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泸县四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部分1.“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或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B.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走向崩溃C.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D.春秋时期礼乐制逐步走向崩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做傀儡”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到宗法制的影响,即当时的宗法制虽然遭到破坏,但是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C项正确;题干中不仅仅提及夷、夏之争,还有列国内部的矛盾解决方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的影响而非分封制和礼乐制,而且当时分封制、礼乐制并未崩溃,排除B、D项。故选C项。2.《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府官员的监察,而秦始皇监察官员采取的措施是设立御史大夫,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和材料主旨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丞相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但不能监察官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行省制度是元朝才有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3.以下示意图显示了中国古代历史中某一朝代的权力分配结构,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显示了唐代权力分配结构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更容易导致地方势力割据D.凸显了中央内部权力分配【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朝代设立一系列机构管理地方,削弱了地方权力,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从图示中的“知州”、“通判”可知,图示反映的是宋代的地方制度,而非唐朝,排除A项;宋朝的这一权力分配结构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不容易导致地方势力割据,排除C项;图示信息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非中央内部,排除D项。故选B项。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对现存的政治制度形成重大的压力。”其中“重大的压力”促成了A.责任制内阁制的形成B.《权利法案》的颁布C.政党政治的确立D.1832年议会改革的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对现存的政治制度形成重大的压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提高政治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于1832年进行议会改革,给予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更多的席位,从而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D正确;18世纪前期英国开始形成责任内阁制,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已经形成政党政治,因此ABC都发生在工业革命开展之前,排除。故选D。5.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每逢要事必与元老院协商,听取意见。执政官根据咨询结果对法律草案进行修 改,然后提交公民大会投票通过。元老院还对执政官职权的分配实行有效的控制。多数情况下,元老院的建议左右了执政官实施权力的领域。据此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A.元老院政治影响力较大B.共和政体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公民大会权力逐渐消亡D.权力机构的职责分工尚需明确【答案】A【解析】【详解】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不仅是执政官的咨询机构,甚至还有左右了执政官实施权力的领域,说明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政治影响力较大,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共和政体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排除B项;C项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6.中华民国成立前夕,孙中山力排众议,坚决效仿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建立的却是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成为实际权力中枢,并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这一转变A.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B.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C.体现了三权分立特点D.皆在预防专制独裁的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内阁总理成为实际权力中枢,并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可知,责任内阁制下,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并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政府实际上建立了责任内阁制,以限制总统权力,排除A项;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并非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国政府权力的架构,未体现三权分立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7.毛泽东说:“(抗美援朝战争)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材料表明抗美援朝战争A.为新中国赢得和平建设环境B.推动中国真正获得民族独立C.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殖斗争D.维护了中国政府国际形象【答案】A【解析】【分析】 【详解】根据“(抗美援朝战争)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可得出,毛泽东强调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政权,为新中国赢得和平建设环境,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已经获得了独立,排除B项;C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D项。故选A项。【点睛】8.下表是1982年和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情况表(单位:万个)。表中数据变化表明,当时中国()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17.0117.01198823.28773.5295.58623.23623.23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82年至1988年间,乡镇企业农业相关的企业数量在减少,而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饮、服务业的企业数量急剧增加,说明大量劳动力转移到除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C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初步建立,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乡镇企业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乡镇企业指由农民举办的集体、合作、个体企业,不能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9.北魏吸收了中原、河西和江左三大法律中的优秀成果,前后九次修订律典,留存至隋唐时期的《北魏律》有二十篇。皇太极肯定了“参汉酌金”的立法路线,应该入关后把该立法路线推向全国,修订了大清律典。这最能说明A.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日臻完善B.古代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C.少数民族对法律创新贡献突出D.汉族法律影响了少数民族律典【答案】C【解析】 【详解】少数民族在借鉴汉族法律的基础上,创新了法律内容,说明少数民族对古代法律有贡献,C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判断法律体系的发展程度,排除A项;B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片面解读材料,排除。故选C项。10.以下为民国时期县长考试内容及流程据此可知民国时期的县长考试A.注重德才兼备B.强调资格出身C.深受科举影响D.突出行政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中民国县长考试的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国民党党史、建国策略、法律、经济学、政治学、本省财政、实业、教育及路政等,说明的是对县长行政能力的重视,主要选拔实用性人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个人品行,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县长出身问题,排除B项;科举制在明清时期走向僵化,不利于实用性人才的选拔,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1.进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为“努力发扬民主”A.我国开始了普选人大代表的工作B.人大会议取代了政协会议职能C.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中“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使民主的宣传有“制度”保障,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D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人大会议召开前就已开始人大代表的普选工作,A项错误;B项发生于1954年,C项发生于1956年,均排除。 12.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多次对亚非拉的朋友说:“中国人民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看作是自己的胜利,并对他们的一切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给以热烈的同情和支持。”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B.打破了外交孤立局面C.重视团结第三世界国家D.致力于谋求地区和平【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国人民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看作是自己的胜利”体现的是我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力量的重视,C项正确;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标志着西方国家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排除B项;材料与谋求地区和平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观看苏联电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据统计,1949—1959年国内放映的苏联电影达750多部,如《列宁在十月》《科学院士帕夫洛甫》《普希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观众约19亿人次。这一现象说明()A.“一边倒”方针推动中苏全面交流B.国家重视人民思想政治教育C.“双百”方针的贯彻丰富人民生活D.“一五”计划促进了文化事业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苏联电影的特点是政治宣传为故事前提,英雄人物是影片核心,强调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同是社会主义国家,放映苏联电影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故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观看‘苏联’电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1949—1959年国内放映的苏联电影达750多部”说明国家重视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电影方面的交流,不能体现“全面”交流,排除A项;“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一五”计划起止时间是1953至1957年,不能涵盖1949—1959年,排除C、D项。故选B项。14.下表所示为1969年美国政要发表的有关中国的看法。据表可知,当时看法发言者苏联是更具侵略的一方,如果听任中国在这一场中苏战争中被摧毁,那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尼克松(时任总统) 如果苏联进攻中国,美国不会默然视之查理逊(时任副国务卿)A.中国开始改变“一边倒”外交方针B.国际局势的转变推动中美关系改善C.美国彻底放弃了遏制中国的策略D.中国同西方大国的关系实现了突破【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如果听任中国在这一场中苏战争中被摧毁,那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如果苏联进攻中国,美国不会默然视之”可知,美国为了适应其美苏争霸的需要,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外交方针的改变,排除A项;C项中“彻底放弃了”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美国政要发表的有关中国的看法,无法体现中国同西方大国的关系实现了突破,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5.2015年10月1日全家政协主席俞正声发表讲话:“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开启了新疆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历程。60年来,新疆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以下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分析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②《共同纲领》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③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挽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故①④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并不是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②③错误,排除ABC项。二、非选择题部分16.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谓汉族统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亡六国,并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它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秦朝统治者把“皇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号,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辏并进而归命天子。……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西汉)贾谊《治安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的做法是要解决什么制度的弊端?此后的哪一措施达到了贾谊的目的?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1)制度:分封制。影响: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周的统治区域;传播了周的文化;为后世的统一局面奠定了基础。(答到任意2点)(2)条件:灭亡六国,实现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各种治国学说(或“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它学派思想”)。创新: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3)郡国并行制。举措:推恩令。主要作用:打击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封建之制”可知,西周 时期实行分封制。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星罗棋布,用作藩屏”可知,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据材料一“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可知,扩大了周的统治区域;据材料一“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可知,传播了周的文化;据材料一“谓汉族统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可知,为后世的统一局面奠定了基础。【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第一小问历史条件,据材料二“秦陆续灭亡六国”可知,灭亡六国,实现统一;据材料二“并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它学派思想的做法”可知,百家争鸣提供了各种治国学说(或“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它学派思想”)。第二小问举措,据材料二“秦朝统治者把“皇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号”可知,皇帝制度;据材料二“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可知,三公九卿制度;据材料二“”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可知,郡县制度。【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第一小问制度,据所学可知,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举措,据材料三“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可知,是推恩令。第三问主要作用,据材料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和所学可知,打击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1832年到1867年的11届内阁中,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英国)政府所有高级职位。1865年大选时,贵族势力还占有近半数的下院议席。辉格党与托利党虽然都意识到有必要进行议会改革,却缺少群众基础。1867年,工人阶级领导大规模群众运动随之爆发,议会改革势在必行。经过几个月的修正,原先提出的法案经过大幅度修改,终被各种政治力量所接受。1867年8月15日,法案被批准为正式法律。其主要内容为:在城镇,凡交纳济贫税、又拥有住房的人都可以成为选民;寄居者只要房租达到每年10英镑,也可以参加选举。在农村,具有年值5英镑的财产或租用年值12英镑的地产的人都可以有选举权。此次议会改革后,两党的活动不再处于贵族政治的形式下而是处在资产阶级大众政治中,这意味着现代意义上的两党制开始。——摘编自林文凤、黄秀珍《略论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答案】(1)特点:具有群众基础(只答出工人阶级领导或者群众运动);满足了多种政治力量的需要;放宽财产限制(答出民主范围的扩大也可)。(2)评价:削弱了贵族势力(体现出贵族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即可);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答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也可);影响政党政治(体现出政党政治即可);普选权仍未能实现(体现 出改革的局限性即可)。【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1867年,工人阶级领导大规模群众运动随之爆发,议会改革势在必行”得出具有群众基础;根据“原先提出的法案经过大幅度修改,终被各种政治力量所接受”得出满足了多种政治力量的需要;根据“在城镇,凡交纳济贫税、又拥有住房的人都可以成为选民;寄居者只要房租达到每年10英镑,也可以参加选举。在农村,具有年值5英镑的财产或租用年值12英镑的地产的人都可以有选举权”得出放宽财产限制。(2)评价:根据“两党的活动不再处于贵族政治的形式下而是处在资产阶级大众政治中,这意味着现代意义上的两党制开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67年议会改革削弱了贵族势力;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影响了政党政治但;普选权仍未能实现。18.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稳步地推进土地改革,恢复农业生产。1952年,全国农业总产值为461亿元,比1949年增长41.4%;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增加到1952年的16391.1万吨,比解放前最高产量高出9.28%,比1949年增长5.1%;棉花总产量由1949年的44.44万吨增加到130.37万吨,比1949年增长193.7%,年均增长42.2%,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高出53.60%;其他农副产品产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摘编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农业产业基础薄弱,1952年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仅18.4万千瓦,1978年为1.2亿千瓦,2019年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3亿千瓦。194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到20%,改革开放初期也仅27.0%,而到201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长期以来中国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大量投入,但2015年以来中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实现负增长,2019年中国化肥施用量相较于2015年降低了10.3%,农药使用量降低了18.3%。——摘编自魏后凯、崔凯等《面向2035年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52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答案】(1)发展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或者土地改革使农民从封建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或者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农业)。意义: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2)特点: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或农业装备条件大幅改善)农业科技化程度提高(或农业发展的科技 含量增加)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关于发展原因:根据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稳步地推进土地改革,恢复农业生产。”得出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集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或者土地改革使农民从封建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或者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农业)。关于意义:根据材料一“1952年,全国农业总产值为461亿元,比1949年增长41.4%;”“其他农副产品产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得出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1952年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仅18.4万千瓦,1978年为1.2亿千瓦,2019年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3亿千瓦。”得出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或农业装备条件大幅改善);根据材料二“194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到20%,改革开放初期也仅27.0%,而到201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得出农业科技化程度提高(或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增加);根据材料二“长期以来中国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大量投入,但2015年以来中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实现负增长,2019年中国化肥施用量相较于2015年降低了10.3%,农药使用量降低了18.3%。”得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为中国2000多年帝制时代的最后一个王朝,宣统即位和摄政王主政后,仿照西法急行立宪与拓展新政渴求人才相辅相成。宣统朝的选官用人,面临诸多棘手难题:一方面,主政者对改革旧制的难度缺乏清醒认识,导致改革全方位同时铺展,幻想能够立竿见影。另一方面,与各项新政事务急需专业人才办理并借此推进的要求相矛盾,庚子至丁未(1900~1907年),原有选官用人方式已屡遭朝野诟病,新式学堂毕业生考试亦备受各方责难与抨击,这一切不仅使如何甄别真才实学、怎样才能学以致用、保障铨选公平公正的问题更为严峻,也凸显了旧制尚未能彻底退出,新规则的酝酿、制订及试行却遭遇诸多阻碍的困境。——摘编自关晓红《“图治太急”:宣统朝选官用人之困局》根据材料,围绕清末的选官用人困局提出一个具体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答案】示例观点:宣统时期的选官困局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的曲折性和艰巨性。论证:清朝建立后,受八股取士制度和文字狱影响,选官制度逐渐沦为向专制政府输送奴仆的工具。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剧带来了对新式人才的渴求,洋务新政时期创办的新式学校在规模和课程设置上受 到很大限制,培养的新式人才非常有限。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一度废除了八股取士,希望增设经济特科等以革新选官制度,但很快又回到原来的轨道。清末新政时期,在各方面压力下,清政府终于在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推行学堂选官,但由于旧的官僚候补、升迁、致仕(退休)等制度未能及时改变,学堂毕业生的才干仍有争议,加之统治危机对人才渴求造成的焦虑,统统表明,不彻底推翻固有的封建专制制度,只依靠对旧制度的小修小补,难以真正实现选官机制的近代化。综上所述,晚清的选官制度受到民族危机和国内新经济因素成长的影响,进行了多次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治近代化的趋势,但在不彻底改变专制帝国政体的情况下,不可能完成国家政治和社会的近代转型。(“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宣统朝的选官用人,面临诸多棘手难题:一方面,主政者对改革旧制的难度缺乏清醒认识,导致改革全方位同时铺展,幻想能够立竿见影。另一方面,与各项新政事务急需专业人才办理并借此推进的要求相矛盾”、“也凸显了旧制尚未能彻底退出,新规则的酝酿、制订及试行却遭遇诸多阻碍的困境”可知宣统时期的选官困局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的曲折性和艰巨性。结合清末政治改革、选官制度改革、民族危机的加深等因素展开阐述。说明晚清的选官制度受到民族危机和国内新经济因素成长的影响,进行了多次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治近代化的趋势,但在不彻底改变专制帝国政体的情况下,不可能完成国家政治和社会的近代转型。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2 00:20:03 页数:12
价格:¥2 大小:109.8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