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一、选择题I1.古代神话传说中,三皇中的伏羲氏,是他母亲华胥氏踩到特大脚印生下来的;神农氏是“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五帝中黄帝的母亲“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尧帝则是庆都感赤龙而生的。这种古代圣人出身不明、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现象,一般出现在()A.原始人群时期B.母系氏族社会C.父系氏族社会D.“万邦”时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根据题干材料“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判断该时期应该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女性的社会地位较高,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现象”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在时间上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前期,原始人群时期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父系氏族社会和“万邦”时代均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与母系氏族社会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中国古代有一时期,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政权,有归服于中心政权的周边方国,中央王朝的中心地位虽得到周围方国的承认,但尚无力直接控制地方势力。该时期最有可能是()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强有力的中心政权”,“有归服于中心政权的周边方国”,“中央王朝的中心地位得到周围方国的承认,但尚无力直接控制地方势力”等一系列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时期应该是夏商时期,A项正确;西周时期对地方进行分封,与题干中“归服于中心政权的周边方国”不相符合,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式微,中心政权不再强有力,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势力分裂割据,并没有一个强有力并得到地方势力承认的中央政府,排除D项。故选A项。3.《春秋谷梁传》记载说,春秋战国时期,一年中农隙的时候有春菟、夏苗、秋弥、冬狩四次练兵习武。田猎时规定,禽兽跑出所设定的田猎范围之外,就不再追杀,这是取战争中不追杀奔跑的败军之义。射中的禽兽如果伤在面上、头上,就放掉不要,取“不杀投降之人”的意思;射中的禽兽太小,也放掉,取不虐幼小之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该时期()A.崇尚战争的技艺和勇敢精神B.严格遵循“仁”和“礼”的原则C.贵族活动礼仪化色彩依然浓厚D.军事演习已经有明确的规范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春秋谷梁传》是儒家经典,其中渗透儒家讲究仁义礼仪的思想。田猎是周代贵族的活动,田猎时不超出范围追杀、不猎杀伤者和幼小的规定,反映了仁义观念和礼仪制度的影响。可见材料反映了当时贵族活动礼仪化色彩依然浓厚,C项正确;材料强调田猎活动中体现仁义和礼仪,而非突出田猎活动体现尚武风气,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礼崩乐坏,所以不可能严格遵循“仁”和“礼”的原则,排除B项;材料突出仁义和礼仪,而非强调田猎活动的军事意义,排除D项。故选C项。4.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下列选项中无法体现民本思想的有()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B.“因民之所利而利之”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意思是“君主统治人们,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要求人民去拼战,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尽力农作”,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的是严刑峻法,属于法家思想,未体现民本思想,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意思是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体现了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意思是关注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尽可能满足民众的物质利益需要。体现了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意思是君王像船,百姓像水,水能载运船,也能翻覆船,比喻人民可以拥护君王,也可以推翻君王,君王须重视人民的作用。体现了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5.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写道:“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其中“宗室多怨鞅”主要是因为商鞅在变法中()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限制贵族特权C.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D.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秦朝中国。题干中 “宗室”主要是指当时秦国的旧贵族阶级,商鞅在变法中用军功爵制取代了原来的世卿世禄制,限制贵族特权,从而触犯了旧贵族阶级的利益,导致了“宗室多怨鞅”的局面产生,B项正确;“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主要是为了建立和巩固小农经济,提升国家经济实力,没有对贵族利益直接造成重大损害,排除A项、D项;什伍连坐主要是加强对基层百姓的管理监督,排除C项。故选B项。6.关中地区“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历来为龙兴之地,曾在此建都的政权有()①秦朝②西汉③曹魏④唐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秦朝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①正确。西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②正确。唐朝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④正确。B项正确;曹魏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③错误。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项。7.韩非曾严厉批评秦国军功爵制是“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在战国后期,一些思想家也提出了应当重视个人修养、正确区分义利关系的思想。因此,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后,确立了一种新的人才选拔方式来适应形势的发展。这种方式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根据题干材料“秦汉”和“重视个人修养、正确区分义利关系”两个条件,确定新的选官方式应该为察举制,B项正确;世官制是先秦的主要选官制度,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开始的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8.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化领域涌现出大量杰出人物,其中属于南方人士的有()①祖冲之②贾思勰③法显④僧一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领 域”“南方人士”可知,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①正确;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②错误;法显属于东晋佛学大师,南方人士,③正确;僧一行属于唐朝天文学家,不属于魏晋南北朝人士,④错误;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9.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下列少数民族中,唐代实施了册封体制的是()A.东突厥B.西突厥C.吐蕃D.靺鞨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唐玄宗封东北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D项正确;唐朝对东西突厥实施的是战争征服和机构设置来进行控制管理,排除A、B项;唐朝对吐蕃实行的是和亲和会盟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10.辽宋夏金元是继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多民族政权对峙并立时期,下列选项所列政权与地图位置对应不正确的是()A.①辽B.②南宋C.③西夏D.④大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中国。根据地图信息可知,②所在区域的都城是东京,说明这是北宋而不是南宋,②对应错误,B项符合题意;①区域的上京体现这是辽朝,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夏 建立时定都兴庆府,与③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④区域在西南地区,结合所学可知,该地区是大理,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1.嘉祐四年(1059)四月,王安石出任度支判官。度支的职责是“掌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之用”,据此可知当时的度支判官隶属于()A.中书门下B.枢密院C.三司D.台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题干材料“掌天下财赋之数”,说明其掌管财政权,而三司掌财政,C项正确;中书门下掌行政权,排除A项;枢密院掌军政权,排除B项;台谏掌监察权,排除D项。故选C项。12.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当时北方民族政权的担忧,“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一材料主要反映了()A.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的背景B.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的背景C.王安石主持全面变法的背景D.南宋政权偏安于江南的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宋神宗对当时北方民族政权辽和西夏的强大比较担忧,少数民族政权的潜在威胁,特别是对边境的军事压力,是推动宋神宗支持王安石推行变法、以谋求富国强兵的重要背景和原因,C项正确;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是在宋仁宗在位期间,而宋神宗是宋仁宗之后宋朝的皇帝,排除A项;杨炎两税法改革是在唐朝时期,排除B项;宋神宗是北宋时期的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13.“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宋代科举制度相对于隋唐时期有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在()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B.首创武举和殿试,扩大科举取士人数C.彻底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D.大批平民士人进入政坛,甚至身居高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举考试“取士不问家世”,从而使得大批平民士人进 入政坛,不少身居高位,D项正确;隋朝建立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排除A项;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并首创武举和殿试,排除B项;宋代科举制度原则上面向社会全面放开,但不能说彻底放开,排除C项。故选D项。14.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牡丹谱》《海棠谱》《荔枝谱》《橘录》《蟹谱》《昆虫草木略》《禽经》等。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时代思想精神是()A.格物致知B.注重实践C.知行合一D.以农为本【答案】A【解析】【详解】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而程朱理学要求研究万物才能寻得理,可知这反映了格物致知的时代精神,A项正确;研究自然万物不是注重实践的务实精神,排除B项;知行合一是明代王阳明的主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牡丹、海棠等与农业没有直接关系,不能体现以农为本,排除D项。故选A项。15.《金史·兵志》记女真初起时,“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由此可见,金(女真)的制度特点是()A.拒绝汉化B.军民合一C.因俗而治D.原始民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金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猛安谋克是金朝实行的军民合一的地方基层组织。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户平时从事生产活动,战时自带兵械,以猛安谋克为单位应征出战,具有“军民合一”的特点,B项正确;猛安谋克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制度,但仅凭此不能断定金朝全部制度、全部方面都不学习汉族制度文化,排除A项;材料只能看出女真制度保留少数民族特色,未提及根据汉族、少数民族特点采取对应的制度,无法看出“因俗而治”,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君王首领不能专断,要听取臣民的意见,无法得出“原始民主”,排除D项。故选B项。16.元朝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行省高级官员分别掌握行政、财政、军事及司法权等,互相制衡,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等要接受朝廷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朝廷遣官巡察成为定制,行省官员定期朝觐述职。以上材料旨在说明元朝行省制()A.首创“犬牙交错”划界原则B.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察D.造成行省高级官员的专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材料中“犬牙交错”“互相制衡”“接受朝廷……管理”“朝廷遣官巡察”“行省官员朝觐述职”等,用各种方式来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犬牙交错”旨在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而且“犬牙交错”也不是元朝首创,排除A项;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但和行省制没有关系,排除C项;“互相制衡”说明没有造成行省高级官员的专权,排除D项。故选B项。17.中国古代的农学家,大多专门总结北方的农业生产经验,个别专论南方农业,对农业生产工具也缺少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而有一位农学家所著的农学著作,一是能兼论南北方农业技术;二是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水利叙述颇详;三是能广泛介绍各种农具,是中国古代有关农业机械记述与讨论的杰出著作。该农学著作最有可能是()A.《神农本草经》B.《齐民要术》C.《农书》D.《梦溪笔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因此该农学著作最有可能是《农书》,C项正确;《神农本草经》是东汉药物学专著,排除A项;《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所著农书,主要总结北方农业生产经验,排除B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不限于农业科技,排除D项。故选C项。18.明朝万历皇帝偏爱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厌恶宫女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而大臣们团结一心,要坚决维护“国立长君”的礼法和祖训,持续数十年之久,最后以万历皇帝的妥协而告终。这一事件反映出明朝()A.君主专制走向衰弱B.官员结党营私成风C.政治危机逐渐加深D.皇权受到一定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最后以万历皇帝的妥协而告终”说明皇权受到一定制约,D项正确;明清君主专制走向强化而不是衰弱,排除A项;大臣们团结一心,是为了维护礼法和祖训,而不是结党营 私,排除B项;题干材料旨在说明皇帝与大臣们在立嗣问题上的对峙,不能说明政治危机逐渐加深,排除C项。故选D项。19.如图中历史人物与表格中相应历史事件对应不正确的是()选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①王安石主持变法,涉及诸多领域,达到富国目的。②康熙帝设立军机处,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加强君主专制。③俞大猷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重创倭寇。④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直接领导六部,加强君主专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明、清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戚继光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所以②③不相对应,B项符合题意;王安石主持变法,涉及诸多领域;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直接领导六部。①④对应正确,包含①④的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20.戴逸在《盛世的沉沦》中表示,如果没有康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就更谈不上现在的统一。下列选项中,属于康乾时期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有()①中央派遣将军与地方宗教领袖共同治理西藏②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权③中央在西藏设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④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藏族民族事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清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朝时期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权,②正确;清朝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藏族民族事务,④正确;清朝派驻藏大臣与地方宗教领袖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①错误;中央在蒙古族地区设 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③错误。属于康乾时期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有②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二、选择题Ⅱ21.近年出土了战国竹简《系年》,这本先秦历史书中写道:“厉王大虐于周,卿士、诸正、万民弗忍于厥心,乃归厉王于彻(彘)。”该事件导致了()A.“国人暴动”B.“共和行政”C.犬戎灭周D.平王东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根据材料可得知,该事件指“国人暴动”,之后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B项正确;该事件指“国人暴动”本身,排除A项;“国人暴动”在公元前841年,犬戎灭西周在公元前771年,平王东迁在公元前770年,它们之间构不成直接的因果联系,C、D错误,排除CD项。故选B项。2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对以下地图解读不正确的是()A.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于5世纪前期统一北方B.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因民族矛盾激化而分裂C.南朝曾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D.北周因内政修明逐渐形成统一南北之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选B项;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于5世纪前期(439年)统一北方,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形成统一南北之势,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3.苏轼曾阐述其对历史上某经济制度的看法:“……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户无常赋,视地以为赋,人无常役,视赋以为役,是故贫者鬻田则赋轻,富者加地则役重。”该经济制度指()A.均田制B.租调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户无常赋,视地以为赋”,“贫者鬻田则赋轻,富者加地则役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该制度主要按土地缴税,应为两税法,D项正确;材料阐述的是赋税制度,而均田制属于土地制度排除A项;租调制主要按人丁缴税,排除B项;租庸调制主要按人丁缴税,排除C项。故选D项。24.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经济的发展也备关注。下列有关元朝社会经济发展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纸币作为主币B.其都城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C.为南粮北运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D.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推广种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推广种植是在明清,而不在元朝,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元朝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纸币管理制度,把纸币上升到全国通行的唯一法定货币的地位,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元朝为南粮北运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5.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长途和大额贸易迅速发展,商业资本不断集聚,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不断涌现,土地大额交易频繁进行。与此直接相关的推动因素最有可能是()A.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B.重农抑商政策被政府抛弃C.手工业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D.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长途和大额贸易迅速发展,商业资本不断集聚,实力雄厚的商人群 体不断涌现,土地大额交易频繁进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起,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继续实行,并未被抛弃,排除B项;材料所述主要属于商业,手工业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属于手工业,手工业发展与商帮兴起、土地大额交易直接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所述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市镇兴起,工商业市镇兴起主要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和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三、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史记》材料二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天子以为然,许之。于是天子北至朔方,东到太山,巡海上,并北边以归。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史记》(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并结合西汉初期的治国思想及相应政策简析该治世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分析导致“物盛而衰”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为此采取的应对措施。(3)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所推行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概述其影响,并指出【答案】(1)治世:文景之治;原因:黄老无为思想;与民休息政策(与民休息/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2)原因:豪强地主、皇族宗亲、公卿大夫等地方势力兼并土地、骄奢放纵。措施: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划13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任意2点)(3)经济政策:均输平准;影响:增加国家收入;平抑天下物价;使工商业者重新从事农业生产。体裁创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汉兴七十年”可直接判断这是西汉前期的治世“文景之治”,结合教材知识,西汉“文景之治”出现的背景是实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和“与民休息”的政策。【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公卿大夫……室庐舆服僭于上”可直接得出原因。措施则需要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要注意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进行阐述,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划13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在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置平准于京师”可得出“均输平准”的经济政策。结合教材所学,“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以及材料中“故抑天下物”“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可得出“增加国家收入”“平抑天下物价”两大影响,再根据材料“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反”通“返”,“本”即农业,可得出“使工商业者重新从事农业生产”的第三大影响。《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为教材基础知识,根据教材识记即可。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帝尝从容谓导曰:“卿,吾之萧何也。”——《晋书》材料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唐·李白(758年)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新唐书·兵志》材料三一废于靖康,再废于金亡,中原太平规模,尽为寒烟衰草之荒凉。所以鞑人绝望(目之所及)江南,如在天上。——(元)郑思肖《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历史事件,文中的“帝”对此 历史事件作何应对,并结合该时期的政治特点来解释“导”在朝中的显赫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四海南奔”的历史事件及其对唐朝统治所造成的重大影响。(3)综合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鞑人绝望江南,如在天上”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答案】(1)历史事件: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灭亡/西晋被少数民族灭亡/永嘉之乱;应对: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政治特点: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特权而形成特殊的士族阶层,是东晋司马政权的主要支柱,形成士族专权的局面;而“导”所在王氏家族是其中的代表。(只要写出“世家大族世代享受政治经济特权”“士族特权”“士族专权”“王氏家族是士族代表”等均可)。(2)历史事件:安史之乱;重大影响:将领拥兵自重,削弱中央集权;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占领河西陇右;唐朝在内地增设藩镇,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唐朝统治力量;使唐朝从此由盛转衰。(3)原因:北方屡次战乱,对中原地区造成极大破坏;战乱使北民不断南迁,为南方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以及劳动力;导致经济和文化重心不断南移,并在宋元时期南北差距逐渐扩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俄而洛京倾覆”以及“避乱江左”以及材料出处“《晋书》”等信息可知,此历史事件应当是内迁匈奴贵族攻陷西晋都城洛阳,西晋灭亡。应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灭亡后,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东晋。特点:材料中的“导”,根据教材“历史纵横”,可知是东晋士族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其显赫地位主要来自于其家族势力,而士族专权是魏晋时期重要的政治特点。【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历史事件:“安史之乱”发生于755年,根据材料“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以及诗句出处括号注释“758年”可判断出该事件为“安史之乱”。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从将领拥兵自重,削弱中央集权;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占领河西陇右;唐朝在内地增设藩镇,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唐朝统治力量;使唐朝从此由盛转衰等方面进行说明。【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首先要理解材料中“鞑人绝望江南,如在天上”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鞑子)对南方的羡慕之情,然后再理解鞑子为什么要羡慕南方,从而联系到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经济的繁荣。而经济重心为何南移,材料一、二、三均提到同一原因,即北方战乱,一方面破坏中原经济,另一方面导致北民南下,再结合教材知识,北民南下为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以及劳动力,推动了南方经济的繁荣发展。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劓、剕、宫、大辟——《五刑》注:指殷周时期的墨(刺刻面、额,染以黑色)、劓(yi,割鼻)、剕(fei,割脚)、宫(阉割生殖器)、大辟(处死)等五种刑罚。材料二英布秦时犯法受黥刑,故又称黥布。——根据《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整理注:黥qing,古代一种刑罚,又称墨刑,在犯人脸上刻字并用墨染黑。材料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记》材料四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尚书·尧典》百姓,百官族姓也。——《毛诗故训传》注:百姓指贵族。史学想象力是指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所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是历史学家进行历史推理和解读的重要工具。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人物时,当拥有的史料不完整和有限时,就需要通过史学想象力来填补这些缺失的部分。假设你正在研究墨子的生平,请结合以上材料,发挥史学想象力,对墨子的出身作出判断,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判断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字数200以内)【答案】判断:墨子出生下层平民。分析:因为英布因受过黥刑而称黥布,所以墨子很有可能因受墨刑而称墨子;商周时期遵循礼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会受墨刑惩罚的,应该是平民而不是贵族;又根据古史材料得知,贵族有姓氏而平民无姓氏,后人以墨刑称呼墨子,说明墨子可能本无姓氏,当是平民出身。综上所述,墨子应该出身平民阶层。【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一“墨(刺刻面、额,染以黑色)”,根据材料二“英布秦时犯法受黥刑,故又称黥布”可知,“墨”是一种古代刑罚,英布因受过黥刑而称黥布,所以墨子很有可能因受墨刑而称墨子。根据材料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并结合 所学可知,如果墨子果真受过墨刑,那他应该是平民而不是贵族。根据材料四“百姓,百官族姓也”“百姓指贵族”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以前只有贵族有姓氏而平民无姓氏,故可推断后人以墨刑称呼墨子,说明墨子可能本无姓氏,当是平民出身。综上所述,墨子应该出身平民阶层。要求判断应当围绕“墨子的平民出身”展开,结合材料内容从多角度加以论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1 18:30:02 页数:15
价格:¥2 大小:1.8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