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洛阳市等三地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南省2024届高三部分名校联考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1年,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特别指出,要发扬学术民主,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审美差异,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鼓励通过学术争鸣推动形成创作共识、评价共识、审美共识。这里的“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既是针对文艺评论的应有属性而言,也是针对文艺评论的当下现状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在这里,无论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还是提高审美、引领风尚,都旨在“引导性”,内含“建设性”。因此,担负着如此重任与使命的文艺批评,需要增强自身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需要在批评实践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一切都使得“建设性”成为当代文艺批评最为基本的要务,也是最为重要的特性。建设性的文艺批评,既涉及文艺批评的目的与态度,也关乎文艺批评的能力与功效。文艺批评的根本意义,在于以准确的阅读感受和深切的审美判断,与作者对话,与读者交流。这种相互砥砺、彼此互动的目的与初心,必然要求批评态度的与人为善、以文会友。文艺批评的作用在于促进创作、对读者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文艺批评必须切中肯綮、研精阐微,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取其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而要做到这些,也需要批评家“真懂得社会科学及文艺理论”。因此,在继承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就成为当代文艺批评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如此,才能使文艺批评在为文艺创作鸣锣开道和助力鼓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进而完善自己。 如果从建设性的角度来审视当下文艺批评现状,可以说,伴随着建设性文艺批评的,总有“非建设性”文艺批评的身影不时闪现。这不仅不能让人满意,甚至令人甚为忧虑。比如,一些文艺批评,凭着狭隘的主观臆测去判定作品,往往把复杂现象简单化。还有一些文艺批评,抓住作者的某些言论和作品的某些缺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必欲把某些作者“抹黑”,甚至“妖魔化”。还有一些散布于网络、貌似“文艺批评”的“网红”言论,抓住某些文艺热点与争议现象,或者煽风点火,或者深文周纳,以危言耸听的话语博取关注,吸引眼球,追求“流量化”。这些批评和伪批评,不仅与文艺批评的建设性要求相去甚远,而且对建设性文艺批评构成显见的阻碍与干扰,实为文艺批评中的不谐之音和消极因素。因此,《意见》中提出“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就是针对这种与文艺批评相关的“越界”乱象特别提出来的重要规范和基本要求。创作的问题,文艺的问题,要通过文艺批评和文艺争鸣的方式,依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文艺的方式解决,在文艺的范围解决。这是一个应有的规范,也是一个基本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明辨是非,进而努力形成“创作共识、评论共识、审美共识”。(摘编自白烨《新时代需要建设性的文艺批评》)材料二:做好当下文艺批评工作,需要处理好问题导向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提升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学科意识、学术意识、专业意识,重视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谨防单纯依赖文艺批评问题导向的片面倾向。不管是传统的训诂式批评,还是新兴的新媒介批评,文艺批评的问题意识都需要专业眼光的磨砺和知识积淀的滋养。文艺批评对现场问题的介入必须是主动的、准确的、深度的、专业的,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根本目的,不能只是疲于跟随问题,被动地、表层地、碎片化地回应问题,甚至被虚假问题迷惑与欺骗,沦为在场的旁观者、附庸者,甚至成为搁置真实问题的敷衍者、逃避者。文艺批评有其自身的规定性,不能沦为权宜之计甚至一次性的策略工具,它应当上升为一种具有普遍阐释力、持久解决力的有效方法,成为一种真正的经典专业批评。 在当今人人可以成为“批评家”“评论家”的网络数字时代,在资本市场制造虚假问题、抽空问题实质的“流量至上”的自媒体时代,过分强调问题导向,忽视学科建设,更容易导致文艺批评缺乏宏观视野与系统思维,局限于微观、个别、潮流的狭隘层面,被各种利益欺骗和裹挟,迷失在现实的诱惑、驱使和干扰中,急功近利乃至低俗粗鄙。放弃专业的文艺批评标准和学理分析,丧失学术定力、学术功力、学术动力,逃避思想升华和精神担当,无法提供具有原创性、深刻性、学术性、专业性的权威成果和经典之作,难以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和影响效应,不能真正满足时代的根本需求。更可怕的是,在数据化转型的大数据算法时代,“问题”常常不是真问题,而是人工智能算法制造的流量陷阱和话题温床,是精准预测、营销、控评的结果,忽视学科发展、学术创新、学理支撑的文艺批评将对此缺乏主动甄别能力,难以辨识“问题”真伪,被迫接受人工智能算法的精准推送和绵密规训。由此可知,在大数据时代,马克思的“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显得更加振聋发聩且愈发重要和紧迫。这迫切要求文艺批评在学科基础建设的前提下对相关问题进行仔细考辨、准确定位、客观分析和深入思考。(摘编自张政文、陈龙《当下文艺批评的三重任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针对当下文艺评论中出现的故意“抹黑”、伪批评等乱象,建设性地开展文艺批评可以起到实事求是、明辨是非、激浊扬清的作用。B.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既具有“引导性”,又具有“建设性”,而“建设性”正是当代文艺批评最为基本的要务。C.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成为当代文艺批评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需要继承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优秀遗产,形成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文艺理论。D.文艺批评必须借助丰富的知识积淀和独到的专业眼光,对现场问题进行主动、准确、深度的介入,这样才能解决真实的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艺批评要具有建设性,就需要增强自身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B.文艺批评的意义,在于以准确的阅读感受和深切的审美判断,与作者对话,与读者交流,这必然要求批评者要与人为善,批评要切中肯綮。C.文艺批评需要处理好问题导向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但如果过分强调问题导向,而忽视学科建设,就容易导致文艺批评缺乏宏观视野与系统思维。D.“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大数据算法时代,“问题”不是真问题,而是人工智能算法制造出来的问题。3.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不宜作为建设性文艺批评原则的一项是()A.尊重规律,发扬民主。B.与人为善,就事论理。C.深文周纳,博取关注。D.实事求是,明辨是非。4.鲁迅说:“取其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请结合材料一具体内容阐述这句话的意思。5.在网络数字时代,文艺批评需要注意些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1.C2.D3.C4.①“取其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是指首先要真懂得社会科学和文艺理论,并且能切中肯綮、研精阐微地指出来;②“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是指在相互砥砺、彼此互动中促进创作,发挥文艺批评应有的能力与功效。5.①要注重开展建设性的文艺品评。态度上要与人为善,以文会友;专业内容上要切中肯綮、研精阐微。 ②要抵制阻碍与干扰建设性文艺批评的因素,如抵制吸引眼球、追求“流量化”的“抹黑”式批评和伪批评。③要重视学科建设,坚持专业的文艺批评标准和学理分析,保有学术定理、学术功力等。④要对数字时代的相关问题进行仔细考辨、准确定位、客观分析和深入思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形成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文艺理论”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因此,在继承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础上……”可知,要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因果关系错误,文中的意思是马克思的话在大数据算法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但马克思的话不能与此形成因果关系。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深文周纳”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这句话强调主观容易偏离客观性,明显不宜作为建设性文艺批评原则。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意能力。这句话出自材料一第三自然段,答题信息也主要集中在第三自然段,注意提取关键信息。由材料一第三段“文艺批评的作用在于促进创作、对读者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文艺批评必须切中肯綮、研精阐微”“而要做到这些,也需要批评家‘真懂得社会科学及文艺理论’”可知,“取其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是指首先要真懂得社会科学和文艺理论,并且能切中肯綮、研精阐微地指出来;由材料一第三段“建设性的文艺批评,既涉及文艺批评的目的与态度,也关乎文艺批评的能力与功效”“这种相互砥砺、彼此互动的目的与初心,必然要求批评态度的与人为善、以文会友”可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是指在相互砥砺、彼此互动中促进创作,发挥文艺批评应有的能力与功效。【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建设性的文艺批评,既涉及文艺批评的目的与态度,也关乎文艺批评的能力与功效”“这种相互砥砺、彼此互动的目的与初心,必然要求批评态度的与人为善、以文会友。文艺批评的作用在于促进创作、对读者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文艺批评必须切中肯綮、研精阐微”可知,要注重开展建设性的文艺品评。态度上要与人为善,以文会友;专业内容上要切中肯綮、研精阐微。根据材料一“还有一些散布于网络、……以危言耸听的话语博取关注,吸引眼球,追求‘流量化’。这些批评和伪批评……而且对建设性文艺批评构成显见的阻碍与干扰,实为文艺批评中的不谐之音和消极因素”可知,要抵制阻碍与干扰建设性文艺批评的因素,如抵制吸引眼球、追求“流量化”的“抹黑”式批评和伪批评。根据材料二“过分强调问题导向,忽视学科建设,更容易导致文艺批评缺乏宏观视野与系统思维”“放弃专业的文艺批评标准和学理分析,丧失学术定力、学术功力、学术动力,逃避思想升华和精神担当,无法提供具有原创性、深刻性、学术性、专业性的权威成果和经典之作”可知,要重视学科建设,坚持专业的文艺批评标准和学理分析,保有学术定理、学术功力等。根据材料二“在大数据时代,马克思的……这迫切要求文艺批评在学科基础建设的前提下对相关问题进行仔细考辨、准确定位、客观分析和深入思考”可知,要对数字时代的相关问题进行仔细考辨、准确定位、客观分析和深入思考。(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芳汪曾祺小芳在我们家当过一段时期保姆,看我的孙女卉卉。她是安徽无为人。无为是个穷县,地少人多。年轻女孩子多出来当保姆。北京人所说的“安徽小保姆”,多一半是无为人。她们大都沾点亲。小芳先在一家待了三个月,伺候一个瘫痪的老太太。老太太倒是很喜欢她。有一次小芳把碱面当成白糖放进牛奶里,老太太也并未生气。小芳不愿意伺候病人,经过辗转介绍,就由她妹妹小华带到了我们家,一待就待了下来。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关系一直很好。 小芳很聪明,她的耳音特别的好,记性也好,不论什么歌、戏,她听两遍就能唱下来,而且唱得很准,不走调。这真是难得的天赋。她会唱庐剧。庐剧是无为一带流行的地方戏。我问过小华:“你姐姐是怎么学会庐剧的?”——“村里的广播喇叭每天总要放几段庐剧唱片,她听听,就会了。”无为木田镇有个庐剧团,小芳去考过。团长看她身材、长相、嗓音都好,可惜没有文化——小芳一共只念过四天书,也不识谱,但想进了团可以补习,就录取了她。小芳还在庐剧团唱过几出戏。她父亲知道了,坚决不同意,硬逼着小芳回了家。庐剧团后来改成了县剧团,小芳的父亲有点后悔,因为到了县剧团就可以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吃商品粮。小芳如果进了县剧团,她一生的命运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她是很可能唱红了的。庐剧的曲调曲折婉转,如泣如诉。她在老太太家时,有时一个人小声地唱,老太太家里人问她:“小芳,你哭啦?”——“我没哭,我在唱。”小芳在我们家干的活不算重。做饭,洗衣,这些都不要她管。她的任务就是看卉卉。小芳看卉卉很精心。城市育儿的一套,小芳都掌握了。按时给卉卉喝牛奶,吃水果,洗澡,换衣裳。每天上午,抱卉卉到楼下去玩。卉卉小时候长得很好玩。很结实,胖乎乎的,头发很浓,皮肤白嫩,两只大眼睛,谁见了都喜欢,都想抱抱,小芳于是很骄傲,小芳老是贬低别人家的孩子:“难看死了!”好像天底下就是她的卉卉最好。下午,卉卉睡一个很长的午觉,小芳就在一边整理卉卉的衣裳,一面轻轻地哼着庐剧。到后来为自己的歌声所催眠,她也困了,就靠在枕头上睡着了。卉卉有很多衣裳——她小姑、我的二女儿,就爱给她买衣裳,买很多玩具。小芳有时给她收拾衣服、玩具,会发出感慨:“卉卉的命好,我的命不好。”小芳教卉卉唱了很多歌:大海呀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小芳唱这些歌,都带有一点忧郁的味道。小芳送卉卉上幼儿园。她用脚顶着教室的门,不让老师关,她要看卉卉。卉卉全不理会,头也不回,蹭蹭蹭蹭,走近她自己的小板凳,坐下了。小芳一个人回来。她的心里空了一块。小芳的命是不好。她才六个月,就由她奶奶做主,许给了她的娘表哥李德树。她从小就不喜欢李德树,越大越不喜欢。李德树相貌猥琐,小芳看见他就讨厌。李德树的家境原来比小芳家要好些,但是他好赌,赌得只剩下三间土房。他不务正业,田里的草长得老高。这人是个二流子、常常做出丢脸的事。小芳一天也过不下去,就天天回家哭。哭得父亲心也软了。小华后来对我们说:“究竟是亲骨肉呀。”父亲说:“那你走吧。不要从家里走。李德树要来要人。”小芳趁李德树出去赌钱,坐火车到了北京。她实际上是逃出来的。小芳为此自杀过一次,喝农药,被发现了,送到木田医院里救活了。小芳到底还是和李德树结婚了。领结婚证那天,小芳自己都没去,是她父亲代办的。表兄妹是不能结婚的,近亲结婚是法律不允许的。这个道理,小芳的奶奶当然不知道,她认为这是亲上做亲。小芳的父亲也不知道。小芳自己是到了我们家之后,我的老伴告诉她,她才知道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村干部应该知道,何况本人并未到场,怎么可以就把结婚证发给他们呢? 过些日子,小芳的父亲来信,叫小芳快回来,李德树扬言,要烧他们家的房子。小芳于是下决心回去一趟。小芳这回有了主见了,她在北京就给木田法院写了一封信,请求离婚,并寄去离诉讼所需费用。小芳到了木田,跑到法院去吵了一顿:“你们收了我的钱,为什么不给我办离婚?”法院不理她。小芳就又回到北京来了。我们有个亲戚在安徽,和省妇联的一个负责干部很熟。我们把小芳的情况给那亲戚写了一封信,那位亲戚和妇联的同志反映了一下,恰好这位同志要到无为视察工作、向木田法院问及小芳的问题。法院只好受理小芳的案子,判离。小芳离开我们家后,到一家糕点厂去做糖果,在丰台。厂里有个小胡,是小芳的同乡,每天蹬平板三轮到市里给各家送货,小芳有一天去看妹妹,带了小胡一起去。小华心里想:姐姐怎么把一个男的带到我这里来了?是不是他们好了?看姐姐的眼睛,就是的。小华悄悄地问:“你们是不是好了?”姐姐笑了。小华拿眼看了看小胡,说,“太矮了!”小芳说:“矮一点有什么关系,要那么高干什么?”据小华说:“我姐喜欢他有文化。小胡读过初中。她自己没有文化,特别喜欢有文化的人。”小芳和小胡结了婚,一年后生了个女儿,取名也叫卉卉。我们的卉卉有很多穿过的衣裳,留着也没有用,卉卉的妈就给小芳寄去,寄了不止一次。小芳让她的卉卉穿了寄去的衣裳照了一张相寄了来。小芳的卉卉像小芳。小芳一直很想卉卉。她来信要卉卉的照片,卉卉的妈不断给她寄去,她要卉卉的录音,卉卉的妈给她录了一盘卉卉唱歌讲故事的磁带。卉卉的妈叫卉卉跟小芳说几句话。卉卉扭扭捏捏地说:“说什么呀?”——“随便!随便说几句!”卉卉想了想,说:“小芳阿姨,你好吗?我很想你,我记得你很多事。”听小华说,小芳现在生活很苦,有时连盐都没有。没盐了,小胡就拿了网,打一二斤鱼,到木田卖了,买点盐。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第一个主顾家,尽管“有一次小芳把碱面当成白糖放进牛奶里,老太太也并未生气”,这说明小芳深受老太太的喜爱。B.小芳“按时给卉卉喝牛奶,吃水果,洗澡,换衣裳。每天上午,抱卉卉到楼下去玩”,可见她做事井然有序。C.“小芳老是贬低别人家的孩子:‘难看死了!’好像天底下就是她的卉卉最好”,“我”对这种行为不认同,觉得小芳不懂人情世故。D. 小芳与李德树是近亲结婚,是法律不允许的,在小芳不同意的情况下,她父亲代办了结婚证,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农村的落后愚昧。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先概括庐剧曲调如泣如诉的特点,再写小芳一个人小声地唱时,竟然让别人误认为她哭了,这侧面衬托了小芳唱戏的天赋,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B.小芳在为卉卉收拾衣服时,感慨道“卉卉的命好,我的命不好”,将二人的命运构成对比,同时也为后文写小芳的贫寒家境做了铺垫。C.小说最后运用设问手法,“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既给人以想象空间,也与小芳在我们家照看卉卉睡午觉的情形遥相呼应。D.小说运用插叙手法交代了小芳的命运,叙述语言含蓄隽永,包含了作者对小芳命运的叹息和同情,而对小芳父亲则感到既可恨又可怜。8.“豪华落尽见真淳”是汪曾祺笔下女性的特色,请结合“真淳”这一特点分析小芳的人物形象。9.纵观小说,作者多处使用了抑扬结合的笔法,让人感受到命运的变化无常,请结合文本任选三处加以分析说明。【答案】6C7.D8.①面对不幸的婚姻安排,小芳以死反抗,虽然失败,但如此不妥协的态度,也可见其“真有决心”;②当家里来信说李德树的恶行后,她给木田法院写了一封信,请求离婚,并寄去离婚诉讼所需费用,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可见其“真有主见”;③小芳在我们家照顾卉卉时,无微不至,眼中只有卉卉最好看,并时常教卉卉唱歌,歌声中都带有一点忧郁的味道,可见其“真有性情”。9.①小芳去考庐剧团,因为“身材、长相、嗓音都好”,虽没有文化,但被破格录取了,是为“扬”笔;最终却因父亲坚决不同意而错失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是为“抑”笔。②小芳因为奶奶替她订的娃娃亲,以及家人的愚昧,而被迫与李德树结婚,是为“抑”笔;离婚获得自由后,如愿嫁给了自己喜欢的小胡,并生下了女儿也叫卉卉,是为“扬”笔。③小芳后来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有时连盐都没有,残酷的生活把她打磨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农村妇女,是为“抑”笔;小说最后用想象手法写“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是为“扬”笔。④小芳生活贫苦,陷入不幸的婚姻,是为“抑”笔;在我们家照顾卉卉的日子,是她人生最为舒适的一段时间,是为“扬”笔。【解析】【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C.“‘我’对这种行为不认同,觉得小芳不懂人情世故”说法错误。这里主要体现了“我”的欣然之情,为卉卉,也为小芳。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D.“叙述语言含蓄隽永”说法错误,应为“直白、平淡”。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从文本“小芳为此自杀过一次,喝农药,被发现了,送到木田医院里救活了”可以看出,小芳被家人所迫嫁给她不喜欢的娘表哥李德树时,曾经以死反抗,虽然被救活了,反抗失败,但面对不幸的婚姻安排能有如此不妥协的态度,也可见其“真有决心”;从文本“李德树扬言,要烧他们家的房子。小芳于是下决心回去一趟。小芳这回有了主见了,她在北京就给木田法院写了一封信,请求离婚,并寄去离诉讼所需费用”可知,当家里来信说李德树的恶行后,小芳给木田法院写了一封信,请求离婚,并寄去离婚诉讼所需费用。她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可见其“真有主见”;从文本“小芳看卉卉很精心。……按时给卉卉喝牛奶,吃水果,洗澡,换衣裳”“小芳老是贬低别人家的孩子:‘难看死了!’好像天底下就是她的卉卉最好”“小芳教卉卉唱了很多歌……小芳唱这些歌,都带有一点忧郁的味道”可概括出,小芳在我们家照顾卉卉时,无微不至,眼中只有卉卉最好看,并时常教卉卉唱歌,歌声中都带有一点忧郁的味道,可见其“真有性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原文“无为木田镇有个庐剧团,小芳去考过。团长看她身材、长相、嗓音都好,可惜没有文化——小芳一共只念过四天书,也不识谱,但想进了团可以补习,就录取了她”可知,小芳去考庐剧团,因为“身材、长相、嗓音都好”,虽没有文化,但被破格录取了,是为“扬”笔;由原文“她父亲知道了,坚决不同意,硬逼着小芳回了家。……小芳如果进了县剧团,她一生命运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可知,最终却因父亲坚决不同意而错失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是为“抑”笔。 由原文“小芳的命是不好。她才六个月,就由她奶奶做主,许给了她的娘表哥李德树”“小芳到底还是和李德树结婚了”可知,小芳因为奶奶替她订的娃娃亲,以及家人的愚昧,而被迫与李德树结婚,是为“抑”笔;由原文“法院只好受理小芳的案子,判离”“小芳和小胡结了婚,一年后生了个女儿,取名也叫卉卉”可知,离婚获得自由后,如愿嫁给了自己喜欢的小胡,并生下了女儿也叫卉卉,是为“扬”笔。由原文“小芳现在生活很苦,有时连盐都没有。没盐了,小胡就拿了网,打一二斤鱼,到木田卖了,买点盐”可知,小芳后来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有时连盐都没有,残酷的生活把她打磨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农村妇女,是为“抑”笔;由原文“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可知,小说最后用想象手法写“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是为“扬”笔。由原文“她是安徽无为人。无为是个穷县,地少人多。年轻女孩子多出来当保姆”“小芳为此自杀过一次,喝农药,被发现了,送到木田医院里救活了”可知,小芳生活贫苦,陷入不幸的婚姻,是为“抑”笔;由原文“小芳在我们家干的活不算重。做饭,洗衣,这些都不要她管”“下午,卉卉睡一个很长的午觉……一面轻轻地哼着庐剧。到后来为自己的歌声所催眠,她也困了,就靠在枕头上睡着了”可知,在我们家照顾卉卉的日子,是她人生最为舒适的一段时间,是为“扬”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若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或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凡对问者,有因问小大缓急而对也。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非所以应也。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今日之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之利而已。故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且文公又不知舅犯之言。舅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谓诈其敌也。敌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胜楚破军者,舅犯之谋也。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之无复”也,此未有善言也。舅犯则以兼之矣。舅犯曰“繁礼君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然必曰“出于诈伪”者,军旅之计也。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文公之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选自《韩非子·难一》,有删改)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战而不胜A则国亡B兵弱C身死D名E息F安G暇待H万世之利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厌,指满足,与“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中“厌”字的意思相同。B.“一时之权也”与“权,然后知轻重”(《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权”字的意思相同。C.何伤,指损害了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中“何操”表示拿了什么,两者结构相同。D.道,指说、讲,与“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种树郭橐驼传》)中“道”字的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文公将与楚国人打仗,为楚国人多而自己国家人少而犯难,于是先后召来舅犯和雍季商议,雍季对舅犯的做法表示反对。B.晋文公虽然对雍季的回答表示肯定,却采用舅犯的计谋和楚国人作战,并且打败了楚国,回朝后对舅犯和雍季都进行了封赏。C.有人认为雍季的回答没有针对晋文公的询问,韩非子对此进行了驳斥,认为是晋文公所问的问题过于宏大。D.韩非子认为晋文公没有理解舅犯的话,舅犯所说的“不厌诈伪”是在打仗时用来对待敌军的计谋,是非常有用的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2)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14.孔子(仲尼)和韩非子对晋文公先赏雍季而后赏舅犯有何不同看法?请简要说明。【答案】10.ACF11.B12.C13.(1)放火来焚烧山林,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2)即使以后再有用这种方法来获利的情况,也没有会比这次战胜敌人的利益更大的了,还忧虑什么流传千古的利益不能到来呢?14.①孔子认为晋文公先赏雍季而后赏舅犯是对的,说明晋文公既懂得暂时的变通,又懂得流传千古的长远利益;②韩非子认为晋文公先赏雍季而后赏舅犯是错误的,应该先奖赏舅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打仗如果不胜,就会国家危亡,兵力削弱,君主身死名灭,想免除眼前的灾难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等待长远利益呢? “则”一般用于下句句首,其前A处断开;“国亡兵弱”“身死名息”都是“战而不胜”的结果,结构一致,“弱”后C处和“息”后F处断开;“安暇待万世之利”是反问句,中间不必断开。故在ACF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都是“满足”。句意:不会满足忠诚守信。/贪暴秦国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B.错误。权宜之计。/称量。句意:舅犯的主张是暂时的计策。/称一称,这样才能知道是轻还是重。C.正确。都是宾语前置结构,正常语序是“伤何”“操何”。句意:又能损害什么呢?/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D.说、讲。/方法。句意:然而雍季说“以后不能再用了”。/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韩非子对此进行了驳斥,认为是晋文公所问的问题过于宏大”错,原文“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非所以应也”,可见韩非子也认为雍季的回答没有针对晋文公的询问。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田”,通“畋”,打猎;“偷取”,暂时获取。(2)“虽”,即使;“莫”,没有;“患”,忧虑。【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可知,孔子认为晋文公先赏雍季而后赏舅犯是对的,说明晋文公既懂得暂时的变通,又懂得流传千古的长远利益;由“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可知,韩非子认为晋文公先赏雍季而后赏舅犯是错误的,应该先奖赏舅犯。参考译文:晋文公将要与楚军交战,把舅犯召来询问说:“我将要与楚军交战,敌众我寡,对此怎么办呢?” 舅犯回答说:“我听说‘礼多的君子,不会满足忠诚守信;在双方列阵作战时,也不厌弃用欺瞒和佯装的手段。’您还是对楚人用欺瞒和佯装的手段罢了。”晋文公辞退了舅犯,就召雍季来询问,说:“我将要与楚军交战,敌众我寡,对此怎么办呢?”雍季回答说:“放火来焚烧山林,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用欺诈手段对付人,虽然一时能获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会无利可图。”文公说:“说的好。”晋文公辞退雍季。用舅犯的谋略与楚军交战,大败楚军。(文公)回来后授予爵位,雍季的爵位在前,舅犯的爵位在后。群臣问:“城濮的战事,用的是舅犯的谋略。使用他的谋略,却把他排在后面,可以吗?”晋文公说:“这不是你们所能明白的。舅犯的主张是暂时的计策,雍季的主张才是能得到长远利益。”孔子听后,说:“晋文公称霸天下,是理所当然的!他既懂得一时的权宜之计,又懂得长远利益。”有人说:雍季的回答,没有针对文公的提问。凡是回答问题,要根据问题的大小缓急而作相应的回答。提的问题高尚博大,却用低下狭隘的话去回答,明君是不能接受的。现在文公问的是“以少敌众”,回答却是“以后肯定不能用这种办法来获利了”,这不是针对问题作出的回答。再说,文公也不懂得权宜之计,又不懂得长远利益。打仗如果取胜,就会国家安全,君位稳定,兵力强盛,威势确立,即使以后能出现同样情况,也不会比这次胜利获益更大的了,还担心什么长远利益不来呢?打仗如果不胜,就会国家危亡,兵力削弱,君主身死名灭,想免除眼前的灾难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等待长远利益呢?期待获得长远利益,在于今日战胜敌军;今日的胜利,在于对敌人使用欺诈手段;欺诈敌人,不过是为了长远利益罢了。所以说:雍季的回答没有针对文公的提问。再说文公也没有理解舅犯的话。舅犯所说“不嫌欺诈多”的话,不是指欺诈民众,而是指欺诈敌人。敌人,是要讨伐的国家,以后即使不再用这样的办法获利,又能损害什么呢?文公之所以先赏雍季,是因为他有功吗?然而用来战胜楚国打败楚军的,却是舅犯的计谋。是因为雍季说得好吗?然而雍季说“以后不能再用了”,这表明他并没有讲出什么正确意见。舅犯则已经兼有功劳和正确的意见。舅犯说“讲究礼仪的君子,不满足地追求忠信”:忠诚,是用来爱护下属的;信义,是用来不欺骗民众的。已经爱护下属又不欺骗民众,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话呢?但他一定要说“(战胜楚军的办法)来自欺骗诡诈”,是因为这属于战争计谋。舅犯前有正确的言论,后有战胜的功劳,结果,舅犯兼有二功却排在雍季后面,雍季没有一点功劳却排在前面受赏。(孔子还说什么)“文公称霸,不也是很应该的吗?”这表明孔子是不懂得正确行赏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东游远归韦庄扣角①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②。辞家柳絮三春半,临路槐花七月初。江上欲寻渔父醉,日边③时得故人书。青云不识扬生④面,天子何由问子虚⑤。 【注】①扣角,即叩角,春秋时期宁戚曾偶遇齐桓公,立刻敲击牛角,引吭高歌,齐桓公便将他带回去,还奉为上卿。②剑歌、食无鱼,典出战国时期孟尝君的门客冯谖弹铗而歌,比喻下属因待遇不公而有所要求。③日边,指遥远的地方,这里引申为京城。④扬生,汉代诗赋大家扬雄。⑤子虚,指司马相如的名作《子虚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仕途受阻、求官无门、无人赏识的境遇。B.“辞家柳絮”描写了诗人辞家时柳絮纷飞的景象,“三春半”交代了离家时间。C.颔联寓情于景,诗人用“柳絮”“槐花”表达了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D.尾联诗人希望自己将要像扬生、司马相如一样,青云直上,得到天子赏识。16.颈联两句有何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诗人希望追随渔父,过一种无拘无束、恬淡悠闲的生活,忽然接到了朋友从遥远的京城寄来的信笺,又让他已经趋于平静的心湖再起波澜。②体现了诗人愁闷积郁的心情,一方面时时萌生出归隐想法,一方面又不甘心就此放弃,还想继续尝试仕途。【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青云直上,得到天子赏识”说法有误。根据“不识”“何由”可知扬生、司马相如并未青云直上,得到天子赏识。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东游远归》是韦庄前期作品,描写诗人求官受阻的境遇,抒发了有志难伸的积郁之情。由于科举落第,求仕无门,诗人心情郁闷,江上买醉,所以,作者在颈联前半句写自己“欲寻渔父醉”,表达自己希望追随渔父,归隐田园,过一种无拘无束、恬淡悠闲的生活。但幸好,在京城经常得到朋友问询的书信,能够略得安慰。这也就是后半句的“日边时得故人书”。“日边”本意形容极远的地方,这里是借日喻人,指京城天子帝王附近。一方面心情郁闷,江上买醉,希望归隐,体现了诗人愁闷积郁的心情;两一方面作者特意强调“日边”的故人所来的书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诗人积极关注京城消息,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不甘心就此放弃,还想继续尝试仕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陈情表》中,化用“乌鸦反哺”典故表达奉养祖母之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莫存非分之想。(3)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家常话语,在歉疚之中更显出主客之间的亲近。【答案】①.乌鸟私情②.愿乞终养③.苟非吾之所有④.虽一毫而莫取⑤.盘飧市远无兼味⑥.樽酒家贫只旧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乞”“苟”“毫”“飧”“樽”“醅”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中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四个阶段组成。②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③轻症中暑阶段会发生体温升高、发热等症状,④如此时不加干预,体温将持续升高,⑤可达40℃至42℃左右的高热,⑥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识障碍,⑦此时则进入了中症中暑、重症中暑阶段。⑧最严重的中暑是重症中暑,⑨即热射病。轻度的中暑一般发烧38℃以上,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会出现抽风、意识不清、各脏器的衰竭。一旦发生中暑情况,应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立即远离高温环境,但(1),适宜的温度为22℃~25℃。要迅速用凉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皮肤,用冷水擦身时,(2),过冷的水可使皮肤神经末梢因突然受到冷刺激后,造成血管收缩而不易于散热,且过于寒冷的刺激还可能导致患者虚脱。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1)不宜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地方(2)开始时注意水温不宜过冷19.第①句可修改为: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中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四个阶段。第③句可修改为:轻症中暑阶段会出现体温升高、发热等症状。 第⑤句可修改为:可达40℃至42℃的高热。【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句前的“但”字可知,该句与前文的“立即远离高温环境”构成转折关系,再结合“适宜的温度为22℃~25℃”可知,此处的意思是不能迅速将患者转移到温度过低的地方,据此可写“不宜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地方”;第二空,后文“过冷的水可使皮肤神经末梢因突然受到冷刺激后,造成血管收缩而不易于散热,且过于寒冷的刺激还可能导致患者虚脱”都是在说水温过冷的危害,据此可写“开始时注意水温不宜过冷”。【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①句“分为……四个阶段组成”句式杂糅,可修改为“分为……四个阶段”或“由……四个阶段组成”;第③句“发生……症状”搭配不当,可修改为“出现……症状”;第⑤句“可达40℃至42℃左右”不合逻辑,应删掉“左右”。(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人的身份与穿着绝对有关系,比如我们校长曾经到村里的裁缝店做过一套西装。瘦瘦的校长穿起来就不伦不类,反倒是他穿上蓝卡其的中山装好看些。不过他到乡里开会,或到城里办事,还是穿上了他的宝贝西装,还会穿上他的老皮鞋———怕有很多年了,有一只已经歪斜了。看得出他穿上西装的感觉并不好,可是他说有什么办法呢,上次进城,人家都以为他是个老古董,还是穿西装好些,穿西装人家的目光就少了,走路就轻松些,城里人就喜欢穿西装。穿西装也就穿西装吧,可是一到下雨天,穿上西装的他偏偏又蹬上了一双中帮雨靴,这就更加不伦不类了,怎么看怎么别扭。每当他穿上这件衣服,学生们就在背后叫他“德国鬼子”。但乡下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走路就是一脚的烂泥,想甩都甩不掉,真是固执的坏脾气。如果还想“甩”的话——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想耍派头的话——皮鞋一会儿就变成了小泥船,所以雨靴还是更适合于土路。看来校长穿雨靴还是穿得()的,别人怎么看也就无所谓了。他()地穿着后摆有点吊的西装和粘着烂泥的雨靴到乡里或进城办事。回来时他乐呵呵的,他似乎没少了什么,实际上雨靴上已少了许多烂泥,而原黑色的泥渍变成了白色的泥斑,像踩了一脚的雪。20.将下列成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A.义正词严心安理得B.理直气壮心安理得 C.义正词严问心无愧D.理直气壮问心无愧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符号有时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破折号是怎样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请简要说明。22.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答案】20.B21.此处运用破折号插入校长的话,补充解释校长雨天不穿西装、雨靴的理由,显现校长性格里的务实。22.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校长把自己比作老古董,以幽默自嘲的方式体现出他的无奈,也表现了他希望接受新事物的心理。【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义正词严:理由正当充足,措辞严正有力。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言行因而有气势。乡下的土路不适合穿皮鞋,因此校长的雨靴穿的理由很充分,应选“理直气壮”。心安理得:自信做的事情有理,心里坦然。问心无愧:扪心自问,并不感到惭愧。因为下雨穿不了皮鞋,校长很坦然的穿着雨靴进城办事,应选“心安理得”。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分析效果的能力。先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再分析其表现力。原文有两个破折号,表明中间的话是插入的,破折号表示插说。插入的话“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想耍派头的话”是校长的话,是解释的“甩”的含义,校长这话是说雨天还穿皮鞋“耍派头”的话,“皮鞋一会儿就变成了小泥船”,这话补充解释校长雨天不穿西装、雨靴的理由,显现校长性格里的务实。【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老古董”运用比喻手法,本体是校长,喻体是“老古董”,“老古董”本意是指古代或先人留下的旧物,也指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校长不穿西装上城里去,人家都嘲笑他,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思想习惯陈旧。这里校长把自己比作老古董,以幽默自嘲的方式体现出他的无奈,也表现了他希望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有句谚语“饱带干粮,晴带雨伞”,意思是说虽然吃饱饭出门,但还是要带足干粮;虽然是晴天出门,但还是要带上雨伞,凡事要有备无患。然而,也有人说,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要面对意外挑战,因此涵养“无备”的心态也是人生的必修课。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有备与无备相谐见精神“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古人之语饱含深意。昨天不可期,今天成定然,明天当如何?面对来时路,只有处理好“有备”和“无备”的关系,我们才能少走弯路,才能行稳致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所以能够无往而不胜,源于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对未来发展进行预估。正是有了充分的准备和预设,所以顺境时可长驱直入,逆境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先人通过大量的生产生活实践总结出来的“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的经验就是有力的佐证。不论是个人的生活小事件,还是国计民生的大事件,要想顺利发展,并向着利好的方向推进,必须要把前期的工作做好。只有防患于未然,才有可能在健康轨道上可持续发展。当然,做什么事情都要掌握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做事之前做好准备是取得理想效果的先决条件,但是我们也大可不必以如临大敌的紧张惶恐之思对待。在没有做事之前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把自己折磨的身心俱疲,真正做事时可能就没有了那份精气神。毕竟,在打算做事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和物质的准备,这样放松心态,泰然处之,以“无备”之思用心经营,放平心态,顺其自然。当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思想处理各种事情时,也就不会因为过于紧张而产生负面影响。不过,这里的“无备”不是摆烂和躺平,而是建立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长期积累的基础之上。中国科技事业之所以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在世界舞台占有一定量的话语权,源于中国科技人未雨绸缪、殚精竭虑、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精耕细作。起步之初,不论是占有的国内资源,还是面临的外部环境,对发展和振兴科技都是不利的。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冒严寒,斗酷暑,立足中国的实际,科学施策、精心布局,然后循序渐进,最终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发展之路。从零起步闯出一条新路,源于科学设计和精心的准备;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地攻坚克难,得益于前期的积淀,这样才有了“无为而治”的从容。“欲成其事”,宜精心谋划;要行稳致远,当把握好“有备”与“无备”的关系。只有二者实现和谐共振,我们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综合分析情境材料可知,它由两个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组成。前半部分由“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的谚语入题,然后从语义上分析这句谚语的意思;后半部分用“然而”领起,表示下面的意思与前面是转折关系,指出关于谚语揭示的道理,在现实中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很显然,前半部分是话题的源起,引出后面的反向认知。把两种观点放在一起,其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有备”与“无备”关系的讨论。基于此,该材料引发思考的角度有:现实中我们是否需要有“有备”之心;要做到“无备”,该有什么样的条件;如何处理“有备”与“无备”的关系。不难看出,情境材料提供的话题是带有辩证思维性的,这样按照写作任务提出的要求构思立意,完成任务时,一方面要紧扣“材料的启示意义”思考,一方面所写的内容一定是自己针对材料展开的“感悟与思考”,另外还要把材料话题蕴涵的逻辑关系体现出来。这样,本文写作时生应围绕“有备”与“无备”这一主题写作。首先要理解“有备”,“有备”有预先安排或筹划之意,这个“有备”可能是物质方面的积累,可能是知识方面的储备,也可能是心理方面的成熟。“无备”是无法预判、无法提前准备的情况。人生不是任何环节都能让你“有备”的,很多时候,充分准备的机会只是一种奢求。如果能涵养“无备”的心态,能让人增进一份从容与坚定,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有意义和有目的的努力。然后,围绕两个关键词,并与文章的主题对接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最后,观照现实,阐述二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立意:1.“有备”固好,“无备”亦不可或缺。2.在“有备”与“无备”中砥砺成长。3.“无备”心态不可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8 02:00: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701.3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