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泸县一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本试卷共6页,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I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温度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温度是恒定不变的B.内环境的适宜温度有利于保持酶的活性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激素的含量D.向静脉输入9%的NaCl溶液不会改变血浆渗透压【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而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的稳态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温度会有上下变化的过程,并不是恒定不变,A错误;B、大部分酶本质是蛋白质,高温会使酶失活,低温会降低酶的活性,所以内环境37℃的适宜温度有利于保持酶的活性,B正确;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错误;D、人体内环境为0.9%的NaCl溶液,输入9%的NaCl溶液会提高血浆渗透压,D错误。故选B。【点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三点:①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②温度:37℃左右;③酸碱度: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2.老鼠在觅食途中闻到猫的尿液气味,此时老鼠(  )A.胃肠蠕动加快B.胆汁分泌增加C.支气管扩张D.瞳孔收缩【答案】C【解析】【分析】 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信息进行交流,动作、声音、气味是动物的语言。【详解】老鼠在觅食途中闻到猫的尿液气味,此时老鼠高度紧张,因此呼吸加快,导致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慢,胆汁分泌减少,瞳孔扩张,ABD错误,C正确。故选C。3.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吊针时,常配以质量分数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B.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C.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6.34~7.45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0.9%的生理盐水与人体细胞内液浓度等渗,因此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A正确;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B错误;C、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35-7.45,C错误;D、pH和渗透压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而不是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A。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各种理化性质保持不变的状态B.午餐时饮用苹果醋会使人体血浆pH呈酸性C.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则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能使内环境始终保持稳态【答案】C【解析】【分析】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B、午餐时饮用苹果醋可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pH不会呈酸性,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但也有内环境紊乱的时候,D错误。故选C。5.星形胶质细胞是一类神经胶质细胞,其膜上的钠钾泵活动可将细胞外过多的K+泵入胞内,并通过特定结构将其分散到其他胶质细胞,以维持细胞外合适的K+浓度,有助于神经元电活动的正常进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及组成反射弧的功能B.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C.星形胶质细胞通过钠钾泵将细胞外过多的K+泵入胞内需要消耗能量D.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长的突起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详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参与构成反射弧,而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不参与形成反射弧,A错误;B、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有助于神经元电活动的正常进行,其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B正确;C、星形胶质细胞通过钠钾泵将细胞外过多的K+逆浓度梯度泵入胞内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与神经元一起共同参与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故选A。6.2020年初武汉疫情暴发期间,武汉仅用十天建成一所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救命医院——火神山医院,这就是“中国速度”。这个速度是由7500名建设者顾不上吃、喝,日夜奋战创造出来的。在施工期间建 设者们的生理活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出汗的同时,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B.血糖大量被消耗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的速度加快C.长时间不喝水时,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失水D.长时间剧烈工作,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3、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使血糖浓度升高。【详解】A、大量出汗的同时,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A正确;B、由于大量消耗糖类,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B正确;C、长时间不喝水、饮水不足时,导致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失水,C正确;D、长时间剧烈工作,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缓冲物质反应,故血浆pH值基本不变,D错误。故选D。【点睛】7.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出现头晕胸闷呼吸急促,测定其血浆中乳酸含量的变化,发现先上升后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先上升的原因是人初进高原时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B.乳酸后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乳酸在血浆中被氧化分解C.该人完全适应高原可能是通过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实现D.高原反应引起的呼吸急促只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答案】C【解析】【分析】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人初进高原时,人体组织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进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造成乳酸含量上升,A错误;B、乳酸后下降的原因乳酸进入血浆后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应,而不是被氧化分解,B错误;C、该人完全适应高原后,其机体的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C正确;D、血液中二氧化碳含可通过体液运输,刺激脑干的呼吸中枢,呼吸中枢的活动就加强,作用于肺部加快呼吸运动,从而加快对二氧化碳的清除,这种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称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故选C。8.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列血浆的生化指标变化与结果对应,不相符的是()A.血钠浓度急剧升高——血浆渗透压迅速上升,人体启动保水机制B.血钾急剧升高——心肌节律异常,心动过缓C.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D.血液中钙离子的含量过高——出现抽搐等症状【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组织水肿主要是是内环境渗透压发生变化所致,比如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都会导致组织液吸水增多,出现水肿。【详解】A、血钠浓度急剧升高会导致血浆渗透压迅速上升,人体要通过调节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稳定,故启动保水机制(例如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渗透压恢复,A正确;B、血钾显著升高时,抑制心脏的传导系统,使心肌节律异常,心动过缓,甚至心脏跳动可能因此停止,B正确;C、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高于血浆,组织液吸水增多,出现水肿,C正确;D、血液中钙离子的含量过低,出现抽搐等症状,D错误。故选D。9.某养猪场给猪投放饲料的同时播放音乐,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猪进食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加强B.猪进食过程中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C.当单独播放音乐,猪也分泌唾液,则音乐转化为条件刺激D.音乐与唾液分泌形成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A【解析】【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胃蠕动加强,A错误;B、猪进食过程中分泌唾液是先天的,属于非条件反射,B正确;C、当单独播放音乐,猪也分泌唾液,说明音乐和分泌唾液之间建立了条件反射,则音乐转化为条件刺激,C正确;D、音乐与分泌唾液这个条件反射的形成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故选A。10.河鲀毒素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且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但河鲀毒素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增加神经细胞间隙的Na⁺浓度不能有效治疗河鲀毒素中毒B.河鲀毒素会减小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静息电位的峰值C.河鲀毒素中毒后人的肌肉会松弛,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增强D.河鲀毒素经提纯、减毒后可作为镇痛药物或麻醉药【答案】B【解析】【分析】动作电位的形成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内外浓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详解】A、河豚毒素会抑制Na+通道,增加细胞间隙的Na+浓度对河豚毒素中毒没有治疗效果,A正确;B、河豚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且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但河豚毒素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说明与静息电位变化无关,B错误;C、河豚毒素抑制Na+通道,不能产生兴奋,中毒后人的肌肉会松弛,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说明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增强,C正确;D、河豚毒素通过抑制Na+通道而抑制兴奋,提纯、减毒后可作为镇痛药物或麻醉药,D正确。故选B。1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DAT)回收。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可以使DAT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多巴胺通过多巴胺受体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B.DAT可避免多巴胺持续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C.可卡因会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减少D.摄入可卡因会导致机体的神经活动出现异常【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型和抑制型,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受体可存在于神经细胞、肌细胞、腺体细胞等细胞膜上。由于神经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详解】A、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通过与多巴胺受体结合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使后者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B、突触前神经元上的DAT能够回收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避免多巴胺持续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B正确;CD、可卡因使DAT失去对多巴胺的回收功能,即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增加,导致多巴胺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从而导致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失去药效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会出现异常,C错误,D正确。故选C。12.除了感知外部世界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人脑还具有许多高级功能,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语言功能由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控制,它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学习和记忆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是由大脑皮层某一个脑区控制的C.常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去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可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D.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由消极情绪导致的抑郁最终都会发展为抑郁症【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3、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 区—写,V区—看)。【详解】A、语言功能由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控制,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B、学习和记忆是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的人脑的高级功能,B错误;C、经常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解释相关的生物学现象,通过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概念就不容易遗忘,C正确;D、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由消极情绪导致的抑郁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是可以好转的,不一定都会发展为抑郁症,D错误。故选C。13.下面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A、B、C表示激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直接影响B的分泌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示可知,B能使血糖降低,故B为胰岛素,甲为胰岛B细胞;A能使血糖升高,故A为胰高血糖素,乙为胰岛A细胞;C为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详解】A、据图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B、据图示可知,B能使血糖降低,故B为胰岛素,甲为胰岛B细胞;A能使血糖升高,故A为胰高血糖素,乙为胰岛A细胞,B正确;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 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运输方式是胞吐,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血糖调节的途径以及和参与血糖调节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能够根据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判断图中细胞名称和激素名称;注意肾上腺素也能升高血糖。1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一种由于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病症。某甲状腺正常的小鼠出现甲减,研究人员为了解其病因,给该小鼠静脉注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并检测注射前后小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运输至垂体,并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B.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鼠的神经系统兴奋性比正常小鼠高C.若仅有下丘脑受损,则注射后该小鼠的甲减症状会有一定缓解D.若仅有垂体受损,则注射后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注射前明显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1、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或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等情况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时,会反过来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小鼠的甲状腺正常,但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下丘脑受损或垂体受损导致的。给这只小鼠静脉注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说明是下丘脑受损导致的,若甲状腺激素含量不变,则是垂体受损导致的。【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全身各处,只是垂体细胞有受体,所以在垂体受体结合发挥作用,A错误;B、这只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鼠,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所以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小鼠低,B错误;C、若是这只小鼠的下丘脑受损,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可以促进垂体产生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产生更多的甲状腺激素,因此其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大于注射前,C正确;D、若仅有垂体受损,则注射后甲状腺激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D错误。故选C。15.将电位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 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C.兴奋传到b点时电位计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图中黑色区域为兴奋部分,阴影区域为被损伤部分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电位计电极均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侧,静息电位时膜内外电位应为内负外正,刺激前指针向右偏转,代表c点膜外电位为负电位。【详解】A、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的内流,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A正确;B、由分析可知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B正确;C、兴奋传到b点时电位计的指针应向右偏转,C错误;D、刺激前后电位计发生偏转,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正确。故选C。16.下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a~e表示有关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与下丘脑和垂体无关B.图中各激素只作用于有相关受体细胞、器官C.a、b、c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D.d和e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a、b、c表示分级调节;d、e为反馈调节。【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分泌的TRH和垂体分泌的TSH的调节,A错误;B、激素调节特点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因此图中各激素只作用于有相关受体的细胞、器官,B正确;C、a、b、c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C正确;D、d和e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A。17.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b处骨骼肌也会做出反应,但这种反应不属于反射B.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C.刺激b均可观察到a和c处电位计的指针发生偏转D.图中的骨骼肌就是效应器,接受到a传来的兴奋可以收缩产生运动【答案】A【解析】【分析】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详解】A、反射的发生需要通过完整反射弧,所以刺激b处骨骼肌也会做出反应,但这种反应不属于反射,A正确;B、兴奋只能从传入神经元传到传出神经元,B错误;C、由于在神经中枢中含有突触,突触只能将兴奋从传入神经方向传到传出神经,所以刺激b只能观察到a处电位计的指针发生偏转,C错误;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D错误。故选A。1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热量远大于散热量B.发生严重腹泻后需要补充水和无机盐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C.炎症反应使体温升高,导致人体内的酶变性失活D.抗体、激素、尿素、血红蛋白均是内环境成分【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当,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错误;B、严重腹泻会使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需要补充水和无机盐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B正确;C、体温升高可能会使某些酶活性降低,但是不会变性失活,C错误;D、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其他成分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B。19.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a~d表示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信息分子a~d均需借助血液运输才能作用于靶细胞B.体温调节过程与信息分子a、c、d有关C.与信息分子b相比,a参与调节的反应更加迅速D.信息分子d对c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表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b是抗利尿激素,c是促甲状腺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详解】A、a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模,突触间隙填充的是组织液,神经递质不需要血液运输,A错误;B、体温调节涉及神经体液调节,与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c促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有关,B正确;C、a是神经递质,参与的是神经调节,与b抗利尿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更加迅速,C正确; D、信息分子c是促甲状腺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A。20.取两个新鲜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按如图所示连接,图中①②指的分别是控制右肌肉和左肌肉的坐骨神经。对S点的适宜刺激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左肌肉随后也收缩。a点是表甲与神经接触的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增强,肌肉收缩增强,说明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B.给a点适宜强度的刺激,左、右肌肉均收缩,表乙不能发生偏转C.给a点小于阈值的刺激,两表均不发生偏转,左右肌肉也均不发生收缩D.欲利用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测定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应该在生理盐水中测定【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分析题文描述和图示:①②分别表示控制右肌肉和左肌肉的坐骨神经,a点是表甲与神经接触的点。刺激控制右肌肉的坐骨神经上的S点,右肌肉收缩,左肌肉随后也收缩,说明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由右向左。【详解】A、对于一个神经细胞来说,只要产生动作电位便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强度不会随刺激强度改变,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也是如此,A错误;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给a点适宜强度刺激,产生的兴奋能够传到左、右肌肉,导致左、右肌肉均收缩,但兴奋不能传到控制右肌肉的坐骨神经处,所以表乙不能发生偏转,B正确;C、阈下刺激虽然不能触发动作电位,但可以引起部分钠离子通道开放,少量钠离子的内流能促使细胞膜受刺激部位产生幅度较小的局部去极化反应,给a点小于阈值的刺激,甲表发生偏转,C错误;D、欲利用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测定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应该在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溶液中测定,D错误。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60分) 2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主要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1)写出下列主要器官的名称B________,D________。(2)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3)B内的营养物质进入内环境,①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剧烈运动时,由于汗液分泌量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引起人体会加大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来促进②过程,以维持人体的水平衡。(4)当器官C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________症,最终会引起死亡。(5)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答案】(1)①.小肠②.皮肤(2)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液④.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3)①.消化、吸收②.升高(4)尿毒(5)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路机制②.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分析】根据图解可知,A是肺、B是小肠、C是肾脏、D皮肤,过程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②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B器官主要完成的是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B是小肠,D是皮肤,可将部分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小问2详解】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A是肺,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小问3详解】根据图解可知,过程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剧烈运动时,由于汗液分泌量增加,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②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以维持人体的水平衡。【小问4详解】若器官C肾脏功能衰竭,则会出现尿毒症。【小问5详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2.图甲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乙的结构名称是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_____组成。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3)在图乙中,兴奋不能从②到达①的原因是_____。(4)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的数量_____(填“增加”或“减少”),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相关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答案】(1)①.突触②.突触后膜(2)①.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②.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③.大脑皮层(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减少【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静息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负内正;静息电位形成 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小问1详解】图乙的结构名称为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①中含有突触小泡,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后膜。【小问2详解】B为传入神经,在A中的细小分枝为感受器;针刺感受器,引起F效应器收缩的现象为反射,该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痛觉属于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小问3详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通过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单向传递。【小问4详解】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会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的数量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23.2022冬奥会即将在北京举办,在冬奥会的很多比赛项目中,冰雪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改变。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神经中枢的分析和综合,通过传出神经引起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从而减少散热。(2)在花样滑冰、越野滑雪等冬奥项目中,运动员因长时间比赛会导致机体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最主要的去向是__________。为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与胰岛素具有__________(填关系)作用的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会增加。(3)随着比赛激烈的进行,运动员血浆中的CO2浓度也会升高,进而使存在于__________中的呼吸中枢兴奋,从而加快呼吸运动排出CO2.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________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___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答案】(1)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2)①.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释放能量②.拮抗(3)①.脑干②.体液调节、神经调节(4)①.细胞外液(内环境)②.乳酸【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 (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体内水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小问1详解】机体受到寒冷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神经中枢的分析和综合,通过传出神经引起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少散热。【小问2详解】运动员因长时间比赛会导致机体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最主要的去向是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释放能量;血糖降低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以升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是拮抗作用。【小问3详解】血浆中CO2浓度升高,刺激有关化学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脑干的呼吸中枢,从而加快呼吸运动排出CO2,该过程涉及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小问4详解】运动结束后,运动员出汗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以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细胞外液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长时间运动使部分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造成肌肉酸痛,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乳酸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4.电影《流浪地球》中有“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的温情提示。事实上,很多交通法规制定的背后都依据了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特点。下图是一般情况下,人体神经、激素调节靶细胞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的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______。(2)图中A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f表示的过程引起内分泌腺发生相应的反应,此时,内分泌腺被称 为______。G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3)人在醉酒驾驶时,会明显表现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______这一平衡中枢。(4)红灯→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停车是司机看见红灯后的反应。组成此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由于兴奋在__________处以化学信号传递,相对耗时较长,所以遇到紧急事件时,大脑皮层往往来不及及时做出瞬时反应。这也是部分交规制定背后的生理学原因。【答案】(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激素调节)(2)①.下丘脑②.效应器③.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升血糖)(3)小脑(4)①.大脑皮层②.突触【解析】【分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是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中枢和维持生物节律等有关。【小问1详解】图中的调节过程有反射弧的参与,也有激素的产生,所以图中显示的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小问2详解】图中A表示下丘脑,代表神经中枢,a表示传入神经,所以f表示的过程引起内分泌腺发生相应的反应,此时内分泌腺属于神经调节的效应器。G的生理作用是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小问3详解】小脑在人体的维持身体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人在醉酒驾驶时,会明显表现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小脑这一平衡中枢;【小问4详解】红灯→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停车是司机看见红灯后的反应。这属于调条件反射。组成此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以化学信号传递,相对耗时较长,所以遇到紧急事件时,大脑皮层往往来不及及时做出瞬时反应。这也是部分交规制定背后的生理学原因。【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神经调节的过程。难点是识别图中各结构,能从图中找出完整的反射途径。易错点 是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熟记高级神经中枢的作用。25.20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法国学者沃泰默对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做了系列经典实验:①稀盐酸→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注入狗的静脉中→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上段小肠肠腔(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留下血管)→胰腺分泌胰液。请依据上述系列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通常由_____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2)在沃泰默的实验设计中,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比较①和②的实验,说明稀盐酸_____________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比较①和③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三组实验中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沃泰默固执地认为,胰腺分泌胰液仍属神经调节。(3)另有两位科学家重复了沃泰默的实验,他们的假说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到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他们设计了严谨的实验验证假说,实验过程是:小肠黏膜+_____________→制成研磨液→胰腺分泌胰液。他们将这种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反射②.反射弧③.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①.对照②.刺激小肠粘膜③.小肠神经的有无④.胰腺是否分泌胰液(3)①.稀盐酸②.体液调节(激素调节)【解析】【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实验过程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2、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小问1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小问2详解】①的作用是对照,通过①②比较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必须用稀盐酸刺激小肠粘膜.比较①③可知,③中切除了通向该段的小肠神经,而①中存在小肠神经,说明自变量是小肠神经的有无,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小问3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12-06 15:35: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371.1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