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泸县第一中学高2022级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试卷满分:100;考试时间:75分钟第1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东港位于大连市中山区东部,是大连市内观赏海上日出最佳地点,也是众多网红的打卡地。下图为2021年5月1日某网红拍摄的东港日出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网红所在拍摄地与图中太阳所在位置的连线所指向的方位大体是()A.南北B.西北—东南C.东北—西南D.不确定2.一个月后的周末正值晴天,该网红欲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再次拍摄日出照片,拍摄时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A.该时间点还没有日出B.太阳位置比上次偏北C.太阳位置与上次相同D.太阳位置比上次偏东【答案】1.C2.B【解析】【分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5月1日是北半球的夏季,日出方向为东北方,故拍摄地与太阳所在位置连线,应指向东北---西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一个月后,大约为6月1日,相比5月1日日出的方向继续向北移动,因为夏至日(6月22日)日出方向达到最偏北。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日出方位规律:春秋分日日出正东;春分日到秋分日,日出东北;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日出东南。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4.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答案】3.D4.C【解析】【分析】3题详解】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北半球自转线速度大致向北递减,南半球自转线速度大致向南递减。图中自转线速度大致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因此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D正确、C错误;图中信息无法确定图示区域的东、西半球位置,因此排除AB。故选D。【4题详解】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海拔因素,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其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数据显示a处的线速度介于870~900之间,而b点线速度介于840~870之间,a点线速度大于b点;题意表明,a、b两点纬度相同,由此推知,a点的海拔高于b点。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主要因素:一是纬度,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即自赤道向两极自转线速度递减,赤道各地的自转线速度约为1670千米/小时,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约为837千米/小时;二是海拔高度,在同一纬度,海拔高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下列各图中的斜线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A.②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④⑤6.下列四地中地方时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丙C.甲、丁D.丙、丁7.乙地日落地方时大约为()A.18时B.17时C.16时D.15时【答案】5.B6.B7.B【解析】【5题详解】晨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读图可知,①③⑤是晨线,②④⑥为昏线,故选B。【6题详解】甲乙丙三图中,相邻经线的地方时相差2小时,结合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等知识可知,甲地地方时为4:00,乙地地方时为20:00,丙地地方时为4:00,丁图中,丁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丁地地方时为12:00,故选B。【7题详解】读图,乙图中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由此可知,昏线与乙所在纬线交点的地方时约为17点,即当地于地方时17点日落,由于同纬度昼长相等,由此可知,乙地的日落地方时也约为17点,故选B。【点睛】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白天过渡到黑夜的为昏线,由黑夜过渡到白天的为晨线。注意在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呈逆时针,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呈顺时 针。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地面岩石嶙峋,广泛发育溶洞、石林等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板块边界甲的类型及其对应的宏观地形分别是()A.生长边界--海岭B.生长边界--海岸山脉C.消亡边界--洋中脊D.消亡边界--褶皱山脉9.喀斯特高原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成因是()A.花岗岩--岩浆侵入B.玄武岩--岩浆喷发C.石灰岩--沉积作用D.大理岩--沉积作用【答案】8.D9.C【解析】【8题详解】海岭又称海脊,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称大洋中脊,处在生长边界,AC错误;海岸山脉或者褶皱山脉是由于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下方形成的隆起或板块挤压形成褶皱,处在消亡边界,B错误,D正确。故选D。【9题详解】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石灰岩为沉积岩,沉积作用形成,C正确;花岗岩与玄武岩为岩浆岩,不易被流水溶蚀,AB错误;大理岩为变质岩,受变质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C。【点睛】五种外力作用形式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搬运作用中搬运的物质是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产物,所以它承上与风化、侵蚀作用相连;搬运途中由于搬 运动力速度降低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物质逐渐沉积,沉积物不断累积,形成沉积岩。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的滹(hū)沱河冲积扇上。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冲积扇的组成物质由A点到B点的特征是()A.颗粒逐渐变小B.颗粒逐渐变大C.颗粒大小不一D.颗粒大小均匀11.滹沱河冲积扇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是()A.河运便利B.地势平坦C.远离水源D.洪涝频繁【答案】10.A11.B【解析】10题详解】根据“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挟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可知,出山口处河流流速骤减,大的砾石先沉积,随着流速进一步减慢,更小的泥沙、黏土依次沉积。根据距离出山口远近,由A到B,冲积扇堆积物的颗粒是逐渐变小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11题详解】滹沱河冲积扇无航运价值,故A错误;洪涝频繁、远离水源不属于有利条件,故CD错误;冲积扇地形平坦,便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故B正确。故答案选B。【点睛】洪流一边侵蚀沟床、沟坡的同时也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体积较大而坡度较小者称为洪积扇。2018年春,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一位摄影爱好者发现在一片铺着方形地砖且空着的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且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据了解,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属近年流行的“可呼吸”地面铺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此次北京普降罕见大雪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春季迅速增温导致的强对流天气B.强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C.暖湿气流北上形成的暖锋天气D.冷气团湿度增大而产生的明显降水13.照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有()①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②地砖中心空洞积雪厚③土温比气温低,积雪融化慢④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12.B13.D【解析】【12题详解】此次北京普降大雪的时间在四月清明前后,此时北京虽然气温会出现回升现象,但几乎不会有强对流天气,况且强对流天气的影响为局地性的,强对流天气经常出现如冰雹、雷暴、龙卷风、短时强降水等现象,而本次是降雪且为普降,A错误;春季北方部分地区仍有冷空气活动,受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可形成冷锋天气,如果当地水汽充足的话,能带来大范围降雪,B正确;暖湿气流北上的暖锋天气形成的应该是阴雨连绵的天气,而不是降雪,C错误;冷气团湿度增大,在没有遇到暖气团的情况下不会产生降水,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从图上可以看出雪馒头是在空心砖的中央空洞部分存在的,可以推测出应该是土壤部分和地砖部分的温度不同导致的,地砖上的雪化地快,代表地砖由于升温等原因导致其温度较高一些。由于土壤的比热容较大,雪后升温速度较慢,温度低利于积雪残留,①正确;地砖中心虽然有空洞,但与地砖相比高度应不会有那么大的差距,且没化的雪向上突起,微弱的差距影响不大,②错误;降雪前土温比气温要高,因为大气的温度来自于地面辐射,故降雪时其表面温度应略高于气温,③错误;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使得雪馒头间隔分布,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D。【点睛】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地区 下雪的机会较小。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字母A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为A.赤道低气压带B.盛行西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东北信风带15.下列各风带中的风向,由低纬吹向高纬的是A.东北信风带B.东南信风带C.中纬西风带D.极地东风带【答案】14.A15.C【解析】【分析】【14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所在地带位于赤道附近,且盛行上升气流,因此应为赤道低气压带,A符合题意;盛行西风带一般位于30°~60°之间,与图中A的纬度位置不同,排除B;副极地低气压带一般位于60°附近,与图中A的纬度位置不同,排除C;东北信风带一般位于10°~20°之间,以水平气流为主,与图中A的纬度位置和气流特征不同,排除D。故选A。【15题详解】图中各风带中的风向总是由高气压带吹向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由3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A、B不符合题意;中纬西风带由3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60°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风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C符合题意;极地东风带由90°附近的极地高气压带吹向60°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风从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赤道附近、30°附近、60°附近、90°附近分别分布着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低纬度信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相应风带风向关于赤道对称,如南、北半球低纬信风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西风带的风向分别为西北风和西南风,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第2卷选择题(55分)二、非选择题部分:4小题,共55分。1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在④位置的地球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2)地球位于②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日期为________,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________。(3)下表北京地区连续三天日出日落时间读表可推断这三天地球运行在图中________段(填字母),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向________(方向)移动。其间北极圈以北地区极夜范围________(扩大、缩小)。日期①②③日出时间7:057:077:08日落时间16:5516:5416:53(4)②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并画一条直线表示黄道面,并标出黄赤交角。(5)c时段,地球公转速度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答案】(1)画图时注意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昼夜半球时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的关系(2)①.北回归线##23°26′N②.6月22日前后③.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3)①.c②.南③.南④.扩大(4)画图时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逆时针;黄道平面与地面平行,且与赤道的夹角为23°26′。(5)公转速度变化:逐渐变快。原因:越来越接近近日点【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小问1详解】由地轴右倾及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关系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地球的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当图中地球位于④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昼夜半球时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如下图所示:【小问2详解】由地轴右倾及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关系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图中地球位于②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N。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小问3详解】由表可知,北京地区连续三天日出日落时间可知,北京此时昼短夜长,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根据表还可知道,北京的昼长逐日缩短,所以,太阳直射点还在距离北京越来越远,因此,直射点在不断向南回归线靠近,即处于图中的c段。由于直射点的南移,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会逐渐扩大。【小问4详解】由地轴右倾及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关系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图中地球位于②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在②位置中,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为逆时针,图中B代表赤道平面,C代表黄道平面,α代表黄赤交角,为23°26′,如下图: 【小问5详解】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桥,由于太阳直射点在不断向南移动,且向南回归线靠近,越来越接近近日点,所以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变快。【点睛】17.下图为沿回归线所作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中石灰岩层形成年代早于砾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地的地表海拔低于乙地的原因。(2)结合图文材料,说明丁山的形成过程。(3)该地区要开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选址分别有甲、乙、丙三个规划方案,最终选择甲方案。请从工程的安全性和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说明没有选择乙、丙方案的理由。【答案】(1)甲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乙地位于向斜地区,由于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岩石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因此甲地海拔低于乙地。(2)丙处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挤压,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导致岩层断裂,丁处上升形成山地。(3)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处岩层下弯,结构不稳定,且容易积水,不适合开凿隧道。丙处岩层发生断裂位移,为断层,断层处岩层破碎,易坍塌,断裂面易发生渗漏。【解析】【分析】本题以地质剖面图为材料,涉及地质构造的判断、地貌的成因以及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等知识 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则甲、乙地质构造分布为背斜和向斜,根据所学知识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被侵蚀成为洼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石紧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所以甲地地表海拔低于乙地。【小问2详解】读图丁山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海沟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受挤压力,一侧岩层断裂抬升形成山脉。【小问3详解】根据上题甲为背斜构造,背斜构造稳定,不易有积水,适宜开凿隧道;乙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易积水,且结构不稳定;丙为断层构造,地壳活跃,断层处岩层破碎,易发生坍塌,且地下水易沿着断层面渗漏,所以丙不宜开凿隧道。18.锋是全球最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图12为某半球中纬度的锋面气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示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并说明理由(至少两点)。(2)从锋面类型、雨带位置、雨带范围等方面比较LX和LY所示锋面系统的差异,并绘制出两者沿AB一线的锋面垂直剖面图。(3)如果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B地东部,请从气压、气温、风向等角度分析在此期间B地的天气变化特点。【答案】(1)北半球;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说明北侧纬度高,为北半球。 (2)锋面类型:LX为冷锋,LY为暖锋;雨带位置:LX在锋后,LY为锋前;雨带范围:LX范围小,LY范围大。画图:注意雨点方向、范围大小、位置、锋面坡度等。(3)气压变化:气压先降低后升高;气温变化:气温先升高后降低;风向变化:风向从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解析】【分析】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合。锋面气旋中,气旋东侧形成的是暖锋,气旋西侧形成的是冷锋。B位于气旋东部,12小时后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B地东部,则B位于气旋西部。【详解】(1)读图,图示为锋面气旋,四周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即水平方向气流向右偏转,因此位于北半球。(2)图示为北半球锋面气旋,LX位于左侧,高纬度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是冷锋,降水在锋后,雨带范围较小。LY位于右侧,低纬度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是暖锋,降水在锋前,雨带范围较大。沿AB一线的锋面移动方向是由A向B。如图所示:(3)如果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B地东部,说明在此期间B地从低压中心的东部,位置变为低压中心西部,B地气压先降低,后升高。B地从暖锋锋前移动到冷锋锋后,气温先升高,后降低。降水先增多,后减少。北半球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低压中心从B地西部移动到东部,风向从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1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哪个季节,并说明判断依据。(2)根据题(1)可知,此季节影响③地的气压带(或风带)是什么?受其影响,该地季节的气候特征是什么?(3)简述东亚季风环流的主要成因及冬夏季风向的变化特点。【答案】(1)夏季;夏季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2)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候特征:炎热干燥。(3)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向的变化特点: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解析】【分析】本题以局世界局部轮廓图为背景,涉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季风的分布和成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南亚地区此时吹西南风,南亚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说明此时的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小问2详解】根据题(1)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小问3详解】东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较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南季风。冬季陆地较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季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12-08 00:30: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5.9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