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泸县四中2023年秋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迈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此外,文学作品中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也可形成视觉层面的“图像之锤”,使受众产生深刻的体悟和持久的印象。通过弱化或消隐故事发展的时间线而将多种意象并置组合,从而形成 类似“视觉锰”的空间画面感。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中,故事的时间序列被消隐甚至切断,作者视线移动所形成的空间场景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生动的图景。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破窗、半枯的槐树、老紫藤、方桌、败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被逐个呈现在受众眼前,故事的线性发展被中断,此刻会馆的沉寂与破败强化了“我”当下际遇的无望和艰难。故事场景的再现性描写及建构的空间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语词叙事达到空间立体化效果。(摘编自李小君、龙迪勇《从图像到文学:中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材料二:我们一直强调图像对文学的冲击和遮蔽,却忽略文学自身的特性。今天,我们要有勇气去挖掘并强调文学功能的异质性,即它在图像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也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有功能。首先,与二十世纪文学注重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不同,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个体经验的书写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扬成为作品的主题。图像传播的发达使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无障碍化,人人可以借助自媒体分享经历和观点,文学已成为公共领域的个人实践。文学的功能更多地指向敞开自我而非给出意义。比如,属于网络类型小说之一的职场小说,凭着实用好看、贴近草根、展示成功而成为大众的新宠。其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图像凭着多维立体的成像方式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抛向观众,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人们面对图像时需要认知、筛选和领悟。越是多元就越要强调核心,而这一过程是借助语言完成的。图像时代信息的发达,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迅捷、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炸得眩牵,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语言、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能。(摘编自刘巍《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小说注重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当代小说通过模仿图像叙事、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获得新的发展。B.鲁迅在《示众》中刻画的看客群体,既是围观杀人场景的主体,同时作为被审视的客体,成为鲁迅解读、批判的对象。 C.图像传播的发达对文学产生较大影响,当下的文学作品尤为重视个人经验的展示,而不愿意进行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D.图像时代,自媒体的流行让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变得很容易,而职场小说的火热说明文学的新功能得到公众的认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图像与文学的不同,都承认图像对文学造成了冲击,也都赞成或倾向于赞成图像与文学间存在合作关系。B.我们常用“眼花缭乱”表达对复杂图像的观感,这表明图像虽然直观、形象,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在庞杂、多元的图像信息之中。C.马致远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与鲁迅的小说《伤逝》对会馆的描写有相似之处。D.罗中立的画作标题《父亲》具有点睛之妙,如果改为《农民》,人们对画作的解读将大不相同,这说明语言使图像产生了多义性。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中国十大传世绘画名作之一《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依照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而创作出来的绝世精品。B.某同学在公众号中谈到,观赏仇英的名画《兰亭修禊图》时,想起学过的课文《兰亭集序》,更觉画作情韵悠长。C.魏晋至隋唐时期,诗与画是分离的,题画诗也并非题在画内,虽然画作本身已经不知所踪,但诗歌依然流传至今。D.英国学者豪厄尔斯认为在“视觉世界”里,公众离开了图像几乎寸步难行,“按图索骥”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势。4.比喻论证利用两个事物的相似点来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请分析劳拉·里斯“图像之锤”这一比喻所包含的相似点及论证的事理。5.有同学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看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但并不喜欢读原著,因为图像比语言文字更有意思。请你根据两则材料列出要点,劝说该同学多读原著。【答案】1.C2.D3.B4.①相似点:锤子能产生冲击力,而图像具有视觉冲击力;锤子能使钉子深入木板,而图像能使广告语深入脑海。②事理:图像在唤起知性、强化记忆方面具有强势作用。5.①文学借鉴图像的叙事策略,同样能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 ②文学在揭示心理、洞察本质方面优势明显,在阅读原著之后再观看电视剧,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验。【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而不愿意进行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错误,根据原文“与二十世纪文学注重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不同,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个体经验的书写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扬成为作品的主题”,重视个人经验展示,不代表就不愿意进行历史思考和现实批判。选项说法“于文无据”。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说明语言使图像产生了多义性”错,根据原文“图像凭着多维立体的成像方式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抛向观众,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人们……”可知,图像本身具有多义性;根据原文“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可知,“父亲”这一标题,帮助人们清除了理解的障碍,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解读的意义载体。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观点:文学在图像时代的特有功能,一是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越来越指向个体经验而非给出意义;二是当下文学能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A.强调画家对文学作品的模仿;B.观赏名画,想起名篇,更觉画作情韵悠长,体现了文学语言帮助人们清除对画作理解的障碍,使画作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因而更觉情韵悠长;C.强调诗画分离,诗歌流传时间跨度长;D.强调了图像在视觉世界的重要性。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能力。该比喻出现在材料一第三段,目的在论证“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要分析比喻的相似点,就要分别找出本体与喻体及其特点,再寻找其相似点。 结合材料一第三段“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可分析出,相似点:锤子具有冲击力,而图像具有视觉冲击力,锤子能使钉子深入木板,而图像能使广告语深入脑海。结合材料一第三段“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可分析出,事理:图像在唤起知性、强化记忆方面具有强势作用。【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喜欢看电视剧,不喜欢读原著,是不理解图像与语言文字的特点,劝说其改变态度,应从语言文字或文学在图像时代的特有功能上入手,归纳要点即可。结合材料一第一段“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可分析出,文学借鉴图像的叙事策略,同样能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结合材料二第三段“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可分析出,文学在揭示心理、洞察本质方面优势明显,在阅读原著之后再观看电视剧,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验。(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七根火柴王愿坚天亮的时候,雨停了。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就有一场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光滑地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有几粒冰雹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撮撮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冷不丁地连打了几个寒战。他这才发现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到。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可是他仍然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突然,他的手触到了一点黏黏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一会儿捏成长形,一会儿又捏成圆的,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我没有发现它!”已经是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儿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得饿得难以忍受。他正要把它送到嘴边,蓦地听见了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根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贮满了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像一块黑毡糊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答答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无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合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地睁开眼睛,习惯地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却没有动得了。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这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那同志抬起一双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抬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卢进勇的手停在半空,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这一刹那,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那人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询问地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脸。“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中、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着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噬——噬——”地响着……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其余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又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时间、天气,也陈述了卢进勇行程耽误的原因,推动了情节发展。B.“一会儿捏成长形,一会儿又捏成圆的”表现了卢进勇过分爱惜面团,可见艰难之中食物的珍贵。C.“卢进勇的手停在半空”说明他认同无名战士的话,食物对一个垂死之人已经没有用处了。D.“他的眼睛模糊了”说明此时卢进勇悲痛难忍,这与后文“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并不矛盾。7.关于文中卢进勇赶上后卫部队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进勇走得特别快不是因为小腿伤口好转了,而是因为受无名战士的精神鼓舞,无畏向前。B.篝火、谈笑、野菜描绘了一幅风雨后的安适画面,是为了烘托卢进勇转交火柴时的沉痛心情。C.天黑时追上了后卫部队一面说明他走得很快,只一天就追上了;另一面说明他没有落下太远。D.小说结尾部分在情节上与前文相呼应,如“他追上了后卫部队”,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8.小说中有两处数火柴的情节,卢进勇和无名战士在数数时的心理有何异同?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概括。9.有评论家认为,本文作者借鉴了雕塑和抒情诗的创作艺术,使小说人物有雕塑的分明线条,也使主题有 抒情诗的深远意境。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答案】6.C7.B8.同:两人内心都有对火柴的珍视和面对严峻形势的沉重。异:无名战士心怀能为长征队伍带来温暖和生存的希望;卢进勇内心有着对无名战士牺牲的沉痛,对战士无私精神的崇敬,及完成战士遗愿的欣慰。9.雕塑的分明线条:①无名战士那只高高擎起的紧握着党证和火柴的手指向长征方向,运用神态描写,线条分明,像一尊塑像,威严、刚劲。②无名战士被雨水打湿了的头发,滴着雨水的脸颊,深深下陷的眼眶和干裂的嘴唇,运用肖像描写,使无名战士那生命垂危、饥寒交迫的形象如一人物雕塑,线条分明地跃然纸上。③卢进勇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了那同志的嘴边,运用动作描写,使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关心他人远胜于自己的形象呼之欲出,宛如雕塑。抒情诗的深远意境:①卢进勇映着火光转交“其余的六根火柴”,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传递,激情饱满,寄寓深远。②在小说结尾,通过描写在无边的黑夜中燃起篝火,欢笑的战士群像,寄寓了革命火种必将燎原的革命乐观主义信念。【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食物对一个垂死之人已经没有用处了”错误。“卢进勇的手停在半空”是因为他认为相比食物,无名战士更需要的是热水、温暖,现在的他因无法满足而感到失措。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B.“是为了烘托卢进勇转交火柴时的沉痛心情”错误。篝火、谈笑、野菜的场面描写是为了说明无名战士在生命垂危之际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相同点:由“‘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到。他也知道这是妄 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可知,此时的情况严峻,不仅天气寒冷无法取暖,甚至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由此可见,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两处数火柴的情节,体现了对火柴的珍视和面对严峻形势的沉重。不同点:由“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询问地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可知,无名战士心怀能为长征队伍带来温暖和生存的希望;由“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其余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又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中、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着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噬——噬——’地响着……”可知,卢进勇内心有着对无名战士牺牲的沉痛,对战士无私精神的崇敬,及完成战士遗愿的欣慰。【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能力。雕塑的分明线条:由“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可知,无名战士那只高高擎起的紧握着党证和火柴的手指向长征方向,运用神态描写,线条分明,像一尊塑像,威严、刚劲。由“他倚着树根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贮满了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像一块黑毡糊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答答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无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可知,无名战士被雨水打湿了的头发,滴着雨水的脸颊,深深下陷的眼眶和干裂的嘴唇,运用肖像描写,使无名战士那生命垂危、饥寒交迫的形象如一人物雕塑,线条分明地跃然纸上。由“‘这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可知,卢进勇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了那同志的嘴边,运用动作描写,使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关心他人远胜于自己的形象呼之欲出,宛如雕塑。抒情诗的深远意境:由“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 其余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可知,卢进勇映着火光转交“其余的六根火柴”,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传递,激情饱满,寄寓深远。由“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中、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着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噬——噬——’地响着……”可知,在小说结尾,通过描写在无边的黑夜中燃起篝火,欢笑的战士群像,寄寓了革命火种必将燎原的革命乐观主义信念。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子路曰:“不能甘勤苦,不能恬贫穷,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于秦庭,七日七夜丧不绝声,遂以存楚,不能勤苦,安能行此?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比干将死而谏逾忠,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而志逾彰,不轻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楚平王使奋扬杀太子建,未至而遣之,太子奔宋,王召奋扬,使城父人执之以至,王曰:“言出于予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王初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贰也;奉初以还,故遣之,已而悔之,亦无及也。”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重过也,逃无所入。”王乃赦之。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之弥贼之;鉏之弥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之弥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节选自《说苑•立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B.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 C.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D.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而志逾彰”与“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两句中的“彰”字含义相同。B.“孔子过之,不轼”与“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两句中的“轼”字含义相同。C.“忠而不死,不廉”与“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廉”字含义相同。D.“臣不佞,不能贰也”与“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贰”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陈之战后,孔子经过陈国,看到陈国降民在修城门,认为他们不智、不忠、不廉,从心里鄙视他们,所以不肯按照礼仪致敬。B.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前去送给他采邑,并劝他接受,曾子不接受,并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孔子对此表示赞扬。C.奋扬接受楚平王的派谴去刺杀太子,他遵循楚平王当初“事建如事余”的命令放走了太子。平王责怪他,后悔也来不及了。D.上朝时间还早的时候,赵宣子就把朝服穿好了,鉏之弥被他恭敬的态度感动,认为杀他是不忠的,又不愿失信于晋灵公,最终自杀。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2)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之弥贼之。14.文中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子路“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的观点?【答案】10.B11.B12.C13.(1)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2)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厌恨他,派鉏之弥去杀害他。14.①比干在快被处死时,规劝纣王更加忠恳;②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但志向更加明显;③鉏之弥刺杀赵宣子时不愿不忠不信,选择自杀;④奋扬遵循道义,不怕国君责难放走太子建并勇于回去复命;⑤孔子认为陈降民国亡而不智、不忠、不廉,不能行义,因而看不上他们。【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曾参连粗布衣服、乱麻絮成的袍子也不能具备,酒糟、谷壳之类的食物、野菜清汤都不能吃饱,但 不合道义他就辞去上卿的职位,不是安于贫穷,怎么能做到这样?“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是并举成分,且“布衣缊袍”“糟糠之食/藜藿之羹”分别是“完”“饱”的前置宾语,故应在“完”“饱”后断开,排除A、C;“上卿”是“辞”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且参照其他句子“不能勤苦”“不轻死亡”可以推断“不恬贫穷”要单独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两个“彰”相同,都解释为“明显、显著”。句意: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志向更加昭彰。/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B.错误。第一个“轼”指行轼礼,动词,古人立乘,扶轼表示敬意。“第二个“轼”为名词,指车箱前面供人凭依的横木。句意:孔子经过这里,没有凭轼致敬。/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C.正确。两个“廉”都指“正直,刚直,品行方正”。句意:忠诚了却没有去殉国而死,这是没有节操。/他的志向高洁,行为清廉。D.正确。“贰”,都解释为“有二心”。句意:我并不聪明,对人没有贰心。/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平王责怪他,后悔也来不及了”说法有误。“奉初以还,故遣之,已而悔之,亦无及也”是奋扬说的话,应是奋扬后悔。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能力。(1)“为山”,堆土成山;“一篑”,一筐土;“止”,停止。(2)“骤谏”,屡次、多次进言;“患”,憎恶、厌恨;“贼”,名词作动词,杀害。【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比干将死而谏逾忠,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而志逾彰,不轻死亡,安能行此?”可以看出:①比干在快被处死时,规劝纣王更加忠恳;②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但志向更加明显。根据原文“之弥退,叹而言曰:‘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可以看出,鉏之弥刺杀赵宣子时不愿不忠不信,选择自杀。根据原文“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重过也,逃无所入。’”可以看出:奋扬遵循道义,不怕国君责难放走太子建并勇于回去复命。根据原文“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可以看出:孔子认为陈降民国亡而不智、不忠、不廉,不能行义,因而看不上他们。参考译文:子路说:“不能甘愿勤苦,不能安于贫穷,不能轻视死亡,却说自己能行仁义,我不敢相信。”从前,楚国的申包胥站在秦国的朝廷上,七天七夜,痛哭不绝,于是保住了楚国。不能甘愿勤苦,怎么能做到这样子?曾子粗布衣裳都穿不上,糟糠做的饭、藜藿做的菜都吃不饱,如果和他的道义不合即使上卿之官也不接受。不能安于贫穷,怎么能做到这样子?比干都要被处死了,而劝谏纣王更加忠诚,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志向更加昭彰。不能轻视死亡,怎么能做到这样子?所以说士人想要树立原则、推行道义,要不论艰难或容易,然后才能实行它;立身于世显露名声,要不顾及利害,然后才能成功。楚国讨伐陈国,陈国的西城门被战火烧了,然后楚人就让投降百姓修葺城墙,孔子经过这里,没有凭轼致敬,子路就说:“礼法说从三个人边经过就要下车,经过两个人就要凭轼致敬;现在陈国修城门的人这么多,老师怎么不凭轼致敬?”孔子说:“我听说,国家灭亡却不知道这是没有智慧的;知道了却没有去争取,这是不忠诚;忠诚了却没有去殉国而死,这是没有节操;现在陈国修门的人没这么做到此种地步,所以我不凭轼致敬。”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前去送给他采邑,说:“请用这来置备衣物。”曾子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最终还是不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楚平王派奋扬去杀太子建,他还没有去就把消息告诉了太子建,太子就跑到宋国去。楚平王召回奋扬,叫城父那里的人把他抓了送来,平王说:“话从我嘴里说出去,你耳朵听到,是哪一个告诉太子建?”奋扬说:“是我告诉的,您当初交待我:‘伺候建要像伺候我一样。’我并不聪明,对人没有贰心;自接到你要杀他的命令以后,就派人告诉他,后来懊悔也来不及了。”平王说:“那你为什么还敢回来?”奋扬说:“你派我做使者,我没有完成任务,你召我再不来,是罪过加罪过,我无地可逃。”楚平王听了就把他放了。晋灵公暴虐无道,赵盾多次劝谏,以致灵公很讨厌他,于是派力士鉏之弥去暗杀赵盾。清晨鉏之弥前往赵府,看见卧室的门已经开了,赵盾把朝服穿得端端正正,正准备上朝,因为时间还早,坐在那里闭目养神。鉏之弥立刻退了出来,感叹地说:“ 不忘恭敬的人,是国家的栋梁。杀害国家的栋梁,就是不忠;接受了国君的命令而不执行,就是失信。要蒙受不忠、不信两个罪名中的一个,还不如自己死了好。”就一头撞死在院子里的槐树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①,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②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①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景色。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兴奋的心情。B.“忽传”表明捷报突然;“涕泪满衣裳”以形传神,是诗人喜极而泣、喜中含悲的表现。C.“却看”即“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对家人说什么,但已无须说了。D.尾联写诗人携带家人迅速出发,“即从”“便下”两句紧连,诗人想着很快就会回家了。16.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惊喜之情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漫卷诗书喜欲狂”直抒胸臆,表达惊喜之情;“却看妻子”,笼罩全家的愁云不见了,用妻子儿女的欢欣来衬托(间接抒发)诗人的欣喜之情。②“放歌”“纵酒”实写诗人“惊喜”的具体表现;诗人还想着(虚写)在鸟语花香的春天与妻子儿女“作伴”“还乡”,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惊喜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尾联写诗人携带家人迅速出发”理解错误,尾联是诗人的想象。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意思是: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作者直抒胸臆,“喜欲狂”表达惊喜之情;“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这一句是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欣喜之情。 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意思是: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诗人想着(虚写)在鸟语花香的春天与妻子儿女“作伴”“还乡”,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惊喜之情。(三)情景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2)《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贴身的衣服。(3)李白《将进酒》中,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己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君子喻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岂曰无衣④.与子同泽⑤.陈王昔时宴平乐⑥.斗酒十千恣欢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喻、曰、宴、恣、谑。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只会墙上挂相框,到学着“实景布置”;从支起几张空桌子就开张,到如今张罗起多媒体影音手段;从讲述村子的历史,到发扬村风村德的教化之用……分布在中国乡村的大小村史馆,照见着一代代农民的喜怒哀乐,也记录着生生不息的______。忆乡愁,看变迁,逛村史馆已成为一些乡村的新年俗。走进村史馆,村史馆馆长李洪浩追忆起当年________,他的爷爷李义丰带领村民修建了最早的石泉湖水库,后来总共修了四座水库,使80%的土地变成了水浇田,石泉湖村获得连年大丰收,成为沂蒙老区农业战线的典型。而“落难沟”村改名为“落满沟”村的趣闻更是折射出这个小村庄的百年变迁史。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村干部、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全村迅速变化,泥路变硬化路,窑洞变砖瓦房,接着又通了自来水,有了宽带网,村容_________。随着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和历史的“纽带”。 乡愁,不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烟火百态的民风民俗里。修村史、扬村风,________,方能将乡村精神文明传承保护下去。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物阜民丰光辉岁月焕然一新久久为功B.岁稔年丰峥嵘岁月日新月异久久为功C.岁稔年丰光辉岁月日新月异计日程功D.物阜民丰峥嵘岁月焕然一新计日程功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和历史的“纽带”。B.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留住历史的“纽带”。C.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和历史的“纽带”。D.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留住历史的“纽带”。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B19.D20.(1)“耕耘桑梓”代农事,“烟火百态”代农家生活百态。(2)表达效果:“耕耘桑梓”“烟火百态”以实代虚,把“农事”“农家生活”这些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笔简洁精练。引人联想,增添了特有的情味,投射出了村民对家乡农家生活的感怀。【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物阜民丰: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岁稔年丰:年成好,农业丰收。横线前有“生生不息”修饰,加之此句讲的是乡村代代农民的历史,用“岁稔年丰”更合适。第二空,光辉岁月:多指辉煌灿烂、奋发有为的年轻时代。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此处追忆当年,用“峥嵘岁月”更合适。第三空,焕然一新:形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语境中强调迅速变化,所以这里用“日新月异”强调村容的变化快。 第四空,久久为功: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计日程功:指可以数着日子来计算功效。形容进展快,不久就可以成功。语境中强调唯有持之以恒,方能将乡村精神文明传承保护下去,用“久久为功”合适。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句共有三处语病:第一处,“随着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句式杂糅,“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在物质条件改善之后”两句杂糅,可以改为“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第二处,“随着……,使得……”成分残缺,删除“使得”。第三处,“寄托……历史”搭配不当,可以在“历史”前面添加“留住”。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了解“借代”这一手法。“借代”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然后分析“借代”的构成。“乡愁,不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烟火百态的民风民俗里”是说乡愁藏在农事和农家的生活习俗之中,但句中没有直接说“农事”“农家生活”,而是用“耕耘桑梓”的具体劳作来代指农事,用“烟火百态”的具体生活代指农家生活百态。最后分析效果。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比如“农事”“农家生活”都是抽象的概念,而“耕耘桑梓”“烟火百态”都是具体实在的活动,以此代指,能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同时由“耕耘桑梓”“烟火百态”这些具体的活动可以联想到家乡的具体生活,引起人们对家乡生活的感怀。(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午睡醒来后,反而比睡之前更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主要是睡午觉不规范所导致的。午睡是很有讲究的,①__,就不能真正发挥午睡的作用。②__。刚吃完午饭时,胃被食物充满,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这时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影响午睡质量。午睡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饭后20分钟。③__。权威研究表明,良好的午睡时长以15~30分钟最为恰当,最长不要超过1小时 。人的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两个阶段,是周期性循环交替。一般人在入睡超过30分钟后,身体会进入深度睡眠,若在此时醒来,反而容易因“睡眠惯性”而导致醒来后感到疲惫、迷糊。此外,午睡姿势也很重要,俯卧或趴在桌上睡,会减少头部供血,或压迫眼球、脸部,让人睡醒后出现头昏、眼花、疲惫、乏力等一系列症状。21.下列句子中的“深度”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深度”,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估计没人能说出这些炭层的蓄量和深度。B.对这个哲学问题,他们理解的深度不一致。C.再不注意用眼卫生,你会发展到深度近视。D.我们将会不断推动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要求使用否定句式,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C22.示例:①如果不运用合理的方法②饭后不要马上午睡③午睡时间不宜太长【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句子中画线词“深度”的意思是:程度较深。A.深浅的程度。B.对事物理解、体悟的程度。C.程度较深。D.深浅的程度。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后文“就不能真正发挥午睡的作用”可知,这是前文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据此推断前文应是说午睡的方法不正确或不合理。据此可以填入“如果不运用合理的方法”。第二空,从后文“刚吃完午饭时,胃被食物充满,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这时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影响午睡质量”可知,这是解释刚吃完午饭就午睡影响午睡质量的原理,据此可以推测,前文应是关于饭后不要马上午睡的警告。故可以填入“饭后不要马上午睡”。第三空,从后文“权威研究表明,良好的午睡时长以15~30分钟最为恰当,最长不要超过1小时”可知,这里是说午睡要控制时长,不要午睡时间太长。故可以填入“午睡时间不宜太长”。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2020年山东新高考模式下,高考考生志愿填报实施“专业+学校”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不再设置专业调剂。此模式突出了专业的重要性。材料二: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没有专业的概念,学生通过前几年的通识教育和培养后,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很多学霸状元会选择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作为大学的起点。针对以上两种现状,学校拟举办一场辩论赛,请从正方“确定专业要及早”和反方“不必过早确定专业”中选择一方,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题目,按照辩论稿的格式写作,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一主要讲2020年山东新高考模式下,高考考生志愿填报模式突出了专业的重要性;材料二主要讲北京大学无培学院没有专业的概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就是“专业”,一个突出了专业的重要性,一个不限定专来。写作任务是由专业引发的辩论赛,正方是“确定专业要及早”,反方是“不必过早确定专业”。论题观点及文体均以给出,可以根据辩论赛的内容确定自己要选择正方还是反方。关于“确定专业要及早”,可以着眼论述专业的重要性,以及及早确定专业的好处有哪些,比如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研究,这样更容易提升自己,同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早确定专业,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专业,如果不适合,可以及时调整等。而如果是反方“不必过早确定专业”,则可以论述不过早确定专业,可以不必过早限定学习和研究的方向,这样更有助于发现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专来,适合什么专业;同时也可以不过早地限定自己,学习研究更自由,有助于学习和提高等。写作时,可以先申明自己的观点:确定专业要趁早。主体论述可以分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一,学习研究更有针对性;分论点二,有助于提升兴趣,让兴趣得到更好地发挥;分论点三,及早发现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最后,再重申自己的论点。立意:1.及早确定专业有助于提升发展。 2.及早确定专业更能激发兴趣。3.过早确定专业会限定个人发展。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15:00: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1.5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