀念故乡;颔联写仆人正在谈梦中的故乡,忽然有客人到了,收到了家乡的书信。从而引出了颈联和尾联对故乡的描绘。“今年篱下菊,遥忆少人锄”写诗人想到今年篱下的菊花,应该是没有人再去锄了。因此,王诗中的篱下菊是故乡的代表,写菊花没有人锄,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和漂泊在外的伤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超越喜悲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庄子《逍遥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筑古迹见证历史兴衰,《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宫殿被焚的惋惜;《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昔盛今衰之感。(3)中国古代素有“诗酒风流”的传统,酒分清浊,情感各异。“浊酒”常表达深厚凝重的忧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②.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③.可怜焦土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⑤.艰难苦恨繁霜鬓⑥.潦倒新停浊酒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誉、沮、阙、鬓、潦、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电影《长津湖》以史诗级的手法,真实再现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影片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的历史: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志愿军第9兵团赴朝作战,凭借着超乎寻常的战术设计与过人的意志,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该片表现手法:没有沿用以往大多数战争片的大场面为主、群像式的表现战争手法,而以伍家的“家长里短”为切口,来表现这场战争。《长津湖》展现了当前中国电影工业达到的最高水平,有大片气象和史诗品格,是一部书写正史、歌颂正义、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的战争力作。它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成为中国战争片新的里程碑,开启了抗美援朝题材影片的新辉煌,展现出强烈的史诗性和高度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当然,《长津湖》也有一点点的不足,譬如人物的完整性展现短缺,伍家的新家建成没有,伍万里成为“老兵”的战场表现;“冰雕连”、杨根思的出镜略显突兀等。但,《长津湖》仍不失为一部难得一见的大制作。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①波澜壮阔②别出心裁 ③瑕不掩瑜18.它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开启了抗美援朝题材影片的新辉煌,成为中国战争片新的里程碑,是强烈的史诗性和高度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史诗级的手法”“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推断影片展示了规模宏大的场面,讲述意义深远的价值,故可填写“波澜壮阔”。“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第二空:依据“没有沿用以往大多数战争片……,而以伍家的……”推断影片创新方法,用了新的手法,故可填写“别出心裁”。“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第三空:依据“《长津湖》也有一点点的不足”和“但……”推断缺点不能掩盖优点,故可填写“瑕不掩瑜”。“瑕不掩瑜”:玉上的疵点掩盖不了美玉的光彩。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多于缺点。【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有两处错误:一处是语序不当,应先有“开启新辉煌”,再有“成为里程碑”;一处是句式杂糅,“展现出……史诗性和艺术性”和“是……完美结合”句式杂糅,可以选用其中一种。(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几次到成都,总不免要去杜甫草堂。第一次是自己想去,①。我对杜甫草堂有些失望。我希望能看到一点遗迹。既名草堂,②。我知道唐代的草堂是不可能保存到今天的,但是以意为之,得其仿佛,重盖几间,总还是可以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茅屋在哪里呢?没有。“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大概在一个什么环境里?杜甫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都无从想象。现在是一群相当高大轩敞,颇为阔气的建筑。我觉得草堂最好按照杜诗所描绘的样子改建。可以补种杜诗屡次提到的四松,桤木。待客的器皿也可用大邑青瓷,——我想现在都还能买到吧。纪念馆里有不少时贤字画。③。字宜选用唐人写经、褚遂良、薛稷、欧阳询、怀素诸人体。现在挂的,画多是大红大绿的大写意,字多剑拔弩张的将军体,与杜甫、与草堂都不谐调。现在那里实际上是一个供人游览的公园。有人一边走,一边提了一架录音机,放邓丽君的流行歌曲。我仿佛看见杜甫躲在竹丛里苦笑。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文中先后出现“我希望”“我觉得”“我仿佛看见”等语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1.有评论家认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语言“雅致简洁”。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9.①以后都是陪别人②总得有一个草堂③我想陈列的字画最好有点唐朝风格20.①突出“我”的观察和思考,体现“我”对于杜甫草堂的关注和热心。②强调“我”的感受和审美,与现实的杜甫草堂景象形成对比,表现出作者对杜甫草堂现状的不满。21.①使用文言词语,典雅简洁。②运用四言短句,节奏轻快,整齐而有韵味。【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第一次是自己想去”推断以后再去就不是自己想去的了,再去就可能是陪伴别人去的,故可填写“以后都是陪别人”。第二空:依据“既名草堂”和“但是以意为之,得其仿佛,重盖几间,总还是可以的”推断唐代的草堂已经不存在了,但作者的意思是名字叫草堂,总得有个草堂,故可填写“总得有一个草堂”。第三空:依据“纪念馆里有不少时贤字画”和“字宜选用唐人写经、褚遂良、薛稷、欧阳询、怀素诸人体”推断作者对现在陈列不是很满意,认为应该陈列杜甫时代的作品,故可填写“我想陈列的字画最好有点唐朝风格”。【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我希望能看到一点遗迹”“我觉得草堂最好按照杜诗所描绘的样子改建”“我仿佛看见杜甫躲在竹丛里苦笑”,三句以“我”为主语,突出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强调了作者的认识和思考,热衷和积极的态度,也传达了“我”对于杜甫草堂的关注和热心。“我希望”“我觉得”“我仿佛看见”等语句,是主观意识强烈的句子,强调“我”的感受和审美。我认为应该是怎么样的,言外之意就是现状不是很理想,不是作者理想中的样子,而我认为应该怎么与现实的杜甫草堂景象形成对比,表现出作者对现在的杜甫草堂的不满。【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点的能力。“但是以意为之,得其仿佛”,仿照文言文的句式和用词,行文简练,典雅简洁。 “以意为之,得其仿佛,重盖几间”,四字短句的运用,句式活泼、灵动、整齐、简洁、明快,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来朗朗上口。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人”,强调自我,小我,是特立独行,也会孤独寂寞。“从”,表示相随,相伴,我追随人,也有人跟从我。“众”,指多人组成一个群体,可万众一心,也可能盲目从众。以上论述对即将成人的青年学子具有启示意义。请综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自我和群体”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万众一心,大事可成常言道: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独立的自我,只有融入了群体,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和力量,实现更大的梦想。因为在社会发展中,群体的力量可以超越自我的力量,万众一心,大事可成!寒冬将至,大雁南飞,它们会排成人字队形飞行,这是因为前方的大雁扇动翅膀,后方的大雁就可借助它产生的上升气流在空中滑翔,从而节省体力。雁群就是通过不断变换每只大雁的位置,使每一只雁的体力都得到均匀消耗,最终到达南方,这是大雁群本能的表现。雁犹如此,何况人乎?古人早就知道集体的优越性。孙权有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世界年代最久且还在使用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建设,靠的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中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场大规模的打败外族匈奴的战役——雁门之战的胜利,功在将军李牧的果断决策与手下将士的英勇作战。今人更知道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FAST射电望远镜的建造,离不开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在世界经济普遍疲软的今天,我国经济仍能以每年9%到10%的速度高速增长,成功来自于全国人民的努力拼搏。一粒沙子是那么不显眼,一堆松散的沙子也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当它们和水泥混合起来,有了凝聚力,就坚固无比了。 所谓集体,是把志同道合的元素合成一个整体,整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而整体利益又服务于构成集体的每一个元素,每一个元素的品质直接影响着集体的品质。国家是一个集体,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作为它的一员,必须团结一心,为实现伟大目标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成为祖国新时代的接班人。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的自由。但现在,不少人在拥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想要标新立异,却又与他人意见不合时,选择离开集体,单打独斗,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培养团队精神,这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我们在集体生活和合作中不断摸索。当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时,要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应尊重集体得出的方案;在取得胜利时,共享喜悦,在尝到挫折时,共同承担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融入集体,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同集体、同国家的利益相联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深刻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懂得取舍与让步,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多极化的时代里,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四段文字构成。四段文字构成总分关系:第一段是从汉字构造的角度解说“人”“从”“众”三个字,后三段是对第一段文字中三个字的具体阐释,既阐释了其基本意,又解说了其内涵的多面性。材料对“人从众”的解释,有一个共同点——人是“关系动物”。三个字的解释,都是从“关系”着眼,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他人的连接的角度来解释。所谓特立独行,孤单寂寞,是一种“关系”的疏离;所谓追随他人,被人跟从,是一种“关系”的不对称;所谓万众一心,盲目从众,是一种“关系”的分布形式。什么是“关系”?关系是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关系”的实质是什么?关系的实质,是人的社会属性。这里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不是我们要不要“关系”——人人都处在“关系”中,你想摆脱也摆脱不了。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想要什么样“自我和群体”的关系。自我是群体的一份子,可以紧跟群体的步伐,为群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这样可能会孤独寂寞,但可以在群体中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还可以靠自己的实力去影响和引领群体中的人。而群体是由每个自我汇聚而成,具有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可以移山填海,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伟业;而反过来这种力量又可能让人盲目从众,失去自我,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比如当群体受到极端思想的影响时,就可能出现“集体失控”的现象,造成社会危机。可见,群体与自我是包含与被包含的辩证关系,自我属于群体,群体又由每个自我构成,彼此都可以互相跟随与被跟随,影响与被影响。二者都不能完全排斥对方,而是需要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才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出最大的力量。唯有这样,才能改善社会状况,为人类和社会带来平等、公平和自由。 从“感悟与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以思辨性的眼光来谈自我与群体的关系。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自我与群体的关系是什么,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也可以用并列式结构,谈在什么情况下自我可以跟随群体,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在什么情况下群体可以跟随某个自我,实现更大的跨越。立意:1.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2.盲目从众不可取。3.万众一心,大事可成。4.既要融入集体又要有独立的自我。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带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三)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12-28 08:00:02
页数:21
价格:¥3
大小:1.5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